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蚕病的主要症状及防治办法
浅谈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
浅谈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槠蚕是蚕丝的原料之一,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
槠蚕的养殖主要集中在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区。
由于槠蚕的生长和发育环境要求高,容易受到病害的侵袭,在养殖槠蚕的过程中,病害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槠蚕常见的病害症状及其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一、槠蚕常见病害及其症状1. 固粪病固粪病是槠蚕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是由于环境温度和湿度不适宜以及饲料不干净等因素引起的。
槠蚕出现固粪病的主要症状是蚕室内排泄物不易泄出,蚕室内产生臭气,蚕体发育缓慢,甚至导致死亡。
2. 霉变病霉变病是由霉菌引起的槠蚕病害,主要是由于饲料、蚕室或蚕体受到霉菌的侵害而引起的。
槠蚕出现霉变病的主要症状是蚕体表面出现黑点或黄绿色霉斑,发生腐烂并伴有霉菌的臭味,槠蚕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3. 虫害槠蚕容易受到害虫的侵袭,主要是由于栽养环境卫生不佳、草料不新鲜等因素引起的。
槠蚕出现虫害的主要症状是蚕体表面出现被虫蛀的症状,严重影响槠蚕的生长发育。
二、槠蚕病害的综合防治1. 建立健全的养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养殖管理制度是预防槠蚕病害的关键,包括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理蚕舍、消毒饲料、及时清理蚕室内粪便等,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干燥。
定期检查和观察槠蚕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有助于提前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
2. 合理饲养饲料是槠蚕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营养充足、清洁健康的饲料有助于提高槠蚕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在饲养过程中,要选择新鲜干净的桑叶作为饲料,避免使用霉变、腐烂的饲料,及时清理积粪,保持蚕室内的清洁和干燥。
3. 控制养殖密度合理控制槠蚕的养殖密度是预防和控制病害的有效手段。
过高的养殖密度容易造成蚕体之间的相互摩擦,导致蚕体受伤,从而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染。
在养殖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养殖密度,避免过高的密度,保持蚕体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减少病害的传播。
4. 科学防治药剂在槠蚕病害的防治过程中,科学使用药剂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选择和使用药剂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避免对槠蚕造成伤害。
蚕桑养殖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与技巧
蚕桑养殖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与技巧蚕桑养殖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而病虫害是制约蚕桑养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有效地保护蚕桑养殖业,以下是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和技巧。
一、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1. 白僵菌病的防治白僵菌病是蚕桑养殖中常见的真菌病害之一。
预防和控制白僵菌病的方法包括:-选用抗病蚕种,提高遗传抗性;-加强饲料管理,保持蚕室干燥通风;-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干旱或过湿;-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如百菌清等。
2. 细菌性蚕病的防治细菌性蚕病是蚕桑养殖中常见的细菌性病害。
防治方法主要有:-选用抗病蚕种,增加蚕的免疫力;-控制饲料的污染,保持蚕室的清洁卫生;-加强饲料营养管理,提高蚕的抵抗力;-使用防治细菌性病害的化学药剂,如四环素等。
3. 桑根黑斑病的防治桑根黑斑病是蚕桑养殖中常见的真菌性病害。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健康的桑树苗进行栽植,提高桑树的抗病能力;-避免桑树过度密植,保持通风良好;-及时修剪枯死的树枝和叶子;-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如百菌清等。
二、常见虫害的防治技巧:1. 蚕蚜的防治蚕蚜是常见的蚕桑养殖中的害虫之一。
防治技巧包括:-定期巡视蚕室,发现蚕蚜及时清除;-合理施肥,保持桑树的生长健康;-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如释放寄生性蜂类等;-在桑树的底部放置黄色的黄板,吸引蚕蚜并进行集中捕杀。
2. 蚕叶螨的防治蚕叶螨是蚕桑养殖中的常见害虫之一。
防治技巧包括:-及时清除桑树的杂草和枯叶,减少螨虫的滋生地;-合理控制湿度,避免过湿;-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如敌百虫等;-进行规范的轮作和间隔休养,减少螨虫的发生。
3. 蚕蛾的防治蚕蛾是蚕桑养殖中的重要害虫之一。
防治技巧包括:-在蚕室周围悬挂黑色的灯泡,吸引蚕蛾并进行集中捕杀;-合理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干或过湿;-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如氰戊菊酯等;-进行规范的轮作和间隔休养,减少蚕蛾的滋生。
综上所述,蚕桑养殖中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与技巧包括白僵菌病、细菌性蚕病和桑根黑斑病的防治方法,以及蚕蚜、蚕叶螨和蚕蛾的防治技巧。
