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关视角浅谈中国慈善组织的发展
慈善事业渐成公关新舞台案例交流(共5则范文)
慈善事业渐成公关新舞台案例交流(共5则范文)第一篇:慈善事业渐成公关新舞台案例交流(共)案例交流慈善事业渐成公关新舞台来源《成功营销》“爱心助飞梦想”,成为了京城8月一个闪亮的公关盛事。
2004年8月7日晚,由北京青年报社、北京市慈善协会、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凤凰卫视、北京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联合主办的“爱心助飞梦想”大型慈善晚宴,在北京饭店宴会厅举办,工商、演艺、外交、科技等各界名流500多人出席了晚宴。
赢虎公关负责此次慈善活动公关传播的全程策划和晚宴活动的具体执行。
晚宴活动鲜明的主题、新颖的创意和活跃的气氛,使得这场公益活动收到了最大化的传播效果。
豪门夜宴是怎样炼成的据赢虎公关陈俐介绍,从今年3月开始,赢虎就开始了前期调研和方案策划工作。
在确定此次慈善活动的捐助对象为艾滋病感染者和贫困高中生后,和《北京青年报》记者一道,深入艾滋病感染者和贫困高中生的家庭中调研采访,并在北青报上连续刊载了多篇专题报道,这引起了社会各方对这类弱势群体的关注,不单为慈善活动的举办进行了舆论铺垫,同时也为策划提供了很多鲜活素材和创意来源。
在策划开始阶段,慈善晚宴的主题定为“穿过黑夜”,但在深入调研后,赢虎的工作人员也被艾滋病感染者和贫困高中生们的乐观和自强所感动。
思虑再三,主题就被更改为“爱心助飞梦想”。
主题的改变就意味着活动基调的改变,而这一基调的改变,却奠定了活动成功的基础。
赢虎公关总裁吕朝说:“我们以前的做法,通常是渲染贫困和苦难来激发人们的同情心,进而达到捐助的目的。
但慈善是一项快乐的事业,让人看到希望所在是慈善的真正意义。
我们力图让活动的气氛更为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甚至是时尚娱乐的,这将激发更多人的善举,所以“爱心助飞梦想”应该是我们活动、传播的中心和主题。
”一旦开始一个公关活动,中心和主题就是引领整个活动的行车路线图。
在赢虎设计的“爱心见证”、“梦想树”、“爱心浇灌”、“爱心采摘”等活动环节中,“爱心助飞梦想”这一主题被贯穿得很到位。
慈善组织的社会责任与公共关系
慈善组织的社会责任与公共关系慈善组织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一部分,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它们通过资金、物资和人力资源的调配,为弱势群体提供援助和支持,推动社会公平与进步。
然而,慈善组织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提供帮助,还涉及到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和更好地履行使命。
首先,慈善组织的社会责任在于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
贫困、灾难和疾病等问题是社会所面临的共同挑战,慈善组织通过筹集资金和资源,为受困于其中的人们提供帮助。
例如,通过食品银行和救灾基金,慈善组织能够为贫困家庭和灾区居民提供食物、水和住所。
这种帮助不仅缓解了受助者的困境,也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其次,慈善组织的社会责任还包括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
在当今社会,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问题日益突出。
慈善组织通过资助教育项目、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等方式,努力缩小这些差距,为弱势群体争取更多的机会。
通过这样的努力,慈善组织能够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为每个人都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除了满足基本需求和推动公平正义,慈善组织的社会责任还包括提供社会创新和变革的动力。
慈善组织常常是社会问题的先行者和创新者,通过试点项目和实践经验,为社会变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例如,一些慈善组织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项目,推动社会对环保的认识和行动。
这种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然而,慈善组织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提供帮助,还需要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是慈善组织与社会各界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是慈善组织与捐助者、志愿者、媒体和政府等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管理。
良好的公共关系能够增强慈善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促进社会支持和参与。
为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慈善组织需要注重透明度和公开性。
公众对慈善组织的资金使用和项目执行情况十分关注,因此,慈善组织应该及时披露相关信息,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评价。
此外,慈善组织还需要积极与媒体合作,通过传播正面的故事和成果,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声誉。
慈善管理中的公共关系与舆情管理
慈善管理中的公共关系与舆情管理慈善是一种社会公益行为,旨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群,改善社会福利。
然而,慈善组织在开展慈善活动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公共关系和舆情管理的挑战。
本文将从慈善管理的角度,探讨公共关系与舆情管理在慈善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对策略。
首先,慈善组织需要与各方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是慈善组织与政府、媒体、捐赠者以及社会大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有助于增加慈善组织的知名度和信誉度,提高社会支持和捐赠意愿。
慈善组织可以通过与政府合作,参与社会公益项目,争取政策支持和资源优先;与媒体保持积极互动,宣传慈善事业,传递正能量;与捐赠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捐赠款项的使用情况,增加信任度。
同时,慈善组织还可以通过与社会大众建立联系,开展公益活动,提高社会认可度和参与度。
通过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慈善组织能够更好地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其次,舆情管理在慈善管理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舆情是指社会上对慈善组织的评价和看法,包括正面和负面的舆论。
良好的舆情能够提升慈善组织的形象和声誉,吸引更多的支持和捐赠;而负面的舆情则可能对慈善组织造成不良影响,降低公众对其的信任度。
因此,慈善组织需要进行有效的舆情管理,及时了解和回应社会舆论,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
舆情管理包括舆情监测、舆情分析和舆情应对。
慈善组织可以通过建立舆情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社会舆论的动态;通过舆情分析,了解公众的关切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通过舆情应对,及时回应公众关切,解释慈善组织的行为和决策,维护公众信任。
在公共关系和舆情管理中,慈善组织需要注重透明度和公开性。
透明度是指慈善组织在开展慈善活动时,公开相关信息,如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进展等。
