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优质方案合集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五篇)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74c5e6b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a.png)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活动设计意图:蝴蝶作为常见的昆虫,因其美丽的外观,常引起幼儿的天然好奇。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指导,教育应追随孩子的兴趣和发现。
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围绕孩子们对蝴蝶的种类、成长过程和身体特征的兴趣点,对他们的已有知识进行梳理、补充和拓展,提供科学、准确的引导。
同时,遵循新《纲要》中的“整合”教育理念,活动还融入了语言、艺术和健康等多领域的教育元素,以实现全面的学习体验。
活动中的游戏和表演活动,也符合孩子活泼、好动、喜欢表现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在动静结合、愉快的环境中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
活动目标:1. 激发幼儿对蝴蝶和昆虫的喜爱,通过身体动作表现蝴蝶的成长过程,以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使幼儿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种类和身体特征。
活动准备:1. 创建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活动。
2. 准备多媒体课件、铃鼓、蝴蝶卡片布置的“蝴蝶展览区”以及各种制作的蝴蝶模型。
活动流程:1. 带领幼儿参观蝴蝶展览,自由观察和欣赏蝴蝶。
2. 利用课件介绍不同种类的蝴蝶(如凤蝶、蛱蝶、斑蝶等)。
3. 讲述故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4. 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蝴蝶的生长过程,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虫卵、毛毛虫、蛹、蝴蝶,使幼儿理解蝴蝶的“完全变态”生长阶段。
5. 扩展知识,介绍其他具有相同生长过程的昆虫(如螳螂、蝗虫等)。
6. 学习蝴蝶的身体特征:口器、脚、触角,并了解蝴蝶对人类的益处(如传播花粉、观赏等)。
7. 进行游戏:毛毛虫变蝴蝶。
8. 欣赏各种制作的蝴蝶,引出延伸活动:师生共同制作蝴蝶,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师生共同动手,运用各种材料制作蝴蝶。
活动反思:由于活动源于幼儿的兴趣,他们对整个活动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蝴蝶图片的欣赏、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游戏与音乐的结合,不仅帮助幼儿理解了蝴蝶的种类、成长过程和身体特征,也有效解决了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三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1e8e5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b.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科学是幼儿园教育领域中重要的一部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促进幼儿在科学领域的全面发展,我们整合了一套适合____年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教学方案。
本方案旨在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2. 培养幼儿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实验观察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5. 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科学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1. 科学观察与感知:活动1:“探索自然环境”让幼儿出门观察和感知自然环境,例如野花、树木、昆虫等。
回到教室,幼儿可以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活动2:“四季变化”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观察和感知四季的变化。
幼儿可以每个季节制作一个主题的手工作品,如制作春天的花朵、夏天的太阳、秋天的落叶等。
2. 科学概念的引入:活动1:“颜色的探索”通过游戏和实验引入颜色的概念,幼儿可以通过混合颜料的实验来发现不同颜色的组合。
活动2:“形状的认知”利用各种形状的图案和实物,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认知不同的形状,并进行分类整理。
3. 科学实验和探索:活动1:“浮与沉”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体的浮力和沉力,幼儿可以用不同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和感知。
活动2:“音乐和声音”通过制作简易乐器和模仿不同的声音,让幼儿感受和探索音乐和声音的产生。
4. 创意和创造:活动1:“材料的再利用”鼓励幼儿使用废弃材料来制作新的玩具或装饰物品,并向其他同学展示和分享创意。
活动2:“可持续发展”通过故事和游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让幼儿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制定简单的环保行动计划。
5. 团队合作和交流:活动1:“小小科学家”让幼儿分组进行小实验,鼓励他们互相探讨和合作解决问题,并在课堂上向其他同学展示实验结果。
活动2:“科学展览”为幼儿创造一个展示和交流科学作品的机会,鼓励他们通过制作海报或展品,展示自己在科学实验和发现方面的成果。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五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07165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4.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动物尾巴的探索兴趣,培养他们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研究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更深入地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形态和功能。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包含“有趣的尾巴”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谁的尾巴看"的音乐磁带和录音机,"动物尾巴作用"的录像,以及与动物相关的图书、图片、毛绒玩具和自制的尾巴寻找游戏筒。
还准备了自制的动物尾巴和头饰,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匹配。
精神准备:学习歌谣《谁的尾巴看》。
在活动前,邀请幼儿的家长协助收集关于动物尾巴的图片、录像、图书等资料,鼓励幼儿观察动物尾巴的外观特征,探索其功能。
活动重难点:重点:通过了解动物尾巴的形态和功能,激发幼儿使用多种学习方法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通过资料收集法、讨论法和游戏法来实现这一目标。
难点:将关于动物尾巴的零散知识整合为系统的认知,通过启发式提问法和教学软件来解决这一问题。
活动过程:一、导入:带领幼儿进行《谁的尾巴看》的歌谣表演,自然地引入主题。
与幼儿交谈,询问歌曲中提到了哪些动物,提到了动物的什么部分,然后引导他们今天来讨论动物的尾巴。
二、展开:1、引导幼儿与各种动物观察操作材料互动,初步探索动物尾巴的形态和功能。
(1)幼儿自由选择图片、图书、毛绒玩具或滚筒拼图玩具,观察、思考、讲述动物尾巴的形状和特殊技能。
(2)集体分享观察结果,提问:你选择的动物尾巴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别的技能?(3)教师进行总结:动物的尾巴形态各异,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有的形状独特,非常有趣!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猜尾巴的游戏。
2、通过课件互动游戏,进一步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1)进行“谁的尾巴”、“尾巴哪去了”、“尾巴错了”的游戏,加深对动物尾巴形态特征的理解。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优质方案(5篇)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优质方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76b7d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08.png)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优质方案活动目标:1.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磁铁的秘密,感知磁铁的特性。
