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博经历回顾与经验分享—18篇一作SCI发表的背后

合集下载

成功发表SCI论文总结的心得分享

成功发表SCI论文总结的心得分享

成功发表SCI论文总结的心得分享一、论文写之前做好准备工作。

收集好文献资料,特别是一些高水平期刊且由欧美人写的论文。

挑几篇这样的文献精读,看看人家是如何对一个问题用英语描述的,并记录常用句式和词汇。

如果平时有这样习惯就再好不过了,长期积累写作时肯定是如鱼得水。

大量的阅读文献能有助于我们确定SCI写作的课题,而在确定课题之后对文献进行收集也是为了能便于之后写作SCI文章所做下的工作。

故而,阅读文献是SCI成败的第一步。

二、论文不是一蹴而就的,千万不要抱着一遍写好的心态。

一篇精彩的论文有事需要来来回回的修改加工。

每看一遍都会有提高的地方,一定要耐着性子仔细推敲。

不能闭门造车,一个人的精力和看法毕竟有局限。

完成初稿后可以找靠谱的同学或老师帮忙看看。

一般都可以获得很多好的建议,自己以前没有发现的问题也会浮出水面。

三、对于语言,如果是实在能力有限,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

对于国内科研者而言,语言是SCI论文写作的一大障碍,由于思维的不同,在写作时往往出现词不达意、描述模糊、句式混乱、累赘拖沓等现象。

而克服这些阻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同时科研者的时间和精力又是非常宝贵的,所以在语言方面寻求他人的帮助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了,这里有一个前提是文章要写得够好,不然都是白搭,因为翻译和语言润色一般都是基于原文基础之上进行的。

四、考虑发表需要用到的数据和图片设计关键性实验时,应当考虑发表要求,分好实验组,对照组以及布局。

这样可以减少重复工作的时间,以获得更完整或更漂亮的数据。

此外,也可以提前制作图片,如果实验结束之后再来整理数据制作图片,可能会耗费更多的时间。

五、提前开始写作,即使没有完整的实验数据,也可提前撰写论文。

因为背景介绍部分通常是对过去研究的简单总结,做实验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材料和方法部分的写作,这个时候作者对实验方案的记忆是最深刻的。

提前撰写这两部分内容,能更好地帮助作者写论文。

六、写作内容要表达清楚,如果一项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因为论文表达不清楚导致出版受阻,那是非常遗憾的事。

读博经验 一个直博生五年博士生涯的心路历程

读博经验  一个直博生五年博士生涯的心路历程

读博经验一个直博生五年博士生涯的心路历程如今,直博生已经是高校博士生中很大的一个群体了,也是高校科研队伍中一股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直博生一下子从本科跃入博士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一起跟着小P君来听听一位刚毕业的直博生的心路历程吧!距离博士论文答辩已经过去20多天,也顺利通过了学校的学位审核,从读博期间的万分煎熬到答辩后的彻底解脱好像就是瞬间的事。

所以在此写下五年博士生涯的心路历程作为回馈,希望能给正在读博的同学一些正能量,也给将要读博的同学一些建议。

我本科就读内地985高校的某工科专业,本科毕业保送至上海某985高校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这段看似顺利的经历滋生出一个问题,在博士前三年一直困扰着我,就是到底自己适不适合读博士。

而且在平时和同学交流中我发现相比于执着考研的同学,很多保研的同学其实在念研究生前没有想的很清楚。

尤其是和我一样直博的同学更是如此,因为没有经历过硕士阶段的科研生活,对怎么做科研,可能碰到的问题等都认识浅薄,这也是导致后面我在遇到诸多科研问题时总是手忙脚乱且容易急躁不安的主要原因。

总体来说,博士的第一年是非常忙碌的,既要上硕士的课也要上博士的课,然后就是和导师讨论后面的博士课题,做一些文献调研等等,这也是我第一次体会到科研不易,因为我对做课题这件事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本科时期老师学生之间那种“教与学”的关系上,所以第一年过的非常磨人,我确实花了很多力气让自己适应到科研工作中来。

从第二年到第五年这四年就基本全身心投入科研了,个中辛苦相信正在念博士以及已经博士毕业的同学都深有体会,只是每个人性格各异,经历不同。

对于我个人来说,四年来科研上的成就不算突出,但身心确实得到了很多锻炼,虽然我也不确定以后会不会走科研道路,但我相信博士阶段的锻炼对于今后任何岗位的工作都是多有裨益的。

这个帖子里我会结合自己的一些经历给大家一些建议,希望对大家有用。

1.与其对导师期待过高不如多向同门请教无论如何我们得要感谢导师的知遇之恩。

博士4年发表28篇SCI论文经验分享

博士4年发表28篇SCI论文经验分享

博士4年发表28篇SCI论文经验分享博士毕业了,回想读博这几年辛苦而又自豪的成果(4年发表28篇SCI,当然IF影响因子高低不等),想把自己一些写SCI经验分享给大家。

希望与虫友共同提高。

SCI需要注意一个方面:一、写作者注意事项1、要写英文文章。

现在很多中文的文章,特别是IF<1.5的,也属于SCI收录,但是数量只质量毕竟有限,其难度其实不低于英文,并且感觉内容一般般,因此,写文章一定要写英文文章。

2、语法风格。

文章内容一定要表达清楚,但一定要让人读懂,看明白。

平时做做笔记,一些好的语法、词汇,尽量摘抄,以备平时翻翻,写作前在看看。

3、要选好审稿人。

这很重要,平时可以考虑与本领域相关的一些国外学者取得联系,与作者进行交流互动,然后说明自己在做什么样的科研,比如要求他提供一些意见,然后再给他看看自己写的文章,按他的意见进行修改。

