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加成政策的历史演变
医疗纠纷成因分析及对策
医疗纠纷成因分析及对策摘要:国内当前医疗纠纷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医患关系紧张,医闹、恶性伤医案件层出不穷,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从事医疗纠纷处理工作多年,深刻体会到医患矛盾双方的无奈和困惑。
本文从不同角度探析医疗纠纷的成因,从而认清医患关系症结所在,全面把握我国医疗纠纷现状。
以期有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医患关系、化解医患矛盾,促进医疗事业健康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医疗纠纷医患关系医患沟通纠纷对策一、医疗纠纷成因分析(一)社会因素1.媒体舆论导向。
很多医疗纠纷病人在与医院对抗时,非常愿意将媒体拉进来,作为向医院施压的有效手段。
在纠纷病人眼中,媒体的影响力巨大,不管医院诊疗行为有无过错,媒体舆论一旦介入,将是满城风雨。
因此在医疗纠纷产生后,病人倾向于求助媒体而非法院。
媒体记者介入医疗纠纷,更易将纠纷病人一方视为弱势群体,由于缺乏医学专业知识背景,从而容易做出片面性的错误舆论导向。
这就意味着医疗纠纷在医学鉴定或司法判决前,媒体的报道很难体现公正权威、合理合法,这种报道反而极易走向断章取义,歪曲事实的歧途。
不当的媒体舆论夸大了医疗纠纷的负面影响,加大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不尊重医学客观事实,加剧了紧张的医患纠纷形势。
2.社会风序良俗的变化。
随着我国法制的发展,大众法律意识的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加上媒体错误的舆论导向,导致医患信任感的丧失,引发医疗纠纷。
在一些地域的群众意识当中,如果人死在医院,又向医院要不回来一些经济赔偿,被视为无能的表现。
这些意识和观念的变化,加剧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二)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因素1.医疗纠纷解决体制滞后,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医疗纠纷的调处需要。
在当前的医患纠纷中,普遍存在着大闹大赔,不闹不陪的怪现象。
究其原因,医疗纠纷解决机制严重滞后,医患协商和行政调解缺乏足够的公信力,医疗诉讼程序复杂,费力耗时、成本费用高昂,在医疗纠纷发生后,患方更倾向于求助于私力救济,认为医闹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解决方式。
我国民族医药政策发展历程、发展趋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4、加强数据治理与安全保障:建立健全数据治理法规和标准体系,强化数据 资源管理,保护数据隐私和安全。此外,要加强对重要信息系统和关键基础设 施的安全防护,提升网络安全水平,为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5、优化政策环境:政府应持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通过放宽市场 准入、简化审批程序、降低税负等措施,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创业热情。同时,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数字经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
3、数据要素引领发展: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 要的作用。我国将进一步加强数据要素的治理和利用,推动数据要素的市场化 配置和价值最大化。
四、政策建议
1、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数字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应继续加 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5G网络、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实现更高效的 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
2、市场饱和度提高
我国黄金市场已经呈现出较高的饱和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因此,黄金行业 需要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应对市场的挑战。
3、创新能力不足
尽管我国黄金行业在技术上不断进步,但在创新能力方面仍存在不足。缺乏具 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和核心技术,制约了我国黄金行业的发展。
4、人才流失严重
谢谢观看
2、促进中药材市场规范化:政府应加强中药材市场的监管,推动中药材种植、 生产、流通等环节的规范化。加大对假冒伪劣中药材的打击力度,保障消费者 权益,提高中药材市场的整体信誉。
3、加强民族医药人才培养:政府应加大对民族医药教育的投入,提高民族医 药教育的整体水平。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民族医药企业的合作,加强民族医 药人才实践能力培养。同时,鼓励民间传承人与年轻一代的交流与传承,确保 民族医药的活态传承。
浅析药品“零加成”政策的实施
年 多 , 国各 地 群 众 明显 感受 到 了药 品价格 降低 全
得超 过 1%, 5 中成 药不得超 过 1 % , 药不得超 过 6 中草 2 %[] 同时 政 府 对 药 品批 零 差 价 的收 入 采 取 免 9 2。 - 3
税 政 策 , 得 收入 全 部 留给 医疗 机 构 , 所 以此 希 望 这
医 疗 机 构 的公 益 性 质 非 常强 。但 由 于政 府 对 医
疗机构实行全额负担 , 重负之下难免出现政府投入 不足 的问题 , 而导致医疗机构运行效率低下 ,看 进 “
2 药 品“ 加成 ” 策 的提 出 零 政
虽然药 品加成政策 曾经对保障医疗机构正常
通讯作者 : 肖宏 浩 , 教授 , 硕士研究生导师 , 研究方 向: 药事管理 ,e: 7 1 7 18 6E malh nh0i0 6 . r T l( 9 ) 18 4 ,— i 0g axa@1 3cn 0 8 : o
价格 , 为何群众仍然没有明显感觉到 由此带来 的实 惠 呢 ? 事 实是 患 者 愿 意 吃便 宜 的 降价 药 但 很 有 可 能 根 本 就 吃不 , 因 为药 品 的收 入 直 接 和 医 院 、 卜, 医
护 人 员 的 收益 紧紧 相 连 , 而处 方 权 在 医 生手 中 , 医
[l 1
,
例从 2 世纪 8 年代初 的 3 %以上 , 降到 2 世纪 0 0 0 下 0 9 O年代 的 1 %左 右 为保 持 医 院 的运 营 与发 展 , 0 。
药 品加 成 收 入 作 为 医 院 重要 经 济 来 源 之 一 被 延 续
下 来 , 药 品收 入 占医院业 务 收入 的 比例 呈逐 年增 且 加 之势 。
(完整版)药品监管发展历程
