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木版年画——中州大地上被遗忘的历史辉煌
滑县与朱仙镇木版年画比较研究及生产性保护
2 22
二 、 作 工 艺 之 比较 制
装裱完成 : 在滑 县木 版 年 画 中, 曲神话 故 事一 般 不 装 戏 裱, 神像有 的装裱 , 族谱 则必 须装裱 。古时艺 人用格 挡尖 ( 高 粱杆最尖端部分 ) 作天杆与地杆 , 用小 麦面 自制浆 糊将其粘 在 托裱纸 的上下端 , 再将 年画 打湿 , 粘与托 裱纸 上 , 幅木板 年 一
两 地 木 版 年 画 却 截 然 不 同 : 县 年 画 是 先 印 后 绘 , 仙 镇 年 画 是 套 版 印 刷 ; 人 物 形 象 上 滑 滑 朱 在
县倾 向于写 实, 仙 镇则人 物 头 大身 小 , 为夸 张 ; 画 幅上 看 , 县 几 乎全 为 大幅 , 仙镇 朱 较 从 滑 朱
画 即告 完 成 。j ¨ “
滑县木版年画 的制作工艺繁 杂 , 与其 他年画有 所不 同, 古 老而独特 , 其工 艺 流程 是先 印后 绘 , 用 印绘 结合 的制作 方 采 法, 即先用木版印出墨线稿 , 然后 以手工彩 绘染色涂 色 、 裱 五个 绘 雕 印 彩 装
、
滑 县 和 朱 仙 镇 木 版 年 画 的 民俗 应 用 之 比 较
据滑县李方 屯当地木版年画传人 讲 , 相传 明朝 洪武 年 间, 山 西 洪 洞 县 一 叫 韩 朝 英 的 人 迁 居 滑 县 , 制 作 木 版 年 画 的 手 将 艺带到滑县 。此人精 刻善 画 , 依据 当地风俗 与个人 才思 , 创制 出独具特色 的滑县 木版年 画艺 术 。滑 县木 版画 在清 乾 隆 、 嘉
2 1l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C) 2 CSI来源期刊 艺术百家 21 年 第 3 总第 16 02 期 2 期
滑县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的美育价值
滑县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的美育价值作者:董晨琦来源:《收藏与投资》2022年第07期摘要:本文基于色彩、构图和制作工序等元素对滑县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年画色彩主要有青色、黄色、红色、白色、黑色五种颜色,以层次分明的平面构图和以祖宗轴为代表的对称构图为主要特征,制作工序分为画样稿、雕刻制版、印墨线、手工彩绘、装裱五个步骤。
滑县木版年画中花鸟字对联等具有教化品德的作用,祖宗轴传承着中国孝道文化,木版年画中谐音及历史典故的使用体现了人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滑县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处处体现其美育价值。
关键词:滑县木版年画;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美育滑县是豫北重镇,隶属于安阳市。
滑县命名始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这一名字得于滑台城。
关于滑县木版年画的出现时间,历史文献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根据滑县木版年画传人韩姓的族谱,其出现时间大致为明朝,距今已有500余年。
滑县木版年画题材的内容地域特色鲜明、色彩鲜艳、造型概括简化、构图完整均衡,与地方民俗文化结合,受到豫北地区民众的喜爱。
2008年6月,豫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年画种类—滑县木版年画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滑县县志》及周边县市的地方志没有关于滑县木版年画具体起源的文字记录。
根据韩姓族谱,大概可以推断出其源于明朝,距今500余年。
据记载,明朝初期,山西洪洞县韩朝英(1476—1537年)迁居到滑县,他潜心钻研如何在木版上作画。
韩朝英融合本地的民风民俗,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木版画风格,由此可以推断,他很有可能就是滑县木版年画的开创者。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兴义号” “兴隆号”“兴盛号”三家作坊最为出名。
这些年画作坊的作品融合了黄河流域的民风民俗,广受喜欢。
滑县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但是这并不影响滑县木版年画在滑县周边市县的畅销,滑县木版年画甚至远销到了周边的省市,可见其当时受欢迎的程度,滑县也因此成为当时北方的年画中心[1]。
滑县木版年画的文化价值
滑县木版年画的文化价值作者:刁云龙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5期摘要:滑县木版年画的表现内容主要是族谱、神像和扇面年画,是豫北平原地区典型的农耕文明表现,同时也是一种优秀的民俗文化产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滑县木版年画表现的不仅仅是图画色彩的外显之美,更重要的是它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包括对农耕文明的眷恋、对孝道文化的发扬与继承、祈福纳祥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追求等等。
关键词:滑县木版年画;生活价值;文化价值[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5--01(一)对农耕文明的眷恋《田祖》是滑县木版年画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除了开封朱仙镇年画中有这一题材之外,在全国各地的其它年画产地中很罕见。
冯骥才先生称之为“农耕时代的见证,具有活化石的意义”。
田祖就是传说中教会人们耕种的神农氏,是农耕时代普通百姓最敬仰的神,滑县人尊他为“田祖”而不是“田神”,祖即是祖宗,是一脉相承的血缘,滑县人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自然要对他恭敬有加,也充分说明农业在滑县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滑县木版年画承载着黄河流域百姓的生活习俗和传统信仰,因此“敬神镇宅降祥纳福、天地众神和谐共存”的主题非常突出,题材多以神像和族谱为主,也有扇画、门神画、灶君画、吉祥画、对联等。
