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
海洋学就业方向
海洋学就业方向
海洋学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提供了各种就业机会。
以下是一些海洋学就业方向:
-海洋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是一个重要领域。
许多组织致力于海洋保护,包括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和私营企业。
在这个领域,您可能会从事海洋保护政策的制定、海洋生态系统监测和海洋保护项目的实施。
-海洋科学研究:如果您对海洋科学感兴趣,可以在大学、政府实验室或私营企业中从事研究工作。
研究任务包括收集和分析海洋数据、研究海洋生态系统、探究海洋生物多样性等。
-海洋工程师:海洋工程师设计和建造海洋设施,如海上风电场、海洋石油和天然气设施、海底电缆、码头和港口设施等。
在这个领域,您需要了解海洋环境以及相关的工程、物理和地质学原理。
-海洋旅游:海洋旅游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包括潜水教练、海洋生物导游、船员等。
在这个领域,您需要了解海洋生态系统、潜水技术和海洋安全。
这些只是海洋学就业方向的一部分。
无论您选择哪个领域,都需要掌握海洋学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海洋科学 基础学科
海洋科学基础学科
海洋科学是一门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海洋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等方面的现象和过程。
它涉及到海洋学、地质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基础学科。
海洋学是海洋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它研究海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包括海洋环流、海洋温度、海洋盐度、海洋生态系统等方面。
海洋地质学则研究海洋底部的地质结构、地质演化和矿产资源等方面。
海洋生物学研究海洋生物的分类、生态、生理和进化等方面。
海洋物理学则研究海洋中的物理现象,如海浪、海流、潮汐等。
此外,海洋科学还涉及到海洋化学、海洋气象学、海洋工程学、海洋环境保护等多个学科领域。
这些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海洋科学的基础学科体系。
海洋科学的研究对于了解海洋的自然规律、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海洋科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拓展,为人类认识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提供了更加坚实的科学基础。
国际海洋学常用表
国际海洋学常用表一、海洋环境1. 海洋温度与深度关系表根据海洋调查数据,记录了不同深度下海洋温度的变化,以便研究海洋的热力学特性。
2. 海洋盐度与深度关系表通过测量海洋水样的盐度,记录了不同深度下海洋盐度的变化,为海洋生态环境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3. 海洋pH值与酸碱度关系表记录了海洋中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pH值数据,用于评估海洋酸碱度的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4. 海洋溶氧含量与深度关系表根据海洋观测数据,记录了不同深度下海洋溶氧含量的变化,为了解海洋生物呼吸过程和海洋氧气循环提供参考。
二、海洋生物1. 海洋生物分类表根据生物学原理和海洋生物研究成果,将海洋生物按照不同的分类学等级进行分类,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
2. 海洋生物分布区域表记录了不同种类海洋生物在全球各个海域的分布情况,为海洋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3. 海洋生物生命周期表描述了海洋生物从出生到成熟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帮助研究者了解海洋生物的生殖行为和生活史特点。
三、海洋资源1. 海洋矿产资源分布表列举了全球各海域的矿产资源类型和分布情况,为海洋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指导。
2. 海洋能源开发利用表记录了海洋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和项目,包括海洋风能、海洋潮汐能、海洋热能等,为海洋能源开发规划提供参考。
3. 海洋渔业资源表统计了各海域的渔业资源量、种类和分布情况,为渔业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四、海洋保护与管理1. 海洋保护区划分表描述了不同地区的海洋保护区划分情况,包括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为海洋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
2. 海洋污染物排放标准表列举了不同国家或地区对海洋污染物排放的标准和要求,以促进全球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
3. 海洋生态系统评估指标表记录了评估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标体系和方法,用于监测和评估海洋生态环境变化。
结语国际海洋学常用表涵盖了海洋环境、海洋生物、海洋资源以及海洋保护与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海洋学科分类
海洋学科分类
海洋科学是一门涉及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其分支学科众多,包括海洋生物学、化学海洋学、海洋物理学、海洋气象学、地质海洋学等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
具体如下:
