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研究类试题的高考特点与备考策略

合集下载

史学研究类试题的高考特点与备考策略

史学研究类试题的高考特点与备考策略

史学研究类试题的高考特点与备考策略史学研究类试题的高考特点与备考策略随着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逐渐深入,史学研究类试题作为一种新的题目类型,在近年高考试卷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很多师生对此较为陌生,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针对性训练,所以失分现象较为严重。

下面,对这类高考试题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对大家的备考复习有所帮助。

大致而言,其基本特点有以下七个方面:一、注重对史学要素的考查关于史学的基本要素,由于分析角度的不同,有很多不同的说法。

就近年的高考试题分析,主要分三种:第一,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评价和历史观点。

如2007年上海卷第33题,要求考生阅读一段关于孟子的材料,然后区分文中哪些属于史料、哪些属于史料解释、哪些属于历史评价。

第二,史料、史论和史观。

如2011年山东文综卷第27题,以“史料、史论、史观”层层深入的形式组织材料和问题,这既是试题呈现形式的革新,也是史学研究基本框架的构建,体现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基本原则。

第三,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分为史料研习、理论指导、社会调查和问题讨论。

如2007年北京文综卷第37题要求考生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中外社会政治经济的演变”。

这些史学要素,既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框架和过程,也是我们日常教学的方向,有很强的引领和借鉴作用。

二、注重对史料类型的考查在史学家看来,凡是保留了历史信息的东西,都具有史料价值。

按照不同的标准,史料可以分出很多类别。

比较常用的是,根据载体的不同,史料被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影像史料等类型。

其中,实物史料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文字史料是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杂志、信件等;口述史料是指各种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调查记、座谈录音等;影像史料是指图片、纪录片、影视资料等。

欧美学者习惯把史料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考查特点

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考查特点

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考查特点在我国的高考中,历史学科一直是备受关注的学科之一。

历史学科高考试题的考查特点也一直备受广大学生和家长们的关注和研究。

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考查特点又将会是怎样呢?1. 考查内容全面、深度广度兼具对于历史学科高考试题来说,内容的全面性、深度和广度兼具一直是考生所关注的焦点。

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将会继续保持这一特点,试题将从古代史、近现代史、我国史、世界史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查,使得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必须全面了解整个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

2. 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探讨方式为了更好地帮助考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历史学科的知识,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将采取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探讨方式。

在试题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基础、常识性的问题,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深度、拓展性的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拓展性的学习能力。

3. 总结和回顾性内容丰富多样在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中,考生可以期待看到更多的总结和回顾性内容。

试题可能会要求考生总结某一历史事件或时期的发展,回顾某一历史人物或思想的影响,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历史事件的具体内容,还要有总结和回顾的能力。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应对历史学科高考试题时,考生常常会被要求发表个人观点和理解。

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对于个人观点和理解的考查或许会更加注重。

考生需要对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将会继续注重内容的全面性、探讨方式的渐进深入性、总结和回顾性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以及个人观点和理解的表达能力。

这对于考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全面考查历史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机会。

希望考生们能够在备考过程中,多角度、多层次地去理解历史学科的知识,提高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理解和见解,努力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的考查特点对于考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全面考查历史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机会。

高考前的历史备考技巧与策略

高考前的历史备考技巧与策略

高考前的历史备考技巧与策略历史作为高考科目之一,对于学生来说备考的难度不容小觑。

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备考技巧和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历史备考技巧,帮助考生在高考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合理安排备考时间备考历史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复习。

高三学生通常面临各科目的复习任务,因此需要做好备考时间的合理分配。

考生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的备考计划表,将每天的时间分成不同的科目和内容,确保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复习历史。

二、熟悉历史考纲和命题特点熟悉历史考纲和命题特点是备考历史的重要一环。

考生需要详细阅读历史考纲,了解每个知识点的要求和重点。

同时,还需要分析历史高考的命题特点,例如重点关注近几年的考题类型和出题思路。

通过对历史考纲和命题特点的深入了解,考生可以有效地确定备考重点和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三、掌握历史知识的核心概念和重点内容备考历史不应仅仅停留在记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上,更需要掌握历史知识的核心概念和重点内容。

