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听课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听课笔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听课笔记

九年级化学课堂笔记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课时)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阅读第1页最后一段)二、了解中国古代化学的发展过程。

我国劳动人民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与化学四大发明有关的有造纸,和火药。还制造了许多有实用价值的物质例如;酒,醋,染料、烧瓷器等

三、为什么要学习化学?(阅读课本第1、2页内容)

四.如何学好化学?

1.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划出不懂的问题。

2.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向课堂要质量。

3.作业:认真-独立-质量的完成作业。

4.复习:巩固所学知识(遗忘规律)。

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课前提问、听讲-做好笔记、作业、复习、作业五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其次,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要在勤复习、勤记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最后,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课时)

一、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能加以区别。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或分子生成

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电灯发光,工业制氧气,吸附色

素,分馏石油,汽油去油污,冰雪

融化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食物腐烂,动植

物呼吸,光合作用,缓慢氧化,燃烧,乳化作用。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相互关系(发生化学变化一定发生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加以区别。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

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

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

质。

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

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

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

性、腐蚀性、毒性、酸性、碱性等

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注释:描述物质的性质时用“易”“能”“会”“可以”。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课时)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课本第12页)

(一)实验步骤和观察要点:

l、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2、用火柴点燃一支新蜡烛:

(1)观察蜡烛外部形态的变化,例如烛芯被点燃后大约几秒钟蜡烛熔化;周围气流稳定时、不稳定时烛火及蜡烛的外型变化;蜡烛周围温度的变化等;

(2)观察蜡烛的火焰有无明显的层次,其颜色、亮度、温度有无明显差异(可选用火柴梗或稍硬的白纸测试);将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其内壁;然后将其迅速翻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有变化;

3、吹灭蜡烛,观察;

4、熄灭蜡烛时,试用火柴点燃白烟,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惊喜?

5、(拓展实验)小心地往烛焰里插一根玻璃导管,你会发现什么?用火柴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你又会发现什么?

(二)实验现象

1: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做的烛芯组成的,普通蜡烛的外观为圆柱形、固体、乳白色,特殊用途的蜡烛因加入配料而显各种颜色,(如生日蜡烛),形状也因需要做成各种形式(如螺旋状、数字形等),不管何种蜡烛都是手感滑腻,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蜡烛被点燃时,最初燃烧的火焰较小,逐渐变大,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焰心主要为蜡烛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石蜡燃烧不充分,温度比焰心高,因有部分碳粒,火焰最明亮,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充分,温度最高,因此,当把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

火焰中,约1秒钟后取出,火柴梗接触外烙部分首先变黑。

3:.蜡烛燃烧时,用一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坏内壁有小水珠生成,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振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4.蜡烛刚熄灭时,烛心会冒出由蜡烛蒸气形成的白烟,点燃这白烟,可以燃烧并再次点燃蜡烛。综上所述,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水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课本第14页)

要点:二氧化碳、氧气特性及其应用,排水集气法

(1):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浑浊的特性,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中,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越多。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此可以检验氧气。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4).所有不溶于水的气体都可用排水集气法来收集。

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步骤1:如第14页图1-13至15,收集二瓶呼出的气体。

步骤2:用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装有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观察现象。

空气二氧化碳

现象无明显现象(有一点点浑浊)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不明显。证明空气中CO2含量

少。

步骤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二个集气瓶,观察现象。

空气二氧化碳

现象燃着的木条慢慢地熄灭燃着的木条立即熄灭

结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步骤4:取二块干燥的玻璃片,在其中的一张上呼气,观察现象。

呼气的玻璃片没有呼气的玻璃片

现象有水蒸气无现象

结论呼出时有较多水蒸气

三、能简单叙述一些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一)实验探究步骤

1、提出假设

2、设计实验

3、完成实验

4、分析试验结果

5、得出结论

(二)实验探究应关注

1、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

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性、碱性等。

2、物质的变化

3、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3课时)

一、掌握常见化学仪器的操作方法:

分类名称

图形主要用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用于加热的仪器

试管

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

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

器;②用于少量物质的

溶解或收集少量气体

或作简易气体发生装

①加热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先预热后加热,加热后不

能骤冷;②加热时,试管夹或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的

1/3处;③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④加

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且管口应

与桌面成45o角,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

蒸发皿

用于少量溶液的蒸发、

浓缩和结晶

①可耐高温,能直接用火加热;②热的蒸发皿应避免

骤冷及被溅上水,以防炸裂;③用完之后立即清洗干

净;④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注意

及时搅拌

烧杯

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

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

可用于间接加热

①加热时,应擦干试管外壁并放在石棉网上,以使其

均匀受热;②溶解固体时,要轻轻搅拌

燃烧匙少量固体燃烧反应器

可以直接加热;硫磺等物燃烧实验应在匙底垫少许石

棉或细砂

热仪器酒精灯用于加热

①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能

少于1/3;②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

灯;③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物质加热;④不加热时,应

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盛放物质的仪器集气瓶

①用作收集或贮存少

量气体;②用于有关气

体的化学反应

①不能用于加热;②做物质在气体里燃烧的实验时,

如有高温固体物质生成如Fe,S燃烧,应预先在瓶底

铺一薄层细沙(防止炸裂瓶底)或装入少量的水(吸收

SO2防止污染空气)

