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动能和动能定理物理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说明1、知道动能的符号,单位,表达式,能用表达式计算动能.2、能从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出动能定理,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
3、领会其优越性,理解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会简单应用动能定理。
4、知道动能定理也可用于变力做功与曲线运动的情景,能用动能定理计算变力做功问题。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认识到做功必然引起对应能量发生变化。
(2)学生已经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3)学生已经知道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可以把力学量与运动联系到一起。
三.新课引入1、两种引入方案(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引入本节课,利用学生已经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可在总结实验探索结果的基础上,针对基础不同的同学采用不同的引入方法,进行动能定理的论证。
方案一简单指出,理论推导与实验探究都是认识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牛二定律:力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使物体速度发生改变,因此我们可以用牛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来研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间的关系。
方案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们可以直接提出问题:能否从理论上研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呢?——引导学生讨论,明确牛二“力——加速度——速度”变化。
因此可以用牛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研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间的关系.2、教材关于动能表达式的给出不是简单的直接给出动能的表达式,而是由理论推导之后,进一步推理分析后再定义物体动能的。
这种处理方式与前面的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得出是一脉相承的,在这里学生接受起来不会有太大的障碍。
总结:这样引入的好处是:从牛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过程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物理内容,能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牛二定律与动能定理的联系、区别,准确把握动能定理的内容以及如何灵活应用.四.教材、教法分析1、动能定理的推导(两种方案根据学生基础选择)方案一(1)给出情景:恒力F、L、m、、。
(2)提出问题:F做功与速度变化间有什么关系呢?(3)学生推理:得出动能定理。
动能和动能定理 说课稿 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其应用【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合作讨论法、自主发现法【学法指导】发现学习法针对学生对新知识具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行程问题,并通过问题的思考、讨论获取问题的解决。
合作学习法根据学生善于争辩的特点,多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展开思维碰撞,相互取长补短。
【教学流程】第一步、课前自主预习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学生整体把握教材,广泛搜集资料,完成学习指导制定的《预案》。
设计意图: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学生课前自学,落实本节基础知识。
完成后,各学习小组内相互交流,统一认识。
第二步、课堂学习环节一、学情调查,情景导入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运动的汽车、飞行的炮弹等身边的现象启发思考、自主提问、分组探讨.教师引导参考问题:什么是物体的动能?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环节二、问题展示、合作探究一、动能的表达式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每一种力做功对应一种能量形式的变化.重力做功对应于重力势能的变化,弹簧弹力做功对应于弹簧弹性势能的变化,前几节我们学习了重力势能的基本内容.“追寻守恒量”中,已经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大家举例说明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参案:奔驰的汽车、滚动的足球、摆动的树枝、投出的篮球等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教师引导: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有物体的质量和高度,今天我们学习的动能影响因素有哪些?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探究动能的影响因素.学生思考后总结:汽车运动得越快,具有的能量越多,应该与物体的速度有关;相同的速度,载重货车具有的能量要比小汽车具有的能量多,应该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即动能的影响因素应该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问题:如何验证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关系?演示实验:让滑块A 从光滑的导轨上滑下,与木块B 相碰,推动木块做功.1.让同一滑块从不同的高度滑下,可以看到:高度大时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2.让质量不同的木块从同一高度滑下,可以看到:质量大的滑块把木块推得远,对木块做的功多.师生总结: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即质量、速度是动能的两个影响因素.问题:动能到底跟质量和速度有什么定量的关系呢?动能的表达式是怎样的?情景设置:大屏幕投影问题,可设计如下理想化的过程模型:设某物体的质量为m ,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 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如图所示.提出问题:1.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是多大?2.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3.物体的初速度、末速度、位移之间有什么关系?4.结合上述三式你能综合推导得到什么样的式子?推导:这个过程中,力F 所做的功为W=Fl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而 al v v 22122=-,即a v v l 22122-= 把F 、l 的表达式代入W=Fl,可得F 做的功W=a v v ma 22122- 也就是W= 21222121mv mv -根据推导过程教师重点提示:1.221mv是一个新的物理量.2. 是物体末状态的一个物理量,是物体初状态的一个物理量,其差值正好等于合力对物体做的功.合力F所做的功等于这个物理量的变化,所以在物理学中就用这个物理量表示物体的动能.总结:1.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与物体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的一半.2.动能的公式:221mv EK=3.动能的标矢性:标量.4.动能的单位:焦(J).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动能具有瞬时性,是个状态量:对应一个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就有一个动能的值.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验现象中思考分析,最终总结归纳出结论.同时注意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例 1970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为173 kg,运动速度为7.2 km/s,它的动能是多大?答案:JmvEK921048.421⨯==二、动能定理课件展示:通过大屏幕投影展示足球运动员踢球的场面,让学生观察,运动员用力将足球踢出,足球获得了动能;足球在草地上由于受到了阻力的作用,速度越来越小,动能越来越小.问题:1.若外力对物体做功,该物体的动能总会增加吗?2.如果物体对外做功,该物体的动能总会减少吗?做功与动能的改变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推导:将刚才推导动能公式的例子改动一下:假设物体原来就具有速度v1,且水平面存在摩擦力f,在外力F作用下,经过一段位移s,速度达到v2,如图,则此过程中,外力做功与动能间又存在什么关系呢?外力F做功:W1=Fs摩擦力f做功:W2=-fs外力做的总功为:W总=Fs-fs=ma· =Ek2-Ek1=ΔEk.师生总结: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动能的增量.其中F与物体运动同向,它做的功使物体动能增大;f与物体运动反向,它做的功使物体动能减少.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了物体动能的变化.学生根据课本提供的问题情景,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独立推导出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思维拓展将上述问题再推广一步:若物体同时受几个方向任意的外力作用,情况又如何呢?