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
主题二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第一课时妈妈的手
活动目标
1、在生活中感悟父母的平凡与伟大。

2、通过活动增进孩子对父母长辈的理解,进而萌发敬佩感激之情。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1、观察爸爸或妈妈一天的工作情况并记录下来。

2、向爷爷奶奶了解自己小时候爸爸妈妈都为自己做了哪些事情。

教师准备:投影片。

活动过程
一、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回忆爸爸妈妈为自己做过的事
二、课中探究,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师:同学们,你们每天吃的饭都是谁做的?
生:妈妈(爸爸)!
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父亲、母亲,从父母给予我们每个人生命的那一刻起,他们就用辛勤的手不停地忙碌,为了家庭,为了孩子……板书课题:妈妈的手生齐读课题。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出示投影:妈妈的手和小朋友的手。

活动
师:仔细观察一下,妈妈的手与自己的手有什么不同?
生1:妈妈的手大。

生2:妈妈的手有皱纹。

生3:妈妈的手粗糙、有茧子。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诗歌《妈妈的手》。

投影:妈妈的手
妈妈用双手把爱织进暖暖的毛衣里;
妈妈用双手把爱拌进喷香的米饭里;
妈妈用双手把爱冲进浓浓的牛奶里;
妈妈用双手把爱送进我的心窝里;
妈妈用双手把爱注进我的生命里。

哦,妈妈的手,
给我美丽的衣裳,带我飞翔;
给我可口的饭菜,让我营养;
给我浓浓的牛奶,使我健壮;
给我甘甜的心泉,把我滋养;
给我宝贵的生命,让我珍惜它,热爱它,为它发光。

(师生共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师:同学们,读了这首诗歌,你知道妈妈都做了哪些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诗中妈妈给我织毛衣、做饭、冲牛奶,等等。

我体会到妈妈非常爱我。

生2:妈妈给了我生命,妈妈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

师:是啊,正是因为有了妈妈无私的爱,我们才茁壮成长。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你的妈妈一天里都要做哪些事?
小组交流,各自介绍妈妈一天的劳碌情况。

师引导全班交流,并指生说一说。

提出要求:按时间顺序介绍妈妈一天的忙碌情况。

师:把你了解到的爸爸一天的工作情况也跟大家说一说吧。

(生生交流。


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真可谓是呕心沥血。

那么,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父母或长辈关心自己的事是什么?
(生回忆,同桌交流。

)(指生说一说。


生1:妈妈生病时,仍然坚持为我做饭。

生2:我生病时,爸爸冒雨背我上医院。

生3:天气变冷时,妈妈穿着单薄的衣服到学校为我送棉衣。

……
师(小结):爸爸妈妈每天就是这样用勤劳的双手不停地忙碌着,无私地奉献着。

为了我们的成长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几多辛劳!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师:爸爸妈妈对我们付出了这么多,他们那么辛苦。

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小组内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


生1:我想对妈妈说:“妈妈,你辛苦了!”
生2:我想对爸爸说:“爸爸,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
生3:妈妈从地里回来,我给妈妈擦擦脸,送上一杯热茶。

生4:爸爸干活回来,我给他说个笑话让他高兴高兴。

……
四、课后践行
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父母都非常辛苦和伟大,今后我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报答自己的父母。

第二课时我跟爸爸妈妈去上班
活动目标
1、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感受父母工作的辛苦和劳动的社会意义。

2、激发孩子对父母的敬爱之情、孝敬之心。

活动准备
1、根据活动内容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记录爸爸或妈妈一天工作的情况
活动过程
一、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调查记录爸爸或妈妈一天工作
二、课中探究,深化感悟
1、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抽时间跟随爸爸妈妈去上班,并做好记录,下面找几位同学说一说爸爸妈妈在一天的工作时间里要做哪些事情?
……
板书课题:我跟爸爸妈妈去上班。