胶头滴

管(滴

瓶)

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

液体,滴瓶用于盛放液

体药品

①滴液时,滴管应垂直悬空放在容器口上方,不要接

触容器壁,以免沾污滴管或造成试剂污染;②胶头滴

管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③取液后

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

试液倒流,腐蚀橡胶乳头

量仪器托盘

天平

用于粗略称量物质的

质量,一般只能称准至

0.1g

①称量前,将游码拨到标尺“0”处,调节螺母调节

零点;②称量时,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不能

称量热物质;③称量物需放在纸(一般)、表面皿或

烧杯中(有腐蚀性的药品如NaOH)

量筒度量液体体积,一般能

准确至0.1ml

①不能加热;②不能用作反应容器;③根据量取液体

体积的多少,选择适合的量筒(最大刻度值大于量取

的液体体积但尽可能接近);④读数时,量筒必须放

平,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漏斗漏斗

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容

器里加液体

过滤时要放在三角架或铁架台的铁圈上

长颈

漏斗

用于注入液体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下,形成液封避免气

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夹持仪器铁架台

(含铁

夹、铁

圈)

固定和放置各种仪器

铁圈、铁夹方向应与铁架台底盘同侧;铁夹夹在试管

中上部

试管夹

夹持试管进行简单的

加热实验

夹在试管中上部;从试管底部套入、取出;拇指不要

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

坩埚钳

夹持坩埚加热或夹持

热的蒸发皿等

尖端向上平放在实验台上;温度高时应放在石棉网上

辅助仪器

水槽排水集气

水不要加满,防止实验时有水溢出

药匙取用固体药品每次用完及时用纸擦干净

玻璃棒

搅拌液体、引流、蘸取

液体

搅拌时切勿撞击器壁,以免碰破容器。注意随时洗涤、

擦净

二、基本实验操作

1、实验室中药品的取用规则

(1)三不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即“不触”“不闻”“不尝”。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滿试管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取用广口瓶里的固体药品

取用块状固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

的竖立起来)不能竖直放入容器;

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

3、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

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对准手心,瓶口与试管口紧贴。用完立即盖紧

瓶塞,把瓶子放回原

取用很少量时可用胶头滴管,使用时要保持胶帽在上不能倒放或平放,不能伸入

仪器内部,不能和仪器内壁接触,

4、物质的加热间接加热可使用烧瓶、烧杯;

直接加热可使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角,先预热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加热时切不可对着任何人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防止产生的水倒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破裂)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

注意点: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

应放在石棉网上。

5;.连接仪器:连接玻璃管和橡皮塞或胶皮管时,先用水润湿,再小心用力转动插入。

给试管、玻璃容器盖橡皮塞时,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

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使劲塞进去。

6.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7、溶液的配制

A:物质的溶解加速固体物质溶解的方法有搅拌、振荡、加热、将固体研细

B:浓硫酸的稀释由于浓硫酸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在稀释时一定要把浓硫酸倒入水中,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酸入水)

8、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①固体物质的配制过程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

烧杯、玻璃棒

②液体物质的配制过程计算、量取、溶解用到的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9、过滤条件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

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纸”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边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10、蒸发与结晶 A、蒸发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仪器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

铁架台

注意点:①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②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③使用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加热过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放

在石棉网上

11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的物质①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

大,则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②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

大的,则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12仪器的装配装配时,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1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后用手掌紧物捂器壁(现象:管口有气泡冒出,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14玻璃仪器的洗涤如仪器内附有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稀盐酸洗涤,再用水冲洗。

如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即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15粗盐(主要是NaCl次要MgCl2、CaCl2)提纯实验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

蒸发皿、漏斗、量筒、酒精灯、铁架台、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溶解 2.过滤 3.蒸发 4.称量并计算粗盐的产率

16常用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A:使用酒精灯时,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

B:酸液不慎洒在桌上或皮肤上应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了解)

C:碱溶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醋酸冲洗,不慎洒在皮肤上应用硼酸溶液冲洗。(了解)

D:浓酸、浓碱有腐蚀性,必须小心不慎将酸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并涂上碳酸氢钠溶液;碱溶液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E: 浓硫酸沾在衣物或皮肤上,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再用水冲洗。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

F: 若浓硫酸不慎洒在皮肤上千万不能先用大量水冲洗。

17、指示剂的使用使用指示剂只能说明溶液呈酸性或碱性,不能确定溶液一定是酸或碱。

操作方法:用玻璃棒沾取少量被测溶液滴在试纸上,绝不能将试纸伸入待测试液中,更不能将试纸投

入到待测溶液中去。

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显红色,遇碱性溶液显蓝色;无色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显红色。

18、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 表示,测定pH 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 试纸。

PH 的范围在0——14之间,pH >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中性,pH <7溶液呈酸性。PH 越大碱性越强,pH 越小酸性越强;pH 升高加碱(或水),pH 降低加酸(或水)。

