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校联盟2020届高三线上自主联合检测 语文试题(word版)

合集下载

安徽省十校联盟2020届高三线上自主联合检测语文答案

安徽省十校联盟2020届高三线上自主联合检测语文答案

安徽省十校联盟2020届高三线上自主联合检测语文参考答案1.D解析: A.不是因为文艺工作者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而是要想深化“抗疫文化”书写,作品本身需要具备中国美学精神。

B.不是进行“抗疫文艺”创作,而是深化“抗疫文艺”书写。

C.“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错,太过绝对。

2.B解析:“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段首,本段强调的是国家政策和社会对文艺创作的影响。

3.D解析:“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表述错误,以偏概全。

4.A(“贫困发生率”指贫困人口所占的比例,发生率高不能表示就更加贫困。

D项特别说明:根据图表说明文字可知,阿克苏地区2017年才纳入监测范围,所以该项推断合理。

)5.C(“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不对,精准扶贫的目标是实现全面小康,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要达到的目标。

D项要注意的是,文中“(乡村振兴)着眼于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能理解成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根据原文“乡村振兴是为实现……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手段和路径。

)6.参考答案:①党和国家高度重视。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施了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并将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国家战略。

②目标明确具体。

2020年要实现“两个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③有资金保障,针对性强。

中央财政提前下达专项扶贫资金,继续重点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

④扶助对象精准。

贫困地区明确,贫困人数清楚,实行精准扶贫。

(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7.D(3分)8.①站里被子小,突出条件差、天气冷、困难大,是赵程皇打电话回家的原因,推动情节发展;②母亲不声不响、历尽艰辛送被子,是故事的高潮,突出关心、怜惜女儿的母亲形象;③小说结尾,被子成了父母的鼓励、支持的象征,是赵程皇的精神动力,升华了小说主旨。

2020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2020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2020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历史语境中,什么是“天下”?人们多倾向于从政治层面为其定性,如邢义田所言:“天下观是指人们对这个世界政治秩序的概念。

”但是,当中国人以美学视野规划它的生存境域时,天下不仅是空间性的,也是时间性的。

时间为人的世界经验植入了运动和过程,它的价值则在于为主观经验建构的天下秩序增添了变量,使其由井然有序的状态,变化为活泼生动的状态。

中国传统天下观念从河洛中原出发,相关时间观念的形成也必然受这一区域的土壤以及气候和物候条件影响。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国人对时间的认识起于对土地生命特质的体认。

这是一种农业时间,即“农时”或“农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自然物候乃至天象变化成为时间的标识。

安徽省十校联盟高三线上自主联合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安徽省十校联盟高三线上自主联合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安徽省十校联盟2020届高三线上自主联合检测语文试题2020.3.29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

②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

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③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④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

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

2020年安徽省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安徽省高三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安徽省高三联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截至目前,我国共公布了五批传统村落6819个。

中国传统村落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仍然鲜活的文化遗产。

在我国,传统村落分布相对集中,形成了“一心、三片、多组团、多特色”分布特点。

这些种类繁多、生动多彩的传统村落,形成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支撑,它们既是世界农耕文明的源头和我国农耕文明最集中的反映,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源泉所在。

在城乡关系重构的今天,传统村落已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与重塑的重要载体和诗意栖居的家园。

当前,传统村落面临的紧迫任务依然是严格保护。

经过很长一段时期的努力,我们遏制了传统村落的自然消亡,但是空心化、建设性破坏、资金不足等依然是传统村落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

对传统村落进行严格保护,一方面需要开展传统村落谱系研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精细化记录和管理,把传统村落中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进一步明确。

另一方面则要健全传统村落保护体系,分级分类,精准保护利用。

对于有一定价值的传统村落,要保护好传统风貌,充分挖掘特色,适度恢复和还原,促进传统建筑的改善利用。

让传统村落走向现代,离不开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

当前历史村镇最突出的矛盾之一就是居住者对现代生活的要求与历史文化的冲突。

对此,我们要重点研究和突破,进一步改善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包括加强公共服务,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设小型综合体等。

