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三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第四单元鉴赏·评论《送别诗三首》 1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诗人的生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2、收集整理送别诗句。

3、熟读诗歌,积累精妙的写景、抒情名句。

相关课程标准:
“了解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学会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品位诗歌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文意境。

3、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感受友情的美好。

评价任务:
1、反复诵读,读准、读顺作品,体会诗歌的内容。

2、吟诵想象,揣摩探究,体会作者的情怀,感受诗歌的意境。

3、品读感受,比较阅读。

4、背诵三首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在学过的古诗词中,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关于“送别”的名句,都有哪些呢?让我们展现在黑板上。

学生列举诗句,如: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送武判官归京》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师: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饱含深情的抒写自己的离愁别绪,他们或“踏歌相送”,或“寄心明月”,尽显人间真情。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穿越唐朝,见证一段段真挚的友谊吧!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预习展示
教师引导:在预习环节中,同学们肯定有不小的收获,请把关于作者及写作背景的知识展示一下,好吗?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课前预习积累
(教师整理明确,要求学生识记粗体字部分)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人称“诗佛”,唐代山
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苏轼曾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此诗为送别朋友去西北边疆而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公元650-675),字子安,唐代诗人。

擅长五律、五绝及七言歌行,在“初唐四杰”中最杰出。

“初唐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这首诗是王勃在京城长安送别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地任县令时所作的抒情诗。

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别董大》:高适(约701-765),字达夫,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和岑参齐名,并称“高岑”。

这首诗中的董大,可能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作者写这首诗时也是处于人生中的低谷中,不免有“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之意。

三、走进作品,感悟情愁
(一)读一读,读诗中美韵
诵读指导:诗歌诵读一定要把握住节奏,读准节拍,七言古诗多为二二三,五言古诗多为二三;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一、二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三、四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会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自己划一划古诗的节奏,注意读准生字。

(学生边读边划分节奏,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正音,把握好节奏)
2、教师请一个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评,再让评的学生读,再评,再听录音,再集体朗读全诗。

(教师及时评价,或表扬或提出建议)
教师小结过渡:在刚才的朗诵环节,同学们表现的很不错的。

希望你们精彩继续!接下来,我们来理解诗歌的意思(内容)。

(二)说一说,说诗中意境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反复吟诵诗歌,并结合注释,大声说出诗歌的意思,看谁说的好。

学生活动:(1)自主读诗,学生用笔在诗句旁边对字词作批注,并写下对古诗大意的理解。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互议释疑,交流对诗意的理解。

学习成果汇报
(1)《送元二使安西》
我来说诗中词语:使:出使浥:湿润客舍:旅店故人:老朋友。

我来说诗中意境:朋友,请再干了这杯酒。

待你将来凯旋而归,西出阳关的时候,恐怕已不能再看到我了啊!惟有这渭城的细雨,青青的客舍,以及随风而舞的扬柳,还会像今天一样在此恭侯。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我来说诗中词语:阙(què):皇宫前面的望楼。

辅:护卫。

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个渡口。

宦(huàn)游人:为了做官离家远游的人。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中国。

比邻:近邻。

无,同“毋”。

歧路:分手的路口。

我来说诗中意境: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3)《别董大》
我来说诗中词语:曛:天色昏暗。

前路:将要去的地方。

识:赏识。

我来说诗中意境:落日黄云,大野苍茫,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

你不要担心新去的地方没有朋友,世上有谁不知道你、敬重你呢?
(为让学生领悟诗意诗情,教师紧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

)
(三)品一品,品诗中真情
指导语:再读诗歌,你认为三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真情的分别是哪一句?试找出来,并解说理由。

(生生讨论后,师生交流明确)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人剪裁下这临行送别时的一瞬,使其成为了永恒。

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

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吧!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杯酒中。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两句把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

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

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3)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一改前两句的哀怨、惆怅、消极,而成为开朗、振作、进取。

劝友人不要因离别而伤感。

既是对友人的热情赞美和深情劝慰,也是诗人的一种自慰。

诗人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皆蕴含其中。

语句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

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

又因其失意,才以希望为慰藉。

(四)比一比,比同中之异
1、三首送别诗中写送别时,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何用意?
明确:《送元二使安西》中写了“朝雨”与“青柳”,描写了一副清新明朗的图画,营造出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三秦”之地护卫着长安,“五津”风烟在望,诗人的想象使人感到气象开阔,表现了豁达的胸襟;《别董大》中“黄云”、“白日”、“北风”、“雁”、“雪”等几种元素同时出现在广袤无垠的原野之上,将苍凉、悲哀、伤感之意渲染得极为浓烈,营造了开阔的境界、悲壮的气氛。

2、三首诗同是送别,表达的感情基调是否相同?
明确:不同,《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末句饱含浓浓的愁绪,极言朋友间旷世难寻的真情,又道出对朋友前途的担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末句直抒胸臆,以慷慨激昂的乐观态度看待朋友间的离别,有豁达的胸襟;《别董大》末两句的豪言壮语既是对朋友的激励,也是对朋友的赞美。

3、《送元二使安西》与《别董大》都是在送别时表现出乐观与豁达的情感,两者在情感的表达上是否完全一致呢?
明确: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送元二使安西》更多地是那种深深的可以托付的情谊,感人动人之情;《别董大》则更多地表现赞美、自信、激励的情绪,也
是对朋友的一种安慰。

四、作业
1、背诵诗文。

2、完成《助学》“学习测评”部分。

3、预习《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教后反思:
1.亮点:(1)重视了诗歌的朗读教学。

让学生在“读、说、品、比”中把握
文章主题,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课堂环节设计简单实用。

学生通过“读一读,读诗中美韵;说一说,说诗中意境;品一品,品诗中真情;比一比,比同中之异”
四个环节水到渠成的完成了学习目标,环节简单但实用。

2.不足:(1)对诗歌意境的赏析过于笼统不够全面。

(2)课堂节奏不够紧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