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论文养老保险制度论文

合集下载

《内蒙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范文

《内蒙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范文

《内蒙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与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内蒙古作为我国的重要省份,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于保障广大居民的养老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研究内蒙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分析其现状、问题及改进措施,为进一步完善该制度提供参考。

二、内蒙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内蒙古自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该制度已覆盖城乡居民,实行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为参保居民提供了基本养老保障。

此外,内蒙古还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三、内蒙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尽管内蒙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制度覆盖面不够广泛,部分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尚未纳入保障范围。

其次,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导致部分居民缴费压力较大,影响了其参保积极性。

此外,养老保险金的待遇水平有待提高,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四、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部分居民对养老保险制度缺乏了解;二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部分地区财政投入不足;三是制度设计存在缺陷,未能充分体现公平与效率的原则。

五、改进措施与建议针对内蒙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与建议:1.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参保意识。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养老保险政策,让更多居民了解制度的重要性和好处。

2. 扩大制度覆盖面,将更多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纳入保障范围。

通过调整政策、增加财政投入等措施,逐步实现全覆盖。

3. 调整筹资方式,减轻居民缴费压力。

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缴费方式,如定期缴费、分期缴费等,降低居民的缴费负担。

4. 提高养老保险金待遇水平。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需求,适时调整养老保险金待遇标准,确保居民的养老权益。

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对策研究论文

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对策研究论文

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对策研究论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生活维持所必须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但目前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一些问题,如保险范围窄、资金来源不稳定、保障水平低等。

为了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确保老年人的福利得到充分保障,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扩大保险范围、增加资金来源、提高保障水平等。

首先,扩大保险范围是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关键。

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主要是农村居民,但很多农村居民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参加保险,导致保险覆盖率较低。

因此,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优惠的保险费率、增加保险待遇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农村居民参保。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农村居民参保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参保的认识和重视,从而增加参保人数。

其次,增加资金来源也是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举措。

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和个人的保险费。

然而,财政拨款有限,个人的保险费也难以根据保险参保人数的增加而相应增加,导致资金供应不足。

因此,政府需要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如引入社会捐赠、设立专项基金等,增加养老保险的财政支持。

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对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管,确保资金的安全和稳定。

此外,提高保障水平也是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待遇较低,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为了提高保障水平,政府可以加大对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提高养老金的发放标准。

此外,政府还可以引导和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养老保险,增加保险基金规模,从而提高保障水平。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养老保险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养老金的合理发放,防止养老金滥发或者发放不到位的情况。

最后,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也是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方向。

目前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和专业人才相对匮乏,无法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政府可以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改善设施条件。

城乡居民个人账户养老保险论文

城乡居民个人账户养老保险论文

城乡居民个人账户养老保险论文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和老龄化问题的愈发突出,城乡居民个人账户养老保险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个人账户养老保险的背景、意义、现状和优势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背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分割不断加剧。

同时,中国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养老压力持续加大。

在这种背景下,政府不断提出加强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其中,城乡居民个人账户养老保险,成为了政府推广的一个新的方向。

二、意义城乡居民个人账户养老保险的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其能够提供央企民企企业人员和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障。

其次,其采取个人账户制度,避免多年税费汇集于一人,防止养老基金的大规模流失现象。

此外,其能够扩大国民养老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加强全社会的养老保障意识。

三、现状从目前城乡居民个人账户养老保险的发展情况来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其参保人数不够多,参保人群尤其是农村居民缺少较高的参保积极性,普及率有限。

其次,资金积累和管理方面仍存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如资金缺口等问题。

四、优势城乡居民个人账户养老保险的推广,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而且有着很多的优势。

首先,以个人账户为基础,风险和收益共享,促进了个人养老储备的增长。

其次,其资金管理更加科学,确保了资金收益的稳定性和流动性。

此外,其采用多层次保险制度,优化了养老保障体系,更加符合不同人群的需要和需求。

五、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城乡居民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首先,政府将会出台更多的政策和措施,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其次,资金管理和积累将会更加规范和完善;再次,多元化、多层次的保险体系将会不断完善;最后,应用科技手段和互联网技术,完善社保系统,提高养老保障服务的效率和普及度。

