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与需求金融术语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金融学曹龙骐第-13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金融学曹龙骐第-13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第13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一、名词解释1、法定存款准备率2、原始存款3、实际货币需求4、货币数量说5、外生变量6、货币乘数7、超额准备率8、客观货币需求9、基础货币10、货币供给量11、货币供给内生论12、货币供给外生论13、主观货币需求14、名义货币需求15、微观货币需求16、宏观货币需求17、货币供给18、名义货币供给19、实际货币供给20、货币流量二、填空题1 .剑桥方程式重视的是货币作为 ___________ 的功能。

2 .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当预期利率上升时,人们就会抛售 _________ ,而持有___________ 。

3 .凯恩斯的货币本质观是 ____________ 。

4 .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中 V 代表 ____________ 。

5 .实际货币需求又被称为 ____________ 。

6 .定期存款比率主要取决于 _____________ 。

7 .基础货币一定的情况下,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给量越 _____________ 。

8 .根据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货币供给模型的分析,货币可划分为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两大类。

9 .凯恩斯在其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将微观经济主体对货币的需求分为 _________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三大动机。

10 .持有超额准备的机会成本一般用 _____________ 衡量。

11 .根据马克思的分析,在金币流通条件下,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是由 __________的;而在纸币为唯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__________的增减而涨跌。

12 .费雪的货币数量论表明:货币需求仅为__________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13 .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名义货币需求与__________水平之间保持着一个较稳定的比例关系。

14 .凯恩斯发展了一种强调利率重要性的货币需求理论,并将其理论称为__________。

金融学名词解释

金融学名词解释

信用货币:以信用作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

货币存量:某一时点上的货币总量(货币供给量)
货币需求:简而言之,货币需求就是人们把货币作为一种资产而持有的行为。

信用: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运动。

时间价值:扣除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贴水后的真实报酬率。

市场利率:在借贷货币市场上由借贷双方通过竞争而形成的利率(供求关系、风险收益等)
浮动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调整期和作为调整基础的市场利率由借贷时议定。

投机风险:既存在损失可能性,也存在获利可能性的不确定状态。

纯粹风险:只有损失机会而无收益机会的不确定状态。

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工具买卖实现资金融通的场所,是金融商品融通关系的总和。

国际收支:狭义:外汇收入广义:全国国际经济交易一般表述:一国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各项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

IMF定义:
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一年)内各种对外交往所产生的全部国际经
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自主性交易:各经济主体出于自身特别的目的而进行的交易活动。

汇率:两国货币之间的折算比率或一国货币用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值。

远期外汇交易:成交后两个工作日以后办理交割的外汇买卖行为。

流动性陷阱:在极端的情况下,当市场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所有的人都认为未来的利率不可能再下降而只会上升,货币投机需求变得无限大,如
果中央银行继续扩大货币供给量,新增的货币源源不断地被人们吸
收,利率无法进一步下降,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 e ——超额准备金比例;
❖ r t ——定期存款准备金率;
可编辑ppt
21
❖ 2、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
资产和负债
❖ ——再贷款以及再贴现的增减; ❖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规模(准备
金)
❖ (2)中央银行对政府的资产和负债
❖ 财政收入增加时,货币由商业银行账户流 入中央银行账户,货币供给收缩。

可编辑ppt
19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
再贴现及再贷款 政府债券 财政借款 外汇、黄金储备
合计
流通中的通货 商业银行准备金 国库存款
合计
可编辑ppt
20
❖ 基础货币 Mb =cD + rD+ e D+

(r t ×t) D
❖ D——活期存款总额;
❖ c —— 提现率;
❖ r ——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 1、 货币乘数:反映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 之间的倍数关系。

m = M / Mb

Mb = D( c+ r+ e + r t ×t)

M1 = c D+ D

=D(C+1)
可编辑ppt
26
狭义货币乘数的公式为:

c+1
❖ m= ——————————

c+ r+ e + r t ×t
可编辑ppt

❖ 结论:货币供给是一个融内生性和 外生性于一体的复合变量。
可编辑ppt
37
(四)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1. 供给:指市场上生产者愿意出售的一定数量商品或服务的能力。