考生应该重点关注历史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关键事件和重要人物等方面,深入理解其内涵和背后的历史背景。

同时,还要善于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历史知识框架,便于记忆和复习。

四、培养历史解题的思维能力备考历史需要培养解题的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历史考试通常会涉及一些分析与判断的题目,考生需要善于通过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快速准确地作出合理的判断。

为了提高解题思维能力,考生可以多做历年的历史真题和模拟题,加强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五、做好历史知识的串联和综合备考历史需要做好历史知识的串联和综合。

历史的知识点通常是相互关联的,考生需要将各个知识点进行合理的串联,形成知识体系。

在回顾每个知识点的同时,还要注意彼此之间的联系和联系,增强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和整体性。

同时,还要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答综合性题目,提高综合应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六、多练习历年真题和模拟题备考历史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特别是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

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考查特点(一)

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考查特点(一)

- 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考查特点1. 多样化的题型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的考查特点之一是题型多样化。

在考试中,可能会出现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论述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以全面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2. 注重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另一个特点是注重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历史学科高考试题可能会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要求考生具备跨学科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

3. 鼓励深度思考和创新历史学科高考试题还注重考查学生的深度思考和创新能力。

除了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的基本了解外,还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能够通过独特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解释。

4. 强调历史素养和方法论考试题目还会强调历史素养和方法论的考查。

除了对历史事件、人物的了解外,还会考察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史学方法的应用能力,以及历史思维和历史价值观的培养。

5. 考察时事联系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也会考察学生对时事的联系能力。

考题可能会结合当前社会热点事件或者国际局势,要求学生能够将历史知识与时事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和思考。

6. 考查批判性思维最后,历史学科高考试题也会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考题可能会提出一些有争议性的历史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理由。

综上所述,2023年历史学科高考试题的考查特点涵盖了题型多样化、跨学科的综合能力、深度思考和创新、历史素养和方法论、时事联系以及批判性思维等多个方面,要求考生具备全面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

解读历史的备考策略

解读历史的备考策略

解读历史的备考策略历史学科对于考生来说往往是一门较具挑战性的科目,因为历史无论是时间线还是事件本身都十分复杂。

因此,为了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备考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解读历史的备考策略,帮助考生提高备考效果。

一、充分把握题目要求在备考历史考试时,考生必须充分把握题目要求,理解题意。

这包括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如解释、分析、评价等。

通过仔细阅读题目,考生应该明确答题目的方式和角度,然后再展开解答。

如此一来,就能够确保回答问题的准确率以及完整性。

二、建立知识框架历史学科以知识为基础,因此,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是备考历史的关键。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该将历史的各个时间段、事件与人物进行分类和整理,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的知识架构。

这样做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因果关系,从而更好地回答与事件相关的问题。

三、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历史事件往往是发生在一定背景下的,而且往往会对后续的历史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备考历史时,考生应该注重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其对后续历史的影响。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全面理解,考生可以更准确地解答与事件相关的问题,并且能够提供更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四、注重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历史人物是历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因为历史往往是由人物主导的。

备考历史时,考生应该注重对历史人物的理解。

这包括理解历史人物的背景、行为和意图等方面。

通过深入理解历史人物,考生可以在回答与人物相关的问题时提供更细致和准确的描述。

五、注意历史事件的联系和变化历史是一个长河,其中的事件和人物之间往往存在联系和变化。

因此,备考历史时,考生应该注重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联系和变化的理解,考生可以更准确地回答与事件演变相关的问题,提供更全面和连贯的论述。

六、善用历史研究方法历史学科是一门需要研究的学科,因此,备考历史时,考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

这包括文献研究、资料分析、史地分析、对比研究等。

史学研究方法类试题解题指导

史学研究方法类试题解题指导

史学研究方法类试题解题指导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史学方法类试题逐渐进入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研究好此类试题对于备战高考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指阐释】史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历史与历史学:⑴历史:广义历史,物质变动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狭义历史,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⑵历史学:研究物质变动的学科,简称史学。

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历史学,世界上一切科学都可以称为历史学。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狭义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⑶历史与历史学的关系: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

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正因为如此,当年胡适才说:“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你爱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

