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蘑菇深层发酵条件研究

合集下载

一株产纤维素酶的黄曲霉发酵条件初步研究

一株产纤维素酶的黄曲霉发酵条件初步研究

用, 最 适 浓度 分 别 为 1 . 0 %、 0 . 6 %, 最适 p H为 6 . 0 。综 合 优 化 后 , 测 得 滤 纸 酶 活和 C M C酶 活 分 别 为 7 . 7 3 U / mL 、 l 1 . 2 8 U / mL 。 相 比 优化前提 高了3 8 . 8 %和4 3 . 7 %。 关键词 : 纤维素 ; C MC酶活 ; 滤纸酶活 ; 发 酵条件优化 ’
粮食短缺 、 饲料资源 紧张 、 能源 危机 和环境 污染等 问题具 有深
远 的意义 : 。
因此 , 本 实验对 从土壤 中筛选 出一种纤 维素酶活性较高 的 黄曲霉 , 对其酶学性质初步探究 , 为今后 的研究做好基础工作 。
1材料与方法 1 . 1材料 1 . 1 . 1菌种 黄曲霉保存于贵州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 院微生物实验室 。 1 . 1 . 2培养基 活化培养基 : P D A 发酵 培 养基 : K N O 3 2 g , N a C 1 l g , Mg s o 4 0 . 5 g , K H2 p o ,l g , N a 2 H P 0 4 l g , 乳酸 0 . 2 %, 羧 甲基纤 维素 钠 1 %, I t 2 0 l O 0 0 mL , p H 自然 , 1 2 1 ℃灭菌 3 0 m i n 。
式中, I 为酶 活 ( U) ; m为 葡萄糖 生成 量 ( m g ) ; v为反 应液 中酶液 加 入 量 ( mL ) ; n为 样 品 的 稀 释 倍 数 ; t为 反 应 时 间 ( ai r n ) 。 1 . 2 . 3反应温度和 p H对纤 维素酶的影响 反应温度设置 3个梯度 , 分别为 4 J D ℃、 5 0 ℃、 6 0 ℃; p H设置 5个梯度 , 分别 为 4 、 5 、 6 、 7 、 8 , 温度 用 水 浴锅 控 制 , p H梯 度 用 p H 4 . 8的柠檬酸钠缓 冲液 和 1 m o l / L的 N a O H溶液 调制 , 分 别 测定各个 条件下的 c M C酶活 和滤纸 酶活。 1 . 2 . 4金属离子的纤维素酶活 的影 响 选取 6种金 属离 子 : Z n 2 、 M 、 F e ¨、 F e “、 Mn z ’ 、 c a 2 , 每种金属 离子设 置 8个 梯度 , 浓度 分别 为 ( a r g / m E ) : O . 2 、 0 . 4 、 O . 6 、 O . 8 、 1 . 0 、 1 . 2 、 1 . 4 、 1 . 6 , 以不添加金属离子 的发酵 培养基 为 对照 ; p H设置 6个梯度 : 4 、 5 … 6 7 8 、 9 ; 蛋 白胨设置 8个梯度 , 含 量为: O . 2 %、 0 . 4 %、 0 . 6 %、 0 . 8 %、 1 . O %、 1 . 2 %、 1 . 4 %、 1 . 6 %; 酵母 粉设 置 4个梯 度 : 0 . 2 %、 0 . 4 %、 0 . 6 %、 0 . 8 %, 按 照这些条 件配制发 酵培 养基 , 在摇 床上 , 2 8  ̄ C, 1 2 0 r / m i n , 发酵 7 2 h后 , 测 定滤 纸酶活。

野生黄蘑菇人工栽培试验初探

野生黄蘑菇人工栽培试验初探

A 黄豆芽 20 , 糖 2g 琼脂 2g 6 0g蔗 0, 0.
水 10 m 00 l
制作 方法 同 A 5 A 7马铃 薯 20 . 0g黄豆粉 1g蔗糖 2g 0. 0,
琼脂 2 g 水 10  ̄ 0 , 00r d
切 成 薄 片 , 进 铝 锅 , 水 [0ml煮 沸 放 加 00 ,
31 供试材料 .
试 验 菌种 来 源 于本 站技
术人 员采集 得 到 的野生 黄蘑 菇 子 实 体 , 经 组织 分离后 得 到原 始 菌 丝 , 经提 纯 复壮 并 后得 到供试 菌株 。
3 2 试验 方法 .
研究 , 并竭力作 了一系列的分析、 试验 、 研 究 , 累 了一 定 的经验 , 积 对 后 的人 工 栽培 试验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维普资讯
2O 年 第 2期 O2
青 海 气 象
1 9
野 生 黄 蘑 菇 人 工 栽 培 试 验 初探
魏 水 椿
( 海北 州气 象局
摘 要
西海
800 ) 120
试验对 黄蘑 菇菌 丝生长 、 原基形成 、 出菇条件等进行 丁人工模 拟 , 结果表明 : 黄蘑
3 供 试材 料 及试验 方法
此, 如何 因地 制宜地开发利用本省现有 的 优势资源 , 退耕 还 林 ( ) 区 的广 大农 为 草 地 ( ) 发 展 经 济 有 着 非 常重 要 的现 实 意 牧 民
义。而 野 生 黄 蘑 菇 为 本 省 名 贵 野 生 食 用 菌 , 很 高的食用 和药用 价值 。研 究 、 有 开发 本省 野生 黄蘑菇 资 源其效 益不仅 体 现在发 展地 方经 济方 面 , 而且 又 体现在保 护 环境 、 保护生 态 、 护 野生 资源 等方 面。长 期 保 来, 由于 黄蘑菇本 身 生存 环境 的特殊性 . 人 工栽 培 尚未 有成 功 的报道 。本试 验 以人工 栽 培 为 目的进 行试 验 研 究 , 未 达 到 预 期 虽 结果 , 可耐黄 蘑 菇 的生 长 环 境 、 活 习 性 、 生 菌丝生 长特 征 、 出菇 条件 等 进 行 了一 定 的