当然,真正投稿时,推荐他作为评审人是自然的。

4、熟悉杂志。

杂志的发表周期很重要,这可最近发表或online 的文章看出,如果时间拉得很长,说明稿件量很大,队伍排得很长,如果急需刊出的话不宜投稿。

我一般有意识的选择的都是月刊。

5、文章的完整性。

如果你有一个很好的IDEA,但是由于你研究内容的完整性不够,也会给评审人很不好的印象。

第一感觉就是你研究做的不系统,有很多影响因素没有考察,进而会怀疑你所得结论的真实性。

所以我的建议是:一个工作尽量要做系统全面,写文章的时候当然没必要把所有的研究内容都写进去,但是一些在类似论文中常出现的考察内容还应该尽可能包括,我们反对文章写得太长,但相较于太短的文章而言,文章内容多一些更好,至少能让评审人感觉你确实做了较为系统的工作。

评审人大不了让你修改时删掉一些内容(至少你有可删的),如果太少就麻烦了。

6、文章书写细节。

这一点是很多投稿人不怎么重视的,我认为非常重要,这反映出一个人治学态度!7、文章创新性。

但现在的SCI杂志原则上要求能发表的文章必须是有创新性的,但很多基本没什么创新性的东西照样能发表在比较好的杂志上,why?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作者会写,一个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他再做一遍(改变材料和实验条件),照样可以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让你读后即使明知缺乏创新性但仍不忍拒绝的稿件。

博士经验总结范文

博士经验总结范文

作为一名即将完成博士学位的学生,回首这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时光,我不禁感慨万分。

在这篇经验总结中,我将从学术研究、个人成长、时间管理和社会实践四个方面,对自己在博士阶段的经历进行梳理和反思。

一、学术研究1. 确立研究方向:在博士阶段,我首先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即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和个人兴趣,选择了具有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

2. 文献综述:为了深入了解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我广泛阅读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

3. 实验与数据分析:在研究过程中,我熟练掌握了实验技能,并能够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4. 论文发表:在导师的指导下,我成功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这不仅提升了我的学术地位,也为我的博士生涯增添了光彩。

二、个人成长1. 自我认知:在博士阶段,我不断反思自己的优缺点,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实现人生目标奠定基础。

2. 沟通能力:通过与导师、同学和业内人士的交流,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具备了较强的沟通能力。

3. 时间管理:在紧张的学术研究中,我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

4. 耐心和毅力:面对研究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我始终保持耐心和毅力,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时间管理1. 制定计划:为了确保博士阶段的研究进度,我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2. 优先级排序:在面对多项任务时,我学会了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进行优先级排序,确保关键任务得到及时完成。

3. 避免拖延:在时间管理过程中,我努力克服拖延症,提高工作效率。

4. 休息与调整:在紧张的研究之余,我注重休息与调整,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四、社会实践1. 参加学术会议:在博士阶段,我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研究成果,拓宽视野。

2. 实习经历:通过实习,我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升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3. 志愿服务:在课余时间,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SCI论文发表的经验介绍

SCI论文发表的经验介绍

第一次SCI论文发表的辛酸历程这段时间如坐针毡,终于在同一个下午无意间等到了接受的通知,同时也收到副高评审通过的消息,不过只欢喜了一会儿,回想下,整个过程历时近1年更多是辛酸。

姑且在感叹心酸之际,也写下了自己的一丝总结,有得必有失,相信我的收获不仅与此。

也希望阅读文章的后来者们可以有所领悟。

有想法,就要尽早勇敢去尝试。

早就有写SCI论文的想法,踌躇了大半年,主要是因为不自信,觉得自己多年未碰英文,生疏了。

终于下定决心,3月份开始看文献,看了一个多月,从开始觉得是天书,到慢慢熟顺,再到后来忽然觉得,其实SCI”也不过如此“。

看多了文献,找到切入点,于是有了下笔的勇气了。

但到真正动笔,发现又是困难重重,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不敢确定能确切表达,借用人家的语句,又怕重复太多,涉嫌抄袭,中间借助有道,百度翻译等等,甚至过程中严重鄙视自己,稀里糊涂的终于写完了。

心里那个叫没底。

莫要埋头干,成功者经验可鉴。

写好后心里真的没底,觉得这样的”烂“东西,能发连自己都不信。

于是拿给了一个朋友(其实他也刚发了一篇),朋友的话至今想来振聋发聩,是他说要坚持,继续改下去,不断的投,不断的修,肯定能发表。

于是又有了一点自信,先开始自己一边,两边的修改,曾想找别人修,但我的观念是:首先要过了自己这一关,才能拿给别人看吧。

我记得当时,自己连续修了6遍。

对于非英语大牛者,找个润色公司还是必要的。

但没必要花太多钱,选择所谓的深度编辑,个人觉得不值得,有谁比你自己更熟悉自己的文章呢。

只找个普通润色公司,花个几百元就行了。

事实上,笔者这篇文章投稿也没遇到说有什么语言问题,反而是笔者另一篇选择了深度编辑,拖了好久,语言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

