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子宫肌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子宫肿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据统计,至少有20%育龄妇女有子宫肌瘤,因肌瘤多无或很少有症状,临床报道发病率远低于肌瘤真实发病率。

【发病相关因素】

确切病因尚未明了。因肌瘤好发于生育年龄,青春期前少见,绝经后萎缩或消退,提示其发生可能与女性性激素相关。生物化学检测证实,肌瘤中雌二醇向雌酮转化明显低于正常组织;肌瘤中雌激素受体浓度明显高于周边肌组织,故认为肌瘤组织局部对雌激素的高敏感性,是肌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研究证实,孕激素有促进肌瘤有丝分裂活动、刺激肌瘤生长的作用。细胞遗传学研究显示,25%-50%子宫肌瘤存在细胞遗传学的异常,包括12号和17号染色体长臂片段相互换位、12号染色体长臂重排、7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等。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结果,子宫肌瘤是单克隆平滑肌增值而成,多发性子宫肌瘤是由不同克隆细胞而成。

【分类】

1、按肌瘤生长部位分类分为宫体肌瘤(90%)和宫颈肌瘤(10%)。

2、按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类

⑴肌壁间肌瘤:占60%-70%,肌瘤位于子宫肌壁间,周围被基层包围。

⑵浆膜下肌瘤:约占20%,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并突出于子宫表面,肌瘤表面仅由子宫浆膜覆盖。若瘤体继续向浆膜面生长,仅有一蒂与子宫相连,称为带蒂浆膜下肌瘤,营养由蒂部血管供应,若血供不足肌瘤可变性坏死。若蒂扭转断裂,肌瘤脱落形成游离性肌瘤。若肌瘤位于宫体侧边向宫旁生长突出于阔韧带两叶之间,称为阔韧带肌瘤。

⑶黏膜下肌瘤:占10%-15%。肌瘤向宫腔方向生长,突出于宫腔,表面仅有黏膜层覆盖。黏膜下肌瘤易形成蒂,在宫腔内生长犹如异物,常引起子宫收缩,肌瘤可被挤出宫颈外口而突入阴道。

各种类型的肌瘤可发生在同一子宫,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

【病理】

1、巨检为实质性球性包块,表面光滑,质地较子宫肌层硬,压迫周围肌壁纤维形成假薄膜,肌瘤与假包膜间有一层疏松网状间隙,故易剥出。肌瘤长大或多个相互融合时,呈不规则形状。切面呈灰白色,可见漩涡状或编织状结构。颜色和硬度与纤维组织多少有关。

2、镜检主要由梭形平滑肌细胞和不等量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肌细胞大小均匀,排列成漩涡状或棚状,核为杆状。

【肌瘤变性】

肌瘤变性是肌瘤失去原有的典型结构。常见的变形有:

1、玻璃变性又称透明变性,最常见。肌瘤剖面漩涡状结构消失,由均匀透明样物质取代。镜下见病变区肌细胞消失,为均匀透明无结构区。

2、囊性变子宫肌壁玻璃样变继续发展,肌细胞坏死液化即可发生囊性变,此时子宫肌瘤变软,很难与妊娠子宫或卵巢囊肿区别。肌瘤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囊腔,其间有结缔组织相隔,数个囊腔也可融合成大囊腔,腔内含清亮无色液体,也可凝固成胶冻状。镜下见囊腔为玻璃样变的肌瘤组织构成,内壁无上皮覆盖。

3、红色样变多见于妊娠期或产褥期,为肌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坏死,发生机制不清,可能与肌瘤内小血管退行性变引起血栓及溶血、血红蛋白渗入肌瘤内有关。患者可有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检查发现肌瘤迅速增大,压痛。肌瘤剖面为暗红色,如半熟的牛肉、有腥臭味,质软,漩涡状结构消失。镜检见组织高度水肿,

假包膜内大静脉及瘤体内小静脉血栓形成,广泛出血伴溶血,肌细胞减少,细胞核常溶解消失,并有较多脂肪小球沉积。

4、肉瘤样变肌瘤恶变为肉瘤仅0.4%-0.8%,多见于年轻较大妇女。肌瘤在短期内迅速长大或伴有不规则阴道流血者,应考虑有恶变的可能。若绝经后瘤体增大更应警惕恶变可能。肌瘤恶变后,组织变软且脆,切面灰黄色,似生鱼肉状,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镜下见平滑肌细胞增生,排列紊乱,漩涡状消失,细胞有异型性。

