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

19 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
19 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

19 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例如,蒸汽机技术革命主要是从工匠传统发展而来,在生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摸索出技术发明,然后才总结出热力学理论。以电力技术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来,这种生产带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发生改变,现在是科学推动技术进步,再推动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走在社会生产的前面,开辟着生产发展的新领域,引导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如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它先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探索出电磁学理论,通过促进电力技术的革命,并最终引发电力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邓小平在总结科学技术这一发展趋势时深刻指出:“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实在,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

在新形势下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次世界大呀以来,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发生作用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急剧变革。近30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即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的数量,比过去两千年的总第二和还要多。曾有人估算,截止1980年,人类社会获得的科学知识的90%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30余年获得的。到2000年,人类社会获得的知识翻了一番。现代物理学中90%的知识是1950年以后取得的。现在全世界每天发表科技论文6000-8000篇。发表科技论文的数量每隔一年半就增加一倍。据粗略统计,人类的科技知识,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一倍,当前则是3年至5年增加一倍。现在全世界每年批准的专利数量达120万件。当今,科技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工程师知识的半衰期是5年,即5年内有一半知识已过时。近10年内,一个工程师所掌握的知识的90%与计算机的最新发展有关。由于科技知识的加速增长和更新,科学技术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社会对科学技术事业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二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鲜明特点。当代科技发展的突出形式就是突破与融合。突破即以研究开发的新一代科技成果取代原有的一代科技成果;融合是组合已有的科技成果发展成为新技术。近十几年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是日益求助于多学科融合战略解决各种问题,这就导致了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出现,最终结成了具有确定的特有概念和方法论的新学科和新领域,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系列。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还表现有研究的完整性、研究对象的多学科性、学科的多对象性、科学研究的信息化等认识论特征。三是科学技术与人文杜会科学的结合。当代社会历史的客观进程、当代任何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社会发展问题和环境问题等所具有的高度的综合性质,不仅要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主要部门进行多方面的广泛合作,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而且要求把自然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结合成为一个创造性的综合体。当代自然科学和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结合,是当今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进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我国90年代乃至跨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驱动力。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是十分丰富而深刻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是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著名论断。第二,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马克思认为,科学本身是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因而是知识形态人类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形式。因此,作为一般社会生产力,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力,即一种精神生产力,而当其与生产力其他要素相结合即构成物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科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力,必须经过转化才能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即将科学技术物化为新的劳动工具和新的劳动对象;通过学习和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马克思、恩格斯把后一个方面视为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根中途径。第四,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马克思说:"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生产力的这种发展,归根到底总是来源于发挥着作用的劳动的社会性质,来源于社会内部的分工,来源于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第五,科学作为生产力,既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促进了上层建筑和思想文化的发展。马克思认为,机器的发展则是使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革命化的因素之一。恩格斯也曾指出,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把科学看成是一种"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马克恩、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为不断演进的社会实践所证实。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内涵

1988年9月12日,邓小平在一次听取汇报的会议上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进人21世纪,面对科技进步更加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江泽民把科学技术提到了判断先进生产力标准的新高度,对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做出了新的概括。江泽民的这一重要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华,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丰富的科学内涵。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使命是把经济搞上去。走以科技进步为依托的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新路,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含量,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其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谛在于科技与经济要一体化。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建立起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体制和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只有下大决心、花大气力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才能使科学技术成为真正的第一生产力。第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在世界范围的激烈竞争中,在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中,高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旗帜,把经济搞上去,最终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使人民群众真正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第四,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关键是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加速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这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和奉献,要在全社会形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的思想共识,并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这样才能使其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三)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决定着先进生产力的性质、方向、结构和水平。首先,科学技术决定先进生产力的性质。生产力是一个由劳动者、劳动工具与劳动对象以及劳动过程的组织管理等各种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某一时代特定生产力的先进性质要通过系统中每个要素的先进性质反映出来。劳动者由"体力型"转变为"知识型"标志着生产力的先进程度提高。其次,科学技术决定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在20世纪以前,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相互作用的关系,往往是按照生产一技术一科学的顺序发展的,即生产和技术的实践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在当代,科学技术具有明显的超前性。运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遗传学等科学发展起来的生物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和食品工业等方面,使得生产力向越来越广的先进领域发展。第三,科学技术决定产业结构的层次。20世纪60年代以来,高技术产业、研究与设计业、金融保险业、文化教育业、商业与眼务业等第三产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产业结构的这种升级是以科技知识在产业中的密集程度为标志的。第一产业占优势的国家为农业国,第二产业占优势的国家为工业国,第三产业占优势的国家为后工业国。从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来看,一些发达国家在70年代末就超过50%。特别是高科技产业的崛起和发展更有力地证明了科学技术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第四,科学技术决定生产力的先进水平。产业的高科技化程度、产品中的科技含量密集程度、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时间周期、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等,是衡量生产力先进水平的重要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品的科技含量每隔10年增长10倍。在19世纪,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的间隔期一般在65年到30年之间,到20世纪这种时间间隔大大缩短,其中集成电路只用了2年,激光器仅用了1年。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速度的贡献率20世纪初只有5%-20%,20世纪中叶上升到50%,当代一般为60%-80%,明显超过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率。

1978年提出当时文革刚结束不久,周恩来、朱德、毛泽东先后去世、社会很不稳定

正如影片中叙述的,邓小平先生对于中国科技与教育行业的重视也是前无古人的。电影中邓小平先生所说的:“政治,什么是政治?四个现代化才是最大的政治!……科学技术没有搞上去……你那个政治就是空的!”就是他对科技、教育重视的体现。在资料记载中,邓小平先生主持恢复高考,主持科技工作会议,两件事无一不是说明他对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深切关心。而如今回顾当时小平同志的举措,不得不承认像他一样具有卓越眼界的领导人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对于科技与教育方面,邓小平先生是无愧于人民“小平您好”这一满含敬意的称呼的。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他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