深黄被孢霉发酵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

深黄被孢霉发酵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

深黄被孢霉发酵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01背景近年来,能源过度消耗和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开发新的、对环境无害的非石油类能源及清洁可再生能源迫在眉睫。

生物柴油因其独特优越性,作为化石燃料潜在替代能源,其开发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青睐。

目前,国内外对于生物柴油制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动、植物油或餐饮废弃油脂方面,但利用动植物油为原料成本高,其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70%~85%。

以餐饮废弃油脂为原料,也存在原料难以收集和运输的困难,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生物柴油的产业化进程,因此寻找一种廉价的原料成为了生物柴油产业化的关键。

过去曾因为技术经济原因,单细胞油脂很少有规模化生产。

但是,随着工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微生物油脂发酵从原料到过程都不断取得新进展。

微生物油脂(Microbialoils)又称单细胞油脂(single cell oils,sco),是由酵母、霉菌、细菌和藻类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将碳水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普通油脂等转化为微生物体内贮存的油脂,主要是由不饱和脂肪酸(PUFAs)组成甘油三酯(TAG),其脂肪酸组成与植物油(如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等)相似,是以C16和C18为主脂肪酸,如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

微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油脂含量高,其中一些种类可合成高达50%~70%的油脂,且产油微生物还具有碳源利用广谱,生长速度快,不受季节影响,容易大规模培养等特点。

因此,微生物油脂具有很好开发前景,在未来生物柴油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

02产油微生物01常见的产油微生物种类20世纪40年代研究者发现产油微生物,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酵母菌、霉菌和藻类,产油细菌比较少,这些菌体油脂含量一般占细胞干重20%以上。

常见的产油酵母菌:浅白色隐球酵母(Cryptococcusalbidus)、弯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albidum)、弯假丝酵母(Candidacurvata)、斯达氏油脂酵母(Lipomycesstarkeyi)、茁芽丝孢酵母(Trichospironpullulans)、产油油脂酵母(Lipomyceslipofer)、胶粘红酵母(Rhodotorulaglutinis)、类红冬孢酵母(Rhodosporidiumtomloides)等,油脂含量可达菌体干重的30%~70%。

巴西蘑菇菌体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及成分分析

巴西蘑菇菌体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及成分分析

巴西蘑菇菌体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及成分分析
贾薇;张劲松;周昌艳;郭倩;杨焱;白韵琴;刘方
【期刊名称】《菌物学报》
【年(卷),期】2002(021)004
【摘要】对巴西蘑菇深层发酵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确定了巴西蘑菇菌体发酵的最优方案是:7%葡萄糖,1.5%酵母膏,0.3%磷酸氢二钾,0.1%硫酸镁,VB1
10mg/100ml,自然pH,接种量为15%,装液量为100ml/250ml三角
瓶,150r/min,25℃恒温培养9天,菌丝干重达到1.8g每100ml发酵液.通过对巴西蘑菇子实体与深层培养菌丝体中蛋白质营养成分及多糖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它们均是极好的营养食品之源.
【总页数】7页(P573-579)
【作者】贾薇;张劲松;周昌艳;郭倩;杨焱;白韵琴;刘方
【作者单位】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上海2011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39.96
【相关文献】
1.双孢菇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J], 王利;王峰;吴兴
2.基于生物量的白灵菇菌株筛选及其深层发酵培养条件优化 [J], 冀宏;赵黎明
3.巴西蘑菇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J], 贾薇;张劲松;周昌艳
4.富硒鸡腿菇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J], 崔鹏举;刘占;尹智美
5.富硒鸡腿菇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J], 崔鹏举; 刘占; 尹智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绿蜜环菌深层发酵工艺研究

黄绿蜜环菌深层发酵工艺研究

H Y G A全温摇瓶 柜 ( 太仓市 实验设备厂 ) 、 A g i l e n t
1 2 0 0高效液相色谱仪 ( 四元梯度泵 , D A D检测器 , A g i l e n t 1 2 0 0色谱工作站) 。
1 . 3 实验 试剂
黄绿蜜环菌 目前仍处于野生状态 , 资源量非常有限。 已有 关 于 黄 绿 蜜 环 菌 人 工 培 养 j 、 人 工 驯 化 、 发 酵条件" 方面的文献 , 但对于黄绿蜜环菌深层发酵 工艺方 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通过黄绿蜜环菌
1 - 5 2 0 T型 超纯水 器 ( 成 都超 纯科 技有 限公 司 ) 、 D Z F 一
6 0 5 0型真 空干燥 箱 ( 上海精 宏实 验设 备有 限公 司 ) 、
由于黄绿蜜环菌集食用 、 药用 和保健功能于一
身, 深 受 消费 者 的青 睐 , 市场 需 求 量 逐 年 增 加 , 但 是

