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及防治ppt精品医学课件
关于QTc间期问题
❖ 正常QTc间期男性<430ms,女性<450ms1。 ❖ 一般情况在QTc间期>450ms,即有潜在的危险,
应密切关注。 ❖ QTc延长>500ms则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 ❖ 药物引起的QTc延长与基线时比较超过60ms时,
增加透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2。
精神病药与糖尿病
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 及防治
精神药物的分类
❖ 分为六类: ❖ (一) 抗精神病药 ❖ (二) 抗抑郁药 ❖ (三) 抗躁狂药或情感稳定剂 ❖ (四) 抗焦虑药或镇静催眠药 ❖ (五) 中枢神经兴奋药或精神振奋药 ❖ (六) 促智药、脑代谢促进药
抗精神病药
❖ 老一代抗精神病药 ❖ 如 氯丙嗪25㎎ 奋乃静2㎎ 泰尔登25㎎ 氟哌
卡马西平常见反应:便秘、口干、视力模糊,头昏,倦睡 等;严重的反应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过敏性肝炎。
丙戊酸镁(钠)常见反应: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头痛、 眩晕,便秘,血小板减少,共济失调,震颤,烦躁不安等。
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常见副反应
1、常见为抗胆碱能副反应:口干、便秘、视物模糊、手 颤和心动过速等,少数症状严重有便秘、排尿困难或尿潴留、 眼内压增高,肌肉颤动;癫痫发作。药源性焦虑和激越谵妄
慰剂相似:<10%。 3.程度:
重度:氟奋乃静、氟哌啶醇、三氟拉嗪 中度:氯丙嗪、奋乃静 轻度:利培酮、舒必利、甲硫达嗪 较少:奥氮平、氯氮平、喹硫平
体重增加
标准体重(kg)= (身高cm-100)×0.9 女性减2~3kg
BMI=kg/m2. ≥28(30)肥胖 ≥25超重
体重增加处理:三个步骤
糖尿病治疗的建议
对高危的病人应该考虑有糖尿病的危险,需监测血 糖:如遗传倾向明显的,老年,难治性精神病。
常见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氯丙嗪
(6)矛盾反应:抗精神病药的中枢和外周自主神经 )矛盾反应: 系统作用,以及对器官的直接作用产生的不良反应 除主要表现外,偶可见到相反的不良反应,如氯丙 嗪能降低血压、体温、镇静催眠和减少肠蠕动引起 便秘等,这是主要不良反应,但偶可见血压升高、 体温升高、失眠与腹泻等。
氯丙嗪
( 7) 过敏反应 : 常见的有药源性皮炎、皮疹、 ) 过敏反应: 接触性皮炎、剥脱性皮炎、哮良反应
(3)植物神经系统:轻的不必处理,如症状持续发展并渐趋 严重,则可能出现抗胆碱能中毒综合征或抗胆碱能危象。此 时应停药,可用毒扁豆碱1-2mg肌注。 恶性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显著的帕金森氏综合征,植物神经 功能紊乱,可伴高热、意识障碍,可能与药物锥体外系反应 和体温调节障碍有关,死亡率高达20%,多死于肺部感染。 主要在于早期发现,及时停药、补液、纠正酸碱平衡、降温、 预防感染。
常见抗精神病药的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湖北省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 田维才任医师
概述
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是治疗精神病性症状的 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 裂症或其它重性精神病,也称为强 安定剂、神经阻滞剂。
大体上归为两类
高剂量、 低效价——特点:镇静作用强,对心、 高剂量 、 低效价 肝、肾等脏器的毒性作用较大,锥体外系反应相 对小,效价低,有效剂量高,一般多在100mg以 上,以氯丙嗪、甲硫哒嗪、泰尔登为代表。 低剂量、 高效价——特点:镇静作用小,对心、 低剂量 、 高效价 肝、肾等脏器的毒性作用较小,锥体外系反应相 对强,效价高,有效剂量低,一般多在几毫克到 几十毫克,以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氟 哌啶醇为代表。
原则上凡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 各种不适和躯体改变,均应考虑 是否与药物有关,通过减药或停 药对此有鉴别和治疗意义。一般 而言,抗精神病药无成瘾性,但 可能产生躯体依赖。
抗精神病药的副反应及护理课件
抗精神病药的副反应及护理课件一、简述首先我们要了解抗精神病药是什么,简单来说这些药物是用来治疗精神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等问题的。
它们能帮助稳定患者的情绪,改善他们的症状。
但是药物在帮助我们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不适的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长期的,我们要了解这些副反应,才能更好地照顾患者。
接下来我们就详细说说这些副反应有哪些,以及如何护理。