公开性是指慈善组织与社会大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是公开透明的,没有隐瞒和欺骗。
透明度和公开性是建立良好公共关系和舆情管理的基础,可以增加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度,减少负面舆情的发生。
此外,慈善组织还可以通过利用新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加强公共关系和舆情管理。
慈善机构的品牌传播与公关策略
慈善机构的品牌传播与公关策略慈善机构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慈善机构的品牌传播和公关策略对于其影响力的扩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慈善机构的品牌传播与公关策略,希望能够为慈善机构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慈善机构的品牌传播需要建立在诚信和透明的基础上。
慈善机构的信誉是其品牌的核心,只有通过真实可信的行动和信息传递,才能赢得公众的认可和支持。
慈善机构应该及时公布自己的财务状况和项目进展情况,与公众分享捐款和支出的具体用途,让公众了解到他们的捐款是如何被使用的。
此外,慈善机构还可以通过定期发布年度报告和案例研究,展示自己的成果和影响力,增加公众对其的信任。
其次,慈善机构的品牌传播需要注重社交媒体和新闻媒体的运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慈善机构可以利用这些平台来传播自己的品牌和价值观。
他们可以通过发布感人的故事、照片和视频来吸引公众的关注和参与。
此外,与新闻媒体的合作也是慈善机构品牌传播的重要手段。
慈善机构可以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发布新闻稿件和采访,提高自己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第三,慈善机构的公关策略需要注重与企业和政府的合作。
企业和政府是慈善机构的重要合作伙伴,他们可以提供资金、资源和政策支持,帮助慈善机构更好地开展工作。
慈善机构可以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公益项目,通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渠道,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
同时,慈善机构还可以与政府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拨款,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和改革。
最后,慈善机构的公关策略需要注重志愿者和捐助者的参与和反馈。
志愿者和捐助者是慈善机构的重要资源,他们的参与和支持对于慈善机构的发展至关重要。
慈善机构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志愿者培训和活动,增加志愿者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同时,慈善机构还应该及时回应捐助者的反馈和关注,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增加捐助者的信任和忠诚度。
综上所述,慈善机构的品牌传播与公关策略对于其影响力的扩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慈善管理的公关与传播策略塑造慈善组织的形象与声誉
慈善管理的公关与传播策略塑造慈善组织的形象与声誉慈善组织的形象与声誉是其发展与长期成功的重要基础,而公关与传播策略在塑造和维护慈善组织的形象与声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慈善管理中的公关与传播策略,并介绍一些常见的策略和实践。
一、慈善组织的公关与传播目标慈善组织的公关与传播目标主要包括塑造良好的形象与声誉、增强公众认同感和信任度、倡导社会责任与价值观等。
公关与传播策略应旨在建立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透明度和专业形象,使其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
二、公关与传播策略的重要性1. 传递正确的信息:慈善组织应通过公关与传播策略及时传递与其使命和价值观相关的信息,以提高公众对其工作的了解和认知。
2. 建立良好的关系:公关与传播策略有助于慈善组织与各界合作伙伴、媒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建立积极的关系,促进合作与共赢。
3. 处理危机与挑战:公关与传播策略在处理危机与挑战时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保护慈善组织的声誉和利益,降低负面影响。
三、常见的公关与传播策略1. 媒体关系管理:与媒体合作是慈善组织公关与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组织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媒体关系,定期提供有关慈善工作的信息,增加曝光率和报道效果。
2. 社交媒体运营: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慈善组织可以通过运营官方账号、发布有价值的内容和故事,与受众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传递正能量和慈善理念。
3. 公众参与与互动:组织可以积极开展公众参与活动,增加社会各界参与度,加强与公众的互动,提高慈善组织的知名度和认同感。
4. 员工与志愿者培训:建立和培养一支专业、热情、有责任心的团队是慈善组织塑造形象与声誉的重要基础。
对员工和志愿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5. 品牌管理与推广:慈善组织应建立和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通过有针对性的推广活动,传递慈善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和品牌信息,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四、成功案例分析1.红十字会:通过多渠道的公众参与活动和社交媒体互动,红十字会在慈善领域塑造了专业、可信赖的形象,赢得了广大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公关接待活动中的公益慈善策划与执行
公关接待活动中的公益慈善策划与执行在当代社会,公益慈善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社会责任,公关接待活动中的公益慈善策划与执行举足轻重。
本文将探讨在公关接待活动中,如何合理策划和执行公益慈善项目,以达到广告效应、品牌推广和社会形象的提升。
1. 活动背景和目标公关接待活动作为企业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宣传机会,也为公益事业带来了展示平台。
因此,合理确定活动背景和目标是公关接待活动中公益慈善策划的首要步骤。
活动背景是指活动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以及企业所面对的挑战和机遇。
目标则是企业希望通过该活动达到的宣传效果和公益意义。
2. 公益项目策划在公关接待活动中,公益项目的策划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寻找与企业业务相关的公益主题。
例如,一家环保企业可以搭配植树活动,以提升企业形象和环境保护意识。
在策划过程中,还要考虑公益项目的可行性、持续性和效果评估。
3. 合作伙伴选择与合作公益慈善活动通常需要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来实施。
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可以提高项目的可行性和传播效果。
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企业需要考虑合作伙伴的声誉、资源和业务领域是否与企业相匹配。
与公益组织、媒体、社区等机构合作,可以为公益活动带来更多的曝光和社会支持。