19、(1)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2)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3)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其容积的1/4。

(4)在洗涤试管时试管内的水为试管的1/2(半试管水);在洗气瓶内的液体为瓶的1/2;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取少量,液体取用1——2毫升,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角,加热试管内的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20物质的称量

①托盘天平的使用程序

天平调零——托盘垫纸(或小烧杯)—左物右码(从大

到小)—平衡读数—砝码回盒—游码回零

②量筒的使用程序

量筒平放——倒入液体——平视刻度——准确读数—

—倒出液体——洗净量筒

21.物质的加热

<1> 加热前要将试管的外壁擦干,防止水滴附着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破裂;

<2>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稍向下倾斜,防止固体受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冷凝回流引起试管炸裂;

<3> 加热药品时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加热有药品的部位;

<4> 加热液体,试管与桌面成45°角,管口不得对人。

22.仪器的装备实验装置顺序 :从下到上,从左到右;制备气体时发生装置在左,收集装置在右,气流方向从左到右。

23.仪器的洗涤 少量水注入仪器中,经振荡或毛刷轻轻刷洗,再用清水冲洗几次即可。如果内壁有油脂,可使用热纯碱或洗衣粉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4 加热 A :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B :能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C :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2课时)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注释: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专门的化学式表示。例:液氧(

O 2 )、液氮(O 2 )、蒸馏水、

冰水混合物、CO 2、P 2O 5

混和物:由二种或多种物质混和而成。例:纯净的空气、食盐水、矿泉水、自来水、纯净水、食

盐水、河水、雨水、白酒。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 、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 、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 、原理: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d 、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e 、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 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 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f 、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空气成分 O 2 N 2 CO 2、稀有气体He 、 Ne 、Ar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21%或1/5 78%或4/5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认识空气成分对人类生活的作用。

氧气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氮气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稀有气体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

思考:稀有气体和氮气为什么都能做保护气?

4、了解空气的污染、。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NO2)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5、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6、来源及防治措施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7、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课题2 氧气(2课时)

1、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温度低能变成蓝色液体固体(颜色改变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2、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具有氧化性),供给呼吸

(1)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物质现象

碳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碳+氧气二氧化碳 C + O2点燃 CO2

磷产生大量白烟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4P + 5O

2点燃 2P

2O5

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氧气二氧化硫S + O2点燃 SO2

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

3O4)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Fe +2O2点燃Fe

3O4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石蜡+氧气(02)二氧化碳(C02) + 水(H20) (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

注释:a、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b、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c、硫、氧反应后生成气体

3、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特点:多变一,A+B→AB

(2)氧化反应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氧气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3)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平静燃料

剧烈反应在有限空间中

氧化反应急速燃料——————→爆炸(后面学)

可能引起

缓慢氧化————→自燃

课题3制备氧气(2课时)

1、催化剂(1)催化剂的定义:改变(加快减慢)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化学性质、质量没有改变的物质

(2)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二不变即改变(加快减慢)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化学性质、质量没有改变2、实验室制氧气

(1)原理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 氧气 2H 2O 2 MnO2

2H 2O + O 2↑ (固液不加热型)

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 2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

↑(固固加热型) 氯酸钾加热——→氯化钾+氧气 2KClO 3MnO22KCl+3O 2

↑(固固加热型) b 、

(2)发生装置选择(如左图)a 、固固加热型, (倾斜的大试管)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

则用制O 2的发生装置。

b 、固液不加热型(竖直的大试管)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 2的发生装置。

a 、

b 、

(3)收集装置选择:物质的密度、溶解性(如右图) a 、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 2 、O 2 ) a 、 b 、 c 、 b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H 2)

c 、 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O 2 、 H 2)

注释:1、根据空气的分子量「29」比较气体密度的大小;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干燥而不纯净,排水法则反之。2、装药品-先固后液;加热原则-先均匀后集中;连接仪器的顺序-从左到右、从下往上。

2、CO 2、HCl 、NH 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易溶于水)

(4)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

、步骤:连—查—装—固—点—收—离—熄(实验结束时的注意事项)

(5)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6)氧气的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里, 若木条复燃, 证明瓶内是氧气

操作 现象 结论

(7)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 空气液态空气O2

4、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特点:一变多,AB →A+B

← ←

→ → → →

← ← ← ←

通电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1课时)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阳氧负氢)

A.现象:①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②与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约1:2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了解)

D.化学反应 水通电氢气 + 氧气 2H 2O=== 2H

2↑+ O 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F.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③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3)、氢气(H2)

A.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B.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

C 、验纯方法:用一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

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就说明氢气较纯。(可燃性气体点

燃前必须验纯。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

2、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能对物质进行分类。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如:氧气,氮气,铁,镁,碳,硫,磷,等等都是单质。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等,都是化合物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如:二氧化碳(CO 2)、水(H 2O ) 概念 举例 区别 相同点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氢气(H 2)氧气(O 2) 同种元素组成 纯净物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水(H 2O )、二氧化碳(CO 2) 不同种元素组成 纯净物

中考复习用(暂时不记)