1. 阐述抗精神病药的重要性及其广泛应用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精神疾病的症状,如持续的消极情绪、幻觉、妄想或行为失常等,那么这类药物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帮助我们打开通向正常生活的门。
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许多人得以摆脱精神上的痛苦,回归正常的生活轨迹。
可以说抗精神病药的重要性是无法忽视的。
现在这类药物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不仅仅是那些明显的精神疾病患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面对压力、焦虑或某些情绪困扰时,抗精神病药都能发挥出其独特的作用。
事实上它们的应用已经拓展到了更广泛的领域,比如帮助那些因为工作或人际关系问题而感到压力过大的人。
简单地说只要有精神健康的需求,抗精神病药就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了解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抗精神病药的副反应以及如何进行护理。
2. 强调了解药物副反应的重要性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特别重要的部分——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治疗精神疾病离不开药物,而每种药物都有它的双面性。
除了帮助我们缓解症状、恢复健康之外,药物还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
听起来可能会有些紧张,但别担心只要咱们提前了解,做好准备就能应对自如。
3. 简述药物副反应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我们都知道,药物治疗是精神疾病治疗的重要部分,但药物副反应常常让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感到困扰。
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不仅仅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们也会严重地影响到病人的日常生活质量。
精神类药物不良反应
精神类药物不良反应1、神经系统。
精神药物主要作用靶点在神经系统,因此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最为多见,常见的有锥体外系反应,可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动眼危象,角弓反张,扭转痉挛,静坐不能,迟发型运动障碍,严重者可因癫痫阈值降低而诱发抽搐发作。
当与其他苯二氮卓类等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时可能出现过度镇静,需加以堤防。
2、心血管系统。
常见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有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心脏传导异常如心动过缓或过速,房室传到阻滞,早搏等。
少见的有短P-R综合征,QTC延长。
3、消化系统。
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返酸,便秘,个别在用药早期可出现转氨酶或胆红素升高。
4、血液系统。
精神药物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主要是白细胞减少,罕见极个别特殊体质会出现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
5、内分泌系统。
体重增加是内分泌系统常见反应,目前公认对体重增加影响较小的为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
对血脂、血糖代谢的影响不容小视。
除此之外可见有女性闭经、月经紊乱,泌乳,男性乳房女性化,性功能减退。
6、恶性综合征。
此种反应主要以持续高热、肌肉强直、意识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严重心血管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7、其他表现。
有过敏反应,乏力,困倦,口干,流涎,视物模糊,药源性焦虑,撤药反应,药物蓄积等。
精神药物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在10%左右,罕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仅在0.1%-0.01%,因此,作为患者和家属对常见不良不必惊慌失措,只要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做好检测,定期进行血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及血脂、血糖的复查,多数药物反应是可以及早发现避免的,如果家属对用药或药物反应有疑虑,还是要到精神专科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建议。