1988年9月5日,邓小平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古斯塔夫·胡萨克,谈到科学技术发展时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同年9月12日,他在听取中央领导同志工作汇报中,再次谈到科技问题。他指出: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嘛。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我国科技发展的理论基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首要观点,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精髓。这一观点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科学技术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两个转变,即从“否定”到“肯定”的转变,从“之一”到“第一”的转变,把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这一论断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

马克思在《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等著作中提出,在任何社会,科学都是一般的社会生产力,而在大工业生产条件下,由于科学并入了生产,因而它也就成了“直接的生产力”。这就肯定了科学技术是属于生产力的范畴。列宁、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的这一思想。但是,把科学技术从生产力诸要素中突出出来,提到第一位,这是邓小平。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到1990年代,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更加证明邓小平论断的正确性。从“一般生产力”到“直接生产力”,再到“第一生产力”,我们对生产力内涵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越来越深化。

邓小平在深刻论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观点的基础上,全面论述了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从实现党在新时期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反复强调:“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

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表达了科学技术对世界的深刻影响,展现了科学技术一往无前的持续发展前景。这是一个当代社会的新事实,是再也不能用任何过去旧的社会观念来观察和理解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中的中心位置,明确科学技术在现代文明发展中的至上性和不可超越性,真正以科技的崛起来推动民族的崛起。

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我国科技发展的根本途径

在邓小平的战略思想中,科技、教育、人才是三位一体的。他特别强调要重视人才,将人才作为思考一切问题的核心。事实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经成为邓小平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贯指导思想。

邓小平多次强调要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专业特长,大批提拔年轻的科学技术干部。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就提出:要把尽快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作为我们科学、教育战线的重要任务。他认为:“我们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要有一支浩浩荡荡的工人阶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大军,要有一大批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造就这样的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重任务。”他指出:怎么把现有的知识分子用起来,需要一套办法。人才,只有大胆起用,才能培养起来。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因此,在进行体制改革进程中,他强调指出:“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他指出:每年要给知识分子解决一点问题,要切切实实解决,要见真效;要通过改革创造一种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邓小平特别重视留学人员回国服务的问题,他推动制定引进国外智力和鼓励留学的政策。他提出努力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和良好环境,真正做到真心爱才、精心育才、大胆选才与合理用才,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和服务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这些重要精神对于今天我们提出人才强国战略,提倡以人为本的科技发展观,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方针

邓小平一直提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他指出:“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当然必须依靠我们自己努力,必须发展我们自己的创造,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邓小平一直在关注着世界高科技领域的动向和发展。他积极支持了我国第一个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他指出:“任何时候,中国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有一席之地。高科技的发展和成就,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能力,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1986年3月,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联名向邓小平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中国加快发展高新技术。邓小平同志很快做了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出决断,不可拖延。”邓小平的批示,显示了他对科技发展的敏锐判断和作为政治家的果断魄力。此后,“863”计划作为我国高科技的一面旗帜,推动我国在生物、航天、信息等高科技领域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基础上,邓小平同志强调“要把世界一切先进技术、先进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他多次告诫全党,“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增强自己的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都必须对外开放,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重要原则,但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遵循这一重要思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进科技领域的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环境,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四、“科学技术工作要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安排”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组织手段

在科技事业的发展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就是科技体制问题。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指出:“我总觉得科学教育目前的状况不行,需要有一个机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安排,统一指导协作。”“重建国家科委,这个意见我个人比较赞成。什么时机合适?怎样组成?是否把军队方面的科研也统一管起来?这些问题要经过中央、国务院研究,暂时不作结论。但不管采取什么组织形式,都要搞统一规划。”正是在邓小平的指示下,国家科委迅速恢复。1977 年12 月,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技术规划会议,动员了1000 多名专家、学者参加规划的研究制定。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审议通过了《1978—1985 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同年10月,中共中央正式转发《1978—1985 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八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全面安排,突出重点”的方针。《八年规划纲要》包括前言、奋斗目标、重点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科学研究队伍和机构、具体措施、关于规划的执行和检查等

几个部分,确定了8 个重点发展领域和108 个重点研究项目。同时,还制定了《科学技术研究主要任务》、《基础科学规划》和《技术科学规划》。

1980年12月,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全面安排我国新时期的科技工作,国家科委召开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着重讨论并形成了《关于我国科技发展方针问题的汇报提纲》。《汇报提纲》指出,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发展的方针是“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应当协调发展,并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汇报提纲》于1981年4月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批准。1981年底,邓小平拍板:由国家科委负责组织和协调一些全国性的重大新技术攻关。1982年,《八年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调整为38 个攻关项目,以“六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形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科技计划。

无论经济发展到何种程度和采用何种形态,其永恒性特征就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总是其决定性的第一要素。有区别的只是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劳动力结构中数量(体力性的劳动者人数)和质量(智能性的科学技术含量)所起作用的差异。在古代农业经济中劳动力数量起主导作用,在近代工业经济中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并重,而在现代知识经济中劳动力质量起主导作用。现代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劳动力数量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作用已不再重要,而包含有大量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高质量劳动力,已经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位决定因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力结构的这种转化和变迁,既是生产力一定要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内在要求,也是生产力一定能够发展的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劳动者的劳动力质量除先天禀赋性的遗传基因作用之外,从根本上说来,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除极少数具有先天性生理缺陷和智力障碍者之外,劳动者之间后天的差别总是远大于先天的差别。斯密和马克思都曾明确地认为,个人之间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远没有我们设想的那么大,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异,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异小得多。因此创造较好的后天条件和社会环境,开发劳动力质量,对于提高劳动力质量就具有了决定性的意义。而提高劳动力质量或发展人的能力的主要形式和根本途径就是教育,特别是直接向社会提供高质量劳动力的高等教育。通过教育而形成的这种高质量的劳动力,必然会使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和加速度的特征,因而也能够熨平和弱化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由技术原因而引起的周期性波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其诞生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就创造出了比过去一切世代的总和还要多的生产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创造了大规模、高质量、开放式和科技型的社会化教育。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不仅把教育视作产业而且作为基础产业,事实上是并不过分的事情。高科技产业的主导作用,离不开教育产业的基础依托。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传承和创新知识,教育的重要作用就是把观念形态的科学技术知识人格化,教育产业的产品就是拥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高质量劳动力。科学技术通过教育而被人格化为高质量劳动力,实现劳动力质量的创新,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才会成为现实。可以肯定,教育作为劳动力质量的创新过程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不可替代的根本路径。而且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和程度,又总是与教育的发展速度和发达程度呈正相关的必然联系。科技越进步,生产力越发展,经济越发达,教育提供高质量劳动力的基础产业性质就越明显,教育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的职能就愈重要。现担任世界银行副行长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劳动力愈有技能,经济的生产率也将愈高。劳动力如果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现代工业经济的运行即使不是不可能也会是很困难的,人们对这一点已经取得了共识。另外,处于技术变革前沿的经济需要训练有素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来发现和实现创新。各种情况已经充分而清晰地向我们表明,人力资本的教育投资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充分关注,教育竞赛和

