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合集下载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7篇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7篇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7篇圆柱的体积说课稿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1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柱的体积》。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流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说内容。

《圆柱的体积》这节课选自冀教版六年级数学第12册三单元,主要内容是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教材简析。

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圆柱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把圆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经验,很容易联想到把圆柱切拼成长方体。

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我认真研读了人教版与冀教版两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冀教版教材:教材由过生日的情景图和两个不易直观比较出体积的茶叶桶,呈现了问题情境。

接着由“议一议”启发学生猜想怎样计算圆柱体积,在猜想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利用手中的圆柱体学具把一个圆柱体等分成16份、32等份拼成新的拼成长方体。

然后提出“说一说”引导同学观察讨论:拼成的长方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通过例题1得以简单应用。

人教版教材:教材没有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直接奔入主题猜想怎样计算圆柱体积,直接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圆柱体学具,把一个圆柱体等分成16份、32份等新的拼成长方体。

引导同学观察讨论:拼成的长方体和圆柱体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出示例4巩固应用,出示例5应用公式计算容积。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从教材内容安排和活动设计上,主导思想是一致的,都非常重视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圆柱体积公式的全过程,在这些教学活动中,着重以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两种学习方式交替进行,让他们真正以课堂主人的身份参与全程,教师只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圆柱的体积》教案(通用10篇)

《圆柱的体积》教案(通用10篇)

《圆柱的体积》教案《圆柱的体积》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圆柱的体积》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圆柱的体积》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2、复习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6题,并指名板演。

二、解决实际问题1、练习三第7题。

学生思考:要求粮囤所能装的玉米的重量,需先知道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三第5题。

(1)指导学生变换公式:因为V=Sh,所以h=VS。

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2)学生选择喜爱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目。

3、练习三第8题。

(1)学生读题后,指名说说对题意的理解:求减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门所占的空间,而月亮门所占的空间是一个底面直径为2米,高为0.25米的圆柱。

(2)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9、10题(1)学生独立审题,完成9、10两题。

(2)评讲第9题:要怎样才能判断出800ml的果汁够倒三杯吗?必须先求出什么?怎么求?(需先求出圆柱形玻璃杯的容积,用公式V=Sh)(3)指名说说解答第10题的思路:根据两个圆柱的底面积相等这一条件,先求出其中一个圆柱的底面积。

利用这个底面积再求出另一个圆柱的体积。

三、布置作业完成一课三练的相关练习。

《圆柱的体积》教案篇2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P25-26。

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和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过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说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说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一)教师提问1.什么叫体积?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二)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是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知识的来解决的.那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说板书:圆柱的体积)二、新授教学(一)教学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演示动画“圆柱体的体积1”)1.教师演示把圆柱的底面分成了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体.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3.启发学生思考、讨论:(1)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近似的长方体)(2)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①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②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的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③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4.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进行猜想.(1)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2)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3)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5.启发学生说出通过以上的观察,发现了什么?(1)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形体越近似于长方体.(2)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6.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1)学生分组讨论: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说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说板书: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说板书: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说板书: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说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3)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说板书:V=Sh)(二)教学例4.1.出示例4例4.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2.1米=210厘米50×210=10500(立方厘米)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2.反馈练习(1)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是75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2)一个圆柱形罐头盒的内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15厘米,它的容积是多少?(三)教学例5.1.出示例5例5.一个圆柱形水桶,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25厘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水桶的底面积:=3.14×=3.14×100=314(平方厘米)水桶的容积:314×25=7850(立方厘米)=7.8(立方分米)答:这个水桶的容积大约是7。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圆柱的体积计算。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理解什么是圆柱,掌握圆柱的定义和特征。

2.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够根据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圆柱的定义及体积公式的理解;
•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
•让学生发现圆柱的特征和体积计算方法之间的关联;
•解决学生一般解答不清楚圆柱问题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
1. 合作探究法
在本课中,我将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提出对圆柱的定义以及体积计算公式的猜想,然后在小组内让学生一起探究和讨论最终的结论。

2. 讨论课
在课堂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多次讨论和提问,深化对圆柱的理解,感受圆柱的特征,巩固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体积是什么吗?(留出时间等待学生的回答)体积是指三维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体积的计算方法是怎么样的呢?”
“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是圆柱的体积,大家知道圆柱是什么吗?。

