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姥姥的剪纸∣苏教版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姥姥的剪纸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姥姥的剪纸教案标题:《姥姥的剪纸》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姥姥的剪纸》的主要情节和主题思想。
2. 能够运用阅读策略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能够借鉴《姥姥的剪纸》的情节和主题思想,进行创作和思考。
教学重点:1. 理解《姥姥的剪纸》的主要情节和主题思想。
2. 运用阅读策略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对《姥姥的剪纸》主题思想的理解。
2. 运用阅读策略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本《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2. 电子白板、投影仪。
3. 课件、课件配套教案、习题、PPT。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含有“感恩”、“传承”等关键词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并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范文《姥姥的剪纸》的兴趣。
Step 2. 阅读课文(15分钟)1. 请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在阅读时使用挖掘重点和筛选信息的阅读策略。
2. 学生阅读完毕后,请回答以下问题:(1)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请描述她的外貌和性格。
(2)姥姥的剪纸用来干什么?请列举一些用途。
(3)故事中,姥姥的孙子的一番话给了姥姥怎样的启示?Step 3. 观看视频(10分钟)放映视频《如何学好剪纸》给学生,视频中包含了剪纸的技巧和方法,并请学生注意视频中体现的“秉持传统精神”的重要性。
Step 4. 设计知识产品(20分钟)要求学生按照姥姥的模式,设计一个自己的剪纸作品,并在作品中传递自己的文化、思想、情感和信念等。
Step 5. 总结思考(10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剪纸作品,并据此展开讨论。
2. 思考:如何将剪纸艺术与当代文化、时代精神相结合?教学反思:通过设计一个自己的剪纸作品,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
同时,通过学习剪纸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结合具体的剪纸作品,讨论如何将剪纸艺术与当代文化、时代精神相结合,启发学生思考文化传承和时代发展的关系。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2《姥姥的剪纸》教案
《姥姥的剪纸》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联合自己的生活,理解“勤能补拙,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感觉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奋和善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表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想念,意会作者遣辞造句的精妙。
二、教课要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品悟文章语言中包括的情义,感觉作者对姥姥的剪纸高明技艺的赞叹,和与姥姥相互之间的浓厚亲情,意会作者遣辞造句的精妙。
教课难点:联系上下文,并联合自己的生活,理解“勤能补拙、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三、教课准备学生: 1.认识剪纸艺术及作者。
2.熟读课文。
教师:制作课件。
四、教课课时: 2 课时 .五、教课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1、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宝之一。
今日,我们来持续学习《姥姥的剪纸》2、姥姥的剪纸陪同作者度过了他美好的童年光阴,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最可以表达作者对姥姥剪纸的平生难忘?生: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只需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幻就马上变得有板有眼。
”3、为了表达这类感情,作者写了哪双方面的内容?技艺高,友情浓。
二、感觉姥姥技艺高1.课文的哪些语句写出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明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诵课文1-6 自然段,画一画句子,圈一圈词语,写一写自己的领会和发现。
(生念书,标注,并沟通)预设一:一把普一般通的剪刀,一张普一般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可以。
生:我从两个“普一般通”看出资料平时,结果却“要什么就有什么” “无所不可以”,我领会到姥姥的剪纸技艺很高明!生:我感觉这两个“普一般通”用得很好,与“无所不可以”形成了激烈的对照。
姥姥的剪纸技艺就高明在她能用最一般的资料剪出不一般的作品。
师:你能把你的领会经过朗诵表现出来吗?(生读)这两个“普一般通”这么一用,这么一读,就一点儿都不一般了,让我们一同来感觉一下。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姥姥的剪纸》一文主要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
从题目看,似乎课文主要就是写剪纸,实际上作者是通过剪纸写姥姥,写姥姥对“我”的爱和“我”对姥姥的思念。
剪纸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祖孙情感的载体,扣住姥姥的剪纸这条线索,就可以披文入情,走进姥姥与“我”的内心情感世界,发现剪纸传导出来的浓郁的情感信息。
整篇课文文气贯通,情感饱满,特别是乡土味很浓的生活化语言的运用与剪纸这一民间艺术以及姥姥这一有着剪纸绝活的农村老奶奶的形象高度融合,呈现出独特、质朴、和谐的乡土美感。
所以,从人文性方面看,本篇课文所蕴含的最大的教育价值是感受和感恩亲情;从工具性方面看,是感悟并学习乡土语言的趣味,体悟表现人物特点和抒发人物情感的表达方法。
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自学经验,完全有能力在预习和自学的过程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获得一定的感知和体验。
所以,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教学起点定为学生通过预习,已能够正确、较流利地朗读全文。
对于个别字词理解、写字训练,采用了随文教学的方式进行。
在内容理解方面,高年级学生能够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知道文章所描述的人物特点,但对于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采用何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来描述人物特点,抒发内心情感等则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提升。
特别是文中民俗语言的运用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和体悟;而祖孙情感这条线索,相对而言,姥姥对“我”的爱更明晰一些,而“我”对姥姥的思念隐蔽一些,教者通过把剪纸还原成生活,用剪纸链接到生活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帮助。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姥姥剪纸技艺之“神”,体会祖孙情深。