处理办法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怎么办?首先应该告诉你的医生。
对于用药早期出现的轻微的锥体外系症状,可以尝试观察,暂缓增加药物剂量,看一周左右是否能够缓解。
对于较为明显或持久的症状,医生会使用药物来拮抗这些不良反应。
如果经过处理,症状仍较为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医生可能就会考虑减少药物剂量或换用其他药物。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 五.碳酸锂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
• 1、神经系统: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缺
乏主动性;手指细颤,粗大震颤提醒血锂浓度靠近中毒水 平;意识障碍。
• 2、肾:多尿、烦渴。 • 3、胃肠道反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 坚持服药意义:
•
精神疾病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疾病难以根治,长
久以来治疗经验告诉我们,这类疾病唯有坚持遵医嘱服药
,主动配合治疗,才能维持健康,不然极易造成疾病复发
,病情加重。所以坚持服药,含有至关主要意义。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第16页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第17页
• 1、惯用有氟伏沙明、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汀(赛
乐特)、舍曲林(左洛复)、西肽普兰(西普妙)等。
• 2、常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厌食、腹
泻。其它不良反应可能有失眠、焦虑、口干、头痛、多汗 等。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第6页
• 九、常见由精神科药品引发锥体外系(EPS)副
• (4)勉励患者家眷监督患者服药,也勉励患者按计划服
药。
• (5)其余参考抗精神病药治疗护理。
• 抗抑郁药治疗护理
• (1)药品不良反应:与用量大小相关,全部抗抑郁药宜
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量,直到抑郁症状得到控制。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第9页
• (2)慢性病人在用药同时,应注意社会心理康复,以提
排便。
• 怎样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 1通知病人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乏力、头晕、心悸、出汗、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1.阿立哌唑,奥氮平,喹硫平,氯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等传统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没有治疗老年痴呆的适应症,FDA显示不得用于老年痴呆伴行为障碍.
2.QT间期延长
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性室速--->室颤--->猝死
QT间期延长:男QT>450ms 女QT>470ms
危险情况:QT间期延长>500ms,比未用药时基线值增加60ms相关危险因素:心衰,心动过速,肝肾功能异常,低代谢状态,电解质紊乱,老年,肥胖,胆固醇增高,糖尿病,高血压,缺乏运动,吸烟.
注:病程记录要记QT间期
3.高催乳素血症(PRL)
PRL增高--->高雄激素血症--->睾酮增高(出现多毛,痤
疮)---->闭经,溢乳,女样男乳,性功能障碍,排卵停止,骨质疏松症.
治疗:中医治疗:芍药甘草汤(白芍:炙甘草比例2:1如白芍20g炙甘草10g)
西医治疗:溴隐停
文献报道:利培酮口崩片配合小剂量阿立哌唑可降低高催乳素血症
4.体重增加--->增加血糖升高的危险
重:奥氮平,氯氮平
中:利培酮,喹硫平
轻:阿立哌唑,齐拉西酮
注意:生活指导(饭后半小时运动)配合降糖药治疗降血糖效果最好
总结:抗精神病药物的安全使用
尽量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多药应用注意可能的相互作用
重点监测EPS/TD.血糖.QT间期延长.。
[试题]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与处理0一、常见不良反应01.过度镇静0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镇静、乏力、头晕,发生率超过10%,氯丙嗪、氯氮平和硫利达嗪等多见,与药物拮抗组胺H2等受体有关,奥氮平和喹硫平治疗患者也可出现,利培酮和舒必利少见。
此类不良反应多见于治疗开始或增加剂量时,治疗几天或几周后常可耐受,也有不少长期服用氯丙嗪、硫利达嗪和氯氮平者表现多睡和白天嗜睡。
将每日剂量的大部分在睡前服用,可以避免或减轻白天的过度镇静。
不良反应严重者应该减量,并嘱患者勿驾车、操纵机器或从事高空作业。