”这里的“历史”一词,严格说来,应该是狭义历史学的含义。

也因此,我国古代优秀的史学家们特别重视“史德”——“善恶必书”、“析理居正”,通俗地说,就是实事求是地记录、公正客观地分析论断。

⑷历史学的功能:经世致用,“以史为鉴”,“读史明智”……都在强调着历史学的现实指导作用,对个人、对民族、对人类的启示和帮助。

2.史料的分类:⑴实物史料: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如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⑵文献(文字)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杂志,信件等。

⑶口述史料: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音等⑷图片、影像史料:如新闻图片,照片,纪录片,影视资料等。

另一种分法:⑴第一手史料:实物史料,原始的图片、影像史料,真实的口述史料,部分文献史料。

⑵第二手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部分图片、影像史料。

3.获取史料的途径:⑴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

2023年高考历史试题特点

2023年高考历史试题特点

2023年高考历史试题特点
2023年高考历史试题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学科试题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试题可能会涉及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人物的思想观点等,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分析和评价。

2. 注重综合素养:历史学科试题可能会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考题中可能会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等不同领域的知识,要求学生综合运用。

3. 符合考情实际:试题的难度适中,区分度和效度良好,符合考生的实际情况。

试题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引导中学历史教学,发挥“为国选才”的基本功能。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2023年高考历史试题分析报告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探究新课标历史高考特点及备考策略

探究新课标历史高考特点及备考策略

2014-01新视角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1]袁晓芳.新课程理念下开展物理非常规实验的探讨[J].教育界,2013(02).[2]李滨,张伟.论“非常规”物理实验对初中生物理启蒙教育的意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2).[3]张伟,郭玉英.论“非常规”物理实验的教学地位[J].课程·教材·教法,2007(12).[4]万欣欣,张伟.基于“非常规”物理实验的概念转变教学策略实践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2).(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编辑王团兰高中课程课改和教学改革以来,文综高考卷历史部分为了更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在命题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基本完成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以及“目标立意”的转变。

在现阶段一标多材的背景之下,怎样更好地处理教材,怎样更准确地处理好课标、教材及考纲之间的关系并最终能够使高考复习更为有效十分重要。

一、解读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从高考的现实需要出发,强调通史体系,根据多种史观、通史的思路对课程标准的内容加以调整。

新高考试卷中的很多题目突出对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的考查,注意多角度、综合地分析问题,考查考生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把握。

历史试题从古到今的排列顺序,也反映了学科体系的要求。

二、对几年来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及考情的综合分析1.高考历史试卷的总体难度较大难度与区分度是评价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

难度为0.5时,其区分度最佳。

因此高考命题的设计难度通常为0.50~0.55。

据有关资料和相关专家研究显示,近年来全国历史试卷的平均难度为0.46。

2.主要题型是材料型问答题,凸显历史学科特征,彰显课程理念新课程高考历史试卷渗透着“坚持以问题为中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历史学科意识”的理念。

材料选材新颖,文字史料包括史籍、诗歌、法律条文、人物言论、时事新闻、历史著作等;图片史料包括历史文物图、历史照片、漫画等;数据史料包括柱状数据图、表格等。

史学研究方法类试题解题指导

史学研究方法类试题解题指导

史学研究方法类试题解题指导随着高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史学方法类试题逐渐进入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研究好此类试题对于备战高考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指阐释】史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历史与历史学:⑴历史:广义历史,物质变动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狭义历史,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⑵历史学:研究物质变动的学科,简称史学。

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历史学,世界上一切科学都可以称为历史学。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狭义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⑶历史与历史学的关系: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

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正因为如此,当年胡适才说:“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你爱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

”这里的“历史”一词,严格说来,应该是狭义历史学的含义。

也因此,我国古代优秀的史学家们特别重视“史德”——“善恶必书”、“析理居正”,通俗地说,就是实事求是地记录、公正客观地分析论断。

⑷历史学的功能:经世致用,“以史为鉴”,“读史明智”……都在强调着历史学的现实指导作用,对个人、对民族、对人类的启示和帮助。

2.史料的分类:⑴实物史料: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如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⑵文献(文字)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杂志,信件等。