药品监管发展历程总共分为四个阶段,改革开放前一个阶段,改革开放后分为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前:建国初期(1951~1952),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成立了药政司,下设药政科、生产供应科和中药科,人员20余人。
各省、市、自治区卫生局(厅)也都设立了药政处(科)。
1957年,中国药材公司与药政司合并,在卫生部内设立了药政管理局。
1963年,药材公司回归商业部领导,卫生部仍保留药政管理局建制,下设质量处、标准技术和药品管理处。
药政是指涉及药事活动为调整对象,涉及药品监督管理的所有法律、法规、规章和其它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药政管理,过去由卫生部药政局管理,现在归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药材公司于1955年成立,受政府委托,负责全国中药的产、供、销综合平衡和行业管理,建立了新中国中药生产、经营、科研的完整产业体系,为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九十年代后,逐步转向企业经营,利用在行业的龙头地位以及渠道通畅、技术领先等优势,致力于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成为农、工、商并举,科、工、贸结合的现代大型国有企业。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我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极大地提高了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维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1978~1998年:药品监管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建立,药品监管逐步向法制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1978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药政管理条例(试行)》。
1981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医药管理的决定》。
1984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药品管理法》,从1985年7月1日起施行,将药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国家对药品的监督管理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药品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并逐步得到完善。
1994年以来,国务院先后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等重要文件。
药品加成的差别差率
对医生收入影响
药品提成减少
医生通过药品提成获得的收入会 相应减少。
收入结构变化
医生需要调整收入结构,增加其他 收入来源,如手术费、诊疗费等。
职业发展影响
差别差率可能会影响医生的职业发 展,使一些医生更倾向于选择其他 职业或转行。
对患者负担影响
药品费用降低
差别差率的实施会降低药品价格,减 轻患者负担。
药品加成的差别差率
汇报人: 2023-12-15
目录
• 药品加成概述 • 药品加成差别差率现状 • 药品加成差别差率原因分析 • 药品加成差别差率对医疗行业
影响分析 • 降低药品加成差别差率措施建
议
01
药品加成概述
药品加成定义
01
药品加成是指医疗机构在药品进 价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加价销 售给患者的行为。
02
加成的比例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 级别的医疗机构有所差异。
药品加成目的
弥补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储存、配送等成本
医疗机构通过药品加成收入来弥补药品采购、储存、配送等环节产生的成本,确保医疗机 构的正常运营。
激励医疗机构使用优质药品
药品加成政策可以激励医疗机构使用质量好、价格合理的药品,促进药品市场的良性竞争 。
科室差异
不同科室的医生对药品的需求和选择不同,也会导致药品的 加成差别差率。
药品类型和品牌差异影响
药品类型
不同种类的药品,其生产工艺、原料、成分等存在差异,导致其成本和质量不同 ,从而影响药品的加成差别差率。
药品品牌
不同品牌的药品,其品牌价值、市场占有率、口碑等存在差异,也会影响药品的 加成差别差率。
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医疗机构使用医保基金购买医疗服
务,降低药品价格水平。
3月1日起公立医院药品零加成
3月1日起公立医院药品零加成日起公立医院药品零加成02-27 厦门日报3月1日零时起,本市所有市属、区属公立医院(含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全面实施医药分开,彻底取消药品加成,所有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患者用药更便宜,同时执行调整后新的诊察费价格(详见附表)。
这意味着,在我国已经实行近60年的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政策和“以药补医”机制将从2013年3月1日起在厦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所谓药品加成,是在政府财政困难时期为了弥补公立医院的政策性亏损而出台的“顺价加价”政策,即对公立医院用药实行顺加15%的差价率作价的补偿机制,俗称“以药补医”机制。
我国自1954年起实施这一政策。
2006年,国家发改委规定: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销售药品,以实际购进价为基础,顺加不超过15%的加价率作价,在加价率基础上的加成收入为药品加成。
在具体执行中,各地制定了明确的细则。
我市公立医院药品加成以500元为界:单价为500元以下的药品,加成不超过15%;单价超过500元的药品最高加价50元。
彻底取消公立医院的药品加成,是为了实现“医药分开”,改革 “以药补医”机制,切断医院、医生开方与药品销售收入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减轻广大患者药品费用负担。
同时,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通过适当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价格,使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得到体现。
根据政府规定,此次调整后诊察费价格增加部分,本市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由医保统筹基金全额支付,不增加本市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个人负担。