02.直立性低血压0直立性低血压与药物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有关。
临床表现为服药后常于直立位时血压骤然下降,可引起患者猝倒,多见于低效价药物快速加量或剂量偏大时。
此时应让患者平卧,头低位,监测血压,静脉注射葡萄糖,有助于血压恢复,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3.流涎0流涎是氯氮平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大约有64.3%的患者出现流涎。
过度流涎在睡眠时最明显,患者经常主诉早晨枕头被浸湿。
尽管抗胆碱药可以治疗这一不良反应,但因为抗胆碱药物的毒性反应,一般不主张使用。
有建议外周抗肾上腺能药物或P物质可以拮抗氯氮平对唾液腺的毒蕈碱样胆碱能反应。
可乐定(0.1mg或0.2mg 贴剂每周一次)和阿米替林也可用于治疗睡眠时的流涎,最近发现氯氮平不增加唾液流量而是减少吞咽,因此在睡眠时流涎最明显。
建议患者侧卧位,以便于口涎流出,防止吸入气管,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4.锥体外系不良反应0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抗精神病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类帕金森症、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等,与药物阻断多巴胺受体作用有关。
该不良反应常见于高效价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的发生率可达80%。
低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比较少见。
利培酮高剂量时或个体敏感者也可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氯氮平、奥氮平和喹硫平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 ppt课件
调,只有嗜睡的患者也归入1级。 ➢ 2级:包括木僵,僵直,肌张力亢进,低血压。 ➢ 3级:患者有昏迷,癫痫,阵挛和严重心血管系统症状(低
血压,心律失常),肌酐高于正常范围。
26
辅助检查
心电图:QT间期延长,ST段压低,T波改变,窦房结功能
5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6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抗精神病药常见的不良反应?锥体外系反应?心血管反应?精神方面的症状?血液学变化?对内分泌及代谢的不良反应?皮肤过敏反应?恶性综合征?药物过量中毒7椎体外系反应最常见?急性肌张力障碍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
2
3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21
恶性综合征
• 为少见的严重副作用,死亡率较高 • 特征是持续高热、显著的帕金森综合征(肌肉强直、运
动不能、木僵、缄默、构音或吞咽困难)、植物神经功 能紊乱(多汗、流涎、血压不稳、心动过速、高热); 可出现意识障碍、急性肾衰,死亡率约20-30%,实验 室检查 白细胞增高、转氨酶升高、磷酸肌酸激酶和肌 红蛋白升高。发现后立即停药,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 疗;
31
14
心血管反应
• 机制:阻断1 肾上腺素受体,抑制心肌ATP酶有关,主要为: 体位性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心率不齐、头晕、眼花、 异常心电图。
• 特别注意:QT间期延长至450ms时,就要引起警惕,超过 500-520ms就有发生致命性的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危 险,可至猝死。与剂量有关,对症,减量,换药,停药。
• 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最早,青年男性较多见,临床 表现为各种奇怪动作或姿势。如:眼上翻、斜颈、面部 扭曲、吐舌、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咽部肌肉痉挛可 引起呼吸困难,窒息;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在经典抗精神病药中低效价药物,如氯丙嗪一般需要较高剂量才能达到治疗疗效,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药物对其他受体系统也可能产生大的不良反应。
而高效价药物,如氟哌啶醇则可引起更多的多巴胺D2受体相关的运动障碍和高催乳素分泌现象。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的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最常见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尤其是在高效价的药物如氟哌啶醇等使用时,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1.药源性类帕金森症状女性和大于40岁的中、老年患者中较易发生。
