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的注释1(简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整理注释经史子等文献 • 经:陈奂《毛诗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刘文淇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 史:梁玉绳《史记志疑》,沈钦韩《汉书疏证》,王先谦 《汉书补注》 • 子:刘宝楠《论语正义》,焦循《孟子正义》,王先谦《庄 子集解》、《荀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先慎 《韩非子集解》,孙诒让《周礼正义》。
《公羊传·隐公元年》:“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 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
三、古注的发展概况
(二)古注的兴起——汉代
1、两汉注释兴盛的原因 ①语言的发展演变(客观因素) ②封建政府的提倡(人为因素) ③古今文经之争的影响(学术因素) 2、两汉注释的特点 ①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 ②重视字词句的解释 3、注家注本 毛亨《毛诗诂训传》,郑玄《毛诗笺》、《周礼注》、 《仪礼注》、《礼记注》, 何休《春秋公羊传注》, 赵岐《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 4、注释体式:章句、传注
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之。公 知其无罪也,枕之股而哭之。(《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 《左传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译文:“把 头枕在尸体的大腿上而哭他。” 晋· 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公以叔武尸枕其股。”
二、古注的价值
第二,古注常涉及字词的意义和古代社会文化知识。 因此,要真正读懂古书,就必须依靠古注 如《礼记· 曲礼》:烛不见跋。 郑玄注:“跋,本也。烛尽则去之。” 孔颖达疏:“本,把处也。古者未有蜡烛,唯呼火炬 为烛也。火炬照夜易尽,尽则藏所然残本。所以尔者, 若积聚残本,客见之,则知夜深Leabharlann Baidu虑主人厌倦,或欲 辞退也,故不见残本,恒如然未尽也。”
三、古注的发展概况
(四)古注的高峰——唐代
1、注释对象:经史子集
2、注家注本: 孔颖达《五经正义》、司马贞《史记索隐》, 张守节《史记正义》,李善《文选注》等 3、注释体式:(1)唐的义疏因为是官修,奉敕对前人的观 点加以删定,所以也叫“正义”。 (2)音义类注释体式产生(陆德明《经典释文》是代表) 4、唐代义疏的特点:(1)解释词句及考证名物制度较翔 实,引证丰富,保存了汉魏一些经注旧说。 (2)唐疏遵守 “疏不破注”原则。
古书的注解
一、古书注解的分类
古注和今注
今注——用现代汉语白话文写成,较为通俗的注释 (一般来说,可包括“五四”以来学者的注释,但 解放后的较多)(又称今人注)。 古注——清代及之前,用文言文写成,有一定的体 例的注释(又称古人注)。
学习古注有没有价值?
二、古注的价值
第一,从时代上说,古注更接近古书的文本,从 语感各方面都能体会得更为真切。
三、古注的发展概况
(三)古注的发展——魏晋南北朝
1、注释对象: 注释范围扩大,除儒家经典外,史、子、集部的古书均有 注释。 2、注家注本 王弼、韩康伯的《易注》,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何 晏的《论语集解》,裴骃的《史记集解》,裴松之的《三国志 注》,郦道元的《水经注》,郭璞的《尔雅注》、《方言注》 3、注释体式 (1)受佛学讲佛经方式影响,古书注释产生“义疏”体式。 (2)兼采前人各家之说解,产生“集解”体式
古注是我们读懂古书的桥梁和阶梯 (古注的价值)
三、古注的发展概况
(一)古注的萌芽——先秦
1、注释多在古籍正文中
《孟子· 梁惠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 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韩非子.五蠹》“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2、注释多是补充事实史料、阐发微言大义 《春秋·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文化遗产 您关注了吗?
二、古注的价值
第三,古注是今注的源头。
如: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 今注:春日田野上空蒸腾浮游如奔马样子的雾气。 • 古注:尔雅云:邑外曰郊,郊外曰牧,牧外曰野。 此言青春之时,阳气发动,遥望薮泽之中,犹如奔 马,故谓之野马也。
二、古注的价值
• 第四,当代大型辞书的许多解释也是从古注而来, 有时读古注比查工具书更能解决问题。 • 第五,目前还有许多古书没有今人注,只能依靠 古注。
三、古注的发展概况
(五)古注的中落——宋元明
1、注释对象:经史子集 2、注家注本 邢昺《孝经疏》、朱熹的《四书集注》《诗集传》《楚辞 集注》 3、注释特点 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是借注释来发挥自己的政治、 哲学主张,后人称其为“六经注我”。
三、古注的发展概况
(六)古注的复兴——清代 1、注释对象
三、古注的发展概况
(2)注释传统语言学著作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王念孙《广雅疏证》、郝懿行 《尔雅义疏》、钱绎《方言笺疏》 (3)训诂材料纂集--阮元《经籍籑诂》 2.注释体式 注、疏、读书札记 3.注释特点 清儒直承汉学,重字义训诂和名物考据
三、古注的发展概况
小 结
• 古注源于先秦;两汉时形成大的规模,体例 上趋于完备、成熟;魏晋南北朝时,注释范 畴进一步扩展;唐代步入又一个高峰;清朝 则在注释的范围和方法上都走上了顶峰。 • 古注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