引导学生推导出正确结论并板书: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这个结论叫动能定理.用W总表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用Ek1表示物体初态的动能,用Ek2表示末态动能,则动能定理表示为:W总=Ek2-Ek1=ΔEk.分组讨论:根据动能定理的表达形式,提出下列问题,加强对动能定理表达式的理解:1.当合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动能如何变化?2.当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时,物体动能如何变化?学生总结分析:1.当合力对物体做正功时,末动能大于初动能,动能增加.2.当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时,末动能小于初动能,动能减少.知识拓展1.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的理解有的力促进物体运动,而有的力则阻碍物体运动.因此它们做的功就有正、负之分,总功指的是各外力做功的代数和;又因为W总=W1+W2+……=F1·s+F2·s+……=F合·s,所以总功也可理解为合外力的功.2.对动能定理标量性的认识定理中各项均为标量,因此单纯速度方向改变不影响动能大小.如匀速圆周运动过程中,合外力方向指向圆心,与位移方向始终保持垂直,所以合外力做功为零,动能变化亦为零,并不因速度方向改变而改变.3.对定理中“变化”一词的理解由于外力做功可正、可负,因此物体在一运动过程中动能可增加,也可能减少.因而定理中“变化”一词,并不表示动能一定增大,它的确切含义为末态与初态的动能差,或称为“改变量”,数值可正,可负.4.对状态与过程关系的理解功是伴随一个物理过程而产生的,是过程量;而动能是状态量.动能定理表示了过程量等于状态量的改变量的关系.5.对适用条件的理解: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对于外力是变力,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情况同样适用.例2 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m=5.0×103 kg ,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当位移达到l=5.3×102 m 时,速度达到起飞速度v=60 m/s.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力的0.02倍.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解:以飞机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支持力、牵引力和阻力作用,这四个力做的功分别为WG=0,W 支=0,W 牵=Fl ,W 阻=-kmgl.据动能定理得:Fl-kmgl= mv2,代入数据,解得F=1.8×104 N.环节三 、知识梳理 归纳总结1、动能的表达式2121mv E K =2.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高中物理高一《动能 动能定理》说课稿
《动能动能定理》说课稿开场白:各位老师同学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动能动能定理》。
一、学生分析:动能定理是高中一年级物理教材第七章机械能第四节的内容,学生在前面分别学习过动能的概念和功能关系, 动能定理常用于解决运动学问题,学习好动能定理非常重要,并为后一节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掌握打下基础。
学生已经知道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这里再次采用这种方法,使学生更加熟悉。
二、教材分析:⒈地位和作用:动能动能定理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由于动能定理没有限定条件,因此应用十分广泛,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来求功的大小。
2.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动能。
(2)由做功与能量关系得出动能公式。
(3)掌握外力对物体所做总功的计算。
(4)理解和运用动能定理。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实验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动能定理中合力做功的分析计算和应用动能定理解决有关力学问题。
应通过例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能力。
三、教法与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推导出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体现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四、教学设计引入:先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绕地球旋转的卫星,流动的河水都具有动能,它们的动能有多少?引起学生的思考:它们对外做的功与动能的改变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1、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2、根据课本提供的问题情景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和运动学公式独立推导出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得出动能的公式,进一步引导得出动能定理。
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对功能关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推导能力3、学生得出动能定理的内容及表达式后,教师做出必要的补充,让学生正确理解式子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4、课本上例题采用了两种方法求解,.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利用动能定理求解力学问题的优越性,解题时还要求学生再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求解。
《动能和动能定理》 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能和动能定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动能和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必修 2 第七章第七节的内容。
动能定理是力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它反映了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功和能的基本概念,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而动能定理的学习,又为后续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内容做好了铺垫,在整个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动能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力学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功和能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功和能之间的定量关系还比较模糊。
在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对于较为复杂的物理过程和综合问题的分析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受到牛顿运动定律思维定式的影响,对于从能量的角度分析问题还需要一定的引导和适应。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动能的概念,知道动能的表达式及其含义。
(2)理解动能定理的内容,掌握其表达式。
(3)能够运用动能定理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高学生运用动能定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动能定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物理规律的简洁美和应用价值。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动能的概念和表达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一、课程背景和教学目标《动能和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动能与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公式,使学生掌握动能的计算方法,并理解动能定理的意义和应用。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 掌握动能的定义,并能运用公式计算物体的动能。
2. 理解动能的转化与守恒,并能运用动能定理解决相应的物理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通过实验验证动能定理。
二、教学内容和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动能的转化与守恒。
3. 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应用。
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1.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的掌握。
2. 动能的转化与守恒的理解。
3. 动能定理的应用能力培养。