人才竞争已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主要内容,并将在二十一世纪的知识经济体系中变得更加剧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讲,各国在二十一世纪成亦教育,败亦教育。

面对当前和二十一世纪的知识经济要求,特别是科学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严峻挑战,邓小平敏锐地洞察到了教育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特别是第一生产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邓小平高瞻远瞩地呼吁:“我们培养训练专家们和劳动后备军。也应该有与之相应的周密的计划。我们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须预见到远期的需要;不但要依据生产建设发展的要求,而且必须充分估计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注:《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05页。)“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否则,我们已经耽误了二十年,还要再耽误二十年,后果不堪设想。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注:《邓小平同志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74页。)“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注:《邓小平同志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7页。)“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注:《邓小平同志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65页。)“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注:《邓小平同志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年版,第106页。)并具有针对性地指出:“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包括一些高级干部,对于发展和改革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或者口头上承认教育重要,到了解决实际问题时又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注:《邓小平同志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49页。)不久前中央党校对在校学习的部分地厅级领导干部学员作了具有十二项重要改革内容的问卷调查,令人遗憾不解的是98.3%的学员没有把教育和科技放在他们第一位的选择视野之内,而只有1.7%的学员才把教育和科技放在第一位。(注:1999年1月4日《中国经济时报》。)这足以引起国民大众和宏观决策的警觉与思考。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专司领路导航的领导干部,没有把教育和科技作为航船沿正确而安全的路线航行的航灯和航标,就很难保证不经常触礁。干部队伍的知识化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严重过剩,大大超过国民经济的吸收能力,大量隐形的超额劳动力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日益显形化,劳动力数量严重供过于求,就业压力日趋加大,投资积累能力大为受挫,国民经济增长的运行空间十分有限,并日益成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大难关。但同时又存在着劳动力质量低,人力资本短缺的事实,受教育程度为零的劣质劳动力即文盲大量存在,绝大多数的劳动力仅受过小学和中学教育,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养普遍较差。劳动力只能是纯机械运动性质的体力性的劳动力,而不能作为高科技含量的智能化的人力资本,高质量劳动力严重供不应求,远远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本的需求,大大降低了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劳动力数量多与质量低的结构性矛盾,已经日益成为约束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重要瓶颈。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高士其基金会的专家们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我国国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解决矛盾和消除瓶颈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充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客观要求,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真正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教育为本和科教立国的基本国策,坚持“三个面向”

的战略导向。把知识分子作为独立的创新主导阶层看待和安排,把教育工作真正再造为令全社会羡慕的职业,并在全社会范围内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化,使劳动力要素人力资本化,这一创新过程已经成为改革创新的当代中国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愚昧则更不是社会主义,治贫先治愚,富民先育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为此必须在大规模地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进行教育体制特别是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其改革的根本方向就是教育市场化,不是教育培养什么劳动力社会就使用什么劳动力,而是相反,劳动力市场需要什么教育就培养什么。尽快实行政教分开,国家各级政府仅负责中小学基础性质的义务教育,减少对受教育者的收费,并逐步过渡到完全免费,减轻受教育者的经济压力,借以加大基础性普及教育的强度,拓宽基础性普及教育的广度,提高基础性普及教育的自愿度,尽快赋予各高等院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其中包括各种职称评聘权、学位授予权、专业设置权、招生规模权、教工选聘权和教材选择权等。在大量精简各种非教学科研人员的同时,扩大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使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充分利用现有各种高等教育资源,提高现有高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并逐步提高高等教育的收费标准,强化高质量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意识,此种人力资本投资由高质量劳动力毕业后的市场人力资本收益予以补偿,用较高的市场预期收益调动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按照“市长不如市场”的原则,把高等院校推进市场,转换办学机制,提高办学效率,增强办学活力。与其把高校办成“机关”,不如把高校办成“企业”。计划经济形成的高等教育体制,到了非改不可程度,已成为市场化程度最低而“计划失灵”最严重的领域。把教育视作基础产业,把每一所高等院校视为生产经营劳动力商品的“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由市场机制来调节,面向市场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正是市场经济中科学技术转化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当前日趋剧烈的国际竞争首先表现为人力资本的竞争,各国都在为抢占二十一世纪的制高点而实施一系列的教育创新与科技发展战略,教育的发展速度和发达程度,已被国际社会公认为各国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适应生产力发展和“两个转变”的客观要求,中国必须尽快建立国家教育创新体系,按照“三个面向”的标准,加快实施国家教育创新战略。国家教育创新是生产工具创新和制度改革创新的根本保障,因而也是社会全面进步的推动力量。通过教育创新而实现的劳动力质量创新,不仅能促进物质文明的繁荣,而且也能推动精神文明的升华。中国目前迫切需要象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尽快构立起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教育体制,使科学技术在这种创新性的制度框架中,真正成为生产力特别是成为第一生产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思想解放的要义,把“喜新厌旧”的创新视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客观经济规律,是非常恰如其分的科学判断。不重视教育的民族,就是没有或缺乏持续性创新活力的民族,肯定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也必定是落后挨打的民族!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正如马克思“把科学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那么什么是“科学”“技术”呢?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它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 人们一般总是把科学与技术联系在一起,这表明科学与技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科学是一种精神活动现象,属于意识形式范畴,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技术是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它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技巧、工艺和能力等的总和,是物化的科学。长期以来,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总是平行地分别发生的。从19世纪开始,特别是在当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联系日益密切,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已经一体化。“科学技术革命”反映的正是这一崭新的社会现象。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效应,给人类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祸害。 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一、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首先,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其次,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的生产资料等。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二、科学技术发展是现代社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点所在。最明显的是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自从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的的比重,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例如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消费方式、学习方式、休闲方式以及娱乐方式。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 首先,了解一下科学技术的概念。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它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和手段。科学活动是一种认识性或精神性活动,属于意识形式范畴;技术是一种生产性、实践性活动,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技巧等。总之,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辩证学告诉我们,事务都具有两面性。无例外地,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也是具有两面性的,即积极地推动作用和消极地抑制作用。 马克思曾概括: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我们论古谈今,可以发现其引起的社会巨大进步。 一、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一,科技发展促进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革,例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使得铁器应用于农业生产,代替了了石器工具;机械农机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农具。 其二,科学技术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例如: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的生产活动扩展到海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步伐迈向了广阔的宇宙,纳米技术是人类有了更多更新