综上所述,城乡居民个人账户养老保险的推广,已经成为了未来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论文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论文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论文摘要】我国十多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体制已陷入困境,其存在的基础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

从长远看,只有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才能有效维护农村社会安定稳定,推动农业发展,彻底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制度前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第一个针对农民的社会保险制度,它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通过部分地方的试点逐步推广建立起来了。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原有的以计划经济为依托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制度转型和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重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只有建立和完善包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彻底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

一、我国农村现行的养老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养老隐性问题将显性化。

解决农村人口养老问题将是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重要任务。

在目前广大的农村地区,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社会保险养老三种模式是基本的养老保障方式,而社区养老模式则是一种新的尝试,以上四者共同构成了农村养老体系。

(一)家庭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模式是儒家文化的“孝”的强调,是中华民族绵延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赡养老人的义务已经变成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内在责任和自主意识,是其人格的一部分。

这在广大农村也表现得毫不例外,而且由于我国广大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实施其他养老模式的条件不太具备,家庭在提供生活照顾和精神慰籍方面又具有无可替代性。

因此,目前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农村养老的最主要模式。

(二)土地养老模式土地是广大农民赖以生活的基础。

土地对农民而言,既是生产资料,也是生活资料。

尤其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后,农村老人可以依靠土地收入解决一部分生活来源。

在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下,用土地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可以说土地是他们最稳定也是最后一道养老保障安全网。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论文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论文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论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论文一、中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的基本养老方式主要是社会养老、家庭养老、自我储蓄养老这三个方式。

我国经过多年的探索改革,目前为止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相对来说较稳定、较完善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是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和城镇非就业居民的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却相对来说有较多问题有待解决。

这些农村和城镇非就业居民的养老主要是依赖家庭养老的,越往农村这种依赖就越突出,但是它的不确定性就越多。

简单的来说中国目前城镇和农村有两种养老方式。

为了平衡和更好的解决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问题,在2009年中国*府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推广活动、在2011年开展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并于20**年全面实施。

二、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中的主要问题1、国家*府参与度与责任认识不到位国家*府是新农保政策制定者,也应该是政策的执行者。

但是在推行新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府,特别是地方*府的参与度与责任认识明显是不到位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未尽到强制推行责任。

在新政策出台后,*府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电视广播、金融机构等多渠道多种方式开展宣传,但是目前来看,*府在这一方面所做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应是具备“强制性”这一特点的政策制度,但是在推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府又强调居民参保“自愿性”,两种概念给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带来的效果明显是不会相同的。

*府资金支持力度不够,政策配套不完善。

国家既然出台了新型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以对于新政的'财政资金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在这项工作的开展中,*府给予的资金支持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很明显国家还是把大量资金投入到了经济生产中去了。

由于资金支持力度不够,使得这项工作开展的比较缓慢,造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推广工作效率低下。

2、传统思想影响参保工作开展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累的国家,传统的“养儿为防老的”思想还是比较根深地固的。

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论文

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论文

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论文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待遇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待遇问题的存在分析入手,探讨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以及实施的可行性。

一、问题的存在1. 养老保险待遇差异化明显: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存在明显的差异化,农村居民的待遇明显低于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养老金发放标准较低,很难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这与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有关。

2. 养老保险缺乏灵活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缺乏灵活性的问题。

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过于僵化,没有顾及到不同居民的个性化需求。

这使得一些特殊群体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待遇,比如一些青年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多年后无法获得相应的养老金。

3. 养老金支付困难: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中,养老金支付面临的困难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这导致养老保险资金的支付面临一定的困难。

二、解决对策1. 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为了解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差异化的问题,可以考虑建立一个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这个制度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倡导公平公正,根据居民的缴费情况和个人需求确定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从而缩小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差距。