通过优化调整适宜的产业,促进传统村落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安徽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全国示范高中名校十月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安徽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全国示范高中名校十月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题号12345710111214171819答案A B D D C B A C D C A B D1.A解析:A.“只要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就能自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紧密地融合在一起”错,原文为“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2.B解析:B.文章举大禹治水、戚继光抗倭的例子,证明的是家国情怀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

3.D解析:A.“内化于行、外化于心”错,原文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B.“不能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错,原文为“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

C.“为了实现个人价值,中国民众”错,应是“对于年轻人来说”。

4.B解析:B.扫码安装手机软件有可能会导致手机中毒。

5.C解析:A.“说明放假时间越长,消费者的日均消费越多”分析错误。

B.“‘中国大妈’成为了使用支付宝支付的主力”错,原文为“‘中国大妈’也开始加入用移动支付消费的主力”。

D.“使得移动支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错,材料讨论的是“扫码支付”;且原因分析错误。

6.①中国游客在境外的移动支付再创新高,人均支付接近2500元。

②中国游客境外用卡的目的地更趋分散,跨境用卡场景更加多元。

③中国游客在境外热衷于使用银联“云闪付”等移动支付服务。

(每点2分)7.B解析:B.从小说后面的部分可以看出“麻雀”并没有离开农村。

8.满怀理想时:“麻雀”爱“晶晶”,“晶晶”也爱主人。

“晶晶”是他的伙伴,是他的精神寄托,是他患难与共的伴侣,他们之间达成了不需任何言语就有的默契。

(2分)被招工和进城“闹腾得他周身疲惫”时:“麻雀”对“晶晶”是难舍难分而又无可奈何。

“麻雀”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忍痛把心爱的“晶晶”送给招工的师傅,送到遥远的北方去。

(2分)见到“晶晶”死于自己的枪口下时:理想幻灭的“麻雀”感到了沉痛,进而引起了对生活深邃的思索,“麻雀”的灵魂重获新生,他回到了乡村的怀抱。

某省2020年3月某十校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及答案

某省2020年3月某十校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及答案

某省2020年3月某十校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及答案摘要:安徽省江南十校2020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考试日期:2020年3月8日上午)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安徽省“江南十校”2020届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考试日期:2020年3月8日上午)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文学艺术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对于客观世界、心灵世界、理想世界的一种表达维度。

就文艺作品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记录”而言,电影《小时代》无比真切地表达了思想解放、物质财富迅速积累之后,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虎视眈眈和一往无前的力量。

今天,我们都不必讳言物质创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一旦对于财富的炫耀和追求,成为一个社会较大人群尤其是已经摆脱贫困的知识分子的终极目标,一个社会先知先觉阶层的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向世俗和世故下倾,整个社会的思想面目势必“喜言通俗,恶称大雅”。

②在中国社会物质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文艺作品对于物质和人的关系的探索是必要的和有价值的,但探索如果仅仅停留在物质创造和物质拥有的层面,把物质本身作为人生追逐的目标,奉消费主义为圭臬,是“小”了时代,窄了格局,矮了思想。

今天,中国许多知识分子“言必称西”,认为中国文化传统以大化小,是对个性和个体人发展的剥夺和压迫。

但他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常识:强调发展个性、发挥个体人的天赋特长的西方社会,对于个体的尊重和对于他者即社会大群体的尊重和奉献,通过宗教的层面上升到价值领域并获得共识、付诸实践。

个体的“小”存在于社会历史的“大”之中,工具性的物质服务于本原性的思想和精神。

(审核版)安徽省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审核版)安徽省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doc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项是①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

重回以邻为壑....的老路,不仅无法摆脱自身危机和衰退,而且会收窄世界经济共同空间,导致“双输”局面。

②随着“悟空”号暗物质探测卫星的发射、贵州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的投入使用、“墨子”号量子卫星的升空,神秘的宇宙世界将会变得泾渭分明....,不再神秘。