刻印的神像中,既有天地三界、佛道各类神灵,如来、玉帝、观音、奉山老奶、土地神、雷神、田祖(神农氏)、文财神比干、武财神关圣帝君(关公)等七十二全神这样的大型神像,也有命名为“神之格思”的以玉皇大帝、观音菩萨、田祖、关圣和增福财神为主体的神像[1]。
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凡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以及各种表现,它的发展就快,生命力就强。
滑县木版年画表现出来的对农耕文明的坚守,正是对自己“根文化”的认同,于朴素中自有其伟大的感情。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黄河流域先民的农耕劳作,哪来的中华民族的持续发展的根本,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才有各种文明的发展。
[木版画,中国,意义]中国木版画的历史传承和发展意义
中国木版画的历史传承和发展意义滑县木版印制工艺创始于明朝初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四五百年来一直坚持手工制作方式,以工艺精细、人物造型粗犷豪放、线条刚劲有力又饱满匀称、颜色艳丽、构图讲求对称均衡、富有乡土气息而广泛流传于省内外,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
2006年11月,我国抢救民间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著名作家冯骥才对媒体公开豫北新发现的这个古画乡后,各界人士纷至沓来,其中不乏木版画研究的学者,他们大多直接称滑县木版画为滑县木版年画。
所以,在论述滑县木版画分类之前,有必要先对木版画和木版年画的概念进行确定。
木版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自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到近代印刷术出现之前这一漫长时期中最富特色的图画传播形式,由民间画工和刻工在木板上先雕刻制版,再运用木版套色印刷在纸上或线版墨印后手绘的各式图画。
木版年画是木版画的一种,是伴随着农历春节喜庆新春和除凶避邪的民间活动而产生的。
木版年画是根植于民间,装饰于节日,在长期发展和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根据人们的审美爱好和需求,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木版画种。
由于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人民受着多重的压迫和剥削,压抑在心里的需求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所以希望能把自己内心的祝福和美好理想通过某种可以寄托精神的外在物质表现出来。
因而可以说,年画这一画种就是代表着人民的种种期望和追求而出现的。
笔者对滑县木版画调查后认为,除了制作工艺与其他年画相近外,滑县木版画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独树一帜。
前二村木版画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按体裁可分为中堂、凌幅、对联、扇面和纸牌等,按内容可分拜神祭祖、吉祥纳福、戏曲故事等。
但如果这样分类,不便于与其他几个年画产地对比研究。
所以,本文尝试从木版画用途的角度把其分为年画类、纸牌类和扇面类。
年画类突出刻印了相当式样的大幅神像人物、家族族谱、民间装饰图案和文字,内容记录当时的民俗历史,反映了农耕文明时期的民间信仰和思想倾向,蕴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自成体系;纸牌类分瓜、饼、万和纸花等,有点像现在的麻将叫法,但图案截然不同,有象形画鸟、小说人物等;扇面类有的是展示一个典故(孟母训子、姜太公钓鱼)、有的是文学作品中的场景(西游记之盘丝洞),但更多的是描述戏曲的主要内容(老大王赴会、五哭头、反阳河、收姜维、斩黄袍、铡美案、罗章招亲、穆柯寨、薛刚反唐和断桥等),从内容看是出自滑县流行的地方戏大线戏(线为谐音,在普通话中没有相应的字)。
211192219_滑县木版年画的历史沿革及其教育功能
天工|2022年第36期[摘 要]河南省滑县木版年画,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源于明武宗年间,历史悠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技艺的发展逐渐缓慢,要拓宽木版年画的生存境地,在新时代发挥好其教育功能。
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期适应现代化的发展。
[关键词]滑县木版年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沿革;教育功能[中图分类号]J2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2)36-0036-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李赫.滑县木版年画的历史沿革及其教育功能[J].天工,2022(36):36-38.李 赫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滑县木版年画的历史沿革及其教育功能作者简介:李赫(1999—),女,汉族,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
木版年画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表达形式,每逢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张贴年画,因此木版年画就是年的象征,具有深厚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生活的百科全书,有百姓的地方就有年画,了解木版年画就是在了解中国百姓生活。
滑县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虽然与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相距仅100千米,但两地木版年画在风格和制作上都不尽相同,滑县木版年画中关于神像与族谱的木版年画居多,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滑县木版印制品分为木版画和木版年画两大类,取广义表达叫年画,当地俗称为“画轴”。
滑县木版年画印制工艺创始于明朝初年,几百年来一直坚持着手工制作的方式。