3.初步感受文章民俗语言的特点;领悟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姥姥剪纸技艺之“神”,体会祖孙情深。
四、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作者对姥姥、故乡的深厚感情。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姥姥的剪纸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姥姥的剪纸一、教学目标1.知道剪纸的历史来源和地域分布;2.理解姥姥剪纸的情感内涵;3.掌握剪纸的基本技法;4.能够分析并欣赏姥姥的剪纸作品,并表达个人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姥姥剪纸的情感内涵和文化背景;•剪纸的技法和操作方法;•欣赏和分析剪纸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利用历史地理材料展开讨论,引入剪纸的历史和地域分布。
•让学生交流自己对剪纸的认识以及接触过的剪纸作品。
2、讲授(30分钟)•介绍姥姥的剪纸作品,分析剪纸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和文化背景。
•讲解剪纸的基本技法和操作方法,包括剪纸的刀、纸和剪法等。
同时,教学时要直接操作,让学生身临其境,亲手操作。
3、练习(30分钟)•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剪纸,既有自由发挥的时间,也有固定的填色等练习。
•教师可以在旁边指导,并且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展示与评价(30分钟)•学生将自己设计的剪纸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全班同学可以欣赏、分析和评论,老师也可以给出指导意见。
四、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1、教学资源•姥姥的剪纸作品(可以是图片或实物);•剪刀、纸等剪纸工具。
2、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态度、操作、作品等多方面的评价;•再次大家展示出来的作品,从整体和个人层面进行欣赏和评价。
五、教学反思•由于剪纸作品种类繁多,本节课只让学生进行基础的剪纸技法练习和创作。
在今后的学习语文中,将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剪纸作品;•在讲解剪纸技法时,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不耐烦、不配合等情况,因此,教师可要求学生先观看,随后。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姥姥的剪纸》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姥姥的剪纸》授课设计三篇篇一一、导入新课⑴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剪纸,请大家赏析。
(配乐赏析剪纸)⑶师:一张普一般通的彩纸,一把普一般通的剪刀,翻来折去,就翻出了万千天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⑿姥姥的剪纸)指导书写“姥”左窄右宽。
姥姥是我们的至亲要读得平和些齐读课习题二、检查预习⑴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看看这些生字词你能读好吗?(1)、读准字音:刁难择菜左邻右舍三伏盛夏(2)、读出节奏:啧啧赏识刷刷几下清清爽爽普一般通(3)、读懂意思:爽:清清爽爽光亮、清明率直痛快酣畅刷刷的剪纸声在小作者听来是那样的清清爽爽,爽是什么意思?“爽”在字典里有三种讲解,请看大屏幕。
搞分了然“爽”字的意思,我们还要会写这个字。
“爽”这个字注意笔顺先写一横,再写中间的四个小叉,多像抱得很紧的四个小孩,最后写人,一撇一捺,要舒张开来。
要不然,这四个小孩待在里面就不“爽”了。
(腰杆要挺直)⑵看来同学们生字词学得不错,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能读流利吗?指名读。
其他边读边想:这是一位怎样姥姥的?⑶我们读书不但要读正确还要有收获,经过读书你能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姥姥吗?(技艺高妙、勤劳和蔼、爱惜晚辈的姥姥)不简单第一次读书大家就被姥姥深深地吸引了。
其实读书就是走进课文,走进人物的心里,感觉人物质量。
三、精读课文,心得姥姥“技艺高妙”⑴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姥姥的“技艺高妙”呢?请静心默读 1--6 小节在书上圈圈画画,把你的一份理解、一份感觉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记录下来。
⑵谁愿意将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A、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读完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动物。
)读上去感觉怎样?(琅琅上口,就像顺口溜。
)师:谁再来很有韵律地、丰饶节奏地赏识一番?读书就要有自己的见解,这就是会读书。
在你的答复中我发现“神”这个字概括了姥姥的剪纸。
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姥姥的剪纸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姥姥的剪纸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单元《姥姥的剪纸》的教学,该单元主要讲述了剪纸艺术的历史、特点与技法,并通过姥姥的剪纸艺术故事带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1.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特点和技法;2.能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3.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感性理解和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1. 热身引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剪纸制作视频或是展示一些剪纸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艺术形式。
2. 学习剪纸的历史渊源和技法1.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或讲解等方式,讲述剪纸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剪纸的技法和分类。
2.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剪纸的各种形态和变化。
让学生对剪纸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3.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动手剪纸练习。
教师可以先在板书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然后手把手教学生剪该图形,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剪纸时的手法和技巧。
3. 理解姥姥剪纸的故事1.教师朗读姥姥剪纸的故事,并提问学生“为什么姥姥要把自己的剪纸艺术传承下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2.教师可以让学生归纳一下姥姥对剪纸的理解和态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4. 剪纸作品展示和评价1.让学生展示自己剪的作品,并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同时,班级可以评选出最美的剪纸作品。
2.教师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作品,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和审美意识。
5. 课堂总结1.教师可以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