不怕失败,敢于投稿。

其实投稿失败没什么,敬佩老外的专业精神,他们都会给你很多建议,按此修改,你的文章很多时候会一下提高很多。

笔者这篇文章就是先投了2.0的一个杂志被拒,提了一些意见,按意见修改,改投专业内更好的杂志2.4,本想试着再看下专家们的意见的,结果反而出乎意外的大修,小修,到后来接受了。

分享大龄博士读博与发表论文的经验

分享大龄博士读博与发表论文的经验

分享大龄博士读博与发表论文的经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作者: jgshuhaihua(站内联系TA)发布: 2013-12-08首先,我申明一点,我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文中一些观点并不适合于理工科类。

其次,这篇文章比较长,有很多话说,主要是读博的苦难过程。

后面附有两篇已接收论文(一篇SSCI,一篇SCI)的发表过程和感想。

我这个博读的很苦。

入学时已经28岁,而且已经成家,负担特别大。

最严重的是,因为录取的原因,我读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专业,一切都得重头开始。

刚入师门时,老板有两个方向,都偏数学。

一直以来我都是读文科的,数学实在不行。

不得已,我选择了一个对数学能力要求相对较低,但要求计算机编程的方向,直觉编程要简单的多。

注:我们的编程指计算机仿真,其实只是应用,确实没有什么难度,不需要算法的创新,并没有贬低编程出身的同学的意思。

选定方向后,就埋头读文献,主要是综述和经典文章。

这期间,我非常的苦闷,因为文献中还是充斥着数学符号和数学解析,对我一个文科出身的人来说,实在是一种折磨。

入学半年后,老板准备申请一个自然国基,把我调过去与一个师兄一起收集文献写本子,还说不管基金中不中,以后都做这个方向。

我当时心里还挺高兴,因为这个方向是用实证方法做的,是我偏好的。

在等待国基消息的同时,老板又中了一个博士点基金,偏公共管理,方法不限。

同年与我进入师门的还有两个硕博连读的师妹,她们做的是供应链,而且是大四下半年就跟着师门做了。

没有办法,老板把这个课题交给我一个人做。

于是,我又换了个方向。

年纪大读博有个坏处,琐事特别多。

博一时,老婆生孩子;博二时,母亲病重。

那段时间时不时就得往家里跑,根本无心做科研。

直到博二结束,我甚至没有开过一个研究课题。

幸好老板通情达理,只要请假,他都准,对我基本不做要求,也不追问我的科研进度。

但实在心里有愧,而且在师门感觉抬不起头来。

因为同年进来的两个师妹科研都挺强,一个中了一个A类SSCI期刊,另一个虽然没有发英文,但发了基金委30种5篇。

一个中科院博士的读博感想

一个中科院博士的读博感想

一个中科院博士的读博感想博士期间的最后一篇论文完成了,小憩一会。

顺便来晒晒我的博士成绩单,主要谈谈自己对读博士及发表SCI的一点感受。

我是03年本科毕业,同年秋天考入中科院的硕士,第一年在中科院研究生院集中学习基础课,由于当时想着可能会读博士,顺便就把博士生的必修课也完成了(也就是政治和英语再加上几个学分的专业课程),由于大家都直忙着课程学习,许多同学都在准备托福和GRE 考试(现在想起来后悔自己当初怎么不是他们其中的一位,起码对英语提高还是有点好处),对SCI是什么,有什么用并不清楚,只是觉得挺难的。

04年秋天回到研究所开始论文阶段的学习,刚开始的几个月就是看文献(导师写的一些论文、本方向的两本英文书和大量的SCI论文),郁闷的同时也慢慢的理清了一些思路,大体知道本方向当时的“热点”,“难点”等,导师提议让我把最近几个月阅读的文献整理成一篇中文核心的综述文章(本方向此前只是02年的时候导师有一篇中文核心的综述文章,国内相关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第一次写文章,很兴奋但也很茫然,不知道如何下手,只能参考英文综述写了,完成后给导师修改,反反复复10多次,文章写成投稿,很快有了结果,04年的最后一天,文章接受了。

05年,我转为博士(硕博连读,最后只有一个博士学位),与此同时又完成了另外两篇中文核心文章,审稿很快也都很顺利的接受了。

转为博士了,必须尽快确定自己的课题方向(说来惭愧,确定课题方向花了一年的时间),通过与导师交流,自己对文献的阅读,结合我们自己的样品、实验方法及仪器等情况,终于确定了博士论文的方向。

时间过的很快,05年结束了。

下一年我得奔着SCI去了。

我们所的博士毕业必须要发表SCI的。

忙碌的06年。

年初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全额资助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获得批准,下办年英语学习四个月(当时获得留学基金委资助的人都要去学习外语,通过考试才能最终派出)。

其他时间主要是进行样品的准备工作(地球化学的同行都知道,样品准备情况直接决定了实验的结果),到年底,我的实验数据已经出来不少。

发sci申请博士

发sci申请博士

发sci申请博士标题:追寻科学梦想:我的SCI申请之路导语:我一直对科学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追求着科学的真理。

为了更好地探索科学的奥秘,我决定申请博士学位,以更深入地研究我的领域。

下面,我将向大家分享一下我SCI申请的故事。

第一章:科学初心自从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就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每当我看到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进行各种有趣的实验,我都感到无比兴奋。