非本市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本市公立医疗机构就医时,诊察费价格调整部分,分两种情况:一是非本市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按其医保关系所在地的医保政策有关规定执行;二是非参保人员,由其个人自付。
在3月1日前已经通过预约系统预约诊疗服务的患者, 3月1日起就医时按照调整后的诊察费标准执行,同时享受取消预约挂号费1元的实惠。
目前我市岛内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由公立三级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
药品加成政策分析
药品加成政策分析1.我国药品加成政策的回顾和影响中国在改革开放前,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管理模式,医疗服务价格基本上接近成本价。
1954年,政府出台了医院药品加成政策(即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销售药品,以实际购进价为基础,顺加不超过15%的加价率作价,在加价率基础上的加成收入为药品加成),通过加成政策来弥补医院的收入。
公立医院的财政政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建国到八十年代初,政府对医院实行计划管理,医院的盈亏全部由政府负担。
二是从八十年代初,对医疗机构的经费补助实行“全额管理定额补助,结余留用”的方法,政府对医院的投入拨款呈下降趋势。
在第一阶段,此时的医务人员工资由国家全额负担,他们的收入和医院的收入没有直接联系,医院此时也没有分配收入的权利,所以药品加成政策并未造成不良影响。
而在第二阶段,政府已经对医院放开管理,且对医院的投入相对不足,财政直接补助只占公立医院的7%左右,同时,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长期低于成本,故公立医院对药品加成政策的依赖逐步增强。
药品加成政策使得医院的药品收入成为合规收入。
国家为了降低药品费用,不断地降低药品价格,但很多医院选择了其他未降价的药品,通过这种方式减少药品收入的损失,但医院大多都是为自身的生存发展着想,因而就出现了药低价就死的现象。
我国医院药品的销售额大概占市场药品销售额的80%,药企在制定药品零售价格时,通常都会将医院药品价格加成率计算在里面,可能还会对医院药品的批发价进行打折。
这是药品价格加成率成为医院药品零售价格形成的因素。
药品加成政策使得国家可以适当的弥补对医院的投入拨款,意思就是国家可以少拨款给医院,但是这并不利于国家推行控制药品费用的政策,也不利于降低病患的看病负担,这也是我国药品费用增长的原因之一。
2.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后的影响在201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声明公立医院改革将取消药品加成。
药品价格管理制度历史沿革
药品价格管理制度历史沿革药品价格管理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障民众用药安全和药品价格合理性,对药品价格进行管理和监管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药品价格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反映国家医药政策和医疗体系变革的过程,也是一个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医疗体系对接的过程。
本文将对药品价格管理制度在历史上的沿革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一、药品价格管理制度的诞生与萌芽在古代,药品价格基本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而是由医师或者药商自行决定价格,因此容易出现不合理高价或者劣质假冒药品的情况。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体系的完善,各个朝代都开始出台相关的法规来管理药品价格。
汉代时期,颇有药品价格管理制度的雏形。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期设立了相当规范的药房,规定了各种药品的价格和质量标准。
这种价格管理制度对于当时的医疗体系是一个重要的进步,也是药品价格管理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萌芽。
隋唐时期,药品价格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唐代时期,大唐律令法律体系的建立和贯彻执行,对医药事业的管理尤其重视。
开设药房、定价药品、设立专业医师等重要改革措施相继出台,为药品价格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近代药品价格管理制度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的兴起和社会经济的变革,使得药品价格管理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清朝晚期,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通过经济手段逐渐侵占中国的医药市场,导致了中国的药品价格混乱,医药市场失序。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中国逐渐建立起了一系列药品价格管理体系。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开始了医药事业的改革,颁布了《医药条例》,对药品价格进行了规范和管理。
此后,国民政府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医药卫生的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完善了药品价格管理制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药品价格管理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中国人民政府颁布了《医疗卫生法》,对药品价格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管理。
此后,中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药品价格管理的法规和政策,为国家医药体系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药品加成政策从出场、在场到终结的哲学思考
对策参考2017年第13期总第466期摘要:药品加成政策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公共财政无法给予公立医院充足资金补偿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出台的。