浅谈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
浅谈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柞蚕是我国的重要经济昆虫之一,也是桑叶的主要消费者。
但柞蚕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害的威胁,因此病虫害防治是农民生产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就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进行介绍。
1.白痘病白痘病是柞蚕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特点是幼虫体表布满白色痘块,严重时可导致幼虫死亡。
白痘病的发生一般和饲料质量不佳、饲料过度发酵、饲料受潮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防治方法:及时更换饲料,加强草桑花青料的应用,保证饲料质量。
同时进行适当的疫病预防,可选用拌饲药物,如氯氧胂等,防止白痘病的发生。
2.棉铃虫病柞蚕的另一种常见病害是棉铃虫病,主要的症状是幼虫体长不大,头黄足弱,整体体质较为虚弱。
该病害的发生多与养殖环境的空气湿度和温度有关。
防治方法: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控制空气湿度和温度,保持通风干燥,减少室内虫口密度,同时可选用前线氯氰菊酯类杀虫剂,如氟氯氰菊酯等,进行疫病防治。
3.细菌病柞蚕的常见细菌病症状为,幼虫体表出现黄绿色液体,危害比较大,很容易导致幼虫发生死亡。
防治方法:加强饲料管理,保证饲料卫生干燥,避免饲料中发霉。
同时要进行幼虫病体的维护,提高幼虫的免疫力,可以采用葡聚糖、氨基酸等营养添加剂进行加强,也可以添加微生物制剂,提高幼虫体内益生菌的数量,增强免疫能力。
4.热病柞蚕的热病主要症状是幼虫运动缓慢、疲劳无力、食欲不振,严重时可能导致幼虫死亡。
该病害是由于饲养温度过高或养殖环境湿度不足造成,往往在夏季饲养尤为容易发生。
总之,柞蚕养殖中的病虫害防治是农民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步,养殖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做好养殖环境的管理,提高柞蚕的免疫能力,从而降低发生病虫害的风险,提高柞蚕的养殖效益。
几种蚕病的症状与防治方法
摘要:蚕病防治一要严格消毒,杜绝传染;二要加强饲养管理,增加蚕儿体质;三要正确诊断,及时发现蚕病;四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关键词:蚕病;症状;防治方法一、细菌性肠道病(一)症状本病也称细菌性胃肠病,外表症状为食桑缓慢,体躯瘦小蚕体虚弱,排软粪、稀粪和污液。
由于发病时期和寄生菌的种类不同,出现不同症状。
饷食后发病容易出现食桑很少或停食、体躯细小、体色灰黄的起缩蚕。
盛食期发病会出现胸部膨大,排不正形蚕粪的空头蚕,最后排出稀粪污染尾部,病死前伴有吐液现象。
(二)防治方法1、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儿体质。
2、注意通风换气,合理贮存桑叶。
3、添食氯霉素、克氯素或氟哌酸等药物。
二、浓核病(一)症状家蚕感染病后发病初期仅见食欲减退,发育不齐,表现为起缩和空头症状,以空头症状居多。
起缩症状多是在饷食后在1-2天内发病,病蚕基本上不吃桑叶,蚕体显著缩小,皮肤多皱,皮色灰黄,排黄褐色稀粪。
在4-5龄的中期发病者多呈空头症状,病蚕完全停止或很少食桑,头胸昂起,胸部稍膨大,呈半透明状,排泄污液,死后尸体软化变黑,外表症状与质型多角体病有相似之处,唯有解剖中肠后可见本病病蚕中肠呈黄褐色,而质型多角体病病蚕中肠呈乳白色。
(二)防治方法1、养蚕前进行彻底消毒。
2、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止本病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3、防治桑树害虫,防止野外昆虫传染。
4、添加氯霉素等抗菌素对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三、农药、烟草中毒(一)症状1、敌敌畏(有机磷)中毒:中毒蚕很快停食,头部收缩,向四周乱爬,胸部膨大,中吐污液污染全身,经十多分钟到数十分钟麻痹倒下死亡。
临死时腹足抽搐,前半身萎缩,脱肛,体躯似鼓槌。
2、敌杀死(菊酯类)中毒:蚕儿接触毒叶3分钟停食,表现为吐液,足后退,翻身打滚,体躯向背面、腹面弯曲十分严重,并弯曲呈螺丝状,最后大量吐液、脱肛死亡。
3、杀虫双(有机氮)中毒:蚕体软如绵,静伏不动不吃,不吐水、不摇头,体躯伸直,瘫痪6-7天慢慢死亡。
浅谈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
浅谈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柞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广泛应用于丝绸产业。
柞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导致产量下降甚至死亡。
为了保证柞蚕养殖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了解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以及如何进行综合防治。
柞蚕常见的病害有白点病、黄点病、黄化病、流浆病和黑化病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它们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白点病的症状是柞蚕身体上出现小白点,有时会脱皮。
如果不及时治疗,白点会不断扩大,柞蚕的身体会逐渐变软甚至死亡。
预防是关键,要保持柞蚕舍内的卫生,经常更换垫料,保持环境通风,避免柞蚕受到细菌和真菌的感染。
黄点病是柞蚕身体上出现黄点,这些黄点逐渐集聚形成大块黄色,从而影响柞蚕的生长发育。
黄点病通常是由饲料不合理造成的,如过多或过少的营养物质、长期存放的饲料容易引发病害。
预防方法是合理调配饲料的成分和数量,经常更换新鲜饲料,避免因饲料问题导致疾病的发生。
黄化病是柞蚕体色变黄,通常伴随体重减轻和活动力下降。
黄化病的主要原因是柞蚕接触到污染的饲料或水源,或者受到病菌感染。
防治方法是加强饲料和水源的管理,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饲料器具和饮水设备。
流浆病是柞蚕体内出现黄绿色液体流出,严重时甚至会溢出体外。
流浆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污染的饲料和水源传播。
预防流浆病的关键是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保持柞蚕舍内的卫生,经常清洗消毒饲料器具和水源。
