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时文美文汇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时文美文选编(一)
1、《花木兰》\马未都
中国古代公认的英雄并不多,巾帼英雄就更少,四大巾帼花木兰,穆桂英,樊梨花,梁红玉中花木兰知名度最广,产生年代也最早,距今已逾1500年了。
花木兰的精彩在于替父从军,这一行为在过去乃至今天也应该男儿之事, 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开始流传着这样一个传奇故事,一个女子隐瞒身份,上战场杀敌长达十二年,以致当时就流行着一首北朝民歌《木兰辞》,收入宋人所编《乐府诗集》之中,翔实可靠。
我至今还可以背诵它,每每背诵,敬意油然而生。
这两天,一出喜剧搞砸了,拿着千年民族英雄花木兰开涮,放胆颠覆了花木兰形象,以博笑声。
此事一时引发众怒,民族英雄怎容随意玷污?!说句公道的话,此喜剧不是一人所为,让一人背负实不公平,有编剧有导演有演出有审查,其中一个环节不通过,此演出也不成立;可惜的是,此事畅通无阻,令人一声叹息。
一个民族欲让别人尊重,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
1500年来塑造的花木兰形象已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亦成为一种象征。
这种象征是用来激励自己,抵御外来侵略的,这道理并不复杂。
连美国人前些年拍了动画片《花木兰》,都三番五次地请教中国专家,尊重我们的民族文化,而我们自己在提倡文化强国的今天仍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实在说不过去。
文化中有一条金线,智者看得清,愚者看不见。
这条金线是文化的尊严,是文化的价值,是文化的生命,敬畏民族文化,是后来者的底线,望触动这条金线者三思而后行。
2、《假如我们不崇敬英雄》\张丽钧《中华读书报》(2015年08月19日03 版)
请允许我从2015年北京高考作文题谈起。
2015年北京高考作文题是“二选一”,其一为《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其二为《深入灵魂的热爱》。
看到北京作文题的时候,恰好与一个年轻的语文老师在一起,她忍不住惊叫起来:“啊?!英雄那个,太坑爹了吧?现在的孩子们有几个知道英雄的故事?不贴近生活的作文题,就是烂题!”
很快,北京阅卷现场传出消息:写“英雄”的考生仅占一成多,其余考生都写了“热爱”;即使写“英雄”,也写得比较空洞,甚至问英雄:“你吃饭了吗?要不要喝点水?”有个北京的朋友,孩子今年参加高考,考试结束后,孩子打来电话,让我帮他估一下作文分——当然,他选写的是“热爱”。
说完了正事,我问他为什么不写“英雄”,他答:“一看见‘英雄’那个作文题,也有点小激动,但一琢磨,我所知道的,也就是那些网络游戏里的英雄,什么《英雄年代》、《300英雄》之类的,写那个,不可能拿高分啊……”
果然被我那个年轻的同行说中了——孩子们讲不出英雄的故事,更无法“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
然而,这真的是一个“坑爹”的“烂题”吗?我只想说出两个事实:一是,当我看到这个作文题的时候,我耳畔立刻响起了《英雄儿女》的主题曲,如果我来写,我可能会写王成,当我还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我跟着乡村电影放映队,走村串屯,一遍遍看英雄王成的故事,许多台词(尤其是王成、王芳的台词),我都会背了,但小小的心里,依然盼望着在南旺村的电影里牺牲了的王成,会在西旺村、北旺村免于牺牲……现在,我单位的对面是个公园,公园里总有民间合唱团唱些老歌,只要一听到“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我就莫名激动,大冬天也要推开窗子,恭请那歌声进驻我的斗室。