从1954年出台到2017年取消,在63年的推行时间里,依据实施效果,可以把它划分为初期、早期、中期、中后期以及晚期5个主要的历史阶段,每个阶段的实施效果都与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视角分析药品加成政策出台和取消的原因,分析它在每个历史阶段的实施效果,分析它的演进历程所带来的启示,能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公正、客观地认识、把握和评价药品加成政策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药品加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演进分析;哲学思考一、药品加成政策的出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基础较薄弱,公共财政无法为公立医院的财政亏损提供充足的资金补偿。
而公立医院在亏损得不到补足的情况下,无法正常运转。
在此背景下,我国出台了药品加成政策,希望通过药品加成来帮助补足公立医院的财政亏损。
所谓药品加成,即县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在销售药品时,以实际进购价格为基础,顺加不可超过15%的加价率作价,在加价率的基础上所得的加成收入为药品加成。
[1]药品加成政策的出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相关知识来分析就是,“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2],在当时经济基础较薄弱,无法为公立医院提供充足资金补偿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找到一条可以弥补公立医院财政亏损的道路,药品加成政策随即应运而生。
由此可见,药品加成政策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产生源于当时特定的经济基础。
二、药品加成政策的演进分析:从在场到终结药品加成政策从1954年出场到2017年终结,一共经历了63年。
在这63年里,它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呢?为了能够更具体地分析它的变迁过程,接下来我们依据其实施效果,将它的变迁划分为初期、早期、中期、中后期以及晚期五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初期即从药品加成政策的出台—20世纪50年代末,早期即从20世纪5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末,中期即从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初,中后期即从20世纪90年代初—21世纪头10年,晚期即从药品加成提出取消—药品加成正式取消。
取消药品加成对医院的影响分析3300字
取消药品加成对医院的影响分析3300字摘要:药品价格加成作为政府对医院经济补偿的政策,曾经对保障医疗机构正常发展、调动医院员工的积极性发挥过重大的作用。
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不完善,监管的缺失,造成很多药品中介机构趁机抬高药价,导致医院药品收入不断增加,也造成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不良局面。
为此政府提出了改革补偿机制,实行城市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但是对于取消加成的措施也有很多异议,本文着重对取消药品15%加成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药品加成医院影响一、取消药品加成的背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十分缓慢,政府无法给予医院充足的财政补助,难以抵消医院日益增长的支出。
为了使医院能够稳步发展,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允许医院实施药品加成15%出售。
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药品加成政策为我国医院的良好的运行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医院过多的关注药品收入,依靠“以药补医”来维持运行,而逐渐忽略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自身的公益性。
公立医院“乱开药、乱收费”,病人“看病难、看病贵”也逐渐成为了一大社会关注的热点;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医院的重收益轻医疗质量也导致了医患关系日益紧张。
面对这些社会为题,政府必须加快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把握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2010 年2 月,发改委、卫生部等五部委《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推进医药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旨在逐步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
2015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改革补偿机制,实行城市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坚持政府主导,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建立新型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有序解决突出的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性矛盾,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
我国卫生体制演变
马文学院 金新亮 教授
医药卫生体制的构成: 一是卫生服务体制:医疗卫生服务由谁来提供、怎么
提供? 二是医疗保障体制: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由谁来保障,
怎么保障? 三是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卫生事业和各级医疗卫生机
构由谁来管、怎么管? 四是药品生产与流通体制:药品如何生产、如何定价、
公费 医疗制度
劳保 医疗制度
合作 医疗制度
我国新医改的成就
2、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框架
中国当代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城镇职工 城镇居民 新型农村 其 他 医保制度 医保制度 医保制度 医保制度
我国新医改的成就
❖ 2、建立了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框架
我国新医改的成就
3、建立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流通秩 序进一步规范。
1958年卫生部:医院和卫 生院由国家实行财政补助,为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要随生产 发展逐步实行免费医疗。
一、中国卫生体制和政策的演变历程