三、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我们需要以下教学准备: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教材。
2. 纸板/白板和笔。
3. 合适的教学投影设备。
4.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定滑轮、弹簧等。
5. 相关的实验数据和范例问题。
四、教学步骤和内容展开1. 导入与激发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引入一个与动能相关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的行驶和刹车过程,提出以下问题:“汽车行驶时需要消耗能量吗?如果需要,这个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学生思考动能的概念和来源。
2. 概念讲解在学生对动能和能量产生了初步的认识后,我们通过讲解的方式来介绍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例演示和计算来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3. 实验探究为了加深学生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设计一个与动能定理相关的实验,如斜面上小车的滑动实验。
通过测量小车的质量、滑动距离和滑动时间等数据,引导学生运用动能定理来计算小车的初速度。
4. 巩固与拓展通过一些例题和练习,巩固学生对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拓展一些相关的问题,如弹簧的弹性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等。
动能定理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处于《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2》第七章第七节,它贯穿于这一章,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
新课标在讲授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一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入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
这样讲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
考虑到初中已经讲过动能的概念,这样讲述,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明白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动能的概念级推导过程,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的含义及其推导过程。
(3)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1)灵活运用动能定理。
(2)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理论探究的兴趣。
(2)激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处理同一问题的兴趣,会选择用最优的方法处理问。
(3)培养学生领会自然规律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1、动能概念的理解。
2、动能及动能定理的推导。
3、动能定理的应用和试用范围。
四、教学难点1、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学生情况分析】考虑到所讲授的学生已达到高二,在高一一年的学习锻炼中已基本掌握了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
也有较好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断能力。
讲授这节课应该比较容易。
学生在前面分别学过做功和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常用于解决运动学的问题,学习好动能定理非常重要,并为后一节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科学探究方法,在这里采用这种方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也更加容易理解。
【教学方法和学法】以讲授法为主多媒体手段等为辅,配合学生的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法和学法。
高中物理人教版第8章83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动能和动能定理》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介绍我的这节教学:一、教材分析《动能和动能定理》是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第3节的内容。
《动能和动能定理》主要学习一个物理概念:动能;一个物理规律: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贯穿整章教材,体现了功能关系,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之一,它与前面所学的功的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为今后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奠定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目标分析1.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动能的概念,掌握动能的计算式。
2.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和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3.理解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1.运用归纳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推导,正确认识功、能的关系。
三、教法和学法1、教学手段的选用多媒体演示,其作用有:将物理情境、规律的推理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思考、分析、推理、理解和领悟;2、教法: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
师生共同演绎推导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的来龙去脉。
具体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通过师生一起探索得出物理规律及使用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3、学法:为适应高一学生的认识和思维发展水平,根据新课内容要求,展示物理情境,以此作为铺垫,通过设疑,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在归纳动能定理表达式各物理量的意义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加以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几张图片导入,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动能),让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识。
高一动能和动能定理物理说课稿
高一动能和动能定理物理说课稿高一动能和动能定理物理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物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动能和动能定理》主要学习一个物理概念:动能;一个物理规律:动能定理。
从知识与技能上要掌握动能表达式及其相关决定因素,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和实际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上,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恒力功知识推导动能定理,理解定理的意义,并深化理解第五节探究性实验中形成的结论;
通过例题1 的分析,理解恒力作用下利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优越于牛顿运动定律,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优化和整合上,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切实进行两种方法的相关计算,在例题1 后,要补充合力功和曲线运动中变力功的相关计算;
通过例题2 的探究,理解正负功的物理意义,初步从能量守恒与转化的角度认识功。
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上,在尝试解决程序性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学科既是基于实验探究的一门实验性学科,同时也是严密数学语言逻辑的学科,只有两种方法体系并重,才能有效地认识自然,揭示客观世界存在的物理规。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说课稿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物理动能定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必修 2 第七章第七节的内容。