2.愿意参与探索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初步感知磁铁的磁性与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1实验器材:磁铁、带回形针的纸小鱼、水彩笔、螺丝帽、棉签、螺丝钉、扣子、别针、发夹、橡皮筋、纸片、回形针、小棒、塑料玩具、硬币、气球一人一份。
2、观察记录表一人一份。
活动过程:一、钓鱼游戏。
二、大胆的猜想。
1、认识实验材料。
2、想想哪些会被磁铁吸住,哪些不会被吸住?3、学会把自己心里想的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排中三、大胆尝试磁铁吸吸吸。
1、动手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2、与小伙伴交流结果。
四、大胆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五、拓展经验,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作用。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优质方案(二)活动目标:1、知道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调出多种色彩。
2、通过看图形推理颜色的方式,大胆尝试探索涂色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色彩的组成。
3、感受三原色组合成新色彩的神奇,激发幼儿对色彩认知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知道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调出多种色彩。
活动难点:通过看图形推理颜色的方式,大胆尝试探索涂色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色彩的组成。
活动准备:PPT课件一份,调色盘人手一份,颜料若干(红、黄、蓝),城堡图一份。
教学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一活动中,我为了让幼儿更形象、更直观的了解颜色的变化,我将在活动中采用观察法、讲解法、示范法、操作法的形式进行,使整个过程环环紧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中获得有关颜色变化的知识经验。
本次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为支持者和合作者,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使他们懂得遇到问题时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在操作探索中发现颜色变化的神秘,感受颜色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范文(4篇)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45573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e.png)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范文活动目标1.尝试用多种方式制造“彩虹”。
2.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1.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___部分制造“彩虹”的材料:镜子、浅盘、透明的圆珠笔笔杆、水、七彩颜料等。
活动过程1.产生兴趣。
――有个小朋友在雨过天晴的日子里看到过一条美丽的彩虹,可是它一会儿就消失了。
这个小朋友感到很遗憾。
他就非常想要一条属于自己的彩虹。
――启发幼儿为这位爱彩虹的小朋友想办法。
___人造彩虹的诞生。
――提供各种材料,引导幼儿想出各种方法尝试制造“彩虹”。
如:房间里的彩虹。
在浅盘里装上水,把镜子斜放进盘子,然后对准太阳转动盘子,使太阳射到镜子上,调整镜子的角度,“彩虹”就会出现在墙壁上。
一滴油彩虹。
在一盘水上放一滴油,也会有产生“彩虹”效应,但这需要耐心调整观看的角度。
笔杆彩虹。
让阳光通过透明的圆珠笔笔杆射到白纸上,小心地转动笔杆,白纸上就会出现“彩虹”了。
3.交流实验结果。
――制造出“彩虹”后,请幼儿互相欣赏。
――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演示自己制造彩虹的过程。
――我们不仅帮助了那个小朋友,而且连我们自己也能轻松地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彩虹了。
活动建议___人造彩虹的制造方式多种多样,应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使他们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2.若幼儿对制造彩虹的过程非常感兴趣,教师可延长活动时间,允许孩子充分探究。
3.其他制造彩虹的方法:如在晴朗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的方向,用喷雾器_能形成“彩虹”:将七种颜色的油画颜料滴进水里,用小棍轻轻搅动,制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花纹,将白纸平放靠近水面,使七彩颜料印到白纸上,晾干后成为彩虹画。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范文(2)一、综述科学领域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科学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7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b6573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7.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活动目标:1、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了解人体主要关节的名称,感知关节与人体活动的关系。
2、初步懂得保护关节的重要性。
3、知道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知道各关节所在的位置。
活动难点:了解人体主要关节的名称及保护关节的重要性。
活动方法:1.通过游戏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发现关节,并认识各关节,知道关节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各关节所在的位置,巩固关节的名称。
2.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知道关节对人体活动和运动有很重要的作用,并结合图片的演示,让幼儿懂得保护关节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1、沙包、毽子、皮球等运动器具,糖果,不同形状的标记2、人体关节课件,保护关节的图片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手指操1、师:请小朋友先和老师一起做个手指操,活动活动我们的手,好吗?(师幼一起做手指操)2、师提问:刚才我们做手指操的时候,身体的哪个部位在动呢?(引出指关节)3、出示指关节的图片,教师介绍,让幼儿认识关节师:我们身体上骨骼与骨骼相连接的部位,我们叫它关节。
关节在我们的身体里起着很大的作用,它能让我们做各种弯曲和伸直的动作。
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它。
二、游戏:动起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发现关节)1、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提出要求:请小朋友在游戏的时候,找出自己身上的关节,并在关节的位置上贴上喜欢的标记。
2、幼儿分组游戏,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幼儿在寻找关节的情况。
(准备不同的运动器械:沙包、毽子、皮球)3、游戏结束,师幼互动,找出不同的关节,教师加以小结,引导幼儿认识身体的各个关节(结合人体关节课件进行小结)三、游戏:拍手歌(师幼一起做,巩固各关节的名称)你拍一,我拍一,转转你的肩关节,你拍二,我拍二,弯弯你的肘关节,你拍三,我拍三,转转你的腕关节,你拍四,我拍四,扭扭你的髋关节,你拍五,我拍五,拍拍你的膝关节,你拍六,我拍六,转转你的踝关节,你拍七,我拍七,玩玩你的指关节。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三篇)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22136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b.png)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2. 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实践能力;3. 增加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的掌握,培养科学素养;4. 培养科学观察、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和实验;- 与季节、天气、植物、动物等相关的科学知识;- 科学家的发现和科学理论的学习。