2.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剪纸艺术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特点和技法,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
六年级语文《姥姥的剪纸》教案(通用6篇)
六年级语文《姥姥的剪纸》教案(通用6篇)六年级语文《姥姥的剪纸》教案篇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一、学习生字疏通课文1、揭示课题,指名读一遍2、姥姥是谁?3、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并推测课文会写哪些内容?4、学生自学生字词语5、初读课文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6、交流所学,不会的在全班解决7、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疏通课文,纠正错误。
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2、朗读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3、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
三、指导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2、展示评议四、布置作业1、读熟课文2、搜集剪纸资料六年级语文《姥姥的剪纸》教案篇2教材简解:《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十二篇课文。
课文为我们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
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
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人都赞不绝一。
设计理念:“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
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写出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课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相处时浓浓的亲情。
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联系课文认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剪纸技艺的高超,感悟剪纸中饱含的浓浓“祖孙情”。
3.初步感受文章民俗语言的特点;领悟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效果。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姥姥的剪纸》教案(精选3篇)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姥姥的剪纸》教案(精选3篇)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姥姥的剪纸》篇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欣赏剪纸1、姥姥的剪纸是什么样的?课文里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姥姥的剪纸?请分别找出来,朗读体会剪纸的特点。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相应的特点。
3、了解学生朗读感悟情况,并随即点拨,引导学生欣赏姥姥的剪纸。
(1)“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的内容广泛,题材对偶,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抓住“无所不能”。
)(2)“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这句话生动地说明姥姥的剪纸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突出的显示了姥姥的神剪纸技艺高超。
(指名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3)“嗬……无可挑剔”这句话是“我”发自内心的赞赏。
由此可只,姥姥的剪纸形神兼备,是完美无缺的工艺品。
(4)“我抢过来一看……老牛背上。
”(5)姥姥又剪出……肯食青草4、出示几幅剪纸,一起欣赏5、通过欣赏这些剪纸,用一个词来赞美一下这些剪纸。
姥姥的剪纸真是啊!(板书: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二、认识姥姥1、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2、到文中找一句最有代表性的话(“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1)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2)“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3)姥姥靠什么才能“熟能生巧”?指导读好第6自然段:A.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剪B.用不管……还是……不管……还是……不管……还是……C.分组读(4)现在姥姥的手巧到什么程度?(5)什么叫“准头”?(6)书中举了个什么样的例子来说明的?A工夫不大……B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剪成的?C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词语能感受到?这些词语在感情色彩上是什么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从中你读懂了什么?D指名分角色朗读,演出作者的调皮(7)举举生活中的例子,用下面句式来说一说。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姥姥的剪纸∣苏教版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姥姥的剪纸》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姥姥的剪纸单元第四单元学科语文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认识“屯、猪、刁、岂、稼、驮、啃、爽”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①理解课文内容;②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尤其是课文对剪纸过程的描写。
能力目标理解生字词,体会对姥姥的深切思念。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
重点 1.识字、写字。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难点 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切思念。
学法问题学习、探究学习教法师生互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都会做什么呢?(演示第2、3张幻灯片)在窗户上贴些什么呢?你们觉得剪纸漂亮吗?那你们会模仿着剪出来吗?有一位老奶奶剪的剪纸非常漂亮,你们想不想认识一下呀?挂灯笼、贴对联等。
剪纸。
漂亮。
不会。
想。
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期待。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剪纸的故事。
(演示第4张幻灯片)读课题“姥姥的剪纸”。
让学生明白要学的内容是什么。
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演示第5张幻灯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注意一些叙述姥姥剪纸心灵手巧和“我”对剪纸的感情的描写。