动能定理是力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它反映了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功和能的概念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动能定理不仅为解决力学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也为后续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先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得出动能定理的表达式,然后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和应用这一重要规律。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功和能的基本概念,以及牛顿运动定律,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力在一个过程中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学生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学生在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复杂问题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动能定理的内容,掌握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能够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动能定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动能定理的探究和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动能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
(2)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
2、教学难点(1)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通用4篇)《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篇1课题动能动能定理教材内容的地位动能定理是功能关系的重要体现,是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依据,因此是本章的重中之重。
在整个经典物理学中,动能定理又与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并称为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支柱。
也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
因此学好动能定理对每个学生都尤为重要。
--思路导入新课──探究动能的相关因素(定性)──探究功与动能的关系(推理、演绎)──验证功和能的关系──巩固动能定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
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适用范围、简单应用。
3.培养学生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分析实验现象、处理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2.探究和验证过程中掌握观察、总结、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
3.经历科学规律探究的过程、认识探究的意义、尝试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演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
2.通过探究验证培养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3.用简单仪器验证复杂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不畏艰辛敢于进取的精神。
4.领略自然的奇妙和谐,培养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
教学重点1.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2.演示实验的分析。
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资源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对动能有了感性认识,在高中要定量分析。
高中生的认识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定性到定量。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通过前几节的学习,了解了功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初步了解了功能关系。
对物体做的功与其动能的具体关系还不清楚,这就是本节重点解决的问题。
教学方式启发式、探究式、习题教学法、类比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仪器斜面、物块、刻度尺、打点计时器、铁架台、纸带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验证动能定理--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问:能的概念功和能的关系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的动能的概念动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动能和做功的关系。
2024动能定理说课稿范文
2024动能定理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24动能定理》,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2024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教材中的一部分,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动能和力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定理之一,对于理解物体运动和能量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公式,掌握其应用方法。
②能力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认识到动能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说教法学法在物理学习中,实践体验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讲授法,实验演示法;学法:自主探究法,问题导入法。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具和实验器材,以图表和实际实验的方式展示教学素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物理学的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我将以一个有趣的实验开始引入新知,让学生观察一个滑轮系统的实际运动,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滑轮系统中动能的转化情况,从而引出动能定理的概念。
2、讲解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公式在学生对滑轮系统的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我将向学生详细讲解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公式,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动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化和守恒关系。
3、实验演示为了加深学生对动能定理的理解,我将进行一个实验演示,通过让学生观察物体在不同高度下的动能变化情况,进一步验证动能定理的正确性。
4、问题分析与应用通过实验演示后,我将提出一些问题给学生讨论和分析,让他们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动能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5、总结与展望在课堂结束前,我将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点,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复习和预习指导。
五、板书设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板书内容:-动能定理Ek1 + W12 = Ek2动能转化与守恒通过以上内容的讲解和实践,我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动能定理,提高物理学习的效果。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共17张PPT)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能的表达式、单位以及符号 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物理意义 3、理解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体会推理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绎推理过程,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通过动能定理应用的学习,领会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
越性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练习2 课本问题与练习(4)
由浅入深,有利于掌握知识
反思总结:
1、为什么动能定理能解决变力问题? 2、建立动能和动能定理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3、建立动能定理经历了那些过程? 4、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课堂小结)?