1. 海洋生物学:主要研究海洋生物的种类、生态习性、进化以及海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 化学海洋学:主要研究海水的化学成分、化学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3. 物理海洋学:主要研究海水的运动规律,包括波浪、潮汐、海流等,以及这些运动对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4. 地质海洋学:主要研究海洋底部的地质构造、地球物理特征、海底资源以及海洋与地球演化历史的关系。
5. 海洋气象学:主要研究大气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天气变化、气候变化、海气相互作用等。
以上分类只是对海洋学科的一种大致划分,各个分支学科之间还存在相互交叉和融合的情况。
例如,生物海洋学和化学海洋学就涉及到生物和化学的交叉;物理海洋学和地质海洋学涉及到物理和地质的交叉;而海洋气象学则涉及到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个学科的交叉。
总之,海洋科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需要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深入研究海洋的奥秘。
海洋学书籍
海洋学书籍海洋学书籍是研究海洋科学的著作,涵盖了海洋的各个方面,如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等。
这些书籍通过系统地介绍海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海洋的奥秘和复杂性。
下面将从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物理学和海洋化学四个方面分别介绍几本经典的海洋学书籍。
一、海洋生物学1.《海洋生物学导论》这本书是海洋生物学领域的经典教材,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合著。
它系统地介绍了海洋生物的分类、结构和功能,并深入探讨了海洋生物的适应性、生态学和保护等重要问题。
通过该书的学习,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2.《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它详细介绍了样本采集、物种鉴定、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研究方法,并结合实例讲解了如何设计和实施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
通过学习该书,读者可以了解到当前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前沿技术和方法。
二、海洋地质学1.《海洋地质学导论》这本书是海洋地质学领域的经典教材,由海洋地质学专家编写。
它系统地介绍了海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包括海洋地质历史、海底地貌、沉积物和岩石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该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海洋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进展。
2.《海底地质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海底地质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它涵盖了海底地形、海底沉积物、海底火山和构造等方面的内容,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海底地质过程和演化。
通过学习该书,读者可以了解到当前海底地质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和未解之谜。
三、海洋物理学1.《海洋物理学导论》这本书是海洋物理学领域的经典教材,由海洋物理学专家编写。
它系统地介绍了海洋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包括海洋水文学、海洋气象学、海洋动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该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海洋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2.《海洋气象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和机制。
它涵盖了海洋气候、海洋循环、海洋风暴等方面的内容,并结合实例解析了海洋气象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完整版)海洋科学导论总结
完整版)海洋科学导论总结海洋学是一门研究海洋中各种现象和过程,以及它们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综合性科学。
海洋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上70.8%的海水。
海洋是环境的产物,能量和物质通过海面、海底和沿岸带的边界传递,也可以通过辐射和地球及天体对海水的引力传递。
海水是混合溶液,包括水、盐分、气体、悬浮有机物和悬浮无机物。
海洋的形态具有广漠而有垠、深又浅、连通又阻隔等固有特性。
海洋学的研究对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密切。
海洋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也是运输和贸易的中介。
海洋对气候环境有影响,包括环流向高纬输送热量和对气温起调节作用。
海洋与气体之间也有相互作用。
海洋灾害包括风暴潮、赤潮、海冰、海水倒灌、海岸侵蚀和海底地震等。
此外,排污与海洋自净能力之间也存在关系。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海洋中的矿产资源包括石油、锰结核、金刚石、重晶石、金和锡等。
海洋中的化学资源包括大量的无机盐,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