2. 考虑不同居民的个性化需求:为了解决养老保险缺乏灵活性的问题,应该在制定养老保险政策时,充分考虑到不同居民的个性化需求。

尤其是一些特殊群体,比如农民工、城市低收入者等,应该制定一些针对性的政策,保障他们享受到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3. 建立养老金支付机制:为了解决养老金支付困难的问题,可以探索建立一种养老金支付机制。

比如可以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模式,将农村地区的养老金支付工作由金融机构承担,通过金融工具保证养老保险金的及时支付,减轻地方政府的压力。

三、实施可行性1. 加强政府支持:解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问题需要政府加强相应的支持。

关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的论文

关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的论文

关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的论文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和完善摘要:养老保险作为保障老年人生活的重要保险制度,对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和完善。

本文就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和完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分为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两个层次。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广,但是缴费比例低,待遇水平不高,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企业年金覆盖面狭窄,很多企业没有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导致很多职工无法享受到企业年金的福利。

二、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偏低,很多老年人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其次,养老保险缺乏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导致养老金投资收益低下。

再次,养老保险基金运行不透明,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和监督。

最后,企业年金制度覆盖面狭窄,需要进一步推广和完善。

三、养老保险的对策和建议为了和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应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1.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

应适度提高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增加养老金的发放金额,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建立多元化的养老金投资渠道。

应推动养老保险资金向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市场投资,提高养老金的收益率,并确保投资风险可控。

3.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

要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制,加强对投资运营的监管,提高运营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4.推广和完善企业年金制度。

应加大对企业年金制度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年金制度,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

5.加强养老保险制度宣传和教育。

要加强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和教育,提高老年人和职工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增强他们的养老保障意识。

结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和完善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需要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险制度,确保老年人的生活有保障。

农村养老保险类论文参考范文(2)

农村养老保险类论文参考范文(2)

农村养老保险类论文参考范文(2)农村养老保险类论文参考范文篇2试谈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策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3以上,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75%左右,解决好农民养老问题就等于解决了占中国大部分的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保障1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现存的问题1.1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缺少法律保障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理论,社会养老保险应是国家的一项社会政策,它以国家的形式建立,并以行政手段推行,具有强制性。

这说明在社会保障发展过程中,离开法律制度的支持是难以实现的。

但是关于农村养老保险的法规却很少,而这些法规都是原则性的,无具体实施细则,操作上具有很大随意性。

各地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在《基本方案》的基础上稍作修改而成的,缺乏法律下效力,难以形成长久性的契约。

法律制度的缺失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农民的投保积极性不高,保险资金来源不稳定等。

1.2 保障水平偏低《基本方案》,规定:“交费实行低标准多档次月交费标准设2元、4元、6元、8元……20元十个档次”,但由于农村经济水平较低和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信心等原因,大部分地区农民投保时选择了保费最低的2元投保档次。

按照民政部提供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领取计算表》,若每月交费2元,10年后每月可领取养老金4.7元,15年后每月可领取9.9元;如再考虑到利率下调通货膨胀等因素,实际领取的标准还要更低显然,这种保障水平是难以承担起养老这一社会重任的。

1.3 政府与集体补助缺失按照现行的规定:“资金筹集坚持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抚持的原则。

在以个人交纳为主的基础上,集体可根据其经济状况予以适当补助( 含国家让利部分)。

集体补助主要从乡、镇企业利润和集体积累中支付;国家政策扶持主要是通过对乡镇企业支付的集体补助予以税前列支体现”。

浅论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毕业论文 精品

浅论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毕业论文 精品

浅论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目录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1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2三、我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3结论----------------------------------------------------------------4 参考文献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改变,农村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成为了国家关注的重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对经济、社会、政治发展乃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概述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了在当前农保制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结合社会实际,从制度框架、财政、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的设计偏重于农村留守人员,对于被征地农民和返乡的进城务工人员没有做出合理的设计,这使得制度的有效覆盖面降低,推行后难以形成全面的保障网。