我希望自己也能够像他们一样,参与到科学的大舞台中。

第二章:科学之路为了实现自己的科学梦想,我选择了攻读本科学位,并在大学期间积极投身于科研项目。

通过参与实验和文献阅读,我逐渐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确定了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

第三章:准备SCI申请为了申请博士学位,我开始了系统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认真学习了相关的学术文献,了解了当前领域的最新进展。

然后,我撰写了一篇扎实的研究计划,明确了自己的研究目标和方法。

最后,我还参加了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与领域内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学术水平。

第四章:投稿SCI期刊经过准备,我选择了一家国际知名的SCI期刊,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投稿。

在投稿过程中,我认真遵守了期刊的要求,修改了论文的结构和语言,确保其符合期刊的标准。

经过几轮的修改和审稿,我的论文最终得到了接受,并正式发表在该期刊上。

第五章:学术成果与展望通过SCI申请的过程,我不仅取得了学术上的突破,也积累了宝贵的科研经验。

我的研究成果为领域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为我今后的科研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不断追求科学的真理,为人类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SCI申请之路并不容易,但是只要坚持不懈,相信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希望我的故事能够给正在为科学梦想努力的人们带来一些鼓励和启示。

让我们一起追寻科学的奥秘,为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博的经验

读博的经验

两年多了,回首2010年三月那场考博的结局,回忆为此为之一年的准备,不免再次感概万千!第一,博士期间课题实施和完成情况本人做的是基础研究,从2010年6月1日进实验室第一天真正用在实验上的时间也就1年多点时间。

这期间,我个人完成了导师分配的任务,并获得了导师的认可,也许是硕士期间的基础吧,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太大的阻碍。

但是我在这里想跟大家说的是很多老师都喜欢听话的学生,或者这么说吧,有一些任务是导师必须要你完成的,也就是说你一定要给他一个交代才可以,即便你没有太大的创新,但是至少要在工作量上达到他的要求,这点我个人认为相当重要!具体的把握和衡量无法一概而论,这里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吧!我接手的课题在以前有很多师兄师姐都做过,但是导师认为他们完成的不彻底不充分!于是我所想到的是我应该如何贯彻充分和彻底,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呢?首先我认真研读了师兄师姐以及国内外关于此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并细致的分析。

看看哪些是不充分的,哪些是他们有所遗漏的,哪些是我无法超越的。

接下来我便迅速拟好思路,着手干工作,这期间肯定会遇到很多很多的问题和阻扰,但是我时刻注意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牢牢把握自己的红线,不断的提醒自己,反思自己,以免偏移主线。

再者在数据处理方面,我一直做到迅速跟进,从来不让数据过夜,因为我深知阶段性数据对下步工作的重要性和以后发表文章的重要性,这个绝不敢有半点马虎。

为此我还特地分析了为什么有些师兄和师姐有很好的结果却没有及时报道,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及时的处理和分析数据!最后说道创新,我想说的很简单,我自己对我自己说:你不要想着就轻易超越,没有那么容易的事情,你唯有积累工作量,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上的时候自然会有突破!结果我的实验很幸运,得到了导师的认可。

这里我再次指明一点,受专业影响可能无法一概而论,也学我自己很幸运,恰好达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情况。

但即便没有引起质变,至少我可以向导师交差了。

发表sci经验分享

发表sci经验分享

发表sci经验分享我是一名科研人员,在过去的几年里,我积累了很多发表SCI论文的经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我个人的经历和心得,希望能对正在努力撰写SCI论文的人有所帮助。

我想强调一点,撰写SCI论文需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所研究领域的相关知识。

这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还包括实验技术、数据分析和文献查阅等方面。

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够做出有质量的研究工作,并将其写成一篇有说服力的SCI论文。

要写好SCI论文,我认为关键是要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良好的组织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论文的结构和段落的衔接。

首先,要明确论文的目的和研究问题,并在引言中清晰地提出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接着,要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明确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然后,要详细描述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以及结果的呈现和讨论。

最后,要得出结论,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我还想提醒大家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要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以免读者产生困惑。

同时,要注意使用合适的科技术语,但同时也要保证通俗易懂,避免晦涩难懂的表达方式。

我想强调一点,写SCI论文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时间。

但只要我们保持对科研的热情和耐心,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的写作技巧,相信我们都能够写出优秀的SCI论文,为科学研究做出贡献。

撰写SCI论文是一项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工作,但只要我们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良好的写作技巧,相信我们都能够成功地完成这一任务。

希望我的经验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科研道路上取得更多的成就!。

读博期间的工作总结

读博期间的工作总结

读博期间的工作总结
在读博士期间,我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收获,工作总结成为了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仅是在学术上取得了进步,还在工作和生活方面有了很多收获。

首先,我在读博期间学会了高效地进行研究和工作。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我掌握了许多研究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学术能力。

我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地完成研究任务,同时还能兼顾其他工作和生活的需求。

这些经验对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我在读博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实验室和项目中,我参与了许
多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合作,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应对各种挑战。

这些实践经验不仅丰富了我的简历,也提升了我的实际能力。

最后,我在读博期间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和社交圈。

通过参加学术会议、交流活
动和社团组织,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同行,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和社交圈。

这些人脉和社交资源将成为我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持和资源。

总的来说,读博期间的工作总结是我成长的见证,是我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我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sci期刊发表心得

sci期刊发表心得

sci期刊发表心得SCI期刊发表心得。

在科研工作中,发表SCI期刊论文是每一位科研人员都渴望实现的目标。

我也有幸在这方面有了一些经验,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在SCI期刊发表方面的心得体会。