2. 需求:指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一定数量商品或服务的能力。

3. 市场:指供求双方进行交换的地点或渠道。

4. 均衡价格:指市场上供求达到平衡时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5. 垄断:指市场上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供应者的情况。

6. 市场失灵: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或产生不公平现象的情况。

7. 通货膨胀: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8. 通货紧缩:指货币供应量减少,导致物价普遍下降的情况。

9.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10. 通货:指在市场上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

11. 增长率:指在一段时间内经济规模扩大或减小的速度。

12. 失业率:指在劳动力总量中没有就业的人口所占的比例。

13. 预期效应:指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根据自己对未来的预期来行动。

14. 贸易顺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多于进口的情况。

15. 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多于出口的情况。

16. 国际收支平衡: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对外经济交易的收入与支出平衡。

17. 弹性:指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或供给对价格或其他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

18. 垄断定价:指垄断者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成本确定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19. 成本效益分析:指对不同决策方案的成本与效益进行比较,以确定最佳选择。

20. 政府干预:指政府通过政策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经济活动进行调控。

21. 外部性:指经济活动对除参与者之外的人或组织产生的效益或成本。

22. 资本:指用于生产的物质或货币形式的资产。

23. 劳动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总量,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24. 不完全竞争:指市场上有多个供应者或需求者,但市场力量不够强大以致无法实现完全竞争的情况。

25. 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为商品或服务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

常见经济学名词解释

常见经济学名词解释

常见经济学名词解释以下是50个详细的经济学名词及其解释,涵盖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广泛领域:1. 供给与需求(Supply and Demand)供给是指卖方在一定时间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而需求是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买的数量。

两者共同决定市场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2. 国内生产总值(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市场价值,用于反映经济规模和健康状况。

3. 通货膨胀(Inflation)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普遍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

持续的高通胀会削弱居民的生活水平。

4. 通货紧缩(Deflation)与通货膨胀相反,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普遍下降,这可能引发经济衰退,因为消费者可能会延迟购买,期待价格进一步下降。

5.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是指为选择某个选项所放弃的其他选项的最大收益。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选择A的机会成本是你为选择B所放弃的价值。

6.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指消费者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时获得的额外效用。

通常,随着消费的增加,边际效用会递减。

7. 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边际收益是指企业销售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额外收入。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边际收益等于价格。

8.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指企业生产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增加的成本。

边际成本通常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9. 需求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衡量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如果需求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需求弹性较大;如果变化不大,则需求弹性较小。

10. 供给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供给弹性较大意味着生产者能够迅速调整产量。

11.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所有商品上的效率都不如其他国家,它也应该专注于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这样能实现全球资源的更优配置。

了解金融市场中的货币供应与需求

了解金融市场中的货币供应与需求

了解金融市场中的货币供应与需求在金融市场中,货币供应和需求是影响经济运行和价格稳定的重要因素。

货币供应是指经济体内可用于支付商品和服务的货币总量,而货币需求则是指人们在进行交易时需要的货币数量。

理解和把握货币供应与需求的关系对于经济决策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一、货币供应的意义货币供应是指经济体内运行的货币总量。

对于货币市场和经济体来说,货币供应的稳定是维持经济稳定和价格稳定的基础。

货币供应的增加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繁荣,而货币供应的不足则可能导致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

在货币供应中,央行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央行通过控制货币的发行和流通,调控货币供应量,以维持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央行通常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控制利率、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影响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的合理调控可以帮助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出现,有利于稳定物价水平,并推动经济增长。

因此,货币供应量的监测和分析对于经济体的政策制定和风险管理非常重要。

二、货币需求的成因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进行交易时所需的货币数量。

货币需求的形成与经济主体的行为和预期密切相关。

主要的货币需求成因包括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资需求。

1. 交易需求:交易需求是人们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所需的货币数量。

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易需求逐渐增加。

由于货币是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媒介,经济体中的价格水平和商品交易量的增加都会导致交易需求的增加。