黑化病是柞蚕体表出现大片黑斑,严重时身体会逐渐变黑且出现裂伤。
黑化病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感染和环境湿度过高。
预防黑化病的方法是加强卫生管理,保持干燥通风的环境,定期消毒柞蚕舍和饲料器具。
综合防治柞蚕病害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和卫生条件,合理调配饲料,及时发现病害并进行有效治疗。
还需要注意柞蚕的品种选择,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品种进行养殖,这样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有效的柞蚕病害防治工作对于保障柞蚕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病害的预防和综合防治,我们能够避免柞蚕的损失,提高养殖效益。
发生蚕病的应急处理
选择合适的药物
根据不同蚕病类型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和控制。例如 ,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使用抗寄生虫药物防治寄生 虫感染。
药物使用方法
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剂量和方法进行使用,注意配伍禁忌 和药物残留问题。一般采用口服、注射或浸泡等方式给药 ,具体方法需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
注意
在进行应急处理时,需根据具体病情和实际情况采取相应 措施,以上仅供参考。如有疑问,请咨询专业技术人员。
症状
蚕体出现斑点、血迹,体弱无力,最终会因败血症死亡。
真菌性病害
原因
由真菌感染引起,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蚕大量死亡。
症状
蚕体出现霉斑,皮肤变硬,最终会因真菌毒素死亡。
其他常见蚕病症状
01
02
03
中毒性休克
由有毒物质或药物引起, 蚕体出现红斑、水肿、抽 搐等中毒症状。
僵病
由真菌感染引起,蚕体出 现黄色或褐色的斑点,僵 化,不能动弹。
消毒蚕具和环境
消毒蚕具பைடு நூலகம்
对所有与病蚕接触过的蚕具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包括蚕网、蚕架、饲养盒等。使用热水、肥皂或专 用消毒剂进行清洗,然后晾干或在阳光下暴晒。
环境消毒
对饲养室、孵化室等蚕生长环境进行全面消毒,清除病原体和污染物。使用漂白粉、酒精等消毒剂对 地面、墙壁、空气等进行喷洒或熏蒸消毒。
使用药物控制病情
其他常见蚕病的应急处理方案
对于其他常见蚕病,如寄生虫感染、 营养不良等,也应采取相应的应急处 理措施。如驱赶寄生虫、更换营养丰 富的饲料等。
VS
注意观察:密切观察蚕的生长情况, 及时发现病蚕,采取相应措施。
05
注意事项
安全使用药物
遵循医嘱
各种常见蚕病的症状及防治
各种常见蚕病的症状及防治各种常见蚕病的症状及1、血液型脓病:①传染途径:病源体经食下传染,创伤传染及野外昆虫的互相感染而引起蚕儿发病。
从感染到病菌到发病约经过5—7天时间,小蚕期发病较快,大蚕期发病较慢,主要发生在3—4眠前后及大蚕将熟蚕时。
②症状:蚕体肿胀,体色乳白,行动狂噪,常在蚕座四周及窝边爬行,皮肤易破,爬行过的地方留有乳白脓液的痕迹,死亡后,蚕体腐烂发黑,由于发病时期不同,其表现的症状可分为:不眠蚕:各龄眼前发病的蚕,皮肤紧张发亮,不晚桑叶,在蚕座中狂燥爬行不能入眠,最后皮肤破裂流脓而死。
高节蚕:在四、五龄盛食期前后发病的蚕儿、环节间膜高起,形状竹节。
起缩蚕:5龄饷食后不久发病的蚕儿,皮肤松驰,起节间膜后叠折成环状,体躯缩小,逐渐停食,多成环缩蚕。
脓蚕:5龄盛食期到催熟期发病,全身肿胀,体色乳白。
2、中肠型脓离子与空头性软化病中肠型脓病与空头性软化病均是由病毒引起,各批造蚕均可发生,但发生较严重的季节是第3—6批蚕,此时是高温季节。
①中肠型脓病症状:蚕儿参差不齐,大小不一,眠起不齐,发育缓慢,病蚕蚕体瘦小,食桑减少或不食桑,各龄起蚕发病呈缩蚕;4—5龄二三天后发病,病蚕胸部略透明,病重时完全不食叶,腹部较肿胀,尾部萎缩;病蚕爬已窝边吊滞不动而后以出大量胃液而死亡。
②空头性软化病症状:各龄饷食1—2天出现起缩蚕,特别是五龄起蚕发生较多,病蚕少食桑或不食桑;存各龄盛食期特别是5龄期多发生的空头蚕,病蚕头胸昂起,胸部膨大,上半身透明或全身透明,少食桑或不食桑。
3、细菌病主要是病菌通过食下传染和创伤传染的途径而传染给蚕引起发病①细菌性肠胃病:主要症状是:饷食后不食桑,蚕体皱缩瘦小,蚕体前半部消化管有桑叶,充满着消化液,外观呈半透明,病蚕排稀粪,也叫是起缩、空头,疴痢等症状。
②黑胸和灵菌败血病:属急性病,一般感染24小时死亡,死后尸体胸部膨大变黑的为黑胸败血病,死后尸体有褐色小斑点,全身软化变红褐色,皮均破,流出红色臭水等症状的为灵菌败血病。
常见家蚕病害预警及防治措施
常见家蚕病害预警及防治措施家蚕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
为了保证家蚕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家蚕养殖的经济效益,预防和控制家蚕病害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家蚕病害预警及防治措施,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管理家蚕养殖。
一、常见家蚕病害预警1. 白点病白点病是家蚕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通过病毒传播。
预警信号包括家蚕体色发白,呈现出白点状;食欲减退,蚕体生长缓慢;蚕室内出现大量死蚕等。
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桑蚕热病桑蚕热病是由桑蚕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预警信号包括家蚕发热,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食欲减退,蚕体生长缓慢;蚕室内出现大量死蚕等。
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常见家蚕病害防治措施1. 加强养殖管理加强养殖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家蚕病害的基础。
要合理安排蚕室温度、湿度和通风等环境条件,保持蚕室内清洁卫生,定期更换蚕床和饲料,及时清除蚕室内的蚕粪等。
此外,还要定期检查家蚕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防病抗病家蚕养殖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防病抗病。
一是加强家蚕的免疫力,可以通过合理调配饲料,添加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增强家蚕的抵抗力。
