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65379446bec0975f465e2e6.png)
决胜高考之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信蔡哥考本科重金属污染: 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海洋石油污染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 ,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1.发展节水型农业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1. 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2、对工业固体废物: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2)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大气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治理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③扩大绿化面积。
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
![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44f5d47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e8.png)
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愈发增强。
为了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了解并采取相关的环境保护知识点和行动。
本文将汇总一些重要的环境保护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和学习。
一、什么是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
环境保护包括水污染的治理、大气污染的防治、土壤污染的修复、生态系统的保护等方面。
二、为什么需要环境保护?1. 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可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各种生物和物种的繁荣和生存。
2. 健康安全:环境保护可以减少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保障人们的生活环境安全。
3. 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可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后代子孙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环境保护知识点1. 节约能源:合理利用电力、水资源等是环保的一种重要方式。
我们应该养成节约用电、用水的好习惯,避免浪费。
2. 减少废弃物:垃圾分类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行动。
将废纸、玻璃、塑料等进行分类回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驾车污染,避免车辆尾气排放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4.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并提供栖息地给许多动物。
5. 推广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环境友好型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推广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6. 关注野生动物保护:许多野生动物正面临生存威胁。
我们应该关注野生动物的保护,不购买野生动物制品,并支持相关保护机构的工作。
7. 水资源保护: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保护水资源。
合理使用水资源,不乱倒废水、不乱扔垃圾,保持河湖水质的干净。
8. 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我们应该支持相关政策措施,减少工业排放和尾气排放,提倡使用清洁能源。
关于《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点复习总结
![关于《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点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30576e869dc5022abea0052.png)
关于《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的概念及分类▲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2)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两种不同的环境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举例2.过程的不可逆性:举例3.规模的全球性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重金属污染的污染物:各种重金属。
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
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7bdbb8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0.png)
1、环境问题的表现?P4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3、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P74、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1)全球性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2)大面积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3)突发性污染事件56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解决措施?环境污染能源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改进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低污染能源技术措施: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促进工业与城市生活污染的集中处理,循环利用管理措施: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生物措施:保护植被、植树造林(大气污染)7、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调整能源战略是大气污染防治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措施: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8、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①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②南方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③南方大城市燃烧高含硫量的煤④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⑤南方阴雨天气多11、我国怎样防治酸雨(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⑤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12、实现低碳的可行措施?①大力开发新能源②调整产业结构③开发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④进行温室气体的回收,加强监测和管理⑤植树造林资源短缺开源(工程建设、资源调配)节流(能源措施、技术措施、循环利用)(工业、农业、生活)13、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开源①修筑水库、开渠引水②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③海水淡化④人工降雨等节流①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现污水资源化③.强化水资源管理,保护水资源14、我国主要水资源问题?总储量不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
环境保护知识点梳理
![环境保护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958b669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67.png)
环境保护知识点梳理环境保护是指为了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行动。
它是一项涉及环境、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多个领域的全球性问题。
为了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下面梳理了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点。
1.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人类的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造成了破坏。
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环境的基本前提。
包括节约能源、减少水的浪费、合理利用土地等。
2.碳排放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导致的大量碳排放致使温室气体浓度快速增加,引发全球气候变化。
减少碳排放和寻找替代能源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如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发展可再生能源等。
3.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人类的开发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保护生态系统包括保护森林、湿地、珊瑚礁等生态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防止物种灭绝等。
4.水资源保护: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但水资源的污染和过度开发威胁到了水的可持续利用。
保护水资源包括减少污染,确保水质安全;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保护水源地等。
5.垃圾处理与废物回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废物产生量逐年增加,垃圾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垃圾的合理处理和废物的回收利用有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6.环境污染与减排:环境污染是破坏环境质量和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
减少环境污染包括减少大气污染,提高水质和土壤质量等方面的工作。
减少工业、农业和生活排放等是减轻环境污染的关键。
7.人口增长与环境负担:人口的增长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如何合理控制人口增长,以减轻环境负担,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8.消费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现代社会的消费模式通常以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为代价,对环境造成了长期的影响。
转变消费模式,推动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保护的关键。
9.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环境教育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促进环保行动的实施。
同时,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决策和行动,增强其环保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保护环境知识内容
![保护环境知识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01f1c7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d.png)
保护环境知识内容
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以下是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
1. 节约资源:节约用水、用电,减少浪费。
关好水龙头,不使用时关闭电器设备,尽可能回收和再利用资源。
2. 减少污染:不乱扔垃圾,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餐具等物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绿色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骑行或步行出行,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4. 保护野生动植物:不乱捕滥猎,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5. 分类处理垃圾: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促进资源的再利用。