混合物 纯净物

洁净

的空

溶液 单质 化合物 合金 煤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酸 碱 盐 氧化物 石油 天然气 Zn

H 2 H 2SO 4 NaOH FeCl 3 Na 2CO 3 CO 2 H 2O 粗盐 自来水 Fe

C HCl KOH Na 2SO 4 CaCO 3 H 2O Fe 3O 4 水煤气 河水 Mg

P HNO 3 Ca(OH)2 CuSO 4 MgCl 2 CuO MgO 海水 泉水 Al

O 2 CH 3COOH NH 3?H 2O AlCl 3 ZnCl 2 Fe 2O 3 CuO 纯净水 乳悬浊

液 Fe N 2 H 2CO 3 Ba(OH)2 Al 2(SO 4)3

CaCl 2 P 2O 5 MnO 2

初中化学课听课心得体会.doc

初中化学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初中化学优质课,我非常有幸聆听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活 动。参赛选手的激烈的比拼和专家们精彩的点评都给我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很想和同仁们一 起交流。 一、感慨优质课的精彩 说真的,一天半听下来感觉一点都不累,课中高潮迭起,令我们观摩者心旷神怡,基本上是在享受盛餐。总体的特点 有: .新课导入各有千秋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 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各位老师的开场白 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师的开场白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共同的道 理:导入新课应新颖别致、亲切自然、切合主题、有吸引力。形式主要有:①复习导入:如从了解学生对水的净化引到活 性炭的作用而进入主题。②诗歌朗诵导入:如师生共同朗诵 引入《分子和原子》,让听课者感到亲切自然,另有用郑板 桥的竹子引入《竹子里的奥秘》等。③图片导入:上课铃响,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各个图片,由此导入新课。琳琅满 目的美丽图片把同学们一下子带入了异彩纷呈的化学世界之 中来。④实验导入:用酒精灯的点燃与熄灭引入课题《燃

烧与灭火》,生活中闻到桂花香引入《分子和原子》等。⑤ 歌曲导入:未上课之前,几乎每位老师都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优美动听的歌曲把听课者都带入了一种美妙的境界之中。这 种方式在给听课者带来音乐享受的同时,自然地导出了新 课。 .探究活动实实在在 科学探究既是教学内容也是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的基 本理念。 9 节课中的科学探究真可谓本次活动中的一大亮 点:探究主题广泛 , 概念、定律、原理、生活知识都成了探究 的载体;探究形式多样,有实验、讨论、寻找规律等;探究 活动实在,每一个活动都是形成知识和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象是为了渲染气氛,贪图热闹的秀场。 .多媒体应用恰到好处 多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可达到直观,高效,生动有趣的 效果。从上课教师的表演中,我们真正感受到的选手们多媒 体使用的那种绝佳的效果;如《竹子里的奥秘》,开拓学生 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独有音频、视 频效果,巧妙插入动画、新闻的片断,起到独到的教学效果,如《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和《爱护水资源》这样 的例子每一课都有。另外实物投影的配合增加了演示试验的 效果,让学生看着更真切,如《水的组成》。 .我的课堂我做主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学习资料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听课时间:2010年9月24日,第二节。 听课地点:C159教室 听课年级:九年级 听课班级:C159 听课学科:化学 上课教师:廖建红 上课内容: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记录: 教师: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 师生归纳引入:氧气有很多重要用途,那你们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吗?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 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

①无氧气放出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 师生分析原因: 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①木条复燃②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 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 老师强调: 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听课时间:20xx年9月24日,第二节。 听课地点:C159教室 听课年级:九年级 听课班级:C159 听课学科:化学 上课教师:廖建红 上课内容: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记录: 教师: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 师生归纳引入:氧气有很多重要用途,那你们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吗? 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 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 ①无氧气放出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 师生分析原因: 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①木条复燃②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 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 老师强调: 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2、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氯酸钾)的分解是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的。 3、催化剂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质量。 学生实验探究:

化学式与化合价_听课评课记录

听课评课记录 李明 听课教师姓名陈景江授课教师姓名李明教学内容4.4化学式与化 合价 上课时间2012年9 月25日 上课地点四楼微阁教室所在年级九年级 教学过程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什么是化学式? 1.定义:由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2.只有纯净物才能用化学式表示其组成,一种物质只能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3.意义: ①表示一种物质; ②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③表示一种物质中有哪几种元素; ④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有哪几种原子,每种原子各有几个。 二、化合价 1.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2.原子团: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也叫做根。 3.注意事项 (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①氧元素通常显-2价。 ②氢元素通常显+1价。 ③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④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2)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0。 评课记录及 改进建议 分组讨论,师生互动较好!组间互评,效果较好!教态自然! 听课反思 及困惑 教师的个别语言不够精炼,有待提高!