2.标注好自然段,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二)交流汇报:1.生自由说说课文大意:这篇课文主要描写姥姥剪纸的技艺和里边所包含的感情。
(师注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2.总结整理:《姥姥的剪纸》一课中,“剪纸”一词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剪纸不仅体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更体现了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姥姥的剪纸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姥姥的剪纸教学背景此教案为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所涉及的课文为《姥姥的剪纸》。
本课时主要以学生的阅读理解及语文写作能力为着眼点,帮助学生掌握理解与运用此篇文章中所涉及的文言文语句,并通过此文章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与创造能力。
具体所涉及的教学目标如下:•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与创造能力。
•提升学生语文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需下载并打印本课时所需的教案及课文。
•向学生介绍姥姥的剪纸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展示一些剪纸的图片或视频并讨论它们的美感。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优美的剪纸,向学生们介绍姥姥的剪纸的美感。
阅读理解(20分钟)1.请学生先阅读一遍课文,然后停下来思考课文主旨是什么。
你可以用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故事是讲述的一个人物还是一段经历?•主人公遇到了怎样的情况?•他/她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整个故事给你的感受/思考/启示是什么?2.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并将他们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文章的第一段有什么作用?•第二段的第一句话给出了什么信息?•前两段是否描写了姥姥的性格?•姥姥制作剪纸的过程是什么?3.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纸片飞舞,剪出美丽的剪纸。
” 此句话是描写了什么?•“小兔便吃惊地看见姥姥:头发雪白,面容姣好,象气场一样的精气神,令人心醉神迷”。
描写出了姥姥的哪些特色?语言分析(25分钟)1.将教师提供的文言文语句分配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以下文言文语句的意思并用例子展示该语句的用法。
•思服谦虚•出奇制胜•美不胜收•精益求精•亦师亦友2.学生分组,找出本文中涉及到的文言文语句,解释词语的意思并讨论句子在整篇文章中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创作(30分钟)1.让学生组成小组,讨论下列问题:•如果你有机会见到姥姥,你会对她说些什么?•下面的句子来自你们的讨论或写作创作中一些最有趣的想法:请在纸上写下你们中最有意思的一个,并分享给其他组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姥姥的剪纸5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姥姥的剪纸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姥姥的剪纸精选5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剪纸艺术的历史和特点。
2. 理解姥姥的剪纸对于作者的影响和意义。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剪纸艺术的历史和特点。
2. 分析姥姥的剪纸对作者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剪纸艺术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2. 掌握绘画时的细节要求,注重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
2. 展示姥姥的剪纸作品、范例剪纸图片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谈论一下自己对剪纸这种艺术形式的了解,并展示一些剪纸作品和范例图片。
步骤二:阅读(15分钟)让学生集中阅读课文《姥姥的剪纸》,并回答以下问题:1. 剪纸是什么?它起源于哪个朝代?2. 剪纸的特点是什么?3. 作者为什么特别喜欢姥姥的剪纸?它对作者的影响是什么?步骤三:讨论(15分钟)在班级里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姥姥剪纸的理解和感受,并列举出一些剪纸的特点和意义。
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步骤四:绘画(2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张姥姥剪纸作品进行观察和分析。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在纸上画出自己的版本。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元素。
2. 引导学生注意剪纸的细节要求,如线条的曲直、图案的对称等。
步骤五: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向其他小组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思考。
步骤六:总结(5分钟)回顾课堂内容,让学生总结剪纸的特点和意义,并讨论姥姥的剪纸对作者的影响。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互相交换绘画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论。
2. 鼓励学生在家做一些简单的剪纸作品,体验剪纸的乐趣。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展示和讨论剪纸艺术,引导学生了解剪纸的历史、特点和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表达能力。
通过绘画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剪纸的细节要求,同时也锻炼了观察和表达能力。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姥姥的剪纸》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姥姥的剪纸》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了解剪纸的来源和发展历程。
2.理解姥姥对剪纸的热爱和执着,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掌握文章中的重点生词和词语,并能正确运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艺术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化遗产,尊重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感受力。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了解剪纸的发展历程,掌握重点生词和词语。
2.理解姥姥对剪纸的热爱和执着,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艺术的能力,让他们了解剪纸的艺术特点。
2.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化遗产,尊重传统文化。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请同学们首先打开教材,看一下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
请大家仔细阅读,看看它是讲述了什么故事。