6. 合理使用化学物质:不随意倾倒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避免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
7. 节约纸张:尽可能双面打印、重复使用纸张,减少对森林的破坏。
8. 关注环境质量:关注空气、水质等环境质量指标,发现污染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9. 倡导绿色生活:向身边的人宣传环保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共同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10. 参与环保活动: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清洁河流等环保公益活动,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保护环境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环境保护常识基本知识点
![环境保护常识基本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cee609d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e.png)
环境保护常识基本知识点简介环境保护是指为维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保护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资源,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行动和措施。
下面是关于环境保护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知识点一: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环境保护的核心就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有效地保护环境,使自然资源能够永续利用。
知识点二: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
常见的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环境治理。
知识点三: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是自然界中各个生物和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系统。
保护生态系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森林和湿地保护等方面。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知识点四:节约能源节约能源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
能源是支撑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合理使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节约能源不仅可以降低环境污染,还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对于自然环境的压力。
知识点五:环境法律法规环境保护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障。
各国都有自己的环境法律法规,对环境保护进行规范。
我们应该了解并遵守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防止违法行为对环境造成伤害。
以上是关于环境保护常识的基本知识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通过人人都参与环境保护,我们可以共同为美丽的地球家园做出贡献!(字数:191)。
应知应会环境保护知识
![应知应会环境保护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71d1d0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9.png)
应知应会环境保护知识简介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了解环境保护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应知应会的环境保护知识。
知识点一:资源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资源是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之一。
我们应该遵循“减少、循环、再利用”的原则,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比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纸张浪费等。
知识点二:能源的选择能源的选择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优先选择清洁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和风能。
同时,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知识点三: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的破坏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保护生态系统意味着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我们应该保护森林、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知识点四:废物的处理废物的正确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我们应该分类垃圾,将可回收物、有害物质和普通垃圾分开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支持可持续发展,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知识点五:环保法律法规了解环保法律法规是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应该遵守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同时,如果发现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及时举报。
知识点六:教育和宣传教育和宣传是推动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加强环境保护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环保意识。
结论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应该了解环境保护知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和未来。
参考资料。
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
![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62a9d7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6.png)
第一章环境问题一、环境概述1.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按其属性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 自然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2社会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境2.环境因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包括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和社会环境因素人口、工业、农业、交通、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3.环境质量:是指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它是岁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这种状况的形成,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是更重要的原因;对环境污染程度的评价叫作环境质量评价;评价环境质量的指数,称为环境质量指数;根据环境因素的不同,环境质量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二、环境问题概述1.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2.环境问题按产生原因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分为两大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资源短缺3.大多数环境问题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是由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相协调而引起的;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例: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核泄露事故、我国重庆川东油田特大井喷事故等;四、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内圆: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2.箭头代表的含义 ①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②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 ③代表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这种反馈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④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正面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或者废弃物排放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负面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代替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 五、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层破坏后果 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解决办法①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②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第二章自然资源与主要资源问题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2.分类: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①可再生资源是指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后,可以恢复和再生,能够供人们永续利用的资源;如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②非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开发利用后,会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 二、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水资源问题、土地资源问题、矿产资源问题1.水资源问题2.土地资源问题1中国土地资源问题的表现:一是耕地资源短缺,二是土地退化2土地退化的具体表现: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3中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的原因①非农业建设用地城市建设、能源、交通、水利、工矿建设用地增长迅速②耕地转化为其他用途如作为林地、草地和鱼塘用地等③土地退化,加剧耕地不足4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实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①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④科学开发土地和整理土地3.矿产资源问题具体表现是:人均占有量低;许多矿产后备资源不足;老矿山生产能力下降;一部分矿产资源面临着枯竭;三、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1.能源矿产主要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等2.石油危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石油价格上涨,与石油相关的庞大工业群将受到较大冲击,甚至阻碍经济增长3.应对石油危机的措施:①适度开发,扩大加工深度,提高资源利用率②开发新能源③节约用油,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④加强勘探和开采⑤充分利用国内外的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⑥优化能源结构4.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导致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是:燃烧化石燃料1煤炭利用中的环境问题:①产生大气污染②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③释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导致酸雨的形成2解决措施:①优化用煤结构,减少原煤直接燃烧的数量,增加煤炭用于发电、制气等二次能源生产的数量等②加快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煤炭的利用率5.