从参保对象看,只有部分村干部、乡镇企业职工、民办教师和“双女户”结扎户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而其他广大农业人口均未参加养老保险,基金共济性较差,抗风险能力较低。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新型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但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比较薄弱,尤其是近年来“三农”问题的特殊性,更把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提到了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的重要地位。

浅论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改变,农村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成为了国家关注的重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对经济、社会、政治发展乃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概述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了在当前农保制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结合社会实际,从制度框架、财政、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

城乡养老保险研究(3篇).docx

城乡养老保险研究(3篇).docx

城乡养老保险研究(3篇)第一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及措施随着南通市经济的快速发展,20XX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了整合,并轨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南通市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执行成效显著。

一、南通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工作成效1.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南通市,地处XXX东南部,辖3个区、2个县、2个开发区、1个功能区,20XX年底常住人口73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458.2万人。

20XX年1月1日起南通启东的基础养老金由20XX年的115元/月提高到125元/月。

南通市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最早建立于20XX年12月,时间上比国家和省级层面都要早。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

2.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深入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保障了所有居民能平等的享受到基本养老保障,老年人能老有所依,生活更加舒适无忧,维护了社会和谐和稳定。

另一方面,能有效拉动内需和消费,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体系的再分配调节的功能,生活的保障将有利于稳定消费预期,加快投资和消费,有利于拉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二、当前南通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存在的问题虽然南通市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鉴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时间不长,制度本身和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引发我们的思考。

1.居民参保积极性不高。

居民参保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因为:一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所能实现和达到的保障程度不高。

城乡居保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构成,南通的基础养老金虽从60元/月提高到现在125元/月,参保人个人帐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便是到龄后个人账户月领金额,以正好交满15年,每年以最高标准2700元缴费为例,两者加起来月领金额也就400元多点,而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人均2115元/月,两者之间的差距过大。

浅析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现状论文

浅析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现状论文

浅析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现状论文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国的农村养老问题日益明显。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论文篇1:《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比例的上升,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愈发加重,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指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四大困境: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低、医疗保障不完善、情感寄托缺失等,并提出应从倡导家庭养老传统、制定专门养老计划、完善新农合、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组织等四个方面妥善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城市化一、问题提出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剧,超出预期状况。

2009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亿,占总人口的12.5%。

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届时我国老年人口达到4.37亿,占总人口30%以上,三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

此外,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老龄化程度城乡倒置情况,我国农村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城市。

农村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0%以上,保守估计达到1.2亿,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预计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

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使得农村留守老人成为一个特殊弱势群体。

加之我国长期执行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农村留守老人的老年生活难以得到保障。

显然,这个问题仅依靠农村地区自行解决是不现实的,应当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入手,全面统筹考虑,争取在现有资源配置下,让农村留守老人安享晚年。

二、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千百年以来的传统思维,家庭式养老一直是我国农村养老的不二选择。

但是,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日益显现。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论文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论文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论文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养老待遇与待遇调整机制的衔接;跨地区转移衔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职工社会养老保险之间的衔接。

(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趋于一体化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城乡融合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

然而,没有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城乡的结合更是难以进行。

由于分开的城镇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使得一些自由劳动力的流动受阻,从而制约了社会的经济发展,这就显示出构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

只有构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加强职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避免人员自由流动过程中养老保险缺失问题,才是增加城乡劳动力的关键。

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政策宣传力度不够通过了解调查发现,一部分城乡居民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知晓程度有限,一些人自身满足参保条件却不知去什么地方办理,甚至有一些居民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却不知道自己以后会享受何种保险待遇。

这就反映出一个重要问题:当地基层组织没有做好此项政策的宣传力度,仅仅把政策当成是一种行政任务强制执行,没有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还不成熟,仍处在不断完善和调整的阶段,需要各地基层组织根据当地制度基础做好宣传和反馈工作,以便尽快完善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困难问题首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的时间不同,这就造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衔接不能做到完全吻合。