(一)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1977年)
主要特点:具有突出的计划经济的特征。 卫生事业性质,强调是福利性质的行业,不
以营利为目的;国家对医院和诊所免征工商 业税。 卫生行政管理体制,采取高度集中和指令性 的计划管理方式。医疗机构不允许经济核算、 经济管理和奖金分配等。 卫生机构的所有制,全部是公有制医疗机构。
二、我国卫生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3. 医疗卫生服务价格体系不合理,公立医院公益性 质弱化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弱化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二、我国卫生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4.中医药发展滞后,服务领域逐渐萎缩,特色、 优势逐步淡化
中国仿制药政策发展历史
中国仿制药政策发展历史中国仿制药政策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起步阶段(1950s-1980s):新中国成立后,医药产业开始发展,主要以仿制国外药品为主。
这一阶段的仿制药生产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数量有限,质量参差不齐。
2. 快速发展阶段(1990s-2000s):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内医药市场逐渐放开,众多民营企业进入仿制药生产领域。
这一阶段,仿制药企业数量迅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产品质量仍存在较大问题。
3. 政策规范阶段(2000s-2015年):为规范仿制药市场,我国政府开始出台一系列政策,如实施药品注册制度、强化药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加大对仿制药研发的支持等。
此阶段,政策逐步完善,但仿制药质量与原研药仍存在一定差距。
4. 深化改革阶段(2015年至今):为提高仿制药质量,我国政府在2015年开始实施《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对仿制药的监管,提高药品生产质量,促进产业升级。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关于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加快仿制药上市审批速度,鼓励创新。
5. 一致性评价阶段(2016年至今):为提高仿制药与原研药的质量和疗效,我国政府要求仿制药必须通过一致性评价,即证明其与原研药在剂量、安全性、效力、质量、药效以及适应症上均相同。
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将不予再注册。
这一政策有助于推动仿制药市场优胜劣汰,提高整体质量水平。
总结来说,中国仿制药政策发展历史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从低水平仿制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
政府在不同阶段出台相应政策,不断规范和加强监管,以期提高仿制药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在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深化,我国仿制药行业将朝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药品加成制度
药品加成制度,怎一个“减”了得“在未来三年,试点的公立医院将取消药品加成,并通过政府合理补偿,增设药事服务费并将改费用纳入医保等途径,保障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但并不拖亏运行。
”这是从2009年1月8日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透露出来的消息。
取消药品加成制度,这一举措可谓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剂猛药,同时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再一次在学术界和卫生界引起激烈的讨论。
在我国,药品加成制度是政府在财政困难时期为了弥补公立医院政策性亏损而出台的一项政策,即“顺价加价”政策,医院可以在进药价格上加价15%“卖出”。
在当时的特殊历史阶段,该政策在缓解政府的财政紧张和公立医院的生存危机方面功不可没,但同时也种下了医院利用供方主导的地位开“大处方”的种子,逐步演变为“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改革开放30年后我国经济社会得以飞速发展的今天,政府考虑取消药品加成制度,动摇医院长期以来以药品加成为基础的“以药养医”机制,隔断了医院收入与药品利润之间的紧密联系,降低民众的就医成本,应该是一件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好事,为什么会引起社会各界的众说纷纭呢?本文认为,社会各界在是否应该取消药品加成制度的认知上是一致的,都认为这是完善“养医机制”的正确方向,所有讨论焦点都集中在如何取消药品加成制度的操作层面上,也就是取消了药品加成制度以后应该怎么办的问题。
依笔者看来,政府取消药品加成制度,增设药事服务费等费用的初衷无非是三个目的:一、使摆脱医院对药品利润的依赖;二、把医务人员的注意力从“卖药”引导到“看好病”上;三、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那么,这三个良好的初衷也就带来了三个新的问题:一、增设药事服务费等费用是否能弥补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的亏空?二、15%的药品加成能否切断医生与高药价的纽带?三、新增的药事服务费等费用能否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而这三个问题也是取消药品加成制度操作层面上的三个关键问题。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策
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
八、完善国家药品储备制度,确保临床必 需、不可替代、用量不确定、企业不常生 产的基本药物生产供应。
20
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
九、加强基本药物购销合同管理。生产企业。经 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合同法》等规定, 根据集中采购结果签订合同,履行药品购销合同 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合同中应明确品种、规格、 数量、价格、回款时间、履约方式、违约责任等 内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督促检 查。
11
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