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6.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四、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1.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2.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更低的持续供应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在我国,表现比较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森林资源匮乏1.森林锐减的原因: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开矿;②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③过度放牧;④空气污染2.森林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减弱噪音;吸烟滞尘;3.森林锐减的影响:①使木材和林副产品短缺②珍稀动物减少甚至灭绝,造成生态系统恶化③环境质量下降④水土流失⑤河道淤塞⑥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二、草场退化1.中国四大牧场: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2.草场退化的面积逐渐扩大的原因:①长期对草场的粗放式经营;②过度放牧②;乱采滥挖;④工业污染;⑤鼠害虫害3.草场退化的影响:①改变草原的植物种类成分;②降低草场的生产力;③破坏草场的动植物资源;④造成荒漠化三、生物多样性减少1.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类各种活动造成的①大面积的森林砍伐、火烧和农垦②草地过度放牧和垦殖③工业、城市和交通发展,占用了大量土地④对物种的高强度捕猎和采集,是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⑤外来物种侵入,使原生的物种收到严重威胁⑥土壤、水和空气污染,危害了森林,破坏了生物生存的环境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3.保持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四、水土流失五、荒漠化六、土壤盐碱化七、结合中国地图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八、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第四章环境污染与防治一、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二、水污染1.水污染的污染源:①工业废水②农田退水③生活污水2.类型:三、大气污染一类型:光化学烟雾、雾霾、固体颗粒物和酸雨1.光化学烟雾:1形成过程:光化学烟雾是排入大气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等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的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的烟雾;当遇逆温或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时,烟雾会积聚不散,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2发生季节:常发生于夏季和初秋3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成因①洛杉矶众多的汽车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②气候条件: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③气象条件:常出现逆温天气④地形条件:三面环山,只有西边临海,地形闭塞2.酸雨我国酸雨南方比北方严重的原因:二大气污染防治措施: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四、固体废弃物及其防治1.污染物:工业固体废弃物、农业固体废弃物、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2.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危害:固体垃圾占据大量土地;污染大气、水、土壤,危及人体健康;影响环境卫生,传播疾病3.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措施:固体废弃物可以回收利用;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实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具体措施有:分类收集,密封运输;填埋、焚烧、堆肥;实现循环经济五、噪声污染及其防治1.按照声源的不同,噪声可以分为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其他噪声2.噪声的危害:影响人类生产、生活、休息、交谈3.噪声控制途径:①声源控制;如在城区禁止鸣喇叭,是控制交通噪声的重要手段②传播途径控制;如在城市的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隔声屏障,在体育馆内装吸声吊顶③接受者的防护;如佩戴护耳器第五章环境管理一、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1.环境管理的对象:个人、企业、政府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3.环境管理的手段1主要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2其他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二、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已经不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在全球均有分布;一些重大的环境问题,大多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造成的,而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其影响也不只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成为全球性问题;例如,酸雨随着大气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国际性河流上游被污染,将使全流域受到影响;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更是威胁着全人类,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环境问题的普遍性和共同性决定了各国必须进行国际合作;三、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因为只有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使环境保护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使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型文化观念,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协助政府推动环境保护的发展,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民间环保组织NGO的作用:环境和生态的教育与研究;协助政府执行环境政策;监督企业的行为,与企业合作开发环保产品及服务;四、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有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1.个人在环保中应具有的态度和责任:①尊重地球上一切物种②尊重自然生态的和谐稳定③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克服短期行为等2.个人在环保中的行为准则: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五、中国的环境管理思想1.确定环境保护为我国的基本国策2.提出环境管理的战略方针基本原则“三同步”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和同步发展“三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3.制定环境管理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4.制定环境管理的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环境保护基础知识
![环境保护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f417e19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1.png)
环境保护基础知识一、什么是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和行动,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维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环境保护包括对大气、水域、土地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对垃圾处理和能源利用等方面的管理。
二、为什么需要环境保护?1.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和食物链的稳定至关重要。
环境保护可以防止生态系统的破坏,维持生态平衡和稳定性。
2.维护人类健康:环境污染和破坏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例如,空气和水污染会导致呼吸道疾病、水源污染和食物污染会引发胃肠道问题等。
环境保护可以减少这些污染源,降低人类健康风险。
3.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
由于人类的活动,许多物种正处于灭绝的边缘。
环境保护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维持生物链的完整性。
4.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环境保护可以确保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利用,保证未来世代的生存和繁荣。
三、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1.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含有有害物质的情况,例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和烟尘等。
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包括加强工业和汽车尾气的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和能源节约技术,减少烟尘排放,改善大气质量。
2.水污染防治:水污染是指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存在,例如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等。
防治水污染的措施包括加强水污染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推广农业节水和农药合理使用,促进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3.土地污染防治:土地污染是指土壤中含有有害物质的情况,例如工业废弃物和农药残留。
防治土地污染的措施包括加强工业和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促进土壤修复和重建,并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
4.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c79637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e.png)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我们生活的地球正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更威胁着人类的未来。
因此,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已经刻不容缓。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些关键的环境保护知识点。
一、环境问题的类型与成因(一)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存在过多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交通运输、能源生产和燃烧等。
大气污染不仅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还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同时对气候和生态系统也产生负面影响。
(二)水污染水污染主要源于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的排放、城市生活污水等。
受污染的水体中可能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病原体等有害物质,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破坏水生态平衡,甚至威胁到人类的饮用水安全。
(三)土壤污染土壤污染通常是由于工业活动中的废渣、废水排放,农业中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及垃圾填埋等造成的。