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积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积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积说课稿六班级数学圆柱体积说课稿1教学内容:数学第十二册《圆柱的体积》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包括圆柱体积的推导公式,在教学时,先回忆前面学习过的圆面积的转化,由此推想圆柱的体积能否转化成已经学习过的立体图形,求出它的体积。

这部分内容重点是让同学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教具演示和同学动手操作弄懂可以将圆柱转化成以前学习过的长方体(近似),再依据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得到圆柱的体积也应当是它的底面积乘高。

教学目标: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同学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重点:把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把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预备: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把圆柱底面平均分成16个扇形,然后把它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分别用不同颜色区分开)。

教学设想:利用教具演示将圆柱进行切割拼凑的方法,让同学理解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再根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例题教学让同学进一步把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同学可能会答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老师连续引导同学想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3、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同学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外表各是什么?圆柱有几个底面?有多少条高?二、导入新课老师: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把因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先让同学回忆,同桌的互相说说。

然后指名同学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的面积和所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P19-20页例5、例6及补充例题,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4题。

说教学目标: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说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说教学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说教学过程:一、复习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正方体呢?(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3、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小结: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利用转化的思想把一个曲面图形转化成以前学的长方形,今天我们学习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也要运用转化的思想同学们猜猜会转化成什么图形?二、新课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

(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课件演示)(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反复播放这个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在变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长方体和圆柱体的底面积和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学生说演示过程,总结推倒公式。

(3)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第【2】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P25-26。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圆柱的体积说课稿圆柱的体积说课稿1 在《圆柱的体积》教学过程中,杨老师紧紧抓住“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一教学重点,通过对旧知的回忆,激发学生从旧知探究新知的兴趣,注重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探究新知,放手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归纳、推理,利用等积变形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体,逐步归纳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一、展示导学提示,明确教学目的。

杨老师通过展示导学提示,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生带目的有目的、有准备地学习下一步的新知识,学生就真正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使教学变得更加明确详细,可操作、可检测。

二、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

在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中,杨老师首先让学生利用圆柱体教具进展转化,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体进展推导,但杨老师觉得还够透彻,因此,又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推导过程重新回忆一遍,引导学生观察比拟,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根底上,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

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才能和学习习惯。

这样把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打破了教学难点。

三、巧设疑问,表达两“主”。

杨老师通过设疑,指明探究方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气氛。

通过学习指南单,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再进展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圆柱底面积、高与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高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这一环节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交流时间,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得以发挥,让每一个学生体亲历转化的的过程,在小组交流中真正的体验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来。

杨老师的“导”、“放”、“扶”层次清楚,充分表达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且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领悟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才能、抽象概括才能和逻辑思维才能。

四、注重数学思想的浸透。

在教学过程中,杨老师首先通过回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唤醒学生尝试用这种“转化”的数学思想来推导出圆柱的积。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圆柱的体积》说课稿1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中《圆柱的体积》部分例7的内容。

对这一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探索并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转化、推理和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的体会,从而加强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本课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同时通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前面学习的圆柱体体积的公式探究过程也是转化思想的运用。

使学生通过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培养应用意识。

学习圆柱的知识可以扩大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强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圆柱,通过转化思想的应用,为学生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策略,注重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培养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转化、推理和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培养问题意识,体会转化思想。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策略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应从直观入手,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可采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前准备:教师:瓶体近似圆柱体的矿泉水瓶、课件学生:瓶体近似圆柱体的矿泉水瓶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出转化思想。

2.转化思想在学习中的运用。

让学生回忆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说出计算公式,从而引出课题。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圆柱体积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积,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等数学说活动过程,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探讨问题,体验转化和极限的思想。

3、在图形的变换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并进一步发展其空间观念,领悟学习数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唯物辨证思想。

说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应用。

说教学难点:借助教具演示,弄清圆柱与长方体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圆柱形容器若干个;学生准备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用学具。

说教学设想:《圆柱的体积》是学生在有了圆柱、圆和长方体的相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知识与技能上,通过对圆柱的具体研究,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在方法的选择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想象、课件演示、实践操作,从经历和体验中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去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善于探索。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疑引入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前两天,老师家的水龙头出了问题,拧上阀门之后,还是不停的滴水,你们看,一刻钟就滴了这么多的水。