一、滑县木版年画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一)滑县木版年画的历史沿革明朝洪武年间,山西洪洞县大移民,一个叫韩朝英的山西人把木版年画的手艺带到了滑县。
根据滑县韩氏族谱大概可以推断出滑县木版年画产生于明朝初期,主要产地集中在滑县两个偏僻的村庄:一个是滑县慈周寨乡李方屯一带,另一个是滑县老店乡马兰集村。
在明大德年间,滑县木版年画开始生根发芽。
滑县木板年画的文化记忆
滑县木板年画的文化记忆
王才俊
【期刊名称】《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7
【摘要】滑县木板年画被认为是“中州大地上一个被遗忘的历史辉煌”,自2006年被学界发现以来研究者甚多。
但是大多学者着眼于滑县木板年画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与非遗保护,虽然对民间信仰是滑县木板年画的重要表现内容多有提及,但大多是泛泛而谈,对于滑县木板年画所承载的文化记忆,尤其是其背后所隐含的家族集体记忆与地域移民记忆鲜有论述。
本文试图运用文化记忆理论来解读滑县木板年画,以求对木板年画研究有所贡献。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王才俊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
【相关文献】
1."品道口烧鸡,赏滑县年画"——滑县地域文化及其品牌定位 [J], 王明磊
2.浅谈滑县木板年画创作题材的研究 [J], 李富莉
3.论滑县木板年画的艺术特色 [J], 陈亚南;
4.滑县木板年画表现题材与内容研究 [J], 严小洁;张新词
5.基于缄默视角下的儒家文化传承探讨——以杨家埠木板年画为例 [J], 李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word格式] 李方屯木版年画“全神图”
[word格式] 李方屯木版年画“全神图”李方屯木版年画“全神图”李方屯木版年画”全神图’’口姚瑶2010年国庆节期间,我和同事一行三人乘车前往河南滑县李方屯村考察当地木版年画.时值金秋时节,一路上随处可见农民们收秋的忙碌身影,走在乡间小路上,浓郁的乡土气息迎面扑来.在李方屯村民的介绍和带领下,我们分别走访了李存琦,韩清亮等年画制作艺人,更有幸拜访了李方屯木版年画第26代传人韩建峰,还在其家中亲眼目睹了李方屯木版年画的风采.这些年画大部分年代已久,纸边已经泛黄,但艺术魅力却毫不逊色.在神像画,族谱画,扇面画等众多品类的木版年李方屯木版年画刻版114画中,神像画可以称得上是李方屯木版年画的一大种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年画作品是七十二位全神.这是一张难得的木版年画珍品,整幅画面高136厘米,宽73厘米,阵容强大,次序井然,中心突出,众神形象古朴,神态各异,为人们呈现出一个和谐美好的神仙世界.面对着七十二位全神图,韩建峰饶有兴趣地为我们讲述了诸神背后人们的信仰观念,通过一番攀谈,我逐渐领悟到年画背后竞隐藏着如此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诸神为我所用李方屯位于河南省滑县慈周寨乡,地处黄河故道,是一个被夹峙干冀,鲁,豫之间的小村庄.千百年来, 李方屯人以农业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 时常饱受各种fl然灾害的侵袭.苦干自身能力有限又缺少精神支柱的李方屯人,对神的信仰无处不在,众神成为李方屯人的精神寄托.当地木版年画代表作《七十二位全神))图描绘了三皇,如来,文财神比干,武财神关羽,千手千眼佛,泰山老奶率领天界诸神齐聚一堂的场面,他们各司其职, 护佑百姓.这些神佛在普通老百姓心目中都具有超常的法力,能为人降福添祥.人们把”全神图”悬挂于堂屋正墙上,每逢年节便烧香,祷告,膜拜,用这种方式敬奉各位神灵,以期得到神灵的保佑.”全神图”除了七十二位全神以外,还有七十九位全神》八十二位全神》一百零八位全神))等诸多版本.韩建峰告诉我们: “全神图”中的神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比如某家刻版,今年刻了七十二全神,明年可以继续是七十二,也可以是七十九位或更多,但不能变成七十或者更少.因为村民们相信,如果减少神像的数目,肯定会得罪被除名的神仙,会带来不吉利.俗话说:”阎王好过,小鬼难缠.”阴间凡间皆同一理,大神小神同桌供养,不偏不倚.由此可见,李方屯人对神的信仰是实用的, 不管儒道佛,还是三皇五帝,只要能够护佑一方,保其平安,他们都信.实质上他《七十二位全神》清古版ll5们信的不是学说和概念,而是生活本身.祖灵高于神佛从”全神图”的格局来看,各路神明一律横向排开,分为上下七级.第一级是始祖或者三皇五帝.当地人认为:在此之前再没有神仙存在,所以始祖高高在上.第二级是如来佛祖.他们认定此神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第三,第四,第五级是神,灵, 鬼.他们认为:神是在天庭有正式职位的,灵和鬼都没有职衔,但有神通能力,所以有时候灵和鬼往往混在一起.第六,第七级则是人.对”全神图”排列次序进行考察,我们发现,李方屯的民间信仰有两大类:一类是祖灵,一类是神佛.按照当地人的说法,人生人, 人变鬼,神佛生神佛.祖是祖先, 在”全神图”中是最高级的.灵是灵魂,祖灵信仰是距离人最近的. 佛爷和菩萨以及其他天官神仙的法力虽然强大,但过于虚无,超出了世人的理解范围,只能祈祷和《古版全神图》ll6膜拜.反倒是祖灵更贴近当地人的生活.因为李方屯人相信,没有佛爷和神灵的保佑,他们会生活得更困苦甚至更危险;但若没有祖灵的保佑,他们可能根本无法生存和繁衍.因此,他们认为祖灵是他们生存的基本条件或者说是必备条件, 而神佛则是一个外在的可选择条件. 更进一步说,祖灵是生存和延续的需要,神佛则是理想和追求的需要. 避祸多于求吉由于地域环境的影响,千百年来,李方屯人饱受河水泛滥,家园被毁的痛苦,天灾人祸成了他们生存的巨大障碍.我们从”全神图”中了解到,其实他们拜神只是为了保障安全,远离灾难.譬如为了消除病痛,驱赶瘟神,有了药王;为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有了田祖;为了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有了灶王;为了传宗接代,延续香火,有了送子观音……”活着”成为他们最基本的需求,成了他们虔诚祈祷的绝大部分内容.在当地人的观念里,三皇五帝,原始天尊,如来佛祖等各路神明所代表的就是整个宇宙和人类,他们创造了世间万物,是保佑天下太平的.在村民们的思想中,能够天下太平,好好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平安是福.他们这种朴实的信仰心理透露着”知足常乐”的世俗心态.求官重于发财李方屯木版年画中,天王,地王,人王,文官王,武官王,中正王,天官,地官,曹官这些林林总总的神,无不与一个”权”字相联系.当地人相信,这些神仙能让他们和他们的子孙后代官运亨通.