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软体动物知识竞赛、科普讲座等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 撰写科普文章:鼓励学生撰写关于软体动物的科普文章,发表在学校报纸或班级博客上,分享学习成果。
- 制作PPT: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制作关于软体动物的PPT,进行班级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结合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软体动物的特征,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分析软体动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通过了解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增强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通过分析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
- 实验室设备:配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解剖工具等,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软体动物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软体动物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软体动物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软体动物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软体动物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软体动物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软体动物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一篇: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和主要特征。

二、重点难点重点: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难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准备河蚌的浸制标本、各种软体动物的图片、自制课件四、引入新课教师猜谜:“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

”请同学们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对,是蜗牛。

那同学们知不知道蜗牛属于哪种动物啊?对,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软体动物。

学生回答:蜗牛、软体动物。

趣味情景引入,设疑诱思,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探究新知一、认识常见的软体动物利用多媒体展示蜗牛、河蚌、石鳖、乌贼等几种常见软体动物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识别,让学生想一想,这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是否一样?教师进一步指出:这些动物尽管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

下面我们通过软体动物的代表——河蚌来了解软体动物的特点。

二、观察河蚌的内部结构取出河蚌的浸制标本,组织学生观察。

教师提出问题: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3.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4.它是如何获取食物的?教师总结:(1)河蚌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

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2)靠足缓慢运动。

(3)用鳃呼吸。

(4)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取食物。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标本,引导学生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观看图片,注意观察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

学生分组观察河蚌标本,边观察边记录。

小组派代表总结观察结果。

学生讨论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提高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篇一: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1课时教学目的:1.科学知识方面(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方面通过对当地常用的软体动物的观测,并使学生学会观测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方式和观测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写作,并使学生晓得我国就是世界上最早展开人工育珠的国家,进一步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唤起其努力学习科学的自信心和努力学习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重点难点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

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

2.确认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就是本课难点。

因为本章没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回去本节课又必须使学生晓得哪些动物属软体动物,它们属软体动物的依据就是什么。

教具准备工作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讨论,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

归纳共同特征2.教学过程说明:1213板书设计第二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常用的软体动物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两片贝壳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外壳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内壳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坚硬的身体表面存有外套膜,大多具备贝壳;运动器官就是肢。

三、与人类的关系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堂堂清1、下列软体动物中,贝壳为螺旋形的是(b)a河蚌b蜗牛c乌贼d扇贝2、河蚌适于水中生活,其运动器官是(c)a鳃b贝壳c斧足d腹足3、软体动物用肢缓慢运动,在排出和排泄水的过程中摄食,并确定未消化的残渣,同时利用鳃展开体温4、完成课后练习题课后反思14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2课时教学目的:1.科学知识方面(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软体动物的特征和分类2. 节肢动物的特征和分类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实例介绍4. 学生实践操作:观察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5. 课堂讨论:保护生态环境,关爱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及其分类。

2. 难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在实际生物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

2. 利用多媒体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及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4. 安排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视频资料。

2. 准备相关标本或模型,方便学生观察。

3. 准备实践操作材料,如显微镜、解剖工具等。

4. 准备课堂讨论话题及相关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动物的特征。

2. 探究软体动物特征:提问学生关于软体动物的了解,引导学生分析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如身体柔软、外套膜等。

3. 学习软体动物分类:介绍软体动物的分类,如头足类、腹足类、腕足类等,并展示相关标本或图片。

4. 探究节肢动物特征:提问学生关于节肢动物的了解,引导学生分析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如外骨骼、分节等。

5. 学习节肢动物分类:介绍节肢动物的分类,如昆虫、甲壳类、多足类等,并展示相关标本或图片。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八、拓展活动1. 让学生收集有关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软体动物与节肢动物教学目标1.观察与解剖缢蛏,归纳出缢蛏的结构特点(科学思维)。