8.3动能和动能定理+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8.3动能和动能定理》一、教材分析①本节课是《2019人教版必修二第8章动能与动能定理》的第三节,主要讲解动能的概念、计算以及动能定理。
②动能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能定理则阐述了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③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物理学基础知识,对学生理解能量转换、守恒等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④本节课将通过实际例子、实验和习题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①学生已经学过能量的概念,对能量转换和守恒有一定了解。
本节课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能量的理解。
②学生对速度、加速度等基本物理量具有一定认识,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③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较强,可以理解动能定理的证明过程。
④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动能的变化规律。
三、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①学生应理解动能的概念,掌握动能的计算公式:K = 1/2 mv^2。
②学生应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掌握动能定理的计算方法。
③学生应能够运用动能和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能量观念。
2.科学思维①学生应学会运用动能定理分析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变化。
②学生应学会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含义。
③学生应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动能的变化规律。
3.科学探究①学生应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和测量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②学生应能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总结动能变化的规律。
③学生应学会运用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4.科学态度与责任①学生应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实验和问题解答过程中严谨求实。
②学生应具备合作精神,在小组讨论和实验中积极参与,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③学生应关注能源问题,了解动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动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K = 1/2 mv^2。
动能和动能定理 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动能和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理解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开门见山,直引主题:通过上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了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那么物体的动能应该怎样表达?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动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1、动能表达式我们学习重力势能的时候是从重力做功入手的,而物体速度的变化的原因是力。
那么我们讨论动能也应该从做功开始入手讨论。
设物体的质量为m,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定外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如图所示。
试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力F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
(用m 、v1 、、、v2表示)。
学生先独立推导。
然后让两个学生上黑板上分别写出推导过程。
得出表达式: 21222121mv mv W -= 221mv 可能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
因为这个量在过程终了时和开始时的差正好等于力对物体做的功。
这就是我们寻找的动能。
质量为m 的物体,以速度v 运动时的动能为: 221mv E k = 提出问题:动能是矢量还是标量?国际单位制中,动能的单位是什么?1970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质量为173kg ,运动速度为7.2km/s ,它的动能是多大?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并计算卫星的动能。
2、动能定理 直接给出动能定理的表达式:21222121mv mv W -= 或:12k k E E W -=(1) 公式的意义:2121mv 是初动能, 2221mv 是末动能。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1《动能和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第七节的内容,我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六个纬度作如下汇报: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动能和动能定理》主要学习一个物理概念:动能;一个物理规律:动能定理。
从知识与技能上要掌握动能表达式及其相关决定因素,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和实际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上,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恒力功知识推导动能定理,理解“定理”的意义,并深化理解第五节探究性实验中形成的结论;通过例题1的分析,理解恒力作用下利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优越于牛顿运动定律,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优化和整合上,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切实进行两种方法的相关计算,在例题1后,要补充合力功和曲线运动中变力功的相关计算;通过例题2的探究,理解正负功的物理意义,初步从能量守恒与转化的角度认识功。
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上,在尝试解决程序性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学科既是基于实验探究的一门实验性学科,同时也是严密数学语言逻辑的学科,只有两种方法体系并重,才能有效地认识自然,揭示客观世界存在的物理规律。
2.内容地位通过初中的学习,对功和动能概念已经有了相关的认识,通过第六节的实验探究,认识到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将本节课设计成一堂理论探究课有着积极的意义。
因为通过“动能定理”的学习,深入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在解释功能关系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为此设计如下目标:二、目标分析1、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2.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3.深入理解W合的物理含义; 4.知道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2.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状态的变化量量度复杂过程量”这一物理思想;感受数学语言对物理过程描述的简洁美;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人教版必修二第八章第三节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必修二第八章第三节《动能和动能定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六个环节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动能和动能定理是人教版必修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延伸和拓展,是能量观念的第一章,围绕功能关系这一基本线索,逐步建立能量转化的观念,进而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而本节是本章的基础概念的最后一个内容,既深化了对功的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有了进一步地理解,拓宽了学生求解功的思路,也为本章的核心知识—能量守恒定律奠定基础,并为用功能关系处理问题打开了思维通道。