二是定期给家蚕进行消毒,可以使用消毒剂对蚕室和器具进行消毒,减少病菌的传播。
三是合理使用药物,如家蚕病害严重时,可以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但要注意药物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家蚕产生不良影响。
3. 种蚕选择在家蚕养殖中,选择抗病性强的种蚕是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
可以选择一些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进行养殖,减少病害的发生。
此外,还要注意选择健康的种蚕,避免引入病原菌。
4. 合理饲养合理饲养是预防和控制家蚕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合理安排家蚕的饲料,保证蚕室内的饲料干燥,避免饲料发霉。
同时,要注意给家蚕提供充足的饮水,保持水源清洁卫生。
5. 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在家蚕养殖中,要定期检查家蚕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害的早期症状,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蚕常见病的防治
汇报人: 日期:
• 蚕病概述 • 蚕的病毒病 • 蚕的细菌病 • 蚕的原虫病 • 蚕的其他疾病 • 蚕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01
蚕病概述
蚕病的定义和分类
• 蚕病是指在蚕的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病原微生物、不良环境 条件和饲养管理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蚕的生理机能和组织 结构受到损害,生长发育停滞或发生异常变化,从而引起产量 减少或局部或大量蚕死亡的一种蚕业生产灾害。根据病原体的 不同,蚕病可分为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和原虫病等。
防治方法
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消除各种应激因素。在病蚕的尸体和残余物及包装物上撒布石灰等消毒剂。对多 发性的败血病,应选用抗菌素进行预防。
04
蚕的原虫病
原虫性软化病
症状
蚕的体色变得暗淡,体壁发软,食欲减 退,排稀粪,最后全身麻痹死亡。在蚕 的各龄期都可能发生此病,但以大蚕期 发病较多。
VS
防治
改善饲养环境,消除致病因素,如避免蚕 室温度过高或过低,保持蚕室干燥和空气 流通。给桑要适当,避免饥饿或过饱。使 用新鲜、干净的桑叶饲养。
合理使用药物,预防和治疗蚕病的发生
预防性用药
在饲养过程中,根据蚕病的发病规律和特点,合理使 用药物进行预防性用药,如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 物等。
治疗性用药
当发现蚕病发生时,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根据病情 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良好且不 产生副作用。同时要严格控制药物的用量和使用时间 ,避免药物过量和药物残留对蚕体造成伤害。
病毒感染性干涸
症状识别
病毒感染性干涸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病,主要症状包括 体色变黑、身体萎缩、行动困难等。在严重情况下,病蚕会 全身干涸而死。
防治方法
首先要严格消毒,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同时,要避免从有此 病的地区获取蚕卵。如发现病蚕,应立即淘汰并集中处理。 在饲养过程中,可采用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提高蚕的免 疫力。
解读家蚕饲养中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
X u m u s h o u y i在家蚕的饲养过程中,常见病害相对较多,家蚕接触病原体或者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发生病害,如果防治措施不当或者防治不及时等,甚至会造成蚕的死亡,进而影响家蚕饲养效益。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家蚕饲养中的常见病害,并就具体的防治措施进行探究,仅供大家参考。
1、家蚕病毒性病害以及防治措施(1)血液型脓病血液型脓病的病原是家蚕细胞核多角体病毒,这种病毒也被称为NPV。
发病后,家蚕的身体呈乳白色,同时还会伴有环节肿胀的现象。
家蚕的皮肤变得十分脆弱,很容易出现破裂,并且在皮肤破裂之后会有乳白色脓汁流出。
发病的家蚕在死亡之后,其尸体会由乳白色转为黑色,并且尸体会腐烂发臭。
针对1-4龄蚕血液性脓病的防治,可以应用新鲜实惠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这种方法能够起到十分有效的预防效果。
大蚕期可以添食诺氟沙星,以此来提升蚕的免疫力,进而降低血液性脓病的发病几率。
如果出现了病毒病多发的状况,可以对家蚕添食福音胶囊,这不仅能够对血液型脓病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而且针对该病的治疗效果也十分显著。
(2)中肠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的病原为家蚕细胞质多角体病毒,该病毒通常也被成称为CPV。
中肠型脓病的发病初期,并且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家蚕的胸部半透明呈“空头”状,蚕的身体会变得暗淡无光。
将患病的蚕进行解剖,能够发现其中肠出现脓肿,脓肿呈乳白色。
针对中肠型脓病的预防,可以采用鸡免疫卵黄,在鸡免疫卵黄中具有家蚕细胞多角体病毒的抗体,能够提升家蚕的免疫能力,降低中肠型脓病的发病几率。
(3)浓核病浓核病的病原为浓核病毒,这种病毒也被称为DNV。
家蚕患上浓核病,首先会影响家蚕的进食,导致家蚕发育缓慢。
患病后期,会出现空头和起缩的症状。
从外表观察可以发现浓核病的症状与中肠型脓病的症状比较相似,但是通过解剖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患上浓核病的家蚕中肠会呈现黄褐色。
针对浓核病的治疗,针对1-2龄蚕可以应用氯霉素;针对3-4龄蚕可以应用大蒜汁或者氯霉素进行治疗,这种方式不仅对浓核病的治疗十分有效,而且对中肠型脓病以及血液性脓病同样可以起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饲养蚕的病虫害诊断与防治方法