海洋中的生物资源也非常丰富。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大约有26万种,其中海洋动物约16万种,海洋植物约10万种。
为了发展近岸养殖业,我国利用近海15米以内的滩涂,可供养殖2000万亩,自1989年以来已经养殖了634万亩。
其中对虾养殖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海洋捕捞对海洋生态环境有着适度和过度的影响。
海洋药物的提取已经达到了分子水平,同时也在进行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研究。
海洋动力资源包括潮汐、波能、海流和温差。
潮能发电的潜力达到了10亿千瓦,我国已经建有乳山和江夏的潮能发电站。
波能的压力达到了30-50吨/m2,但由于空间分散、时间间断和破坏力大等原因,波能的开发还面临一些挑战。
挪威的XXX的MOW电站在1985年开始运行,但在1988年被冲毁。
苏格兰的Dounreng电站也在安装过程中被摧毁。
海流的能量最低,而温差则难度较大。
海洋资源的利用还包括军事、航运、港口工程和油气开发。
军事利用主要包括作战、布雷和潜艇等方面。
海洋航运的运输量很大,而且航道不需要维护。
海洋科学的探索了解海洋学的基础知识
海洋科学的探索了解海洋学的基础知识海洋科学的探索:了解海洋学的基础知识海洋学是研究海洋的科学领域,它涵盖了广阔的海洋领域,包括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物理学和海洋化学等多个学科。
探索海洋学的基础知识对于人类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海洋资源至关重要。
一、海洋的重要性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以上,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海洋对地球的气候调节、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食物、能源和药物等。
因此,了解海洋学的基础知识对于人类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海洋的构成和特征1. 海洋的构成:海洋由水体、地形和生物组成。
水体包括海水和海洋冰,地形包括海底地形和海岸线,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大型海洋生物等。
海洋研究人员通过采集样本和使用船只、潜水器等器械,探索了海洋的组成和特征。
2. 海洋的特征:海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盐度、流动和气候等。
研究人员通过建立观测站、使用卫星和深潜等技术手段,对海洋温度、盐度分布、洋流和海洋倒流等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探索1. 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场所之一,其中包括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鱼类、海洋哺乳动物等。
通过海洋生物研究,科学家们揭示了海洋生物的种类、分布和生态特征,为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依据。
2. 海洋生物保护: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和气候变化等。
为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如建立海洋保护区、限制捕捞和减少污染等。
四、海洋地质学的研究1. 海洋地质过程:海洋地质学研究海洋地壳的形成、变化和演化等过程。
海洋地壳主要由构造板块、海底扩张和地震等活动构成。
通过探测海底地形、地壳构造和地震活动等,科学家们揭示了海洋地质学的重要内容。
2. 海洋地质资源:海洋地质还涉及到海洋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等方面的研究。
目前,人类正在积极开展深海油气勘探和深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海洋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向
海洋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向海洋科学是研究地球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结构、分布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海洋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向的概述:1.海洋的基本概念:–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包括海水、海底及其上空的空间。
–海洋覆盖地球表面的约70%,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海洋的物理特性:–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透明度等参数及其变化规律。
–海流、潮汐、波浪等海洋动力学现象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3.海洋的化学成分:–海水中溶解的盐类、气体、有机物质等化学成分及其分布规律。
–海洋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如碳循环、氮循环等。
4.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生物的分类、生理、行为、繁殖等基本特征。
–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如珊瑚礁、深海生物群落等。
–海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5.海洋地质与地形:–海底地形的分类,如大陆架、大陆坡、海山、海沟等。
–海洋地质构造,如板块构造理论在海洋中的应用。
–海底资源的分布与开发。
6.海洋环境与气候变化:–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海洋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