我要说的第二个事实是,不是所有国家的高中生都无法驾驭“英雄”这个题目,最让你我无法释怀的是,我们心中所谓“敌国”的孩子就有浓郁的“英雄主义情结”,假如让他们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他们很可能会用一种变本加厉的嚣张将你我杀个片甲不留……
《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这个作文题不仅仅是出给考生的,更是出给时代的,出给国家的。
我们的孩子,认识最多的是“脸蛋英雄”“嗓子英雄”“相亲英雄”“吸金英雄”“虚拟英雄”。
你若要让他与某明星、某“大咖”、某“美少女战士”(日本动漫人物)生活一天,他会打了鸡血一般,灵感突降,梦笔生花。
但我要问的是:难道,这种让考生有话可说的作文题就不叫“烂题”了吗?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成了“哄笑”的逐臭之徒?“搞笑大于天”,会搞笑比会什么都吃香。
我们在相声、小品里笑,我们在段子、游戏里笑,我们在抗日神剧里笑,我们甚至可以在敌寇留下的炮楼里穿起敌军的服装、挎起敌军的大刀对着镜头吃吃地笑……就这样,一群没心没肺的“本能至上主义者”在酒足饭饱之后,开始打着饱嗝煞有介事地考证起“英雄”来——刘胡兰怎会从容走向铡刀而不逃避?黄继光怎会舍身堵枪眼而不犹疑?邱少云怎会被活活烧死而一声不吭……庸人自有庸人的理论,他以为自己做不到的,别人也绝不可能做到。
一时间,质疑英雄、丑化英雄、向英雄泼粪,竟成了互联网上的令人发指的时尚。
英雄不能开口说话,他们是互联网上的弱势方;网民恶搞英雄的发泄式狂欢也因此愈演愈烈,鸡一嘴,鸭一嘴,家雀跟着喯一嘴,大家沆瀣一气地把英雄整成个“道德残废”,这才心满意足地哄笑着散场。
一个丧失了“神圣感”的生命,其灵魂可达到的丑恶程度,往往超出大众的预想。
我之所以赞赏“英雄”这个作文题,是因为它以一个邀请的姿势,引领那些在低洼地带过久盘桓的人走向崇高,它试图让熄火的心灵重新燃起熊熊的信念之火,它试图让凡庸的生命在仰望那些正义的献祭者的过程中完成可贵的涅槃。
抗日战争期间,诗人田间写过一首著名的“墙头诗”《假如我们不去打仗》:“假如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是奴隶!”我将它仿写为:“假如我们不崇敬英雄,狗熊就会掏走我们的心肺,还要狞笑着在互联网上发帖子说,看,我为人类消灭了渣滓!”
3、《山百合》\德富芦花(明治三十三牟六月十日记)
后山山腹长满了葱茏茂密的萱草。
中间点缀着一两棵山百合。
白花初放,犹如暗夜的明星。
转眼之间,很快开满山麓,含笑迎风。
而今,这花比午夜的星星还多。
登山访花,花儿藏在深深的茅草丛里,不易发现。
归来站在自家庭院里眺望,百花含笑,要比茅草秀美得多。
朝露满山,花也沉沉欲睡了。
黄昏的风轻轻吹拂,满山茅草漾起了青波。
花在波里漂浮,宛若摇曳在水里的藻花。
太阳落了,山间昏暗起来,只剩下点点白花,显得有些惨淡。
住在东京的时候,曾经就百合做过如下的记载:
“早晨听到门外传来卖花翁的声音,出去一看,只见他担着夏菊、吾妻菊等黄紫相间的花儿, 中间杂着两三枝百合。
随即全部买下,插入瓷瓶,置于我的书桌之右。
清香满室。
有时于蟹行鸟迹之中倦怠了,移目对此君,神思转而飞向青山深处。
”
夏季的花中,我最爱牵牛和百合。
百合之中尤其爱白百合和山百合。