听课教师姓名陈维信授课教师姓名李明教学内容 合价 上课时间2012年9 月25日 上课地点四楼微阁教室所在年级九年级 教学过程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一、什么是化学式? 1.定义:由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2.只有纯净物才能用化学式表示其组成,一种物质只能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3.意义: ①表示一种物质; ②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③表示一种物质中有哪几种元素; ④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有哪几种原子,每种原子各有几个。 二、化合价 1.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2.原子团: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也叫做根。 3.注意事项 (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①氧元素通常显-2价。 ②氢元素通常显+1价。 ③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④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2)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3)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0。 评课记录及 改进建议 板书合理,书写规范,设计巧妙! 听课反思 及困惑 授课内容稍大,对于差生接受有点困难!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范文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13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听课时间:2010年9月24日,第二节;听课地点:C159教室;听课年级:九年级;听课班级:C159;听课学科:化学;上课教师:廖建红;上课内容: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记录:;教师: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师生归纳引入:氧 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 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 ①无氧气放出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 师生分析原因: 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①木条复燃②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 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 老师强调: 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2、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氯酸钾)的分解是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的。 3、催化剂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质量。 学生实验探究: 二氧化锰 1、实验原理:在刚才的实验中,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过氧化氢分解加速,这一反应可以如下表示:过氧化氢水+氧气 2、气体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装置: 问题: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可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 归纳: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与验满:

九年级 化学 氧气 听课笔记 (23)

贵阳实验一中九年级(4)班听课记录 听课对象:九年级(4)班陶老师 听课内容: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 一、过程: 1、复习巩固 老师:引导学生回忆实验过程,现象。 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说出反应的过程。 老师:板书4P+5O22P2O5,并强调如何语言叙述化学反应方程式。生:做笔记,并记录方程式。 老师:实验中为什么吸水量不足1/5? 生:①磷的量不足;②没等到室温条件就吸水;③瓶口漏气。 老师:为什么在瓶底放少量水/ 生:①P2O5溶于水减少污染;②防止瓶底受巨热而炸裂。 老师:为什么点燃立即放入瓶内? 生:①防止磷烟的污染;②防止瓶内的空气受热而外溢,导致吸水量可能超1/5。 2、头脑风暴 老师:给老师的装置提出意见。 生:提出很多有不足的意见。 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给出与实验装置不同的其他想法的装置。 生:很认真的进行分组的讨论。发散思维,给出了很多的比较好的实验装置的方法,其中以一个学生用氧气消耗的时间间接测量氧含量的实验较为典型。

老师:总结了学生给出的方法的优点和缺点,细心讲解和给同学们发言的机会。生: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出有趣的问题,在需要聚光点燃的实验中没有阳光怎么办? 老师:巧妙的引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好好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解决此问题。 老师:多媒体展示了其他的实验装置,简述其优缺点,简述装置的不断改进,让学生脑海里知道科学的发展不是急功近利,需要勇气和耐心。 老师:总结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勇于冒险的精神,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能够很好的去拥有此种学习精神。 二、自我总结 此堂课,老师用回忆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在课中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装置的设计,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科学探究的耐心和勇于创造的信心。陶老师的上课方法值得我好好学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听课笔记知识讲解

九年级化学课堂笔记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课时)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阅读第1页最后一段)二、了解中国古代化学的发展过程。 我国劳动人民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与化学四大发明有关的有造纸,和火药。还制造了许多有实用价值的物质例如;酒,醋,染料、烧瓷器等 三、为什么要学习化学?(阅读课本第1、2页内容) 四.如何学好化学? 1.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划出不懂的问题。 2.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向课堂要质量。 3.作业:认真-独立-质量的完成作业。 4.复习:巩固所学知识(遗忘规律)。 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课前提问、听讲-做好笔记、作业、复习、作业五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其次,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要在勤复习、勤记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最后,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课时)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课时)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课本第12页) (一)实验步骤和观察要点: l、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初三化学听课心得体会

听课心得体会 化学系 前两天有幸参加了xxx 中九年级化学的听课活动,作为一名准老师,让我深受启发。三位老师在课堂上老练的教学技巧、灵活机智的 教学手段、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使我难忘。 第一,老师们精心设计的课程结构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却又让人耳目一新。比如,课堂的引入就很有意思。本节课的主题是“氧气”,有位老师根据我们xx 人生活中常见的“高原反应”为例引出氧气供 给生物呼吸这一重要作用,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学生也容易接受。 在中间,老师请学生和自己配合,一起做了硫、炭棒、铁丝在空气和 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与实际相结合,从视觉、听觉、味觉等等方面给 予学生全方位的刺激,让他们印象深刻。课堂结束时,和学生们一起 总结了本节课的重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总结。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在课尾及时总结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第二,老师们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 人,自己在课堂上主要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此次讲课的老师都能给学 生自由讨论的时间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们也积极响应,课堂 氛围整齐有序,又不失轻松活跃,最后的提问学生都能回答正确,由 此可见教学效果很好。此外,老师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比如,提问 时尤其照顾到坐在最后的学生,做实验时鼓励最后的学生站起来观察 以便看的更清楚。