其次,社会制度的建立不完善,部分地区由于城乡制度等诸多因素使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未曾建立,这就造成跨地区保险转移不能顺利实施,因此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衔接也不能顺利进行。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论文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论文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论文随着我国长期的人口老龄化发展,社会养老保障问题成为了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着重探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等问题。

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部署非常成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保障体系。

根据国家的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末,全国已经有18.1亿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占全国总人口的76%。

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目前已经建立起来,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针对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009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条例》,这个条例规定了农民的社会保障权益,从而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真正开始覆盖到广大农民群众。

经过多年的发展,截至2018年末,全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经超过8.3亿人,覆盖率达到了56.4%。

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虽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参保标准过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标准较低,导致很多农村居民无法参保。

由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各地实施标准不一,有些地区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标准仅为每年上万元的劳务收入,而有些地区的实施标准可高达每年8万元的可支配收入。

2、保障水平较低目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较低。

按照国务院的相关规定,参保者的养老金没有最低标准,最高养老金支付比例不超过55%。

这意味着,如果每个月的最低养老金标准达成,领取的养老金不足以维持生活。

3、地域分布问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地域分布问题仍然存在。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成本有很大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应该有所不同。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各地区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协调。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研究》范文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研究》范文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该制度旨在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养老保障,确保其晚年生活得到稳定的经济支持。

而缴费档次作为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概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覆盖范围广泛,包括城镇和农村居民。

该保险制度以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筹集资金,为参保人员提供基本养老金、丧葬补助等保障。

三、缴费档次的设置及现状目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档次通常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状况等因素设定。

一般分为多个档次,以满足不同经济状况的居民的参保需求。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缴费档次的设置往往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某些地区的缴费档次设置过于单一,不能充分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部分地区的缴费档次差异过大,导致“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现象。

四、缴费档次研究的必要性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进行研究,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

首先,通过研究可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状况下居民的参保需求,为缴费档次的设置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研究有助于提高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制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城乡居民。

最后,通过研究可以推动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为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支持。

五、缴费档次的研究方法与内容(一)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政策文件、学术论文等文献,了解国内外养老保险制度及缴费档次的研究现状。

2. 实地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城乡居民对养老保险制度及缴费档次的看法和建议。

3.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了解缴费档次的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内容1. 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状况下城乡居民的参保需求,为缴费档次的设置提供参考依据。

养老政策论文

养老政策论文

养老政策论文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待老年的态度、敬养措施成为衡量一个时期道德标准、价值取向以及稳定程度的重要依据。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养老政策论文,供大家参考。

养老政策论文范文一:养老政策小步“并轨”“城乡居民养老金并轨”的新政,将使近5亿人被覆盖。

这个难度最小的改革,是建立公平、多维度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一步,有可能开启城乡一体化的新闸门。

2014年2月7日,国务院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会议决定:在已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法将这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并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与合并前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持基本一致。

在全国层面推开之前,已有15个省份实现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依据人社部2012年的人口数据,按照每人每月55元的标准,全国基础养老金年支出为862.95亿元。

在整个国家财政10多万亿元的结构中,只占相当小的比例,却解决了老年人口的基础养老金问题,迈出了建立公平、多维度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一步。

但专家亦表示,新农保与城居保率先并轨水到渠成,难度最低,阻力最小,至于最终建立公平合理的全民基本保障制度,则有赖于更彻底的制度改革。

水到渠成的变革“碎片化”无疑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最明显特质之一,常因此而饱受诟病。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接受《小康》采访时介绍,目前我国存在4种养老保险模式,一是公务员与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模式,二是城镇职工与经营性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模式,三是面向农民开办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四是面向无职业或自由职业年满16周岁以上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

“由于4种养老保险模式在财政补贴比例、个人缴费水平、单位或企业或集体承担保费比例存在较大差别,使我国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多种养老保险设计模式共存的国家。