在考察中,我们留意到村前村后有多处关帝庙,在当地人的心目中, 关公不但是神,更是官,代表着公平和正义,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现实效应.”求财”的观念在当地人的信仰中是次于”求官”的,即使在商业化的车轮已经把中国人传统的人生追求碾压得碎如粉末的时下,李方屯人仍然坚守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理想.加之李方屯历史上曾先后归属过直隶(今河北省)东明县,河南省长垣县等,行政区划关系历经多次变117向民『司艺人请教全神图革,长期处于”三不管”的尴尬境地,难以求得官方的理解与支持,所以重仕轻商就成为李方屯人义无反顾的选择.据村民介绍,过去村里遇到天灾人祸,向县里求助,官员们纷纷以归属不明而推诿责任. 这种政治上的漠视或许就是神像中官味十足的艺术表现吧.我静静地看着这一张张木版年画,品读着,感受着木版年画中众神带给人们的一系列精神寄托.作为民间文化遗产, 李方屯木版年画用生动的图形语言传承着中原民间文化,寄托着劳动人民朴素而美好的愿望.就连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亲临河南滑县进行实地考察时,也不禁惊叹李方屯木版年画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存”.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滑县木版年画
滑县木版年画作者:卫水双舟来源:《档案管理》2011年第02期滑县木版年画,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创造出来的带有泥土芳香的一门民间民俗艺术。
它深藏民间数百年竟鲜为人知,2006年,被“发现”后才一鸣惊人,从而,也引发了众多媒体、专家学者和收藏爱好者的追捧。
2008年,滑县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号VII-143),从此,开启了它新的一页。
滑县木版年画的“发现”,是一个“传奇”。
2006年夏,一位三四十岁的农民提着一编织袋东西,敲开了时任滑县文化局局长魏庆选的办公室。
寒暄之后,来人打开编织袋,取出一大捆尚未染色的墨线木版年画和两块黑黝黝的木版年画古版。
来人是慈周寨乡李方屯的韩建峰。
韩建峰说:“这都是俺村的老东西,不知有没有啥价值。
要说俺村的年画,那可有好几百年了,眼下村里有的老人还会弄年画,只是挣不来钱,也很少当成事再弄了。
近些年来,不断有外地人来收购年画老版,卖到河北、天津等地,听说还卖到过日本、韩国。
一块老版就百把块钱。
”魏局长审视年画,内容都是新中国打倒的对象:头上罩着光环的神圣、祭祀祖先的宗轴。
他说:“天津杨柳青年画,开封朱仙镇年画,都很有名,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咱这东西好不好,有没有价值,得专家说了才算,这事儿等给你打听打听。
”时隔不久,魏局长联系了冯骥才先生。
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完成了文艺家向“社会活动家”的转移。
冯先生对此事非常感兴趣,并答应一周后在文学艺术研究院见面。
2006年7月24日,魏局长与韩建峰应约抵津。
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冯先生审视摊在地板上的年画,兴奋地说:“有价值,有特色。
”冯先生问了滑县在河南省的哪个位置、离开封朱仙镇有多远、滑县木版年画在历史上销量如何等几个问题。
听罢两人介绍,冯先生面露喜色:“滑县离朱仙镇这么近,画的风格居然相差这么大!”他立即表态,有机会,一定要到滑县去看一看。
滑县木版年画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化与艺术体系?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活态年画产地?尽管冯先生心有存疑,甚至“不信”,但终究需要实地考察,才能最后定夺。
神之格思—滑县木板年画的民俗活动
文化研究摘 要:年,相传是一种怪兽深居海底,头上长着尖角,异常的凶猛。
每逢除夕,年兽都会爬到山村伤害百姓。
为了驱赶这只年兽,百姓们就用爆竹来吓唬它,因为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当年兽见到这些以后随即大惊失色,落荒而逃。
从那以后每逢除夕,每家每户都会贴红对联,燃放爆竹,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
随着这风俗的广泛传播,之后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人们为了驱走年兽,用张贴年画的形式吓走了年兽的入侵,年画顾名思义就是过年时贴在墙上或门上的画。
木版年画是在年节之际用以迎新接福的一种普及性的传统艺术样式,它的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民间就有流传,到了唐朝时,更是格外流行,并且一直流传到今。
本文主要对滑县木板年画的民俗活动进行探讨。
关键词:滑县木板年画;民俗活动;艺术价值一、滑县木板年画的发源地滑县地处中原,是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素有“豫北粮仓”之称。
据史书《元和志》云:“滑氏为垒,后人增以为城,临河有台,故曰滑台城”。
滑县木版年画起源于明朝初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2007年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慈周寨乡李方屯村一个古老文明的自然村,1963年,全村400多口人就有30多户将近200人制作年画,每家都有二、三十块木板,一人一天能印100多张,全村全年能卖出100多万张年画,一张卖四、五块钱,跟当时的小麦一个价。
外来的画贩有时需要住上四、五天才能买到年画,并且每张年画都须政府委派的专人盖章,作为纳税的手续。
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立四新”,木版年画又被作为“封、资、修”的产物,不能留一块一版,被迫停产,有些老印版又被埋在了地下、屋顶等处。
改革开放后,木版画作为民间手工艺珍品,收藏和观赏价值日益提升,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并喜爱,木版画艺人在相互交流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整理,使木版画得以恢复,艺人又开始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地位。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木版年画”的传承与保护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木版年画”的传承与保护作者:张振亚来源:《美与时代·上》2021年第07期摘要:河南木版年画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生动有趣、富含深刻文化内涵的特质被广泛传播,它深刻反映了河南地区人们的精神信仰以及文化心理,表现了人们的生活情趣与审美思想。