编制百花谱的许六①翁,一口咬定百合为俗物。
然而,浓妆艳抹的红百合,又怎能包括清幽绝伦的白百合呢?不要把我当做似是而非的风流人物吧。
身处于人如云事如雨的帝都的中央,处于忙里更忙、急中更急的境遇的中央,心境时常记挂着春芜秋野之外的事物。
对于一个不事农桑的人来说,买花钱就是我的活命钱。
我自从买下这瓶百合花,白天作为案旁密友,夜里拿到中庭,任凭星月照耀,夜露洗涤。
早晨起来打开挡雨窗,首先映入眼帘的即是此君。
一夜之间,减少了几个蓓蕾,增添了几朵鲜花。
我从井里打来新水浇灌。
水喷洒着花叶,带着粒粒露珠,随后放置于回廊之上。
绿叶淋水,青翠欲滴,新花初放,不含纤尘。
日复一日,今天蓓蕾,明朝鲜花。
今日残花,为昨天所开。
热热闹闹开上一阵随即衰落,花座渐次向梢头转移。
看吧,六千年世界的变迁,从这枝百合花的盛衰上也可表现出来。
对花沉思,想起了游房州的那个时候。
夏还是浅浅的。
我没有人相伴,时常一个人孤独地登上海边的山岭。
镜之浦平滑如明镜,浮着一两点小船。
矶山的绿色同海色相映照。
四处阗无人声,只有阳光充溢天地。
矾山渐次投入海面的部分,略显突兀,露出了岩石的肌肤。
坐在这座山岩之上,白日亦可入梦。
这时,一阵香风悄然而过,回头一看,一枝百合正立于我的背后。
对花沉思,想起了游相州山的那个时候。
这地方即使一捧黄土也包含着历史。
在倚山茅屋旁边,陡峭的石壁之上,幽深的古老洞穴里,古代英雄长眠的地方,细谷川流经之地,杉树阴下,小竹园中……随处都能看到白色的花朵。
有时遇到背草的儿童,草篮上也插着两三枝。
有时走在蛙声如鼓的田间小路上,猛然抬头,看见前面有饭粒般的青山。
遍山萱草丛生,犹如山岳女神的头发,其间到处点缀着无数山百合,简直像自己亲手簪上去的。
无风时,天鹅绒般的绿毯上织满了白色的花纹。
一阵风吹来,满山茅草绿波摇荡,那无数白花宛若水面上漂动着的浮萍。
对花沉思,想起那次夏山早行的时候。
山间早晨雾气冷,单衣更感肌肤寒。
路越走越窄。
山上松椎繁茂,山下细竹丛生。
披草而行,满山露水尽沾裳。
微风过后,送来一阵幽香。
定睛细看,一枝山百合杂在细竹丛中开放。
膛着齐膝的露水将它攀折。
花朵如一只白玉杯,杯中夜露顿时倾注下来,打湿了我的衣裳。
亲手折花,清香盈袖。
对花沉思,想起那高洁的仙女的面影。
清香熏德,永葆洁白之色。
生在荒草离离的浮世,而不杂于浮世。
她虽然悲天悯人,泪滴凝露,面对忧愁,但时常仰望天日,双目充满希望的微笑。
它生在无人知晓的山中,独自荣枯,无以为憾。
在山则花开于山,移园则香熏于园。
盛开时不矜夸,衰谢时不悔恨。
清雅过世,归于永恒的春天。
这天使的清秀的面影,不正是白百合的精神所在吗?
案头一瓶百合。
我每对之,则感到神游于清绝幽胜之境。
每有邪思杂念,看到此花则面红耳赤。
啊,百合啊,两千年前,你开在犹太人的土地上。
你在人的眼里,是永远传递真理信息的象征。
百合啊,你开在一个陌生国家的园圃里。
百合啊,愿你将清香一半分赠予我吧。
4、《听泉》东山魁夷
鸟儿飞过旷野。
一批又一批,成群的鸟儿接连不断地飞了过去。
有时候四五只联翩飞翔,有时候排成一字长蛇阵。
看,多么壮阔的鸟群啊!……
鸟儿呜叫着,它们和睦相处,互相激励;有时又彼此憎恶,格斗,伤残,有的鸟儿因疾病、疲惫或衰老而失掉队伍。
今天,鸟群又飞过旷野。
它们时而飞过碧绿的田原,看到小河在太阳照耀下流泻;时而飞过丛林,窥见鲜红的果实在树荫下闪灼。
想从前,这样的地方有的是。
可如今,到处都是望不到边的漠漠荒原。
任凭大地改换了模样,鸟儿一刻也不停歇,昨天,今天,明天,它们继续打这里飞过。
不要认为鸟儿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飞翔的。
它们为什么飞?它们飞向何方?谁都弄不清楚,就连那些领头的鸟儿也无从知晓。
为什么必须飞得这样快?为什么就不能慢一点呢?
