浅谈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3-01-11T14:52:48.42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2月总第124期供稿作者:徐宁[导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

徐宁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一中255400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可以通过趣味性实验。利用趣味实验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绪言”一节的教学中,除了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还要注意用精彩的实验把学生带进绚丽多姿的化学世界。如用毛笔蘸无色液体(氢氧化钠溶液)在一张白纸(事先浸泡过酚酞试液)上写下“欢迎你到化学世界”,鲜红的大字,使学生惊奇不已,让学生感到自己即将迈入化学知识的天地,觉得兴奋和激动,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倘若实验室没有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也可用酒精溶液和月季花汁代替,效果也是一样的。此外,也可以通过设疑问难,激发兴趣。新课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新颖的教学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手段,教师系统、准确、抑扬顿挫的讲解以及熟练、准确的实验演示等,都可以引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直接兴趣。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学生的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对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活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效果都有影响。热烈、生动的学习氛围,活动、有序的学习场景,能使学习者学习情绪高涨、思想活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创设学习情境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演示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境。例如,在有关“元素”教学中可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元素含量表;在有关“绪言里的化学材料”的教学中可展示古代石器、瓷器、青铜器、铁器以及各种现代新材料的图片或实物;在有关“环境保护——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的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或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被污染的河流进行参观等,以便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三、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

如在“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节的教学中,一开始教师就可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纸片、石头、土块、木块这些物质哪些能够燃烧,哪些不能燃烧?此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顺利地做出判断,得出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和可燃物的性质有关的正确结论。接着教师又拿起纸片和轻轻掀起自己的头发问:头发、纸片、木块,点燃后哪一个燃烧更剧烈呢?这时,学生个个会不甘示弱,争相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出准确的判断: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还和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教师趁学生灵性已被启动之机,进一步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把两张大小相同的纸片一张团成纸团,另一张展开。问:如若点燃,哪个燃烧更旺?从中又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会再一次地争相做出准确判断: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在争相表达自己的见解中,学习并理解了知识。在此课堂教学中,以三个问题为主线,进行了三次小组讨论,教师给了学生自由发言的时间和空间。没有学生积极交往的课堂就谈不上学生潜能的开发。

四、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绝不能忽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怀疑、善于质疑。有些学生不敢提出问题,有些学生不懂得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因此,要在化学课中进行探究学习,化学教师就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根据教材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质疑的方法,尤其是要使学生明白怎样问、问什么。

五、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的人格;二是教师的视野和能力影响着学生的视野。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能力、专业知识水平、对教材分析与处理的能力直接影响着这个学校、这个班级的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才能减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盲目性,更好地丰富化学课程资源,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在上“分子的性质”一节时,一开始教师可在黑板上不动声色地写下 “50ml+50ml≠100ml”这个会令学生费解的式子,在学生不知所措时,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真正使学生感受到此时“50ml+50ml。”真的不等于“100ml”。究其原因,学生仍然困惑,教师又可通过演示生活中学生们熟悉的例子:小米与黄豆混合的实验。为了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小米进入黄豆的空隙中,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就要有意地选择透明度高的玻璃杯进行实验,把混合的速度放慢,使学生从中感悟到分子之间有间隔是导致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小于100ml的原因所在。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遵循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学”的教学环境,教师则循循善诱对学生给予指导。只有当学生没有方法、思维没有打开时,教师帮助引导;当学生迷路时,教师引导辨别方向;当学生畏惧时,教师引导鼓励增强信心;当学生对内容不理解时,教师可以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去感受。除此以外,良好的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等都会对学生素质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有人说过“好的教师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其实应该说成 “好的教师就是一门好的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