临床表现以动作缓慢或者运动不能、静止性震颤及肌张力增高为特征。
患者开始时常被发现运动过缓,查体可见手足震颤和肌张力增高。
重症患者可能出现面具脸、肢体僵硬、佝偻姿势、慌张步态、粗大震颤、流涎,甚至有协调运动能力的丧失。
原则上不建议在未出现此类不良反应前预防性给药治疗,一旦症状出现且较明显时在患者精神症状稳定的前提下,首先应考虑适当减少抗精神病药的剂量。
对于药源性类帕金森症状的处理目前临床通常给予抗胆碱能药物治疗,如盐酸苯海索,一般建议与抗精神病药配合使用。
如患者类帕金森症状已明显改善,则注意及时降低盐酸苯海索剂量或停止治疗,以减少由于长期大量盐酸苯海索使用引起的其他不良反应。
2.急性肌张力障碍通常出现在治疗起始阶段,给药后不久即可出现。
在青少年、男性和儿童患者多见。
一些带有氟基的经典抗精神病药,如丁酰苯类、哌啶类或哌嗪类药物尤易导致肌张力的增高。
出现急性肌张力障碍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双眼上翻、斜颈、吐舌、面肌痉挛、脊柱侧弯和角弓反张。
由于急性肌张力障碍通常骤然发生,且症状显著,常引起患者和家属的恐慌,因此是精神科急诊十分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如在精神科以外就诊者易被误诊为破伤风、癫痫或癔症等。
家属提供或临床医生询问近期曾有服用抗精神病药病史者有助于帮助迅速地诊断和处理。
一般给予肌内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后,相关症状可获得迅速的缓解。
此后根据患者的肌张力情况,评估是否需要继续使用抗胆碱能药物维持治疗。
精神科药物副作用全解
一、常用抗精神病药物
1、(1)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氯丙嗪、奋乃静、氟哌 啶醇、舒必利、 (2)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氯氮平、奥氮平、富马酸喹硫平、 利培酮、阿立派唑、齐拉西酮
2、抗抑郁药: 丙咪嗪、阿米替林、 氯米帕明、 氟西汀、帕罗西汀、舍 曲林、西酞普兰、文拉法辛、米氮 平等。 3、抗躁狂药(心境稳定剂):碳酸锂、 卡马西平、丙戊酸盐。锂盐是躁狂 症的首选药。 4、抗焦虑药:地西泮、阿普唑仑、氯 硝西泮、丁螺环酮等。
言语散漫、错觉、幻觉、刻板动作或冲 动行为。呈意识模糊、 瞻妄状态、错 乱状态等。可伴有脉速、出汗、震颤、 构音不清、扩瞳等症状。无发热、躯体 病或癫痫。
临床表现:定向力障碍、近记忆障碍、
处理:
1)根据药源性精神症状的不同特点,
分别给以适当的护理及心理疏导, 2) 出现明显药源性精神症状时,应采 取措施促进排泄,足量输液,给予维生素 B、C等治疗。 3) 给予抗抑郁剂,如多虑平25-75mg, 给予金刚烷胺。意识障碍,应注意除外合 并症。抗胆碱类药物引起者,可用0.1 %毒扁豆碱0.5-1ml,肌注,可每小时重 复应用,至症状改善。
1、锥体外系反应
(1)急性肌张力障碍 常伴有紧张,恐惧等心理症状; 可有瞳孔散大、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 多发生于APD治疗初期,尤其是剂量递增 过快时; 男性青少年患者较易发生;
处理:
遵医嘱用药,抗胆碱能药:肌注东莨菪碱
(最有效)
1、锥体外系反应
(2)、静坐不能(约50%,其中以氟哌 啶醇 发生率最高): 主要表现
药物不良反应 及处理
主要内容
一、常用抗精神病药物 二、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
三、碳酸锂中毒
四、医院常用药物副作用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为什么会出现口干?
抗精神病药物具有中枢和外周抗胆碱、抗肾上腺作用,可 表现出抑制腺体分泌、散大瞳孔、加速心率、松弛支气管 和胃肠道平滑肌等。其中的抑制腺体分泌作用可至口干。 抗精神病药的抗肾上腺作用可阻断a-受体效应,使皮肤黏 膜血管收缩也可导致口干.
坚持服药的意义:
精神疾病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疾病难以根治, 长期以来治疗经验告诉我们,此类疾病唯有坚持遵医嘱服 药,积极配合治疗,才能维持健康,否则极易造成疾病复 发,病情加重。因此坚持服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病人定期复查心电图的意义
药物对心脏的影响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人员发 现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可引起心电图的改变: (1)心电图异常比例增高。 (2)心电图改变与性别、年龄及病程无关,而与躯体状 况和原有心血管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有关。 这些病人异常心电图的发生比例较高。 (3)所用的药物中以氯丙嗪、舒必利、氟奋乃静引起心 电图改变较多见。 (4)主要改变为ST-T段的改变,QT间期延长,左心室变 电压,对心脏传导系统影响较小,未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 有的病人还可出现心动过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为何定期复查血常规?