–海洋环境问题,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海洋酸化等。
–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7.海洋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海洋观测技术,如卫星遥感、深海潜器、海洋浮标等。
–海洋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
–海洋模型模拟与数值分析。
8.海洋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深海未知生物的研究。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海洋新能源的探索与开发。
–海洋灾害的预测与防范。
9.海洋科学在国家战略中的应用:–海洋权益与海洋法。
–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与交流。
海洋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涉及众多领域的研究。
通过对海洋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海洋的奥秘,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习题及方法:1.习题:海洋覆盖地球表面的百分比是多少?解答:海洋覆盖地球表面的约70%。
海洋学导论感悟
海洋学导论感悟海洋学是研究海洋的学科,包括对海洋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海洋的探索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变和生命的起源,也可以为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海洋学研究的对象是海洋。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地球上最广阔的一个生态系统。
海洋中存在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对地球的气候和环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了解海洋的物理特性,如海水的运动、盐度和温度分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海洋的气候变化和海洋灾害,为海洋工程和渔业提供科学支持。
海洋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海洋的化学特性。
海洋中存在着丰富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如盐类、溶解氧、二氧化碳等。
这些化学物质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起着重要作用。
海洋中的化学反应也会对海洋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如海水酸化会威胁珊瑚礁和贝类等海洋生物的生存。
海洋学研究的内容还包括海洋的生物特性。
海洋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洋流中的大型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对海洋的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海洋生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和适应机制,也可以为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海洋学还涉及对海洋地质的研究。
海洋底部是地球上最大的一个未知领域,其形成和演化过程至今仍不完全清楚。
通过对海洋地质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板块构造和地震活动等重要信息。
海洋地质还包括对海底沉积物和海底地形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气候变化和资源分布,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海洋学导论让我深刻认识到海洋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性。
海洋不仅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库。
通过深入研究海洋学的各个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海洋的特性和变化,为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海洋学的发展也需要各个学科的交叉和合作,共同推动海洋科学的进步。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科学家和研究者投身于海洋学的研究,为保护和利用海洋资源做出更大的贡献。
海洋学教案
《海洋学》教案绪论一、海洋学及其分类(一)海洋学的定义海洋学是研究海洋中物理、化学、生物、气象、地质及其他过程和现象的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及其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学科。
海洋学又称海洋科学,属于地球科学体系。
地球科学是由众多分支及相关学科组成的复杂的科学体系,主要包括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及固体地球物理学等。
(二) 洋学的对象及内容研究对象:海洋。
包括海水、溶解或悬浮于其中的物质、生活于海洋中的生物;海洋的上边界,即海面及其上大气边界层;海洋的侧边界,包括河口和海岸带等;海洋底边界,包括海洋沉积和海底岩石圈。
研究内容:海水运动规律、海洋中物理、化学、生物、地质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理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监测、保护和治理等。
(三) 洋学的分类基础性学科分支: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等。