第三,老师在课堂上的灵活应变能力让我深深敬佩,值得我好好 学习。比如,在描述硫在氧气中燃烧的验现象时,很多学生直接说出 了产物名称,这是不准确,因为产物是什么还得进一步检验。对于学 生出现的这个误区,有位老师以描述自己的外貌特征为例,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举例恰当、灵活,能抓住学生的心。 第四,老师的个人魅力能给教学效果锦上添花。教学也是一门艺 术,老师的个人魅力,比如恰当优美的语言,能使这门艺术展现的更 加到位。在上课时,教师的语言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简洁明了,又 不失严谨。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回答问题时,鼓励多、表扬 多和肯定多,这有助于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并树立深入思考的兴趣和信心。其中有位老师对学生的多维评价更是让我印象深刻:“你的回答虽然不完全准确,但是你的思维很有创新,非常可贵,其他学 生要向你学习,大家都要勇于创新;那么,你能否再思考一下,是不 是有新的发现”。“这位同学的回答非常正确,其他同学有没有其他想法”。这些既是对学生思考结果的评价,也指明了学生的思考态度,指导了思考的方法。当然,其激励学生多思考、爱上思考的效果也是 不言而喻的。 以上就是我此次听课所得的心得体会。总结起来,此次听课活动,让我对自己以后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更高的要求。在以后自己的工作当中,可能从事枯燥的工科教学工作,我决定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提升自身的素质,多对比,多思考,希望自 己早日具有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化学听课记录

表1 听课纪录设计

3. 对使用者的建议 灵活运用表1:可以横向纪录活动(情境或问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指向(知识技能要素→知识技能结构→活动经验结构),也可纵向纪录。 有目的纪录:对于听课者自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必须做好翔实的纪录,这里的详记不是对授课者的口述笔录,而是把听课者的思考及时融入并记录,对于授课者的某些设计或行为,听课者还应及时纪录遗憾。听课的问题准备: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件,这些事件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处理这些事件时的行为、态度、思想情感,提出问题的思路等,听课者应及时纪录这些问题,并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 整理听课笔记:这是听课后必不可少的环节,在问题的分类(导向性问题、形成性问题、发展性问题)及目标指向这一块,有时需要听课者在课后进行综合审视才能定夺,因为有些问题及目标指向具有综合性。 二、评课设计的实践研究 1. 评课设计的思维框架

2. 评课的实施——评“氯气的性质”一课 评教育理念 本节课教师提问次数22次,个别回答次数13次,师生互动时间24分钟,多数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教学中多次使用了对比、类比、演绎、归纳等方法,学生对氯气(含氯水)的性质及相关实验达到了基本了解程度、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了基本了解程度、对氯气在生活及生产的影响达到了基本了解程度,基本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道德观、学习观及绩效观,但教师讲解的时间约占教学总时间的60%,说明本节课没有采用实验探究教学,教学设计还有较大开发空间。 评目标定位

本节课定位的目标是: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及氯气与铜、氢气反应的现象,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分析氯气与金属反应的规律及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及课标要求。 评核心内容 本节课从氯气泄漏事故及氯原子结构出发,引出系列问题,然后结合实验现象,依次呈现出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与氢气及铜的反应、氯气与金属反应的规律、氯气与水的反应,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及线索引探的思想。 评问题设置 在本节课中,教师善于设计台阶式问题,从导向性问题到形成性问题再到发展性问题,降低了提问的难度,课堂教学连续性较好。 评学习策略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播放氯气泄漏的场景及氯水见光分解的动画、展示氯水样品、演示实验,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在分析氯气化学性质时,应用了辩证逻辑推理(结构决定性质)及形势逻辑推理(演绎→归纳→演绎),使学生认识从理性抽象到理性具体。可见学习策略的使用是合理且必要的。 评教学监控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讨论综合教学法,评价方式比较单一,缺少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3. 对使用者的建议 本评课设计属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而综合评价一节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此评课时可以找侧重点,从局部上评。 评课时评价指标可以多样化,其中有四点是应该关注的:一面(课堂的整体效果)、二线(教师教的主线及学生学的主线)、三点(课堂教学的亮点)、四辅助(教学媒体的使用情况)。

初三化学公开课《常见的酸和碱》评课稿

初三化学公开课《常见的酸和碱》评课稿 一、级别:班级化学公开课 二、课题《常见的酸和碱》 三、授课人:杨巧雅 四、授课时间:2013年3月27日 五、听课教师人数:1人 六、评课人: 杨巧雅老师这一节课的课题是“常见的酸和碱”,主要内容为“生活中的酸和碱”和“酸碱指示剂”。在简短而又精炼的导入之后,老师用特殊的方式处理了以上两个内容,即老师先给学生讲了生活常见物质哪些是碱性的哪些是酸性的,然后通过让学生回忆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的实验,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接着老师又进行了石蕊和酚酞试液在不同颜色变化的实验,让同学们自己总结,然后进行精讲点拨。最后老师给出大约10分钟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杨巧雅老师今天就从全方位展示了一节新课程下较成功的公开课。 一、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这节课条理性强,教态自然,情绪饱满,节奏准确,语速适中,讲解透彻,讲课从容不迫,富于启发性。杨巧雅老师设计了许多小的问题,引领着学生亦步亦趋的紧跟老师的思路,因此学生思路非常顺畅,接受情况良好,基本上没有什么障碍,真正做到了小坡度密台阶。