2. 预防需求:预防需求是人们持有货币来应对突发事件和不确定性的需求。

例如,个人和企业为了应对意外支出或经济不确定性,会持有一定的货币储备。

预防需求的大小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经济状况和风险的预期。

3. 投资需求:投资需求是指将资金用于金融资产投资的需求。

人们将一部分货币资金投入到股票、债券、房地产等金融资产中,以获取收益。

投资需求的大小与经济利率、投资机会和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货币需求的变化对经济活动和金融市场有重要影响。

理解金融市场的货币供给与需求

理解金融市场的货币供给与需求

理解金融市场的货币供给与需求货币供给与需求对于理解金融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货币政策机构向经济体内投放的流通货币数量;货币需求则是指经济体内对货币的需求总量。

理解货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对于预测和解读金融市场的波动、制定货币政策以及分析经济发展趋势具有重要帮助。

一、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货币供给的大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货币政策机构的决策,如央行通过制定利率政策、购买国债等手段来影响货币供给的数量。

其次是金融体系内的资金流动情况,包括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存款收回等活动。

此外,也受到经济体内对外贸易活动的影响,如货币汇率的变动会改变国内货币的供给量。

货币供给的变动会对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货币供给增加,市场上的货币总量增加,将提高经济体内流通货币的数量和速度,促进金融市场的活跃。

反之,如果货币供给减少,则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冷清和金融资源的紧缺。

二、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货币需求的大小同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经济体内居民和企业对货币储备的需求,如支付货币、交易货币、储备货币等。

其次是由货币的机会成本、资产配置以及预期通胀等因素所决定的货币持有量。

此外,货币需求还受到金融创新、经济增长和政府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货币需求的变动同样会对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货币需求增加,将会促使金融市场中的货币流通更加活跃,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

相反,如果货币需求减少,则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不活跃和金融资源的过剩。

三、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货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决定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

在经济学中,根据货币供给和需求相互作用的关系,形成了货币数量理论。

这个理论表明,供给过量会导致通货膨胀,而供给不足则会导致通货紧缩。

当货币供给大于需求时,市场上的货币总量过多,可能导致物价上涨、货币贬值。

而当货币供给小于需求时,市场上的货币总量不足,可能导致物价下降、货币升值。

因此,货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对于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经济类常用术语

经济类常用术语

经济类常用术语在经济领域,有许多常用的术语被广泛使用。

这些术语既可以描述各种经济活动,也可以用于分析市场趋势和经济运行。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经济类术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济领域的相关概念。

一、供给与需求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给指的是市场中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则指市场中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市场的平衡状态。

二、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度增长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常,当需求超过供给时,物价上涨,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通货膨胀可能导致经济不稳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企业的运营。

三、利率利率是借贷资金时付给借款人的钱的价格。

利率既可以是银行向客户收取的贷款利率,也可以是银行从客户那里获得的存款利率。

利率的高低会影响个人和企业的借贷决策,进而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四、通货紧缩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相反,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相对减少,导致物价普遍下降的现象。

在通货紧缩时期,货币的购买力增强,但由于人们预期物价将进一步下降,消费和投资意愿可能会下降,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五、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贸易逆差指的是一个国家的进口超过了出口,即出现了贸易赤字。

相反,贸易顺差则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出口超过了进口,即出现了贸易盈余。

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和经济竞争力。

六、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活动的增加。

经济增长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来衡量。

经济增长可以带来就业机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也可能导致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问题。

七、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指的是供给和需求劳动力的市场。

供给方是寻找就业机会的劳动力,需求方则是提供就业机会的企业和机构。

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影响着就业率和工资水平,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八、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由政府制定和实施的旨在调整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常见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金融市场的货币供给与需求

金融市场的货币供给与需求

金融市场的货币供给与需求金融市场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复杂性的领域,其中货币供给与需求是其中的核心要素之一。

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一、货币供给的来源货币供给是指供给金融市场的货币数量。

货币的主要来源包括中央银行的发行和商业银行的贷款。

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给的总量,包括控制基准利率、银行准备金率等;商业银行则通过贷款活动向市场提供货币。