认同缢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生命观念)。

2.比较几种软体动物的异同,归纳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科学思维)。

3.比较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不同(科学思维),体会软体动物比环节动物结构上更复杂,进化上更高等,认同生物是进化发展的(生命观念)。

4.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生命观念),认同软体动物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可以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辩证的对待软体动物(态度责任)。

教学重点:1.观察与解剖缢蛏,归纳出缢蛏的结构特点(科学思维)。

认同缢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生命观念)。

2.比较几种软体动物的异同,归纳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科学思维)。

教学难点:1. 观察与解剖缢蛏,说出缢蛏的结构特点。

2. 比较几种软体动物的异同,归纳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初步了解软体动物。

同学们,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对,是贝壳。

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动物的壳吗?是的,是软体动物的壳。

摸一摸这些贝壳,感觉很坚硬,为什么壳如此坚硬,它们却叫软体动物呢?这些壳又是怎么形成的呢?相信你一定对软体动物充满了好奇。

(设计意图:看图片,感知软体动物坚硬的贝壳,与其名称“软体动物”有强烈反差,激发学生兴趣。

)二、软体动物(一)代表动物——缢蛏以缢蛏为例来了解软体动物。

指导学生一起来观察并解剖缢蛏,完成学习任务一,并思考下列问题:1、贝壳有什么作用?紧闭贝壳可以保护柔软的身体2、外套膜有什么作用?外套膜可以有效的保护缢蛏的内脏团,同时在外套膜中还含有丰富的腺细胞,腺细胞可以不断的分泌物质形成贝壳,所以,随着缢蛏的生长,它的贝壳也会逐渐长大。

3、缢蛏靠什么结构运动和呼吸?缢蛏靠柱状足来运动。

缢蛏靠鳃来进行呼吸。

当水从入水管流入,从出水管流出时,水流过鳃丝,与血液进行了气体交换。

多而密的鳃丝增大了鳃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鲁科五四学制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分类及形态特征。

2.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物学意义。

3.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环境和分布规律。

4.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方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分类及形态特征。

2.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环境和分布规律。

三、教学内容1. 软体动物1.1 定义软体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门,其表皮不含外骨骼和硬板,因而身体柔软或薄如膜,又可收缩伸展,在陆地和水中都有分布,目前已知约有10万种以上。

1.2 分类软体动物门包括头足类和双壳类两个亚门:•头足类:–指足类:章鱼、乌贼、墨鱼等。

–腕足类:鸳鸯螺、海螺、海兔等。

–枪乌贼类:鱿鱼等。

•双壳类:–原始双壳类:扁蜷、实螺、沟青贝等。

–真双壳类:蛤蜊、海蛎子、珠母贝、扇贝等。

1.3 形态特征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没有外骨骼,通常为海水或淡水动物。

其主要形态特征包括:•走动方式:有少数能在陆地行走,大多数在水或泥中爬行。

•器官:具有简单的消化、循环、排泄、神经、感觉等器官。

•呼吸和循环:体壁薄而柔软,可自由收缩,呼吸方式多样,血液无定形体。

•交配和繁殖:性别分离,卵生或胎生,具有特征性的群体繁殖和克隆繁殖。

2. 节肢动物2.1 定义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门,可分为昆虫类、蜘蛛类、甲壳类和多足类四个亚门,种类繁多,数量很大。

节肢动物栖息于陆地和水中,包括一些对人类有危害的昆虫和蜘蛛。

2.2 分类节肢动物门包括以下四个亚门:•昆虫类:包括蚊子、蝴蝶、蜜蜂、蚂蚁等。

•蜘蛛类:包括蜘蛛、蝎子、螳螂等。

•甲壳类:包括蟹、龙虾、虾等。

•多足类:包括蜈蚣、蚂蟥、百足虫等。

2.3 形态特征节肢动物的身体由相互重叠的体节组成,每个体节上有一对附肢,可分为口肢、步肢、翅肢、退化肢等几种。

其主要形态特征包括:•骨骼:具有外骨骼,具有保护身体、支持体形等作用。

7.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 2023-2024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