⑶口述史料: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音等⑷图片、影像史料:如新闻图片,照片,纪录片,影视资料等。

另一种分法:⑴第一手史料:实物史料,原始的图片、影像史料,真实的口述史料,部分文献史料。

⑵第二手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部分图片、影像史料。

3.获取史料的途径:⑴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

高考历史卷的考查特点及备考对策

高考历史卷的考查特点及备考对策
整理课件
一方面,在君主制下,确实有国君把国家当成自己私产的 倾向存在,这就是所说的皇帝以“四海为家,兆人为子”, 有时可以恣意妄为。因为君主制原则上说,就是一人独裁 的政权。但是从制度上说,中国古代是天命王权,皇帝奉 天承运才能统治,是受天的委托而进行统治的,如果统治 不好,就要被天抛弃。所以皇帝、天子不能恣意妄为,而 要敬天保民。官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更使政治制度的运 行成为国家的专门机制,不是天子、皇帝个人可以左右的, 公、私在这里是有区分的。所以,中国古代的家国并非一 体。西方人制造的中国古代家国一体论,其真实意图在于 说明中国是专制主义的统治,没有独立的个人观念,没有 个人主义 。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整理课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 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 历史作用。(13分)
(1)特点: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 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 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 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12分)
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
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
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
整理课件
中国古代建立起世界上最完善的官僚制度,这一制度从 秦汉时即已开始,中央有三公九卿,分管各项政治、经济、 军事等事务,地方则有郡县制。中央政府的一套机构,以 宰相为首,宰相负责处理各项政务,权力很大,而且官僚 机构成长以后,会形成自己的一套运行机制,和独断专行 的皇帝发生冲突,所以历史上不断发生君权与相权的冲突。 最著名的故事就是“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即没有 经过官僚制度的手续,皇帝不能下达命令。说的是唐刘祎 之任宰相,被人诬告,刘认为对他宣布的敕没有经过正式 手续,所以不接受。虽然武则天以“拒捍制使”的含糊罪 名赐死刘神之,可是并不能说她的敕合乎手续。唐玄宗时 人李华在《中书政事堂记》中,更记下了对君权的限制, 即“君不可以枉道于天,反道于地,覆道于社稷,无道于 黎元。此堂得以议之”,即宰相有制度化的议论、批评皇 帝的权力。

高考中的历史备考策略

高考中的历史备考策略

高考中的历史备考策略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考生而言备考难度较高。

为了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考生需要制定一套合理的历史备考策略。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合理安排时间、注重解题思路的培养。

1. 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为了提高历史备考的效果,考生应该首先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框架。

历史备考的重点在于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将历史知识归纳总结、分类整理,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和记忆历史知识点。

可以根据历史的时间顺序或者主题来划分自己的知识框架,并逐步将相关的知识点填充到相应的位置上。

2.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历史备考需要大量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因此,考生需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可以通过大量的历史书籍、历史文献和历史资料的阅读来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关注历史类期刊和历史类网站的内容,时刻保持对历史事件的新闻敏感度。

3. 合理安排时间历史备考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因此考生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备考时间。

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备考计划,将备考时间分配到不同的知识点和题型上,合理安排集中学习与复习的时间,使自己的备考进度更加紧凑且有效。

在备考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时间规划和节奏感,避免拖延和临时抱佛脚的情况。

4. 注重解题思路的培养历史备考的重点在于解题能力。

考生除了要掌握历史知识点外,还需要培养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可以通过做大量的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来熟悉历史试题的出题规律和解题思路。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分析问题的关键点,理清问题的思路和逻辑,避免漏洞和判断错误。

同时,要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解决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

综上所述,历史备考策略对于考生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建立系统的知识框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合理安排时间和注重解题思路的培养,考生可以提高历史备考的效果,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本文所提供的备考策略对考生们能够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高中生如何备考高考历史解析题

高中生如何备考高考历史解析题

高中生如何备考高考历史解析题在备考高考历史解析题时,高中生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复习策略和应对方法。

历史解析题作为高考试卷中的一部分,对于考生来说非常重要,因此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来学习和掌握。