本节内容既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点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定性的接触了动能,高中要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学习动能,要经历认识规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定性到定量的过程。
且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功的概念,会用功的定义式求解恒力功,知道用功来定义能量的方法。
但是学生对物体做的功与其动能的具体关系还不清楚,所以利用生活中的现象,简化“模型”,降低难度,让学生能顺利地过渡,通过类比重力势能,利用演绎推理的方法推出相关公式。
三、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动能的定义,知道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
2、科学思维:利用演绎推导得出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学习使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科学探究:通过理论分析过程,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
4、科学态度与责任:利用演绎推导,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对于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的推导及其应用无疑是本节课的重点。
但公式简单应用难,引导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的意义且灵活的应用动能动理解决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
五、教学设计及意图(一)图片引入:先利用课本上的炮弹发射的图片,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动能相关知识,并让学生讨论生活中与动能有关的现象,通过ppt 呈现部分生活中的现象,包括龙卷风,风力发电,高空坠物等,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守法意识。
高一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高一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概念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进程。
(3)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二、进程与方式(1)灵活运用动能定理。
(2)培育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3)培育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理论探讨的兴趣。
(2)激发学生用不同方式处置同一问题的兴趣,会选择用最优的方式处置问。
(3)培育学生领会自然规律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育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处于《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2》第七章第七节,它贯穿于这一章,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
新课标在教学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一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入了动能的概念式和动能定理。
这样讲述,思路简明,能充分表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
考虑到初中已经讲过动能的概念,这样讲述,学生接受起来更易,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明白。
三、教学重点一、动能概念的理解。
二、动能定的推导。
3、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四、教学难点一、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的思路和方式。
二、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考虑到所教学的学生已达到高二,在高一一年的学习锻炼中已大体掌握了高中物理的学习方式。
也有较好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断能力。
教学这节课应该比较容易。
学生在前面别离学过做功和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常常利用于解决运动学的问题,学习好动能定理超级重要,并为后一节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学习进程中,学生已经知道实验探讨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科学探讨方式,在这里采用这种方式,是学生进一步掌握,也加倍容易理解。
以教学法为主多媒体手腕等为辅,配合学生的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法和学法。
一、引入新课以一道例题引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人教版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四个方面。
1. 物理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能概念,理解动能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形成对动能的深刻理解。
2.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本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动能定理的应用。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概念,掌握动能定理的应用。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解和应用动能定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更好地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计划在课后设计一些反思活动。
首先,我会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动能和动能定理的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问卷中包括一些选择题和简答题,旨在评估学生对动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动能定理的理解。通过问卷结果,我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
6. 练习题和作业:准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等,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7. 教学反馈表:准备教学反馈表,以便于学生在课后对本次课程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4. 计算题: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速度为5m/s,求其动能。
高一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
高一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
(3)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1)灵活运用动能定理。
(2)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理论探究的兴趣。
(2)激发学生用不同方法处理同一问题的兴趣,会选择用最优的方法处理问。
(3)培养学生领会自然规律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动能定理实际上是一个质点的功能关系,它处于《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2》第七章第七节,它贯穿于这一章,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