3 5 —
第 4期




要 :以人工驯化的黄绿 蜜环茵茵种 为材料 , 在优化 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温度 下进行培养。通
过单因素实验 , 考察不 同的摇瓶装量、 搅拌速度、 发酵时间和接种量对黄绿 蜜环茵茵丝体产量的影
响, 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确定最优深层发酵工艺参数, 并通过 小试和 中试对其进行验证 , 黄绿
人 工 驯化 的黄绿蜜 环菌 菌种 A r m i l l a r i a l u t e o ・ r i v -
e n ¥AM — H。
1 . 2 仪器设 备
A G 2 0 4型 电子 天平 ( ME T I ' L E R T O L E D O) 、 L HS 一 2 5 0 S C型恒 温 恒 湿 培 养 箱 ( 上 海 一 恒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 H V E - 9 0型 高 压 灭 菌 器 (日本 H I R A Y A MA) 、 B C M。 1 0 0 0型 超 净 工 作 台 ( 苏 州 净 化 设 备 有 限 公

(精选)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与应用

(精选)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与应用

--来源:互联网点击数:847 更新时刻:2020年03月06日【字体:大中小】液体发酵技术属于现代生物技术之一。

深层发酵技术直接生产食用菌菌体,同时取得富含氨基酸等营养成份的发酵液。

深层发酵培育基的选择一、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研究的关键是培育基。

不同食用菌要用不同的培育基进行培育,因此,培育基的选择与配制是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的关键。

食用菌的深层液体发酵生产主若是采纳了抗生素生产的工艺和设备,其工艺大致是:母种-一级种子-二级种子-发酵罐深层发酵。

依照培育基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天然培育基和合成培育基。

天然培育基的组成均为天然有机物,合成培育基那么是采纳一些已知化合成份的营养物质作为培育基,不管哪一种培育基,其组成都离不开碳源、氮源、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生长素等。

二、选择培育基时应注意的问题(1) 氮源过量会引发菌丝生长过于旺盛,无益于代谢产物的积存。

碳源不足,又容易引发菌体衰老和自溶,碳、氮比不妥,会阻碍菌丝按比例地吸收营养物质。

(2) 同一种原料因产地不同其营养成份有不同,这在氮源表现得较明显,如大豆、玉米浆、蛋白陈等,必需记下每一种原料的产地、批号、生产厂等,并对原料进行化学成份分析。

(3) 水质对发酵生产的阻碍也专门大,自来水、地表水、河水、并水、雪水等,其中所含溶解氧、金属离子及酸碱度等均有不同。

另外,有的水中还含有较多的氯离了。

因此应付水质进行化学分析。

(4) 高温(或高压)灭菌会引发某些营养成份的破坏,专门是还原糖、氨基酸和肽类等一起加热时,会形成与—羟甲基糠醛及类黑精等物质。

赖氨酸最容易与糖发生反映,形成棕色物。

这些在选择培育基及灭菌时都应预先想到。

食用菌的摇瓶培育将食用菌的试管母种接人已灭菌的三角瓶培育液中,然后置于摇床上振荡培育,这种培育方式即为摇瓶培育。

通过摇瓶培育的菌丝体呈球状、絮状等多种形态。

培育液可呈糊状,消液状等状态,有或无清香味及其他异味。

菌液中有菌株发酵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可呈不同的颜色。

培育黄蘑的方法有哪些种类

培育黄蘑的方法有哪些种类

培育黄蘑的方法有哪些种类
培育黄蘑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列举了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
1. 自然生长法:黄蘑是一种野生真菌,它可以自然生长在适宜的环境中,比如林地、草地、山坡等。

要培育黄蘑,首先需要找到适宜的生长环境,然后埋入黄蘑菌丝或类似的种植物材料,培养黄蘑的生长。

2. 混菌发酵法:将适量的黄蘑菌丝与培养基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分装入培养瓶中,进行发酵培养。

发酵过程中,黄蘑菌丝会在培养基中繁殖、扩散,最终形成黄蘑。

3. 水培法:用无菌培养液培养黄蘑,使其在无菌的环境中生长。

首先,准备一款适合黄蘑生长的无菌培养液,然后将菌丝移入培养瓶中,在培养液中进行生长。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4. 培养床法:在适宜的培养床上培育黄蘑。

首先准备好培养床,可以选用稻草、木屑、禾秆等作为床材,然后将黄蘑菌丝均匀地埋入培养床中。

培养床要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以促进黄蘑的生长。

5. 管棚栽培法:搭建一个管棚,利用管棚提供的适宜的环境条件培育黄蘑。

首先在适合种植黄蘑的土壤上搭建管棚,然后将黄蘑菌丝埋入土壤中,再合理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使黄蘑在管棚中生长。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培育方法,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可以培育黄蘑,比如袋培法、木屑培养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培育方法有助于提高黄蘑的产量和质量。