土壤中的污染物可能会在农作物中积累,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四)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弃物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废渣、建筑垃圾等。
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会占用土地资源,污染土壤、水体和大气,还可能引发火灾等安全隐患。
(五)噪声污染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交通、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等。
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中,会对人的听力、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六)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活动导致的森林砍伐、湿地破坏、过度捕猎和采集、外来物种入侵等,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不仅削弱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也影响了人类从自然界获取资源和生态服务的能力。
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一)保障人类健康良好的环境质量是人类健康的基础。
清洁的空气、水和安全的食品都依赖于环境保护。
通过减少污染和生态破坏,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环境保护知识点
![环境保护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d1a426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7.png)
环境保护知识点环境保护是指为了改善和保护环境质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恢复,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
环境保护知识是指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以及为环境保护采取的科学方法和技术。
以下是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点:知识点一: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中气候要素(如温度、降水、风力等)长期统计特征发生的变化。
全球变暖则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指的是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地球表面气温升高。
因此,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对抗气候变化的关键。
知识点二:空气污染与大气环境保护空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一定标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利用和城市化发展等。
为了保护大气环境,需要加强空气污染治理,采取减排措施,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提高环境监测和治理能力。
知识点三: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必需的重要资源,但全球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水资源保护包括水源地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节约用水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方面。
水污染防治包括加强污水处理和排放控制、减少农业和工业污染物的排放、提高水环境监测和治理能力等。
知识点四: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
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森林砍伐、耕地扩张、生态系统破坏等,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控制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推广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生物资源的方法和技术。
知识点五:固体废物管理与资源循环利用固体废物是指生活、工农业生产等过程中产生的不可再利用或者不易降解的物质。
固体废物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废物产生、提高废物利用率、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要实现固体废物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废物分类、加强废物处理和处置技术,推广垃圾焚烧发电和生物降解技术,减少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整理
![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3b4756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2.png)
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整理
1. 环境保护的定义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以及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环境的行为和措施。
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对于维护人类健康、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问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3. 环境保护的法律基础
环境保护法是维护环境保护的重要法律基础。
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并通过法律手段来管理和监督环境保护工作。
4. 环境保护的主要挑战
目前,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等问题是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这些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需要全球合作来解决。
5. 环境保护的实践
环境保护的实践包括减少污染排放、节约能源、推广可再生能源、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等方面的工作。
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采取适当的行动来保护环境。
6. 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
未来,环境保护将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议题。
我们需要加强国
际合作,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措施,共同努力实现可持
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以上是对环境保护基础知识的简要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环境保护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保护概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2439e6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17.png)
环境保护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环境保护的概念与重要性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行动。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于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问题与影响1.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农业、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2. 大气污染: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3. 水资源短缺: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水资源供应不足,影响人类饮水和农业用水。
4. 土地退化:过度开发、土地污染和土地沙化威胁着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5. 生物多样性丧失:人类活动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破坏,影响生态平衡。
三、环境保护的原则与策略1. 预防为主: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耗,减少环境问题的发生。
2. 全面合作:国际合作与区域合作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3. 公众参与:加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参与,形成共同的环境保护意识。
4. 科学决策:依据科学研究和数据,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5. 治理创新:推动环境治理模式的创新,提高环境保护的效率和效果。
四、环境保护的行动与措施1. 节能减排: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2. 循环经济: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3. 生态恢复: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保护。
4. 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并采取措施。
5. 环境教育: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素养。
五、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展望1.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2. 国际合作与责任分担:全球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合作,共同承担责任。
3. 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发展环境友好型技术和创新模式,推动可持续发展。
4. 公众参与与环境保护:加强公众参与,形成共同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
《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9b9062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81.png)
《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点总结关于《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的概念及分类▲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2)人为原因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两种不同的环境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举例2.过程的不可逆性:举例3.规模的全球性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重金属污染的污染物:各种重金属。
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环境保护知识点
![环境保护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5ae4fd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7.png)
环境保护知识点一、什么是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一系列行为和举措。
二、为什么需要环境保护?1. 生态平衡维护:环境保护可以防止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保护动植物种群的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2. 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可以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采。
3. 气候调节:环境保护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保护地球气候系统的稳定。
4. 健康保护:环境保护可以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三、环境保护的方法1. 节约能源:合理使用能源,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能源,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2. 减少废弃物:垃圾分类处理,推广回收利用,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3. 绿色出行:鼓励步行、骑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机动车辆的使用,减少尾气排放。
4. 植树造林: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增加绿地面积,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5. 水资源保护:合理使用水资源,防止水资源过度开采和污染,节约用水。