2. 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 科学实验的设计与开展;- 科学观察与记录;- 科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3. 科学活动的展示与评价:- 学生们通过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观察记录和研究成果来分享学习经验;- 通过互相评价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问题导向法:-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来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2. 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开展实验,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学生互相讨论和分享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探究式学习:-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行自主探究,培养科学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科学现象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四、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和材料:- 针管、显微镜、天平、烧杯、试管等基本实验器材;- 牛奶、果汁、食用色素、纸杯、沙土等常见实验材料。
2. 图书和影音资料:- 科普读物、图书、科学视频、纪录片等;- 通过多种形式丰富科学知识和科学实验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考察学生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2. 评价学生科学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3. 评估学生的合作、沟通和表达能力;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展示和分享活动,评价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六、教学安排: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科学教育融入到日常的学习中,每周开展一至两节科学课程。
每个学期选择不同的科学主题,安排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范文(7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范文(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14a00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2.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范文一、教育目标1.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 培育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3. 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质。
二、教育内容1. 科学探索:通过组织简单的实验活动,使幼儿观察、感受并理解科学现象。
2. 自然与日常生活:以幼儿的日常生活为背景,引导他们认识和理解生态环境、动植物等自然现象。
3. 环保教育:通过游戏、讨论和实际体验,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育方法1. 启迪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幼儿的思考,增强他们的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参与,使幼儿深入体验科学的魅力。
3. 游戏化教学:利用游戏形式的教学,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育活动1. 科学探索:设计一系列简单的实验,如水的特性、物体的浮沉等,让幼儿亲手操作并观察结果。
2. 自然与日常生活:带领幼儿走进自然,观察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性及生活方式。
3. 环保教育:组织幼儿参与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等,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育评估1. 观察评估:观察幼儿在实验和观察活动中的表现,包括积极性、观察力、理解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2. 听说评估:通过听取幼儿的口头表达和观察他们的绘画作品,评估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实践参与评估:评价幼儿在环保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实际效果。
六、教育资源1. 科学实验工具:根据实验需求准备相应的器材,如烧杯、试管、天平等。
2. 图书与绘本:选择适合幼儿阅读的科普书籍和绘本,以增强他们对科学知识的了解。
3. 视频与多媒体资源:利用科学视频和多媒体软件,为幼儿提供视觉和听觉的科学学习体验。
七、教育计划1. 第一周:介绍科学实验基础,进行初步的观察实验,如溶解实验、材料吸水性实验等。
2. 第二周:以动物为主题,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3. 第三周:组织生态环境观察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植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精选5篇集锦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精选5篇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6865792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b.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精选5篇集锦李政道先生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杨振宁先生也认为,艺术与科学的灵魂同是创新。
以下是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1活动目标1.激发探索光的爱好。
2.感知光透过各种物品后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3.能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并尝试用符号记录。
活动准备手电筒幼儿每人一个,并学会使用;各种颜色的布、皱纹纸以及各种玩具;“我的新发现”记录图、彩色笔、标志符号;一段舞台灯光视频、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
活动实录与分析一、导入活动:出示电筒,激发幼儿的爱好。
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手电筒发出了什么颜色的光?二、第一次自主探索。
(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后,光颜色的变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师准备了什么材料?(各种颜色的布、纸。
)2.讨论: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呢?3.小实验: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
(手电筒前面放上红色的布,光就变成红色;手电筒蒙上紫色皱纹纸,光就变成了紫色了……)4.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光变出了各种各样的颜色。
5.幼儿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我的发现”图表上。
分析:老师让幼儿在用手电筒和布、纸玩的过程中,自己去观察、比较、发现。
尽管幼儿观察到的变化是很微小的一方面,但是通过他们个体(阅历)的整合,以及相互间的沟通、补充、完善,使探索的结果全面而细致。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
(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后,光形状的变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师还带来了什么?(是各种各样的玩具)2.讨论:玩具、手电筒一起玩一玩,光还会有什么变化呢?3.实验:用玩具和手电筒玩玩,看看光还会有什么变化?(用有孔的玩具和手电筒一起玩,光变出了好多小汤圆;光变出了一朵花,手电筒动花也会动……)4.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不仅颜色会变,形状也会变。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3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da374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5.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设计意图: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都喜欢出去旅游,每次旅游回来都希望把自己见到的、好玩的事情说给老师、小伙伴听。