4. 活动宣传与推广公共关系活动离不开宣传与推广,通过合理的宣传策略可以提升公益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媒体资源,通过新闻稿、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发布公益活动的相关信息。
同时,可以借助媒体关系和公关活动,邀请媒体进行报道和宣传,以扩大公益活动的影响力。
5. 活动执行与监督公益活动的执行过程需要精心组织和统筹,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在活动执行中,需要关注各个环节的细节,如场地布置、志愿者培训、物资准备等。
同时,对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策略和改进不足之处。
只有执行和监督得当,公益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6. 效果评估与总结公关接待活动中的公益慈善策划与执行,需要进行效果评估和总结。
浅谈慈善组织在社会中的作用及发展
. I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浅谈慈善组织的作用和发展趋势专业:行政管理学生:银波号:010*********指导教师:征宇完成时间年月日浅谈慈善组织的作用和发展趋势摘要:这两三年来“红会事件”吵到沸沸扬扬,使人们对慈善事业有一种消极的影响。
而我国是一个有慈善传统的古国。
本文对慈善组织在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作论述和对慈善组发展方向作出个人的浅见。
关键词:慈善;慈善意义;慈善组织; 慈善发展目录【到三级标题】前言 (4)一、慈善组织历史意义和功能功 (4)(一)慈善的历史和意义 (4)1、古代慈善起源与意义 (4)2、近、现代慈善意义 (5)(二)慈善组织分类 (5)1、政府慈善组织 (5)2、社会慈善组织 (6)二、慈善组织的功能和发展趋势 (6)(一)慈善组织的功能 (6)1、弥补社会保险的不足 (7)2、保障社会救济促进社会平等 (7)3、慈善事业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7)4、有益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8)(二)慈善组织的发趋势 (8)1、完善慈善组织机关制度和行政组织体系 (8)2、对慈善组织实行监督 (8)3、提高思想道德的教育和推广宣传 (9)4、慈善物品和资金应实行透明管理 (10)结束语 (10)参考文献 (11)前言慈善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观念。
作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取向,慈善观念与行为具有现时代的特征。
在当代,慈善事业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认为,慈善行为过程的两个端点是捐助人和受益人。
慈善就是个人或群体通过某种途径自愿地向社会及受益人提供无偿的援助。
这些援助包括资金、实物及劳务等方面。
从慈善行为的主体看,有个人行为,也有组织行为。
慈善事业的重要载体是各种慈善组织或机构。
有的组织或机构专门从事慈善事业,有的则是部分地参与慈善活动或者在其运作过程中程度不同地涉及或可能涉及慈善容。
与慈善相关的组织可以分为两大类:社会服务组织和基金组织。
在整个慈善行为过程中,基金组织与服务组织的位置、功能是不同的。
慈善管理中的公益组织发展与变革
慈善管理中的公益组织发展与变革公益慈善一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益组织则是承担着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在慈善管理中,公益组织的发展和变革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慈善管理的角度,探讨公益组织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一、公益组织发展的现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公益组织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公益组织数量逐年增加,涵盖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从传统的慈善基金会到社会服务机构、志愿者组织等,公益组织形式多样化,功能齐全。
同时,公益组织的影响力与作用也不断扩大,为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公益组织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公益组织面临着资源匮乏的困境。
由于资金、人力等资源的不足,很多公益组织难以开展大规模、长期的慈善项目,限制了其发展的空间。
其次,公益组织的组织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一些公益组织在组织架构设计、人员培养等方面存在欠缺,导致其运营效率不高。
此外,公益组织还面临社会认可度低、公信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制约了公益组织的发展。
二、公益组织发展的挑战公益组织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重挑战,这些挑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首先,公益组织需要更加有效地筹集资金。
缺乏资金是制约公益组织规模扩大和项目开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因此,公益组织需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集途径,如寻找社会捐赠、拓展企业合作等方式,提高筹款效率。
其次,公益组织需要加强组织与管理能力建设。
提升组织的管理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培养专业化的人才,对于公益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
公益组织应该注重内部管理和外部合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公益资金的有效使用和项目的顺利推进。
另外,公益组织还需要增强社会认可度和公信力。
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而公益组织的公信力非常关键。
公益组织应该主动公开透明,及时向社会公布组织的财务状况和项目进展情况,增加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公益组织发展的应对策略为了应对公益组织发展的挑战,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浅析慈善事业在中国的发展
浅析慈善事业在中国的发展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王月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令世人瞩目,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同时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如:贫富悬殊、社会保障不健全、环境恶化、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等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党的十六大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长期发展目标。
而慈善事业是完成这一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力发展中国的慈善事业应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工作内容。
关键词:中国慈善事业的现状我国的慈善机构民间慈善行动如何发展世界史述写着从古希腊、罗马时代起社会救助的传统;美国史述说着这种传统随移民带到美洲的史实。
美国的慈善事业于独立战争后空前兴盛,如组织美国反奴协会,提供纽约劳工受教育的机会,创立儿童救助协会,成立全美收容所、医院、文化组织等;二战后,个人捐赠免税入法,富豪纷纷热心于慈善事业。
如洛克菲勒家族四代连续捐款超10亿美元;比尔·盖茨为慈善事业已投入 260 亿美元,占全部财产的 54% ,甚至早早立下遗嘱:死后 99% 的财富捐献给慈善事业。