人教版九年级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校本作业)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班级姓名学号 一、课文填空 (一)法国大革命 1、开始标志:年月日,巴黎人民攻占。(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 2、革命形势迅速发展,资产阶掌握了政权,不久又颁布,宣称人们生来,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3、年,法国废除了,建立了——历史上称。 4、巴黎人民再次发动起义,等人掌握了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退了的进攻,平息了的叛乱,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5、年7月,等人在政变了被送上断头台,高潮结束。 6、法国大革命摧毁了,传播了,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二)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1、年底,发动了政变,夺取了政权。 2、年5月,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帝国——历史上称。 对内:颁布《》。 在位期间拿破仑统治措施 对外: 3、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也损害了 ,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二、基础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1、法国大革命前夕,资产阶级在社会成员中属于 A第一等级 B 第二等级C 第三等级 D 第四等级 ()2、右图反映的重大事件是 A 三级会议的召开 B 攻占巴士底狱 C 《人权宣言》的颁布 D 拿破仑帝国的建立 ()3、下列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处死过国王②都成立了共和国③都打败了外国军队的进攻 ④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下列文献属于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是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汉谟拉比法典》D《人权宣言》 ()5、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共同使命是 A废除封建制度B打碎殖民枷锁C推翻封建特权D清除资本主义的发展的障碍()6、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 A 改变了原来的社会制度 B 为限制王权制定了本国宪法 C 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D 进行了反对外国干涉的革命战争 ()7.1789年的一天,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道:“14日,星期二,无事。” 但是,这一天成为永载法国史册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 A.三级会议召开B.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

部编版(2018)九年级历史上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案

部编版(2019)历史九年级上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启蒙运动的背景,内容、性质和意义等; 2.通过自主学习,法国大革命的过程和影响;了解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 3.通过对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等人物功过的分析,培养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4.通过对拿破仑帝国败亡原因的分析,明确战争的性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重点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法典 难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 导入新课出示《艾菲尔铁塔》图片。右图是法国的著名建筑——艾菲尔大鉄塔,它是法 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巴黎最高建筑物。被法国人爱称为“铁娘子”。它 建于1889年。那么为什么要建这座塔呢?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而建。法国大革命是世界上最深刻、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讲授新课 一、旧制度的危机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8页,完成下列问题: 1.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内容,性质和意义; 2.了解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主要思想。 1.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18世纪开始,法国的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国王路易十五通过加重税收等方式阻碍 资本主义的发展。 2.内容: 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 黑暗。这场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反对旧制度的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 3.影响: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4.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思想解放运动。 5.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伏尔泰:启蒙运动的领袖和旗手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 孟德斯鸠:是最博学的启蒙学者,他提倡分权制衡的政治模式。美国 卢梭:主张最大限度地让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二、法国大革命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9-91页,了解下列史实: 1.法国大革命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2.《人权宣言》的内容影响; 3.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一)法国大革命的原因 1.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2.18世纪时,法国社会等级森严,全体社会成员分成三个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和农民 在内的第三等级,政治上无权,却要供养生活腐朽的上层等级。王室挥霍无度,国家财政陷 于破产,阶级矛盾激化。 3.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二)法国大革命的过程 1.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1789.5) 三级会议是法国封建社会等级代表会议,由教士、贵族和平民三个等级代表参加,故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相同点: (1)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 (2)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3)都改变了世界格局.第一次科技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不同点: a.从发明者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 主要是普通工人和技师;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明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 师. b.从发源地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 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在美国和德国同时 起源的。 c.从突破口看,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 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d、它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时间上的交叉,如德国、日本就属于这种状况。

e、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自然科学同生产紧密结合,科学与技术结合取得了巨大成果。 ①相同点: a.两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b.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 c.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d.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不同点: a.从发明者看,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明者主要是劳动者,他们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这些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明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 b.从发源地看,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 c.从突破口看,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发展