培育黄蘑需要控制好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还要注意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选择适合的菌种和培养基也很重要,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黄蘑的生长和品质。

深黄被孢霉发酵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

深黄被孢霉发酵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

深黄被孢霉发酵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近几年,随着对脂肪酸的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到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性,特别是多不饱和脂肪酸(MUFA)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地位。

MUFA是一种有效的组分,可以促进血管活性,增强认知功能,抑制老化,改善免疫功能,抗炎以及调节抗氧化活性。

虽然MUFA具有许多有益的作用,但它的生产一直是个挑战。

深黄被孢霉(Alternaria Deep yellow)是一种可以分泌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的真菌。

它在农业上有许多应用,包括营养改良,肥料,生物农药和除草剂。

由于深黄被孢霉分泌的不饱和脂肪酸中含有有益的物质,因此可以实现其生物活性,在生物技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深黄被孢霉可以产生多种类型的不饱和脂肪酸,如异油酸,环戊烯酸,环戊酸,环十二烯酸,异戊酸等。

其中,异油酸是一种有效的组分,可以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提高血液循环和抗氧化活性。

因此,深黄被孢霉发酵生产异油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在深黄被孢霉发酵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中,首先要确定新的发酵条件,以确保深黄被孢霉分泌不饱和脂肪酸的有效性。

比如,营养液成分及其浓度,温度,PH值,湿度等皆应考虑。

经过发酵培养和处理后,可以提取不饱和脂肪酸。

另外,还要研究发酵时间对不饱和脂肪酸产量的影响等因素。

此外,发酵过程中需要适当控制酸度,解决PH敏感发酵的问题,确保发酵物质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为此,有必要在发酵过程中使用发酵技术,并分析不同条件下发酵前后的不饱和脂肪酸水平。

最后,根据不饱和脂肪酸的分析结果,对不同发酵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尝试寻找更佳的发酵参数,最大限度地提高发酵效率。

总之,深黄被孢霉发酵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实验中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复杂,但可以通过科学的实验设计和评估,发掘深黄被孢霉发酵最佳的参数,以实现高效的发酵,进而获得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以提高人体健康水平。

本文试图在深黄被孢霉发酵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中,介绍发酵参数如何进行调整,以获得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产量。

食用菌深层发酵技术及其运用研究

食用菌深层发酵技术及其运用研究

食用菌深层发酵技术及其运用研究食用菌不仅能够食用,还能够药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食用菌的人工栽培时间长,技术比较复杂,并且容易受到季节、气候等因素的限制,为了降低这些因素的影响,随着人们科研的深入和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食用菌发酵技术诞生并逐渐得到广泛的运用。

而食用菌深层发酵技术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出现的,它的出现,给食用菌的栽培带来了变革,也创造了良好的效益,今后在相关领域值得进—步推广和运用。

1食用菌深层发酵技术的慨念食用菌深层发酵的原理是,在特定的生化反应发生器中加入培养基,并通入无菌空气,加以搅拌和振荡,使菌体在液体深处繁殖和发育,从而获得大量的菌丝体和代谢产物。

在整个过程中,该技术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培养基的选择、接种量、温度、PH值等等,而发酵工艺采用的是逐级扩大模式,首先是试管斜面菌种,然后是一级摇瓶培养菌种,再是二级培养小型发酵堆,最后是大型发酵罐。

通过食用菌深层发酵,所获得的目标产物包括两个:液体菌种和菌丝体及其代谢产物。

2食用菌深层发酵技术的特点食用菌深层发酵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对食用菌的栽培和食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周期短,产量高在食用菌深层培育的过程中,采用人工方式实现对发酵条件的控制,从而使得菌丝细胞处于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一般只需要三天至十天的时间,就能够积累大量的菌丝体和具有生理活性的代谢产物。

此外,栽培还不会受到季节的限制,能够规范生产工艺,提高营养成分的利用效率,实现连续自动化生产,大大提高了食用菌的产量。

22产生的活性物质多研究表明,就营养成分和生理功能相比来说,深层发酵获得的菌丝体和野生子实体相近,在营养价值方面甚至还比野生子实体高。

例如,荷叶离褶伞菌丝体蛋白质含量为283%,粗多糖为3.55%,氨基酸种类为18种,而野生子实体这三类物质的含量分别为21.4%,1.77%,17种,其营养成分高于野生子实体。

对于灵芝、冬虫夏草等名贵食用菌来说,深层发酵获得的菌丝体营养价值不仅高于野生子实体,其重金属含量更低,使用也更为安全。

桑黄菌液体发酵工艺研究

桑黄菌液体发酵工艺研究

桑黄菌液体发酵工艺研究
桑黄菌是一种优质的食用菌,在我国南方广泛种植。

但由于其生
长周期长、耐热性差,采收和贮藏难度较大,因此研究桑黄菌液体发
酵工艺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本文就桑黄菌液体发酵工艺的研究进行
介绍。