中国的慈善事业,同样有着自己悠久的传统。
汉唐寺院济贫、赈灾、医疗、戒残杀的长盛不衰;宋代养老扶幼事业的勃兴;元医疗救助的兴起;明清民间慈善群体在中国慈善史上首屈一指。
更有当今国门开放以来,涌现出一批批社会贤达、名流、企业家、离退休干部为水灾、为贫困大中小学生、为艾滋病、白内障的贫困患者,默默从事的慈善救助。
统计表明,至少一半的富豪要求对其捐款事实及数额“保密”。
只是眼下先富起来的人们对社会的回报难如人意。
中华慈善总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其获捐赠的70% 都是来自国外和港台,国内富豪的捐赠 15% 还不到。
去年被选入各种“慈善家排行榜”的 135 名个人,共捐款 9.85 亿元人民币,约合 1 亿多美元,资产总额超过千万美元的中国企业有过捐赠行为的比例却不到 1% 。
目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以及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极不相称。
慈善组织如何提升公关力,促进三次分配、实现共同富裕
近日,社会对第三次分配和实现共同富裕相关议题十分关注,我国各部门都在研究与这两个主题有关的实施办法,各大媒体也纷纷介绍相关内容。
在慈善领域方面,壹群公益也曾邀请过好几位社会治理的专家推出相关内容。
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到资深国际公关专家、台湾世新大学公共关系暨广告系教授张依依博士,针对慈善组织如何提升公关能力,以促进第三次分配和实现共同富裕这个话题,谈谈她的想法。
慈善组织如何提升公关力,促进三次分配、实现共同富裕张依依认为,一般而言,企业都是利己的,营利是企业最主要的目的。
但是一味营利(“单赢”)而枉顾其他的结果,会与社会大众的福祉相抵触,如带来污染、破坏环境等。
公共关系这门学问,就在这样的前提下,应运而生,发展出把受众的利益也考虑进去的“双赢”思惟,亦即企业不仅考虑利己的本质,追求合理的利润,也考虑利他。
“利己利人”是公关最初始的理想,也是最终的目的,希望组织和所处的环境与社会大众,能达到共存共荣。
这样组织/企业不仅会获得好形象,民众和社会也会因而受益。
这种独特的“非零和”理念,与习主席此时提出的“共同富裕”、“三次分配”主张,不谋而合。
因此当她第一时间注意到大陆报导这个新闻时,非常吃惊,心想这不就是公共关系很久以来在追求的东西吗?当然,中国的政府和企业,对共同富裕有很完善的规划,例如腾讯将投入五百亿专项计划,在乡村振兴、增加弱势者收入、基层医疗体系、均衡教育等民生领域,提供帮助。
而阿里集团,则打算在2025年前投入一千亿人民币成立专责机构,对高质量就业、关爱弱势群体,和发展基金等方面努力。
以上都需要时间、金钱和人力长期投入,最终希望协助政府造就一个纺锤形,即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财富结构,并重点扶植值得拉拔的中小企业,尤其制造业。
张依依认为,除了常设专责机构之外,只要监管得法,“非营利组织”(NGO/NPO)如基金会、协会等,也是可行的方案。
因为NGO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社会进步所衍生许多政府力有未逮,如:环境破坏、教育缺失、贫富不均、老年照护、乡村衰败等问题最好的辅助机构,可以从旁协助政府施政,解决各式问题,让政务更趋完善,达到政通人和。
从公关视角浅谈中国慈善组织的发展
从公关视角浅谈中国慈善组织的发展摘要:2011年“郭美美事件”导致严重的“慈善危机”,这一事件之后,人们对中国慈善组织的相关思考也更加深入。
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我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入手,探讨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从公共关系学这门学科的视角,提出对于中国慈善事业如何改善的一些建议,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慈善;危机;原因;策略;公关按照日常用语的语境,“慈善”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来理解。
广义的慈善,可以是一种善良的品德,可以是一种比较系统的道德观念,也可以是一种社会活动;狭义的慈善是人类社会独有的、已无偿的对他人实施救助的道德行为,这种救助可以是物质上的救贫,也可以是道义或精神上的抚慰。
[1]“慈善事业是指社会公众建立在自愿基础上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无偿救助行为。
它通过合法的组织形式,根据特定的弱势群体需要,集聚并配置资源。
在某种意义上,慈善事业是社会第三次分配的一种形式,是社会保障的补充体系。
” [2]慈善事业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下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本质上,它是一种救济行为,存在施惠者与受惠者两个基本要素。
从经济学的供给和需求角度来看,慈善捐助往往表现为善款、善物、义工等供给形式,这是慈善事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从需求层面而言,人的生命周期中出现的生老病死、意外事件以及社会变迁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使社会上总存在着众多需要救助的对象;即使是社会保障事业高度发达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府也不可能使贫困对象得到救助,而慈善事业便以其特殊角色,发挥救助功能,成为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补充。
说到中国慈善,大家对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宋庆龄基金会等名称也并不陌生。
“我国的慈善事业自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了一个较快发展时期。
1994 年4 月12 日中华慈善总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慈善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然而,慈善事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曲折与艰辛。
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正文:第一章:慈善公益事业的定义慈善公益事业是指为了促进公共福利和改善社会状况而自愿组织和捐助活动。
它主要是由由政府、企业、个人等提供资金和帮助的公益性组织所实施的各种慈善事业。
第二章:慈善公益事业的现状近年来,慈善公益事业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仅筹集的资金逐年递增,而且参与的人数也不断增加。
2.1 筹集资金的逐年递增2019年,全社会捐赠总规模达到了1265.68亿元,同比增长了13.3%。
其中,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捐助都有所增加,不仅为慈善公益事业注入了新的动力,而且也反映出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
2.2 参与人数的不断增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到慈善公益事业中来,不仅有志愿者、捐助者,还有一些专业人士和机构。
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积极地参与到慈善公益事业中来,为慈善公益事业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第三章:慈善公益事业面临的问题虽然慈善公益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持续关注和努力解决。
3.1 捐赠资金的分配问题由于捐赠资金数量庞大,分配比较复杂,在考虑到实际效益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尽管政府和慈善机构都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仍然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的参与。