③这座建筑密度极低的城市,垂柳袅袅,花香阵阵;置身于这柳暗花明....的静谧中,立感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④进入黄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极目远眺,翠竹林海,群山起伏,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相接处,顿时你会产生一种歧路亡羊....的感觉。

⑤党员干部要与群众心灵相通、血肉相连,需走近群众,从“握手”开始,步步为营....,消除心与心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隔阖。

⑥尽管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仍在向前发展,但“一体化”势头明显受阻,东亚各种组织机制叠床架屋....却缺少主导和方向,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也毫无进展。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G20峰会中首先要考虑采取措施确保全球经济治理更加高技,促进国际贸易投资,完善包容、关联紧密的经济部署以及处理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等。

B.社会化网络尽管看似包罗万象,但社会化网络的发展却有迹可循,其中经历了一个从技术到理念、从虚拟到现实的延伸转化过程。

C.在第20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1500多家中外高新科技企业集中亮相,各种高科技成果及新型技术演示给人们描绘出来来的美好远景。

D.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随着社会化网络的不断更新发展,如今它已①是某种单一的技术或应用的代名词。

②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网络形式,③以新型的网络化思维引领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新时代。

安徽省十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线上自主联合检测语文试题

安徽省十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三线上自主联合检测语文试题
正想着,忽然感觉有人在看我。是的,我能感觉到这个人在看我。
我抬眼望去,不远处有一个身影。
啊,这身影好熟悉!
是谁,是谁?
是妈妈啊!
我顾不上跟司机打招呼就飞奔过去。
妈站在雪地里看着我,佝偻的背上,背着一个打成豆腐块的大号被子!山风吹乱了她过早飘白的头发。
妈妈,妈!
我大声叫着。在奔过去的一瞬间,我发现妈已经把脸上的泪擦干了,只剩下红红的两眼。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危言危行 喧宾夺主 要言不烦 食言而肥
B.仗义执言 虚张声势 长篇累牍 食古不化
C.仗义执言 喧宾夺主 要言不烦 食古不化
D.危言危行 虚张声势 长篇累牍 食言而肥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专业批评存在着蜕变为从文本到文本、从理论到理论
C.但是其罪魁祸首是学理性弱化了批评现实感
D.但批评现实感常常使得专业批评学理性弱化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
李老师,你可不知道,刚进十月,这里就下雪了。我第一天晚上在站里值班,门外似乎有鬼哭狼嚎,嗷,嗷!我从没有听过这种声音,太恐怖了。老员工说,山口风大,吹到玻璃上就是这声。外面来车了,赶紧出去加油。一推门,风把人往里刮。眼看着离加油机就几步远,愣是过不去。噎一口,喘半天。
我们这里是换界区,车进藏,油就贵了,司机们都铆足劲儿在这儿把油加满。人可老多了。一摸油枪,寒气直接钉进骨头,上牙打下牙,张开嘴都说不出话。宿舍里没火,冻得睡不着。站里的被子又小,盖得了脚,盖不住头;一盖头,脚又露出来。哪儿都冷,哪儿都不舒服。

【省示范中学】安徽省“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

【省示范中学】安徽省“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

江淮十校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2019.8命审单位:宿城一中命审人: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历史语境中,什么是“天下”?人们多倾向于从政治层面为其定性,如邢义田所言:“天下观是指人们对这个世界政治秩序的概念。

”但是,当中国人以美学视野规划它的生存境域时,天下不仅是空间性的,也是时间性的。

时间为人的世界经验植入了运动和过程,它的价值则在于为主观经验建构的天下秩序增添了变量,使其由井然有序的状态,变化为活泼生动的状态。

中国传统天下观念从河洛中原出发,相关时间观念的形成也必然受这一区域的土壤以及气候和物候条件影响。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国人对时间的认识起于对土地生命特质的体认。