1、出示装了水的圆柱容器。

(1)启发思考:容器里面的水形成了什么形状?(圆柱)你能知道这些水的体积?(2)讨论后汇报生1:用量筒或量杯直接量出它的体积;生2:用秤称出水的重量,然后进一步知道体积;生3:把它倒入长方体容器中,从里面量出长、宽和水面的高后再计算。

师:现在老师只有这些工具(圆柱形容器,长方形容器,半圆形容器和其他不规则容器),你怎么办?生1:把水到入长方体容器中生2:我们学过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只要量出长、宽、高就行[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给学生创设一个生活中的情境,提出问题,学习身边的数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需要渗透圆柱体(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知识联系为所学内容作了铺垫的准备]2、创设问题情境。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柱的体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圆柱的体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和圆柱的认识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圆柱的体积计算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后面学习圆锥体积的基础,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

在学习圆柱的体积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圆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些知识都为学生学习圆柱的体积奠定了基础。

但是,圆柱的体积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圆柱是一种曲面几何体,将其转化为学生熟悉的长方体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经历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思想。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在教学中,我将采用直观演示法、启发引导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说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

说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

说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说教学准备: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演示学具、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一、说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的图形世界十分丰富,回忆一下,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和正方体的体积的通用公式是什么呢?用字母怎样表示?二、图柱转化,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一)猜想。

1、大家看圆柱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在学习圆面积计算时,我们是把圆转化成哪种图形来计算的?(演示课件:圆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由复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入手,实现知识的迁移。

]2、引发思考:我们能否把圆柱体也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如果能,猜一猜能转化成哪种立体图形?揭示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操作验证。

1、请学生拿出圆柱体的演示学具,以小组为单位,联想圆形面积的转化方式,合作探究将圆柱转化为长方体的方法。

在操作时,学生分组边操作边讨论以下问题:①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②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2、小组代表汇报(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转化,会有多种转化方法,教师适时加以鼓励)3、电脑演示操作(1)电脑演示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过程:仔细观察:圆柱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圆柱的什么?长方体的宽和高又相当于圆柱的什么?动画演示: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开后拼成的物体会有什么变化?(分的分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2)根据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想,老师完成说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3)你的猜想正确吗?学生齐读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获奖说课稿范文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获奖说课稿范文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获奖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柱的体积》,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圆柱的体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圆和圆周率的知识,并且掌握了计算圆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圆柱的体积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数学与空间思维的结合点。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圆柱体积的定义,掌握计算圆柱体积的方法。

②能力目标:在计算圆柱体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计算圆柱体积的实际应用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圆柱体积的定义,能够正确计算圆柱体积。

难点是: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问题解决教学法。

学生将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直观的图像、动画和实例来呈现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我还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和实际应用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应用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将分为如下几个环节:环节一、问题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圆的概念和计算圆的面积的方法,然后我会出示一个圆柱体的图片,问学生如何计算圆柱体的体积。

通过讨论,我将引出计算圆柱体积的概念和方法。

环节二、讲解和示范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向学生介绍圆柱体的定义和计算体积的公式。

然后通过实例向学生示范具体的计算过程,并解释每一步的原理和意义。

环节三、合作探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我将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些练习题和实际应用问题。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2篇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2篇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2篇Lecture notes on volume of cylinder《圆柱的体积》说课稿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圆柱的体积》说课稿2、篇章2:圆柱的体积的说课稿篇章1:《圆柱的体积》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对转化的思想方法和“等积变形”已有所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本节课的旧知停靠点;而这节课的顺利学习将为以后圆锥体积的学习铺平道路。

从能力培养方面来看,本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在公式推导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猜想、类推、对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另外,就情感的角度而言,通过学生体验探索数学奥秘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由此,预设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的过程,使学生能总结和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的计算圆柱的体积。

2、培养学生观察、猜测、分析、比较、综合的学习思考方法。

3、渗透转化、等积变形、极限的数学思想。

4、通过学生体验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感受探索数学奥秘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个过程对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圆柱体积公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把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要用到等积变形、对应、以及逻辑推理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点困难,所以我认为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柱的体积》。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圆柱的体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圆柱的体积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以及圆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对圆柱体积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为后续学习圆锥的体积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学习新知识。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且对圆柱的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几点:1. 理解圆柱体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2. 经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能运用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2. 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说教法和学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动手操作法。