3.2 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处理的问题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面前,很多NGO和慈善机构都在尽力提供帮助,但是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帮助的措施不够及时和有效,需要社会力量更好地协作。
第四章:如何推动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为了推动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社会各方的参与和协作。
4.1 政策和法规制度的完善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慈善公益事业的政策和法规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公信度,鼓励更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
4.2 健全慈善机构的管理和运作机制慈善机构需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和运作,明确组织定位和发展规划,通过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入,不断完善和提高服务水平和效果。
慈善管理中的公共关系与沟通
慈善管理中的公共关系与沟通慈善事业作为社会公益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共关系与沟通的正确处理对于提升慈善组织的形象和声誉,加强社会支持和资源的获取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慈善管理中的公共关系与沟通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地建立和维系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高效沟通。
一、公共关系在慈善管理中的作用公共关系是慈善管理中影响慈善组织形象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公共关系,慈善组织能够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声誉,从而获得更多的公众信任和支持。
同时,良好的公共关系也有助于吸引捐助者和志愿者的参与,为慈善组织的发展和项目实施提供坚实支持。
在慈善管理中,公共关系的关键在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慈善组织需要与政府、企业、媒体、公众等各方利益相关者密切合作,共同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通过公共关系的建立,慈善组织能够获取更多的支持资源,提高慈善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慈善管理中的沟通策略1.针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慈善组织需要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
与政府部门合作时,需要注重政策沟通和合规性的交流,以确保慈善组织的合法性和可持续发展。
与媒体合作时,需要加强媒体关系的建设,积极与媒体沟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推动慈善事业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与捐助者和志愿者合作时,需要进行情感共鸣和经验分享的沟通,以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和资源支持。
2.建立透明公开的信息沟通渠道慈善组织应该建立起透明公开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向公众和各方利益相关者传递事实真相,回应社会关切。
在信息沟通中,慈善组织应主动提供详实的信息,展示慈善项目的成果和效益,以增强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和支持。
同时,慈善组织需要遵守沟通的伦理规范,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杜绝虚假宣传和误导行为。
只有通过真实可信的信息沟通,才能够赢得公众的支持和认可,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3.积极回应社会问题和声音慈善组织作为社会公益组织,需要积极回应社会问题和公共关切的声音。
社会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与管理研究
社会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与管理研究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公益慈善组织的作用逐渐被认识和重视。
这些组织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和资源,为社会提供各种形式的公益服务,弥补政府服务的不足。
但是,公益慈善组织的管理和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难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公益组织的发展和管理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一、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的公益慈善组织数量越来越多。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的注册公益慈善组织已达到83.6万个。
这些组织在各个领域均有所涉及,如扶贫助困、环保保护、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
而且,这些组织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很多组织已经成为社会公益事业中的重要力量。
然而,公益慈善组织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组织规模不够、资金筹集困难、管理混乱等。
有的组织规模小,没有足够的资源和影响力,使得公益行动难以开展;有的组织在资金筹集方面也遇到了困难,而有的组织存在管理混乱、财务透明度不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公益组织的长期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公益慈善组织的管理与发展1.加强组织规范化建设公益慈善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是确保组织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组织规范化建设,关键在于完善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和实现信息公开。
首先,完善制度建设需要考虑组织章程、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等,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
其次,规范管理需要注重组织内部的员工培训,确保员工能够根据制度规范进行工作,规范组织的运作。
最后,公益慈善组织要保护捐赠人的权益,实现信息公开和透明度。
2.创新资金筹集方式公益慈善组织的资金筹集主要依靠社会捐赠。
但是,在当前社会经济下行的形势下,社会捐赠的范围和数量都受到很大影响。
因此,公益慈善组织要通过创新资金筹集方式,提高筹款效率,增加资金来源。
比如可以拓展社会媒体渠道、创新募捐方式、与企业合作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源以支持公益活动。
3.加强社会组织间的合作公益慈善组织间的合作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
建立慈善组织的公共关系策略
建立慈善组织的公共关系策略慈善组织在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然而,要想实现慈善组织的使命和目标,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建立慈善组织的公共关系策略,以提升其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慈善组织应该注重建立与媒体的良好关系。