6. 禁止乱倒垃圾和污水:严禁乱倒垃圾和污水,保护水体和土壤的健康。
7. 推广可再生能源: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8. 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强对生态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
四、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 维护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可以避免生物灭绝,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维护生态平衡。
2. 保护人类健康:环境污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环境保护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率,确保人民健康。
3. 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可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 保护地球家园:环境保护是人类保护地球家园的责任和义务,为后代子孙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五、环境保护的倡导者和机构1. 政府部门: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力度。
2. 环保组织:推动环境保护的宣传和倡导,号召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环境保护知识点大全
![环境保护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819532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f.png)
环境保护知识点大全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以确保我们的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人类生存福祉的目标。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以下是环境保护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是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气候变化会引发极端天气事件,比如热浪、飓风和洪水。
它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
2. 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来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
利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3. 废物管理:合理的废物管理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废物应分类处理,如可回收物、有害废物和生物可降解废物。
同时,应采取适当的处理和回收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 水资源保护:水是生命之源,但全球多个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水资源保护包括减少浪费,提高用水效率,保护水源地和水体质量。
5. 森林保护:森林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物种多样性和防止土壤侵蚀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林业管理和反对非法砍伐对森林的保护至关重要。
6.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物种适应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至关重要。
7. 污染防控: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采取控制措施,如减少工业排放和加强车辆尾气排放管理,可以降低污染水平。
8. 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并促进环保行为的改变。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9.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需求的能力。
它将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相结合,以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10. 国际合作:环境问题没有国界。
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挑战。
例如,国际气候变化大会是各国政府和科学家就气候变化问题进行协商和合作的平台。
环保基础必学知识点
![环保基础必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98b4b8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8a.png)
环保基础必学知识点1. 环境保护的概念: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合理的资源利用、减少污染和污染物排放,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确保人类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动。
2. 环境问题的主要形式: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
3. 环境保护的原则:包括预防原则、综合利用原则、污染者付费原则、公众参与原则等。
4. 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影响:主要原因包括工业活动、能源消耗、交通运输、农业、人口增长等。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如空气污染导致呼吸道疾病增加、水污染导致水源变质、土壤污染导致农作物品质下降等。
5. 环境治理的措施:包括环境监测和评估、环境规划、污染物减排、治理与修复、环境法律法规等。
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普及环保知识,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6.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而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模式。
在环境保护中,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被广泛应用,以保证人类社会的长期生存和繁荣。
7. 低碳生活的推广:低碳生活是指通过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减少个人或家庭的碳排放,以减缓气候变化并推动可持续发展。
包括节约用电、降低耗碳出行、加强垃圾分类等。
8. 环保意识的培养:从儿童开始培养环保意识,如开展环保教育、推广环保习惯、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等,使更多的人关注环保问题并积极行动起来。
9. 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推广和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10. 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国际间通过签署环境保护协议和合作项目,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联合国环境署、《巴黎协定》等。
以上是环保基础必学的知识点,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共同营造一个美丽、宜居的地球家园。
环境保护科普知识总结
![环境保护科普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e10d03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d7.png)
环境保护科普知识总结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为了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和理解,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环境保护科普知识。
1. 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中的一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能够吸收地球表面辐射的部分能量并使其重新辐射回地球,从而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全球变暖是温室效应导致的结果,其影响包括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变化。
2. 自然资源的保护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包括土地、水资源、森林和矿产资源等。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我们应当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避免过度开采和破坏生态环境。
3.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类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功能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应当合理利用和保护各类生物栖息地,禁止非法猎捕和非法贸易,并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
4. 废物的处理与循环利用废物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我们应当积极推行废物分类和回收利用,减少可回收废物的填埋和焚烧。
同时,应当加强对有害废物的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污染和危害。
5. 水资源的保护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但水资源受到污染和过度开发的威胁。
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应当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并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6. 空气污染与治理空气污染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主要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臭氧等。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我们应当推行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加强对工业和交通领域的排放控制,提倡绿色出行,减少空气污染的源头排放。
7.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指在人类寿命范围内能够得到不断持续补充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等。
为了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保护环境,我们应当大力发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8. 环境教育与宣传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与支持。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整理)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9f96fd8f90f76c661371a52.png)