鸟儿只觉得光阴在匆匆忙忙中逝去了。
然而,它们不知道时间是无限的,永恒的,逝去的只是鸟儿自己。
它们像着了迷似地那样剧烈,那样急速地振膈翱翔。
它们没有想到,这会招来不幸,会使鸟儿更快地从这块土地上消失。
鸟儿依然忽喇喇拍着翅膀,更急速,更剧烈地飞过去……
森林中有一泓清澈的泉水,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悄然流淌。
这里有鸟群休息的地方,尽管是短暂的,但对于飞越荒原的鸟群说来,这小憩何等珍贵!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这样,一天过去了,又去迎接明天的新生。
鸟儿在清泉旁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泉水的絮语。
鸣泉啊,你是否指点了鸟儿要去的方向?
泉水从地层深处涌出来,不间断地奔流着,从古到今,阅尽地面上一切生物的生死、荣枯。
因此,泉水
一定知道鸟儿应该飞去的方向。
鸟儿站在清澄水边,让泉水映照着身影,它们想必看到了自己疲倦的模样,它们终于明白了鸟儿作为天之骄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鸟儿想随处都能看到泉水,这是困难的。
因为,它们只顾尽快飞翔。
不过,它们似乎有所觉悟,这样连续飞翔下去,到头来,鸟群本身就会泯灭的,但愿鸟儿尽早懂得这个道理。
我也是群鸟中的一只,所有的人们都是在荒凉的不毛之地上飞翔不息的鸟儿。
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当你夜半突然醒来,你会从心灵的深处,听到幽然的鸣声,那正是潺谖的泉水啊!
回想走过的道路,多少次在这旷野上迷失了方向。
每逢这个时候,当我听到心灵深处的鸣泉,我就重新找到了前进的标志。
泉水常常问我:你对别人,对自己,是诚实的吗?我总是深感内疚,答不出话来,只好默默低着头。
我从事绘画,是出自内心的祈望:我想诚实地生活。
心灵的泉水告诫我:要谦虚,要朴素,要舍弃清高和偏执。
心灵的泉水教导我:只有舍弃自我,才能看见真实。
舍弃自我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我想。
然而,絮絮低语的泉水明明白白对我说:美,正在于此。
5、《河边》《草帽》\李汉荣
河边(母亲一边洗衣,一边听河水的声音。
她说,水声太好听)
好像有数不清的喉咙
发出梦里的声音
又好像有数不清的灵魂
讲着遥远的故事
从地底流来的
讲的是岩石里的旅行
从天上落下的
说的是云雾里的见闻
从祖母脚边淌走的
从不会返回来路过这里
打湿我的衣襟
或溅进谁的梦境
从我手指间滑过的
从不会再过五百年
变成露珠缀上谁家花丛
变成泪水含进谁的眼睛
鱼儿还没有听懂波浪的语言
就被另一个波浪拽走了
蹲在河边的那块大石头
和水交谈了几千年
噢,好像有无数把月琴
在水里拨动无数颗灵魂
小河从母亲心中流过
发出梦一样的声音
草帽
(选自李汉荣诗集《母亲》)
整个原野浓缩成这朴素的一轮这是母亲昨夜用麦杆编的
月光和露水也被她编进去了
还编进去蝈蝈的和鸣
正午,我枕着草帽在阡陌上小睡便有一串颤音滑过我的梦境
整个原野浓缩成这浑圆的一轮大自然的语言单纯得
就像这一圈一圈的波纹
在烈日下述说宁静的绿荫
只要走在母亲的呢喃里
苦夏也是可以忍受的一段路程整个原野浓缩成这黄金的一轮起伏的波浪拍打着我的心胸
我把草帽旋转着抛向天空
为五月画一条动人的弧线
携着一股风,又降落在我的头顶啊,白昼的月亮旋转在夏天的头顶。
高三时文美文选编(二)
1、读书,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马想斌
在快乐的猪与痛苦的思考者之间,你的选择是什么?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时间赋予了读书一个礼节性的纪念,让人们能够有理由从繁忙中找个空隙,反省一下如今很少翻书的自己。