播放录像:爸爸的一天。

(录像内容:爸爸在工作的情形。

早晨爸爸来到工厂就开始干活,忙碌着搬运木头、旋皮、晒皮等;中午匆匆忙忙吃过饭,连水都没好好喝一杯就又投入工作中……..)师:看完这段录像,你想说点什么?
生1:我想说爸爸从早忙到晚,太辛苦了!
生2:我想说爸爸你休息一会吧,你太累了!
……
2、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师:那你们各自的爸爸妈妈一天的工作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指生说,体会爸妈一天工作的辛苦。


3、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师:刚才通过交流,同学们充分体会到爸妈工作的辛苦,说一说你有什么打算?(小组交流。


(全班讨论交流,指生说一说。


生1:爸妈下班回家,我给他们泡上一杯热茶。

生2:爸妈下班回家,我帮他们捶捶背,揉揉腿。

……
师小结:同学们都体验到了爸爸妈妈的辛苦,也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爸爸妈妈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组织学生制作“上班的辛苦”体验集。

学生体验爸妈上班的辛苦,写出自己的感受。

全班交流,装订成册。

组织学生将自己的记录卡做个性装饰,置放在队角处,以供学生随时翻阅和交流。

第三课时今天我当家
活动目标
1、通过角色的替换,体验“当家”的感觉,了解爸妈平时当家的辛苦。

2、让学生体验“当家”的辛劳,提高自己料理生活的能力。

3、能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为家庭分忧。

活动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今天我当家”计划表,体验日记“今天我当家”家长反馈回条。

活动过程:
一、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请为爸爸妈妈做一顿饭
二、课中探究,深化感悟
1、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播放课件,学生观看。

录像内容为一位学生家长一天中工作的大体情况。

师:录像中这位妈妈一天做了哪些事?(生答。


师:你感觉他们辛苦吗?生:辛苦!
师:那我们想什么办法帮帮他们呢?生:替爸爸妈妈分担一些家务。

揭示课题:今天我当家。

2、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出示两个计划表进行比较,看哪个安排合理。

提示:制定计划表可以是一天,也可以是一天中的某个时间段或某一件事情。

生自主制定。

收集典型计划表,实物投影,并进行交流。

和睦温馨。

2、指导学生学会在与父母发生冲突时或在家人遇到困难时,主动找父母谈心,并付诸实际行动。

3、指导学生学会用“爱心留言条”等不同形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

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了解父母的愿望、烦恼、兴趣及爱好。

活动过程:
一、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调查父母的愿望、烦恼、兴趣爱好
二、课中探究,深化感悟
1、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故事情境(课件):
丽丽:滔滔,我怎么看你闷闷不乐的,有什么事不开心,能和我说说吗?
滔滔:丽丽,我爸爸不让我踢足球了,你知道,我就是喜欢踢足球,为这事,我们还生气了。

丽丽:你们生气了,这可真不好。

同学们,该怎样让滔滔和他爸爸互相理解,不再生气呢?让我们一起来帮滔滔出出主意好吗?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滔滔该怎么办?
生1:我觉得滔滔应该听爸爸的话,不踢球了。

生2:滔滔踢球时可以不让爸爸知道。

生3:这样也不好,我觉得滔滔最好主动找爸爸谈一谈,和爸爸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或许他们会互相理解。

小结: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为滔滔想了很多方法,老师也认为滔滔主动找爸爸谈心的确是一个好的建议。

2、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师:在日常生活中,和父母的想法不一样的事,你遇到过吗?
生1:有一次,我向妈妈要5元钱买一盒非常漂亮的彩笔,妈妈不给我钱。

生2:有一次,我想看电视,爸爸不让我看,我觉得很生气。

师:遇到这些事情时,你和爸爸妈妈谈了吗?
生1:我和爸爸谈了,我觉得爸爸说的对,我是小学生,看电视应该选合适的节目。

再说,看电视太晚了还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

我不再生爸爸的气了,爸爸是为我好。

生2:有一次,我和同学一起去郊游,我要穿裙子,妈妈说天太冷不能穿,容易感冒。

我不听,自己穿上裙子走了,妈妈很生气,结果回来我就感到不舒服,医生一看是受凉生病了。

师:是啊,从同学们的话语中,我们知道在家庭中与父母一定要互相
沟通,互相理解,这样的家庭才会幸福。

那怎样与父母沟通呢?
生1:要主动找父母谈心。

生2:有事情要马上和父母商量。

生3:我们可以向爸爸妈妈提出合理的建议,但也要尊重他们的意见,互相理解。

师:和父母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对你的期望,也把你的一些愿望告诉他们,互相理解,这样家庭会更温暖。