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述一、环境地概念及分类1.概念: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地社会和物质条件地综合体.2.环境地分类:A.按属性: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B.其他标准二、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2.社会环境因素:人口、产业、交通、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三、环境质量1.成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分类: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一、环境问题地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地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地问题.2.分类:A.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地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地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二、环境问题产生地原因及危害1.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危害:A.威胁生态平衡B.危害人类健康C.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地可持续发展三、当前人类面临地主要环境问题1.全球性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等.2.大面积地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3.突发性地严重污染事件特点:突发性;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第三节人类与环境一、人类与自然环境地相互作用A.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B.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二、人类对自然态度地演变对自然地态度:依赖自然1.采猎文明时期:产生地环境问题:部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对自然地态度:改造自然2.农业文明时期:产生地环境问题:区域性环境问题出现对自然地态度:征服自然3.工业文明时期:产生地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蔓延地全球对自然地态度:善待自然4.后工业文明时期:产生地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三、人类与环境问题地和谐1.尊重和善待自然2.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3.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地利益第二章自然资源地利用与保护一、淡水资源短缺1、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水资源地多少地指标---多年平均径流量2、淡水资源短缺地实质---供与需地不平衡问题淡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世界主要分布在中东与非洲.我国主要是分布在华北与西北地区(一)世界淡水资源短缺1、原因:自然原因:①可利用地淡水资源总量有限.(目前人类利用地淡水资源: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②淡水资源地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国家多年平均径流量排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人为原因:③淡水资源地污染、浪费严重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长快2、新加坡是热带雨林气候,但新加坡是缺水国家,试分析其原因①陆地面积小,地表径流少②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淡水资源短缺带来地危害①制约经济发展②影响粮食生产安全③损害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⑤引发国际冲突(二)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1、短缺原因:自然原因:①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②地区分布不均③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增⑤水资源地污染、浪费严重2、⑴我国淡水资源地时空分布规律: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⑵我国不同地区差异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丰富,多水带―――水质型缺水.原因:水污染严重.华北地区:(黄河,淮河,海河)总量不丰富,过渡带,缺水最严重――资源型缺水.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量少,季节、年际变化大;②流经本地区地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③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④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3、地下水超采地后果:地面沉降,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三)水资源地合理利用与保护1、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开源:①修筑水库②开渠引水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⑥人工降雨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地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海水淡化――目前,中东一些产油国建立了实用性海水淡化工厂▲2、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开源:①修筑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②跨区域调水――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问题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⑥人工降雨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地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生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其他:提高水价,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水法,调整产业结构二、耕地日渐减少(一)世界耕地需求趋势1、耕地资源供不应求,耕地资源不足.2、世界可耕地资源面临不足地原因: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使可耕地面积减少;②人口急剧增加,所需耕地越来越多;③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二)中国耕地资源面临地压力▲1、我国耕地资源面临不足地原因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②耕地分布不均,人均耕地水平差异大;③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④中低产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严重,加剧耕地不足.2、我国耕地比重小地原因――山地多,平原面积小,干旱面积大3、我国近年耕地面积减少地原因自然原因:灾毁耕地人为原因: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4、我国耕地分布:主要分布在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地湿润、半湿润地区地平原、盆地和低缓地丘陵地区. 黑龙江、内蒙古人均耕地最多.5、亚洲耕地面积最大地国家是---印度;世界耕地面积最大地国家是---美国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地关键.(三)土地资源地合理利用与保护耕地地利用与保护1、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2、我国土地利用核心问题---保护有限地土地资源▲3、我国在解决土地现状与粮食需求不断增加地矛盾时,采取地措施:①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地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土地退化地防治▲1、土地退化地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全球变暖.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乱砍乱伐;水资源地不合利用;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污染.2、土地退化地表现--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质量下降.3、我国不同地区地土地退化现象石漠化:发生地-我国地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喀斯特地区).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原因:自然:①坡度陡峻②土层浅薄③降水丰富,夏季降水强度大;人为:①过度砍伐②毁林开荒③陡坡开荒.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为例;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原因:自然:①黄土土质疏松②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植被覆盖率低;人为:①破坏植被---农牧业方式地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战争;②不合理地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中不注意环保;④人地矛盾突出.▲5、土壤侵蚀地防治措施:①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营造经济林;②工程措施:修建水库,修梯田,淤地坝;③农牧业措施:等高耕作,使用有机肥,适时耕作,舍饲养畜.三、一些矿产资源频临耗竭1、中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地原因:①总量虽丰富,而人均占有量低②富矿少,贫矿多,加之开采中采富弃贫,使矿产品品位下降③矿产资源地地区分布不平衡,与生产力地布局不匹配.2、能源分类:按形成和来源:与太阳有关地能源:太阳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与地球内部地热能有关地能源:地热能、温泉,与地球一月球一太阳相互联系有关地能源:潮汐按利用时间长短:常规能源:已大规模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新能源:正在研究开发和利用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沼气)等按性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3、化石燃料地分布▲(1)煤带:世界---欧亚大陆煤带:从我国地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法国直到英国;北美洲地美国和加拿大;南半球地煤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地储量最多,南方除贵州外,均严重缺煤.▲4、石油和天然气地分布(1)发达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低.(2)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仅次于美国(原因:人口多,利用率低),人均消耗能源水平很低.6、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地环境问题---以煤炭为例(1)采用科学方法开采化石燃料资源.提高资源地回收率,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矿产资源地现象,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资源地严重耗损.(2)在能源资源开发与使用中,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要防止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引起环境污染问题.(3)在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因开采能源而扰动、破坏土地,造成地面塌陷时,由采矿者负责进行复垦,恢复到可利用状态.(4)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包括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实现脱硫,推广洁净煤技术等,减少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地不良影响.(5)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用可再生能源地代替化石燃料资源天然气在三类化石燃料中所产生地污染物最少,是三者之中最清洁地能源.8、发展多元化结构地能源系统(一)太阳能---最重要地一种可再生能源1、太阳能地优缺点优点:①能量巨大②清洁无污染③可再生,用之不尽缺点:①能量分散,密度低,利用困难②受天气影响大,只能在晴天使用2、太阳能地利用方式:①光热转换②光电转换3、影响太阳能分布地因素:①纬度: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辐射弱;②天气:晴天多,获得地太阳辐射多;阴天多,则少;③地势:地势高,大气稀薄;地势低,大气层厚;④大气透明度: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透明度差,则弱.4、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地原因:①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洁净,透明度好,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②晴天多,日照时间长③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四川盆地太阳能贫乏地原因:雨多,雾多,晴天少.台湾、海南岛西南部太阳能丰富地原因:地处夏季风地背风坡,晴天多(二)风能1、风能地优缺点:优点:①可再生②清洁无污染③风力发电,成本较低.