几乎所有抗精神病药对白细胞都有一定的抑制,但仅 极少数出现粒细胞缺乏症。以氯氮平、氯丙嗪较多见。多 在治疗头6-12周出现,与剂量无明显关系,多数意见认为 是一种变态-免疫反应,也有认为系药物对骨髓造血机能 的毒性作用。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治疗中均应遵医嘱 检查血常规,发现异常,如处理及时可完全恢复。
四.维思通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1、ESP,与剂量有关,小剂量时ESP症状少。 2、TD(迟发型运动障碍),较少发生。 3、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主要副作用为失眠、焦虑、 激越、静坐不能、头晕、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等。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不良反应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范新印1、过度镇静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镇静、乏力、头晕,发生率超过10%。
氯丙嗪、氯氮平和硫利达嗪等多见,与药物拮抗组胺H1等受体作用有关。
奥氮平和奎硫平治疗患者也可出现。
利培酮和舒必利少见。
多见于治疗开始或增加剂量时,治疗几天或几周后常可耐受,也有不少长期服用氯丙嗪、硫利达嗪和氯氮平者表现多睡和白天嗜睡。
将每日剂量的大部分在睡前服用,可以避免或减轻白天的过度镇静。
严重者应该减药,并告诫患者勿驾车、操纵机器或从事高空作业。
2、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与药物对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有关。
临床表现为服药后常于直立位时血压骤然下降,可引起患者猝倒,多见于低效价药物,快速加量或剂量偏大时。
此时应让患者平卧,头低位,监测血压。
必要时静脉注射葡萄糖,有助于血压恢复,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3、流涎流涎是氯氮平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大约64.3%的患者出现流涎。
过度流涎在睡眠时最明显,患者经常主诉早晨枕头被浸湿。
尽管抗胆碱能药物可以治疗这一不良反应,因为抗胆碱能药物的毒性反应,一般不主张使用。
有建议外周抗肾上腺素能药物可以拮抗氯氮平对唾液腺的毒蕈碱样胆碱能效应。
可乐定(0.1 mg或0.2 mg贴剂每周1次)和阿米替林也用于睡眠时的流涎,最近发现氯氮平不增加唾液流量而是减少吞咽,因此在睡眠时候流涎最明显。
建议患者侧卧位,以便于口涎流出,防止吸入气管,必要时减量或换药。
4、锥体外系不良反应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是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震颤、类帕金森症、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等,与药物阻断多巴胺受体作用有关。
该不良反应常见于高效价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的发生率可达80%,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率也较其他抗精神病药为高。
低效价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比较少见。
利培酮高剂量时或个体敏感者也可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氯氮平、奥氮平和奎硫平致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风险较低。
精神科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
6.恶性综合征
• 表现:高热、肌紧张、EPS加重、心动过速、尿潴留等
• 处理:停药与抢救、对症治疗
7.肝脏损害
• 表现:一过性肝酶增高
• 处理:多可自行恢复,服用保肝药并检测肝功能
谢谢聆听!
• 处理:先减少药物剂量,若不减轻,可考虑换用第二代药物,如阿立哌唑等
3.过度镇静
• 表现:困倦、乏力、头晕
• 处理:缓慢加量、睡前服用、避免危险操作
4.肾上腺素阻断作用
• 表现:体位性低血压、反射性心悸 • 处理:缓慢加量、卧床
5.抗胆碱能作用
• 表现:口干、尿潴留、便秘、加重青光眼
• 处理:减药或换药
精神科抗精神病药的作用与不良 反应及处理
传统抗精神病药(又称神经阻滞剂(NEUROLEPTICS)、典型抗精神病 药、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1.药理作用
1〉阻断大脑多巴胺D2受体 2〉抗精神病作用(中脑边缘系统) 3〉锥体外系副作用(黑质-纹状体通路) 4〉催乳素增高(下丘脑漏斗结节投射) 5〉药源性阴性症状(额叶皮质投射)Fra bibliotek2.分类
1〉吩噻嗪类: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等 2〉硫杂蒽类:氯普噻吨(又名泰尔登)等 3〉丁酰苯类:氟哌啶醇等 4〉其他:舒必利等
3.受体占有率与疗效和副作用
(只有在一定的药物治疗窗内才能保证疗效和不发生药物 副作用)
4.不良反应与处理: 1〉锥体外系反应(EPS)
2〉血泌乳素升高
• 表现:闭经、泌乳和性功能改变
精神科药物副反应处理
机制:药物阻断多巴胺受体→DA受体超敏 药物:氟哌啶醇(发生率80%)、氟奋乃静、奋乃静 处理:无有效治疗药物,可尝试使用异丙嗪等,换药。
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可能会逆转TD
7、体重改变
机制:可能与药物的强5HT2c和H1受体亲和性 有关。患者多有食欲亢进。肥胖可能导 致糖脂代谢障碍,诱发II型糖尿病。 药物:氯氮平>奥氮平>奎硫平,第一代药物亦 可致体重增加,氟哌啶醇不明显。 处理:控制饮食,增加活动。