3、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出示问题:“妈妈下岗了,我……”
“爸爸生病了,我……”
小组讨论交流:
生1:妈妈下岗了,我要安慰她,不让她伤心,要懂事,多陪妈妈,不做让她生气的事。

生2:爸爸生病了,我要用心地照顾他,讲一些开心的故事,让他的病早点好起来。

……
师:经常与家人交谈、沟通,互相理解、互相关心,我们就会更容易解决问题,体验到家庭的温馨。

师: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了解父母的愿望、烦恼、兴趣和爱好。

现在我们就把课前了解到的父母家人的愿望、烦恼、兴趣和爱好用表格列出来。

学生填写表格。

集体交流,找几名学生说说自己家人的愿望及烦恼。

师:了解了父母家人的愿望、烦恼、兴趣和爱好,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怎么做才能让爸爸妈妈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快乐呢?
学生思考。

(提示投影:在爸爸难过的时候,我……
在爸爸妈妈劳累的时候,我……)
交流:学生答师补充完整,并把句子一一投影出来,连接成篇。

小结:由此可见,同学们都是细心孝敬体贴父母的好孩子,更是懂事的好孩子。

板书:懂事的孩子
请大家有感情地读:
懂事的孩子
在爸爸妈妈难过的时候,我……
在爸爸妈妈劳累的时候,我……
在爸爸妈妈高兴的时候,我……
在爸爸妈妈伤心的时候,我……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师:我们要坚持经常与父母谈心,互相沟通、理解,就是家长没找自己谈心,自己也应主动去与家长交流。

我们要在交谈之后根据实际情况把理解化为行动,为家庭增添快乐!
第二课时爱心留言条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学做有心人,留意家人的健康,体谅他们的心情,用“爱心留言条”表达自己的爱和关心;
2、让学生知道家人之间的关心是互相的,我们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和关心。

活动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学校要组织歌咏比赛,请你以文字的形式告诉你妈妈。

二、课中探究,深化感悟
1、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出示留言条(课件)
丹儿:
饭菜热在锅里。

做完作业早点睡。

妈妈今天加班要晚点回家,别忘了给爸爸打电话。

妈妈留
0月9日
2、读一读,说一说,这是谁给谁写的留言条,说了什么?
生:这是妈妈写给丹儿的留言条,妈妈要加班,让丹儿给爸爸打电话,做完作业早点睡,饭菜在锅里。

3、你收到过留言条吗?当收到留言条时,你有什么想法?
生1:我收到过爸爸出差时给我的留言条,他让我好好学习,照顾好妈妈,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生2:过生日的时候,我收到哥哥的留言条,我很开心。

师:让我们看看别人写的留言条,想一想可以写些什么?(投影)爸爸:
昨天,我听到你咳嗽了,要去看医生哦!
儿:林林
0月15日
爷爷:
您给我找的资料很有用,谢谢您!
孙子:劲劲
1
0月19日
妈妈:
祝您生日快乐!
女儿:晓碧
10月28日
学生读一读,找出这些留言条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这些留言条都表达了对家人浓浓的爱。

师:这样的留言条叫做“爱心留言条”。

板书:爱心留言条
2、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讨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写爱心留言条,写些什么内容?
学生交流:
生1:在过生日的时候可以向家人写一些祝福的话。

生2:受到家人帮助的时候可以表示感谢。

生3:我们可以表达对亲人的关心。

师:“爱心留言条”还可以写哪些内容?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在承认自己做错了事,不好意思跟家长明说,可以用留言条道
歉,还可以给亲人提出意见和建议。