六、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展示一些圆柱形的物体,如圆柱形水杯、圆柱形罐头等,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这些物体的形状。

2. 提问学生:如何计算这些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推导公式1.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 猜想假设让学生猜想圆柱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圆柱体体积说课稿5篇

圆柱体体积说课稿5篇

圆柱体体积说课稿5篇圆柱体体积说课稿5篇圆柱体体积说课稿1 我说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中的圆柱体的体积。

因为这是首次学习含有曲面的几何体的体积,不管是考虑方法,还是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上,都更加深化了一步,难度也加大了。

所以本节的重点是: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理解。

难点是: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知道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及相关的推论。

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教学,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抽象和概括才能及综合运用才能,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浸透一些关于极限的辨证唯物思想。

学习本节课应具备的旧知识是: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及推导过程。

2、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在教学中就是要运用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将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从而由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体体积公式。

因此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1、有目的的运用启发引导的方法组织教学。

2、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观察比拟,从而发现规律,找出体积公式。

3、适当采用“尝试——失败——总结——再尝试——再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到推导公式的合理方法。

4、利用多变的练习,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找到公式的根本内涵。

但是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在学法指导上,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比拟,归纳概括出体积公式。

通过直观实验,吸引学生主动、认真观察图形的拼接过程,积极答复观察结果,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并且在老师的启发下,进展归纳概括。

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及概括才能。

本节课所需教具为:圆柱体割拼组合教具及事先写好习题的小黑板。

教学一开场,首先复习。

目的是:一是通过复习旧知识,为新课作好准备;二是引出新课。

一开场先复习体积的概念及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这个练习可采用提问的方式,但是这些知识已学过较长时间,所以适当的时侯老师要加以启发提示。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精选7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精选7篇)

数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人教版数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篇1一、把握教材,目标定位《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柱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圆柱体的特征,让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又一次飞跃。

圆柱体是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性质特点和六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还比较薄弱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通过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和迁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积的含义。

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推导,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把握学情,选择教法(一)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感性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二)、选择教法,实践课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柱的体积》。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圆柱的体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及圆柱的基本特征和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有了这些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后面学习圆锥体积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通过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这样的编排,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但是,由于圆柱体积的计算较为抽象,对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圆柱体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归纳能力,以及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启发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讲练结合法: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推荐(3)篇2024年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推荐(3)篇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0课圆柱的体积说课稿第【1】篇〗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在本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生活情景(装在杯子中的水的体积你会求吗?)学生听到教师提的问题训在身边的生活中,颇感兴趣。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而且此环节还自然渗透了圆柱体(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知识联系。

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进一步从实际需要提出问题:如果要求某些建筑物中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能用刚才同学们想出来的办法吗?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从问题中思考寻求一种更广泛的方法来解决圆柱体体积的欲望。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在本节课提示课题后,我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要解决圆柱的体积问题,可以怎么办?学生通过思考很快确定打算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

那么怎样来切割呢?此时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

同学们有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经验,经过讨论得出:把圆柱的底面沿直径分成若干等份。

在此基础上,小组拿出学具进行了动手操作,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同学们在操作、比较中,围绕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的联系,抽象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这个过程,学生从形象具体的知识形成过程(想象、操作、演示)中,认识得以升华(较抽象的认识——公式)。

不足之处:在学生们动手操作时,我处理的有点急,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的时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优化课堂教学,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圆柱的体积》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的内容,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圆柱的体积,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圆面积的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认识等相关形体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为学生今后学习圆锥体积做好充分准备的一节课。

本节课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材中共安排了三个方面的活动:活动一,认识圆柱的体积;活动二,探索圆柱的体积公式;活动三,应用圆柱的体积。

教材遵循了认识—探索—应用这一基本原则。

在圆柱体积的认识中,出示的长方体、正方体为圆柱体与长方体之间的转化做好了铺垫,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回顾其体积的统一公式:体积=底面积×高。