媒体是传播信息和塑造公众观念的重要渠道。
慈善组织可以通过与媒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和故事,以吸引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同时,慈善组织还可以定期举办媒体沟通会议或发布会,与媒体代表面对面交流,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组织的使命和工作,增加曝光度。
其次,慈善组织应该积极参与社交媒体平台。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成为了信息传播和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
慈善组织可以通过建立和维护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与公众进行互动和沟通。
定期发布组织的最新动态、项目进展和感谢信等内容,吸引公众的关注和参与。
此外,慈善组织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筹集资金,开展募捐活动,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认知度。
第三,慈善组织应该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企业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广泛的影响力,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为慈善组织带来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慈善组织可以与企业合作举办公益活动,共同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此外,慈善组织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募捐活动,筹集更多的资金和物资,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帮助。
第四,慈善组织应该重视与政府和公共机构的合作。
政府和公共机构在社会管理和资源分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慈善组织可以与政府和公共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通过参与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定和项目实施,慈善组织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提供更多的公益服务。
最后,慈善组织应该注重建立与志愿者的良好关系。
志愿者是慈善组织的重要资源,他们为组织提供无偿的劳动力和支持。
慈善组织应该重视志愿者的参与和贡献,建立有效的志愿者管理机制,提供培训和奖励制度,激励志愿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慈善公益活动公关策划
慈善公益活动公关策划慈善公益活动公关策划是为了推广和宣传慈善公益活动,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本文将从活动前期准备、宣传渠道选择、媒体合作、社交媒体运营等方面介绍慈善公益活动的公关策划。
一、活动前期准备慈善公益活动前期准备十分重要,要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策划阶段,应该明确活动的目标和主题,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并将相关信息准确传达给相关人员。
此外,还需要联系合作伙伴和志愿者,做好人员组织工作,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二、宣传渠道选择选择合适的宣传渠道是慈善公益活动公关策划的关键一步。
首先,可以通过传统媒体宣传,例如报纸、电视、广播等,向更广泛的受众传递慈善公益活动的信息。
其次,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是目前最主要的宣传渠道之一,利用微博、微信、Facebook等平台发布活动信息,可以快速吸引大量关注。
三、媒体合作与媒体合作可以提升慈善公益活动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可以选择与相关主流媒体合作,如电视台、广播台和报社,邀请记者到场报道活动。
此外,也可以寻求公益媒体的支持,他们对慈善公益活动比较关注,合作可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四、社交媒体运营社交媒体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活动的宣传和互动,可以直接触达潜在参与者,并形成口碑传播效应。
要做好社交媒体的运营,需要制定规范的宣传计划,包括活动宣传语、图片设计等。
同时,还要及时回应社交媒体上的关注者提问和反馈,增加社群粉丝的互动性。
五、活动后期总结与感谢慈善公益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总结活动的成果和经验教训,并向参与者及支持者表示感谢。
可以通过邮件、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发送感谢信,并邀请他们参与后续的活动。
这不仅可以巩固与他们的关系,还可以为下一次的公益活动积累资源。
六、定期公益活动为了保持慈善公益活动的持续性,可以进行定期的公益活动。
定期公益活动可以增加公众对组织的关注度和认知度,并培养长期的公众参与意识。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主题,通过有效的宣传策略,吸引更多志愿者和赞助商参与。
慈善管理中的社会媒体管理与危机公关
慈善管理中的社会媒体管理与危机公关在慈善管理中,社会媒体的崛起不仅为慈善机构提供了宣传推广的新渠道,也带来了潜在的危机公关挑战。
本文将从社会媒体管理和危机公关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应对建议。
一、社会媒体管理社会媒体管理对于慈善机构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有效利用社会媒体平台可以帮助机构与公众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提高知名度和声誉。
以下是一些社会媒体管理的要点:1. 慈善机构在选择社会媒体平台时要根据目标受众和传播内容进行选择。
例如,如果机构主要是为年轻人提供帮助和支持,那么选择使用年轻人较多的社交媒体平台可能更合适。
2. 机构在社会媒体上发布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有深度,并且具有情感共鸣。
通过真实、感人的故事,慈善机构可以更好地吸引公众的关注和关心。
3. 慈善机构可以与社会媒体意见领袖或有影响力的社群合作,通过他们的渠道传播慈善信息,扩大影响力。
4. 对于社交媒体上的互动和回复,慈善机构要及时回应,积极参与讨论,并处理负面信息和评论。
及时、真诚地回应可以有效维护慈善机构的形象和信誉。
二、危机公关社会媒体的快速传播特性,也给危机公关带来了新的挑战。
慈善机构需要有效应对社会媒体上的危机事件,避免负面影响扩大。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建立完善的危机公关机制,包括建立应对危机的团队、制定处理流程以及建立有效的危机应对预案。
2. 在社会媒体上监测并及时回应负面信息。
慈善机构需要牢牢把握社会媒体舆论的态势,第一时间回应和澄清谣言,避免负面言论蔓延。
3. 建立透明和公开的沟通渠道,与公众保持有效的互动和沟通。
定期发布机构的工作报告、财务信息等,增加公众对机构的信任。
4. 积极利用社会媒体平台传播正面信息,提高公众对机构的正面评价和认可度。
通过展示机构的成果和公益项目,引导公众正确认识慈善机构的价值和意义。
5. 在危机事件发生后,要及时采取公关措施,以减少对机构声誉的损害。
例如,开展公开道歉、赔偿等相关活动,展示机构的诚信和担当。
慈善组织的品牌保护和危机公关