首先,在选择菌株上,应选择质量优良的基础菌株,通过选出高产、效益高的优良菌种进行繁育和筛选。

其次,在发酵基质的选择上,应注重选择含有优质养分成分的物质,如木质废弃物、压榨过的棉籽、稻壳等,同时应注意选择含水量适中、能够保持稳定性的基质。

在发
酵过程中,菌丝生长快速,需要适当控制其生长速度,以便使菌体充
分吸收营养物质,同时增加产菌量。

研究表明,在液态发酵过程中,pH值、温度、通风以及营养物质浓度等因素都对桑黄菌的生长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在pH值方面,适
宜的pH值范围为6-7,过低或过高对菌体生长不利。

在温度方面,最
适合的温度为23-25摄氏度,而在通风方面,良好的通风能够提高发
酵过程的氧气供应,并有助于水分蒸发。

此外,较高的营养物质浓度
会影响菌体的生长,应注意适当减少发酵过程中的营养物质浓度。

在液态发酵过程中,应注意菌细胞分离和分离液的处理。

分离菌
体应采用过滤和离心等方法,而分离液可通过煮沸消毒或加入稀释剂
等方法来处理。

总之,对桑黄菌的液体发酵工艺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其生产效
益和质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榆黄蘑液体深层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榆黄蘑液体深层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主要 从 事油 脂深 加 工 和 功 能 性 食 品 研 究 与 开 发 工 作 。E ma : — i l
ze gr2 0 1 6c m。 h n f0 1 @ 2 .o
12 7 不 同 接种 量对 发 酵 的 影 响 分别 采 用 5 、 ..
1 、5 、O 的接种量 , 0 1 2 每组 3 个重复 , 摇床培养 。培 养结束后 , 检测 菌丝量 。
牛 肉膏 、 磷酸二氢 钾 、 酸镁 、 琼 脂 、 硫 VH、 氢氧化 钠、 甲醛 溶液 、 可溶性淀粉 、 硫酸铵 、 菲林试剂 、 盐酸等 。
I 2 试 验 方法 .
第 一作 者简 介 : 李延 辉 ( 9 9) 男 , 1 6 一 , 吉林 永 吉人 , 士 , 教授 , 硕 副 现
培养条件 同前 , 考查培 养基初始 p 值对菌 丝体生物量 H
的影 响 。
123 不 同转 速 对 发 酵 的 影 响 培 养 液 接 种 后 分 别 在 .. 10 1020 20rm 的 转 速 下 , 组 3个 重 复 , 床 培 2 、6 、0 、 p 4 每 摇
养 。培养结束后 , 检测菌丝量 。
注 : 用 的 培 养 基 为 优 选 的 堵 养 基 , 乔 时 间 为 1 。 所 堵 0 d
126 不同接种菌龄 对发酵 的影 响 .. 培养 。培养结束后 , 检测菌丝量 。
分别 向培养液 中
接人菌龄为 4 56 78 9d的种子 , … 、、 每组 3 重复 , 床 个 摇
中图分类号 : 4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1 00 (O0O 一O 9 一O S66 1 9 。 A 10 - 092 1 )4 10 3
榆 黄 蘑 ( l rts i io i ua ) 中文 名 为 金 顶 P e ou e r p ts 的 u on e

真菌发酵法产油脂的研究

真菌发酵法产油脂的研究

真菌发酵法产油脂的研究
施丽珊;程建军;刘昊飞;王玉军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
【年(卷),期】2006(027)012
【摘要】本文以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 isabellina)为试验菌株,采用发酵法生产油脂.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产脂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种类及其浓度对菌体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试验确定酶法水解的玉米淀粉水解糖为最佳碳源,其最适添加浓度为100 g/L;酵母膏为最适氮源,其最适添加浓度为3 g/L.优化培养基条件下获得菌体生物量为12.350 g/L,油脂含量为52.19%,油脂产量为6.4376 g/L.但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培养基中的其它成分,以有效提高菌体油脂产量.
【总页数】4页(P392-395)
【作者】施丽珊;程建军;刘昊飞;王玉军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发酵法生产高含量γ—亚麻酸油脂的研究 [J], 张秀鲁;陈霄
2.海洋真菌Schizochytrium sp.DP-16发酵产DHA油脂过程的优化 [J], 徐涛;董
天飞;陈明;范胜男;史超
3.一株丝状真菌发酵法产红色素培养基的研究 [J], 胡爱红;方尚玲;马丽
4.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花生四烯酸油脂的研究进展 [J], 周正雄;卢英华;班甲;陈骏佳
5.茶树油脂内生真菌检测及产油脂性状研究 [J], 卢东升;卢帅;王明好;王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蘑菇研究实验设计报告

蘑菇研究实验设计报告

蘑菇研究实验设计报告研究背景和目的蘑菇属于真菌的一类,它们具有重要的生物学特征和经济价值。

随着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不断增加,蘑菇的种植和利用也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因素对蘑菇生长的影响,为蘑菇产量的提高和优质蘑菇的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设计实验材料1. 蘑菇菌棒:选取品种为蘑菇菌种,并确保纯度。