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处理
袁园
(一)常见不良反应 (二)严重不良反应
1、过度镇静 1、恶性综合征,或称高热征候群
2、体位性低血压
3、流涎 4、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2、诱发癫痫
3、血液系统改变 4、猝 死
5、催乳素水平升高
6、体重改变 7、心血管系统
4、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EPS
急性肌张力障碍(acute dystonia) 静坐不能(akathisia) 类帕金森症(Parkinsonism)
机制:药物阻断多巴胺受体。 药物:氟哌啶醇(发生率80%)、氟奋乃静、奋乃 静第一代药物。第二代药物利培剂量相关 EPS,余药风险较低。 处理:给予抗胆碱能药物,安坦片。减量,换药。
TD(tardive dyskinesia)
特征:不自主的Leabharlann 有节律的刻板运动见于持续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几年之后 严重程度波动不定,睡眠时消失、情绪激动时加重 抗胆碱能药物会促进和加重症状,避免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认识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
药物作用于人体,会与人体产生相互作用,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将这些作用分成治疗作用和副作用,人们心中理想的药物是只有治疗作用,没有副作用,但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药物作为一种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内,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良反应。
俗话也说,是药三分毒。
对于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机制复杂的抗精神病药来说更是如此。
正确认识药物的不良反应,无论对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还是对于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都是非常有益的。
有许多患者及患者家属习惯于用药前仔细阅读甚至分析药物说明书,这到底是不是一个好习惯,不能一概而论。
抗精神病药物的说明书中,药物的适应证一栏寥寥数语,如治疗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
但到了不良反应一栏,则出现了连篇累牍,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皮肤……,面面俱到,无一疏漏。
患者及家属轻则出现困惑;重则出现过分关注不良反应,形成相关的优势观念,结果是要么放弃此种药物,要么心中疙疙瘩瘩,在应用过程中对此种药物产生一定的抵触或障碍。
其实大可不必,说明书中大量罗列的不良反应用“丑话说在前边”来形容可能比较恰当。
药物在上市前都要进行长时间,大样本量的临床试验,只要在临床试验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都会在说明书上出现,这既是保证用药安全,对患者负责,也是对制药企业负责。
但是实际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说明书中大部分的不良反应出现的几率是非常低的。
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虽很难避免,有一些不良反应还比较常见,但是绝大多数的不良反应都轻微,可逆,可以耐受,经治疗可以很快好转,像镇静、心慌、震颤、口干等。
多数不良反应都出现在治疗的早期,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会逐渐消失。
而且药物的不良反应还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同一种药物,有的人加至最大剂量,兀自岿然不动;但是有的人甫一用药,就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而导致无法耐受。
近年来,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大量出现,相对于传统抗精神病药,在增加疗效的同时,更大大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
以前长期服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大都表情呆滞,身体发板,活动很不协调,周围人很好识别,影响了患者的人际交往,工作等社会动能。
但现在的药物大都没有这些不良反应,患者在服药期间依旧可以工作、学习,与常人无异。
所以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的正确态度是既要充分重视,也不能过分关注。
就诊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表现、躯体状况、年龄、性别等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药物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还会通过定期给予血常规、心电图、肝功等必要的辅助检查,以观察药物对身体的影响。
如果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有不适的感觉,就要及时向医生咨询,首先判断该表现是否为药物所致,如果是药物的不良反应,则根据反应的具体类型给予恰当的处理,如减药,停药,换药或加药(消除不良反应的药物)等,从而可以保证将药物对机体的损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