饲养蚕的病虫害诊断与防治方法饲养蚕的病虫害是丝绸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诊断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将会对蚕的生长和丝绸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将介绍饲养蚕的常见病虫害,并提供相应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以帮助养殖人员更好地应对和处理这些问题。
一、病害的诊断与防治1. 白粉病白粉病是蚕羽化期常见的病害,其症状表现为蚕体表面出现白色粉状物质,严重时会导致蚕的死亡。
诊断时,可以观察蚕体表面是否有白色粉状物,并用显微镜观察病斑组织下的病菌。
防治方法:- 加强饲养环境的卫生管理,保持蚕舍的清洁干燥。
- 对于受感染的蚕宝宝,及时进行隔离,并进行药物治疗。
- 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预防,如硫酸铜溶液等。
2. 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引起蚕羽化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其症状包括蚕体变蓝、溃烂,严重时会导致蚕的死亡。
诊断时,可以观察蚕体的颜色变化,并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培养。
防治方法:- 饲养过程中要保持环境的洁净,避免细菌的感染。
- 对于发病的蚕,可以使用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如青霉素等。
- 注意饲养仔细观察蚕的生长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
3. 蚕出血病蚕出血病是由蚕独特的DNA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影响蚕的血液系统,致使蚕的体内发生内出血、发黄和衰弱等症状。
诊断时,可以观察蚕的外观,如发现腹部出血和皮肤发黄等症状,可初步判断为蚕出血病。
防治方法:- 确保蚕的饲养环境清洁,减少病害传播的机会。
- 对于感染蚕进行隔离,避免病毒传播。
- 使用病毒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如链霉素等。
4. 蚕蛾损害蚕蛾是蚕养殖过程中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会侵害蚕的蚕茧,造成丝绸质量下降。
诊断时,可以观察蚕茧表面是否有明显的破损和蛾卵的存在。
防治方法:- 保持蚕茧存放环境的清洁和干燥,避免蛾类的孳生。
- 对于有蛾卵的蚕茧,可以用手动排除或使用有效的杀虫剂进行处理。
5. 蚕粪蠹害蚕粪蠹是一种以蚕粪为食物的害虫,其幼虫主要危害蚕茧。
诊断时,可以观察蚕茧是否有明显的孔洞或蚕粪的存在。
蚕豆病的常见症状及预防措施保护你的身体健康
药物预防
药物选择:根 据医生建议选 择合适的药物
服药时间:按 照医生推荐的
时间服药
药物剂量:按 照医生推荐的
剂量服药
药物副作用: 注意药物可能 带来的副作用, 如有不适及时
就医
及时就医
出现症状:如皮肤发黄、尿液呈茶色等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症状,应立即就医 诊断治疗: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 预防措施:避免食用蚕豆及制品,避免接触蚕豆花粉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中度症状:头晕、 乏力、食欲不振
重度症状:呼吸困 难、心跳加快、昏 迷
紧急症状:休克、 心力衰竭、死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症状持续时间
蚕豆病通常在食用蚕豆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症状 症状持续时间因人而异,一般持续1-2天 严重病例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症状消失后,身体可能会持续虚弱一段时间
蚕豆病的预防措 施
饮食预防
避免食用蚕豆及 其制品
蚕豆病的常见症状及预防措 施
,
汇报人:
目录
01
目录标题
02
蚕豆病的症 状
03
蚕豆病的预 防措施
04
蚕豆病的注 意事项
蚕豆病的症状
常见症状
皮肤症状:出现红 斑、皮疹、瘙痒等
消化系统症状:恶 心、呕吐、腹痛、
腹泻等
呼吸系统症状:咳 嗽、胸闷、气喘等
神经系统症状:头 晕、头痛、乏力、
意识模糊等
心血管系统症状: 心悸、胸痛、血压
避免食用未煮熟 的蚕豆
避免食用发芽的 蚕豆
避免食用存放过 久的蚕豆
常见蚕病的主要症状及防治办法
常见蚕病的主要症状及防治办法养蚕过程中最怕的就是蚕病。
由于诱发蚕病的原因不同,其症状表现也不相同,防治方法也不一样。
为提高防效,降低蚕病损失,现就本市蚕区常见蚕病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病毒病1、血液型脓病(俗称脓蚕、拖白水、水白肚)主要症状:食欲减退、体色发亮、肿胀、狂燥爬行,流乳白色脓液,其他如高节蚕、起节蚕、竹节蚕、不眠蚕、斑蚕等。
传播途径:食下和创伤传染。
1~5龄蚕均能发生,多发生于三龄眠前,爆发于五龄中后期。
2、中肠型脓病(俗称干白肚、亮蚕)主要症状:食欲减退,群体大小不齐,空头、下痢起缩、尖头、临死吐液。
传播途径:食下传染。
病势发展缓慢,病程较长。
3、病毒性软化病主要症状:空头、起缩、下痢,群体发育不齐,龄期延长。
传播途径:食下传染。
多在夏秋蚕五龄期时发生或流行。
防治方法:(1)适当减少养蚕次数,切断垂直传播途径(即从上个蚕期传到下个蚕期)。
(2)严格消毒,杀灭病原(蚕前消毒严,蚕中消毒勤,蚕后消毒及时)。
(3)严格分批提青,隔离和淘汰弱小蚕,防止蚕座混育感染。
(4)加强饲育管理,增强蚕儿体质。
(5)做好桑园害虫的防治,防止交叉感染。
(6)选择抗病药剂添食,增强蚕儿体质。
二、细菌病1、细菌性败血病主要症状:停止食桑,体躯挺直,行动呆滞或静伏于蚕座,胸部膨大,腹部各环节收缩,吐肠液,排软粪。
腐败发臭,流出污液。
传播途径:伤口传染。
各季均有发生,夏秋季高温多发生。
防治方法:(1)消灭病原,减少传染机会。
(2)操作仔细,防止创伤,减少伤口传染。
(3)添食抗菌素。
2、细菌性中毒症主要症状:急性中毒症状是突然停止食桑,前半身抬起,胸部膨大,渐腐烂,流出黑褐色污液。
慢性中毒状是体色较暗,空头、下痢,渐腐烂,流出黑褐色污液。
传播途径:食下传染。
多发生在大蚕期。
防治方法:(1)消毒防病。
(2)防治桑树害虫,减少交叉感染。
(3)添食抗菌素。
3、细菌性胃肠病主要症状:起缩、空头、下痢。
传播途径:食下传染。
蚕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蚕豆病虫害防治技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蚕豆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 霜霉病:
- 症状:主要侵害叶片,先在近地面叶片出现淡黄色病斑,后不断扩大至整叶,然后在叶面长出浅紫色霉层,随着病害的加重,病斑开始呈现青褐色并连成片,整个叶片逐渐变黄枯死,直至蔓延全株。
- 防治方法:深耕、开沟排水,保持田间通透性良好。
植株感染锈病可以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500倍液,也可以选用3%广枯灵水剂800倍液叶面喷雾,喷药间隔期为7-10d,连续喷施3-4次即可达到防治目的。
- 锈病:
- 症状:主要侵袭蚕豆的叶、叶柄、茎、豆荚,主要侵袭叶茎部,由底叶逐渐向上蔓延,产生芝麻大小褐黄色园点。
- 防治方法:种植前选择早熟品种,并及时开沟排水,防止积水潮湿。
在蚕豆初花期,应加强对蚕豆病变的排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理。
如果发生蚕豆锈病,可选择50%粉锈清或15%粉锈宁进行防治。
- 枯萎病:
- 症状:由立枯丝核菌引起,主要危害蚕豆地下部和茎基,染病的茎基一侧或环茎出现绿褐色、黑色病变,有的病斑向上扩展到十几厘米,干燥时病部凹陷,几周后病株枯死。
- 防治方法:可选用20%甲基立枯灵灵乳油1100-1200倍液
喷雾防治的方法,加强对病情的观察,隔7-10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4次。
浅谈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
浅谈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柞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之一,但在生产过程中,柞蚕也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
针对柞蚕常见的病害,以下将对其症状和综合防治方法进行介绍。
1. 柞蚕瘟疫柞蚕瘟疫是柞蚕生长过程中最为常见和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
柞蚕瘟疫主要是由慢病毒感染引起的,病症表现为柞蚕体温高热、食欲不振、发白、体倦乏力、呼吸急促等症状。
柞蚕死亡率高了柞蚕的死亡率很高,并且病毒在蚕体内可以大量复制和扩散,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综合防治方法:(1)加强饲养管理病菌一般会通过食物而进入蚕体内,要加强饲养管理,保证蚕室内的环境卫生和蚕体的健康。
(2)药浴消毒用药剂将蚕室、蚕蛹箱的表层、内壁、铺面及蚕籽消毒处理。
2. 柞蚕菌病柞蚕菌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属于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病症表现为柞蚕食欲不振、腹部胀满、蚕体变得虚弱、色泽发黄等。
病情严重的蚕经常会呈现出受伤后流瘀的情况,严重者会死亡。
(1)做好蚕室环境消毒在饲养过程中,加强对蚕室环境的消毒处理和保持卫生,尤其是在换蚕和喂蚕期间,一定要做好地面的清扫、拖洗,保证蚕室内的空气流通。
(2)对蚕室内蚕籽、蚕蛹箱进行消毒对于已经成为病源菌的蚕籽、蚕蛹箱,则需要采取密闭式消毒法,深度消毒,彻底杀灭病菌。
3. 柞蚕烂柞柞蚕烂柞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主要症状为蚕体上的柞子出现软腐、变黑和溃烂等情况,严重的病情甚至可以导致蚕体丧失食欲,行动困难,最终死亡。
(1)保持蚕室内的空气流通空气不流通是主要原因之一。
要经常开门换气,减少蚕群的过度拥挤,防范病菌扩散。
加强饲养管理,如注意饲料质量、控制饲料含水量、加强消毒管理等。
总结:柞蚕瘟疫、柞蚕菌病和柞蚕烂柞都是柞蚕生产中常见的病害,这些疾病对柞蚕的生长和发育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危及柞蚕产量和质量。
综合防治常常是最有效的方法,必须从宏观控制蚕室环境卫生、饲料质量、药剂使用等进行全方位的干预。
浅谈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
浅谈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柞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其茧丝可用于纺织和医药,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柞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不同类型的病害侵袭,严重影响了它们的产量和质量。
研究柞蚕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措施对于保障柞蚕产业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柞蚕常见病害及其症状1. 大蚕眼霉病大蚕眼霉病是柞蚕常见的病害之一,该病的主要症状是柞蚕体内长满了黑色霉斑,丝腺虽然能和别的正常的蚕无异,但在养殖的一段时间以后丝腺就渐渐停止吐丝,直至停止活动。
严重的话柞蚕完全停止进食,很快死亡。
2. 蓝枯病蓝枯病是由霉菌凯蒂霉菌(一种真菌)引起的一种寄生性病害,主要侵害柞蚕的盲肠。
蓝枯病柞蚕的主要症状是蚕体变色,盲肠被病菌侵蚀出现蓝色或者黑色的斑点,柞蚕进食受到影响,严重时会引起柞蚕的死亡。
3. 白肉病白肉病是柞蚕的一种常见疾病,病因是一种病毒性病害。
其主要症状是柞蚕体表出现白色病灶,以后整个蚕体由内到外都变白,表现为软蚕,呼吸急促,内脏发生坏死,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死亡。
以上三种病害只是柞蚕病害的冰山一角,还有其他的病害如黄卵病、粘合病、胸腺性感染病等。
这些病害的发生不仅会直接降低柞蚕的产量和质量,也会严重威胁柞蚕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柞蚕病害的综合防治针对柞蚕常见的病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措施,从而有效控制柞蚕病害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柞蚕产业的健康发展。
1. 加强饲养管理正确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病害发生的关键。
首先要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定期清理粪便和残余的饲料,减少病菌的滋生。
其次是要控制柞蚕的密度,避免过密的养殖导致病害的传播。
合理的喂养和科学的饲料配比也是预防病害的重要环节。
2. 健康种蚕健康的种蚕是预防病害的基础。
选用健康的种蚕并严格进行种蚕检疫,可以有效减少病原菌的输入,减少病害的发生。