尤其是今年,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中提出“书香社会”,一直被认为读书越来越少的这个国家,因政府首脑的政治倡议,比以往更加重视全民阅读。
尽管国人读书越来越少的消息,早已被不断增长的书籍阅读量击碎,但无可回避的是,这样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很容易找到不读书的理由。
的确,如今读书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很麻烦的事儿,需要付出时间,付出精力,甚至还要付出一份心境。
许多更为紧迫的事情,都会排在读书的前面。
诸如此类的理由会有很多。
在所有的理由中,时代提供了一个共性:如今人们不必再如饿狼一般猎取信息,信息自己就会扑面而来。
通过读书获取知识的旧有途径,已经被时代改造得太过容易。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而在长者与老师的言传身教中,读书赋予了获取生存知识与技能的功能,十年寒窗,一朝高考,大多是为了通过读书获取可能的好工作高收益。
但如今在高学历未必能带来高收益的现实下,读书无用论开始盛行。
不能有一个好的工作,为什么还要坚持读书?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个问题,但早被台湾作家龙应台回答了。
龙应台写给安德烈一段话中这样表达,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的确,书虽然不能帮我们解决所有问题,却能给我们一个更好的视角,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思考、逻辑、谈吐、与人共事等各个方面。
读书多了,内心才不会决堤。
说到底,读书会让你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本文来源:华商报)
2、不同的远方宁白
看到孩子与母亲相随的画面,令人温暖。
母亲真的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可是,行走街市,也总能听到母子之间冷冷的对话,其实,大多是母亲的独语。
有时听了,令人心惊不已。
一天早晨,步行上班。
正走在斑马线上,忽听到一母亲大声训斥身边的儿子:不要觉得95分就好了,才第9名,离前三还差远了,跟你说过,四年级很关键…低着头的儿子一脸沮丧。
我听了,心生对孩子的同情。
不知道孩子今天上课的心情会怎样?这是个无知得贪婪的母亲。
还有一次,从图书馆出来。
一位戴着眼镜的母亲,与自己才八、九岁的儿子上“哲学”课,隐约听到什么“自信”、“坚忍”“淡定”的字眼,儿子微皱双眉,似乎一头雾水。
想必当妈妈的,希望儿子在人格上尽快成熟,可是,你怎就不能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教育呢?或者,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黙化,引导他要自信坚强呢?如此“哲学化”的教育,不仅无效,还可能让孩子在生活中唯恐不自信,变得失去童真,患得患失。
在孩子心里,总是把母亲的话很当回事的。
更夸张的是,有次周六,在一家点心店,邻座一母女,母亲上衣有美容店标识,女儿面容干瘦、苍白。
听母亲在与其同事说,吃完她要去学钢琴,学完去补数学,晚上还有书法课。
我忍不住问,孩子几年级?母亲说:二年级。
我说:你怎么给她加这么多份量?母亲答我:现在都这样啦!钢琴她喜欢的。
孩子马上嚷嚷:我不喜欢了,是你硬让我学的。
母亲立马眼睛一瞪,脸呈怒气:看你以后还有出息!