结合孩子的需要和兴趣,我班开展了“快乐的旅行”这一主题。
随着活动的不断延伸,一次孩子们在进餐中窃窃私语,老师蹲下身仔细倾听孩子的对话,才知道他们有一个新的“发现”:食物在肚子里会“旅行”吗?多有趣的问题呀!孩子们都关注着呢。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生活中有多种多样的食物,孩子们总是吃不够、说不完。
为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食物的旅行”主题活动由此生成展开。
为体现新课改精神,我们以整合的观念,目光短浅是让幼儿在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的同时,重点知道胃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合作能力。
为使活动真正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我注意灵活采用教法:首先设置问题情境(从孩子们好奇心入手——“吃下去的东西哪去了?”)观察法(用孩子的眼睛去发现——食物在人体里的消化过程)操作法(以孩子喜爱的操作形式展开——动手动脑拼图、“构建”消化系统图)等等。
为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亲手制作课件,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生动且有趣味性。
教学目的:1、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重点知道胃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2、加深幼儿对身体的了解,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3、培养幼儿观察力及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人体消化系统卡片数套,小兔布偶一个,食品、白板纸、油画棒、大小塑料软管等材料若干。
2、课前与爸爸妈妈讨论及查找有关资料。
3、主题环境创设(人体模型、人体各结构图等)教学过程;一、教师与幼儿每人吃一块萝卜片,谈话关提出问题让幼儿猜测,引出课题“食物的旅行”。
1、讲述故事“萝卜的旅行”。
2、利用小兔布偶,重点提问:萝卜都经过了哪些地方?二、幼儿自选食品(糖、饼、果等),再次体验食物在身体里的感受。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范例(五篇)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范例(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bcb98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05.png)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范例活动目标1、理解声音的多样性,认识到不同的声音可以传达不同的信息。
2、初步了解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3、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对声音差异的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1、声音相关的课件。
2、小铃、小鼓、木鱼等玩具。
活动流程一、通过听声音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1、播放课件中的声音,让幼儿闭眼聆听。
(1)笑声(2)哭声(3)打呼噜声然后请幼儿睁开眼睛。
2、引导幼儿描述听到的声音,激发他们对声音辨别的兴趣。
3、询问幼儿是否想听更多声音,再次闭眼聆听。
(1)吃东西的声音(2)打喷嚏(3)钟表的秒针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听到的声音。
二、理解声音的产生1、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声音产生原因的理解。
2、通过敲鼓的实验,帮助幼儿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概念。
让幼儿把手放在小鼓上,教师用鼓槌敲击,让他们通过听、摸、看,感知物体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3、讨论耳朵如何帮助我们听到声音以及其保持平衡的作用,强调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三、幼儿操作,体验声音的振动1、让幼儿操作小铃、小鼓、木鱼等玩具,观察并聆听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感知物体振动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2、通过活动总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我们通过耳朵感知各种声音。
四、游戏:倾听之声1、幼儿分组,一人发出声音,另一人闭眼倾听,然后描述听到的声音及其可能代表的信息。
2、游戏旨在让幼儿理解不同的声音可以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如敲门表示有人来访,打呼噜表示有人在睡觉等。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范例(二)活动目标:1、理解时钟的基本功能,掌握整点和半点的读法,培养遵守时间的习惯。
2、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欲望,鼓励大胆的实验和研究。
3、鼓励幼儿勇于尝试,并愿意与同伴分享学习体验。
4、使幼儿体验到“科学融入日常生活”,激发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促进幼儿积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激发进一步探究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课件、自制作表、连线练习图。
幼儿经验准备:已了解数字1至12的认读。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范例(六篇)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范例(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8cf01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4.png)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范例活动目标1. 通过拆卸、组装和玩耍电动玩具,掌握正确的电池安装和拆卸技术。
2. 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激发对知识的渴望,享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3. 乐于尝试新事物,并愿意与同伴分享学习的心得体会。
4. 充分认识到“科学无处不在”,培养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 在活动中,使幼儿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喜悦。
活动准备每位儿童一件电动玩具,一个小型塑料盒,若干无法正常工作的玩具,一个电池回收箱,以及一张电池安装示意图。
活动过程一、情境设定教师:“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为了表达爱心,玩具厂的叔叔阿姨特意捐赠了一批各种各样的电动玩具,(展示电动玩具)你们猜:这些小猴会敲鼓吗?洋娃娃会跳舞吗?激发孩子们对玩具工作原理的好奇心。
二、操作探索(一)1. 拆解电动玩具。
(1) 教师:现在每个孩子都会得到一个玩具,你可以尝试玩一玩,看看它是如何运作的。
如果你想要揭开玩具能动的秘密,也可以尝试拆开它,然后与同伴分享你的发现。
(2) 幼儿操作玩具,教师现场指导,鼓励他们大胆拆解,并将拆下的部件放入盒中。
(3) 提问:你发现玩具里有什么?小结:原来玩具内部有电池、弹簧和开关。
2. 重新安装电池。
(1) 教师:孩子们发现了玩具的秘密,你们能将它们重新组装好吗?让它们恢复到原来能动的状态吗?(2) 幼儿尝试装电池(可能会遇到电池装反等问题导致玩具无法工作)。
三、讨论1. 为什么原本能动的玩具现在不动了?2. 如果是电池装反了,电池应该如何正确安装?引导幼儿识别电池上的“+”和“-”标志,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正确的安装示意图。
四、操作探索(二)1. 教师:这里有几件故障的电动玩具,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正常工作。
一会儿请你们检查原因,然后设法让它们重新动起来。
你可以与同伴一起思考,也可以将你的解决方法分享给朋友。
2. 幼儿进行操作探索,鼓励他们与同伴和老师交流,表达自己的发现。
3. 提问:(1) 你发现玩具无法动起来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如何让它重新动起来的?小结:玩具无法自动运行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电池装反、未装电池、电池电量耗尽,或者缺少弹簧等。
2024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
![2024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65c9b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d.png)