针对柞蚕常见的病害,可以采用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剂进行疫病防治。
但是在使用化学药物时要注意药剂浓度的控制,避免对柞蚕产生不良影响。
浅谈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
浅谈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柞蚕是中国常见的养蚕品种,它是生产优质绸缎的重要经济昆虫。
柞蚕的繁殖生长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对柞蚕的生产和经济效益造成很大的损失。
本文将简述柞蚕常见的病害症状和综合防治方法。
一、白点病白点病是柞蚕中比较常见的病害,它的发生可因气候、饲料、养分等多种因素引起。
白点病会在柞蚕体表上形成黄白色的小斑点,患虫通常瘦弱且精力不足,最终死亡。
防治措施:1. 确保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2. 用清水淋浴柞蚕,可有效清除病害。
3. 用药饲料,如青蒿素、氯霉素等。
二、蚕虱病蚕虱病是柞蚕繁殖育种中常见的病害之一。
蚕虱爬到柞蚕身体表面吸食蚕体上的汁液,引起柞蚕的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甚至导致柞蚕死亡。
1. 在饲养过程中加强卫生防护,同时减少蚕虱的传播。
2. 在养殖过程中用红龙、敌敌畏、防霉灵等药剂进行喷洒和饲料添加。
3. 坚持开窗通风,增加柞蚕的养分供应,有益于提高养蚕的抗病力。
三、棉铃虫病棉铃虫病主要是由棉铃虫在柞蚕成长的过程中发生。
柞蚕发病后,体色发黑,且虫体出现麻痹症状,继而导致柞蚕的死亡。
1. 在秋季繁殖期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棉铃虫的数量。
2. 在蚕室中增加粘虫纸板,可有效捕捉棉铃虫,减少病虫的危害。
3. 饲养过程中增加减少病干的喂食,通过锻炼养殖技能,减少柞蚕的病害。
四、桑叶蚜病桑叶蚜病是柞蚕生长中比较常见的病害。
在柞蚕成长的过程中,桑叶蚜会对柞蚕的生长带来不良的影响,对柞蚕的成长速度和体质健康都会造成明显的负面效应。
1. 用桑叶喂养的柞蚕要注意清洗和消毒,减少桑叶蚜的感染。
2. 在特定时期使用生物捕虫剂,如柑橘果蛾、曹瘤若虫等哟进行防治。
3. 避免在特定时段饲喂桑叶,桑叶蚜会在这些时间产生生长高峰。
综上所述,柞蚕的病虫害防治是柞蚕生产中不能忽视的一环。
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从饲养、环境卫生、药剂防治、灭虫等方面加强病虫害预防和治疗,可有效减少柞蚕的病害危害,从而保障柞蚕的生产和经济效益。
浅谈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
浅谈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柞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其养殖业已经在我国发展多年。
柞蚕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给养殖产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了解并掌握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对于柞蚕养殖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柞蚕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白僵病、黑僵病、丝血病、细胞核病、黄肚病等。
白僵病是柞蚕常见的一种病害,症状表现为蚕体表明显发白,身体摆动失去活力,最后全身僵硬。
受感染的柞蚕还会出现食欲不振、体色蜡黄等症状。
白僵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是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蚕室进行清理和消毒,提高养殖密度,增加蚕室通风量,同时使用有效的防治药物。
丝血病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病害,由丝核多角体病毒引起。
其症状表现为柞蚕体表呈现出红斑,感染越重,颜色越深。
蚕体摆动不协调,蓄积在叶面上的丝不断滴落。
丝血病的防治方法包括隔离病毒携带蚕,提高蚕的免疫力,清除病菌并消毒养殖环境。
对于病情严重的蚕室,需要进行高温消毒。
细胞核病是柞蚕的一种病害,症状为柞蚕的细胞核发生颜色的改变,呈现出褐色、灰白或红色。
从细胞核中释放出多核巨细胞,导致蚕体死亡。
细胞核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做好蚕室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减少病原菌的侵入,提高柞蚕的免疫力。
为了综合防治柞蚕的病害,可以采取以下综合措施:1. 优化养殖环境,保持蚕室的清洁和卫生,定期对蚕室进行清理和消毒,减少病原菌的侵入。
2. 使用有效的防治药物,如合适的杀菌剂和抗病毒药物,可以减少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3. 提高柞蚕的免疫力,合理膳食和科学饲养,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
4. 进行病蚕隔离,及时将病蚕剔除出蚕室,防止疾病的传播。
5. 定期对蚕室进行高温消毒,彻底清除病菌。
柞蚕常见的病害对于养殖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了解柞蚕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对于合理优化养殖环境,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养殖产量,发展养殖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养殖者的防病意识和技能,加强养殖经验的传递也是防治柞蚕病害的关键。
浅谈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
浅谈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柞蚕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之一,其丝绸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
柞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了解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对于及时有效地防治柞蚕病害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一、白绵病白绵病是柞蚕的一种常见病害,病原菌为白绵病霉。