下面将从整体备考规划、知识复习和解题技巧等方面介绍高中生如何备考高考历史解析题。

一、整体备考规划1.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根据考试的时间安排和个人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备考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复习内容和复习方法等,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可行的步骤,严格执行。

2.确保基础知识掌握:历史解析题要求考生对历史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因此,首先要确保基础知识的掌握。

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做题等方式进行系统性的学习。

3.加强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历史解析题主要依托于历史文献和历史材料,因此,考生需要在备考过程中加强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多阅读历史原始文献和相关研究资料,培养对历史材料的辨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知识复习1.系统复习历史知识点:历史解析题的题目涵盖了历史的各个方面,因此,考生需要系统复习历史的各个时期和知识点。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从古代到现代进行复习,并且要着重掌握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社会制度以及人物。

2.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历史解析题强调对历史知识的应用和分析能力,因此,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可以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且要能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社会相结合,提升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三、解题技巧1.仔细审题:在解析题时,考生要仔细审题,理解题目要求和要解答的问题。

可以画出思维导图或者列出关键词,帮助理清思路和找到解题的线索。

2.对比材料信息:历史解析题通常会给出多个历史材料,考生需要将这些材料逐一比较和对照,找出其中的关联性和差异性。

通过对比材料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3.注重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历史解析题要求考生具备历史背景知识,对于某个时期的社会环境、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有所了解。

历史考试中的题型特点与解题技巧

历史考试中的题型特点与解题技巧

历史考试中的题型特点与解题技巧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历史考试是检验我们对过去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

了解历史考试中的题型特点,并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对于提高我们的成绩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至关重要。

一、历史考试的常见题型1、选择题选择题是历史考试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

它通常会给出一个问题和几个选项,要求考生从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这类题型考查的知识点较为广泛,可能涵盖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原因、结果、影响等多个方面。

其特点在于选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需要考生仔细辨别和分析。

2、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会提供一段或几段历史材料,如文献、图表、地图等,然后根据材料提出问题。

这类题型重点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以及能否将所学的历史知识与材料相结合进行回答。

材料分析题的特点是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阅读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3、论述题论述题通常要求考生对某个历史问题或观点进行较为深入的阐述和论证。

它不仅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还考验考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综合分析能力。

论述题的特点是需要考生有清晰的思路和丰富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二、各题型的解题技巧1、选择题解题技巧(1)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所问的核心问题,注意关键词和限定词。

(2)运用排除法:对于不确定的选项,可以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缩小选择范围。

(3)知识迁移:将所学的历史知识与题目进行联系,分析各个选项与知识点的契合度。

(4)关注细节:有些选择题会在时间、地点、人物等细节上设置陷阱,要特别留意。

2、材料分析题解题技巧(1)读懂材料: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主旨和核心内容。

对于较难的材料,可以多读几遍。

(2)提取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提取与问题相关的关键信息,如时间、人物、事件、数据等,并做好标记。

(3)结合所学知识:将提取的关键信息与所学的历史知识相结合,分析问题,组织答案。

(4)答题规范:回答问题时要条理清晰,分点作答,语言简洁明了。

历史考试中的题型特点与解题技巧

历史考试中的题型特点与解题技巧

历史考试中的题型特点与解题技巧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考试是检验我们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的重要方式。

了解历史考试中的题型特点,并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对于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历史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其特点主要包括:1、涵盖范围广历史选择题往往会涉及到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领域的知识点,从政治、经济、文化到军事、科技等无所不包。

这就要求我们对历史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2、注重细节考查很多选择题会在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上设置问题,比如特定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的具体言论、某个制度的具体内容等。

3、干扰选项具有迷惑性错误选项通常设计得与正确答案相似,或者是基于常见的错误理解和混淆点,需要我们仔细辨别。

解题技巧:1、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所问的核心内容,抓住关键词和限定词。

2、运用排除法对于明显错误的选项,首先进行排除,缩小选择范围。

3、分析选项之间的关系有些选项之间可能存在逻辑矛盾或者相互包含的关系,通过这种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选择。

4、知识迁移与联想将题目中的内容与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从已有的知识储备中寻找答案的线索。