首先,选择合适的期刊是非常重要的。

在选择期刊时,我们要考虑到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水平,选择一个与自己研究内容相关度高、影响因子较好的期刊。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论文被接受的可能性,还能提高论文的影响力。

其次,撰写高质量的论文是SCI期刊发表的关键。

在撰写论文时,我们要注重论文的逻辑性和严谨性,确保论文的结构清晰,思路连贯,数据可靠。

同时,语言表达也要精准、简洁,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表达不清晰的问题。

另外,与导师和同事的交流与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科研工作中,我们往往需要借助他人的经验和知识来完善自己的研究工作。

与导师和同事的交流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论文质量。

此外,不断学习和积累也是SCI期刊发表的必备条件。

科研工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阅读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视野。

最后,坚持不懈是取得SCI期刊发表成果的关键。

在科研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因此,我们要保持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耐心,不断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SCI期刊发表的成果。

总之,发表SCI期刊论文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工作,但只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期刊,撰写高质量的论文,与他人积极合作,不断学习和积累,并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希望我的经验和心得能够对正在努力发表SCI论文的科研人员有所帮助。

祝愿大家都能取得SCI期刊发表的成功!。

一个博士生学习感受和经验的总结

一个博士生学习感受和经验的总结

一个博士生学习感受和经验的总结2011-03-30 11:23:38| 分类:教学资料|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一个博士生学习感受和经验的总结博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大众的眼中,被认为是一群佼佼者,博士头衔在别人眼里是光环。

但在博士自己眼里那是煎熬与自豪的糅杂,博士的生活是艰辛的,不管他生活优越还是学业顺利,读博士是非常痛苦的。

体力痛苦不算,精神受折磨,如果顺利毕业,几乎每个人都要经历过痛苦的煎熬和奋斗。

自我感受生活形成的精彩观点会对在读的、或者即将进入者都是很好的经验和借鉴,对于本科、硕士等也有很多借鉴的地方,毕竟学习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求学的过程中,都会越到类似的问题。

一、关于学习与生活一般而言,读博士已经到了一定的年龄,爱情、家庭、小孩、父母等等无不给博士学习带来的很多学习负担。

博士很难一个人独自读书,在学习的过程中,固然会得到家人的大力支持,但是家庭责任也是约束博士前行的一种不小的负担,养家糊口,拖儿带女,赡养父母,报答亲人。

一般而言,学历高的人比学历低的人具有较高的能力,道理是这样的:上学是需要支付成本的,这种成本包括物质上的和心理上的;读博士既需要信心又需要恒心,同时要耐得寂寞,抛弃社会的诱惑和思想的杂念。

读博是赌博还是修行?更多的观点认为:读博是一种责任,对自己,对父母,对自己未来的孩子………也是对整个国家,整个社会。

平时的努力,是为了有所创新,而这样的创新最好是可以直接解决某个社会问题。

人一生就那么短,能为他人、为社会留下一些知识财富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哪怕多年以后我们的名字已经变得无人可知………有了这样一种责任感,读博再苦再累,多年之后想起来,也是值得的。

博士阶段学习也算是人生中一笔难得的财富,一段难忘的经历吧。

沉下心来,耐得住寂寞。

当别人花前月下,当别人纸醉金迷时你需要放得下一切来为自己的目标努力。

但对于对学术、读书、研究有兴趣的人,读起来会轻松些,因为有成就感、有乐趣!二、博士成长过程博士生的成长过程要经历三个重要的环节:挑选关、培养关、考核关。

读博期间个人工作总结

读博期间个人工作总结

自201X年9月踏入我国某知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以来,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三年。

在这段时间里,我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学术研究和实践锻炼中不断成长。

现将我的读博期间个人工作总结如下:一、学术研究方面1. 研究方向:我的研究方向为XXX,主要研究内容为XXX。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2. 学术成果: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发表了X篇学术论文,其中SCI检索X篇,EI检索X篇。

此外,我还参加了X次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表了X篇论文。

3. 科研项目:在导师的推荐下,我参与了X项科研项目,担任项目组的核心成员。

通过参与项目,我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

二、实践锻炼方面1. 实习经历: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曾在XXX公司实习,担任XXX职位。

实习期间,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公司解决了实际问题,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2. 社会实践:我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支教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

三、个人成长方面1. 学术素养: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2. 人际交往:在校园内外,我积极参加各类活动,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学和老师。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3. 自律能力: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确保了科研工作和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总之,在过去的三年里,我在学术研究、实践锻炼和个人成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我也深知自己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努力。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拼搏。

读博期间的工作总结

读博期间的工作总结

读博期间的工作总结
在读博期间,我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收获,工作总结是对这段时光的回顾和总结。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还在团队合作、学术交流、自我管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和成长。

首先,在学术研究方面,我深入研究了我的领域,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发表了若干篇论文,参加了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与其他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合作。

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学术见解,还提高了我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在团队合作方面,我参与了一些研究项目,并与其他同学和导师进行了
紧密的合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如何克服团队中的矛盾和分歧,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团队的成功做出贡献。

另外,在学术交流方面,我积极参加了各种学术活动,包括学术讲座、研讨会、学术会议等,与其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互动。