探索圆柱的体积公式中教材形象地展示了圆柱体与长方体之间的转化过程及思考方法。

在圆柱体积的计算中,教材安排了一个知道底面积和高计算圆柱体木材的体积又安排了一个知道底面直径和高计算杯子的容积。

这样在练习的层次上递进的编排,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同时生活中对圆柱体积的应用也让学生明白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我学的是有用的数学。

二、说学情
圆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

学习圆柱的体积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圆面积的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认识
等知识,学生已有较强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思维形式也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发展,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和难点
新课程要求,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依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的学情,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方面。

(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推导出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体验转化的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

(二)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由于本节课的目的旨在让学生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同时圆柱体积的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我把圆柱体积公式推导和运用作为本节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我认为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学具准备:
为了使这堂课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前我准备了
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把圆柱底面平均分成16个扇形,然后把它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分别用不同颜色区别开)。

让学生各自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把尺子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运用以下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1.直观演示法
我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

2.巧设疑问法
教师通过设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使学生在探究的心理下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推理法
运用知识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利用旧知(圆面积的计算和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进行猜想、推理,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二)说学法
在学法的选择上,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推理、转化概括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六、说教学程序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

所以本课在教学思路上我比较注重学生学的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情景展示,导入新课。

(二)演示操作,突破难点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四)动手测量,课外拓展。

下面我就各个环节说一说;
(一)情景展示,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老师展示两个体积大小差不多的茶叶筒,这是两筒同质量、同价格的茶叶,你认为买哪一筒比较合算?(哪个体积大,就比较合算)有的学生可能说:第一个比较大,因为它高一些。

也有的学生可能说:第二个比较大,因为它粗一些
这时我相机提问:有什么办法能准确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让学生小组讨论。

也许学生的办法是这样的:准备半水槽水,将第一具圆柱浸没水中,作好标志,再把第二个圆柱浸没水中,作个标志,哪个水面上升的高一些,哪个圆柱的体积就比较大。

“是不是生活中所有的圆柱都能用这样的方法呢?”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学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就好了。

老师出示板书:圆柱体的体积
(从生活情景引入新课,有利于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更有
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演示操作,突破难点。

板书后让学生充分发挥相像,回忆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把圆转换成了长方形,然后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体能不能转换成我们以前学过别的立体图形呢?学生大胆猜想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圆柱体比圆加了厚度,因此可以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就是用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2.演示操作,观察推理。

有了猜想就要验证,老师设计了请同学们睁大眼瞧仔细环节。

我拿出演示教具进行演示:在演示前老师提出了三个问题:
(1)拼成近似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相等)
(2)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相等)
(3)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的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相等)
接着我开始演示等分16等份的圆柱,拼成一个长方体。

让学生对三个问题进行回答,从而引导学生推理出圆柱体体积计算的公式就是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最后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公式。

这样设置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完成从演示——观察——操作——比较——归纳——推理的认识过程,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经历了自主探究、独立思
考、分析整理、合作交流等过程,理解和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学生推导出了计算公式还不算真正掌握知识,因此我安排了练习,以对公式进行巩固。

教材中的“做一做”(学生自己完成)
出示例六:
(1)教师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自己来概括总结,通过学生的语言说出。

(在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之后,安排例题进行尝试练习,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同时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


(附加练习)
求下面圆柱的体积。

(只列算式不计算)
①底面积24平方厘米,高12厘米。

②底面半径2厘米,高12厘米。

③底面周长314毫米,高20毫米。

(设计意图:这是变式练习。

是让学生在掌握公式的基础上理解公式,学会灵活运用公式的训练题。

通过对公式的拓展性理解,可以进
一步加深学生对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也为下一步动手测量做好了铺垫。


(四)动手测量,课外拓展。

1.动手测量:让学生测量自带的圆柱体并计算出它的体积,让学生交流讨论,他是怎样测量并计算的,并共同总结计算自带圆柱的体积我们必须知道圆柱的什么条件?以得出V=
(这道题的设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拓展性理解,使学生明白,我们所学的数学是身边的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数学。

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防止思维定势。


我的板书设计,总结了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重点,用箭头展示了演示推理的过程,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完整化。

总之,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手、眼、口、脑,借助学具让学生动手去实践,动脑去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在收获中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