应用性学科分支:渔业海洋学、海洋生态学、卫星遥感海洋学、海洋声学和光学技术及应 用、工程海洋学、环境海洋学、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等。
二、海洋空间特点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一) 洋空间特点海洋空间上有以下特点:(1)无界与有界;(2)通达与阻隔;(3)深厚与浅薄(二)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海洋-大气相互作用;(2)海洋-海底相互作用:(3)海洋-陆地相互作用:(4)海洋-天体相互作用海洋通过海面与大气底层相接触,从而海水和大气通过海面不断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物质、动量和能量的交换输送来实现的。
上层海水通过海面接受来自太阳的辐射能;低层大气又从海面获得能量(热量),形成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将部分动量输送给上层海水,并促成上层海洋环流形成。
上述过程中,通过水分的蒸发、凝结和降水,海洋和大气之间又不断发生水分的交换,从而形成全球的水分循环。
海洋通过海底与海底岩石圈相接触,从而海水和海底岩石圈通过不断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物质、动量和能量的交换输送来实现的。
海洋科学导论总结
绪论海洋学(oceanography): 海洋学是研究在海洋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发生、发展和演化及它们及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海洋学研究的对象: 地球上70.8%的海水属地学分支。
海洋学的特征:1.海洋是环境的产物在地球上, 通过能量、物质的相互传递及环境相互作用。
传递方式:通过边界: 海面、海底和沿岸带。
不通过边界: 辐射和地球及天体对海水的引力。
A)海水特性:混合溶液: 水、盐分、气体、悬浮有机物、悬浮无机物。
2.海洋形态的固有特性:(1)广漠而有垠:占地球表面积70.8%, 被陆地分隔。
(2)深又浅:两层含义。
其一指海洋平均深度为3800米, 最深为11034m(陆地海拔最高为8848米), 但地球半径为6371千米, 因此海洋只是地球上一薄层;其二指海洋垂直尺度及水平尺度比为10-3的量级, 因此海洋中海水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3)连通又阻隔:各大洋水域连成一体, 可以充分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北半球陆地几乎连成一体, 阻挡了北冰洋及其他大洋的水交换, 使北冰洋底层水无法流出进入其他大洋。
其他大洋底层水均来自于南极大陆附近的边缘海。
海洋学研究意义1.海洋及人类生存环境关系密切1)是蛋白质主要来源;运输和贸易的中介—航运(密度大);国际冲突的焦点…2)影响气候环境:①环流--向高纬输送热量;②对气温起调节作用(海水热容量大)3)海—气相互作用:4)海洋灾害: 风暴潮、赤潮、海冰、海水倒灌、海岸侵蚀、海底地震等5)污染: 排污及海洋自净能力关系。
2.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化学资源、生物资源、动力资源1)矿产资源石油: 半数以上在海底。
估计海洋石油储量为(1100-2500亿吨), 我国大约100亿吨。
锰结核:年再生1000万吨, 可提炼锰、铁、铜、镭等。
此外,金刚石、重晶石、金、锡都在矿砂中找到。
2)化学资源大量无机盐: 海水中含80多种元素。
海洋学基础知识
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对全球气候和环境有重要影响,因此保护和恢复海洋 生态系统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海洋气候
01
海洋气候是指海洋及其周围大气之间相互作用所产 生的气候现象。
02
海洋气候对全球气候有重要影响,如调节全球气候、 影响天气系统等。
海洋化学是研究海水中化学物质的存 在、分布、来源和迁移转化规律的科 学。
海洋化学的研究对于人类了解地球环 境和预测环境变化等方面都有重要意 义。
海水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溶解氧、 盐类、二氧化碳、营养盐等,这些成 分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都有重 要影响。
03 海洋生物
海洋植物
海洋藻类
包括绿藻、褐藻、红藻等,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 要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有机物质。
海洋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
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主要基于神话和传说,如古希腊神话中的波塞冬。
中世纪
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海洋的认识逐渐增加,如发现新大陆等。
18-19世纪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对海洋的兴趣逐渐增加,开始进 行系统的海洋观测和调查。
20世纪至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海洋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涉及的学科越来越 多,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
海洋环境
海洋科学研究关注海洋环境的变化,包括气候变化、污染物排放、海平面上升 等,对全球环境变化有重要影响。
资源利用
海洋科学研究不仅关注环境保护,也致力于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为人类可持续 发展提供支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海洋气候的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有重要影 响,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和研究。