三、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在充分考虑 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保障能 力的基础上,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 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基本保障、临床首 选的原则,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和基层医疗卫生机 构配备的要求,参照国际经验,合理确定我国基 本药物品种(剂型)和数量。2009年公布国家基 本药物目录(307种)。
16
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
五、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 作用,规范基本药物的生产流通,完善医 药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推动医药企 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医药产业结构优化 升级,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 进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的整合。
17
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
27
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
民族自治区内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 构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以外的民族 药,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相应管理办法。
28
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
十五、患者凭处方可以到零售药店购买药 物。零售药店必须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或 其他依法经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为患 者提供购药咨询和指导,对处方的合法性 与合理性进行审核,依据处方正确调配、 销售药品。
药品管理法发展历程
药品管理法发展历程药品管理法是指规定药品生产、收购、储存、销售、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各项法律和法规,其发展历程涉及到国家药品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保障人民健康、促进药品行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药品管理法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下面将对这一历程进行2000字的介绍。
一、初始阶段中国新中国成立之初,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基本空白,国家对药品行业的监管较为薄弱,各种药品滥竽充数,质量良莠不齐,市场秩序混乱,对人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50年代初期开始出台《药品管理条例》,奠定了中国新中国成立后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为日后中国药品管理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初步建立药品管理法体系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国家开始逐步完善药品管理法规体系。
1984年颁布施行了《药品管理法》,对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规范。
1987年发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明确了药品生产的质量管理要求。
此后,相继颁布了《药品流通管理规范》、《药品GMP认证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逐渐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药品管理法规体系。
三、加强药品监管在2000年代后期,中国政府对药品监管越发重视,进一步加大了对药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力度。
2001年,颁布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进一步规范了药品的流通环节。
2010年,颁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一步提高了药品生产的质量管理标准。
2015年,颁布了《药品管理法》,全面规范了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对药品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四、积极应对新情况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药品管理法发展在应对新情况上取得了一定成就。
面对新的挑战和问题,法规制定部门及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法规和政策,比如《药品GSP认证管理办法》、《药品网络销售管理办法》等。
这些法规的制定,有力地规范了药品行业的发展,并进一步维护了人民的健康权益,提高了公众对药品的信任度。
药品零加成政策对公办医院药学部转型的影响分析
药品零加成政策对公办医院药学部转型的影响分析作者:张韧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9年第11期[摘要] 该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搜集、查阅、整理相关文献,摘录重点、深入研究、得出结论。
药品零加成政策大背景下,主动加快药学学科角色定位与职能转变,迫在眉睫。
应依托政策支持,转变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准确定位药学学科职能,深化工作内涵,合理规划配置医学人才资源,提高队伍专业水平、综合素质,提升药学专业服务价值,使医院医学顺利转型。
[关键词] 药学部;药品零加成;公办医院;转型[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4(b)-0187-04近年,我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深入推进,15%的药品加成政策被取消,这意味着实行60余年“以药养医”运行机制被取缔。
此番改革一时间将医院药学推向了改革的风口浪尖,医学科作为医院的重要技术科室之一,它不再是从前的利润部门,科学功能、工作职能的巨大变化,未来医院药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充满着机遇和调整。