货币供给的增加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如供给过剩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二、货币需求的形成货币需求是指市场参与者对货币的需求量。

货币需求的形成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利率水平、信用状况等。

当经济繁荣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相对较高,因为他们有更多的交易和投资活动;而在经济衰退时,货币需求则相对较低。

此外,利率水平也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高利率会降低人们对借贷和投资的需求,进而影响货币需求。

三、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是金融市场的稳定性的基础。

当货币供给与需求相等时,金融市场将保持稳定。

如果货币供给超过需求,将导致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甚至出现恶性通胀;相反,如果货币供给不足,将导致货币紧缩,经济活动受阻,甚至引发经济衰退。

因此,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是金融政策制定者需要关注和维护的重点。

四、货币供给与需求对经济的影响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对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当货币供给大于需求时,市场上的货币过剩将导致市场投资增加,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当货币供给不足时,市场将出现资金紧缺、投资减少和经济活动减缓的情况。

因此,及时调整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对于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结论金融市场的货币供给与需求是金融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货币供给的来源包括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而货币需求的形成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对经济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货币政策名词解释与简答(12-14)

货币政策名词解释与简答(12-14)

十二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一、名词解释1、(P268)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体,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仅是对现金的需求,也包括了对存款货币的需求。

2、(P268)名义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家庭、企业等经济主体或整个社会在一定时点所实际持有的货币数量。

3、(P268)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的货币余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

4、(P271)交易动机:交易媒介是货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功能,因此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必然需要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这个持币动机就是交易动机。

5、(P271)预防动机:人们为了应付不测之需而持有的货币的动机。

6、(P271)投机动机:人们除了为了交易需求和应付意外支出外,还是为了储存价值或财富。

7、(P272)流动性陷阱:是指一种现象: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以货币形式储存起来。

8、(P277)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或抽离货币的行为过程。

这个过程可分为两个紧密相连的部分: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

9、(P277)对政府债权:作为“国家的银行”,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可通过采取直接向政府提供短期贷款或购买政府债券等方式向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由此形成对政府的债权,具体包括中央银行持有的国库券、政府债券、财政短期贷款、对国库的贷款或法律允许的透支额等。

10、基础货币(P278):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含义是指这种货币是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给总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1、原始存款(P280):一般是指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以现金方式存入的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而形成的准备金存款。

12、派生存款(P280):与原始存款相对,是指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等资产业务活动衍生而来的存款。

货币供给与需求金融术语名词解释

货币供给与需求金融术语名词解释

货币供给与需求金融术语名词解释货币供给与需求金融术语名词解释一、货币供给1. 货币供给的定义货币供给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整个经济体系中可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总量。

2. 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货币供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政府的财政政策以及外部因素等。

3. 货币供给的调控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控货币供给,以实现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等多个宏观经济指标的目标。

二、货币需求1. 货币需求的定义货币需求是指个体或经济体系中对货币的持有需求。

它受到购买力、利率、通货膨胀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2. 货币需求的类型货币需求主要分为交易动机需求、预防动机需求和投机动机需求三种类型。

3. 货币需求的弹性货币需求的弹性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财富、收入、利率等因素。

在不同情况下,货币需求的弹性也会有所不同。

三、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均衡1. 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当货币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经济体系中的货币市场将实现稳定,通货膨胀率、利率等宏观经济指标也将得到有效控制。

2. 调控货币供给与需求的重要性对货币供给与需求进行有效的调控,是维护经济金融稳定的重要保障。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货币供给与需求是经济金融领域中重要的概念,它直接影响着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运行和发展。

了解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原理和调控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也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理性地处理金融问题。

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下,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对于维护通货膨胀率、利率稳定以及金融风险防控至关重要。

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部因素对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影响也愈发显著。

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相关机制和调控手段,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经济金融市场的变化。

总结回顾货币供给与需求作为金融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对于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在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状态下,经济体系能够有效地实现通货膨胀率、利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目标。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第一章货币解词:1、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2、无限法偿:在货币收付中无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用本位币支付时,受款人不得拒绝接受。

