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方论文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职教育对家长教养方式作用的探析
亲子关系即父母子女关系。在法律上是指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父母和子女是血缘最近的直系血亲,为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的作用,但近年来“亲子危机”、“亲子关系淡化”、“亲子关系冷漠”等一些词汇却频频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世上最真挚无私的感情,莫过于父母对子女的爱。中国的父母对子女的成长都倾注了极大的关心和爱护。但有些家长的拳拳爱心却没能换来子女的“反哺”之情,这确实是摆在家长面前的一道课题。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母都忙于工作,要么将孩子托付祖辈教养要么将孩子送进一些早托班这样的教育机构,这样一来孩子和父母相互接触的时间变少,再加上父母没有足够的教养孩子的经验导致亲子关系淡化。其二,由于教育在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十分的迫切,生活中的一切重点都是孩子的学习问题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导致亲子关系淡化。其三,父母不能很好的处理生活
转型期的亲子关系问题,如孩子入学,孩子进入青春期等。
亲职教育一词可能并不被大家所熟知,亲职教育为西方诸国三十年代所倡导,这种教育在德国称为“双亲”教育(Elternbildug 美国称之为“ parental education ”),我国台湾学者中译为“亲职教育”,其含义为对家长进行的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其目的是改变或提升父母的教育观念,使父母获得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和技能。通俗的讲,亲职教育旨在帮助为人父母或即将为人父母者获得有关儿童发展的知识以及正确的教养态度与方法,促进其成为一个称职的父母。亲职教育不同于家庭教育,是通过“做好父母”来达成“教好子女”的目的,涉及内容包括父母角色与职责的认定、夫妻在儿童教养方面的相处之道、亲子关系等。
着上面提到的三种导致亲子关系淡化的问题,亲职教育在人们的生活中以突显其重要性,因为在家庭每一阶段,亲子关系面临的挑战不同,亲职教育水平要求亦不同。社会发展加速,家庭教育常处于焦虑与矛盾之中,既想依恋传统又欲追新,如何处置,只有接受亲职教育,使之明了追新求异并非丢掉传统,只是学会因时空改变需求相异做出调整的本领。当今许多家庭教育的困惑迫切需要亲职教育的推行,真正从根本上提升家长的亲职教育素质,这也是当前我国推行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课题。
(一)亲职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区分
台湾学者王连生在《亲职与幼教》一书中,从五个方面对亲职教育和家庭教育作了区分:其一,在教育重心上,亲职教育采孩童中心的立场,父母施教育宜顾及孩童的生活
需要及困难;家庭教育采父母中心的立场,父母以成人眼光、期望来施教。其二,在教育原理上,亲职教育注重亲情的交融与内心的感动;家庭教育注重伦理的启迪与精神的感召。其三,在教育模式上,亲职教育采辅导的方式,注重鼓励与引导;家庭教育采训导的方式,注重训诲与管理。其四,在教育气氛上,亲职教育强调民主,但不流放放任态度;家庭教育偏重权威,而易趋龄严格管教。其五,在教育方法上,亲职教育运用多重角色,透过亲情交流,试图使父母与子女之间,彼此沟通和了解,减除代沟的存在;家庭教育利用身教和管教交互作用,企盼使子女依父母单一标准的价值行事。
概括地说,“亲职”是一种促进父母自我成长的辅导与教育,它首先注重如何使父母具备做“好父母”的知识和能力,然后才是尽教养“好子女”的职责。而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教育”更多的是强调父母与其他长辈尽管教孩子的责任,使其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所以,“家庭教育”侧重点在于对子女的教育,而“亲职教育”则关注父母的自我教育与再学习。
由此王连生指出:“亲职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内涵,也是其精神支柱,进一步地说,亲职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精髓,也是其内在基础,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与推动家庭教育的改进,需从贯彻亲职教育的推行入门,才是根本的正
途。” [1]
(二)社会工作亲职教育服务
尽管社会工作亲职教育服务与教育界、心理界等领域的“亲职教育”在服务对象和服务目标上都是一致的,都是以父母为服务对象,最终目标都是通过帮助父母履行好教养子女的职责从而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但还是有区别的地方。学
者刘丽华在《社会工作视野下的亲职辅导》一文中,为了将社会工作领域的“亲职教育”与教育界、心理学界等其他领域的“亲职教育”相区分,用“亲职辅导” 一词来指称社会工作意义上的亲职服务,并在具体区别上作出了解释:第一,亲职辅导实施的主体是社会工作机构,是由机构的社会工作人员,运用专业相应的知识方法与技巧,在社会工作职业的价值理念下开展的助人服务;第二,与通常教育理念不同,社会工作注重案主潜能的发挥,不把父母亲视为被动的受教育客体,强调案主自决的原则,充分尊重服务中的平等关系;第三,与心理学界教育
界关注角度不同,社会工作更强调环境的适应,从人与环境互动的角度分析父母 亲及其家庭面临的教养问题,注重资源的整合, 因而不只关注个体或家庭,更能
从服务对象生存环境的层面介入,从而深化其服务效果。
[2] (三八 家庭对亲职教育的迫切需求
――以准入学儿童的家庭为例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英国著名的“曼彻斯特调查报告”指出 :“教 育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家庭环境内,家庭因素的重要性几乎二倍与社区与学校两 项因素的总和。” [3]家庭心理环境状况、儿童主要照料人特征及具体教养方式、 家庭中各种因素都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子女心理、行为、兴趣、
等层面的发展。当前国外儿童早期发展促进项目基本都是基于三个假定 儿童
的早期经验是发展的关键因素,决定儿童未来走向成功或者失败 母和家庭环
境对一儿童最初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第三,家庭所处的广泛的生态 环境影
响父母行为,进而影响儿童的发展。[4]可见家庭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影响 是很重大的。作为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层面,自然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教育。有 研究表明,学前时期暴躁和严厉的教养方式与儿童入学后在教室内的分心以及敌 意行为有显著的关联,而结构化、 反映丰富的、富于情感的亲子关系对儿童的入 学准备状态有积极预测作用。此外,家庭收入是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入学准备状 态之间的调节因素,在低收入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影响 更强,而在高收入家庭中,父母育儿观念则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5]由此不难看 出,家庭对子女入学的准备状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翻阅资料,我们发现部分新入学的儿童对小学学习和生活出现了不同程 度的适应不良的现象,为了更好地配合学校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更有针对性地为 适应不良的儿童提供专业服务,我们搜集到对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家庭在开学时进 行的一次关于儿童入学适应的家庭调查报告资料。报告中指出:在问及 “孩子入 学对您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时,超过半数的家长表示“影响很大”或“影响较 大”,在问及“孩子入学对您情绪造成的影响程度”时,近三分之一的家长选择 了“影响很大”或“影响较大”,其中 过程中最大的烦恼是
“不知道教育方法” 痛苦”(一位家长的
访谈记录)。可见, 谈不上帮助孩子做好
充分的入学准备了。
发现,只有23%勺家长认为自己目前掌握的
家庭教育知识已经够用,而 长认为自己目社会性 :第一, ;第二,父 53. 8%的家长表示在帮助孩子入学适应的 。“不光孩子在适应,家长们也适应得很 家长在入学前自身的准备是不充分的,更 东北师范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