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邓小平利益协调观的基本方法 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活动中善于创造性思维, 不 囿于常规, 不拘于已有的结论, 而是根据变化的实际, 用利益协调观研究新情况, 并运用灵活的方法协调和处 理社会利益关系。其主要方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群众满意度衡量利益关系 这是邓小平利益协调方法的立足点。邓小平科学的 利益协调观决定他时刻站在关心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 场上, 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 尊重群众, 坚持人民利益 至 上 , 把 “人 民 拥 护 不 拥 护 ”、 “人 民 赞 成 不 赞 成 ”、 “人 民 高 兴 不 高 兴 ”、 “人 民 答 应 不 答 应 ” 的 人 民 群 众 满 意度作为利益关系是否协调的一个根本标准, 用这把尺 子 协 调 利 益 关 系 , 坚 持 不 懈 地 为 人 民 谋 利 益 。 20 世 纪 70 年代末期, 针对安徽、四川等省的农村部分地区一些基 层 干 部 和 农 民 群 众 自 发 地 搞 “包 产 到 户 ”、 “包 干 到 户 ” 等生产责任制, 邓小平给予充分肯定和坚决支持。在 邓小平的领导下, 党中央尊重群众的意愿, 热情支持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 很快解决了中国十亿人口 的温饱问题。 2、采用统筹兼顾整合利益关系 邓小平论述了各种利益关系的统筹兼顾, 尤其是个 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与 长 远 利 益 的 关 系 整 合 。 他 认 为 , “个 人 利 益 和 集 体 利 益 是统一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是统一的,暂时利益和长 远利益是统一的。我们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 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如果相反,违反集体利益而追求个 人利益,违反整体利益而追求局部利益,违反长远利益而 追 求 暂 时 利 益,那 末,结 果 势 必 两 头 都 受 损 失 。” 邓 [8] P175- 176 小平提出了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平衡利益关系。他经常 说 : “实 践 证 明 , 步 子 放 大 些 有 利 ”, [9] P143在 强 调 效 率 的 同时, 邓小平始终没有忽视社会公平的问题。他说: “社 会 主 义 的 目 的 就 是 要 全 国 人 民 共 同 富 裕 , 不 是 两 极 分化。如果我们政策导致两极分化, 我们就失败了; 如 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 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 [10] P366 3、以法律规范利益关系 邓小平在处理和协调利益关系中, 十分注重运用法律 手段, 维护社会公平, 依法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这 是因为社会主义法制具有规范性、强制性、稳定性的特点。 邓 小 平 说 : “在 发 扬 社 会 主 义 民 主 的 同 时 , 还 要 加 强 社 会 主义法制, 做到既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又能保证我们有 领 导 有 次 序 地 进 行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 [11] P77民 主 和 法 制 是 和 谐社会的守护者, 它保证了社会的秩序, 也维持着社会的 公正。在充分肯定民主方法的同时, 邓小平倡导把民主的 方法与法制的方法结合, 并充分运用法制手段。邓小平强 调 “属 于 法 律 范 围 、 社 会 范 围 的 问 题 , 应 当 靠 加 强 法 制 和
对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邓小平; 利益协调观; 和谐社会
[中 图 分 类 号 ]A8 4 9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1002- 7408( 2007) 11- 0010- 03
邓小平利益协调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运用利益协调观解决和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所出现 的各种社会利益关系, 加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进程, 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当前, 我国的经济、社 会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 社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 新情 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研究邓小平新时期利益协调观, 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 和现实意义。
10
2007.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
要 靠 发 展 生 产 力 , “只 有 在 发 展 生 产 力 的 基 础 上 才 能 逐 步 增 加 人 民 的 收 入 ” [7] P312- 313因 此 , 只 有 生 产 力 发 展 了 , 社 会物质极大的丰富了, 社会利益的协调尤其是经济利益 的协调才有了基础。
难 , 一 定 会 得 到 成 功 。” [2] P142 2、物质和精神是利益协调的对象 在邓小平看来, 利益协调对象主要包括物质利益和精
神 利 益 两 个 方 面 。 邓 小 平 指 出 : “不 讲 多 劳 多 得 , 不 重 视 物质利益, 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 对广大群众不行, 一段 时间可以, 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 没有革命 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 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 产生的, 如果只讲牺牲精神, 不讲物质利益, 那就是唯心 论 。” [3] P146可 以 看 出 , 邓 小 平 认 为 利 益 协 调 不 仅 要 重 视 精 神利益, 更要重视物质利益, 两者缺一不可, 互为促进。