二、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在历史考试中占据较大比重,具有以下特点:1、材料多样性材料可能包括文字、图表、图片等多种形式,来源广泛,如史书典籍、考古发现、学术研究等。

2、综合性强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整合和运用能力。

3、问题具有深度和开放性不仅仅是对基础知识的简单考查,更要求我们能够透过材料,深入理解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解题技巧:1、读懂材料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主旨和关键信息。

对于文字材料,要注意抓住段落的中心句和关键词;对于图表材料,要关注标题、坐标轴、数据变化趋势等。

2、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中的信息与所学的历史知识相结合,找准材料与知识点的关联点。

3、分层作答根据问题的要求,对答案进行分层,条理清晰地阐述观点。

如何应对高考历史关于史学研究问题

如何应对高考历史关于史学研究问题

如何应对高考历史关于史学研究问题在高考历史学科的考试中,史学研究问题往往占据一定的分值,对学生的史学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详细解析如何应对高考历史关于史学研究问题:1.掌握基本史学概念和理论2.了解历史研究方法和途径3.熟悉历史资料的分类和特点4.提高史学研究素养和分析能力5.应对考试策略和技巧1. 掌握基本史学概念和理论要应对高考历史关于史学研究问题,首先需要掌握基本史学概念和理论。

史学概念和理论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包括历史观念、历史分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学习、阅读历史书籍、查阅资料等方式,逐步积累和巩固这些知识。

2. 了解历史研究方法和途径历史研究方法是史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了解和掌握历史研究方法有助于提高史学研究能力。

常见的历史研究方法包括: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历史文献、档案、古籍等资料,搜集和整理历史信息。

2.田野调查:实地考察历史遗址、古迹、民间传说等,获取第一手资料。

3.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地域、国家或文化的比较,揭示历史规律。

4.计量研究:运用统计学、数学方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了解这些研究方法,有助于在解答高考历史问题时,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提高答案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熟悉历史资料的分类和特点历史资料是史学研究的重要依据,熟悉历史资料的分类和特点是提高史学研究能力的关键。

历史资料可分为:1.原始资料:包括历史文献、档案、古籍、遗址、古迹等,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2.二手资料:包括历史书籍、论文、报告等,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评论。

3.近人著述:包括历史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了解不同类型资料的特点,有助于在解答高考历史问题时,能够准确地运用相关资料,提高答案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4. 提高史学研究素养和分析能力史学研究素养是指学生对历史事物的认识、评价和分析能力。

2024届全国新高考历史精准复习开放型试题研读与高三历史备考建议

2024届全国新高考历史精准复习开放型试题研读与高三历史备考建议

论题2: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城市化进程。 说明: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机器的广泛应用,使 得工厂规模扩大,同时也使得城镇的规模扩大,渐 渐发展为城市。生产专门化程度的提高,要求企业 间协作更加趋于紧密化。特别是主导产品带动了前 后关联企业的发展,更使得同类或相关工业集中在 一起,改变了传统的城市分布格局,也容易形成新 的工业城市。随着城市生活方式在农村的普及,城 市中形成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在农村的传播,使人们 成群结队到达城市中去,也导致城市人口激增。交 通运输方面的发展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并促进 了一些处在交通枢纽上的城镇发展,也使一些相邻 的城市逐渐联结,汇聚为大城市或者大城市地区。 总之,工业革命为英国城市化提供了所必需的社会 经济条件,推动了英国城市化的进程。
材料能够反映我国财政支出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 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明确写出变化趋势, 原因分析须史论结合)
趋势一:我国财政支出不断增加。 原因: 实行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财政收入连年增长;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促使国家、政府满足这 些需求:财政对经济活动进行适当的宏观调控,以确保经 济高速、稳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与之相配套的医疗、 教育、养老、文化、环保等需求不断增加,以促使整个社 会较高层次的发展;必要的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以维护 国家政权稳固、主权完整。
二、史料价值类
史料价值类
题目要求∶ 此类试题要求分析一些史料(不局限于文字史料)的史料价值, 以此来考察学生们的史学素养。 基本思路∶ ·第一步∶简述史料来源,分析史料种类,并得出史料价值。
1.种类——文献史料(以文字形式出现)、实物史料(以实物、物件的形式出 现)、口述史料(人们以口相传的史事)
——摘编自刘迎红、贾诚先《1945年~1949年<东北日报>的档案史料价值》 从材料来源、材料内容及历史逻辑联系等方面提取信息,并分别说明其对研究 东北解放战争有哪些史料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学研究类试题的高考特点与备考策略随着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逐渐深入,史学研究类试题作为一种新的题目类型,在近年高考试卷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很多师生对此较为陌生,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针对性训练,所以失分现象较为严重。