慈善组织的品牌保护和危机公关慈善组织作为社会公益机构,承担着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弱势群体生活的重要责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慈善组织的品牌保护和危机公关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慈善组织在品牌保护和危机公关方面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首先,慈善组织的品牌保护是建立在公信力和透明度基础上的。
公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是品牌保护的核心。
因此,慈善组织应该注重建立和维护公众对其的信任感。
透明度是建立信任的基石,慈善组织应该及时公开财务报表和项目进展情况,让捐助者和公众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项目的效果。
此外,慈善组织还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和质疑,增加公众对组织的了解和认同。
其次,慈善组织在危机公关方面面临着各种挑战。
一旦发生危机,慈善组织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危机公关,以减少危机对品牌形象的损害。
首先,慈善组织应该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包括建立危机应对团队、制定应急预案等。
其次,慈善组织应该及时公开信息,向公众透明地解释危机原因和处理措施,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猜测和传闻。
此外,慈善组织还应该积极与媒体沟通,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以确保危机的真相被传播出去。
然而,慈善组织在品牌保护和危机公关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慈善组织的品牌保护往往受到负面事件的影响。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慈善组织的名义从事非法活动,给慈善组织的品牌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慈善组织应该加强对自身品牌的保护,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遏制这些不法分子的行为。
其次,慈善组织在危机公关方面往往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媒体往往更愿意报道负面新闻,而对正面新闻关注度较低。
慈善组织应该积极与媒体沟通,提供正面信息,以平衡媒体报道的倾向。
为了更好地保护慈善组织的品牌形象和应对危机,慈善组织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慈善组织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流程,确保组织的运作规范和透明。
其次,慈善组织应该加强对捐助者的沟通和互动,建立良好的捐助者关系。
通过定期报告、感谢信等方式,让捐助者了解组织的工作和成果,增加捐助者的信任和认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公关视角浅谈中国慈善组织的发展摘要:2011年“郭美美事件”导致严重的“慈善危机”,这一事件之后,人们对中国慈善组织的相关思考也更加深入。
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我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入手,探讨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从公共关系学这门学科的视角,提出对于中国慈善事业如何改善的一些建议,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慈善;危机;原因;策略;公关按照日常用语的语境,“慈善”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来理解。
广义的慈善,可以是一种善良的品德,可以是一种比较系统的道德观念,也可以是一种社会活动;狭义的慈善是人类社会独有的、已无偿的对他人实施救助的道德行为,这种救助可以是物质上的救贫,也可以是道义或精神上的抚慰。
[1]“慈善事业是指社会公众建立在自愿基础上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无偿救助行为。
它通过合法的组织形式,根据特定的弱势群体需要,集聚并配置资源。
在某种意义上,慈善事业是社会第三次分配的一种形式,是社会保障的补充体系。
” [2]慈善事业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下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本质上,它是一种救济行为,存在施惠者与受惠者两个基本要素。
从经济学的供给和需求角度来看,慈善捐助往往表现为善款、善物、义工等供给形式,这是慈善事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从需求层面而言,人的生命周期中出现的生老病死、意外事件以及社会变迁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使社会上总存在着众多需要救助的对象;即使是社会保障事业高度发达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府也不可能使贫困对象得到救助,而慈善事业便以其特殊角色,发挥救助功能,成为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补充。
说到中国慈善,大家对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宋庆龄基金会等名称也并不陌生。
“我国的慈善事业自改革开放以后,进入了一个较快发展时期。
1994 年4 月12 日中华慈善总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慈善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然而,慈善事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曲折与艰辛。
” [3]特别是与国外的慈善组织相比仍旧十分落后,首先筹款数量小与方向方面狭窄,有数据显示,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之初的7年中,共筹集善款近12亿元,其中70%来自外地,内地捐款只占30%左右;其次是中国慈善机构的数量虽多,但作用有限,动员资源能力不足,专业性有待提高。
与此同时,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的慈善组织都是与政府有着密切联系的,事实上,我国的慈善机构大多是由政府办的,也就是多为官办慈善,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
前一段时间的“郭美美事件”将中国红十字会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郭美美在网上的炫富确实是个人自由,但当她自称是“红十字会经理”的时候,引发出的是一场非常广泛并且深入的公益慈善讨论。
随后陷入“善款放贷”、“善款投资”、“公益项目缩水”等质疑的河南省宋庆龄基金会也倍受舆论关注。
更值得公众关注的是河南宋基会募捐善款的速度——短短3年时间,河南宋基会的总资产实现了从零到近30亿元的飞跃,这在全国两千多家慈善基金会中绝无仅有,创造了有史以来的募捐善款速度上的神话。
这些事件一发生,我国慈善机构的信誉危机重重,使得公众的质疑声连连,严重影响了我国慈善事业的进程。
同时,国人也在不断思考:我们中国的慈善事业到底怎么了?一、中国慈善组织现存问题分析1.从组织结构本身来看。
我国的慈善组织大多数是由政府出面建立的,这也就不可避免的沾染上了“官僚气息”。
很容易成为政府职能部门的附属物,在组织内部行政化现象比较严重,某些组织还将工作人员编制在政府行政人员之内,甚至由政府工作人员兼职,内部成员也缺少专业化知识、技能,存在不能胜任慈善事业的现象。
例如,慈善组织驾驭社会资本的能力仍非常有限;一些慈善机构内部组织建设还有待进一步规范;慈善组织的“营销能力”相对薄弱,设计慈善募捐的方式缺乏适应力;慈善组织的运行往往缺乏透明度和公众监督机制,等等。
2.从制度层面来看。
我国的慈善事业是与政府有着十分暧昧的关系的。
很多慈善组织都是由政府办事,民间掏钱。
我国的慈善事业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定位不清晰的地方,也就是说慈善事业到底是民间事业还是政府管理的事情仍然没有一个非常清楚的共识。