2024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2024年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2024年是一个科学教育进一步深化的时代。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高质量的科学教育方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对2024年大班科学领域的教育方案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一、优化课程设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1. 竞赛课程:2. 科学游戏课程:科学游戏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的有效途径。
我们将引入一些创意的科学游戏课程,通过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创设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 科学实验课程: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我们将加大科学实验课程的设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创新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项目,如“科学发明大赛”、“科学创意设计大赛”等,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跨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1. 科技与艺术结合:我们将引入一系列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课程,如科技音乐、艺术编程等,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同时也感受到艺术的美妙。
2. 科学与人文结合:将科学与人文融为一体,开设一些科学与人文结合的课程,如科学哲学、科学文化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思维的结合能力。
四、教学方法创新,提高科学教育的实效性1.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景教学:以情景化的方式展示科学知识,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性。
3. 数字化教学:充分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如虚拟实验室、在线课程等,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五、教师培训与评估,提升教师的科学教育水平1. 教师培训:针对科学领域的教师,开展系统的科学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2. 教学评估:科学教学的评估不仅仅侧重于学生的成绩,还要评估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通过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范例(3篇)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范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110ec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a.png)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范例活动目标:1、对比较观察勺子上凹凸面的活动感兴趣,有探究的欲望。
2、探索、发现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特点,初步学习仔细观察与记录。
3、乐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能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探索与发现。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有照镜子的经验,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玩过乒乓球花旋转的游戏,对半球的凹面、凸面有初步的认识。
2、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一份不锈钢勺子、幼儿记录表(附后)、水笔、教师记录纸、不绣钢餐具等。
活动过程:一、出示勺子导入活动,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引导幼儿动手摸一摸、玩一玩、照一照、看一看勺子里有什么秘密,再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旁边的朋友。
二、幼儿初次探究,发现勺子上的凹面、凸面和勺柄都会成像的秘密。
1、幼儿自由玩勺子,教师重点观察幼儿的发现。
2、集中分享交流,教师根据幼儿的交流出示相应的图示。
3、结合图示,师幼共同梳理勺子上的凹面、凸面和勺柄都会成像的秘密。
三、幼儿再次探究,比较发现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的特点。
1、介绍记录表。
2、幼儿探究并记录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的特点。
3、分享与交流:用勺子照镜子,你们有什么新发现?4、记录与梳理。
四、迁移经验,幼儿进一步验证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的不同。
教师出示碗、盘子、杯子、大勺子等,请幼儿用它们的凹面和凸面的地方照一照自己,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旁边的小朋友或者客人老师。
活动延伸:1、在科学区中,引导幼儿继续探究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特点。
2、鼓励幼儿观察、寻找凹面镜和凸面镜在日常生活运用,并进行记录和交流。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范例(2)活动目标:一、观察充气过程,感受物体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二、能用动作表现玩具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活动准备:一、充气玩具,如气球、塑料袋、游泳圈等,打气筒二、轻松欢快的音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出示玩具气球,与幼儿一起讨论:气球如何变大?二、给气球充气1.教师给气球充气,请幼儿观察。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10篇)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f0c94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04.png)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尾巴奥秘的兴趣,培养幼儿喜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有趣的尾巴”多媒体课件,“谁的尾巴看”音乐磁带、录音机,“动物尾巴作用”录像,与动物有关的图书、图片、毛绒玩具和自制找尾巴转筒玩具,自制动物尾巴、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精神准备:学习歌表演《谁的尾巴看》,活动前请幼儿家长帮助幼儿搜集关于动物尾巴的图片、录像、图书等各种资料,鼓励幼儿去观察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探索动物尾巴的作用。
活动重难点重点:通过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激发幼儿运用各种学习方法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运用资料搜集法、讨论法与游戏法突破。
难点:能够把关于动物尾巴的零散的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运用启发提问法、课件突破。
活动过程一、导入:带领幼儿做“谁的尾巴看”的歌表演,轻松地导入课题。
师幼谈话:歌曲里都唱了谁?都唱了动物的什么?那咱们今天就来谈谈动物的尾巴吧?二、展开:1、引导幼儿与各种关于动物的观察操作材料进行互动,从中初步探索发现动物尾巴的外形和作用。
(1)幼儿在图片、图书、毛绒玩具、滚筒拼图玩具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去观察、思考、讲述、看看动物的尾巴长得什么样,都有什么本领。
(2)大家共同交流探索结果。
提问:你选的动物尾巴长得什么样?有什么本领?(3)教师进行过渡性小结:动物们的尾巴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粗,有的细,还有的像把伞呢!可真有趣啊!咱们就来玩个猜尾巴的游戏吧。
2、引导幼儿与课件互动,在游戏中进一步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激发幼儿喜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1)做课件互动游戏“谁的尾巴”、“尾巴哪去了”、“尾巴错了”,进一步了解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