科学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必将是革命性的 对未来产生重大影响且持续进步的四个技术领域 自1970年代以来,持续进步并能够对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领域主要有四个:信息技术,纳米技术,材料技术和生物技术。这几个科学技术领域日臻成熟,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一波新技术浪潮,因应社会需求,开始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强大动力。 几个技术领域相比较,信息技术发育最为成熟,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最为显著。计算机、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既往的沟通联络方式、生产方式、甚至学习方式,也已经形成巨大的产业。预计数年之内,信息技术将出现质的飞跃,它的信息处理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将实现不受地点限制的网络接入、海量数据存储与交换,并且在射频跟踪、视频监测、高性能移动计算、指纹与虹膜身份鉴定以及智能机器人、人脑与机器连接界面等领域获得长足发展。信息技术仍将是技术进步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龙头。 生物技术自身的发展可谓飞速,它已经能够快速检定生物体微量成分,在基因层面进行诊断治疗,利用基因手段改变生物形状,运用计算机进行生物生长和性状模拟,在分子层面进行器官和肿瘤治疗。然而它的应用受到社会伦理的制约,引发广泛争议,其产业化也步履蹒跚。 纳米技术,最有希望的进展是与半导体技术融合,制造纳米级器件,使得行将失效的摩尔定律得以延续数十年。实际上,目前的电脑芯片已经十分接近纳米尺度;另一方面,纳米技术制备的材料具备很好的分子筛功能,可用于饮用水和环境监测;纳米结构的敏感器件可用于制备生物检测设备,用于健康、药物和环境监测与控制。 基于纳米技术的新材料已经显示,它在以下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可能:新型高能电力存储,可大规模制造的廉价高效太阳能电池,绿色制造技术与设备,具备特殊性能的可穿戴衣料和特殊涂层,饮用水过滤与净化,高亮度显示与高速计算元器件制造,活体生物组织培养。 十项已成为现实或即将成为现实的重要综合技术 在未来十多年里,将有数十项重要综合技术成就出现,既标志着新的技术革命的到来,也将全面更新世界经济与和社会运行所依赖的技术架构,它们将是上述四大科学技术领域的综合应用的结果。其中,有十项已经成为现实或即将成为现实。 一,廉价太阳能系统。现有太阳能采集与转换技术,严重受制于光伏转换效率和电能存储技术,而且体积庞大,价格高昂。基于纳米粒子和纳米结构的新型光伏电池和蓄电池,配合以大规模制造,将极大改变目前太阳能利用现状,而且它还具备体积小巧、价格低廉优点。预计未来几年内将实现技术突破,并实现规模量产。这将大大改变现有能源供应结构和环境溢出,对于发展中国家、低发达国家以及旅行者甚至作战部队有重要意义。 二,洁净水滤膜。采用全新的纳米结构材料,用有效、可靠的洁净、除污技术与工艺,以低廉的价格生产可食用洁净水。这一技术将很大程度改观缺水地区和高污染地区的供水状况,野外和营地使用十分便利。 三,基因改进作物。基因工程食物,改善其维他命和微量元素成分,根据其产出地土壤和气候情况改进基因组分,提高营养价值,增加产量,同时增进其抗病虫害能力。从科学上看,在有限的耕地与日益增长的人口双重压迫下,基因改进农作物是解决世界粮食和食品供应不足的根本途径,舍此并无他途。 四,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接入的通讯设备与无线通讯技术。通讯设备包括通讯和存储,可海量传输、存储文字、图像、视频。无线通讯技术无需有线设施,可在任何地点通过无线接入方式进行电话与联网活动。两者相结合可以实现无线传输和接收。 五,移动射频跟踪与认证(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广泛用于零售商品与人物个体的移动迁徙过程。 以上几项信息技术及应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未来发展趋势是进一步在空间和地域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学案+习题含答案)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A级基础训练(小试牛刀)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法国大革命开始于 A.1689年7月14日 B.1789年7月14日 C.1689年7月14日 D.1789年7月4日2.法国大革命中被处死的国王是 A.路易十三 B.路易十四 C.路易十五 D.路易十六 3.带领法国人民把大革命推向高潮的是 A.马拉 B.丹东 C.罗伯斯庇尔 D.拿破仑4.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于 A.1788 B.1804 C.1812年 D.1814年5.拿破仑颁布的《法典》不包括 A.《兵法典》 B.《民法典》 C.《商法典》 D.《刑法典》 6.在法国等级制度中,下列社会成员属第二等级的是A.教士 B.地主 C.资产阶级 D.商人7.宣称人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历史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法典》 8.标志法国大革命进入高潮的是 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C.雅各宾派专政 D.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B级能力检测(登高望远)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法国大革命开始于 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国王召开三级会议 C.《人权宣言》的发表 D.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 2.《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宣称人生来是自由的 B.主张在法律上人和人有平等的权利 C.国王有权废除法律 D.规定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3.拿破仑的活动不包括 A.1799年底,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B.采取革命恐怖手段严惩反动分子 C.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典》 D.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4.下列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罗伯斯庇尔执政②《人权宣言》的发表③处死 路易十六④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③① D.①②④③ 5.拿破仑帝国由盛转衰开始于入侵哪个国家之后A.西班牙 B.普鲁士 C.奥地利 D.俄罗斯 6.拿破仑对法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 A.颁布了《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B.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C.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发动对俄国的战争 7.19世纪初期,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积极意义是A.拓展了法国的疆域 B.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C.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D.确立了欧洲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 二、材料解析题 8.阅读下列材料: 这部法典从法律上维护和巩固了资本主义所有制和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秩序,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恩格斯说,这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在很长时期内它一直是世界各国制定新法典时的参考蓝本。 (1)结合课文说出这部法典的名字和制定者。 (2)这部法典包括那几个部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订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第三册材料二 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由杰斐逊等起草的《独立宣言》。《独立宣言》阐述了自由、民主的政治原则,指出人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谴责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罪恶,宣告北美脱离英国管辖,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川教版课标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三 (1789年8月)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它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人教版教材《世界历史》第一册(1)根据材料一、二、三说明20世纪初的中国和18世纪后期的美国、法国在人权问题上作出了哪些规定?这些规定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2)结合《临时约法》、《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产生的时代背景,说明当时中国、美国、法国在人权问题上作出这些进步规定的相同社会根源。 三.问答题 10.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写到“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的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回答: (1)这位意大利爱国者的话因何而发? (2)如何理解“法国人鲜血的价值”? (3)为什么他感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11.指出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任务,他们各是通过什么途径(或形式)实现上述任务的?说一说他们 各自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法国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1)旧制度的危机(2)启蒙运动的影响(3)三级会议的召开 根本原因:法国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 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了巴士底狱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代表人物:罗伯斯庇尔 《人权宣言》的制定与发表(1)时间1789年(2)机构:制宪议会(3)内容: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4)1791年,制宪议会制定了宪法(5)地位: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大革命高潮的标志:雅各宾派执政 大革命高潮结束的标志: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 起止时间:1789年---1794年(高潮过去)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影响、作用):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1793年,国王路易十六被以叛国罪送上断头台 拿破仑帝国 拿破仑上台:1799年11月 拿破仑的统治(1)十分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2)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3)在战场上,拿破仑再次大败反法联盟(4)拿破仑大军所向披靡,几乎横扫欧洲大陆,在废除各地封建特权的同时,也对当地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 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建立的时间:1804年 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灭亡的时间:1815年 如何评价拿破仑的对外战争:(1)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最初具有捍卫法国大革命果实,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性,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2)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也有侵略扩张的一面,对被占领区的压榨和掠夺,引起当地人民的反抗,他的战争还具有争霸性质。 课后活动:为什么欧洲的国王们害怕法国大革命?答:随着法国革命的推进,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对欧洲旧制度的冲击愈演愈烈,特别是对被废黜的国王进行审判、执行死刑等措施,引起欧洲各国的极大震惊,欧洲君主害怕革命烈火烧到自己的宝座,所以,联合起来进攻法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案

