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人们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以人文社会问题作为对象性基础,研究社会现象的本质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特殊性问题,提升人们的方法论自觉,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选用方法,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使人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分析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继承人类社会认识史上的一切积极成果,克服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根据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而加以变革,开启了科学认识社会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要坚持客观性、具体性、整体性、发展性、主体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研究社会必须立足于人的实践活动,以实践为基础,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任何离开实践活动研究历史的主观主义。研究社会必须立足社会现实。物质生产实践是研究社会的前提。从社会现实出发研究社会,这就要求我们要研究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此外,人民群众置身于当时的现实生活中,现实生活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从而也间接地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要想研究社会科学,解决社会问题,首先就要深入分析当时的历史主体,另外还要进行调查研究,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客观实际,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做出正确决定。
最近一个热门的新闻就是: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透露江苏2016年要调出38000个招生计划给内地,让中西部考生受益。
在我们国家,教育资源一直是稀缺资源,分布不均,教育不公的问题长期存在并难以解决。所以,教育资源丰富的省市(例如北京、上海、江苏、湖北、广东、重庆等)打破地区壁垒,共享教育资源,是必然的趋势,也是应尽的责任。把教育资源发达地区的生源拿出来支援落后地区,这无疑是一种进步,我举双手赞成。如果家长们因为这个而反对闹事,简直是不识大体,自私透顶。
在这种展示教育实力、体现风格和责任感的时候,居然压根没有北京的参与,上海也只拿出了象征性的区区5000个名额。而江苏的38000、湖北的40000在对比之下就显得相当地突兀、相当地冒进了,简直让人担心步子大了会扯到蛋。
教育部在确定调控方案的时候应当是有一套调研和征求意见程序的。江苏为什么最终会确定38000这个巨大的数目,相关部门没有作出说明,我们自然不得而知。但问题是,只要看一看调控方案就知道,这种共享并非系统性全局性的,这种进步也不是齐头并进的。
教育部门这次要给家长们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让他们平息对未来的忧虑,重燃希望。家长已经在孩子身上寄托了太多了东西,不能因为一纸政策就让这一切化为泡影,这不公平,也不符合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
这也不是打土豪分田地。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说法固然没错,但江苏的教育其实远远算不上发达。看一下近三年江苏一本录取率,仅排在可怜的第21位。
难怪江苏的家长们反应会这么强烈。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凭什么北大是北京的,复旦是上海的,而南大就是全国的?
我看到这次很多没有孩子的年轻人也加入了声援的队伍,理由很简单,他们想到了当年自己中学时吃过的苦和高考时受过的不公。
5.
但我相信,这个数字即使不是奋勇争先主动申报上去的,也是半推半就顺势而为应承下来的。说不定在看到湖北的40000后还扼腕叹息过:就差两千而已,早知道多报一点了。
这并不稀奇。不只是江苏,也不只是教育条线。多少地方一边连年把钱砸在水里,一边通报辖区乡镇普遍脱贫;多少地方一边兴师动众截访维稳,一边庆祝信访率创造新低;多少地方一边大棍加糖地强拆,一边宣传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安置满意率100%……这些数字的意义,对一些人来说是面子和顶子,但对更多的普通民众来说,是身家,是前途,还是希望。
孩子就是每个家庭的希望。
不用玩“虽然拿走38000但是录取率不会降低”之类的数学游戏了。既然已经说江苏的考生是全国最优秀的,为什么这38000个名额里不能留一部分给江苏这些优秀的孩子们呢?通过率为什么就不能提高一下下呢?这个第21名是雷打不动的吗?
不知道教育部门这次能不能给家长们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让他们平息对未来的忧虑,重燃希望。他们已经在孩子身上寄托了太多了东西,不能因为一纸政策就让这一切化为泡影,这不公平。
请愿往往不会有结果,上访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式,但你我都知道家长们还是会去请愿、去上访,因为他们别无选择。考什么样的成绩是孩子的事,能不能收回成命是政府的事,而上不上街是家长的事——这也是他们唯一能做到的事。
但愿他们不会被粗暴对待。毕竟谁都有或者会有孩子的。
在迈向进步的道路上,江苏先行一步,这无可厚非,但能不能不要用一纸政令这样粗暴的方式。
让江苏的孩子们率先作出牺牲,也不是不可以,但即使你不听证也不征求意见,至少应该给他们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