”郝演苏指出,此次并轨的即为后两种养老保险模式。

养老保险的毕业论文

养老保险的毕业论文

养老保险的毕业论文养老保险的毕业论文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保险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养老保险是一项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而设立的社会保障制度。

本文将从养老保险的意义、现状和问题以及改进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养老保险的意义养老保险的意义在于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成本逐渐增加,而他们的收入来源却相对有限。

养老保险作为一种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帮助他们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同时,养老保险也有助于缓解老年人的经济压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养老保险的现状和问题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不够广泛。

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但仍有许多人没有参加该制度,特别是一些农民工和自由职业者等群体。

其次,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和基数较低,导致养老金的发放金额较少,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此外,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也存在问题,导致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

三、改进养老保险的方向为了解决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应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特别是对于一些弱势群体,如农民工和自由职业者等,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他们参加养老保险。

其次,应提高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

可以通过适度调整缴费标准和基数,增加养老金的发放金额,以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同时,还可以考虑引入个人账户制度,鼓励个人进行养老储蓄,增加养老金的来源。

最后,应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四、养老保险的国际比较在国际上,各个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些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相对完善,覆盖范围广泛,待遇水平较高。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则存在一些问题,如覆盖范围窄、待遇水平低等。

我们可以从国际经验中吸取有益的借鉴,借鉴一些先进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做法,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公平分析-养老保险论文-保险论文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公平分析-养老保险论文-保险论文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公平分析-养老保险论文-保险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目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现状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个部分组成。

基础养老金方面,中央政府确定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对长期缴费的人员地方政府适当加发养老金。

2009年9月出台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2011年6月出台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规定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均为55元。

在经历了数年没有调整之后,2015年1月10日,人力社会资源保障部发布《关于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通知》,从2014年7月1日起,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0元,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15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方面,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养老金全部储存额除以计发系数,目前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系数相同均为139。

而个人账户养老金全部储存额的多少依赖个人的缴费档次高低,个人的缴费时间长短,政府对个人账户的补贴水平以及个人账户的投资收益。

目前,规定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为12个,对于缴费档次在500元以下的最低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30元、500元及500元以上的最低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60元。

调研发现城乡居民参保缴费大多选择低缴费档次,也缴费缺乏连续性;同时由于缺乏对地方政府的刚性约束,地方政府对个人账户的补贴大多采用最低标准;另外,城乡居民养老基金的投资运营也并不乐观,大多存入银行收益仅为银行利息。

根据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情况,假设参保人每年年初以固定缴费档次,连续缴费15年(制度规定缴费必须累计15年),按指导意见的最低标准,采用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3%计算,可以得出每个缴费档次15年之后养老金待遇情况。

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不公平现象及原因分析(一)城乡居民与城镇职工养老待遇差别巨大城乡居民与城镇企业职工(包括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间养老待遇不公平主要表现在缴费不统一和领取待遇差别大两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居民论文养老保险制度论文
摘要:基金的保值和增值是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基金管理,建立健全基金风险控制制度和投资管理机制,加强对基金的财务状况收支情况及资金管理情况的监督;在投资管理方面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放松投资管制,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创造更多的投资渠道;探索设立社会保障银行,实现社保基金封闭运营,走上下垂直一体化管理模式。

据人社部统计年报显示:2013年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9750万人,比2012年年末增加1381万人。

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13768万人。

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052亿元,比2012年增长122%。

其中个人缴费636亿元,比上年增长72%。

基金支出1348亿元,比2012年增长173%。

基金累计结存3006亿元,可见“新农保”“城居保”合并前发展规模、态势就已经凸显,提前10年完成预期,两项制度合并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

面对“新农保”“城居保”发展得如此突飞猛进,国家审时度势,加快制度整合与制度创新进程。

2014年2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2014年2月25日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于2014年7月1日实施,进一步明确经办规程、相关政策,实现参保人员在不同时段、不同地区、不同制度之间的“多维”跨越。