海洋科学基础知识梳理
海洋科学基础知识梳理当我们提及海洋,那片广阔无垠、深邃神秘的蓝色世界,总是能激发起无尽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海洋科学,作为一门研究海洋的综合性学科,涵盖了众多领域和知识体系。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来梳理一下海洋科学的基础知识。
首先,我们要了解海洋的地理特征。
地球表面约71%被海洋所覆盖,海洋被划分为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这些大洋的面积、深度和地形各不相同。
太平洋是最大最深的大洋,拥有广阔的海盆和众多的岛屿;大西洋呈“S”形,其周边有着丰富的资源和繁忙的航运路线;印度洋则连接着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北冰洋位于地球的北端,大部分区域被冰层覆盖。
海洋的地形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广阔的大陆架,这是海洋与大陆接壤的浅海区域,资源丰富;还有深邃的海沟,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比如著名的马里亚纳海沟;此外,还有海岭、海盆等地形。
海洋中的水,其物理性质也是海洋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比如温度,海洋表面温度受太阳辐射、纬度、洋流等因素影响。
赤道附近水温较高,而两极地区水温较低。
随着深度的增加,水温逐渐降低,直到一定深度后保持相对稳定。
盐度则是指海水中溶解的盐类物质的含量,不同海域的盐度有所差异,主要受降水、蒸发、河流注入等因素影响。
洋流是海洋中大规模的海水流动,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
比如暖流能带来温暖和湿润的气候,而寒流则会使经过地区的气温降低。
著名的洋流有北大西洋暖流、秘鲁寒流等。
海洋中的化学物质丰富多样。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如氯化钠、氯化镁等。
此外,还有各种溶解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等,它们对于海洋生物的生存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海洋生物学是海洋科学的重要分支。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巨大的鲸鱼,从简单的藻类到复杂的鱼类。
海洋生物的分布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比如光照、温度、盐度等。
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关系。
海洋地质学研究海洋底部的地质结构和演化历史。
海底有着火山、地震等地质活动,还存在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锰结核等。
国际海洋学常用表
国际海洋学常用表一、海洋生物分类表1. 无脊椎动物类1.1 海绵类1.2 腔肠动物类1.3 软体动物类1.4 环节动物类1.5 篮水母类1.6 刺胞动物类2. 脊椎动物类2.1 鱼类2.2 爬行动物类2.3 鸟类2.4 哺乳动物类二、海洋环境参数测量表1. 温度测量1.1 表层温度1.2 深层温度1.3 温度梯度2. 盐度测量2.1 表层盐度2.2 深层盐度2.3 盐度梯度3. 海水密度测量3.1 表层密度3.2 深层密度3.3 密度梯度4. 海洋pH值测量4.1 表层pH值4.2 深层pH值4.3 pH值梯度5. 光照强度测量5.1 表层光照强度5.2 深层光照强度5.3 光照强度梯度三、海洋观测数据整理表1. 海洋温度观测数据整理表 1.1 海洋温度观测站点1.2 温度观测记录时间1.3 温度观测数据2. 海洋盐度观测数据整理表 2.1 海洋盐度观测站点2.2 盐度观测记录时间2.3 盐度观测数据3. 海洋pH值观测数据整理表 3.1 海洋pH值观测站点3.2 pH值观测记录时间3.3 pH值观测数据四、海洋生物调查表1. 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表1.1 海洋生物种类1.2 海洋生物数量1.3 海洋生物分布范围2. 海洋底栖生物调查表2.1 海洋底栖生物种类2.2 海洋底栖生物密度2.3 海洋底栖生物分布五、海洋保护区规划表1. 海洋保护区划分范围1.1 海洋保护区位置1.2 海洋保护区面积1.3 海洋保护区生态特征2. 海洋保护区管理措施2.1 保护区管理机构2.2 保护区管理规定2.3 保护区监测与评估六、海洋污染监测表1. 水质监测表1.1 水体污染指标1.2 污染源调查1.3 污染物浓度测量2. 海洋生物污染监测表2.1 生物污染指标2.2 污染源调查2.3 生物污染物浓度测量七、海洋气候变化观测表1. 海洋表面温度变化观测表1.1 海洋表面温度变化趋势1.2 温度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2. 海洋酸化观测表2.1 海洋酸化趋势2.2 酸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以上是国际海洋学常用表的一部分,这些表格对于海洋学研究和海洋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学知识点
海洋学知识点海洋是地球上覆盖面积最广阔的水体,占地球表面积的约71%,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海洋学作为研究海洋的学科,涉及到众多的知识点,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海洋学的基础知识点。
1. 海洋的分类根据水深和陆地关系,海洋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大洋、海、海湾、海峡等。
大洋是最大的海洋体系,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
而海则是大洋的一部分。
海湾是狭长的海域,通常与陆地相连。
海峡是连接两个大洋或海之间的水道。
2. 海洋的特点海洋具有广阔的面积、深邃的水体、丰富的生物资源等特点。
海水的盐度一般是34.7‰,比淡水要咸,其中含有各种元素和化合物。
海洋中的生物包括海草、海藻、鱼类、海豚、章鱼等,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3. 海洋的循环系统海洋中存在着不断运动的水流,形成了海洋的循环系统。