3、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是在一国不准铸造、不准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金量的银行券(或纸币)来流通的制度。

4、金银复本位制:国家法律规定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同为无限法偿的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又分为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

5、货币单位:也称货币标准,即规定货币单位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

6、格雷欣法则:即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会充斥市场。

7、特里芬难题: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美元,以满足国际间清偿的需要;同时,还要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

而这两方面是矛盾的,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黄金的风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而美元供给太少又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

这种矛盾就是所谓的“特里芬难题”。

8、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9、信用货币:以纸币为本位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10、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

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11、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时,货币就停止流通,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12、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如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13、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着世界货币职能。

14、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宏观经济学--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宏观经济学--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对货币的总需求是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 需求和投机需求的总和。
货币总需求L可以概括为:L=L1(Y)+L2(r) =kY-hr
流动偏好陷阱
对利率的预期是调节货币与债券配置比例的重要 依据。当利率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预计有 价证券的价格不可能继续上升,因而会持有货币, 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这时,人们对货 币的需求趋向于无穷大,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 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故货币需求 关于利率的系数又称为流动性偏好的利率系数降一定程度之后,货币需求趋于无穷大。
货币需求函数
实际货币需求函数
L=L1+L2=L1(Y)+L2(r) =kY-hr
L、L1、L2是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货币需求量。
货币需求
三种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数量受到社会制度、相 关环境以及人们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 既定的条件下,交易和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 L方率1主向r,要变并取动且决;与于投利人机率们动呈的机反收引方入起向水的变平货动Y币。,需并求且L与2取收决入于呈利同
L1(y)=kY (k>0) L2(r)= -hr (h>0)
存款准备金制度 非现金结算制度。
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创造机制
银行
初始银行 二级银行 三级银行
……… N级银行 银行体系
存款D
1,000.00 900.00 810.00 ……… 0.00 10,000.00
准备金R (R=10%)
100.00 90.00 81.00 ……… 0.00 1,000.00
货币供给
银行体系: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是发行货币、商业银行的 银行、执行宏观货币政策。

金融名词解释

金融名词解释

1、铸币:是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所谓国家的印记,包括形状、花纹、文字等。

2、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

它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

它包括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等形态。

3、货币制度:一国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其目的总是在于建立能够符合自己的政策目标,并能由自己操纵的货币制度。

4、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足值的铸币。

其特点是①自由铸造。

②无限法偿5、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

是一种借贷行为。

6、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它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

商业信用,是作为卖主的企业以赊销/分期付款/预付定金方式对作为买主的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7、银行信用:是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形态的信用。

它在整个经济社会信用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

8、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它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9、国家信用: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形式。

10、消费信用: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

其实质是通过赊销或消费贷款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提前消费的条件,促进商品的销售和刺激人们的消费。

11、利息:是指在信用关系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或债权人向债务人索取的)报酬。

是在偿还借款时大于本金的那部分金额。

利息是信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2、利率:或利息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本金额的比率,即利率=利息/本金。

是利息率的简称,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

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

货币金融学名词解释货币金融学是研究货币与金融市场,影响交易者行为和金融系统稳定性的经济学分支。

货币金融学涉及的多种知识,其名词也很多,因此了解货币金融学的名词解释十分重要。

货币时间价值:也称货币贴现率。

货币时间价值是一种对货币以时间为维度衡量价值的方式,是衡量未来货币价值变动的重要指标。

也是货币市场中最常使用的折现率。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国家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金融市场中的货币变动来促进经济增长的管理政策。

它是依据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情况而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程序调整货币量的一种调整方式。

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必须在央行指定的一定比例上存储部分存款来满足其贷款风险和其他风险。

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它可以控制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数量和加强货币稳定的管理体制。

法定存款准备金:也称为制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政府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

政府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调控经济的循环,保持通货膨胀的稳定,以及影响金融市场的贷款总量。