但是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各种新文化的涌入,河南的木版年画在传承的道路上遇到问题。
因此,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使河南木版年畫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使这项民间文化艺术散发更多的光彩,将成为河南木版年画研究的新课题。
关键词:河南木板年画;传承;保护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民间木版年画的活态传承研究”(2020BYS038)阶段性研究成果。
河南省的朱仙镇与滑县,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之中,形成了两种具有完全不同艺术特色的木版年画。
它们深刻反映了河南地区民俗文化的各个方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美感以及文化价值。
朱仙镇年画起源于唐代,滑县年画则起源于元末,虽然起源时间不同,但两者都富含浓郁的农耕文明特色,很多内容、形式以及题材等都反映了该地区农民的生活、思想以及风俗习惯,深刻再现了该地区农民的生活情趣与审美思想,表达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西方外来文化以及各类流行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河南木版年画发展遭遇困境,对其发展十分不利,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本文将分析河南木版年画的传承与保护路径,这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河南木版年画的起源与发展(一)木版年画的起源朱仙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
朱仙镇木版年画创于唐代,而在北宋节日习俗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朱仙镇木版年画因其鲜明的艺术特色,也对其他年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木版年画之祖”。
滑县木版年画始于元朝末期。
据滑县木版画艺人介绍,擅长绘画和雕刻的韩朝英在明朝洪武年间移居滑县,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创制了独具特色的年画。
试析滑县木板年画的历史文化背景与艺术特色
试析滑县木板年画的历史文化背景与艺术特色作者:柳佳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06期[摘要]自从河南北部豫北滑县区域的木板年画被发现以来,它已经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滑县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拥有风格不同的年画。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滑县地区木板年画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分析滑县木板年画。
[关键词]滑县木板年画历史文化背景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J2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278-01冯骥才先生在《豫北古画乡发现记》序言中,曾感叹:“一个有声有色,五彩缤纷,活态的年画产地,一个作品曾远销东北与西北的黄河流域的北方年画中心,在已知众多神州木板年画中,却未曾露过面”[1]。
滑县木板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文化特征。
神像画和家堂、族谱是滑县木板年画的鲜明主题,在中州最具代表性的是扇面戏文故事画。
迷信色彩和封建社会在对滑县木板年画的影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记载了民间文化的发展,十分珍贵。
发现的滑县木板年画为中原多元民间信仰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证据。
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滑县地理位置处于河南省东北部,位于渝北平原,很久以前曾有古老的黄河流经滑县境内,有近20处历史文化遗址、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多处省级十几处世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滑县境内。
而且有20余座影响较大的古墓葬。
其中总面积达120亩的卫王殿遗址可以让人们遥想的当年卫国的富强兴盛,感受到卫国的兴衰历史。
这就是滑县人生存的土地。
特殊的环境催生了滑县文化。
滑县人的幽默,坚韧,含蓄,中和,内敛,诚实,简单。
在混乱的生活环境和科学不发达的条件下,在自己的命运的心理状态不可预测的并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祈求神灵保佑,克服自然灾害,向往美好的生活寻求精神寄托和归宿,掌控旧时代的主流心理的发展趋势。
因为没有任何文字记载,所以至今也很难对滑县木板年画的起源年代作出科学而准确的判断。
根据滑县木板年画部分韩姓传人口述,滑县木板年画起源于明代。
最新-木版年画的启发及借鉴价值 精品
木版年画的启发及借鉴价值作者鲁海燕单位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县地处黄河故道,文化积淀深厚。
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特色鲜明的民俗民风,造就了滑县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
滑县木版年画就是其中一项,它的主要产地集中于慈周寨乡前二村一带。
建国前,该区几乎家家都会木版画、木版年画的制作,而且还能刻版绘画。