(2)小结(过渡):咱们小朋友可真能干!帮尾巴找到了主人,也帮动物找到了它的尾巴。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优质方案(5篇)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优质方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ad4b1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f.png)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优质方案(热门5篇)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优质方案第1篇活动目标:在探究活动中发觉磁铁的隐秘,感知磁铁的特性。
乐意参加探究活动,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欢乐。
初步感知磁铁的磁性与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1试验器材:磁铁、带回形针的纸小鱼、水彩笔、螺丝帽、棉签、螺丝钉、扣子、别针、发夹、橡皮筋、纸片、回形针、小棒、塑料玩具、硬币、气球一人一份。
2、察看记录表一人一份。
活动过程:一、钓鱼游戏。
二、大胆的猜想。
1、认得试验材料。
2、想想哪些会被磁铁吸住,哪些不会被吸住?3、学会把本身心里想的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排中三、大胆尝试磁铁吸吸吸。
1、动手试验,并记录试验结果。
2、与小伙伴交流结果。
四、大胆交流,共享本身的发觉。
五、拓展阅历,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作用。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优质方案第2篇教学目标:1、产生孩子探究科学的兴致及探究学问欲望、2、启发孩子积极参加实践动手操作教学,并得到有关系“光与影子”的感性阅历,即:光线照射在物品上,物品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3、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观测和察看。
比较。
辨别本领、教学准备:1、每个人一个小手电筒,一张白纸片、2、小猫咪。
太阳公公。
阴天(多云),电灯图片各一张。
投影器两台。
小玩具。
毛绒玩具。
积木。
3、五颜六色小鸟。
五颜六色小狗狗数个。
幼儿老师范例(大号)1份。
糨糊。
小手巾数个。
录音机一台。
磁带1盒、教学过程:一、孩子自由玩影子幼儿老师准备两台投影器,孩子分为2组自由在投影器前玩影子,(放伴乐Music)幼儿老师关掉投影器,安定稳定孩子心情,提问:为何会产生影子哩?(导入教学课题)二、清楚影子是怎么样产生的1、小小试验幼儿老师打开投影器,任意放一物品(毛绒玩具。
积木等)于屏幕上,让孩子观测和察看,产生影子没?幼儿老师关掉投影器,任意放一物品(小玩具。
)于屏幕上,让孩子观测和察看,产生影子没?提问:谁能告知老师影子是怎么样产生的?总结:光线照射在物品上,物品挡住了光线,就产生了影子、2、帮助小猫咪(呈现小猫咪与图片)老师:有只顽皮的小猫咪想与自个儿的影子做游戏,但是小猫咪不知道在哪张图片里会找着自个儿的影子,孩子你能告知它,在啥情况下能找着自个儿的影子吗?孩子自由表达看法,师选一孩子代表,进而加强有关系“光与影子”的感性阅历:唯有光线直射在物品上,物品挡住了光方可产生影子、三、影子的舞蹈1、游戏“小鸟跳舞”幼儿老师动手操作已制作好的游戏教学材料开展表演,激起孩子效仿的兴致,可是暂不说明动手操作的步骤、2、予以孩子动手操作教学材料:手电筒。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7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f45d1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0b.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学方案【科学教育活动方案】主题:火的特性探索适用年级:幼儿园大班时间:XXX目标:本活动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幼儿理解火的特性,了解火的颜色,同时提升他们的科学观察力和实践技能。
活动一:火的热感体验目标:使幼儿通过触摸感知火的热度。
准备:1. 火柴2. 蜡烛3. 热感实验记录表步骤:1. 教师在安全指导下点燃蜡烛,引导幼儿观察火焰。
2. 幼儿分组轮流将手靠近火焰,感知火的热度,并在热感实验记录表上记录感受。
3. 教师引导各组分享体验,总结火的热度特性,提醒幼儿注意火的安全性。
4.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加深幼儿对火热度的理解。
活动二:火的颜色观察目标:让幼儿通过观察理解火的颜色变化。
准备:1. 火柴2. 蜡烛3. 白色瓷盘4. 中性纸5. 观察实验记录表步骤:1. 教师点燃蜡烛,引导幼儿观察火焰颜色。
2. 将蜡烛置于白色瓷盘上,使火焰与瓷盘平行,观察颜色变化。
3. 将中性纸置于火焰上方,观察颜色现象。
4. 幼儿小组讨论观察结果,记录在观察实验记录表上。
5.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进一步探索火颜色的科学原理。
活动三:火焰燃烧的探究目标:帮助幼儿理解火的燃烧过程。
准备:1. 烛台2. 蜡烛3. 水槽4. 纸杯5. 燃烧实验记录表步骤:1. 教师点燃蜡烛,展示火焰的形状和颜色。
2. 将蜡烛置于烛台上,放入注满水的水槽中,确保烛台底部被水覆盖。
3. 幼儿小组观察火焰与水槽之间的互动,理解火焰如何燃烧。
4. 幼儿小组讨论观察现象,记录在燃烧实验记录表上。
5. 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深入理解火的燃烧原理。
【教学反思】这些科学活动使幼儿有机会直接体验火的热感,观察火的颜色,以及理解火焰的燃烧过程。
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还通过小组讨论和记录,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表达技巧。
教师引导的共同阅读环节,进一步巩固了学习内容。
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幼儿的科学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科学知识。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设计方案(精选13篇)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设计方案(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703340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d.png)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设计方案(精选13篇)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设计方案篇1【活动目标】1、能够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震动而产生的,不同的声音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2、了解、分辨乐音和噪音,养成轻声说话的好习惯。
3、能够根据物体发声的原理设计制作乐器,具有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1、小鼓、碰铃、串铃、三角铁等各种乐器和盘子、碗、小勺等任何可以发声的物品若干;2、空瓶子、木糖醇瓶子、米、豆子、空盒子、皮筋等各种可以制作乐器的物品;3、教学、背景音乐等。
【活动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声音王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自由探索,交流讨论。
请幼儿在声音王国中寻找各种声音,并请个别幼儿向集体展示、交流自己在声音王国中的发现,引导幼儿熟悉各种声音及物体发声的具体方法。
3、发现问题,得出结论。
教师出示小锣,敲击产生声音,用手将小锣固定住就不会有声音了,从而明白,声音是因为物体间碰撞震动而产生的。
4、结合课件,了解生活中的声音。
教师搜集来自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让幼儿倾听,懂得不同的声音可以传达不同的意思。
5、认识乐音和噪音,渗透轻声说话的习惯培养。
通过聆听两段不同的音乐,让幼儿来区分什么样的声音好听,什么样的声音不好听,教育幼儿要学会轻声说话。
6、自我尝试制作乐器,参加声音王国演奏会。
请幼儿结合所学物体发声的原理,尝试制作各种乐器,在音乐的伴奏下集体演奏,增强幼儿的成就感和动手操作的兴趣,教师做好现场录制。
7、播放录像,满足成就感。
(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处理)将录制的影像以礼物的形式现场播放,让幼儿在自我欣赏中获得满足。
【活动延伸】在科学发现区投放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更多关于声音的秘密。
大班科学领域教学方案设计方案篇2活动目标1、认识绿色食品标志,知道绿色食品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健康食品。
2、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只有有了干净的水源、纯净的空气,有了树木、草地的保护才会生产更多的绿色健康食品。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优质方案(四篇)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优质方案(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8a0b4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3.png)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优质方案活动目标:1.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磁铁的秘密,感知磁铁的特性。