但是目前医学学科还处于模糊发展阶段,甚至一些医院医学被边缘化,尴尬的处境使得药学部必须积极应对医学发展方向和医师的生存压力,认真思考如何把握机遇,通过自身转型获得全新的发展。
1; 历史由来1.1; 药品加成政策的由来“药品加成”就是医院可以在药品批发价基础上加价15%~20%卖出,以补偿自身运行和发展经费。
这个制度最早是我国在建国初期50年代设立的,当时我国处于经济薄弱、财政无法充足补偿亏损的困难时期,这种补偿机制通过放权让利,扩大了医院的自主权,对保障医疗机构正常的运营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一直延续至今。
1.2; 药品加成政策的弊端与政策应对“药品加成”在设立早期确实具有积极意义,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快发展,这种政策导致的“以药补医”问题逐步演化成医疗机构的逐利机制,医院和医生通过大处方、用贵药、多用药等逐利倾向,推高医疗费用,使得滥用药、大输液、药价虚高等问题日趋严重,不但加重了人民群眾的经济负担,还大大损害群众身体健康,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错误用药而损害健康的人群高达250万,数目惊人,这跟“药品加成”引发的药品安全问题不无关系[1]。
取消药品加成对公立医院运行模式的影响
出 ,探索建立比较规范的公立 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采取有效方式改革以药补 医机制。目前如何改变医院原有的经济
运 行模 式 以 适 应新 的 形 势 已 成 为解 决 问 题的 关键 。文 章将 通 过 对 我 国药 品 加 成 的历 史 沿 革 及 其对 公 立 医 院产 生的 影 响的 分
8 10 均 收 入 的 增 长 .从 而 严 重 影 响 了我 国 经 济 的 发 展 和 人 民 生 活 3 00
通 讯 作 者 : 张芬 ,E m i j a g n 2 . r — al z nf @16cn :th e o
水 平 的 提 高 。 药 品 费 用 是 医 疗 费 用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在 整 个
H b i 3 00 h a ue 4 03 ,C i n
Fs — uh r d rs T njMe i l oee uzo g U i rt o S i c n e ho g ;wH a i t ato ’ a des o g r s i d a C lg ,H ahn n e i f c nea dT cn l y c l v sy e o h 。
pa ,A e cl gof r rea d i . u l op a w c t o p b ms O ed csi ,W u 妇 il f r ai f du pc d i n P bchsi l mf el s f r l . nt i us n ept ts t l n g i t o i t a o o e h s o
中国创新药发展史
中国创新药发展史
中国创新药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1.1983年,中国启动了国家“863计划”,该计划旨在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并为中国药物研发奠定了基础。
2.1990年代初,中国推出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和支持药物研发和创新。
这包括资金投入、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支持。
3.2001年,中国成立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强对药物研发和生产的监管和管理。
4.2002年,中国推出了“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计划,旨在加快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上市。
5.2005年,中国发布了《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创新药物的注册和审批程序。
6.2010年,中国启动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计划,以加速创新药物的研发和推广。
7.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创新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快药物审批流程、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等。
这些举措的推动下,中国创新药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投入到创新药研发领域,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和成果。
中国在抗肿瘤药物、传染病治疗、生物制药等领域逐渐崭露头角,并在全球创新药市场中
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对创新药研发的支持力度,努力成为全球创新药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我国医院药品价格加成政策的历史回顾及其影响
【 药事管理1
主旦 生蔓 理 2)年 期( 0 第7 总第2 期) 【 7 2 9
我 国医院药 品价格 加 成政 策 的历 史 回顾 及 其影 响
张 默, 卞 鹰
( 澳门大学中华 医药研 究院, 中国澳门特别行政 区)
【 摘要 ] 由于目前对医院药品价格加成政 策存在较 大争议 , 文章回顾该政 策 出台背景 。医院药品价格加 成政 策是
n .Al 日 t t I ,凼ep p r u r ad s me 1 s a e t l w r o P f 0 s 0 s a e l } t 0 f o tl. I n ’ d a te I n 0 s as i 蚴 l 埘d h
tn Tl ae & ̄r e li une cIe yt c d印p e e dat e n i dat e0te 0c o l . l ppr o i s i dt n ecs asdb h b l n e l e yn a 商Sdt vn g dd avn g fl lyrm ha a a s a lp i f
. 元 J 94年政 府担 心提 供 给 年代初的 3 %以上 , 。15 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 ,03 中国居 只有 0 1 20 年 0 下降到 2 0世纪 9 o年 民自费医疗费用 比例高达 7 .% , 03 农村居 医院的资金不足 , 于是就 出台了医院药品 代的 1%左右 0 1 。于是医院开始想 方设 民自费 医疗 费用 比例甚 至达 7 %l 。面 价格 加成政策 , 9 - 2 J 并在全 国医院实施 l 。国 法的“ - 6 J 开源节流” 医院药品加成政策 允许 , 对医药费用的增长 , 民 自费医疗费用 的 家允许 医疗机构在零售药品时 , 居 可以在批 的药品收入就成为 医院增 加收入 的一 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意见》指出,今年8月底前,所有城市 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