2. 培养基:选择适合蘑菇生长的培养基,包括有机质、无机盐等成分。

3. 栽培容器:选择适宜的栽培容器,如培养皿、培养袋等。

实验组设计根据实验目的和需要探究的因素,设计了以下实验组:1. 不同温度对蘑菇生长的影响- A组:常温组(25)- B组:高温组(30)- C组:低温组(20)2. 不同湿度对蘑菇生长的影响- D组:常湿组(80%湿度)- E组:干燥组(50%湿度)- F组:潮湿组(90%湿度)3. 不同光照条件对蘑菇生长的影响- G组:常光组(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 H组:长光组(24小时光照)- I组:短光组(6小时光照,18小时黑暗)实验步骤1. 准备培养基:按照所选培养基的比例将其与适量的水混合,调节pH至合适范围。

2. 准备栽培容器:将培养基倒入栽培容器中,使其均匀分布在底部,厚度约为2-3厘米。

3. 接种菌棒:将蘑菇菌棒插入培养基中,保持其表面与培养基接触。

4. 安置实验组:将具有不同处理条件的培养容器放置于相应的环境中。

5. 检测和记录数据:定期检查实验组的菌棒生长情况,记录观察到的数据。

6. 实验结束和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

数据记录和分析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设计,记录以下数据并进行分析:1. 菌棒的生长情况:记录蘑菇菌棒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状况,包括菌丝扩展的范围、子实体的大小和数量等。

2. 生长周期:记录菌棒从接种到子实体完全形成的时间,以天为单位。

3. 菌棒重量和湿度:记录实验过程中不同处理组的菌棒重量和湿度,比较其差异。

4. 其他观察数据:根据实验需要,记录其他相关观察数据,如菌棒颜色、菌丝密度等。

液态深层发酵香菇菌丝的工艺研究

液态深层发酵香菇菌丝的工艺研究

中图分类号:S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篇号:1007-2764(2004)02-0061-024香菇菌丝的发酵培养基确定的研究李德刚(内蒙古自治区植保站, 内蒙古010000)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香菇菌丝的发酵培养基的成份配比,在25℃温度、玻璃珠作为分散剂、振荡频率为200 r/min 、发酵时间为96h,装液置为600ml ,摇瓶间隔30min的情况下,香菇菌丝发酵培养基营养元配比为:0.8%吐温-80,3%麦芽汁,3%玉米粉,0.5%豆饼粉。

关键词:香菇;发酵培养基香菇子实体可作为食品或药用原料,传统方法是采用段木栽培或代料栽培,这些方法存在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投入成本高等缺点。

液态深层发酵技术培养香菇菌丝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菌丝体,降低劳动强度,缩短周期,减少投入,具有很高推广应用价值。

但是此技术现仍处于试验阶段,造成这种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的原因与发酵培养基的营养元和发酵条件有密切关系。

因此,开展香菇子实体液态深层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研究,对推动此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材料与仪器1.1 菌种:香菇菌303,吉林农大菌种研究所提供1.2 仪器生化培养箱、恒温摇瓶机、分析天平、糖度计、恒温水浴箱等。

1.3 培养基活化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斜面培养基(PDA) 种子培养基:马铃薯20%、磷酸二氢钾1%、硫酸镁1.5%、琼脂0.5%[3]发酵培养基:麦芽汁、豆芽汁、玉米粉、豆饼粉等制成的液体培养基1.4 麦芽汁制备取一定量麦芽粉,加入温水,置于63℃恒温水浴箱中糖化6h,用碘液滴定至无色时表示糖化已完全。

然后用六层纱布过滤,用糖度计测糖度后煮沸,装瓶,在121℃下灭菌15min,备用。

麦芽粉制成芽汁过程中应严格按糖化工艺操作,使糖化过程彻底。

1.5 豆芽汁的制备收稿日期:2004-1-29作者简介:男,1956年生,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保护研究和食用菌研究取黄豆放入烧杯用水浸泡12h,换水,把水加至没过豆粒,上面覆盖湿纱布,置于25℃室温下,约48h 后豆芽长至约l cm,即可称出一定量,用研钵碾碎,加水煮20min,过滤,装瓶,在121℃下灭菌30min,备用。

食用菌的液体深层发酵技术

食用菌的液体深层发酵技术

食用菌的液体深层发酵技术食用菌液体菌种发酵技术属于现代生物技术之一。

深层发酵技术直接生产食用菌菌体,同时获得富含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发酵液。

一、深层发酵培养基的选择1、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研究的关键是培养基。

不同食用菌要用不同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因此,培养基的选择与配制是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的关键。

食用菌的深层液体发酵生产主要是采用了抗生素生产的工艺和设备,其工艺大致是:母种一级种子二级种发酵罐深层发酵根据培养基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的组成均为天然有机物,合成培养基则是采用一些已知化合成分的营养物质作为培养基,无论哪一种培养基,其组成都离不开碳源、氮源、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生长素等。

2、选择培养基时应注意的问题(1) 氮源过多会引起菌丝生长过于旺盛,不利于代谢产物的积累。

碳源不足,又容易引起菌体衰老和自溶,碳、氮比不当,会影响菌丝按比例地吸收营养物质。

(2) 同一种原料因产地不同其营养成分有差异,这在氮源表现得较明显,如大豆、玉米浆、蛋白陈等,必须记下每一种原料的产地、批号、生产厂等,并对原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3) 水质对发酵生产的影响也很大,自来水、地表水、河水、并水、雪水等,其中所含溶解氧、金属离子及酸碱度等均有差异。