2.愿意参与探索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初步感知磁铁的磁性与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1实验器材:磁铁、带回形针的纸小鱼、水彩笔、螺丝帽、棉签、螺丝钉、扣子、别针、发夹、橡皮筋、纸片、回形针、小棒、塑料玩具、硬币、气球一人一份。
2、观察记录表一人一份。
活动过程:一、钓鱼游戏。
二、大胆的猜想。
1、认识实验材料。
2、想想哪些会被磁铁吸住,哪些不会被吸住?3、学会把自己心里想的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排中三、大胆尝试磁铁吸吸吸。
1、动手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2、与小伙伴交流结果。
四、大胆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五、拓展经验,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作用。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优质方案(二)教学目标:1、倾听故事,萌发爱护鸟类的情感。
2、能围绕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3、知道啄木鸟、猫头鹰、喜鹊的特殊本领,了解其它鸟的特殊本领。
教学准备:1、《小苹果树找医生》课件。
大苹果树婆婆和小苹果树图2、小苹果树、老苹果树、喜鹊、猫头鹰、啄木鸟的头饰。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你们看一看它是什么?画中画了些什么?这两棵树有什么不同?(一幅画,两棵树,大小不同,苹果多少不同、表情不同)再看看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猜一猜为什么树婆婆不高兴2、小朋友们真聪明,下面我们来听一个故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好不好二、完整欣赏故事一遍,初步熟悉故事的内容。
1、播放录音,要求幼儿认真聆听。
2、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老苹果树为什么不高兴?小苹果怎么办的?小苹果树请了哪些朋友为老苹果树看病?3、小苹果树到底请了哪些朋友了来给老苹果树看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三、分段欣赏故事,采用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进一步的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故事第一段后,教师提问:树婆婆生病了,身体里长虫子了,小苹果树帮它请的第一位医生是谁?出示喜鹊的图片。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范例(五篇)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范例(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b344ac1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0.png)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范例活动目标:一、激发幼儿对比较观察勺子凹凸面活动的兴趣,培养其探究欲望。
二、引导幼儿探索并发现凹面镜与凸面镜的成像特性,初步培养其细致观察与记录的能力。
三、培养幼儿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鼓励其用语言大胆表达自身的探索与发现。
活动准备:一、经验准备:确保幼儿具备照镜子的经验,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通过参与乒乓球花旋转游戏,对半球形凹面与凸面有初步的认知。
二、物质准备:为每位幼儿准备不锈钢勺子一份、记录表一张、水笔一支;教师则需准备记录纸及不锈钢餐具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一、以勺子为引子,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引导幼儿亲手触摸、玩耍勺子,并通过观察与照射,探索勺子中的秘密,随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二、初次探究阶段,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勺子,发现勺子上的凹面、凸面及勺柄均能成像的现象。
教师需密切关注幼儿的探索过程,并在集中分享环节,根据幼儿的发现绘制相应图示,共同梳理勺子成像的秘密。
三、深入探究阶段,引导幼儿比较凹面镜与凸面镜的成像特点。
介绍记录表的使用方法;随后,幼儿进行探究并记录;之后,组织分享与交流活动,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新发现;最后,教师与幼儿共同记录并梳理探究结果。
四、迁移经验阶段,教师提供碗、盘子、杯子、大勺子等物品,引导幼儿利用它们的凹面与凸面进行自我照射,进一步验证凹面镜与凸面镜成像的不同,并将自己的发现告知同伴或客人老师。
活动延伸:一、在科学区域内,持续引导幼儿深入探究凹面镜与凸面镜的成像特点。
二、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观察凹面镜与凸面镜的应用实例,进行记录与交流。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范例(二)活动进程:一、引导幼儿关注屏幕上的影子,激发对影子的兴趣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里有我们的影子,一起来观察一下!教师:让我们挥挥手,摇摇头,和影子一起共舞吧!(评述:孩子们在大屏幕前充满兴奋地寻找自己和伙伴的影子,不断地与自己的影子共舞,从而产生了对影子的好奇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优质方案合集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生动、新颖、独特的表现,充分说明了科学教育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1活动目标:1.在探索活动中发现磁铁的秘密,感知磁铁的特性。
2.愿意参与探索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初步感知磁铁的磁性与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1实验器材:磁铁、带回形针的纸小鱼、水彩笔、螺丝帽、棉签、螺丝钉、扣子、别针、发夹、橡皮筋、纸片、回形针、小棒、塑料玩具、硬币、气球一人一份。
2、观察记录表一人一份。
活动过程:一、钓鱼游戏。
二、大胆的猜想。
1、认识实验材料。
2、想想哪些会被磁铁吸住,哪些不会被吸住?3、学会把自己心里想的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排中三、大胆尝试磁铁吸吸吸。
1、动手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2、与小伙伴交流结果。
四、大胆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五、拓展经验,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作用。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2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动物过冬的主要方式:(1)躲藏(2)冬眠(3)迁徙(4)换毛2、对探索动物过冬方式感兴趣知道关心、爱护动物。
活动准备?课件、动物过冬方式的卡片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感觉怎样?我们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二、听故事了解动物过冬的几种方式1、幼儿带着“动物是怎样过冬”的问题听故事初步了解几种动物的过冬方法。
小蚂蚁为过冬准备充足的食物?青蛙在洞穴里不吃不喝的冬眠?兔子换上了厚厚的毛?大雁、小燕子飞到温暖的南方去。
2、归纳出几种动物的过冬方式根据故事中的内容,出示相应的过冬卡片和动物卡片。
3、教师小结动物过冬的几种方式:?小动物们很聪明,它们为了能生存下去,都有自己度过寒冷冬天的方式。
有的给自己换上厚厚的毛、有的在洞穴里冬眠、有的准备过冬的粮食、还有的飞到温暖的地方去过冬。
三、通过操作了解更多的动物是如何过冬的。
1刚才我们知道了青蛙、小蚂蚁、小兔和小鸟过冬的方法。
还有一些动物也想请你们猜猜,它们是怎样过冬的,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动物?“2、出示蜜蜂、蛇、丹顶鹤、狮子等小动物,幼儿互相讨论”它们是怎样过冬的?“3、请幼儿讲述讨论结果共同归类。
知道还有一些动物冬天不冬眠,也喜欢运动。
躲藏--蜜蜂、蚂蚁(老鼠)等;(幼儿用动作表示”躲藏“)冬眠--青蛙、蛇、熊(蝙蝠、刺猬、蜗牛、蚯蚓)等;(解释:眠就是不吃不喝也不动的意思)迁徙--燕子、大雁、丹顶鹤等;(解释:迁徙就是从一个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的意思。
)换毛--狮子、狐狸、狗、羊(鸡、鸭、兔)等。
4、幼儿操作,给动物与它过冬方式连线,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动物过冬方式的了解。
四、教师总结表扬一些不怕冷的小动物,如:啄木鸟,在寒冷的冬天也出来工作,为树木除害虫。