师:让我们也行动起来试一试吧?想一想,你准备给谁写留言条,写
什么内容?
3、拓展延伸,提升生活
1、学生拟写留言条,并进行适当装饰。

2、小组交流,每组选出一名代表。

3、集体交流。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投影),评价。

说一说,家人看到留言条会有什么反应?
生1:妈妈会觉得我长大了。

生2:妈妈会觉得我懂事了。

生3:爸爸会很高兴。

小结:同学们,这一张张充满关心和爱意的爱心留言条一定会给家人
带来温暖与感动。

4、你准备把留言条放在什么地方才能让亲人们看到?引导学生将留
言条放到显眼处。

小结:我们就把今天写好的留言条带回家放在显眼的地方,让家
人感受你对他们的关心。

师:除了用“爱心留言条”,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
对父母的关心呢?
学生讨论。

小结:一句话,一张卡,一幅画,一首小诗,一个微笑,给父母倒水让座等一些细微的举动都是表达爱和关心的方式。

师:这里有一首表达母亲与儿子互相挂念关心的小诗,《游子吟》(投影),让我们一起朗诵――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学反思: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第三单元我爱我们的学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及周边区域简单的平面图和上学路线图。

2、通过对学校的发展变化历史的了解,知道不同年代学校和学生学习的状况。

3、知道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为教育学生、为学校的发展付出辛勤的劳动,从而建立起对学校、对老师的亲切感。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一共有五个活动主题,它们均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一步步引导他们观察、了解自己的学校,使他们萌发主人翁意识。

首先让学生通过两年来的生活感受,“说说我们的学校”,介绍学校的位置、学校里的设施等,然后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寻找“校园里的发现”,对学校的发展、组织机构、人文环境等进行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熟悉校园环境,给学校画简单的平面图和画上学路线图。

“在学校工作的人们”则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走访等形式,关注老师、工友的劳动,激发他们对学校的热爱,对老师的尊敬,引发“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的思考,激励着学生们去行动。

三、教学建议
1、“说说我们的学校”这一主题活动,老师可以巧妙的设计一些
交往情境,使其在交往活动中,得到锻炼。

如:与一年级某班结对子,向新同学介绍自己的学校,向家长介绍在学校快乐的生活等。

2、“校园里的发现”,要注意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访问、调查,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3、“给学校画张地图”这一主题,老师一定要认真指导,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调查,设计好图例,重点学会画学校平面图。

4、组织学生观察、采访、交流等体验活动,了解在学校里工作的人们。

通过了解体会教职员工的辛苦。

激发学生自觉地热爱他们的劳动。

5、“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都来献计献策,设计、开展一些生动活泼的爱校、护校活动,让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其中。

说说我们的学校
活动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能简单地介绍自己熟悉的有关学校的内容。

3、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产生对学校的亲切感,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老师了解学校里的各种情况。

2、学生每人准备一张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集体
师:同学们,我们搞一个“向小同学献爱心”活动,结合我们的教材,我提议,向一年级同学介绍自己的学校,大家同意吗?
(板书课题。


二、活动体验,走进集体
师:你们打算向他们介绍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介绍?先在小组内商量一下好吗?
(小组内交流,制定出介绍计划,选出记录员,做好记录。


师:哪一个小组先来汇报以下讨论的结果?
(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学校的名称、地理位置。

②学校的布局、占地面积,教师人数、学生人数、教学班数。

③学校环境:花园|、操场、大门、宣传栏等。

④最喜欢的活动。

⑤学校的特色。

(介绍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人数、学生总数、图书室里主要有那些藏书等。


师:这些问题该怎样解决?
(问老师、问辅导员、课余时间去观察等。


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对学校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相信一年级的小同学们听了你们的介绍,会很高兴的。

三、拓展深化,融入集体
师:你们还想知道关于学校的什么事?打算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对学校还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对学校的发展有什么建议?先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整理在卡片上。

(学生讨论,填写《问题、建议卡》。


(几生读一读卡片。


四、课后践行
师:同学们的问题还很多,我们带上这些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去发现、去探索,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另外,把我们的建议送给学校领导。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学校一定会更美好。