白绵病主要发生在幼虫期间,对柞蚕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白绵病的主要症状为柞蚕体表生长呈现出白色或灰白色的霉菌,柞蚕的体表被白色菌丝所覆盖,影响了柞蚕的正常呼吸和进食功能,严重影响了柞蚕的生长发育。
白绵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科学育种培育抗病优良品种,选育出抗病性强、生长快、产量高的柞蚕品种,提高柞蚕的抗病能力。
2. 加强疏粪通风,保持蚕室内的空气流通,防止湿度过高。
3. 防止柞蚕群体密度过大,控制柞蚕的数量,避免过度密集造成相互传播。
4. 合理施肥,加强柞蚕的抗病能力,提高其免疫力。
5. 定期对柞蚕进行消毒和清洁,保持柞蚕环境的卫生,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二、蜂巢菌病蜂巢菌病是柞蚕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由蜂巢菌引起。
蜂巢菌会在柞蚕体内形成孢子,并通过柞蚕粪便和体液传播,造成柞蚕的大面积感染,严重影响柞蚕的生长和产丝。
蜂巢菌病的主要症状为柞蚕表现出虚弱、食欲不振、停止进食、体色变黄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柞蚕死亡。
针对蜂巢菌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1. 控制柞蚕的生长温度,避免环境过冷或过热对柞蚕产生不利影响。
2. 积极加强柞蚕的饲养管理,合理清理蚕室,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3. 采用农药喷洒的方法进行防治,灭菌消毒,提高柞蚕的免疫力。
三、黄针孢病柞蚕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之一,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往往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了解柞蚕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其综合防治措施对于及时有效地防治柞蚕病害至关重要。
只有加强病害防治及蚕室管理,提高柞蚕的免疫力,才能有效地减少病害对柞蚕产丝的影响,保障柞蚕产丝的质量和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蚕病的主要症状及防治办法
养蚕过程中最怕的就是蚕病。
由于诱发蚕病的原因不同,其症状表现也不相同,防治方法也不一样。
为提高防效,降低蚕病损失,现就本市蚕区常见蚕病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病毒病
1、血液型脓病(俗称脓蚕、拖白水、水白肚)主要症状:食欲减退、体色发亮、肿胀、狂燥爬行,流乳白色脓液,其他如高节蚕、起节蚕、竹节蚕、不眠蚕、斑蚕等。
传播途径:食下和创伤传染。
1~5龄蚕均能发生,多发生于三龄眠前,爆发于五龄中后期。
2、中肠型脓病(俗称干白肚、亮蚕)主要症状:食欲减退,群体大小不齐,空头、下痢起缩、尖头、临死吐液。
传播途径:食下传染。
病势发展缓慢,病程较长。
3、病毒性软化病主要症状:空头、起缩、下痢,群体发育不齐,龄期延长。
传播途径:食下传染。
多在夏秋蚕五龄期时发生或流行。
防治方法:(1)适当减少养蚕次数,切断垂直传播途径(即从上个蚕期传到下个蚕期)。
(2)严格消毒,杀灭病原(蚕前消毒严,蚕中消毒勤,蚕后消毒及时)。
(3)严格分批提青,隔离和淘汰弱小蚕,防止蚕座混育感染。
(4)加强饲育管理,增强蚕儿体质。
(5)做好桑园害虫的防治,防止交叉感染。
(6)选择抗病药剂添食,增强蚕儿体质。
二、细菌病
1、细菌性败血病主要症状:停止食桑,体躯挺直,行动呆滞或静伏于蚕座,胸部膨大,腹部各环节收缩,吐肠液,排软粪。
腐败发臭,流出污液。
传播途径:伤口传染。
各季均有发生,夏秋季高温多发生。
防治方法:(1)消灭病原,减少传染机会。
(2)操作仔细,防止创伤,减少伤口传染。
(3)添食抗菌素。
2、细菌性中毒症主要症状:急性中毒症状是突然停止食桑,前半身抬起,胸部膨大,渐腐烂,流出黑褐色污液。
慢性中毒状是体色较暗,空头、下痢,渐腐烂,流出黑褐色污液。
传播途径:食下传染。
多发生在大蚕期。
防治方法:(1)消毒防病。
(2)防治桑树害虫,减少交叉感染。
(3)添食抗菌素。
3、细菌性胃肠病主要症状:起缩、空头、下痢。
传播途径:食下传染。
各季均有发生,尤其在夏秋季气候不良和桑叶发酵时严重。
防治方法:(1)加强饲养管理,增强体质。
(2)良桑饱食,通风排湿,避免桑叶
湿贮。
(3)添食抗菌素。
三、真菌病
1、白僵病主要症状:初死时蚕体伸展,头胸部突出,稍吐液。
体色灰白。
手触软而有弹性,有时可见淡黑色油渍状针尖大小的病斑或1~2个圆形大病斑。
尸体逐渐变硬,有时呈桃红色,最后变成白色。
传染途径:主要接触传染,其次是创伤传染。
各季均有发生,尤以适温多湿环境为重。
防治方法:(1)养蚕前后彻底消毒,减少病原。
(2)使用防僵药剂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3)及时处理好病死蚕和蚕沙。
(4)控制蚕室蚕座湿度,勤除沙,蚕座多垫干燥材料,注意大蚕期通风排湿。
2、黄僵病、曲霉病主要症状:黄僵病初期无症状,渐显黑褐色或褐色的不规则小病斑,濒死时有吐液拉稀粪现象,刚死蚕尸体胸部向前伸出,肌肉松弛,继而尸体硬化,体色由后向前变为粉红色。
曲霉病多发生在小蚕期,特别是蚁蚕及一龄蚕最易感染,先逐渐停止食桑,体色加深变黑,体壁紧张,伏于蚕沙下不动,死亡快,易误认为中毒,有自愈症状。
传染途径与防止方法同白僵病。
四、节肢动物病
1、蝇蛆病主要症状:由多化性蚕蝇蛆寄生引起,一般发生在三龄起到五龄上簇前,寄生部位出现马蹄形黑色大病斑,导致有病斑的环节肿胀甚至向一侧扭曲。
防治方法:添食或体喷“灭蚕蝇”,蚕室安装纱窗纱门防蝇侵入。
2、虱螨病在产棉区发生较多,本市偶有发生。
3、蛰伤症多为桑园害虫蛰伤,近年来少数养蚕区出现蚂蚁蛰伤,可用“灭蚁净”防治。
五、中毒症
1、农药中毒主要症状:突然停止食桑,吐液、翻滚、扭曲,不食不动,蚕体柔软,胸部透明。
具体因中毒药物不同,症状表现也不尽相似。
防治方法:(1)防止农药污染桑叶、蚕室、蚕具;(2)掌握桑园用药的残效期;(3)对怀疑污染了农药的桑叶,先采少量叶喂蚕,证明无毒后方可大量采叶养蚕;(4)及时处理中毒蚕:敞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多撒隔沙材料,以隔离毒物;大蚕用冷水浸洗(不超过5分钟),放到阴凉通风处,喂以新叶;查明毒源,避免蚕儿继续中毒;有机磷(敌敌畏、苏化203、久效磷、甲安磷等)农药中毒蚕,可用解磷啶、硫酸阿托品等水溶液喷体或淘洗蚕儿;有机氮(杀虫双、杀虫脒、巴丹等)农药中毒蚕中毒轻者可用盐酸肾上腺素添食解毒;植物性杀虫剂(菊酯类)中毒蚕可用蚕用解毒灵体喷或添食解毒。
2、煤气中毒多发生在厂矿附近,要注意桑叶叶面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