7.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 2023-2024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复备人:复备时间:学科生物设计者单位年级八年级来源鲁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课时1【课程标准】2022版13页1.说明生物的不同分类等级及其相互关系,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2.对于给定的一组生物,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3.分析不同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关注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安全的影响,认同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观察学习,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确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德育融合点】关注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生存的意义【评价任务设计】1、通过多媒体、课本的观察,来了解软体、节肢动物的结构、功能。

2通过分析结构功能的对应关系,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观点。

【主问题设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软体动物一、情景导入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用贝壳组成的装饰品,长有这些贝壳的动物长什么样子?它们属于什么动物?二、个体自学软体动物视频播放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分别说出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并回答教材第14页“观察与思考”讨论题。

三、同伴助学组织学生小组自行解决问题。

1.贝壳作用?2.观察到的动物是靠什么运动的?又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主问题处理过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求知欲。

【成果与评价】3.试着想一想,它是如何让获取食物的?4.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软体动物?(举例说明)引导学生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二)节肢动物一、个体自学师出示一组节肢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属于哪一类动物?从而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第二部分内容-——节肢动物。

图片出示蝗虫的结构图,组织学生观察思考以下问题:1蝗虫的躯体分为哪几部分?2蝗虫的足,翅,触角各有何特点?这对蝗虫的生活有何意义?3推测蝗虫气门的作用?4体表坚硬对于蝗虫有什么意义?二、教师导学引导学生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思考除昆虫外,节肢动物还有哪些?思考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四篇】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四篇】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四篇】软体动物是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动物,是除节肢动物外最大的类群,约10万种。

体制的差异很大,但有共同的特征∶体柔软而不分节,一般分头、足(有的头退化或消失,足肌肉质)和内脏、外套膜(由背侧的内脏团、外套膜及外套腔组成)两部分。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1篇: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材分析《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节内容主要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两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知识做好铺垫;通过分组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什么是软体动物,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是丰富多彩的,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时间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动画视频,并提出问题: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故事中的蚌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征?与人类的关系怎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们先一起学习软体动物。

推进新课学习目标一:软体动物1、常见软体动物的观察按照学生的分组给学生分发河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河蚌贝壳的形状、花纹和年轮,柔软的身体,运动器官——足,内脏团和呼吸器官——鳃,还有外套一般的肉质膜。

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4.题型四: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答案: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多样,包括卵生、胎生、卵胎生等。不同种类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具有不同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5.题型五: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答案: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食用、药用、观赏等。它们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在线工具: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在线工具进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查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4)标本展示:教师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标本,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其特征和分类。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情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奥秘。
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4.作业展览与分享:
(1)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优秀作业进行展览,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学生在展览过程中,可以互相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
(3)教师对展览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重点题型整理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识别和描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够比较和contrast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不同之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能来收集和分析有关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信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尊重和保护动物。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软体动物的特征和例子介绍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如身体柔软、无骨骼、有外套膜等。

展示和讨论软体动物的例子,如蜗牛、蛞蝓、章鱼等。

2. 第二节:节肢动物的特征和例子介绍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如身体分节、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

展示和讨论节肢动物的例子,如昆虫、蜘蛛、甲壳类动物等。

三、教学资源:1. 图片和实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和实物标本。

2. 视频或动画:关于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视频或动画。

3. 实验材料:如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堂讲解: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例子,进行比较和对比。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不同之处,并展示他们的发现。