下面,对这类高考试题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对大家的备考复习有所帮助。

大致而言,其基本特点有以下七个方面:一、注重对史学要素的考查关于史学的基本要素,由于分析角度的不同,有很多不同的说法。

就近年的高考试题分析,主要分三种:第一,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评价和历史观点。

如2007年上海卷第33题,要求考生阅读一段关于孟子的材料,然后区分文中哪些属于史料、哪些属于史料解释、哪些属于历史评价。

第二,史料、史论和史观。

如2011年山东文综卷第27题,以“史料、史论、史观”层层深入的形式组织材料和问题,这既是试题呈现形式的革新,也是史学研究基本框架的构建,体现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基本原则。

第三,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分为史料研习、理论指导、社会调查和问题讨论。

如2007年北京文综卷第37题要求考生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中外社会政治经济的演变”。

这些史学要素,既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框架和过程,也是我们日常教学的方向,有很强的引领和借鉴作用。

二、注重对史料类型的考查在史学家看来,凡是保留了历史信息的东西,都具有史料价值。

按照不同的标准,史料可以分出很多类别。

比较常用的是,根据载体的不同,史料被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影像史料等类型。

其中,实物史料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文字史料是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杂志、信件等;口述史料是指各种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调查记、座谈录音等;影像史料是指图片、纪录片、影视资料等。

欧美学者习惯把史料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指历史事实发生时期留下的资料,如实物史料、原始图片、影像史料、档案、当事人的日记或书信等;第二手资料是史家研究历史事实的各种文献资料。

众所周知,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在史料的选取上已经实现了多元化,各种类型的史料丰富多彩,活泼生动,体现出浓郁的学科特点。

在此基础上,高考还注重考查学生对各种史料的认知和运用。

如2009年江苏卷第25题C“(1)据材料一,探索历史奥秘所能依据的主要史料类型有哪些? ”(实物遗存;土著生活实录;传说与神话)。

再如,2009年海南卷第33题“(2)材料一为古籍文献资料,材料二出自考古资料。

如何认识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之间的关系?”(考古资料可以印证、丰富、改变人们从古籍文献中已获得的认识);第34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敦煌学所依靠的资料。

”(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雕塑;敦煌出土文书;相关考古资料;现存汉至唐五代中外相关文献)。

三、获取史料的途径获取史料的途径,通常有以下五种,一是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二是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三是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四是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五是进行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等。

2008年上海卷第33题就考查了史料的获取问题。

该题提供了一幅发现于高昌古城(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一幅珍贵壁画“圣枝图”,第三个问题设计是‚有人认为:这幅壁画是公元5世纪左右景教(基督教)传入高昌的历史见证。

如果要进一步证实这一观点,你该怎么做? ‛(关于景教传播的文献记载、该地区的其它考古资料、专家学者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等)。

四、注重对史料价值的考查史学研究极其重视史料的真实性,而不同的史料其价值是有区别的。

一般而言,第一手资料的可信度高于第二手资料,实物史料的可信度高于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影像资料的可信度高于纯文本资料。

此外,同样是文献资料,正史的可信度不如正史以外的史书和杂书。

其原因众所周知,史书是由胜利者写的,其美化、篡改、歪曲之处势所必然。

因此,所有的史料,不管是实物史料、文献史料,还是口述史料,都需要进行科学的实证和辨伪,既要考证其真实性,又要剔除其虚假成分。

关于各种史料的价值判断,也是近年高考关注的内容之一。

综合分析,有这样几种情况:第一,比较文学作品、文献、传说的史料价值,如2010年安徽文综卷第13题: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B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根据常识,文学作品不能作为信史,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故排除A,选B;《荈赋》是以茶为主题的文献资料,史料价值最大,但时间是在西晋,不是唐朝,所以排除C;传说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不能作为信史,排除D。