3、共同富裕是利益协调的目标 为 了 实 现 共 同 富 裕 目 标 , 邓 小 平 早 在 1978 年 就 指 出 :" 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 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 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 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 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 展 , 使 全 国 各 族 人 民 都 能 比 较 快 地 富 裕 起 来 。 [4] P152邓 小 平 提 出 的 “部 分 先 富 ” 只 是 经 济 发 展 的 阶 段 性 做 法 , 共 同富裕才是邓小平社会利益协调的目标。同时, 在他看 来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 在利益分配上, 既要坚持共 同富裕, 又要反对平均主义。 4、生产力的发展是利益协调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相适应是导致利益差别的根本 原因, 要缩小利益差别就要发展生产力。邓小平认为, “社 会 主 义 阶 段 的 最 根 本 任 务 就 是 发 展 生 产 力 , ” [5] P63发 展 才 是 硬 道 理 。 他 指 出 , “我 们 的 生 产 力 发 展 水 平 很 低 , 远 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 这就是我们目前主要的矛 盾 , 解 决 这 个 主 要 矛 盾 就 是 我 们 的 中 心 任 务 。” [6] P128在 邓 小平看来, 解决社会利益问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
邓小平利益协调观对建设 和谐社会的启示
赵泽洪, 廖 敏
( 重庆大学 贸易与行政学院, 重庆 400044)
[摘 要]邓小平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观察、分 析 和 解 决 改 革 开 放 中 出 现 的 复 杂 利 益 关 系 问 题 , 形 成 了 符 合 中 国
特色的利益协调观, 并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利益协调观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灵活的协调方法,
社 会 教 育 来 解 决 ”。 [12] 163只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这 样 , 才 能 保 证 人 民 群 众 的 根本利益不受伤害, 人民群众基本利益要求得到满足。
4、使用教育方法疏导利益关系 邓小平历来重视思想教育在利益协调中的作用。他指 出 : “人 民 群 众 提 出 的 意 见 , 当 然 有 对 的 , 也 有 不 对 的 , 要进行分析。党的领导就是要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正确意 见, 对不正确的意见给予适当的解释。对于思想问题, 无 论如何不能用压服的办法。 “他告诫各级领 导干部。”无论 如何不要造成同群众对立的局面, 这是一个必须坚持的原 则 。” [13] 145邓 小 平 在 1981 年 针 对 思 想 战 线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说 : “一 部 分 年 青 人 对 社 会 的 某 些 现 状 不 满 , 这 不 奇 怪 也 不可怕, 但是一定要注意引导, 不好好引导就会害了他 们 。” [14] P391邓 小 平 还 借 毛 泽 东 的 话 来 说 , 打 击 压 制 群 众 的不同意见实际上是软弱的表现, 是神经质的表现。 三、邓小平利益协调观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1、学习邓小平的人本利益观, 注重解决好民生问题 邓 小 平 虽 然 没 有 明 确 提 出 “以 人 为 本 ” 的 概 念 , 但 他 的 利 益 协 调 观 处 处 充 满 了 “人 本 ” 理 念 , 为 我 党 明 确 提 出 “以 人 为 本 ” 的 执 政 观 念 奠 定 了 坚 实 的 理 论 基 础 。 随 后 , 江 泽 民 在 “三 个 代 表 ” 重 要 思 想 中 提 出 了 代 表 广 大 人 民 群 众 的 根 本 利 益 , 把 “立 党 为 公 、 执 政 为 民 ” 作 为党的执政宗旨; 胡锦涛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 树 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并把以人为本作 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和谐社会建设的主线。这种把人 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断满足人 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本利益 观,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 需要。 人本利益观对促进和谐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指 导意义。在和谐社会建设中, 无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 利益协调, 一切都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需求 出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以解决民生问题为着眼点 和目的。当前, 应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 实的利益问题, 如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问题; 农村 土地征用和城镇拆迁的补偿问题; 企业重组、改制和破 产中职工的合法权益问题; 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经 济发展中对环境的污染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人 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此, 应当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 发扬 求真务实作风, 努力把这些问题解决好, 让群众得到更 多的实惠。 2、学习邓小平的利益整合观, 统筹协调好各方利益 邓 小 平 提 出 的 “按 照 统 筹 兼 顾 的 原 则 来 调 节 各 种 利 益 的 相 互 关 系 ”, 深 刻 地 体 现 了 他 的 利 益 整 合 观 。 在 此 基础上, 以胡锦涛为首的新一届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坚 持 科 学 发 展 观 , 按 照 “五 个 统 筹 ” 的 要 求 , 促 进 经 济 社 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大六中全会还要 求 " 统 筹 协 调 各 方 面 利 益 关 系 , 妥 善 处 理 社 会 矛 盾 。" 这 分别是从经济、社会的宏观层面及社会管理的微观层面 对各方利益进行统筹协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 社会呈现出了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
