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口服液制剂配剂过程的工艺控制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口服液制剂配剂过程的工艺控制点
摘要:近年来,口服液制剂研制与发展迅速,因其使用方便、口味适宜,所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经常被药品,保健品,食品等工业选用。现从口服液的无菌操作,PH值、含量、澄清度等方面论述了影响其质量的一些因素,对口服液制剂配制过程中的几个工艺控制点做了初步综述,希望其能在口服液配制中发挥一些指导作用。
关键词:口服液含量PH值澄明度
口服液制剂产品种类繁多,配制方法千差万别,似乎无章可循,但只要把握相关的若干工艺控制点,也就掌握了口服液配制的关键,分述如下:p
(5)在配制药液过程中严禁操作人员到洁净级别差别大的区域走动,需要使用洁净级别差别大的区域的物品时均应经传递窗消毒灭菌后才能投入使用。
2、含量及含量测定
2.1 含量
药品的有效成分含量药品疗效的保证,也是判断药品是否合格的重要检验指标,因此在配制药液时不要盲目追求一次成功率。首原料或浓药液有效成分含量,然后根据理论结果实践经验稀释原料或浓药液,一般情况下,稀释后的药液有效成分含量应略大于半成品质量标准中有效成分规定含量,以确保有效成分含量不致偏低。药液搅拌均匀后,再次取样测定其有效成分含量,并根据计算结果决定继续加水或补充相应的原辅料,直至药液含量达到半成品质量标准中有效成分的规定含量。
2.2 含量测定
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含量测定方法也在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中分光光度法最常用的是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色法、导数光谱法。色谱法中常用的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
3、PH值
PH值是药品在保质期内稳定性得以保证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药品的品种不同、每个批次的原辅料性质不同,所以不能凭借以往的经验数据,一次性投入PH调节剂,应先将原料或浓料液稀释按近理论配剂量,搅拌均匀后,取量一定量的药液,根据以前的经验数据加入一定量的PH调节剂,测定其PH值,若达到半成品质量标准中PH值的合格范围,则根据此数据进行药液的大批量调配,但应注意,一般应使药液的PH值接近半成品质量标准中PH值得合格范围的中
间值,以确保成品灭菌后,PH值在成品质量标准规定的合格范围内。
通过PH值的调整,可使口服液在一定PH值范围内溶解一些陈分,PH值调整直接影响口服液的澄明与稳定性。特别是中药口服液含有多种成分和大分子化合物,如:对有效成分是碱性,溶液调至PH4-5,反之调至PH7-8,从而通过成分的溶解而改善澄明度一般口服液PH值在4.5左右时,成品的澄明度和稳定性较好。
4、澄明度
口服液的澄明度直接反应了成品的外观质量。特别是中药口服液,由于药材中细小颗粒或杂质净化不够;或因溶剂系统、温度、氧化、PH等情况,使影响口服液澄明度的因素很多。
针对上述因素,对于口服液的澄清,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4.1 改进提取方法,优选工艺
在医药理论指导下,对药物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将热提取改为冷浸、渗滤等,目前常用的超声波提取法,具有药品不受热,提取液中所含“杂质”相对较少的特点。超声波产生的振动、加速等、空化效果及搅拌作用等,都可加速药液成分进入溶剂,提高效率。
4.2 添加澄清剂
添加101果汁澄清剂、甲壳类素、ZTC天然澄清剂、明胶-丹宁等澄清剂。
4.3 采用适宜器械及过滤方法
为达到较好的过滤效果,要考虑到影响过滤的各个因素:选择适宜的过滤介质,确定过滤周期与过滤面积,在过滤的方法与技巧上,采用多层分离机联用,原料与辅料分别过滤,温度梯度过滤,改良过滤介质等手段。
5、讨论
(1)以上所论述的影响口服液制剂质量各点有很强的内在关系。如PH值就是影响澄清度的关键因素,还是影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还是考虑防腐剂选用的因素,如一些碱性药物口服液,为使其完全溶解,其PH值一般在4-5.5之间为宜,但考虑其稳定性,如加入防腐剂山梨酸钾,山梨酸钾发挥作用最强的PH值为4,这时就可将该药的PH值定位4或稍大于4。
(2)虽说口服液制剂一般都认为澄明度高一些为好,但在追求澄明度时所采用的一些方法还存在有待商确性的问题。所以,口服液还是要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再考虑澄明度的问题,不可盲目追求澄明度,应当允许少量轻摇即散的沉淀
在,从而避免因片面追求中药口服液的澄明度而造成成分的损失和成本的提高。
以上四个工艺控制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不能把其中任何一个工艺控制点单独割裂开来考虑,在调节任何一个工艺控制点时,要同时考虑是否会影响其他的若干工艺控制点,不能顾此失彼。
以上四个工艺控制点是绝大多数口服液制剂需要严格控制的项目,但不同的产品通常存在其他的工艺控制项目,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参考文献
[1]薛宏伟,王彼得.山东医药,2000,40(6).
[2]崔福德.药剂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