4. 实验观察:学生使用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实物标本,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5. 总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不同之处,并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验观察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不同之处。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挑战,如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的培养,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体验。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2)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通过学习生物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生命的情感。
本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知识,培养其生物学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1.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分类及其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对生物现象的发现和总结;
3.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提高分工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教学设想)
1.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降低学习难度。
-设计一系列观察活动,如观察河蚌、蜗牛、昆虫等实物,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总结其特征;
(1)能够观察并描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
(2)能够运用分类方法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进行分类;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与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相关的现象;
(4)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有关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环节,使学生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学习方法。
2.学生在观察、实验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能存在分工不均、交流不畅等问题。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指导他们学会沟通、协作,提高学习效果。
4.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兴趣,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作业,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八年级生物学上册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学上册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设计
通过异同点比较归纳、完善重要概念。
从有益、有害两方面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分别整理归纳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并提醒同学们作为动物界的第一和第二大类群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有丰富的多样性以适应复杂多样生活环境的能力,提醒学生要学会辩证的看待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蜈蚣和虾的图片,比较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总结归纳完成书上15页表格。通过归纳和整理,引导同学们进行横纵比较,特别关注几个问题:它们的体表都一样较硬吗?它们的身体是否都分节?它们是否都有触角?都有翅吗?它们有几对足,足的数目一样吗?
学生们通过比对找出相似程度高的两种节肢动物——七星瓢虫和蝗虫。
引导同学们近一步思考:为何在所有动物类群中,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共同分析整理出节肢动所具有的特征是其成为种类和数量最丰富的类群的重要原因。
教师利用图片展示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总结节肢动物对人有益及有害的方面。
介绍生活中常见的节肢动物,与生活经验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图片观察、知识归纳、类比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总结能力。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1.学习目标
(1)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学会辩证地看待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2.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播放视频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师进行概括和补充,丰富的软体动物与人类关系紧密,即有对人类有利的方面也有对人类不利的方面,引导学生学会辩证看待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补充福寿螺和非洲大蜗牛两个物种入侵带来的危害,提醒同学们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目的:1、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2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3、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教学重点:1. 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教学难点:1、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教法:观察阅读课时安排:1 课时教具:蜗牛模型蝗虫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请同学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二、探究新知软体动物缢蛏1、观察与思考: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教师: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思考:贝壳的作用是什么?靠什么结构运动?靠什么结构呼吸?缢蛏如何获取食物?(1)缢蛏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柔软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是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2)靠足缓慢运动。(3)用鳃呼吸。(4)在吸水和排水过程中摄取食物。2、常见的其他软体动物石鳖、蜗牛、乌贼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4、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2)药用:鲍的壳( 石决明 ) 、乌贼的壳(海螵鞘)、珍珠粉(3)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4)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钉螺5、观察与思考观察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虾的图片或标本,比较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完成表格6、昆虫蝗虫、七星瓢虫等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他们都属于昆虫。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1)蝗虫的形态结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2)蝗虫的呼吸体表有气门,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3)外骨骼蝗虫身体外表面包围着坚韧的外骨骼。外骨骼对昆虫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7 、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膀,等等8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9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虾、蟹提供了动物蛋白。(2)蜜蜂等昆虫为地球上几十万种开花植物传播花粉(3)蝎、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板书:1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 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作业:1 软体动物的贝壳和昆虫的外骨骼对动物的生存意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2 节肢动物有什么特征?教学反思: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 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3)了解节肢动物的身体结构特点,如身体分节、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等;
(4)掌握节肢动物的分类,如昆虫、蜘蛛、蜈蚣、虾等;
(5)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如生活环境、食物来源等;
(6)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食用、药用、观赏等。
2.技能方面:通过观察、实践、合作交流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以下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践、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生物现象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发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提高表达、沟通、协作的能力;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培养科学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对自然界的热爱;
(2)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分类、生活习性等;
(2)强调重点、难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区分;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复习。
2.教学目的:
(1)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比较教学法:通过比较不同类群动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合作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4)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态度方面: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
(1)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提出问题:“这些动物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分别属于哪个类群?今天我们将学习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节肢动物)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节肢动物)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生物的基本分类、生物的特征等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节肢动物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1.对节肢动物的身体结构、生长发育等特征的理解需要更深入的观察和分析。
2.节肢动物的分类较为复杂,学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比较等方法,掌握各类群的主要特点。
3.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可能对节肢动物存在恐惧、排斥等心理,需要引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关爱生命的价值观。
针对以上学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究,帮助他们建立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节肢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尊重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选取部分学生答案进行展示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分类、生长发育过程及适应环境的特点。
2.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尊重自然。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节肢动物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
-举例说明:介绍节肢动物在农业、医学、环保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
4.拓展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节肢动物,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课外实践:组织学生开展野外观察、采集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节肢动物的认识。
5.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内容,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八年级生物上册3.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3.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教学目标1.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3.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认同应辩证地认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三、教学设计思路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两大类群。