2. 导入新知在学习本文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剪纸。
•剪纸是一种利用剪刀或刻刀将纸张剪切成各种形状的艺术形式。
•它起源于中国,是一种中国传统工艺,已有1500年的历史。
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本第二页的“剪纸的发展历程”这一部分,请注意了解剪纸的起源、发展和形式等内容。
3. 讲解重点接下来我们找到本文的重点部分,理解姥姥对剪纸的热爱和执着。
1.请同学们再次阅读文中姥姥对剪纸的热情叙述,找出相关段落,并就其相关文段提出问题。
2.解答问题,并向同学们介绍姥姥对剪纸的执着和对剪纸技艺的追求。
4. 拓展延伸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地区的剪纸形式和创作风格。
2.利用课后时间自行练习剪纸技艺,完成一幅自己的剪纸作品。
5. 课后作业请把自己的剪纸作品带到下一堂课上,我们一起分享。
五、教学评价本堂语文课主要以《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为中心,通过了解剪纸的发展,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并且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最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姥姥的剪纸》教案三篇 精品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姥姥的剪纸》教案三篇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配乐欣赏剪纸3、师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翻来折去,就翻出了万千天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12、姥姥的剪纸指导书写姥左窄右宽。
姥姥是我们的至亲要读得亲切些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看看这些生字词你能读好吗?1、读准字音刁难择菜左邻右舍三伏盛夏2、读出节奏啧啧赞叹刷刷几下清清爽爽普普通通3、读懂意思爽清清爽爽明朗、清亮率直痛快舒服刷刷的剪纸声在小作者听来是那样的清清爽爽,爽是什么意思?爽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请看大屏幕。
搞清楚了爽字的意思,我们还要会写这个字。
爽这个字注意笔顺先写一横,再写中间的四个小叉,多像抱得很紧的四个小孩,最后写人,一撇一捺,要舒展开来。
要不然,这四个小孩待在里面就不爽了。
腰杆要挺直2、看来同学们生字词学得不错,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能读流利吗?指名读。
其他边读边想这是一位怎样姥姥的?3、我们读书不仅要读正确还要有收获,通过读书你能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姥姥吗?技艺高超、勤劳善良、呵护晚辈的姥姥不简单第一次读书大家就被姥姥深深地吸引了。
其实读书就是走进课文,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品质。
三、精读课文,感悟姥姥技艺高超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姥姥的技艺高超呢?请静心默读1--6小节在书上圈圈画画,把你的一份理解、一份感受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记录下来。
2、谁愿意将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读完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动物。
读上去感觉怎样?琅琅上口,就像顺口溜。
师谁再来很有韵律地、富有节奏地赞叹一番?读书就要有自己的见解,这就是会读书。
姥姥的剪纸优秀教案图文稿
姥姥的剪纸优秀教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姥姥的剪纸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三、教学评价设计: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欣赏剪纸导入新课,拴住了学生的心,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圏划、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体会作者和姥姥浓浓的亲情。
3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及时做出评价,肯定学生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性。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1、预习课文,掌握字词,初步探究课文内容。
2、查资料,了解剪纸。
教师:1、教学课件2、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情,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五、教学课时: 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检查预习------ 初读感知------ 细读感悟一、欣赏剪纸,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
姥姥的剪纸可有名了,我们来欣赏一下,细细品味。
(媒体出示,欣赏剪纸) 看着这么精美的剪纸,你能否用一个词来赞美它(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活灵活现、鬼斧神工、出神入化……)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认识作者笑源的姥姥。
二、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提生朗读,集体纠正,并理解意义。
心灵手巧无所不能广结善缘有求必应数九隆冬三伏盛夏身心入境熟能生巧清清爽爽悦耳至极形象生动无可挑剔调皮蛋刁难耍赖拴在屋檐下缠着姥姥2、交流查阅的剪纸的信息。
小学语文12《姥姥的剪纸》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
12 姥姥的剪纸一、教材分析:《姥姥的剪纸》一课中,“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
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在课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去感受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姥姥与“我”相处时浓浓的亲情呢?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动情地朗读来感受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
读这一部分时,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姥姥与“我”的对话,使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我”由看不懂剪纸的意思,不解地发问,到看得懂剪纸的意思,热情地交谈,以至到后来缠着姥姥剪更多的牛和兔,剪纸把“我”与姥姥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二、学情分析:为了加深学生对姥姥与“我”情感的理解,还可以将这部分内容中的几幅“牛兔图”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加以想象,学生明白这些“小兔骑牛图”“老牛小兔啃草图”等等,意思是说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就好象姥姥对“我”的喜爱与呵护。
