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书法渗透德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五寨中心小学陈凤兰
德育,素质教育的核心。

这是一个永恒而内涵丰富的话题。

它包含了思辩、政治、道德品质、心理意志品质、行为习惯等许多做人的要素。

单纯的道理,在小学生听来,往往感到枯燥无味,而在书法教学中,结合有关的教学载体,联系书法五千年文明的丰富内涵,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滴渗透,使之潜移默化,往往会事半功倍。

书法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旨在研究书法艺术教学和德育两者的和谐统一关系,研究书法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的方法、途径,分析德育渗透对学生书法技能、学生能力、素质提高的作用方式、影响效果。

寻找德育渗透对书法教育发挥的功能优势,关注学生的艺术学习,提高书法教学的质量,发挥其教育的德育功能优势,促进学生书法能力的进步、提高。

因此,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要注重德育与书法教学的相辅相承,书法教学不单单是书法技能、技法的训练,不仅关注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提高,更要着眼于通过书法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发挥“以书载道、书道融汇育人”的德育渗透教育形式。

书法教学中有机结合德育,对学生进行“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

德育在书法教学中的渗透,表现形式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式的,不是为德育而进行的“德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默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一、讲述书家人品、塑造美好心灵
古人云:“书如其人”。

我国书法界有一个好传统,就是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学书先学做人。

古代许多著名书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

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王羲之“骨硬”,虞世南“德行忠直”,颜真卿“忠义光明”,柳公权“心正则笔正”,蔡襄“才德俊伟”,黄道周“不谐
流俗”,令人高山仰止。

这些史传佳话随同他们的书法名作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并闪着耀眼的光华。

在书法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用生动的语言叙述,介绍中国历史上顶天立地、坚贞不屈、英勇顽强、勇于抗争外辱,敢于为民请命、解困,且书法上有一定造诣的英雄人物、著名政治家、知名学者,如颜真卿、岳飞等的故事,激发培养学生崇高的民族气节和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通过讲述这些,可以引导学生向人书俱佳的书家学习,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从而影响学生在书法练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沉着冷静,坚持习字,克服心浮气躁地毛病,从而培养了学生做事有始有终、勤动脑、善观察的良好品质。

二、欣赏书法之美、陶冶高雅情操
鲁迅先生有言:“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写字是书法的基础,书法是写字的升华。

书法是高雅的艺术,它通过黑白线条和空间的运动产生出无穷的意境,可展现出书者的胸怀和襟抱,表现人生命的活力、意志以及无限的情愫。

不同的书体,如篆书的古雅朴厚,隶书的沉雄遒劲,楷书的严整瑰丽,行书的秀娟活泼,草书的奔放奇逸,传递给人们不同的情感信息。

欣赏者、学习者在欣赏学习时,与书法艺术产生一种心灵的交流,情感的共鸣,精神得以升华,情感得到愉悦,性灵得以陶冶,情操得以培养。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到:“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

因此,在进行书法欣赏教学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形式。

由于书法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美,所以,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优秀的书法作品中体察提按、转折等用笔的美;刚柔、粗细等线条的美;浓淡、枯润等墨色的美;俯仰、向背等结构的美;疏密、穿插等章法的美。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从不同的书体中汲收营养,感受各家书体的美,如先秦书法的稚朴古
雅,魏晋书法的奇逸开张,唐楷书法的法度森严,明清书法的个性张扬,直到现代书法的异彩纷呈。

通过对优秀书法作品的学习、观赏和评点,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还可以在指导学生读贴时欣赏到字的结构美,从而在书法实践中产生审美体验,进而也就起到了陶冶情操、培养高雅情趣的作用。

三、临摹书法作品,树立健康人生观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文规定:“提倡在大中小学的教室、图书馆、礼堂等场所,悬挂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领袖、先烈和名人的画像、诗词、格言。

”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是以书写汉字为基础,要达到汉字书写形式与艺术的和谐统一,历代书法家都作了大量的有益探索,留下了许多传世之宝。

同时,古代许多著名书家往往又是文学史上重要的人物,如王羲之、苏轼、郑板桥等,因而学生在临摹书法作品,完成作业直至比赛中,大量接触的是歌颂祖国、歌颂人民、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向上的经典诗词、名人名言、智人睿语,能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汲取有益的营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精神境界,净化心灵,树立起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临募书法作品时,要求他们能平心静气地考虑好作品的布局安排,有效地控制好心情,眼到、心到、手到,心手相应则字的笔画线条就有轻重、粗细、深浅、敛舒、险丽之变化的效果,最终达到抒情达意、精神愉悦、心专意畅的最佳目标,收到由书法养性到健脑、健体的最佳效果。

四、坚持书法训练,塑造健全人格
现代研究证明,健康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人的成功起决定作用。

“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序上具有创造禀赋,但只有心理正常、健康的人才会把创造潜力付诸实现。


首先,书法训练过程可以培养学生高度认真的精神。

一位心理学家讲:调整学生的心理素质、规范其行为有两种好办法,一是练习平衡木,二是练习书法。

这两种练习均能使学生进入到一种相对静止的心理状态。

经常进入这种静止状态,性格就会可能改变。

练习书法,必须进入一个全身心的投入状态,这种状态叫静止状态。

只要这种状态能持之以恒,就能使学生养成逢字不苟、动笔必矩、严谨认真的好习惯。

写字前,要求用10秒钟时间就把笔、墨、纸、水瓶放得有条不紊;下课后离开座位,手与桌面上不留一滴墨迹和水迹,这对培养学生动作的准确和迅速及谨慎细致的心理很有好处。

正如郭沫若同志在1962年给《人民教育》的题词中说的:“这种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

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其次,书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不怕困难的优良心理素质。

实践表明,学习书法急功近利,反而欲速则不达。

要心静气和、端正姿势、持之以恒地苦练。

如果没有长期艰苦的磨炼,就无法领悟到艺术真谛,难以敲开艺术之门。

“临池学书,水为之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以名家刻苦练字的故事教育学生,如:唐代的怀素,因家贫买不起纸笔,便种下三万株芭蕉,采芭蕉叶练字。

老叶摘完了,新叶还小,舍不得采摘,干脆就在嫩页上悬臂练字,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家。

郑虔家贫,练字常常没钱买纸,听说长安城南恩寺里贮藏着几屋子柿叶,于是就住在寺里,以柿叶当纸练字,正面用完用反面,竟把几屋子柿叶全写完了。

后来,把自己写的诗和画合成一卷献给皇上,唐玄宗称之为“郑虔三绝。

”北宋的欧阳修,小时候家贫如洗,没钱买纸笔,母亲见他好学,就教他用芦杆在沙地上练字。

由于他勤奋刻苦,书法也很有成就。

正是在这汉字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中,学生获得了韧劲与耐力,形成了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总之,在书法教学中如果能注重充分挖掘这些德育因素,并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充分发挥书法艺术美的育人宗旨,使学生心智与德行一同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