海洋循环可以分为大气驱动的风暴波浪、洋流、海—气交换等多个环节。
海洋循环对地球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带来了潮汐、季风等气候现象。
4. 海洋资源的利用海洋资源包括鱼类、海洋石油、海洋风能、海水淡化、海底矿产等。
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要注意保护海洋环境,防止过度开采和污染等问题。
5. 海洋保护面对海洋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国际社会积极采取行动,加强海洋资源保护。
建立专门的海洋保护区、加强海洋科研、开展海洋环境监测等措施是保护海洋的关键。
总结:海洋学作为研究海洋的学科,涉及到广泛的知识领域。
深入了解海洋的分类、特点、循环系统、资源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科学的发展和海洋环境的保护。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海洋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引起对海洋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海洋学术语 海洋生物学
海洋学术语海洋生物学1. 海洋:指地球表面被海水覆盖的一片广阔的区域,包括大洋、海湾、海峡和海岸等。
2. 海底:指水面下的海洋地球表面,包括陆架、海岭、海沟、海山、海脊等地形。
3. 海洋生物学:研究海洋生物及其生态环境、生物地理学等的学科。
4. 海洋生态系统:指生存在海洋环境中的各种生物、非生物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全球生态系统。
5. 水生生物:生活在水中的生物,包括海洋生物、淡水生物等。
6. 浮游生物:指生活在水中、游离自由的小型生物,如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
7. 底栖生物:生活在海洋底部或沿海岸的生物,如底栖动物、底栖植物等。
8. 藻类:一种单细胞或多细胞的植物,生长在水体中,包括海洋藻类、淡水藻类等。
9. 海草:生长在海底浅水区域的植物,主要生长在温暖海区。
10. 鱼类:水生脊椎动物,主要分为海水鱼类和淡水鱼类两大类。
11. 无脊椎动物:不具有脊柱的动物,包括海洋无脊椎动物和淡水无脊椎动物等。
12. 单细胞生物:由单个细胞组成的生物,包括浮游细菌、浮游原生动物等。
13. 海藻:生长在海水中的多细胞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例如海带、紫菜等。
14. 海洋环境:指海洋中包括温度、盐度、氧气、光线等各种环境因素。
15. 海洋污染:指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威胁和破坏,主要包括化学污染、物理污染和生态污染等。
16. 海洋保护:指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物,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等一系列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及其资源的行为。
17. 海洋资源:指包括海洋生物、矿产、能源等在内的一切海洋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19. 海洋能源:指利用海洋能量的各种形式,如潮汐能、海浪能、海流能等。
20. 海洋科学考古:指通过考古学方法研究人类渔业、航海、贸易等方面的历史问题,以及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21. 海洋法:指研究海洋法律规定和国际海洋公约等的法律学科。
22. 海底地形:海底的形成、演化和分布状况,包括陆架、大陆坡、大陆边缘、海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生考试复习大纲
(海洋学)
一、试题内容及范围
试题内容主要考察对海洋学基础理论以及学科发展现状的认识水平,考察考生对学科的熟知程度和理解水平,以物理海洋学为主。
主要范围包括: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特点,海洋科学的分支,海水的物理性质,海洋环流,海洋中的波动现象,潮汐,风暴潮,大气与海洋,中国近海的区域海洋学等。
二、建议参考书
1.《海洋科学导论》,冯士筰,李凤岐,李少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物理海洋学》,叶安乐,李凤岐编著,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
三、复习大纲
1、绪论
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特点;海洋科学的分支;世界海洋学的发展简史;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2、海水的物理特性和世界大洋的层化结构
海水位温的定义;世界大洋的盐度、温度和密度空间分布基本特征;大洋主温跃层和季节温跃层;海水主要热力学性质;海冰的主要物理性质;海洋水团;海洋混合的概念及引起混合的主要原因。
3、海洋环流
海流的形成原因及表示方法;海水运动的驱动力;重力势、等势面、位势高度和位势深度的定义;压强梯度力和科氏力的定义;海水运动方程的基本形式;地转流及动力计算方法;EKMAN无线深海漂流理论;经典风生大洋环流理论的主要结论;热盐环流的基本内涵;全球风生环流的主要结构等。
4、海洋中的波动现象
海洋中波动现象的成因;描述波动的基本物理量;驻波的成因及基本特征;波群的成因及基本特征;开尔文波和罗斯贝波的定义;风浪和涌浪的成因;海浪谱的定义;海洋内波。
5、潮汐
潮汐现象的解释;引潮力的定义及分布特征;潮汐静力理论的基本思想;潮汐动力理论的基本思想;风暴潮及风暴潮预报。
6、大气与海洋
气压场及其与风场的基本关系;东风带、西风带定义及成因;季风;海洋上的天气系统;台风及其基本结构;海气相互作用;ENSO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地位等。
7、中国近海的区域海洋学
中国近海海域气候特征;中国近海海域水温、盐度的分布及变化特征;中国海水团和水平环流的分布;渤海的海冰分布;中国近海潮汐、潮流、风浪和风暴潮的特征;中国近海的海洋环境保护的现状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