三、教学要求: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情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四、教学重难点: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情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导入课题1.人人都有姥姥,她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白或黑,或普通或神奇……你的姥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她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和她的感情怎么样?2.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
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姥姥的剪纸-1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姥姥的剪纸-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内容是阅读课文《姥姥的剪纸》并学习与之相关的语言知识,以及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加深对传统中国剪纸文化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阅读,了解传统中国剪纸文化,提高学生文化素养;2.学习课文中的词汇、语法和表达结构,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拓展学生创造力;4.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锻炼学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相关语言知识的掌握;2.难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加深对传统中国剪纸文化的认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讲台、黑板、粘贴纸、笔;2.《姥姥的剪纸》课文教材;3.多种并具有代表性的剪纸作品、颜色纸、剪刀等实物。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活动:教师首先向学生出示多种剪纸作品,让学生感受并欣赏传统中国剪纸艺术。
然后,老师介绍一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并欣赏剪纸作品,听老师介绍课程主题。
2. 阅读课文(20分钟)教师活动: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学习课文《姥姥的剪纸》,让学生了解剪纸的历史渊源、技巧和文化内涵,并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细节,掌握相关语言知识。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注意理解剪纸技巧和文化内涵,掌握相关语言表达。
3. 讨论和实践(35分钟)教师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剪纸中出现的“剪刀”、“纸”、“撕”、“对折”等词汇,与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有哪些不同?2.为什么说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3.剪纸需要哪些基本技巧?讨论结束后,教师从以下两个方面带领学生实践剪纸:1.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剪纸模板,自由制作剪纸作品;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想象,自己设计并制作剪纸作品。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讨论、实践和创新,加深对传统中国剪纸文化的认知,提高了语言表达和动手能力。
4. 总结课程(5分钟)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剪纸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更多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姥姥的剪纸-1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姥姥的剪纸-1一、教材内容1.1 知识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姥姥的剪纸-1》,是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文。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剪纸文化,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1.2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文化;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写作意图;3.感受语言美,培养文学欣赏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步骤2.1 热身进行热身活动,让学生放松身心,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来。
老师可以自己设计或者从网络上找一些适合的活动,例如英语音乐周活动:让学生欣赏英文歌曲,跟着节拍唱起来,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2.2 阅读课文让学生依次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意图。
老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3 学习中国传统剪纸文化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剪纸文化,让学生了解剪纸的历史、种类和制作方法,以及剪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制作简单的剪纸作品,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2.4 回答问题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和剪纸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激发学生的思维。
2.5 课堂总结老师在课堂结束前简要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制作一幅剪纸作品,以展示自己的创意和动手能力,同时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老师可以适当指导学生的制作,或者在下节课展示学生的作品。
四、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传统剪纸文化;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写作意图;3.感受语言美,培养文学欣赏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五、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2.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心。
六、教学方法1.讲授;2.讨论;3.实践;4.引导。
七、教学评价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创新思维、动手能力,通过对《姥姥的剪纸-1》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中国传统剪纸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第12课《姥姥的剪纸》1课时
教学设计
X+ X+ K] 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
重点1.识字、写字。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难点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切思念。
学
法
问题学习、探究学习教法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
都会做什么呢?(演示第2、3张幻灯
片)
在窗户上贴些什么呢?