由于制度保障和预期效应,城乡
居民参保热情高涨,截至一季度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9669万人,实际待遇领取人数达13903万人,居民养老保险积累基金6367亿元,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941亿元。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面临的困境
(一)制度的吸引力不足,覆盖范围难以扩大
按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2020年前,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而根据2013年中国人口信息数据,城乡16周岁以上人口为112197万人,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32218万人;2013年年末全国参加城乡养老保险的总人数为49750万人(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13768万人)。

尚有近3亿人未自愿纳入保障网,面对如此低的覆盖面,在当前低补贴!低保障吸引力不足政策条件下,要想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全面铺开还存在很大的难度。

首先,养老金待遇支付的标准比较低,只能作“零花钱”,不够养老开支花销,这严重影响城乡居民参保的积极性。

其次,因宣传力度、广度、深度不够,“两头补贴”又太低,大部分居民缺乏对养老保险的了解,致使很多居民参保意识不强。

(二)投资管理政策不完善,基金保值增值难
在资金管理和运营上,仍然以县(市、区)为统筹单位,沿用了老农保低层次的管理运营模式。

这主要表现为投资渠道单一、基金管理运营层次低、现行基金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统一规范的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等方面。

按规定基金主要存银行和买国债,在银行利率和国
债收益率持续走低时,基金难以保值。

(三)经办能力严重不足,历史欠账太大
面对如此大量的业务工作,选择商业金融机构代收保费、代发养老金无疑是明智选择;但是,细致入微的基础性业务工作则必须由专业人员按国家标准操作,做到记录一生,服务一生,否则会出大问题。

江苏提出服务“四个不出村(社区)”理念,固然是利于百姓的好事,但需财政大量投入,按城市社区标准配置劳动保障协理员从事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做到专业化、精准化。

(四)激励机制失灵,未能提高参保率
如何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纳入到养老保险体系中来,关键在于对其进行有效的激励,在激励机制设计方面,财政既补入口又补出口。

江苏省规定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90元,对于缴费超过15年的,每超过一年加发1%的基础养老金,也就是每月会多得09元的基础养老金,一年才多得到108元,很显然激励作用不大。

三、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知程度
推行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要强化宣传、解释的力度,使广大城乡居民从家庭养老保障意识,向社会养老保障意识转变。

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种现代传播工具,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提高城乡居民认识程度,准确把握最新动向;同时,政府应定期对本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领取动态执行情况向居民公示,鼓励广大居民咨询、监督、投诉,以增强群众参保积极性,实现应保尽保。

(二)加大财政投入,提高经办能力和保障水平
增加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供给,健全服务网络,提高管理水平,为参保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面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偏低的现实,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加大中央与省级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基础养老金待遇和统筹层次,逐步建立养老金待遇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正常增长与调整的长效机制,让广大城乡居民共同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坚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家庭养老补充保障等其他模式相结合,形成以社会养老为核心,家庭养老和其他形式养老保障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模式,以真正解决广大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的问题。

(三)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参保的激励力度
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在地方政府可承受范围内,基础养老金按不同的缴费档次差别给付,与缴费档次呈正相关关系;适当提高超15年缴费期的月加发基础养老金的比例;也可增设高档次缴费标准,满足不同群体不同收入水平人员的参保需求,加大缴费激励,调动城乡居民对较高档次养老保险的投保积极性,激励和引导他们早参保、多缴费多得益。

(四)努力实现基金多渠道保值增值,更好地造福参保居民
基金的保值和增值是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基金管理,建立健全基金风险控制制度和投资管理机制,加强对基金的财务状况收支情况及资金管理情况的监督;在投资管理方面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放松投资管
制,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创造更多的投资渠道;探索设立社会保障银行,实现社保基金封闭运营,走上下垂直一体化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邢印江.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3(44)
[2]李婕.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建设研究[J].中国市场,2014(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