教学反思:
校园里的发现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寻找校园里的发现,主要目的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校园环境,感受校园文化氛围。

因为个体的差异与兴趣的不同,孩子们的发现肯定是很不同的。

教材在开拓学生视角、尤其生引导学生感受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的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组织,结构,发展变化,校风校训等。

2.让学生感受学校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校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3.通过组织各种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学校,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与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确定要采访的部门,设计要了解的问题;准备采访调查的工具(照相机、录音机、画笔等);搜集整理调查得到的各种图文资料,准备课堂上汇报。

2.教师与学校有关人员打好招呼,请他们为学生的调查采访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3.教师搜集“十年前的学校”与“现在的学校”的影片或照片、旧教具、教科书若干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学生到校园中走一走,看一看,去寻找自己的发现。

二、课中探究,深化感悟
(一)创设情境,感受集体。

1.课前同学们深入我们的校园,去观察,去访问,去调查,相信你现在一定有很多收获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聊聊校园里的发现。

2.板书课题:校园里的发现
(二)活动体验,走进集体
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调查主题,下面请组长汇报一下你们调查的主题。

2.小组汇报主题及调查形式:
(1)学校历史:访问老校长、传达室老爷爷、老街坊、曾在此校读书的父母,观看学校记录片,到陈列室查资料。

(2)校训:访问校长,了解校训的内容、来历、含义等。

(3)学校荣誉:参观宣传栏、陈列室,访问校领导、小名人。

(4)学校的发展变化:查找有关学校发展变化的文字资料、照片,寻找老式教学用具、老式油印机、十年前的教科书等,拍摄现在学校有关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学校的发展和变化。

(5)学校各职能部门(教导处、少先队大队部、总务室等):实地参观、访问负责的老师、同学。

3.各组将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并讨论汇报的形式。

(演讲、展示资料,还可以讲述调查采访的过程)
4.“校园的发现”汇报会
(1)教师播放录像(或展示照片),展示“十年前的学校”,出示旧式教具(如油印机)、教科书等。

师:春风化雨,幼苗茁壮,我们的校园桃李芬芳。

请同学们看看家乡学校的新面貌吧!
(2)播放课件图片——现在的学校。

问:你看到了什么?
(3)生回答师小结:近年来,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校的环境越来越漂亮,教学的设施越来越齐全,学校成为了同学们成长的乐园。

我们现在的学校多美、多现代啊!同学们,通过实践活动,你对我们学校了解了些什么呢?有什么新发现?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讲一讲听来的故事,说一说看到的新现象,谈一谈学校的机构,展示一下搜集或创编的资料、图片、漫画,唱一唱校歌,演一演小品。

(三)拓展深化,融入集体
1.说说心里话:我们通过寻找、发现、交流、整理、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话要说,对老师、对同学、对学校、对自己,快来用最简洁的话语表达此时的感受吧!
2.比一比,用自己的行动为学校增光。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期“我的校园我发现”的主题手抄报。

给学校画张地图
《给学校画张地图》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图例”等与地图有关的初步知识。

引导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培养学生对空间的把握能力。

2.通过多种形式营造仿真的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维、探究、交流、评价、质疑,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

3.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学校、关心学校的良好意识,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团结合作的良好品德的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形象思维,培养学生对空间的把握能力,指导观察学校环境。

正确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环境图。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等,A4纸张若干
2.学生准备:通过询问、看书、上网,了解平面图及图例的有关知识。

彩笔,铅笔,橡皮擦。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安排学生做以下体验活动:
1.看一看: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

2.想一想:其他的各个方向并指一指。

3.做一做: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站好,说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

4.选一选:根据每一小队坐的不同位置,为本组选好队名(东方队、西方队、南方队、北方队)
5.议一议:现实生活中哪些事物也可以为我们确定方向。

二、课中探究,深化感悟
(一)创设情境,感受集体
1.同学们,我们在这所小学这个美丽的校园里健康、快乐地生活。

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个校园。

谁愿意介绍一下校园里有哪些建筑物和场所?
生讲述
2.刚才,从你们的介绍中我感受到了你们生活在这个家里是多么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