在我国,民办慈善的生存空间不够。
例如,2010年9月在参加《面对面》节目接受主持人柴静的专访时,李连杰曾表示,“壹基金”是一个已经出生了的孩子,但是没有身份证,身份和法律结构模糊,在遭受公众质疑的同时,甚至面临夭折的可能。
早在“壹基金”成立之初,李连杰和中国红十字会有三年之约,期限至2010年年底。
后来,经多方努力和相关配套制度改革,李连杰“壹基金”已经在深圳市民政局成功注册为公募基金会,成为首个民间公募慈善基金,也为其他有转型需求的基金和非公募基金会提供了借鉴意义。
有分析人士认为,像“壹基金”这样的民间慈善组织身份的困境源于政府与民间角色的错位,政府的大包大揽不仅垄断了民间社会的职能,也增加了慈善的成本,这就说明我国关于慈善事业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3.从观念层面来看。
美国的慈善事业很大的程度上是在宗教道德思想的指引下的社会广泛参与。
道德是一种经过历史沉淀的行为规范,具有导向性和约束力。
美国慈善事业的盛行与发达,与基督教道德的影响不无关系。
87%的美国人信仰基督教,遵从基督教的道德原则,许多人都把从事公益事业看作是对基督教道德原则的实践。
爱心与奉献精神是维系美国社会的道德传统,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虽然宗教在我国不是主流,但即使是我们传统文化中许多“和谐”、“友爱”的观念在现今社会也被忽视。
在全球化时代下,多种思潮对我国传统思想的冲击,传统美德中的“乐善好施“在今天仿佛已经不那么流行,”慈善“一词也没能吸引大家的眼球。
民众的慈善观念淡漠,个人捐赠,尤其是富人捐赠的数目过小,个人捐赠尚不能成为慈善事业的主体。
能够真正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只是社会阶层中的关键一小部分“财富拥有者”,然而在他们之中存在着观念壁垒,主流媒体对于慈善事业的关注也十分有限,有关舆论的宣传滞后等,都影响了慈善事业的发展。
4.从法律层面来看。
法律是慈善事业有序展开的重要保障。
目前,中国没有专门规范慈善公益组织实体内容的法规条款或行政文件,关于公益事业捐赠行为的法规有3个,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中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和《扶贫、非营利性捐赠物质免进口税收暂行办法》。
法律法规本身的立法层次不高、内容不完备,以及彼此之间缺乏协调等问题的存在已经成为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严重障碍。
法律体系建立的滞后性,无法形成引导、刺激、籍贯慈善事业的良好机制。
二、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探寻解决办法“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在一定职业伦理规范的指引下,为谋取有关公众的理解和合作而从事的一种交流、沟通、劝说活动。
” [4]公共关系是现代公众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现代公众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经济发展总是以利润为导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因为受市场经济惯性的牵引,许多组织和个人出现见利忘义、买卖不仁、假冒伪劣等现象,完全不顾公共关系信誉。
慈善组织“信任危机”等问题的出现,也深深地伤害了公众心灵。
这些都显示了职业伦理在实践中的障碍,因此,使组织树立公关意识,重视公共关系,处理好应急事件,是各类组织必须补上的一课。
(一)做好内部公关,夯实组织基础“慈善组织是慈善行为的中介环节,是善款的筹集者和管理者,慈善组织运作好坏直接影响人们对慈善事业的理解和支持力度,为推动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慈善组织的自身建设,包括加强慈善组织的操作规范性、组织有序性、对公众的透明性、管理方面的灵活性和宣传策略手段等建设。
”[5]在公共关系中,包含了内部公关。
这里的主体就是员工,也就是组织内的工作人员。
不同组织因为各自的性质不同,所面临的公众对象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自己的员工。
员工是组织的细胞,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有生力量,组织只有做到“内求团结”,才能“外求发展”。
首先,要求慈善机构内的员工明确自身角色,了解自己所从事的“慈善事业”。
在他们心中确立现代慈善观念,转变以往的“将慈善仅仅作为一种道德行为”的观念。
给他们建立了正确的信念才能使他们的行为有根本的转变,防止出现内部的腐化。
其次是改变员工关系,将已有的行政化抛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上下级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内部员工互相之间等等,这样有利于协调员工关系,培养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从而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
和谐的氛围也可以调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促进组织相关工作的展开。
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针对不同层次开展工作,处理好基层工作者之间的关系,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出团结、向上的内部环境。
最后就是加强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定期举行学习,使其掌握相关的工作技能和方法,最终致力于慈善事业的发展。
同时,对员工的激励机制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了解员工们的需要,满足他们的正当需要;树立榜样,发挥激励作用。
恰当的激励方式可以增强员工们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重视对外部公关,建立良好关系外部的公关也是一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根据不同对象,可以分为慈善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慈善组织与新闻媒介部门的关系,慈善组织与公众的关系等不同种类。
处理外部公关有着较强的社会复杂性,但这是任何组织都不能逃避的,而且是必须做好的。
1.在处理与政府的关系上,一般的要求是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做到不与政府的要求相违背,与此同时,都要做好宣传工作,扩大自身组织在政府部门中的信誉和影响。
但是对于民办慈善来说,要加强与政府的沟通,提出可行的相关制度改革措施,促进制度上对民办慈善的支持,简化民办慈善的程序步骤以及办理手续。
对于官办慈善来说,要逐步与政府保持适当的距离,致力于“政慈分开”。
2.在新闻媒体部门的关系上。
媒介公众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媒介,又是公众。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新闻媒介传播的方式有了很多选择,速度也是大大提高。
媒介传递信息迅速,可以左右社会舆论,一定程度上影响、引导民意。
这也就是为什么要特别关注这一方面的关系处理的原因,良好的媒介关系有利于慈善组织运用大众传播手段为自身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强了媒介的作用,“郭美美事件”就是通过微博广为传播的,慈善机构应该加强对网络公关的利用。
网络公关的实质即话语权的争夺和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慈善机构优先占有了这一优势就会在相关的事情上处于舆论优势地位,处理部分时间时也会有更好的效果。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播范围、传播时间、传播空间、互动性和成本方面都有更大优势,还能直接触动数以万计的网络用户,随时和世界各地的公众进行交流沟通,可以更加灵活的开展宣传和公关活动。
所以慈善机构也应抓住这个机会,利用网络进行公关活动,树立在公众心中的信任感,宣传慈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