这两大类群中的许多动物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同时采取问题引导、表格归纳等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由具体动物的特征逐步归纳总结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比较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说明节肢动物的结构更为复杂。

此外,运用讨论、资料分析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视频资料,常见的双壳类动物(如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解剖的实验器材,节肢动物(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蜈蚣、虾等)的标本,搜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实例资料等。

2.学生准备搜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实例(如有条件,还可调查市场中软体动物的种类,并准备1至2种熟悉的种类用于交流。

)五、教学过程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问:你能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举例说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吗?展示:教师和学生搜集的相关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归纳。

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讨论,结合书本内容以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举例说明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分析软体动物对人类有益和有害两个方面的相关资料,认同应该辩证地看待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辩证地分析事物。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内容:1. 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定义。

2. 讲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2.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分析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概念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特征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软体动物的特征教学目标:1. 了解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 掌握软体动物的分类和代表物种。

教学内容:1. 讲解软体动物的特征。

2. 介绍软体动物的分类和代表物种。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分析软体动物的特征。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软体动物的分类和代表物种。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软体动物特征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软体动物分类和代表物种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节肢动物的特征教学目标:1. 了解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 掌握节肢动物的分类和代表物种。

教学内容:1. 讲解节肢动物的特征。

2. 介绍节肢动物的分类和代表物种。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分析节肢动物的特征。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节肢动物的分类和代表物种。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节肢动物特征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节肢动物分类和代表物种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习性教学目标:1. 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习性。

2. 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方式。

教学内容:1. 讲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习性。

2. 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方式。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习性。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方式。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生态习性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初步确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增强我们适应大自然的意识。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节肢动物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方法、提问法、分析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析法等等。

主要是突出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探究式学习,突显重要感念。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由一段动画儿歌《蜗牛和黄鹂》导入课题,提问学生蜗牛属于哪一类动物。

然后出示本节课题以及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难点。

播放一段有关软体动物的视频,让学生大概了解一下软体动物的类型和生活状态,对于软体动物大致形成一个概念,从心理
上消除在学习之前的一些错误认识。

按照学生的分组给学生分发一些不同形态的软体动物,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5分钟)由于本节内容要求的知识比较浅显,所以仅仅要求学生观察河蚌的贝壳性状、花纹和年轮,柔软的身体的斧足、内脏团和呼吸器官鳃,还有贝壳内部的外套膜。

同时用多媒体出示河蚌内部结构解剖图,作为学生寻找和观察以上结构的依据。

在寻找和观察河蚌的过程中,也是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合作学习,实现探究式学习的方式。

然后让各学习小组选出代表来自己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的特点:
身体的表面有两片坚硬贝壳,贝壳上面有年轮般的花纹,不同的软体动物其贝壳的形态不同。

贝壳的内面紧贴是一层柔软的外套膜,外套膜包裹着河蚌柔软的身体,身体有一肌肉质斧足----是运动器官,里面是更柔软的内脏团,在内脏团的两侧是呼吸器官----鳃。

如果同学们仔细观察河蚌的外套膜,也许会寻找到珍珠哪!(为了激发学生观察和学习的兴趣)。

知识拓展:同学们是否知道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吗?
出示河蚌贝壳内部的珍珠和珍珠形成的原因,河蚌的外套膜可以分泌珍珠质,形成河蚌贝壳里面光亮的珍珠层。