一、邓小平利益协调观的思想内涵 利益协调从宏观上说就是执政党与政府对社会、经 济的调控, 对社会各阶层利益的整合; 从微观来说就是 群体及个体利益的调整。邓小平的利益协调观包涵了宏 观及微观不同层面的内容。他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从人民根本利益着眼来观察和总结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复 杂利益关系, 明确回答了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 多利益关系问题, 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利益协调观, 并具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 1、人民群众是利益协调的核心 邓小平认为, 在社会主义社会, 人民群众既是利益 创造的主体, 又是利益分享的主体, 利益协调要坚持以 人民群众为核心,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 置, 也作为衡量利益协调的标准,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 方 面 的 利 益 需 求 。 邓 小 平 对 党 的 领 导 干 部 说 : “只 有 紧 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 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够形成强大的力量, 顺 利 地 完 成 自 己 的 各 项 任 务 。” [1] P342 邓小平之所以对改革开发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充满信心, 就是因为坚信它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 益 。 他 说 : “我 相 信 , 凡 是 符 合 最 大 多 数 人 的 根 本 利 益 , 受到广大人民拥护的事情,不论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多少困
对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邓小平; 利益协调观; 和谐社会
[中 图 分 类 号 ]A8 4 9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1002- 7408( 2007) 11- 0010- 03
邓小平利益协调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运用利益协调观解决和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所出现 的各种社会利益关系, 加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进程, 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当前, 我国的经济、社 会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 社会利益关系错综复杂, 新情 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研究邓小平新时期利益协调观, 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 和现实意义。
10
2007.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
要 靠 发 展 生 产 力 , “只 有 在 发 展 生 产 力 的 基 础 上 才 能 逐 步 增 加 人 民 的 收 入 ” [7] P312- 313因 此 , 只 有 生 产 力 发 展 了 , 社 会物质极大的丰富了, 社会利益的协调尤其是经济利益 的协调才有了基础。
难 , 一 定 会 得 到 成 功 。” [2] P142 2、物质和精神是利益协调的对象 在邓小平看来, 利益协调对象主要包括物质利益和精
神 利 益 两 个 方 面 。 邓 小 平 指 出 : “不 讲 多 劳 多 得 , 不 重 视 物质利益, 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 对广大群众不行, 一段 时间可以, 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 没有革命 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 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 产生的, 如果只讲牺牲精神, 不讲物质利益, 那就是唯心 论 。” [3] P146可 以 看 出 , 邓 小 平 认 为 利 益 协 调 不 仅 要 重 视 精 神利益, 更要重视物质利益, 两者缺一不可, 互为促进。
3、共同富裕是利益协调的目标 为 了 实 现 共 同 富 裕 目 标 , 邓 小 平 早 在 1978 年 就 指 出 :" 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 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 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 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 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 展 , 使 全 国 各 族 人 民 都 能 比 较 快 地 富 裕 起 来 。 [4] P152邓 小 平 提 出 的 “部 分 先 富 ” 只 是 经 济 发 展 的 阶 段 性 做 法 , 共 同富裕才是邓小平社会利益协调的目标。同时, 在他看 来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 在利益分配上, 既要坚持共 同富裕, 又要反对平均主义。 4、生产力的发展是利益协调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相适应是导致利益差别的根本 原因, 要缩小利益差别就要发展生产力。邓小平认为, “社 会 主 义 阶 段 的 最 根 本 任 务 就 是 发 展 生 产 力 , ” [5] P63发 展 才 是 硬 道 理 。 他 指 出 , “我 们 的 生 产 力 发 展 水 平 很 低 , 远 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 这就是我们目前主要的矛 盾 , 解 决 这 个 主 要 矛 盾 就 是 我 们 的 中 心 任 务 。” [6] P128在 邓 小平看来, 解决社会利益问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
邓小平利益协调观对建设 和谐社会的启示
赵泽洪, 廖 敏
( 重庆大学 贸易与行政学院, 重庆 400044)
[摘 要]邓小平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观察、分 析 和 解 决 改 革 开 放 中 出 现 的 复 杂 利 益 关 系 问 题 , 形 成 了 符 合 中 国
特色的利益协调观, 并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利益协调观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灵活的协调方法,