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是指货币在经济体中的循环。

它是指货币从一个单位流向另一单位或从一个单位流向另一单位并在其中传递价值的系统。

货币流通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指向公众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如存贷款、票据贴现、银行结算、经纪等服务的机构。

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机构、典当行以及金融汇票公司等。

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指一国经济体中支付交易的金融资产的总量。

它包括货币总量,也包括从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和资本市场融资等其他形式的资金。

货币供给作为货币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政府控制经济循环的重要手段之一。

信用政策:信用政策是指货币政策的一个独立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控制金融市场的信用波动,促进贷款的正常流通,以及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信用政策是通过限制信贷余额和贷款利率,以及限制信用准入等措施实施的。

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指金融市场中财富储蓄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发生市场货币交易的市场。

经济学名词解释 (超全)

经济学名词解释 (超全)

经济学名词解释 (超全)1. 供给与需求- 供给(Supply):指市场上生产者所愿意提供的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 需求(Demand):指市场上消费者所愿意购买的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2. 市场- 市场(Market):指供给者和需求者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途径。

-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指以市场为基础,通过供需关系进行资源配置和决策的经济模式。

3. 价格与价格体系- 价格(Price):指商品或服务在市场上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价值。

价格通常由供需关系决定。

- 市场均衡价(Market Equilibrium Price):指市场上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时的价格。

- 价格体系(Price System):指市场经济中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一系列价格关系的总和。

4. 市场结构- 垄断(Monopoly):指一个市场上只有一个供应者或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 寡头垄断(Oligopoly):指一个市场上只有几个供应者或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5.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指做出某种选择后所放弃的最好的其他选择的成本。

- 潜在收益(Potential Gain):指做出某种选择后可能获得的最好的结果或回报。

6.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实际需求,导致整体物价水平上涨的经济现象。

- 通货紧缩(Deflation):指货币供应量不足以满足经济实际需求,导致整体物价水平下降的经济现象。

7.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劳务的总价值。

8. 外汇与汇率- 外汇(Foreign Exchange):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货币交换的过程和结果。

- 汇率(Exchange Rate):指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权威的金融术语名词解释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权威的金融术语名词解释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权威的金融术语名词解释(新版)编辑、整理: 施耀指导:陈作章一、基础概念1、利率interest rate亦称“利息率”。

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本金额的比率。

利率是计算利息额的依据,是调解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其高低对资金借出者来说,意味着收益的多少,对资金使用者来说,则意味着成本的高低。

利率一般有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三种表现形式。

年利率按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在中国称为“分”;月利率按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在中国称为“厘”;日利率按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在中国称为“毫”。

利率公式为:利率=利息额/本金额2、浮动利率floating rate银行等金融机构规定的以基准利率为中心在一定幅度内上下浮动的利率。

有利率上浮和利率下浮两种情况。

高于基准利率而低于最高幅度(含最高幅度)为利率上浮,低于基准利率而高于最低幅度(含最低幅度)为利率下浮。

在中国,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某一级行、处或专业银行在法定利率水平上和规定的幅度内根据不同情况上下浮动,以充分发挥利率的调节作用,并与“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信贷原则结合起来考虑。

浮动利率已成为中国利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存款货币银行depository banks亦称“存款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于接受活期存款并可以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机构的统称。

存款货币银行是唯一被允许开办多种存款业务的银行(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故称“存款银行”。

它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结算而创造存款货币,这是区别于其他银行的主要特征。

4、风险投资venture investment对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征的项目进行投资的行为过程。

投资的主要对象包括高科技领域的公司、项目等,经营状况不良的企业、项目等,高风险债券、股票等。

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

广义风险投资,是指各种具有潜在高收益但同时又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可能遭受损失的资本投资,包括高科技项目、高负债企业、严重亏损的公司、高风险证券等等;狭义风险投资,是指投资于开发高新技术项目的行为,包括对高科技产业的研究投资、开发投资、项目建设投资、产品生产投资、市场建设投资等等。

货币供求的名词解释

货币供求的名词解释

货币供求的名词解释货币供求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货币市场中货币的供给和需求。

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理解货币供求对于了解货币市场的运作机制和经济波动具有重要意义。