新课标在讲授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一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入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
这样讲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
考虑到初中已经讲过动能的概念,这样讲述,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老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明白。
三、教学重点1、动能概念的理解。
2、动能定的推导。
3、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四、教学难点1、用动能定理解决力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考虑到所讲授的学生已达到高二,在高一一年的学习锻炼中已基本掌握了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
也有较好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断能力。
讲授这节课应该比较容易。
学生在前面分别学过做功和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常用于解决运动学的问题,学习好动能定理非常重要,并为后一节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的科学探究方法,在这里采用这种方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也更加容易理解。
以讲授法为主多媒体手段等为辅,配合学生的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法和学法。
一、引入新课以一道例题引入新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例:一水平放置的圆盘可绕竖直转轴转动,质量为m的物块放在圆盘上离转轴的距离为R,物块随转盘由静止开始转动,当转速增加到一定值时,物块即将在转台上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动能和动能定理物理说课稿
高一动能和动能定理物理说课稿
高一动能和动能定理物理说课稿
动能和动能定理物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动能和动能定理》主要学习一个物理概念:动能;一个物理规律:动能定理。
从知识与技能上要掌握动能表达式及其相关决定因素,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和实际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上,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恒力功知识推导动能定理,理解定理的意义,并深化理解第五节探究性实验中形成的结论;
通过例题1的分析,理解恒力作用下利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优越于牛顿运动定律,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优化和整合上,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切实进行两种方法的相关计算,在例题1后,要补充合力功和曲线运动中变力功的相关计算;
通过例题2的探究,理解正负功的物理意义,初步从能量守恒与转化的角度认识功。
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上,在尝试解决程序性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学科既是基于实验探究的一门实验性学科,同时也是严密数学语言逻辑的学科,只有两种方法体系并重,才能有效地认识自然,揭示客观世界存在的物理规律。
1.教学地位
通过初中的学习,对功和动能概念已经有了相关的认识,通过第六节的实验探究,认识到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将本节课设计成一堂理论探究课有着积极的意义。
因为通过动能定理的学习,深化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在解释功能关系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为此设计如下目标:
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
3.深化性理解的物理含义,区别共点力作用与多方物理过程下的表述形式;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
2.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状态的变化量量度复杂过程量这一物理思想;感受数学语言对物理过程描述的简洁美;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通过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加深对功、能关系的认识。
教学关键点:动能定理的推导
二、教法、学法和教具的选择
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于问题探究的过程性体验,为此,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程序化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
为此,在教学设计中重点突出三个环节:问题驱动下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与相关内容的把握、问题解决中对物理规律的深化理解、引申性提高中对物理现象的认识以及对物理场景的提炼与物理规律的深化性应用。
所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成为本节课重要的教学方式,同时采取有轨尝试和探究释疑教学法;
学生的学法采取:任务驱动式和自主合作探究式;
选取多媒体演示动态物理过程、展示尝试练习题和任务驱动问题
本节课为一课时。
三、教学程序
为此设计成9个教学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任务驱动,感知教材;反馈练习,有轨尝试;合作探究,指导监控;释疑解惑;典型引路;反馈练习,自我评价;内化反思,自我小节;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基于旧知的复习,提出以下问题: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通过橡皮筋对小车做功,探究功与物体速度的变化关系,得出了,但具体的数学表达式应当是什么?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一问题。
板书1
【任务驱动,感知教材】给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并带着这些问题在学
习小组内进行合作性学习,进行兵教兵,实现基本问题学生自学掌握。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巡回指导个学习小组的讨论与合作性学习,以学生的身份认真积极地参与讨论。
教师要收集一些问题,为释疑解惑收集素材,进行有效地点拨服务。
时间控制在10min内。
为此设计了四个程序性问题,加强学生对教材的感知与理解。
1.动能与什么有关?等质量的两物体以相同的速率相向而行,试比较两物体的动能?如果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曲线运动呢?
已知,,甲乙两物体运动状态是否相同?动能呢?
车以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内的人以相对于车向车前进的方向走动,分别以车和地面为参照物,描述的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通过以上问题你得出什么结论?
2.动能定理推导时,如果在实际水平面上运动,摩擦力为,如何推导?
如果在实际水平面上先作用一段时间,发生的位移,尔后撤去,再运动停下来,如何表述?
3.试采用牛顿运动定律方法求解教材的例题1,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
4.做正功与做负功表现的现象是什么?本质上是什么?表述你的看法。
【合作探究,分享交流】时间控制在8min内;
〖有轨尝试〗教材:1.2.3;时间控制在4min内;
【互动交流,填写教学案】时间控制在3min内;
【精讲点拨,释疑解惑】着眼于知识内容的挖掘与适当的拓展。
时间控制在6min内。
⑴的理解:如果物体受到多个共点力作用,同时产生同时撤销,则:;
像例题1所给出的物理场景下,运用动能定理求解合力功,通过受力分析图又可以进一步求解某一分力。
同学们对教材68页动能定理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的加速度和时间,因此用它处理问题常常比较方便。
如果发生在多方物理过程中,不同过程作用力个数不相同,则:
⑵对标量性的认识:
⑶对增加一词的理解;
⑷对状态变化量与过程量的理解:
⑸对的理解;
⑹适用范围的理解; 同类热门:
高一物理摩擦力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