社 会 教 育 来 解 决 ”。 [12] 163只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这 样 , 才 能 保 证 人 民 群 众 的 根本利益不受伤害, 人民群众基本利益要求得到满足。
4、使用教育方法疏导利益关系 邓小平历来重视思想教育在利益协调中的作用。他指 出 : “人 民 群 众 提 出 的 意 见 , 当 然 有 对 的 , 也 有 不 对 的 , 要进行分析。党的领导就是要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正确意 见, 对不正确的意见给予适当的解释。对于思想问题, 无 论如何不能用压服的办法。 “他告诫各级领 导干部。”无论 如何不要造成同群众对立的局面, 这是一个必须坚持的原 则 。” [13] 145邓 小 平 在 1981 年 针 对 思 想 战 线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说 : “一 部 分 年 青 人 对 社 会 的 某 些 现 状 不 满 , 这 不 奇 怪 也 不可怕, 但是一定要注意引导, 不好好引导就会害了他 们 。” [14] P391邓 小 平 还 借 毛 泽 东 的 话 来 说 , 打 击 压 制 群 众 的不同意见实际上是软弱的表现, 是神经质的表现。 三、邓小平利益协调观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1、学习邓小平的人本利益观, 注重解决好民生问题 邓 小 平 虽 然 没 有 明 确 提 出 “以 人 为 本 ” 的 概 念 , 但 他 的 利 益 协 调 观 处 处 充 满 了 “人 本 ” 理 念 , 为 我 党 明 确 提 出 “以 人 为 本 ” 的 执 政 观 念 奠 定 了 坚 实 的 理 论 基 础 。 随 后 , 江 泽 民 在 “三 个 代 表 ” 重 要 思 想 中 提 出 了 代 表 广 大 人 民 群 众 的 根 本 利 益 , 把 “立 党 为 公 、 执 政 为 民 ” 作 为党的执政宗旨; 胡锦涛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 树 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并把以人为本作 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和谐社会建设的主线。这种把人 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断满足人 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本利益 观,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 需要。 人本利益观对促进和谐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指 导意义。在和谐社会建设中, 无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 利益协调, 一切都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需求 出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以解决民生问题为着眼点 和目的。当前, 应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 实的利益问题, 如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问题; 农村 土地征用和城镇拆迁的补偿问题; 企业重组、改制和破 产中职工的合法权益问题; 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经 济发展中对环境的污染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人 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此, 应当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 发扬 求真务实作风, 努力把这些问题解决好, 让群众得到更 多的实惠。 2、学习邓小平的利益整合观, 统筹协调好各方利益 邓 小 平 提 出 的 “按 照 统 筹 兼 顾 的 原 则 来 调 节 各 种 利 益 的 相 互 关 系 ”, 深 刻 地 体 现 了 他 的 利 益 整 合 观 。 在 此 基础上, 以胡锦涛为首的新一届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坚 持 科 学 发 展 观 , 按 照 “五 个 统 筹 ” 的 要 求 , 促 进 经 济 社 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大六中全会还要 求 " 统 筹 协 调 各 方 面 利 益 关 系 , 妥 善 处 理 社 会 矛 盾 。" 这 分别是从经济、社会的宏观层面及社会管理的微观层面 对各方利益进行统筹协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 社会呈现出了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来源多样化、利益
一、邓小平利益协调观的思想内涵 利益协调从宏观上说就是执政党与政府对社会、经 济的调控, 对社会各阶层利益的整合; 从微观来说就是 群体及个体利益的调整。邓小平的利益协调观包涵了宏 观及微观不同层面的内容。他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从人民根本利益着眼来观察和总结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复 杂利益关系, 明确回答了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 多利益关系问题, 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利益协调观, 并具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 1、人民群众是利益协调的核心 邓小平认为, 在社会主义社会, 人民群众既是利益 创造的主体, 又是利益分享的主体, 利益协调要坚持以 人民群众为核心,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 置, 也作为衡量利益协调的标准,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 方 面 的 利 益 需 求 。 邓 小 平 对 党 的 领 导 干 部 说 : “只 有 紧 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 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够形成强大的力量, 顺 利 地 完 成 自 己 的 各 项 任 务 。” [1] P342 邓小平之所以对改革开发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充满信心, 就是因为坚信它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 益 。 他 说 : “我 相 信 , 凡 是 符 合 最 大 多 数 人 的 根 本 利 益 , 受到广大人民拥护的事情,不论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多少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