第 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原因、进程及意义,知道《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的意义,罗伯斯庇尔专制统治的原因、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归纳总结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能够客观评价拿破仑在法国历史上的贡献。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宣传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等思想,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开始标志、《人权宣言》内容与意义 难点: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图片:卢浮宫、巴黎圣母院、香榭丽舍大道、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等。 设问: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建筑吗? (二)、讲授新课: 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1、背景: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史实: ①法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18世纪开始,法国封建制度进入腐朽没落的时期。国王路易十五通过加重税收等方式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路易十五 2、法国启蒙思想: 18世纪开始,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反对__旧制度__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宣传__自由__、__平等__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这场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它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二、法国大革命 1、根本原因:法国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 ①革命的导火线:三级会议的重新召开。支持美国独立战争使法国政府债台高筑,财政危机更加严重。为此,国王路易十六于1789年5月召开三级会议,讨论征税问题; ②开始标志——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 ③发展——《人权宣言》的颁布:1789年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__人权宣言__》,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1789年8月;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 第三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博士课程) 课程编号:206101 开课单位:社科部自然辩证法教研室 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宋子良教授 授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学时学分:50学时;2.5学分 教学方式:课堂授课、分组讨论、外出调查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宋健主编,科学出版社,1994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教学纲要》,祝世讷编,山东中医药大学印行,2000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20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进展、成就进行理论总结,对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进行理论研究。全面了解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形势和基本成就,着重认识其基本的理论成果和社会影响,特别是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进一步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博士研究生的理论素养、思想素养、方法论素养提高到新的时代水平。把研究生引导到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前沿,正确地认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变革所面临的各种新问题,把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思想、理论、方法论成就有机地应用于本专业的研究,提高创造性研究能力,推动专业研究的开拓和创新。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与内容提要 (一)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内容:科学技术革命的规律,什么是现代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现代科学革命的进展和成就;现代技术革命的进展和成就;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推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医学的作用。着重于理论和方法论研究和学习,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来认识医学特别是中医学未来发展的方向、道路,掌握中医学现代研究的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武器,推动专业研究的创造性开拓。 (二)教学内容提要与学时安排 1.绪论(4学时) 本课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的目的要求;本课的学习方法。 2.科学技术革命论(4学时) 科学技术革命的基本概念;科学技术革命的规律;科学技术革命的本质;科学技术革命与精神文明;历史上的科学技术革命;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形势和特点。 3.现代科学革命(12学时) 现代科学革命的背景和形势;相对论、宇宙学及对宇宙观认识的发展;量子力学、粒子物理学及对微观认识的发展;分子生物学、人体科学及对生命认识的发展;系统科学、非线性科学及对世界复杂性认识的发展;模糊数学和突变论;非线性科学的建立和发展。 4.现代技术革命(8学时) 现代技术革命的形势和特点;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材料技术;海洋技术;医药技术。 5.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哲学(8学时)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成就对唯物论的丰富和发展。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统一性被更加彻底地揭示出来;物质以运动的方式存在得到更彻底的说明;物质以空间和时间的形式存在得到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权宣言》;拿破仑帝国 教学难点:雅各宾派专政的特点与作用;对拿破仑的评价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也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双城记》《双城记》描写的是法国大革命前后发生在巴黎和伦敦的故事,它展现了法国大革命在历史上的进步性,同时也反映出法国大革命的进程是激进的,很多无辜的人受到伤害。历史真如《双城记》描述的那样纷繁复杂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去探寻它的真相,看看法国大革命究竟是一场怎样的革命?它又带来了哪些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1.革命背景分析: (1)革命前尖锐的阶级对立——政治原因 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比英国革命要晚大约一百五十年,当英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并开始工业革命的时候,法国还处于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时期,阶级关系处于十分尖锐的对立状态。它表现为:法国社会被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他们占人口总数不到1%,但却占有全国土地数量的2/3,并不承担任何纳税义务。而广大的第三等级却承担着国家的赋税和其他封建义务,尤其是工人、城市平民和广大农民,生活困苦不堪,他们强烈要求改变生活状况。尖锐对立的阶级关系,使法国社会如同到处堆满了干柴,随时都有爆发革命的可能。 (2)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统治的矛盾——经济原因(根本原因) 18世纪下半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很大发展,纺织业、冶金业和采矿业的发展最为迅速,其发达程度居欧洲大陆首位。对外贸易也得到迅速发展。但封建专制统治却成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其表现为:封建政府不断提高税收;全国各地关卡林立;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对此,资产阶级十分不满,他们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取消封建特权,反对专制统治。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特点及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涉及面非常广泛。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着重叙述了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的进展。第二,与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第三,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本课的知识贴近现代生活,而且清晰明了,主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多设计一些学生讨论的话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标精解】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教材分析】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课本编排在世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之中。从其内容的性质来说是属于科技内容的范畴。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二战后整个世界的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的变化无不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学情分析】 学生学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对科技革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与认识,这是学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但是学生缺少对三次科技革命内在联系和整体的把握。对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存在一种片面化的认识。这些问题必须在这节课中提出和重新认识。