1. 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指的是在一个经济体中,货币的总量。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情况以及个人和企业的存款和借贷行为。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给的总量,并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货币供应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经济体的货币环境和金融市场。

例如,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大货币供应的政策,将增加银行系统的现金储备,并通过降低利率来促进经济活动。

这样可以刺激商业银行发放更多贷款,进而激发个人和企业的投资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2. 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和企业在经济交易中需要持有的货币数量。

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通常包括利率、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和预期收入变化等。

利率是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较高的利率意味着借贷成本的增加,个人和企业更倾向于持有较少的货币,而选择借入或投资于其他收益更高的资产。

相反,较低的利率会鼓励更多的人倾向于持有货币,而不是借贷或投资,从而增加货币需求。

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也会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

较高的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通常会导致人们对持有货币需求的增加,因为他们有更多的资金进行交易和购买。

而预期收入变化则会影响人们对未来收入和风险的认知,从而影响人们对货币需求的预期。

3. 货币供求的关系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是货币市场的核心。

在市场经济中,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了货币的价值,即汇率。

当货币供给大于需求时,货币价值有可能下降,导致通货膨胀;而当货币供给小于需求时,货币价值则可能上升,导致通货紧缩。

通过货币政策的调控,中央银行可以对货币供给和需求进行干预,以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调整利率、购买或销售政府债券等手段,中央银行可以影响货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从而调整货币市场,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

货币供给与需求金融术语名词解释

货币供给与需求金融术语名词解释

【货币供给与需求:金融术语名词解释】一、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总量,通常由中央银行管理发行。

货币供给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国家的经济政策、通货膨胀率、利率和货币政策等。

货币供给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状况和货币市场的稳定。

二、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货币的需求量,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的消费水平、金融市场的状况和政府的财政政策等。

货币需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和货币的价值。

以上简单地介绍了货币供给与需求这一金融术语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然而,货币供给与需求作为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其深层含义和影响远不止于此。

接下来,我将深入探讨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金融术语。

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至关重要。

货币供给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过多的货币供给会导致通货膨胀,进而影响到国家的经济稳定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而货币供给过少则会导致货币紧缩,从而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非常重要,需要通过有效的货币政策来维持。

货币供给与需求也与汇率和利率密切相关。

货币供给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汇率的贬值,这对进口和出口都会产生影响;而货币需求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利率的上升,这对投资和消费都会产生影响。

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对国家的外部经济关系和内部经济运行都有着重要影响。

在个人理解中,货币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不仅涉及到货币的发行和管理,还涉及到货币的价值和流动性,对国家的经济状况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把握金融市场的脉搏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

总结回顾:货币供给与需求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概念,其深刻含义和影响不可小觑。

它不仅关乎国家的经济状况和货币市场的稳定,还关乎国家的外部经济关系和内部经济运行。

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应对经济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波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供给与需求金融术语名词解释
1、现金cash亦称“通货”。

政府授权发行的不兑现的银行券和辅币。

是一国的法偿货币。

现金是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的主要形式。

2、货币层次strata of money根据货币的流动性的原则,以存款及其信用工具转换为现金所需时间和成本作为标准,对货币划分的层次。

中央银行为了便于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按照不同的统计口径确定不同的货币供应量。

尽管世界各国中央银行都有自己的货币统计口径,但是,无论存在何等差异,其划分的基本依据却是一致的,即都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

具体是:M0=现金;M1=现金+活期存款(一般不包括官方机构和外国银行在商业银行的存款);M2=M1+准货币+可转让存单。

其中“准货币”指活期存款以外的一切公私存款;M3=M2+CD+长于隔夜的限期回购协议和欧洲美元;M4=M3+定期存款+私人部门持有的建房互助协会的股份,M4是英国英格兰银行公布的一个货币口径;L=M3+非银行公众持有的储蓄券+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

至于各个符号所包括的内容,由于各国银行业务名称不尽相同,同一名称的业务内容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只有M0和M1两项大体相同。

