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梅州市梅县阴那山土壤植被实习报告(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091班翁伟钦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报告
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091班
姓名:翁伟钦
学号:2090811104
组别:阴那山实习第一小组
(以下由阴那山实习第一小组实习资料整理而成)
土壤植被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室内整理与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其初步掌握区域考察与研究的技能和技巧;通过实习,巩固课堂理论教学,做到理论联系实习,拓展学生学习思维和视野,激发实习地理专业知识的热情。
(二)实习内容
1、植被生态环境调查;
2、珍惜植物的环境调查;
3、土壤垂直剖面、土样样本采集,观察土壤垂直变化规律;
4、观察植被的垂直变化规律,区分植被类型,做植物的样方分析。
(三)室内整理与实习报告
1、将野外所收集的全部全部资料、标本进行复核、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
2、实习报告:按照专业实习要求完成实习报告。
二、实习基本情况
(一)实习时间安排:2011年5月27-6月9日
5月27日:实习动员
5月28日-6月13日:梅县阴那山土壤、植被实习,整理资料撰写实习报告(二)实习地点:阴那山
(三)实习用具:1、个人装备:背包、野外记录本、铅笔、雨伞或雨衣、干粮
2、实习队:地质罗盘、扩音器、蒸馏水、PH试纸、土壤比色卡、卷
尺、军用铁铲、样方绳、照相机、医药箱、高度表、GPS、皮尺
(四)实习指导老师:组长:罗迎新副组长:程洁如
带队老师:梁锦梅林培松曾兰华曾宇翔欧先交(五)实习地点安排:5月29日下午:阴那山天文馆,晚上:青云山庄;5月30日上午:玉皇顶、九九云梯的亭子,瀑布,中午:灵光寺
三、具体实习情况
⑴5月29日下午:(地球概论天文实习)阴那山五指峰天文科普园游览区(海拔:1015米)观看了五行图腾柱和罗马门楼,这两个建筑物分别代表了古代中国和西方各自在天文方面的成就。其中,中国的五行柱用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代表了五方(东西南北中),用风水学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具体如下所示:
(水)北(玄武)
↑
∣
(金)西(白虎)←--------------------中(土)-----------------------→(木)东(青龙)
∣
↓
(火)南(朱雀)
另外,这个西方的罗马门楼象征了世界天文学及其发展,代表了浓厚的希腊文明,风格与希腊的太阳神庙相似。
罗马门楼和中国的五行图藤柱分别如下图0-1和0-2所示:
图0-1 图0-2
此外,我们还看了代表中国天文学的阴阳太极图,沿着这个中西结合的天文景观拾级而下,是一条71米长、12米宽的“生命演化”步道,从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一路可以看到远古时候诞生在水中的原始生命和动植物,如何逐渐演变、发展,直至演变成人类。
接下来,我们还观赏了黄道十二宫浮雕(12宫中是对应的12个星座,每宫各占30°角)、大型壁雕群(宇宙创生、太阳系诞生、天文神化传说、观象授时五千年等)。随后,在天文馆蔡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见识到了书中所提到的演示地球自转的傅科摆,明白了测量时要用火烧线法是为了有一个均匀的推力,否则其摆动的轨迹就成为椭圆。此后我们还先后参观了前言馆、古代天文馆、宇宙召唤馆。其中,前言馆以图示、实物展品介绍天文学发展史,天文与哲学、传统文化,天文与佛教、道教,天文与文化艺术,天文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古代天文馆以各种珍贵的中国古代观象授时的仪器、展品、图版,介绍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历史一一与世界天文学发展史,展馆中专设的“宋代水运仪象馆”展出了国内外首创复制的以水驱动的古代天文钟一一水运仪象台。宇宙召唤馆以神舟飞船模型,火星沙盘,宇航员等展品及精美图片,展示人类的宇宙观和半个世纪以来的宇航,空间探测的成果,激起参观者的探索兴趣。最后,在蔡老师的指
引下,我们在天文馆外一起观看了格外明亮的星空,找出了北斗七星等。
⑵5月29日晚上:入住青云山庄,刚好有香港的天文爱好者在山庄前空地上观测天象,我们上去与之沟通交流、请教了相关的天文知识,并获得通过他们的设备和高精度的望远镜观测了浩瀚的星空,充实了我们的实习生活,大饱了我们的眼福,开了我们的眼界。
⑶5月30日上午:阴那山玉皇顶(海拔:1298米)观日出,但由于当日雾气太大,久久未能退去,我们未能如愿以偿的见到旭日东升。6:30,我们准时来到事前与梁老师、林老师约定好的位于九九云梯上的凉亭(海拔:1050米)集中,挖第一个土壤剖面及做植物样方调查。
(山地草甸土壤剖面)我们在梁锦梅老师和林培松老师的指导下,分别从高度、坡向、山形、山势和植被出发,首先观察了凉亭周围的植被和土壤,发现这里的植被为灌草丛,土壤为灌丛草甸土。这里的海拔是1050米,由实习指导书中找出了其相应的坡向、山势走向及土壤情况,该点的土壤为位于山脊上山地灌丛草甸土,土层浅薄,一般不超出50cm,表层有2~5cm 的枯枝落叶层,呈半腐殖质状态,土壤为轻壤至中壤,团粒结构明显。据现场观察,凉亭位于山脊之上,两侧薄度较陡,受人类活动的干扰明显,植被为较矮小的灌草丛,偶见矮化的乔木植株,呈小灌木状。接下来,我们小组在林培松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适宜的地点开挖我们的第一个土壤剖面,并分别从岩石、坡向、坡度、周围植被状况、人类的干扰等对土壤剖面进行描述。而对于该剖面的草甸土的特征,我们又从颜色、质地、孔隙度、分层、砾石状况、结构(团粒)入手进行简单的描述。
我们由随身携带的罗盘测得该剖面的坡度为27°,坡向为北东24°.我们对剖面进行简单的分层后就利用卷尺量出各土壤层次的厚度,具体数据如下所示:
基岩(R 层):46cm 以下 ---------→黄色
黄色母质层(C 层):36~46cm ---------→ 黄色
淀积层(B 层):28~36cm -------------→灰白色
腐殖质层(A 层):1~28cm(含淋溶层) -------→灰黑色
分析:①枯枝落叶层(O 层)缺失
原因:靠近路边,受人为影响破坏以及雨水的冲刷。
②A (E )层呈灰黑色,砾石状况为砾砂,小孔隙多。
原因:该层有机质丰富,岩石是砂岩,母质是砂岩,砂性强。 ①灌丛草甸土剖面 ③梁锦梅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此地各处土壤剖面均存在一个特点,那就是土层的上层颜色浅,而下层颜色深。
原因:人为的干扰,在开路时人为形成的覆盖层,覆盖了原先的腐殖质层。因自开路至今不过十几年,上层覆盖层成土时间短,风化程度弱,有机质的积累没有下层土壤积累的多,故造成了上浅下深的颜色差异。
现场灌丛草甸土壤剖面的照片如下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