《第二次机器革命》主要内容

《第二次机器革命》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跨度从第1~6章,描述了第二次机器革命的基本特征。这些章节提供了很多精彩的例子,用以阐明最新的技术进步———就像科幻小说所描述的那样,并且还解释了为什么它们现在会发生(毕竟,我们在几十年前就拥有了计算机),揭示了为什么我们对计算机、机器人和其他数字化工具给未来社会所带来的创新的规模和速度如此有信心。 第二部分,跨度从第7~11章,分析了数字化进程的两大经济后果,即红利和收入分化。红利指的是现代技术进步所提供事物体量的增大、种类的增长、质量的提升以及成本的下降。它是我们今天这个世界最令人振奋的经济新闻。然而收入分化并不是如此令人鼓舞;它所带来的经济成功将会制造很大的差异———涵盖财富、收入、灵活性以及其他衡量指标。技术进步的分化效应在最近一些年里一直在增长。并且出于很多原因,这是一个让人感到非常棘手的发展过程,如果我们不在第二次机器革命时期加以干预,这个过程还会加速发展。 最后一部分,跨度从第12~15章,探讨的是在这个时代里,什么样的干预是合适而且有效的。我们的经济目标应该是最大化地获得红利,削减收入分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对于如何完成这些目标,我们将会提供一些建议———不论针对的是短期还是更长远的将来。未来,你会发现技术进步真的会把科幻小说所描绘的样子变成现实。正如我们在最后章节里所强调的那样,我们现在所做的选择将会决定我们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最伟大的故事:时代的大画面 ●“技术是上帝的礼物———除了生命之外,它可能是上帝赐予人类最伟大的礼物。它是文明、艺术和科学之母。” ———弗里曼·戴森(Freem anDyson) 美籍英裔数学物理学家、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数千年以来,人类发展曲线一直呈现出平缓向上的趋势。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极其缓慢,以至于几乎无法辨清。牲畜和农业、战争和帝国、哲学和宗教都没有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但正好是在200多年以前的时候,剧变发生了,人口和社会发展使得人类历史的发展曲线几乎弯曲了90度。 进步的机器 到现在,你可能已经猜中了那是什么。摆在你面前的这本书是一本探讨技术发展对社会产生影响的书,因此,我们以这种方式开篇来阐述技术的重要性是一种颇具说服力的 方式。18世纪末期的突然转折,也与我们耳熟能详的社会大发展契合:工业革命开始了,它几乎集聚了机械工程、化学工业、冶金术以及其他行业所有的社会发展刺激因素。在这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学案)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学案) 设计人:兰宏涛使用人:九年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明确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了解大革命的影响。而要明确大革命的过程和影响,就要知道革命爆发的原因。 2、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通过对启蒙思想的分析,了解《人权宣言》产生的背景。 3、评述拿破仑的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4、了解法国大革的影响;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自主学习】 1.18世纪,法国社会等级森严,全体社会成员分为________级,包括_______和农民在内外的第三等级,处于无权地位。 2._________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__________,揭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序幕。 3._________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1792年,法国废除__________,建立了共和国,史称________________。不久法国国王___________被推陈出新断头台,革命取得重大胜利。 5.________________掌握政权后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6.1799年底,___________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五年后,他加冕称帝,建立帝国,即_______________。他在位期间,为巩固资产队级统治,颁布了_________。 7.___________年,法国的封建王朝在外国军队的保护下复辟。 【合作交流】 8.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写到“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的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回答: (1)这位意大利爱国者的话因何而发? (2)如何理解“法国人鲜血的价值”? (3)为什么他感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9.指出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任务,他们各是通过什么途径(或形式)实现上述任务的?说一说他们各自取得的主要成果。

从三次工业革命看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从三次工业革命看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1级七年儿科宋跃 1103018 【摘要】科学技术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工具,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了无产阶级,城市化进程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无产阶级更加壮大,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更大,城市化水平更高。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制造业、能源等领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关键词】工业革命无产阶级城市化可再生能源互联网 从原始社会的茹毛饮血、使用打制石器、钻木取火,到农耕时代使用铁器、家庭生产自给自足,到18世纪蒸汽机带动的资产阶级的萌芽与发展,19世纪电力驱动下资本进入垄断时代,再到如今信息技术使得地球浓缩成一个小小的“村庄”,人类社会的发展,真可以用“日新月异,沧海桑田”来形容。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更新。科学技术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说,科学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历史前进的轨迹,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一、蒸汽时代的工人阶级出现和城市化开始 现在普遍认为,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1765年)的发明和应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从那以后,以蒸汽机为主要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蓬勃发展。工业革命由若干技术发明群构成,主要有纺织机械技术群、蒸汽动力技术群、冶金采矿技术群、交通航运技术群和机械加工金属制造技术群。这些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的发展积累了资本,同时也使的许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进入工厂工作,为工厂主打工。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财富急剧增加,但是也更加集中。一小部分人(工厂主)占有社会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过着奢侈的生活,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大的劳动者却无法享受劳动的成果。当时工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很多人不得不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却仍然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在这种情形下,工人们开始联合起来,与资本家进行斗争,维护自己的权利。一些工人认为是机器导致了他们的悲惨处境,于是有了1811年反对机械化的“卢德运动”。无产阶级诞生了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此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正是在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巨大发展的背景之下。同时,大量人口集中在一起,从事非农业生产,现代意义的城市开始出现。但是那时候的城市可不是一个“宜居之地”。由于城市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城市的道路、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系统还远跟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整个城市道路泥泞,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总之,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