你们觉得剪纸漂亮吗?
挂灯笼、贴对
联等。
剪纸。
漂亮。
不会。
用学生感
兴趣的话
题引起学
生对所学
内容的期
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
2.总结整理:《姥姥的剪纸》一课
中,“剪纸”一词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剪纸不仅体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更体现了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演示第6张幻灯片)
3.出示带音生字:(演示第7张幻灯片)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4.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和本课重点词语:(演示第8张幻灯片)
屯子喂猪刁难庄稼(1)学生根
据老师出示
的生字卡输
出字的读音。
(2)同学之
间交流,互相
提问识记生
字。
会总结。
在轻松的
状态下认
识本课所
学字词。
驮马啃食岂知清清爽爽(1)采用各种形式读词语。
(自由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
(2)词语理解。
哪个词语理解了或不理解都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5.理解重点词语:(演示第9、10张幻灯片)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巧妙。
普普通通:平常的,一般的。
深入人心:指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
慈祥:可亲、和善,侧重指老年人的态度、神色温和安详。
广结善缘:多做善事以得到众人的赞赏。
刁难:故意把事情弄复杂,有意出难题使人为难。
无可挑剔:挑不出一点毛病或瑕疵,指非常完美。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掌握技巧,找到窍门。
让学生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把文章分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
二、精读课文
(一)全文共分几部分?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演示第11张幻灯片)第一部分(第1、2段):写姥姥剪纸技艺深入人心。
第二部分(第3-12段):写“我”和姥姥之间的剪纸故事。
第三部分(第13段):写“我”的剪纸情。
(二)学习第一部分。
(演示第12-16张幻灯片)
1.相关链接: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
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剪纸的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
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并且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这种民俗为几部分,让学生按顺序了解课文内容。
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点。
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
剪纸艺术是汉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
那质
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2.读第一、二自然段。
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
(1)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是什么?
(2)从哪可以看出姥姥的心灵手剪纸。
课文第二自
然段。
人们对姥姥
剪纸技术的
认可。
说明了姥姥
剪纸工具虽
然简单,但作
品内容广泛,
也说明了姥
姥的确是剪
纸行家。
人物、动物、
植物、器物,
认识姥姥
的剪纸技
术。
体会姥姥
的高超技
术。
5.“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6.姥姥为什么要用剪纸把“我”栓在屋檐下?
说明了什么?
(1)姥姥剪了什么样的剪纸来留住“我”呢?
(2)这里的“老牛”、“兔子”分别指的是谁?
(3)姥姥剪的“牛驮兔”的剪纸、“牛和兔啃食青草”的剪纸表达了姥姥怎样的感情呢?姥对剪“喜鹊
登枝”非常熟
悉,来自于长
年累月的积
累。
怕“我”溜到
河里游泳出
危险。
姥姥对“我”
的疼爱。
老牛和兔子。
姥姥和“我”。
对“我”的疼
爱之情。
牛总是在干
活,兔子总是
在玩耍。
姥姥对孙子
的呵护之情。
学生根据自
体会剪纸
的深意。
(4)姥姥剪了很多牛和兔子的剪纸,在剪纸中,牛和兔子的形象分别是什么呢?
说明了什么呢?
(5)思考:同学们,你们想一下,在家里,我们的长辈是怎样对待我们的呢?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四)学习第三部分。
(演示第25-27张幻灯片)
1.“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这幅剪纸说明了什么问题?
2.如果说童年时拴住的是“我”的身体,那么现在,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
3.“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表达了己的实际情
况自由说一
说。
姥姥对“我”
的期待和思
念。
对家乡、对姥
姥的思念、依
恋和牵挂。
作者有感于
姥姥对自己
的那份爱,感
受到这份恩
情,作者的感
恩之心会陪
伴他一生。
归纳总结
课文,提
高学生感
悟。
让学生掌
握词语的
意思,并
练习写句
课堂小结归纳总结本课所讲内容。
板书设计
姥姥的剪纸
赞人心灵手巧
剪纸喻理熟能生巧
传情感情深厚
教学反思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
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之后,我让学生欣赏了一些剪纸图片,让他们初步感受“剪纸之
美”。
然后让学生熟读课文,从文中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中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
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辨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对“熟能生巧”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我能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