1963年,全村400多口人,就有30多户将近200人参与制作,每家都有二三十块木版,一人平均每天印制100多张,全村全年能卖出100多万张不打裱即不装裱的宣纸软片画幅。
乡政府甚至派专人在每幅画面盖上政府大印,以作纳税之鉴。
外来商贩需住上四五天才能排队买到当地俗称的画轴。
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
据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人在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版年画。
经过数百年的演化,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到明清时期年画达到了顶峰,其画面独特的造型手段和色彩的表现方法具有很强的装饰美。
滑县木版年画印制工艺创始于明朝初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四五百年来一直坚持手工制作方式,长期流行于山东、山西、河北、甘肃等地。
滑县的木版年画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是豫北地区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
它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中国传统年画艺术中独树一帜。
一、滑县木版年画的色彩民间对色彩的应用,源于人本能的色彩反映。
民间年画基本上都是属于农民自己的艺术,其色彩的象征性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明显地呈现出人从本能出发选择色彩的色彩表象。
年画色彩中红色最为普遍,因为红色在可见光谱中波长最长、振频率最慢,是人类视觉最先反映、最易感受的色彩。
河南朱仙镇年画以黄和紫、朱和绿两组对比色彩为主色,滑县木版年画则以淡黄为主色,一般不用紫色对比。
多数作品使用一种浅红色,经过艺人的处理,使画面火爆而不刺眼,强烈又和谐,画面显得雅致而温和。
滑县木版年画艺术特点研究
滑县木版年画艺术特点研究【摘要】滑县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艺术特点。
本文从滑县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传统技艺特点、题材风格特点、表现手法研究以及与当地文化传统的关系等方面展开研究。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和探讨,揭示出滑县木版年画艺术的独特性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发展前景。
提出了对滑县木版年画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建议,旨在促进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滑县木版年画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滑县木版年画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并为其保护与传承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滑县木版年画艺术、特点、研究、历史渊源、传统技艺、题材、风格、表现手法、当地文化传统、独特性、发展前景、保护、传承、建议。
1. 引言1.1 滑县木版年画艺术特点研究概述滑县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点。
本文旨在对滑县木版年画的艺术特点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遗产。
滑县木版年画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历史渊源、传统技艺、题材风格、表现手法以及与当地文化传统的关系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和探讨,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和把握滑县木版年画的特色和价值,为其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还将对滑县木版年画艺术的独特性进行概述,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滑县木版年画艺术保护和传承的建议,旨在推动滑县木版年画艺术的蓬勃发展,让这一民间艺术珍宝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2. 正文2.1 滑县木版年画艺术历史渊源探究滑县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起源于汉代,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据传,滑县木版年画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当时人们用木刻来印制年画,以祈求平安吉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滑县木版年画逐渐演变出独特的风格和技艺。
在明清时期,滑县木版年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了当地的主要艺术形式之一。
_品道口烧鸡_赏滑县年画_滑县地域文化及其品牌定位
76“品道口烧鸡,赏滑县年画”——滑县地域文化及其品牌定位文/王明磊现阶段,文化品牌的构建和推广是县级城市发展的新思路。
豫北名县滑县在广泛而深入地挖掘其深厚的地域文化基础上定位出富有浓郁特色的文化品牌,必将为滑县提供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兴县之路。
城市文化品牌作为一个城市软实力的体现,给现代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国许多城市都把积极构建和营销自身城市文化品牌做为城市振兴和发展的新思路。
现在我省地级城市已纷纷迈上了城市文化品牌发展的新道路并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态,而县级城市的发展也被国家提上日程而备受关注。
县级城市的发展已构成我国新一轮城市发展的主体,其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作为我们文化大省一份子的县级城市,文化品牌的构建和推广将是一条创新且可行之路。