历史九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学案

第13 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学案学习目标: 1. 知道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掌握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通过雅各宾专政,分析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 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3. 通过法国人民的三次起义把革命推向高潮,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巴黎人民对革命的推动作用,《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 难点:法国大革命的必然性,正确评价拿破仑 导入新课: 播放电影《法国大革命》片段,导入新课。 2. 展示拿破仑系列图片,简单介绍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法国大革命 1.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一句话概括) 2. 法国大革命的经过: 1)导火线:1789 年,会议的召开。 2)开始标志:年___月___日,巴黎人民攻占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 3)颁布文献:1789 年制宪议会颁布了,宣称人们生

义,废除了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 了政权,实行雅各宾派专政。 统治,高潮结束。 7)影响: 二、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年 5 月,拿破仑加冕称帝, 建立了历史上的法兰西第 帝国。 3. 拿破仑统治措施 对内: 对外: 4. 拿破仑帝国的灭亡: 合作学习: 1. 有人说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 事家,他的 统治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又有人说拿破仑是一个反动 的军事独裁者, 他的对外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独立。 你同意上 述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如果你不同意上述观点, 你认为应该怎 样评价拿破仑? ,权利 ,神圣不可侵犯。 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年,巴黎人民第二次起 5)高潮: 1793 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 等人掌握 6)结束: 年 7 月,热月政变推翻了罗伯斯庇尔等人的 1. 年底, 发动了雾月政变,夺取了政权。 2.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学设计

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学设计

2、过程(用时间轴的形式展示法国大革命的相关过程) ①爆发的标志 师:第三等级对封建统治越来越不满,尤其是1789年5月国王路易十六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召开三级会议,点燃了革命的导火索。那么这场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提示:巴士底狱是封建专制制度的象征,为纪念这 一天,7月14日成了法国的国庆日。 ②颁布《人权宣言》 师:三级会议改为制宪会议后,1789年8月通过了《人权宣言》。那么《人权宣言》的内容有哪些?起到了什么作用? 提示:其中“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要求摧毁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的进步思想。 ③发展 师:《人权宣言》发表后,革命也向前推进了一步。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原本的封建国家已被人民所抛弃,那么人民选择了哪种性质的政体?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1793年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④反法联军的干涉 法国大革命使欧洲各国君主深受震动,他们害怕革命传播,决定绞杀法国的革命。英、荷、西与普、奥等国结成反法联盟,从几个方向进攻法国。 ⑤高潮 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组成了救国委员会,采取一系列严厉措施,平息了国内叛乱,打退了反法联军,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学生阅读课 本:1789年7 月14日,巴黎 人民攻占巴士 底狱,法国大 革命开始。 学生:反映了 法国启蒙思想 的主张,体现 了资产阶级的 理想和原则 培养学生更直观 地理解知识之间 的串连

3、意义 师:这场大革命对当时和世界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拿破仑帝国 1、建立的背景 师:1794年,雅各宾派在政变中被推翻,法国政局动荡不安。欧洲一些国家联合起来多次干涉法国革命,形势十分危急。当时的法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2、知识拓展——拿破仑 3、建立过程 师:拿破仑是如何建立帝国的? 提示:1804年,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1805年5月26日,他又在意大利由教皇加冕为意大利国王。 4、内外政策 师:拿破仑上台后,对内对外实行了哪些政策呢?提示: 对内:①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 ②颁布《拿破仑法典》也称《法国民法典》(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乘胜扩大了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 5、帝国覆灭 师:拿破仑的对外战争虽然打击了封建制度,但是对被占领国家进行了掠夺和殖民,也引起了人民的不满,最后帝国是如何走向灭亡的呢?学生:共和国 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摧毁了 法国的君主统 治,传播了资 产阶级自由民 主思想,具有 世界性影响 学生阅读课 提高学生对知识 点的分析归纳能 力 拓展学生的课外 知识层面,让学 生增加直观印象 考察学生的动脑 动手能力,以及 观察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材 料的能力和语言

科学技术革命

科学技术革命 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科学技术革命顾名思义分为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科学革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延生。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的新飞跃,它表现为技术上的重大改革。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科学革命引起了技术的进步,生产技术及其应用成果反过来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并推动着科学革命的进程。那么到底什么是科学技术革命呢??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发生于十八世纪60年代,其主要标志是蒸汽机和机器的广泛使用。? 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于十九世纪70年代,其主要标志是电力、电力机械、内燃机、钢铁冶炼和化学工业等多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人类从此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其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1942年第一个原子反应堆出现,1946年电子计算机问世。? 一、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战后的这次科技革命在原子能、微电子、高分子合成技术、信息技术和航天技术等领域都出现了重大突破。? 从演变的过程来看,第三次科技革命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变革:??1945?—?1955,以原子能的释放与和平利用为标志,人类开始利用核能的新时代;1955?—?1965,以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标志,人类开始向外层空间进军;1965?—?1975,以DNA重组实验的成功为标志,人类进入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二、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1全面性;??2综合性;? 3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大为缩短;?4科技革命要求大力开发科技人才资源;?5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6各国政府加强了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支持和干预。? ? ? 三、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原因?1对高额利润的争夺和激烈的市场竞争;??2科技力量的壮大和应用;? 3科技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和传递手段的现代化;??4各国对科技领域的投入增加;? 5战争、军备竞赛以及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6国际协作与科技情报交流,先进技术的引进?。?四、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科技革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战后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80%左右是通过科学技术实现的。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有所缩小;第三产业比重大幅度上升,知识产业涌现。就业结构的变化,知识型就业人数增加,单纯从事体力劳动的就业人数相对减少,结构性失业。? 科技的每一次革命都极大的改变了人类世界经济的面貌,对世界经济的产生、形成和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