搞美容的母亲,是因为自己觉得没出息,而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看孩子无血色的白净小脸,真有点为她担心,如此重压,能扛得住吗?
那些孩子母亲的脸上,都显出焦虑、急切,希望孩子从小在竞争中胜出,一路领先前行,成大亊、有出息。
可是,她们自已却没有作好当母亲的准备,人生的第一老师,该如何对孩子循循善诱,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仅仅会把着急呈现给孩子,可能会是一种伤害。
自然,也有这样一对我相熟的母女。
经常看到这娘俩走在路上,都是女儿在笑咪咪的“喋喋不休”,当母亲的总是“洗而恭听。
”母亲有次告诉我,女儿考试得了全班第一,她祝贺女儿,4年级的女儿却俏皮作答:那是学霸们考咂了。
这个在课堂上有时把课本垫在屁股下的调皮女儿,这样的轻松回答,母亲的脸上是高兴的。
女儿曾经在自己的一幅画中写下这样的旁白:身体被束缚,但心还能飞翔。
一个不是生活在斥责压力下的孩子,才会让心灵插上翅膀。
每个母亲都希望孩子飞翔着去辉煌的远方,可是,太多的母亲因为苟且于当下的分数,急切于孩子的成熟,压抑了孩子充满童心的对远方的梦想,最后,母亲心中希望的孩子的远方并没有出现。
而那些给孩子更多快乐、轻松环境,让孩子按本性成长的母亲,却成全了孩子心中对远方的飞翔,激发了智慧的灵性,母亲心中期待着的孩子的远方,可能就真正实现了。
孩子飞翔的远方是诗意的,母亲的远方却总是由物质构成。
一位非洲的国家总统曾经说过,教育好母亲,就能教育好一个民族。
对当今中国,此话值得记取,不仅是对民族,首先是对自己的孩子。
3、人生的“座右铭”龙应台
56岁的我去了小学同学会,想看看当年12岁的玩伴们今天变成了什么样。
那是1964年,我们12岁。
那是个有“座右铭”的时代:我们的书桌都有一张透明的玻璃,玻璃下面压着对自己的提醒、勉励、期许。
讲台上的老师,用循循善诱的口吻说:“你们的前途是光明的,只要努力……”
56岁的我们,围着餐桌而坐,一一站起来自我介绍,因为不介绍,就认不出谁是谁。
我们的眼睛暗了,头发白了,密密的皱纹自额头拉到嘴角。
从12岁到56岁,中间发生了什么?
如果,在我们12岁那一年,我们有这么一个灵魂很老的人,坐在讲台上,用和煦平静的声音跟我们这么说:“孩子们,今天12岁的你们,在40年之后,如果再度相聚,你们会发现,在你们50个人之中,会有两个人患重度忧郁症,两个人因病或意外死亡,五个人还在为每天的温饱困难挣扎,三分之一的人觉得自己婚姻不很美满。
你们之中,今天最聪明、最优秀的四个孩子,两个人会成为医生或工程师或商人,另外两个人会终其一生落魄而艰辛。
所有其他的人,会经历结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来的‘懂’,作最后的转身离开。
”
如果在我们12岁那年,有人跟我们这样上课,会怎么样?
当然,没有一个老师,会对12岁的孩子们这样说话。
因为,这,哪能作人生的“座右铭”呢?
4、读书最乐乐在人生
两千多年前,荀子说:“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
可见,中国有着悠久的要求官员读书学习的历史,这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应当在现代社会中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古人为什么强调官员读书学习呢?因为“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读书乐趣多多,首先是能够学到知识。
这是读书最基本的功能。
知识不像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你享有了,别人就不好再享有;也不像物质产品,只能一次性消费。
知识是精神产品,可以传导、复制和共享。
领导干部通过读书,可以获取政治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和其他各种知识,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汲取从政智慧,提高做事本领,构筑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