豫北名县之一的滑县以中原文化为背景,以殷商文化为依托,结合自身浓郁特色的地域文化正在创造一条文化兴县的品牌道路。
一、挖掘滑县地域文化之魂地域文化是以地域为基础,以历史为主线,以景物为载体,以现实为表象而形成的具有相对独立特征的人文精神。
它的具体表现形态就是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
如果说孕育华夏文明的中原大地是一幅历史悠久且文化深厚的灿烂长卷,滑县则是中原文化中光彩的一笔。
滑县隶属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市,县政府所在地是河南十大名镇之一的道口镇。
始为颛顼之都,继为封侯之国,隋至明初由“滑国”、“滑台”建制滑州,明洪武七年改称滑县,有记载历史五千余年。
滑县人杰地灵,人文景观丰厚。
滑县境内物质文化遗产有仰韶文化遗址5处、龙山文化遗址12处,有著名的卫国都城遗址、瓦岗军起义遗址、欧阳书院、广济桥、孔庙大成殿、明福寺塔等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滑县名人贤士辈出,如春秋时期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唐朝贤相卢怀慎、明初文渊阁大学士宋讷,汉武帝时位居九卿的著名谏臣、廉吏汲黯,唐初盛行历法《戊寅元历》的编撰者傅仁均,隋末瓦岗寨农民起义领袖翟让和清朝天理教农民起义领袖李文成,清末廉吏、甲午抗日英雄暴方子,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韶华,中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美术理论家、美学史家和书法家于安澜等;至于袁绍、曹操、宋太祖、宗泽、欧阳修、司马光等,都曾在此地出宰任官,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高适、岑参也留下了咏滑名诗。
滑县木版年画艺术特点研究
在民间诸多艺术中,民俗文化灿烂生辉,年画更是其中一朵耀眼的奇葩。
作为历史悠久的艺术门类,年画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
除了具有装饰欣赏的作用,年画因受封建迷信的影响,还具备趋利避害、祈求祝福的重要内涵。
黄河流域鲜明的文化底蕴为滑县的每一幅年画提供了生长的空间。
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以及审美观的变迁,滑县年画的第一属性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实用性,具有升值空间的收藏价值慢慢成了它的标签。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滑县年画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藏在深山无人识”。
2006年11月,以中国民间文化协会为首的考察组到达滑县进行考察,经过冯骥才等人的细致鉴赏,蒙在滑县年画身上的神秘面纱才被掀去,滑县年画所富含的魅力才得以被世人欣赏。
在冯骥才先生看来,滑县年画与其他地区的年画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一个全新的品种。
一、滑县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根据滑县木版年画艺人讲述的相关传说,滑县早在元朝末年就已经出现年画。
明朝时期,在山西洪洞有一位手艺娴熟、善于画刻的刻板艺人———韩朝英,他在机缘巧合之下搬迁至滑县居住。
在他手上,一个新的木版年画种类———滑县木版年画孕育形成。
滑县年画的题材与当地的民俗风情息息相关,因而深受广大劳动群众的欢迎。
到清代,从乾隆到嘉庆这一时期,滑县木版年画的发展达到鼎盛,出现了三大年画社———兴盛号、兴隆号、兴义号。
三大年画社的产量结合在一起有将近百万张,其销售区域更是广泛,除了山西之外,还覆盖安徽、山东、河北等地,甚至连甘肃、青海、内蒙古、东北三省等交通极为不便的地域也能见到滑县年画的踪影。
当时的滑县相对封闭,与外界的交往也不是很频繁,年画风格更多是深受乡土文化的影响,散发着文人散淡的气质,显得极其雅致清新。
可以说,滑县木版年画折射出的是当地百姓的精神信仰与情感诉求。
二、滑县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一)题材在题材方面,木版年画的取材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历史故事、哲学、宗教、民俗、艺术等等,这些题材最集中地表达着民众对于幸福生活、美好未来的向往,内容上多是袭承劝诫的优良传统和传统绘画中的道释人物画。
试析滑县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
试析滑县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作者:周亚莉来源:《美术界》 2010年第10期■TEXT/周亚莉民间木版年画属于民间工艺美术的范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质朴的民间艺术家根据自己的生活需求与思想情感,创造出了“以方寸容万有;以尺壁摄万象;以木版画解世界;理尽时代风俗,情系时代岁月”的民间艺术风貌,具有实用性、表现性、审美性、更体现了民族性和时代性。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演进,民间木版年画赖以生存的土壤逐渐丧失,生命力也逐渐衰微,这些使得民间木版年画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其实用功能,与往日的兴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现代人们及时、深入地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不仅像开封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河北武强、四川绵竹的年画的生存状态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且在保护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惊喜发现。
滑县木版年画便是最新发掘出的年画品种,其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在年画界引起了不小的热潮。
滑县木版年画是2006年经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考察后才逐步被公众认知的。
在此之前,极少有人知晓,更没有人(也不可能)把它当作一个独立的年画品种去对待。