第二,比较考古挖掘和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如2011年海南卷第33题“(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阿房宫被考古学者认为‚是一座想象中的空中楼阁‛的原因‛(《史记》记载阿房宫并未建成;考古发掘证实了《史记》的记载;人们关于阿房宫的印象,很大程度上受《阿房宫赋》夸张虚构的影响)。

‚(2)以《阿房宫赋》为例,说明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对探讨历史问题的作用‛(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对传播历史知识有重要作用,但不能简单地作为历史研究的直接证据;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可以反映一定的历史问题。

)第三,考查图片的史料价值。

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图证史”成为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

如2009年上海卷第32题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3)为什么历史学家说图像是‘可视的历史’(图略)?‛(从图像中的人物、服饰、场景等判断,图像记录了历史,展示了大最的历史细节;图像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可以获得较为真实的历史)。

第四,考查文化遗址的史料价值。

如2009年全国新课程卷第39题:“(2)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说明文明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文化遗址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文化遗址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遗址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

第五,考查口述史料的价值。

口述史料适用于民间传说、节日来源、习俗、比较隐秘或具有争议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事件的见证者或亲历者尚存等情况。

如2005年上海卷第8题:人们通常根据文献资料研究历史,而今以口述回忆为基本史料的口述史正悄然兴起。

下列最适合用口述史方法进行研究的是( D)A、红军战士长征日记B、解放初期的粮价波动情况C、鸦片贸易的统计资料D、文革时期的民众生活状况本题中的红军长征日记具有私密性,鸦片贸易的统计资料具有专业性,而且均为文本资料,不适合口述方法研究。

民众对解放初期的粮价波动虽有感受,但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模糊,还且面比较窄,不如文革时期的民众生活,不仅时间较近,而且涉及面广。

所以该题选D项。

值得注意的是,史料并非史实,只有检验或考证后,才能代表史实。

口述史料由于被采访者的记忆程度、知识水平、个人感情等因素,容易出现片面、舛误、作伪、隐瞒等失真情况,从而影响史料的真实性。

因此,在使用时应考察记录者的动机、身份和记录的时间,并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辨别真伪,以便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史料价值。

五、影响史料解释的主要因素1、研究者的主观因素:历史是客观的,但历史学是主观的。

事实上,史料无一不是经过写作人主观的选择和诠释而成的,无论存心如何公正,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带上主观色彩。

关于这一点,高考试题经常涉及。

如2009年宁辽文综卷第35题: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

‛作者的意思是( A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再如2009年福建文综卷第23题: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D)A.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 B.一切历史都可以被臵换为思想史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D.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2.研究者的评价立场: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人们的集团立场不同、社会地位不同、需求不同,价值判断也就不同,因而会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做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判断。

如2010年全国新课程卷第35题: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A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再如,2009年全国新课程卷第39题设计了菲律宾马克坦岛上关于麦哲伦和拉普拉普“双面碑”的评价问题:“(1)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纪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对麦哲伦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纪念碑背面的文字是对拉普拉普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反侵略斗争,对祖国做出了贡献)。

3.研究者的价值观:近年高考试题主要涉及欧洲中心论、种族中心论等价值观。

如2009年江苏卷第25题C“(2)在大津巴布韦文明创造者问题上,我们需要反对西方某些人的什么观点?揭示这种观点所反映的价值观。

‛(观点:大津巴布韦文化遗存,不可能是非洲人创造的,而只能属于白人。

价值观:种族中心主义)。

再如,2011年江苏卷第24题C“(3)上述材料要求我们重视怎样的史学方法?反对哪两种错误史观?在研究人类起源问题上,我们尤其要重视什么样的证据?‛(方法:跨学科史学方法。

史观:种族优越论;欧洲中心论。

证据:考古学证据)。

4、研究者的史学观点:随着社会和史学的发展,史学观念已经从传统的革命史,走向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的多元化。

对同一个历史事件和人物,不同的史观会得出不同的历史结论。

这方面最经典的一道例题,是2007年广东卷第29题:从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视角,分别评价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