这些交流不仅扩展了我的学术视野,还促使我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方法。

最后,在自我管理方面,我学会了如何高效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如何有效地管
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些经验对我未来的发展和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读博期间的工作总结是对自己成长和进步的一次回顾和总结。

我相信,这段宝贵的经历将成为我未来学术和职业生涯的重要财富,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为更好地回馈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的SCI经历(10篇外文SCI的经历)

我的SCI经历(10篇外文SCI的经历)

我的SCI经历(10篇外文SCI的经历)个人认为写论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不断的阅读和写作过程中,你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要想写好论文,你首先需要享受这整个过程,而不是把它作为一种负担。

通常,第一篇论文是最难写的,但当第一篇论文录用之后,后面的文章就简单了。

这就是为什么有这么多虫子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发数篇甚至数十篇文章(当然,里面可能有灌水的),而有的虫子一篇SCI都非常的艰难(当然,不排除学科差别)。

好了,谈谈我写SCI的经历吧。

我的第一篇SCI,是帮我的硕士导师翻译他写好的一篇中文文章,我挂第二。

当时的学校,SCI论文相当的少,我的专业是焊接,整个焊接系的老师只有少数知道有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这个英文期刊。

在接到任务的时候,我在做本科毕业设计的最后阶段,心情既激动又紧张,在之前,我可从来没有用英文写过科技文章。

那篇文章,我花了2个礼拜的时间将之翻译好,其间借助了专业辞典、金山词霸、还有3份专业文献。

写好之后,给英语比我好的本专业同学稍微扫了扫,也没怎么修改,就通过航空邮件寄到了英国MST。

大概是经过了2个半月,收到了来自英国的邮件,是我的修改意见。

当时那是相当的高兴了,第一次看到老外给我写信了(小地方的,没见过世面,哈哈)。

记得那时候的老外编辑是非常的敬业(2002年),在打印稿上,用铅笔帮我将语法问题足以修改,感动(现在网上投稿后基本这一块自己把关了,可能最后发表的时候有些期刊的编辑会帮忙修改)。

按照审稿意见,我和导师俩对每个问题逐一回答,修改了多长时间不记得了。

然后邮寄修改稿,再就是录用。

收到录用通知后,我和导师都非常高兴,要知道,这篇SCI是他和我两个人的处女作(我是他的第一个硕士,一年一个)。

有了这篇文章之后,导师自己都变得很有信心了,每次做完一组实验,等我将数据整理好,他就会自己去仔细的分析,基本上等1个礼拜就会拿出一篇中文文章然我翻译(这里不要有歧义,不是每隔一个礼拜写一篇论文)。

博士生年终总结 科研方面 sci

博士生年终总结 科研方面 sci

博士生年终总结科研方面sci1.引言1.1 概述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一篇重要的学术论文,它是对博士生整个科研工作的总结和反思。

本文旨在对我在过去一年的科研工作进行全面的概述和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致力于进行科研项目的深入研究和实验,针对特定的科学问题,通过采集数据、分析结果和文献调研,探索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充实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在研究中充分了解并掌握了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和研究现状。

通过仔细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我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问题有了全面的了解。

这为我后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其次,我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运用了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不断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结果。

这些结果不仅验证了我在研究设计和实施中的科学合理性,也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实证支持。

同时,我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活动,与同行学者进行研讨和合作。

这不仅开拓了我的学术视野,也加深了我对相关研究问题的认识。

在与他人的交流互动中,我不断修正和改进自己的研究思路,加强了自己的论证能力和学术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通过过去一年的科研工作,我深入研究了特定的科学问题,探索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就。

然而,我也意识到科研工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尚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因此,我希望在未来的学术旅程中,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做出更加有意义和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以及目的的介绍。

概述部分可以对整篇文章进行一个简要的概括,介绍博士生年终总结所涉及的科研方面以及SCI论文的写作。

文章结构部分则是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说明,可以简要介绍每个章节的内容和目的。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主要包括了第一个要点和第二个要点两个部分。

sci博士发言稿

sci博士发言稿

sci博士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教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X,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在科学博士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回顾一下我选择科学研究的原因。

对于人类而言,科学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

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我由衷地相信,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我们才能不断发现更多的真理,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我选择攻读博士学位是因为我对科学的热爱和渴望,以及我对特定领域的兴趣。

在科学的道路上,每一位传奇人物都是通过不断探索、钻研和实践取得成功的。

尽管我知道博士阶段的研究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取得不小的成就。

在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XXX领域。

XXX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它与许多未解之谜有关。

通过对XXX的深入研究,我希望能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实验室里,我耐心地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

我还广泛阅读了相关领域的文献,与其他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和讨论,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在研究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有时,实验并不总是如我们所愿,结果也不一定会达到我们的预期。

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决心。

我不断地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各种可能性,直到找到正确的答案。

这个过程,不仅让我获得了知识,也培养了我的思维锻炼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博士研究期间,我还参与了一些学术会议和工作坊,并进行了一些科研项目合作。

这些活动不仅让我与其他研究者交流和分享经验,也帮助我广泛了解了其他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我还在实验室担任助教的职位,帮助指导本科生的实验课程。

这个经历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知识传授的重要性和培养他人的责任感。

通过这几年的学习和研究,我的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地进行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如何进行科研项目的设计和管理,以及如何与他人合作并取得共同进展。