另外,有的水中还含有较多的氯离了。

因此应对水质进行化学分析。

(4) 高温(或高压)灭菌会引起某些营养成分的破坏,特别是还原糖、氨基酸和肽类等共同加热时,会形成与羟甲基糠醛及类黑精等物质。

赖氨酸最容易与糖发生反应,形成棕色物。

这些在选择培养基及灭菌时都应预先想到。

二、食用菌的摇瓶培养将食用菌的试管母种接人已灭菌的三角瓶培养液中,然后置于摇床上振荡培养,这种培养方式即为摇瓶培养。

经过摇瓶培养的菌丝体呈球状、絮状等多种形态。

培养液可呈糊状,消液状等状态,有或无清香味及其他异味。

菌液中有菌株发酵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可呈不同的颜色。

在进行菌株的初期培养或生理生代研究时,一般皆采用摇瓶培养法。

榆黄菇产漆酶发酵条件研究

榆黄菇产漆酶发酵条件研究

榆黄菇产漆酶发酵条件研究摘要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榆黄菇产漆酶发酵条件,筛选出最适宜产漆酶发酵条件为:接种量3%,温度30 ℃,初始ph值6.0~7.0,加入可溶性淀粉作为碳源,加入蛋白胨、酵母膏为氮源。

关键词榆黄菇;漆酶;发酵条件中图分类号 s64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079-01榆黄菇是一种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能力较强的木腐性食用菌,可在榆树等阔叶树、玉米芯、稻草培养基上生长发育。

漆酶为一类多酚氧化酶[1],是可降解纤维素、木质素的主要酶类之一。

其在稻草秸秆的生物处理、生物除污[2]、高分子聚合[3]等方面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

本文对榆黄菇产漆酶发酵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秸秆生物质工业化开发利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供试菌株为榆黄菇菌株,由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微生物实验室提供。

其他供试材料有马铃薯、蔗糖、葡萄糖、可溶性淀粉、乳糖、玉米秸秆粉碎物、氨基乙酸、蛋白胨、酵母膏、酒石酸铵、豆饼粉。

供试试剂有(nh4)2so4、kh2po4、mgso4·7h2o等。

1.2 试验方法将活化的榆黄菇菌种接种于pda培养基上,30 ℃培养,待培养基上长满菌落备用。

1.2.1 接种量对榆黄菇产漆酶的影响。

各量取45.0 ml培养基放入6个150 ml的三角瓶中,接种量按1%~11%(按2个百分点递增),30 ℃,110 r/min摇床振荡培养,7 d后测酶活[4-5]。

1.2.2 温度对榆黄菇产漆酶的影响。

在30 ℃条件下培养7 d后,分别在20、25、30、35、40 ℃的温度条件下再培养4 d后测酶活,其方法同上。

1.2.3 初始ph值对榆黄菇产漆酶的影响。

用醋酸缓冲液把基础液体培养基的初始ph值分别调为3.0、4.0、5.0、6.0、7.0,接种方法和培养方法同上,测酶活。

1.2.4 碳源对榆黄菇产漆酶的影响。

在基础产酶培养基中分别添加浓度为20 g/l的蔗糖、葡萄糖、可溶性淀粉、乳糖和玉米秸秆粉碎物作为碳源。

香菇液态深层发酵工艺研究

香菇液态深层发酵工艺研究

香菇液态深层发酵工艺研究
吴定;刘常金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
【年(卷),期】1999(020)006
【摘要】香菇菌Nb-42菌丝最适液态生长温度为25℃,是适发酵时间为96h,最适振荡转速为200r/min最适摇瓶装液是为60ml。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吴定;刘常金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6.120.4
【相关文献】
1.液态深层发酵型木瓜果酒的发酵工艺研究 [J], 周杨;陈伟;龚加顺;董文明;肖茜;胡小静
2.液态深层发酵柿子醋及其澄清工艺研究 [J], 原德树
3.液态深层发酵酿造枣醋工艺研究 [J], 牟建楼;曹宝忠;王颉;苏迎会;田洪双
4.液态深层发酵红树莓果醋的工艺研究 [J], 王立江;姜世娟
5.香菇深层发酵液和香菇子实体营养成分比较 [J], 活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营养条件对黄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不同营养条件对黄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不同营养条件对黄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朱锦福;刁治民;王生财;姜秋会;吴保锋
【期刊名称】《青海科技》
【年(卷),期】2004(11)6
【摘要】黄蘑菇菌丝对碳源的利用以红糖为最佳,以酵母膏为最佳氮源,适宜的碳氮比为20~50:1.在菌丝培养过程中,孢子也可以直接由菌丝产生,萌发的菌丝间不形成锁状联合.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朱锦福;刁治民;王生财;姜秋会;吴保锋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青海,西宁,810008;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青海,西宁,810008;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青海,西宁,810008;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青海,西宁,810008;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青海,西宁,81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
【相关文献】
1.不同营养条件对杏鲍菇菌丝生长量的影响 [J], 晏爱芬;常宏富
2.不同营养条件对鲍鱼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 [J], 黄春燕;万鲁长;单洪涛;张玉涛;李志勇
3.不同营养条件对海鲜菇菌丝生长量的影响 [J], 暴增海;杨飞;王增池
4.不同营养条件对白灵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 [J], 万鲁长;黄春燕;单洪涛;张柏松;孙树凯;宇仁娥
5.不同营养条件对花脸香蘑菌丝生长的影响 [J], 陆欢; 徐宁; 王春晖; 冯立国; 邓召利; 夏义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 d to si e p s b e g d f r e t to f mi a i l tovr n n ii n d e u m r e e m n a i n o n Ar l ra u e ie l
Z HOU in y , L a ・ u ZHU il DE L -i , NG — , I Xu WU J ANG n Ro g
V 1 6 NO 1 0 3 _ . .
F b 2 1 e. 00
黄蘑菇深层发酵条件研究