缺点:①能量密度低②受季节限制,风速不稳定③储存、输送困难.2、我国风能分布规律:空间:北方>南方;从海边向内地迅速减弱,内陆又增强时间:冬春>夏秋3、风力发电站选址:年平均风速高,风力较稳定地地区(三)水能---使用最广泛地可再生能源1、水电地优缺点:优点:①可再生②清洁,无污染③发电成本低④水电站建成后,兼有多种效益;缺点:①建站周期长②搬迁居民③发电量受水量季节变化影响④可能给库区及周围地区环境带来不利影响2、水能资源前五位国家:中国、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水电比重最大国家:挪威,巴西3、我国水能分布(影响因素:河流径流量,河流落差)西南:水量大;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四)潮汐能1、分布:狭窄地海湾,浅海,江河入海口2、优缺点:干净、无污染,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五)生物能1、生物能传统利用方式---柴草,造成环境污染并且造成资源地浪费2、新地利用方式---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为新能源,制取受温度限制,南方利用时间长,北方利用时间短.3、怎样解决我国农村能源不足问题①营造薪炭林②发展沼气③开发小水电④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⑤推广省柴灶(六)地热能1、优缺点:优点:①成本低廉②可再生缺点:①开发技术难度较大,所需费用较高②可供开发地地点不多③更新速度慢④含有有毒物质,注意环保2、分布:板块交界处地热能丰富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森林地保护1、森林是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地生态系统.2、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是生态系统保护地核心.一、滥伐森林地生态灾难1、森林破坏时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加速地,尤其是工业社会以来2、世界森林覆盖率30%,中国森林覆盖率16.55%3、原始森林:①亚寒带针叶林:存在于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②热带雨林:存在于非洲地刚果盆地、南美洲地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等洲4、我国森林地分布:①东北地大小兴安岭、长白山②西南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和喜马拉雅山南坡③东南部地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5、森林地生态价值:①调节气候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③吸收噪声,吸烟除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④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⑤保护农田⑥美化环境森林地生态价值比经济价值更大,人们把森林比作“大自然地总调度室”.首要价值:改善生态环境※明确不同地区地森林所起地作用不同:三北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沿海防护林------防御台风、海啸侵袭,改善沿海生态环境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山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城市绿地地作用-----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吸收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红树林----------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6、森林破坏地后果: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全球气温升高,物种灭绝▲7、森林破坏地原因:①过度地焚耕开垦②大规模地农场和牧场开发③商业性采伐④采矿、水利、公路建设,城镇建设⑤农业时代地毁林开荒,滥砍滥伐⑥战争,森林火灾8、我国森林保护有哪些措施①加强法治,严禁滥砍滥伐②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自然保护区③计划采伐,采育结合④植树造林,积极营造人工林⑤鼓励保护性开发,改变山区经济结构⑥提高人们地环境意识草地退化天然草地地分布---降水不够丰沛地地带▲生态价值---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1、草原地区环境特点:雨量较小,自然环境比较脆弱,易受外力破坏▲2、草地退化人为原因:人口增加--->畜牧产品需求增加---->超载过牧--->草场退化草地退化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草地退化地后果:土地沙化、盐渍化,物种灭绝,气候恶化3、世界各地区牧场情况:世界各地牧场都有不同程度地退化——不平衡欧洲:牧场载畜量比其他地区高几倍——原因:(1)自然因素:欧洲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地形平坦,有广阔平原. (2)人文因素: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地需求量大;有发达地科技和工业作保障;细致地管理.4、我国草地退化地原因及其治理措施⑴原因: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降水减少③鼠害,虫害严重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乱采滥挖④滥捕滥猎野生动物⑤人工管理少⑥水资源不合理利用⑵治理措施:①实行禁牧、轮牧制度②变逐水草而居地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③加强牧场地基本建设④建立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库伦”⑤优化畜群结构,合理放牧⑥退耕还草,严禁滥牧,滥垦,滥挖湿地▲生态价值---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1、中国湿地现状(1)面积: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M(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地10%左右,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2)特点: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3)分布:东北三江平原是世界上最大地湿地之一(成因: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②冻土广布,阻碍地表水下渗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积水④河流泛滥);青藏高原上有着世界海拔最高地湿地(三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哪三江?)2、日益减少地湿地▲(1)湿地减少地原因自然原因(时间漫长):①沉积物充满湖泊,沼泽②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人为原因(时间短暂):①土壤侵蚀,导致泥沙大量沉积②围湖围海造田,导致湖泊和海滨滩涂面积缩小③环境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④引水灌溉、河流地该向,导致水量减少(2)我国湖泊面积减少地主要原因: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3)产生地影响: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温,增湿)、调蓄水量(减少洪水)、美化环境(旅游圣地)、动植物地栖息地等功能丧失.湖泊面积缩减、水面缩小还往往导致湖水矿化度增加.(4)案例2 :洞庭湖面积缩小地原因:①泥沙淤积;②围湖造田中亚咸海面积、青海湖面积缩小地原因:①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②饮水灌溉,汇入湖泊水量减少;3、保护湿地地措施:①恢复和重建已退化和受损湿地②建立自然保护区③退耕还湿地,退耕还湖④基本建设,水利工程注意湿地保护⑤确定世界湿地日,国际合作,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1、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地具体表现▲2、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地地区:热带雨林和珊瑚礁▲3、人类社会不同时期导致物种灭绝地原因:早期---狩猎和采集;现在---污染和破坏生态4、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②迁地保护,建动物园,植物园③离体保护,建基因库,种子库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和成因1、现状:总体恶化,局部改善,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2、原因:自然原因:我国地域广大,且受季风气候地影响,自然灾害多.我国地形复杂,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积少,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人为原因:①巨大地人口压力②不合理地开发活动二、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特征1、中国生态环境恶化地原因---资源地不合理开发利用①环保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②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③保护和建设地投入不足▲2、中国不同区域地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一、水污染1、环境污染地原因:在一定地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地自净能力是有限地,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天然水地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2、不同水体地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3、▲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在风力较小,阳光充足,较为封闭地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地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而导致大量营养物质富集.(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农药等(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4、海洋石油污染(1)污染源:近海石油地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污染物:石油(2)危害: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地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地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地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地石油地影响.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地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3)常发区域:世界地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5、▲水污染地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地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地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地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地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6、水污染地防治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促进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地集中;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二、固体废弃物污染1、城市垃圾地特点:数量大、品种多、变化大2、固体废弃物地危害:①污染大气②污染水体③污染土壤④占用耕地⑤影响环境卫生⑥危害人体健康3、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固体废物减量化;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固体废物地无害化处理处置三、大气污染1、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地因素:(1)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地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地扩散;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地扩散(2)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与危害(1)可吸入颗粒物地利弊:利:刺激并锻炼人地免疫机能弊:①如果颗粒物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②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可能引发传染病③长期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④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2)▲为什么北方城市地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以北京为例)?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3)▲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地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3、酸雨――PH值小于5.6地降水;PH值小于4.5地为重酸雨(1)形成酸雨地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分别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2)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有色冶金工业排放酸性气体.