毕业生自述我在大学里的学术论文和发表经验

毕业生自述我在大学里的学术论文和发表经验

毕业生自述我在大学里的学术论文和发表经验我想通过这篇文章来分享一下我在大学里的学术论文和发表经验。

在我即将迎来毕业的日子里,回顾这段时光,我深感此经历对我的学术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学术论文经历在大学期间,我积极参与各种学术论文的写作和研究项目。

首先是选课过程中,我逐渐深入了解了学术论文写作的技巧和规范。

学会如何进行文献调研、撰写综述部分以及构建自己的研究框架等内容。

这为我后续的学术论文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学术导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一些小型的研究项目。

这些项目不仅增强了我对学术研究的认识,还培养了我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这些项目中学到了如何调查研究对象、使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如何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

这些经验使我逐渐成长为独立思考和主导研究的能力。

最后,在大学的最后一年,我有幸完成了一篇较为完整的学术研究论文。

从选题、设计研究、实施实验到撰写论文,整个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极大的挑战。

然而,通过一次次的修改和修改,我逐渐学会了如何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清晰、简明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这次经历让我更深刻地理解到学术论文写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不断反思、修改和改进的过程。

2. 发表经验在大学期间,我也尝试着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到学术期刊上。

发表论文不仅是对自身研究成果的一种认可,也是进一步扩大学术影响力的途径。

首先,我积极参与了与导师和研究小组共同合作的论文项目。

这样的合作不仅为我提供了与优秀学者交流的机会,还有助于我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这种合作中,我逐渐了解了如何在合作者的帮助下进行论文写作,每一步都要审慎考虑,确保文章的逻辑严谨和表达准确。

其次,我积极参加了学术会议和研讨会。

这些论坛不仅提供了向其他专业人士介绍自己研究工作的机会,还能够与其他学者进行深入的学术讨论和交流。

通过参与学术会议,我不仅了解到最新的研究动态,还得到了来自其他学者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最后,我用心编写并提交了几篇研究论文到各个学术期刊。

博士生写作和投稿经验

博士生写作和投稿经验

博士生写作和投稿经验各位小伙伴!今天我就来跟你们唠唠我这个博士生在写作和投稿过程中的那些事儿,这里面的酸甜苦辣,那可真是像一锅大杂烩,啥味儿都有。

记得有一次,我接到导师布置的任务,要写一篇关于我研究领域新发现的论文。

那时候,我就像一个无头苍蝇,完全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我坐在书桌前,盯着空白的文档,脑子里面一片混乱。

这时候,我的室友走过来,看我那愁眉苦脸的样子,就调侃我说:“你这是准备和这篇论文打持久战啊,看你这架势,估计论文还没写完,你头发都得掉光咯!”我白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你就别在这儿说风凉话了,快给我出出主意!”他凑过来,一本正经地说:“写作这事儿吧,首先得把思路理清楚。

你就想想,你的这个新发现,就像是一个宝藏,你得一步步引导读者,让他们也能顺着你的线索找到这个宝藏。

比如说,你先得把这个发现的背景给讲明白,为啥这个东西值得研究,这就好比是给读者画一张寻宝地图,让他们知道往哪儿走。

”我听了之后,觉得挺有道理,于是就开始在纸上写写画画,把我这个研究的来龙去脉梳理了一遍。

思路有了之后,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写作过程了。

这可真是个煎熬的过程啊!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敲着键盘,感觉每一个字都像是在爬山,好不容易爬上去一个字,又得费好大劲儿去琢磨下一个字该怎么写。

有时候,我写了半天,感觉写得还不如小学生的作文呢。

就在我快要失去信心的时候,我的另一个同学过来了。

他看了我写的一部分内容,笑着说:“你这写得太生硬了,就像机器人在说话一样。

你得有点感情啊,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讲故事的人,把你的研究当成一个精彩的故事讲给读者听。

”我听了他的话,试着换了一种方式去写。

我把那些枯燥的数据和理论,用一些生动的比喻和例子来解释。

比如说,我把某个复杂的实验过程比喻成一场冒险,每个步骤就像是冒险中的关卡,而最终的实验结果就是我们找到的宝藏。

这样一写,感觉整个论文都变得有趣起来了。

论文写完之后,接下来就是投稿的环节了。

这又是一个让人头疼的事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有一个月不到就要答辩了,在忙于博士论文答辩的闲暇,抽一点空写一写我的博士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总体来说博士学习给我的感觉就是“忙”,从开始到现在基本上每天都感觉有看不完的文献、做不完的实验和写不完的论文。

只是从刚进实验室到现在,花在这三件事上的时间不同而已。

(博一上,2006年7月~2007年2月)
刚开始的时候,老板强调要多做实验(估计这一点和大多数导师的教导方法不同,一般来说都是先看文献,再做实验)。

因为是老板的第一个学生,那时的实验都是老板亲自指挥,每天都会向他汇报实验结果,然后听他安排下一步的实验。

基本上每天早上7:30到实验室,晚上11:30回去,中午30min吃饭,其余时间做实验,我也不知道怎么会又那么多实验要做。

我没有自己的想法,说白了就是做实验的机器。

我也不知道这些实验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而且是两个不太相关的实验并列进行的,这让我更加糊涂。

实验基本上结束的时候,老板让我写文章,我虽然不会写,可还是硬着头皮写了。

可想而知,结果自然会被老板狂批,他说我不能只知道做实验,要多动脑子想怎么写文章。

虽然我知道这不能怪我,因为他每天布置的实验量很大,完成了之后就只有睡觉的时间了,而且我那时还是个刚入门的新手,但我还是告诉自己要挤出时间多看看文献,多想想怎么写文章。