中药饮片除外
《实施意见》提出,因药品零差价销售减 少的合理收入,通过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补 偿90%,财政按照原供给渠道补偿10%。
《实施意见》有明确表述:合理提升体现 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 特别是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 儿科等服务项目价格。不过,调整后的服 务价格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总体上不增加 群众经济负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中提出: 将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纳入了实施阶段。
2009年基层公立医疗机构推行基本药品零加成
2011年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
2012年-2013年更多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
2013年-2014年部分省级市级三级公立医院试点药品加成
(20世纪50年代末)
建国初期 经济薄弱
财政无法 医疗服务价 充足补偿 接近成本价 亏损
公立医院 无法正常 运转
1954年
出台“药品加成政策”
政府完全负担公立医院盈亏
药品加价率
西药不超过15%
1954年 药品加价率
中成药不超 过16% 中草药不 超过29%
县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在销售药品时,以实际进购价格为 基础,顺加加价率作价,在加价率的基础上所得的加成 收入为药品加成。
2015年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
2016年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部取消了药品加 成
2017年要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
“2017年要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全部取消药品加成。这意味着我国公立医 疗机构将彻底告别以药补医时代。” — 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
2017年4月2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 部、中央编办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全 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在今年9月30日 前,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所有公 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
四、药品加成政策中后期 2000年开始实施政
府定价药品目录
政府定价
等等
行政降价
1996年至今多轮 2004年10月推出 顺加作价的方法
1996年起
集中招标采购
2000年开展工 作试点系列药品采购和 价格控制措施……
四、药品加成政策中后期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至今模式调整了4次
初期
?
晚期
中后期
早期
中期
1954年出场-2017年终结,历经63年......
药品加成政策初期-中后期
初期
20世纪50年代末
nts
早期
nts
20世纪5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末
药品 加成政策
20世纪70年代末 -20世纪90年代 初 20世纪90年代初21世纪头10年
中期
中后期
一、 药品加成政策初期
Title in 2005年
政府投入比例从20世纪 80年代初的30%以上, 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 的10%左右。
10年
20年
差额预算管理
药品收入上升 5.6倍
Title in 1984 年
“以药养医”
数据来源:2006年卫生统计提要
四、药品加成政策中后期
(20世纪90年代初-21世纪头10年)
药品加成政策的终结……
2010年至2016年,洛阳、焦作、濮阳、 漯河、三门峡、鹤壁等6市先后纳入公立 医院综合改革国家联系试点。 2016年,这些试点城市所有公立医院已 经全部取消药品加成。
7月26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城 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豫政办 【2017】76号文提出的目标是,2017年试 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 下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 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看病贵,看病难”-药价虚高。
西药、中成药不超过15%的加价率
中药饮片不超过25%的加价率
2006年4月,卫生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整顿药品和医疗服务市场价格秩序的意见》
四、药品加成政策中后期
国家计委开始整顿药品价格秩序
1996年
8月下发了《药品价格管理暂行办法》
对部分垄断性药品和临床应用量大面广 的少数最基本治疗药物实行政府定价
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值得每一名 药学技术人员思考的问题……
挑战与机遇并存!!!
谢谢!
二、药品加成政策早期
(20世纪5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末)
1958年
1972年
1960年
3次下调 医疗服务价格
过高的估计药品加成优越性
1976年后,逐步缩减了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
三、药品加成政策中期
药占比50% 上下浮动 药占比55.3%
Title in 1994 年 here
10年
(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初) 药占比43%
地市为单位 中介代理 政府机构 集中采购
基本药物“双信封” 低价药自主采购
分类采购
四、药品加成政策中后期
以 药 养 医
“药品加成” ?
五、药品加成政策晚期
(21世纪10年至今——)
提出取消 2009年3月17日
药品 加成
实施阶段 2009年-2017年
正式取消 2017年10月1日
LOGO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 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通过多种方式逐步改 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取消药品加成拉开 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