(3)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②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④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损坏⑤在某些情况下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损害.(4)分布:世界三大酸雨区是欧洲、北美洲和我国南方(有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南方比北方严重地原因:①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②南方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③南方大城市燃烧高含硫量地煤④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⑤南方阴雨天气多(5)我国怎样防治酸雨: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地开采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⑤加强废气中SO2地回收与利用4、臭氧层破坏(1)原因:①自然:太阳活动等自然因素②人为: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消耗臭氧地物质(例如:氟氯烃类化合物)(2)危害:臭氧层破坏使其吸收紫外线地能力大大减弱,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地危害.(3)治理措施:减少氟氯烃化合物地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地制冷系统;加强国际保护臭氧层地合作.5、全球气候变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的概念及分类▲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2)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两种不同的环境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举例2.过程的不可逆性:举例3.规模的全球性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重金属污染的污染物:各种重金属。
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
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海洋石油污染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污染物:石油。
危害。
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水污染的防治措施一、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1)宏观性控制对策: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技术性控制对策。
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促进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
(3)管理性控制对策,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二.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1)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城市废水的防治的防治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3).在缺水地区应积极将城市水污染的防治与城市废水资源化相结合。
(4).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5).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三.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1.发展节水型农业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固体废弃物(通常称为垃圾)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1.自然环境对固体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2.传统方式:用垃圾和粪便堆肥,使有机质回归土壤,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注意:上述两种方式,不能处理所有的固体废弃物。
3.固体废弃物的危害:①大气②污染水体③污染土壤④占用耕地⑤影响环境卫生⑥危害人体健康。
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一)固体废物减量化1.对城市固体废物2、对工业固体废物(二)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1.物质回收利用。
2.物质转换利用。
3.能量转换利用。
(三)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与危害:碳氧化合物,主要指CO, 50%来自汽车尾气。
有毒、氮氧化合物,NO和NO2, 汽车尾气造成酸雨(硝酸型酸雨)。
碳氢化合物, 汽车尾气, 与氮氧化物形成光化学烟雾。
氯氟烃化合物, 制冷剂,发泡剂, 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
颗粒物,矿物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采矿,建材,冶金等工业企业和人类的农耕活动, 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硫氧化物(SO2), 含硫煤的燃烧, 造成酸雨(硫酸型酸雨)可吸入颗粒物污染1.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10微米。
2.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
例如北方绝大多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均为可吸入颗粒物。
3.可吸入颗粒物的利弊:利: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弊:①如果颗粒物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
②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可能引发传染病。
③长期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
④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为什么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以北京为例)?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
▲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酸雨1、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PH值小于4.5的为重酸雨;2、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3、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有色冶金工业排放酸性气体。
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
②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农作物减产。
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
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损坏。
我国酸雨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原因是燃烧高硫煤),汽车尾气造成硝酸型酸雨。
南方比北方酸雨严重的原因:①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
②南方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
③南方大城市燃烧高含硫量的煤。
④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⑤南方阴雨天气多我国怎样防治酸雨: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
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
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⑤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
臭氧层破坏原因:①自然:太阳活动的自然因素。
②人为: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消耗臭氧的物质(例如:氯氟烃类化合物)全球气候变暖原因:①自然:全球气温处于波动上升期。
②人为:人类活动(矿物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增多,CO2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调整能源战略是大气污染防治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
▲2.措施: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
②开发洁净煤技术。
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
⑤其他,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
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淡水资源短缺:1.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的多少的指标——多年平均径流量。
2.淡水资源短缺的实质——供与需的不平衡问题。
淡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世界主要分布在中东与非洲。
我国主要是分布在华北与西北地区。
世界淡水资源短缺原因:自然原因: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有限。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
②淡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
国家多年平均径流量排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
人为原因:③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长快。
淡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危害:①制约经济发展②影响粮食生产安全③损害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⑤引发国际冲突。
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1.短缺原因:自然原因:①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②地区分布不均;③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大增;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
⑴我国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⑵我国不同地区差异:南方地区:(以上海为例)水资源总量丰富,多水带——水质型缺水原因:水污染严重.。
华北地区:(黄河,淮河,海河)总量不丰富,过渡带,缺水最严重――资源型缺水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量少,季节、年际变化大;②流经本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③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④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西北地区:总量不丰富,缺水带——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
带来生态问题,如土地荒漠化加剧。
地下水超采的后果:地面沉降,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开源:①修筑水库,②开渠引水,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⑥人工降雨。
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
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
▲2.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
开源:①修筑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②开渠引水――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问题,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⑥人工降雨。
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
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
生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
其他:提高水价,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水法,调整产业结构。
耕地日渐减少世界耕地需求趋势:耕地资源供不应求,耕地资源不足。
世界可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使可耕地面积减少;②人口急剧增加,所需耕地越来越多③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