尽管它成名比较晚,与潍坊杨家埠、天津杨柳青、开封朱仙镇这些早已名扬华夏的年画落后了一大步,但这并不影响它成为中国木版年画中的一个颇具特色的著名品种。
冯骥才先生称其为“一种失落的文明,中州大地上一个被遗忘的历史辉煌”(《豫北古画乡发现记》)。
河南省民间美术学会会长、中国民间美术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倪宝诚先生在为魏庆选先生《滑县木版年画》序中称滑县木版年画“扇面戏文故事堪称中州一绝。
”木版年画收藏家、研究家沈泓先生也给予了较高评价。
滑县木版年画之所以能一举成名,在短时间内就被大家认可,与它丰厚的文化内涵、古老的制作工艺固然有关,但最能表明它的独特地位的,笔者认为,当属它独具个性的艺术特色。
滑县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滑县木版年画的线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 上 罩 着 光 环 的神 圣 、祭 祀 祖 先 的 宗轴 。他 说 : “ 天 津 杨 柳 青 年 画 ,开 封 朱 仙 镇 年 画 ,都 很 有 名 , 已被 列
入 国 家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 录 。 咱 这 东 西 好 不 好 ,有
把 他 们 请 走 !这 个 东 西是 你们 的一 个 根 ,祖 祖 辈 辈创 造 的 一个 积 累 ,卖 掉 了就 不 会再 有 了 。 ” 出语 惊 人 ,有 关 滑 县 木 版 年 画 的 报 道 很 快 见诸 大 小 报 端 , 中央 电视 台 《 索 ・ 探 发现 》 栏 目,也在 实地 进 行 了节 目制作 ,并在 黄金 时 段 向全 国进 行 了播放 。 “ 骥 才旋 风 ”震 动 了滑 县 ,也惊 动 了全 国 。 冯 突 如 其 来 ,福 气 仿 佛 从 天 而 降 。滑 县 木 版年 画 这 个 在 平 常 人 看 来 再普 通 不 过 的 民间 谋 生 手 艺 ,顿 时身 价 倍 增 。 百十 元 甚 至 几 十 元 的 年 画 古 版 ,现 在 几 千 元 上万 元 ,一 块清 代 古版 ,在 香 港拍 出了8 万元 港 币。 作 为 一 个 独 立 的年 画 品 种 ,滑 县 木 版 年 画 和 我 国
质 文化 遗 产 名 录 ” ( 号 V I 1 3 ,从 此 , 开 启 了 代 I一 4 ) 它 新 的一页 。 滑 县木 版 年画 的 “ 发现 ”,是 一个 “ 奇 ” 。 传
态 ,有 机会 ,一 定要 到滑 县 去看 ~看 。 滑 县 木 版 年 画 是 不 是 一 个 独 立 的 文 化 与 艺 术 体 系 ?是 不 是 一个 独 立 的活 态 年 画 产 地 ?尽 管 冯 先 生 心 有 存 疑 ,甚 至 “ 信 ” ,但 终 究 需 要 实 地 考察 ,才 能 不
没 有 价 值 , 得 专 家 说 了才 算 , 这 事 儿 等 给 你 打 听 打
听 。”
时 隔不 久 ,魏 局 长 联 系 了冯 骥 才 先 生 。近 年 来 , 冯 骥 才 致 力于 城 市 保 护 和 民 间文 化 遗 产 抢 救 ,完 成 了
文 艺 家 向 “ 会 活 动 家 ”的转 移 。冯 先 生 对此 事 非常 社 感兴 趣 ,并答 应 一周 后在 文学 艺 术研 究 院见 面 。
20年7 4 0 6 月2 臼,魏 局长 与 韩建 峰应 约 抵津 。在 天 津 大学 冯 骥 才 文 学 艺术 研 究 院 ,冯 先 生 审视 摊 在 地 板 上 的年 画 ,兴 奋地 说 : “ 价 值 ,有特 色 。 ” 有
其他大 多数年画品种一样,其 发展历程也是 曲折的。 而且 ,从生产 、销售角度来说,滑县木版年画与我 国
来 人是 慈 周 寨 乡 李方 屯 的韩 建 峰 。韩 建 峰说 : “ 都 这 是俺 村 的 老 东 西 ,不 知 有 没 有 啥 价 值 。要 说 俺 村 的 年 画 ,那 可 有 好 几 百 年 了 ,眼 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里 有 的老 人 还 会 弄 年 画 ,只 是 挣 不 来钱 ,也 很 少 当成 事 再 弄 了 。近 些 年 来 ,不 断 有 外 地 人来 收购 年 画 老 版 ,卖 到河 北 、天 津
遗 产 。我 希 望 你 们 一 定 要 保 护好 古 画版 ,千 万 不 能 再
卖 老 版 了 ,千 千 万 万 别 卖 给 外 国人 了 ,也 别 卖 给 文 物
贩 子 。这 是 老 祖 宗 留 下 的 宝 贝 , 以后 ,谁 要 来 淘 ,就
魏 局 长 审视 年 画 , 内容 都 是新 中 国打 倒 的 对 象 :
通 讯
滑 县 木 版 年 画
一 一
中州 大 地 上 被 遗 忘 的历 史 辉 煌
卫水双舟
滑县 木 版 年 画 ,是 土 生 土长 的农 民创 造 出来 的带 有 泥 土 芳香 的一 门 民间 民俗 艺术 。它 深 藏 民间数 百年 竟 鲜 为人 知 ,2 0 年 ,被 “ 06 发现 ”后 才 一 鸣惊 人 ,从 而 ,也 引 发 了众 多媒 体 、专 家学 者 和 收 藏 爱 好者 的追 捧 。2 0 年 ,滑 县木 版 年 画 被 列 入 “ 二 批 国 家 非物 08 第
其 他 年 画 品 种 多 有 相 同 之 处 。但 是 ,从 主 题 、题 材 和 内容上 来 说 ,它 的发 展历 程 却有 着独 特 之处 。 滑 县 木 版年 画 的主 旋 律 是 怀 念 先 祖 ,祈 福 纳祥 ,
里 ,冯先 生 仔细 地看 完 了挂 满 全屋 的各 色年 画 ,沉 吟 良久 , 讲 出 他 的 判 断 : “从 年 画 的 内 容 到 绘 画 技 艺 、刻 版 、构 图 、文 字 和 画 的 结合 ,到 年 画 的 印
2 0 年夏,一位三 四十岁的农 民提着一编织袋东 06
西 ,敲 开 了时任滑 县 文化 局局 长 魏庆 选 的办 公室 。 寒 喧 之 后 , 来 人 打 开 编 织 袋 ,取 出一 大 捆 尚 未 染 色 的墨 线 木 版 年 画和 两 块 黑 黝 黝 的木 版 年 画古 版 。
最 后 定夺 。
2 0 年 的第 一 场 雪 比往 年 来 得 早 , 寒风 搅 着 雨 雪 06 在 中 原大 地 肆虐 了3 。1 月2 日上 午 ,冯 先生 刚在 郑 天 1 5 州 出席 完 中 国 民 间文 化 遗 产 抢 救 会 的 开幕 式 ,下 午 , 就 顶风 冒雪 ,一 路 艰辛 来 到滑 县 。 在 滑 县 李 方 屯 韩 氏木 版年 画第 2 代 传 人 韩 建 峰 家 6
等地 ,听 说 还 卖 到过 日本 、韩 国 。 一块 老 版 就 百 把 块
钱 。”
刷 ,都 是~ 个 独 立 的、 完 整 的 艺 术体 系 。这 里 是 半 个
世纪以来新发现 的中国木版年画之乡,是艺术上完全
独 立 的年 画产 地 ,是 历 史 上 一个 重要 的 、今 天 己被 遗 忘 的 北方 年 画 的 中心 ,因 此 , 它 是珍 贵 的非 物 质 文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