5、钙化多见于蒂部细小、血供不足的浆膜下肌瘤及绝经后妇女的肌瘤。常在脂肪变性后进一步分解成甘油三酯,再与钙结合,沉积在肌瘤内。X线摄片可清楚看到钙化阴影。镜下见钙化区为层状沉积,呈圆形,有深蓝色微细颗粒。

【临床表现】

1、症状多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症状与肌瘤部位、有无变性相关,而与肌瘤大小、数目关系不大。常见症状有:

⑴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多见于大的肌壁间肌瘤及黏膜下肌瘤,肌瘤使宫腔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并影响子宫收缩,此外肌瘤可能使肌瘤附近的静脉受挤压,导致子宫内膜静脉丛充血、扩张,从而引起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黏膜下肌瘤伴有坏死感染时,可有不规则阴道流血或血样脓样排液。长期经量增多可继发贫血,出现乏力、心悸等症状。

⑵下腹包块:肌瘤较小时在腹部摸不到肿块,(常见于下腹正中,清晨膀胱充盈时可扪及)当肌瘤逐渐增大使子宫超过3个月妊娠大时可从腹部触及。巨大的黏膜下肌瘤可脱于阴道外,患者可因外阴的肿物就医。

⑶白带增多:肌壁间肌瘤使宫腔面积增大,内膜腺体分泌增多,并伴有盆腔充血致使白带增多;子宫粘膜下肌瘤一旦感染,可有大量脓样白带。若有溃疡、坏死、出血时,可有血型或脓血性、有恶臭的阴道溢液。

⑷压迫症状:子宫前壁下段肌瘤可压迫膀胱引起尿频、尿急;宫颈肌瘤克引起排尿困难、尿潴留;子宫后壁肌瘤(峡部或后壁)可引起下腹坠胀不适、便秘等症状。阔韧带肌瘤或宫颈巨型肌瘤向侧方发展,嵌入盆腔内压迫输尿管使上泌尿路受阻,形成输卵管扩张甚至发生肾盂积水。

⑸其他:常见下腹坠胀、腰酸背疼,经期加重。可引起不孕或流产。肌瘤红色样变时有急性下腹痛,伴呕吐、发热及肿瘤局部压痛;浆膜下肌瘤蒂扭转可有急性腹痛;子宫黏膜下肌瘤由宫腔向外排出时也可引起腹痛。

2、体征与瘤体的大小、位置、数目及有无变性相关。大肌瘤可在下腹部扪及实质性不规则肿块。妇科检查子宫增大,表面不规则单个或多个结节状突起,浆膜下肌瘤可扪及单个实质性球状肿块与子宫有蒂相连。黏膜下肌瘤位于宫腔内者子宫均匀增大,脱出于宫颈外口者,窥器检查即可看到子宫颈口处有肿物,粉红色,表面光滑,宫颈四周边缘清楚。若伴感染时可有坏死、出血及脓性分泌物。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及体征,诊断多无困难。个别患者诊断困难,可采用B型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等协助诊断。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⑴妊娠子宫应注意肌瘤囊性变与妊娠子宫先兆流产的鉴别。妊娠者有停经史、早孕反应,子宫随停经月份的增大变软,借助尿或血β-hCG测定、B型超声可确诊。

⑵卵巢肿瘤多无月经改变,肿块呈囊性位于子宫一侧。注意实质性卵巢肿瘤与带蒂浆膜下肌瘤的鉴别,肌瘤囊性变与卵巢囊肿的鉴别。注意肿块与子宫的关系,可借助B型超声、腹腔镜或探宫腔长度及方向等检查协助诊断。

⑶子宫腺肌病局限型子宫腺肌病类似于子宫肌壁间肌瘤,质硬,亦可有经量增多等症状。也可使子宫增大,月经增多。但子宫腺肌病有继发性渐进性痛经史,子宫多呈均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