二是授课过程思路清晰明了,富于逻辑性。每讲解一个知识点,都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然后精讲点拨。因此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感知教材,有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所以学生发言积极,参与度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 三是教师能熟练运用多媒体等教具,实验操作成功熟练,实验现象明显,极大地引起了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增加了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预测、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二、从教学目标和设计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现在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组成,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了。 杨巧雅老师就准确地把握了这点。通过生活常见的酸和碱引入,然后在教学设计上紧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问题展开,通过现实联系现有知识,使学生更全身心地投入了新课的各个环节中。 此后的教学过程中,他也不断地体现着“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个想法。组织学生自行预习新课内容,做到有的放矢;通过视频播放和生活的经验,并创设了几个不同的实验情境,学生一边兴致勃勃地预测实验结果,一边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教师一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一边有序地做着实验。随着实验的进行,引导学生思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听课时间:2010年9月24日,第二节。 听课地点:C159教室 听课年级:九年级 听课班级:C159 听课学科:化学 上课教师:廖建红 上课内容: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记录: 教师: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 师生归纳引入:氧气有很多重要用途,那你们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吗? 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 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

①无氧气放出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 师生分析原因: 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①木条复燃②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 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 老师强调: 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听课时间:2010年9月24日,第二节。 听课地点:C159教室 听课年级:九年级 听课班级:C159 听课学科:化学 上课教师:廖建红 上课内容: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记录: 教师: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 师生归纳引入:氧气有很多重要用途,那你们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吗 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 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 ①无氧气放出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 师生分析原因: 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①木条复燃②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 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 老师强调: 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听课笔记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课时) 一、什么就是化学。 化学就是一门研究物质得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得基础自然科学。(阅读第1页最后一段) 二、了解中国古代化学得发展过程。 我国劳动人民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与化学四大发明有关得有造纸,与火药。还制造了许多有实用价值得物质例如;酒,醋,染料、烧瓷器等 三、为什么要学习化学?(阅读课本第1、2页内容) 四、如何学好化学? 1、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划出不懂得问题。 2、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向课堂要质量。 3、作业:认真-独立-质量得完成作业。 4、复习:巩固所学知识(遗忘规律)。 注意学习化学得方法(抓好预习―课前提问、听讲-做好笔记、作业、复习、作业五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其次,要学好化学,记忆就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得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得化合价、物质得化学式、基本得定义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得基础上牢固记忆,要在勤复习、勤记忆得基础上加深理解。最后,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得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得概括与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得“窍门”。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得变化与性质(1课时) 一、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并能加以区别。 课题2化学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得科学(2课时)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得探究(课本第12页) (一)实验步骤与观察要点:

最新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优秀名师资料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听课时间:2010年9月24日,第二节。 听课地点:C159教室 听课年级:九年级 听课班级:C159 听课学科:化学 上课教师:廖建红 上课内容: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记录: 教师: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 师生归纳引入:氧气有很多重要用途,那你们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吗, 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 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

?无氧气放出 ?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 师生分析原因: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木条复燃 ?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 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 老师强调: 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2、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氯酸钾)的分解是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的。 3、催化剂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质量。 学生实验探究: 二氧化锰 1、实验原理:在刚才的实验中,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过氧化氢分解加速,这一反应可以如下表示:过氧化氢水+氧气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听课记录评课笔记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听课记录评课笔记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听课记录评课笔记 听课时间:2012年3月24日,第二节。 年级:九年级。班级:三(2)班 学科:化学 上课教师:王为,听课教师:符仲霞 上课内容: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记录:教师: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师生归纳引入:氧气有很多重要用途,那你们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吗?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学生演示,教师指导: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没有燃烧。师生分析原因:①无氧气放出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2、向上

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复燃师生分析原因: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①木条复燃②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催化剂用途:老师强调: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2、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氯酸钾)的分解是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的。3、催化剂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质量。 学生实验探究: 二氧化锰1、实验原理:在刚才的实验中,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过氧化氢分解加速,这一反应可以如下表示:过氧化氢水+氧气2、气体发生装置:3、气体收集装置:问题: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

初中化学教师公开课总结

初中化学教师公开课总结 篇一:初中化学公开课听课体会 初中化学公开课听课体会 XX年10月27日,在遵义县新站中学举办了化学公开课评课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共有六位化学老师进行了听课评课。与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进行对照,深切感受到本次听课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本次公开课课题是海水晒盐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讲海水晒盐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及转化,第二课时主要讲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参与,在课堂上学生活动非常丰富,从提出问题到设计方案,再到操作实验以及得出结论都由学生完成,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其他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例如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充分符合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目标。而反思自己设想的教学情景,虽然明知放手给学生的诸多好处,但是在教学进度的驱使下往往刚刚放手给学生就急于收回得出结论,在没有充分时间的条件下有些学生难以跟上进度,这样以来,讨论就留于形式,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最初目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备课时对于教学内容的处理做到详略得当,对于重点内容或