活动延伸:与家长进一步探索小动物过冬的一些方式。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3活动目标1.通过猜测、操作、记录等方式了解在瓶中吹气球与瓶中空气压力的关系。
2.能用自己的符号,记录操作结果。
3.通过瓶中吹气球,体验科学探究的有趣。
活动准备材料准备:人手一份材料:气球两个;一样大小的矿泉水瓶2个(其中1号瓶子上没有洞,2号瓶子上有洞);装有纸屑的碗;记录表、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我们来玩吹气球游戏吧,比比谁的气球吹得。
并且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吹的。
小结:原来要用嘴巴紧紧贴住气球用力吹,才能将气球吹得大大的。
二、观察比较,大胆猜想。
1.观察比较瓶子的不同师:刚才我们都把气球吹得大大的,你们觉得把气球装在瓶子里,还能吹起来吗?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个瓶子,请你们去玩一玩,看看两个瓶子宝宝有什么不一样?2.幼儿猜想,教师进行记录。
师:两个瓶子宝宝一个有洞,一个没有洞,那你们来猜一猜哪一个更能把调皮的小气球吹大呢?三、操作记录,比较结果。
(一)出示记录表,提出操作任务。
1.提出任务。
师:有的小朋友觉得1号瓶子宝宝可以把气球吹大,有的觉得2号,那现在调皮的小气球想请你们帮忙,让它到瓶子里面去玩,请你们试一试哪个瓶子更容易把气球吹得大大的。
2.介绍记录表。
3.提出要求:a:吹完以后把你的发现记录在记录表上。
b:操作完把气球和瓶子放回托盘,并且将记录表贴在黑板上。
(二)幼儿操作并保留操作结果。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将吹好的气球拧紧在用夹子夹紧。
(三)借助幼儿的操作结果进行交流。
师:谁愿意来跟大家说一说你觉得哪个瓶子更容易把气球吹大,并且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记录的。
小结:我们都看到了瓶底有洞的2号瓶子容易把气球吹大,1号瓶子比较不容易把气球吹大。
四、游戏迁移:会跳舞的纸屑。
1.师:为什么瓶子上有洞气球就容易吹起来,瓶子上没有洞气球就不容易吹起来呢?老师不仅给你们准备了气球,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纸屑,请你们拿着瓶子对着纸屑吹气,看看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
2.幼儿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
师:哪个小朋友来和大家讲讲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4.个别幼儿验证操作,幼儿交流原因。
师:有小朋友说纸屑飞起来了,像在跳舞。
我们请他来吹给大家看看,是不是和他说的一样。
究竟是为什么会这样呢?五、教师提炼,总结经验。
师:原来在我们的瓶子中有许多空气,当我们吹有洞的瓶子中的气球时候,瓶子中的空气被挤压从洞里跑了出来,气球就越来越大,要是瓶子没有洞,空气就没有地方跑,气球就吹不起来了。
活动延伸:今天的实验让我们看到了瓶子里的空气,那在我们周围还有什么地方也有空气呢?你们可以再去找一找,记得把结果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大班科学领域教育方案4活动目标:1、知道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调出多种色彩。
2、通过看图形推理颜色的方式,大胆尝试探索涂色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色彩的组成。
3、感受三原色组合成新色彩的神奇,激发幼儿对色彩认知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知道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调出多种色彩。
活动难点:通过看图形推理颜色的方式,大胆尝试探索涂色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色彩的组成。
活动准备:PPT课件一份,调色盘人手一份,颜料若干(红、黄、蓝),城堡图一份。
教学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一活动中,我为了让幼儿更形象、更直观的了解颜色的变化,我将在活动中采用观察法、讲解法、示范法、操作法的形式进行,使整个过程环环紧扣,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中获得有关颜色变化的知识经验。
本次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为支持者和合作者,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使他们懂得遇到问题时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在操作探索中发现颜色变化的神秘,感受颜色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
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教师:你们知道吗?红黄蓝三种颜色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三原色) 评析:导入比较自然,提问比较自然轻松,孩子没有压力。
(二)、活动过程1、出示彩色城堡图,如果想进城堡必须打开城门。
今天,三个颜色宝宝想要去“彩色城”玩,可是,想要进去,必须要打开城门才行,怎么才能打开城门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彩色城的主人是怎么说的:“欢迎你们来彩色城,如果要打开这扇门,必须要6种颜色填满锁上的6个扇形才行。
红娃娃说:“我有红颜色我先来”,“来看我的,我有黄颜色”,“还有我,我有蓝颜色”。
评析:以PPT课件的形式展示了“彩色城主人”与三位颜色宝宝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的交代了此次活动的目标:找到6种颜色填满锁上的6个扇形,幼儿对此十分感兴趣,必定会好好思考,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一些。
2、教师提问:(1)现在有几种颜色啦?(3种)(2)城门能打开吗?为什么呀?(3)请你猜猜看,剩下的3个地方,有可能是什么颜色呢?3、幼儿回答:绿色、粉色、紫色。
4、到底是什么颜色,我们来听听彩色城的主人是怎么说的,好不好?(彩色城主人:“剩下的这3个地方,可不是随便什么颜色都能填的,一定要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相加后出现的颜色才行,小朋友们,快点帮帮颜色娃娃吧。
”)师: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每个小朋友的前面都有一个调色盘,桌子的中间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颜料,根据彩色城主人的要求,你们一定要两种颜色的颜料调在一起才行。
(1)那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看,比如说黄色可以和什么颜色调在一起呢?它们会变出什么颜色呢?(2)红色还可以跟什么颜色调在一起啊?(3)那最后还有哪两种颜色没调在一起啊?(4)那么我们等一会在操作的时候,每次取颜料时都要取的一样多,不然调出来的颜色会有偏差的,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确,好吗?那我们开始吧!5、播放音乐,让幼儿进行调色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评析:教师不用太多的要求,可放开手脚让幼儿尽兴操作,使平时担小、不太爱动手的幼儿也全身心地投入到调色中去了,真正体现以幼儿为主的原则。
6、小结、讲解:师:“哪个小朋友先来说一说,你选的是哪两种颜色,调在一起后变出了什么颜色,好吗?”(1)红+蓝=紫,你们的红色加蓝色也是这样的吗?那我们来问一问彩色城的主人,红色加上蓝色是不是紫色,好不好?(彩色城主人:“红色加蓝色是紫色。
”)(2)红+黄=橙,你们的红色加黄色也是橙色吗?问彩色城的主人,红色加黄色也是橙色吗?(彩色城主人:“红色加黄色是橙色。
)(3)谁来介绍一下最后两种颜色?黄+蓝=绿色,你们同意吗?(彩色城主人:“黄色加蓝色是绿色。
)(4)当幼儿发现颜色量多或少,配出来的颜色也会尽然不同时,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的新发现,同时做进一步的规律总结。
如:“红色+蓝色”,当蓝色配多时,会变成紫红色等。
评析:引导幼儿积极思考积极猜测,教师不作答,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寻求答案,既增强幼儿的探索意识,又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幼儿在尝试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大胆,自由认真,对变出来的颜色发出感叹,原来两种颜色合在一起是那么奇妙,说变就变,幼儿又兴奋又惊奇。
7、介绍“三间色”。
师:太厉害了,我们三种颜色全都找到了,你们知道吗?橙色、绿色,还有紫色,这三种颜色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三间色”。
原来,这些三原色(红黄蓝)两两相加后还可以变出绿橙紫这些三间色呢,真神奇呀!8、现在,6种颜色全都找到了,那我们可以进去了吗?问问彩色城的主人。
(彩色城主人:“你们可真厉害,6种颜色全找齐了,请进来吧。
”)师:彩色城里好漂亮啊,今天,彩色城里大丰收了,里面收获了许许多多的蔬菜水果,我们分别来看下有什么?(西瓜、葡萄、橙子、黄瓜、茄子......)它们是什么颜色的?(绿色、橙色、紫色)9、幼儿作画,并要求幼儿用三间色来画蔬菜水果。
(1)师:你刚刚调出的是什么颜色的?与你的颜色相对应的蔬菜水果有哪些呢?现在,就用你调出的颜色来画画它们,好吗?(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