不过经过一番折腾这两篇文章终于接受了,1篇Electrochimica Acta,1篇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我知道这是我最好的学习机会,我拿着这两篇文章反复的看、思考,思考老板为什么这么写;我自己做的实验哪些有用哪些没用;后来为什么审稿人又让补了一些数据。

在2007年春节的时候我又有了第三篇文章的数据,放假了我参考了老板的写作思路,决定好好写一下。

当时觉得写的不错。

春节后初稿交给老板,评语是思路不清晰,没有新意。

那时记得最深的几句话就是:写文章一定要围绕一个中心去写;一段话也要围绕一个中心去写;不要什么东西都想写进去;图要做的漂亮;参考文献格式要注意等。

经过老板修改,又补了数据,结果中了1篇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经过这次训练后,我开始领悟到做实验也像写文章一样要要围绕一个中心去做,“不要东打一枪,西打一枪”(这也是老板的经典语录)。

(博一下,2006年3月~2007年9月)
这个学期,正好是本科生做毕业论文,我指导了2个本科生,他们本科论文的思路和做实验的方法都由我亲自指导。

我把所有的实验细节都交给了他们,并每天讨论实验进程,就像半年前我和老板讨论实验那样。

他们的实验步骤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同时我自己的2个实验也在进行,这个时候我实验的方法也很熟练了,实验上花的时间也少了许多。

这个时候我有时间看文献了,此时老板似乎也感觉到了我的进步,对我的实验也指导的少了。

7月份2名本科生顺利毕业了,他们的结果还是不错的,我在暑假里又做了进一步的实验将他们的实验完善,然后自己撰写论文。

这次老板对文章的评价很高,做了不大的修改就投出去了。

最终,1篇被Acta Materialia接受,1篇被Journal of Power Sources接受。

而我自己的那2篇文章也先后被Electrochimica Acta和Journal of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接受。

(博二,2007年10月~2008年8月)
写文章和做实验都没问题了,老板也彻底放手不管我了。

博二的所有实验和文章撰写都由我自己把握,由于前面有过多次训练,文章撰写也是手到擒来。

记得2星期搞定1篇Chemical Communications和1篇Elcetrochemsitry Communications,老板几乎一个字都没改投出去都是小修改就接受了。

这一学年还先后发表了1篇Electrochimica Acta,2篇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这时候做实验,写文章和看文献的时间基本上是平均分配了。

(博三,2008年9月~2009年5月)
这半学期的实验工作已大大减少了,忙着开始出国申请位置,很郁闷原本以为十拿九稳的JSPS居然没有申请到。

老板看我不做事验,居然给我布置了一篇英文综述的任务,好在我对这个方向很熟悉,半个月初稿完成,跟老板讨论了几个来回,修改了好几遍投出去,居然又中了1篇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这一时期主要是以看文献和写文章和毕业论文为主,另外就是帮老板审文章,写基金(中英文的都写过)。

虽然不是自己的事,但我还是接了下来,从不拒绝,这些训练为我今年申请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ARC)的博后基金打下了基础。

ARC基金申请书中有一栏要填写的是你的10篇代表作,起初我看了一下大吃一
惊,居然要10篇(好在自己发的文章数量和质量都还凑合,不然怎么申请啊,哈哈)。

毕业在即,我的实验和文章撰写还在进行中,并没有因为毕业而停滞。

每天晚上还要想着文章的撰写思路和想新的idea。

我觉得作为博士生只要你全身心的投入科研,就会取得成功。

以上是我的读博经历。

读博的态度是决定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我相信大多数博士生都是抱着认真做科研的心态去读博的,因为选择读博是需要慎重的思考、巨大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的。

既然态度没有问题,成功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方法,而这也许是大家最关心的。

我对自己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第一阶段(刚进实验室):这时候你什么都不懂,看文献多半也是一知半解,这时候要多做实验,先把实验仪器摸熟了。

然后按老板的指示一步一步做。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会碰到天天和你讨论问题的导师(这也许是我的幸运吧),这时可以找师兄师姐帮忙,如果真的一个人都帮不上你就自己摸索,带着实验上的问题去找文献,千万不要盲目的看文献。

还有就是要知道,一开始总会走弯路的,不要怕出错,只要改正就行,不过要记住可以多犯错,但绝不犯同样的错。

你这次做了无用功下次不做就是进步。

第二阶段(会做实验了):等到你明白实验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有了实验数据就可以去写文章了,一开始可以拿类似的文献来模仿,但不能完全照抄。

第三阶段(会写文章了):这是你多出成果的关键时期。

会写文章就要会设计实验了,即在实验之前就想好要做哪些实验,怎么去做,预期结果怎么样。

尽可能不做无用功。

虽然实验结果不可能完全按照你的想法进行,但基本上不会差的太多。

(由于时间紧迫,具体怎么设计实验以后会发帖交流的)
第四阶段(实验经验丰富,写文章得心应手)这时你已有了一定的积累,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多看最新的文献in press和Accepted的那种,了解该方向和相关
学科的最新动向。

不要总想着碰运气碰到好东西。

你需要有扎实的基础,才能在碰到好东西的时候,不至于不能慧眼识金,失之交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