3、狭义货币narrow money“广义货币”的对称。

流通中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

构成狭义货币的现金,是法定通货的存在形式;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存款人随时可签发支票进行转让或者流通,具有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两种职能,是狭义货币中的存款通货。

狭义货币一般用字母M1来表示:M1=M0(流通中货币)+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农村存款狭义货币的供应量是中央银行制定及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观测依据。

4、广义货币broad money“狭义货币”的对称。

狭义货币(M1)加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的总和。

由于各种定期存款一般可以提前支取转化为现实购买力,把它算作货币,可以更全面地反映货币流通状况,便于分析和控制市场金融活动。

依此类推,储蓄存款、可转让定期存单、易转手的短期债券等作为具有通货性质的准货币,也可按其流动性状况囊括进来,通常用M2、M3等作代号进行分类统计,依次递增的准货币在流动性上依次递减。

各国中央银行对这些分类指标的规定有所不同,广义货币分类指标的多少在一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不同时期也不尽相同。

中国中央银行目前采用的分类方法如下: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广义货币的供应量,是中央银行的一项货币供应量统计指标。

5、基础货币base money亦称“货币基数”、“货币基础”、“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

经过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而能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货币。

西方国家的基础货币包括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

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的数量就能数倍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因此,基础货币构成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基础。

因其是一种活动力强大的货币,具有高能量,故亦称之为“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

在现代银行体系中,中央银行对宏观金融活动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的数量来实现的。

其具体操作过程是:当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各商业
银行就要调整资产负债项目,相应增加或减少其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可对货币供应量产生紧缩或扩张的作用。

社会公众持有现金的变动也会引起派生存款的变化,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扩大或缩小:当公众将现金存入银行时,银行就可以按一定比例(即扣除应缴准备金后)进行放款,从而在银行体系内引起一系列的存款扩张过程;当公众从银行提取现金时,又会在银行体系内引起一系列的存款收缩过程。

6、货币乘数monetary multiplier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扩张关系的数量表现。

即中央银行扩大或缩小一定数量的基础货币之后,能使货币供应总量扩大或缩小的比值。

亦称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

基本计算公式是:Ms=Bm
7、存款准备金reserve requirements商业银行为应付客户提取存款而设置的准备金。

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自存准备,即库存现金;另一部分是法定准备,即根据银行法,商业银行将其存款按中央银行规定的比率转存中央银行部分。

在西方国家,存款准备金普遍实行“二级准备金制度”,即存款准备金分为第一准备金和第二准备金。

所谓第一准备金是银行为应付客户提取现款随时可以兑现的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及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其流动性较高,一般称为“现金准备”,也称为“主要准备”。

所谓第二准备金,是指银行最容易变现而又不致遭受重大损失的资产,如有价证券及其他流动性资产,也叫“保证准备”。

中央银行为了控制信贷,在必要时除要求商业银行维持第一比率的“第一准备”外,还要维持一定比率的“第二准备”。

8、超额准备金excess reserve商业银行或存款机构在货币当局规定必须缴纳的法定准备金之外,保留的一部分准备金。

商业银行保留超额准备金主要是解决意外的大额提现、结清存款或更好的投资机会。

超额准备金的变动将影响到货币乘数大小。

在基础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它制约着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能力。

1986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对各类存款金融机构,实行了支付准备金制度,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备付金存款和库存现金之和,占其存款比例要保持在5%-7%的幅度以内。

9、货币流通速度velocity of money circulation同一单位的货币在一定时期内充当流通的次数。

是决定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要货币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流通中货币数量的不足。

但在确定货币流通速度时,应该是处于流通中不断运动的货币,不包括暂时停止或长期沉淀的部分。

因此,现实中,无法确定有多少正处于流通过程中,有多少停滞不动。

所以,对货币流通速度测定,主要根据不同层次货币与相应商品的流通,确定各层次货币的流通速度,如以商品零售额与现金余额的比值,测定这时期现金的流通速度;以国民生产总值与M1或M2的比值,测定M1或M2的流通速度。

但无论得出的比值如何,与严格意义上的货币流通速度会有所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