周连玉 ,朱莉莉 ,邓旭武 ,姜蓉
(海 范 学 生 地 科 学院 青 青 I 大 命与 理 学 , 海西宁8 0 ) 师 0 18 0
摘 要 :为科学开发黄蘑菇资源 ,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黄蘑菇的深层发酵条件.结果表明,黄蘑菇
发酵的适宜碳源为蔗糖 , 适宜氮源为牛肉浸膏 ; 黄蘑菇深层发 酵的最适培养基为 4 蔗糖 、 . % 0 %牛肉浸膏 、 . % 1 O0 1 K 2O 、O 0 MgO ; HP 4 . % 1 S 4 适宜接种 的种龄为 4d 接种量( , 移入液体菌种的体积与接种后培养液体积的 比 为 1%, ) 5
( ol eo Bil y n egah , n hi omaUnvri , nn 10 8C ia C lg f oo dG o rp yQi a N r l iesy Xii 8 0 0 , hn ) e ga g t g
Ab t a t: Co d t n i d e s b r e f r n tt n f Ar l ra u e vr n sr c n i o s n e p u me g d e me t i o mi a i l to ie Wa s d e f r x l i n i ao l S t i d o e p ot g u i Ar l ra u e v rn r s u c s b n -a t r e p r n .Th e u t h we h tt e o t m a b n s u c s wa mi a il to ie e o r e y o e f c o x e me t l i e r s l s o d t a h p i s mu c r o o r e s s co e a d t e o t m i o e o r e s s c o e b e x r c . e o t m d u b h r o o a e t s u r s n h p i mu n t g n s u c s wa u r s e f t t T p i r e a h mu me i m y t e o t g n l s h t wa s c o e 4 , e fe t c . % , u r s % b e xr tO 1 a KH2 O40 1 % a d M g O4 .0% . ef r n a i n c n i o swe e a o l ws s e P .0 n S O 1 h T e me t t o d t n r sf l o i o :ed a e4 d,n c lt nr t 5 , l r me 8d Un e e ec n i o s my e in b o s o l a h 11 7mg mL g i o u a i e 1 % c t et . d rt s o d t n , c l i ma s u dr c .3 / . o a u u i h i u c e Ke r : Ar l ra u e i n  ̄r e tt nc n i o ; c l m i ma s y wo ds mi a i l to vr ; m n i o d t n my e i b o s l e a o i u
第 3 卷第 1 6 期
21 0 0年 2月

湖南农 业 大学 学报 ( 自然 科学 版)
J un l f n nAgiutrl ies y( trl ce c s o ra o a r l a Unv ri Naua S in e) Hu c u t
l l

、 ,
酵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菌类生产 , 但应用于黄蘑菇的
报道很少[ 引 .笔者以菌丝体生物量( m ,每1 L m L m 发酵液中收集 的菌丝体干重) 为主要指标 , 对黄蘑菇
深层发酵条件进行初步探索 ,旨在为黄蘑菇的开发 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 料 和 方 法
11 材 . 料
纤维8 6 及1种氨基酸、 . 6g 8 多种维生素等成分, 是一 种名贵食用菌, 也是一种重要的高原生物资源I 野 2 J .
发酵时间为 8 ,在此条件下,黄蘑菇菌丝体生物量( 1 d 每 mL发酵液中收集的菌丝体干重) 1 3 emE 达 . 7m / ; 菌丝体生物量
中图分类号 :¥7 5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 000.l0 3 0713( 1)1 1— 2 0 0
黄蘑菇 r , . fD vrn) 布于海拔 f P i s分 , e 3 0 ̄ 0 0 4 0 0 8 m的草甸上 ,主要分布于青海、西藏 、 甘肃 、四川及河北等地,在青海大多分布于祁连 、 玛沁、甘德及环湖地区典型的高寒小嵩草草甸上 , 并常形成规则的蘑菇圈【 l 】 .黄蘑菇子实体肥厚 ,风 味独特 , 有较高的营养与药用价值.据分析 ,10 0 g 干菇中含粗蛋 白3.l 3 . g 6 ~ 9 、粗脂肪1. 、 6 0 4 8g 粗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