当外套膜受到沙粒或者异物刺激时,珍珠层会分泌大量珍珠质把异物包裹起来,就形成了光彩夺目的珍珠。

然后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软体动物,增加学生知识面,有乌贼为了逃避敌害而喷射烟雾的图片,还有很多不同的外形很奇特的贝壳。

并且让学生简略的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从而让学生形成对于软体动物的概念。

并且利用图片出示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最后通过练习题来检测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部分:出示一组节肢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属于哪一类动物,从而引入本节要学习的第二部分内容----节肢动物。

还是通过视频让学生大概了解一下节肢动物的类型和生活习性以及外部形态,从而使得学生对于节肢动物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

出示蝗虫的结构模型,让学生结合课本78页的要求,分组观察并讨论解决所出示的有关问题。

(5分钟)然后让学生自愿到讲台上分析回答,不到之处由其他学生一一补充分析。

并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利用多媒体出示有关问题的答案。

观察的要求:
1.观察蝗虫身体胸部、腹部和足、触角的分节情况。

提示:胸部分部,腹部和足以及触角分节。

2.观察蝗虫足、翅的着生部位以及翅的特点。

提示:蝗虫的前足、中足和后足分别着生在前胸、中胸和后胸上。

前翅革质起保护后翅的作用着生在中胸、后翅膜质着生在后胸。

3.观察蝗虫气门的位置。

提示:蝗虫的气门着生在腹部的两侧。

4.轻轻地捏一捏蝗虫的身体,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提示:蝗虫的头部和胸部坚硬有外骨骼保护,腹部稍微柔软一些。

讨论的问题:
1.蝗虫的躯体分为哪几部分?
2.蝗虫的足、翅、触角各有何特点?这对蝗虫的生活有何意义?
3.推测蝗虫气门的作用。

4.体表坚硬对于蝗虫有什么意义?
答案:
1.蝗虫身体可分为头部有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单眼三只、口器一个,是取食和感觉中心。

胸部有前足、中足、后足各一对,是运动中心。

腹部有生殖器和气门,是生殖和呼吸中心。

2.足和触角均分节,两对翅。

使得蝗虫运动更加灵活,活动范围更加广泛,更有利于取食和逃避天敌。

3.气门是气体进出蝗虫的“门户”,其内连接不断分支的气管,依靠细支气管直接和细胞进行气体交换。

所以蝗虫依靠气管进行呼吸。

4.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内部器官,又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使蝗虫更加适应陆地生活。

小活动: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身体和四肢分节的优点,可以挑选几位学生到讲台上来演示一下,在躯干和四肢都不打弯的情况下,来进行走路、奔跑等各种动作。

知识拓展: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循环系统都是开管式循环,血液循环中没有毛细血管,血液在开放的血窦中由动脉血管流进静脉血管。

而大多数动物和人类都是进行闭管式循环即血液仅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封闭的管道里流动,在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之间由毛细血管连接。

问题:蝗虫的呼吸是通过微细气管直接和细胞进行气体交换,那么蝗虫的血液是否还运送氧气?
答案:蝗虫的血液循环仅仅运输营养物质,而氧气是通过微细气管直接与细胞进行气体交换。

节肢动物的分类:
通过多媒体出示节肢动物分类的图片,让学生了解节肢动物还可以分为昆虫纲、珠形纲、多足纲和甲壳纲。

并且还配有相应代表动物图片,让学生知道哪些节肢动物才属于昆虫。

让学生自己总结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有很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巩固提升:
通过练习题来检测和巩固学生所学习知识点。

有课堂速效达标、课堂巩固提升、知识应用。

知识应用还可以作为弹性的练习题,来调节课堂时间。

课堂反思总结:
1.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体表通常有坚硬的外壳。

2.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壳或者内骨骼,它们骨骼能随身体的生长而增大。

3.节肢动物的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有的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出现蜕皮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