者能开拓学生思维的内容给予充分时间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充分的时间里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另外授课老师们还注意了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例如讲解海水晒盐时,授课老师课前准备了海水,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操作,亲自体会海水晒盐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点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可以充分的应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随处可见,有很多都是与初中所学化学知识有关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加强所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这样既可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增进其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我在常见的金属材料这一节时事先布置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带到课堂上来,例如铁钉、铜线、体温计等等,对这些金属进行观察分析以后,获得结论就变得轻松很多了,再比如化学与健康一单元中事先让学生收集食品的包装,分析包装所含营养成分,既可学习新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建立均衡膳食的观念。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相应的学案,在学案中有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整节课的框架,这样学生时可以有效的记录,并且在学习后对于整节课也有个整体的认识,也给学生复习时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总之,通过这次优公开课听课学习,让我有机会集长补

初中化学课听课、评课笔记

初中化学课听课、评课笔记 听课地点:C1202教室 听课年级:九年级 上课教师:金周平 上课内容: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记录: 教师: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 师生归纳引入:氧气有很多重要用途,那你们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吗? 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 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 ①无氧气放出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 师生分析原因: 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①木条复燃②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 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 老师强调: 1、改变(加快或减慢)速率,不能片面说是加快。 2、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氯酸钾)的分解是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的。 3、催化剂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质量。 学生实验探究: 二氧化锰 1、实验原理:在刚才的实验中,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过氧化氢分解加速,这一反应可以

九年级-化学-氧气-听课笔记--

九年级化学听课笔记 听课时间:2018年9月5日下午第一节 地点:贵阳实验一中班级:九年级一班 听课者: 上课内容:氧气 教学过程记录: 1 教师展示一收集好氧气的集气瓶,请同学们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引导学生得出氧气的物理性质。师生归纳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小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在-183°变成淡蓝色液体-215°变成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 化学性质:(1)教师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放在空气中和放在氧气中,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两这中的不同现象,总结实验现象。此时提问:带火星的木条为什么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实验现象不同?教是从燃烧的条件以及此实验中的不同条件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2)硫在氧气中的燃烧:教师展示硫的状态,请两个学生上讲台仔细观察留在空气中加燃的现象并叫这两个学生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告诉同学们。将在空气中燃烧着的硫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象。总结两者中的不同实验现象。教师提问:在集气瓶中为什么会有水? (3)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做了两次,但两次都失败了。师生一起分析讨论失败的原因,可能是氧气不纯或铁丝太粗。教师提问,为什么铁丝要绕成螺旋状?增大受热面积与氧

气有更好的接触。为什么用将铁丝绕在火柴上?集气瓶底为什么会有水?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让学生观察木炭的颜色及形状,并点燃木炭放入氧气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师生总结实验现象。 (5)归纳总结三个实验的不同现象: (6)师生讨论回答前面所提的问题。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二氧化硫,而二氧化硫有毒,所有集气瓶底有谁可以吸收二氧化硫减少空气污染。而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丝绕在火柴上可以引燃铁丝。铁与氧气燃烧反应中会产生大量热的固体,集气瓶底有水可以是产生的四氧化三铁落到瓶底时降低温度而不至于是集气瓶炸离。 (7)师生归纳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a 氧气支持燃烧。b 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评议:1、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2、教学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好。3、教学过程层次清楚。4、教学方法得当。5、

关于初中化学听课心得体会-最新合集

关于初中化学听课心得体会 初中化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下好范文网小编为你带来关于初中化学听课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初中化学听课心得体会篇1 9月18日,在古寨中学举办了威海市化学优质课评选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共有七位化学老师进行了课堂展示。与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进行对照,深切感受到本次听课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 本次优质课课题是海水晒盐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讲海水晒盐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及转化,第二课时主要讲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七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参与,在课堂上学生活动非常丰富,从提出问题到设计方案,再到操作实验以及得出结论都由学生完成,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其他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例如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充分符合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目标。而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虽然明知放手给学生的诸多好处,但是在教学进度的驱使下往往刚刚放手给学生就急于收回得出结论,在没有充分时间的条件下有些学生难以跟上进度,这样以来,讨论就留于形式,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最初目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备课时对于教学内容的处理做到

详略得当,对于重点内容或者能开拓学生思维的内容给予充分时间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充分的时间里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 另外授课老师们都注意了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例如讲解海水晒盐时,授课老师课前准备了海水,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操作,亲自体会海水晒盐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点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可以充分的应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随处可见,有很多都是与初中所学化学知识有关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加强所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这样既可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增进其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我在常见的金属材料这一节时事先布置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带到课堂上来,例如铁钉、铜线、体温计等等,对这些金属进行观察分析以后,获得结论就变得轻松很多了,再比如化学与健康一单元中事先让学生收集食品的包装,分析包装所含营养成分,既可学习新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建立均衡膳食的观念。 并且有几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相应的学案,在学案中有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整节课的框架,这样学生时可以有效的记录,并且在学习后对于整节课也有个整体的认识,也给学生复习时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总之,通过这次优质课的听课学习,让我有机会集百家之长补己之短,应用于自身的课堂以后,希望我们的授课能越来越精彩。 关于初中化学听课心得体会篇2 上个星期在泰安实验学校和泰安六中听了几天山东省初中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