这是一种农业时间,即“农时”或“农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自然物候乃至天象变化成为时间的标识。

同时,这种时间观念起于河洛中原,然后不断向外扩大它的描述疆域,直至成为一种与中国人的天下观齐平的概念。

这种时间观念之所以是审美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它并非来自自然界先天的给予,而是来自人后天的感性经验。

更具体地讲,在传统中国,时间不过是处于世界一隅的黄河中游的乡土经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虽然因自认为居于天下中心而赋予它普遍价值,但它毕竟受到了特定生产方式和地理区域的限定,是人基于区域性经验的主观建构。

它得以成立的美学理由要远远大于科学的理由。

在传统中国,时间的审美化是天下观念审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被“天下”一词规划的世界呈现出活态化的审美特征。

首先,在这一地带,中国早期农事活动对土地生命特质的发现,为中国人的自然审美提供了一个奠基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安徽省十校联盟2020 届高三线上自主联合检测语文试题2020.3.29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建议打印用纸:试卷、答案:A4 纸或A3 纸二合一打印答题卡:A3 纸(建议彩印)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诗歌、绘画、书法、舞蹈等呈现井喷之势,形成了特殊时期的“抗疫文艺”现象。

②如何深化“抗疫文艺”书写?笔者认为应向中国美学精神礼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人文情怀;向抗疫现实靠拢,深入观察和把握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显著成效,了解抗疫一线和身边可歌可泣的抗疫事迹,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故事;向灾难书写的纵深掘进,努力探寻“抗疫文艺”独特的内在美学意味和特定表达形式,在艺术追求中凸显当代中国“抗疫文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气派。

因此,应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③国本,即一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在观察感悟和艺术反映防控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现实时,应自觉摒弃轻信谣言、恶意抹黑等创作歪风邪气,书写和记录这场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的疫情防控阻击的人民战争,彰显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精神,为国家抗疫奉献艺术力量。

④人本,即以人为本,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这次疫情来势凶猛、波及面广,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

艺术触角须与生命关怀、人性美善融入,才可能发现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隔离在家中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绪,尤其是对逝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情感抚慰和精神激励,是文艺搭建安抚疏通渠道和体现人道情怀的特殊价值所在。

“抗疫文艺”创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关心群众疾苦,通过“抗疫文艺”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凝聚起全民族众志成城抗疫情的磅礴力量。

⑤事本,即以客观事实为本,真实反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现实。

这次疫情影响之广前所未有。

艺术的深度书写需要广泛采信、明白就里,许多事情尚在过程之中,切不可捕风捉影、罔顾事实、不求甚解。

没有现场感,就难有艺术真实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

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抗疫文艺”创作需要宏大的真理叙事与细微的客观描述完美结合,以一部部具体抗疫作品,反映整个国家和全体中华儿女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风貌。

离开或曲解甚至为了所谓艺术虚构而挑战真实底线,这不是“抗疫文艺”的内涵规定性和美学基本要求,是难以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

⑥文本,即以文艺作品为本。

目前“抗疫文艺”出现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缘于创作者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居家隔离之后,急于通过艺术创作尽快进入防控阻击战之中,表达创作者情系疫区、加油鼓劲的强烈愿望和关切之情。

这种激情澎湃的创作现象与阶段,一般来看,在灾难到来之初都会经历。

在持续和沉淀阶段,却需要理性思考和艺术思维的贯通。

一场灾难对人民生命财产、经济社会发展的破坏及其给人们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重的。

灾难题材的特殊性,隐含着书写方式的独特性。

需要艺术家对灾难本身的突发性、破坏性、震荡性等展开综合性系统性观察,对人类抗击灾难的信心和意志予以思考,对人类在与灾难的抗争中所体现出的自救互救、防控阻击的伟力和精神进行表现,把笔触深入到民众生活状态之中,深入到人性的各种表现情势之中,深入到家国关系与民族命运之中。

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们思想共鸣的,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

⑦“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我们期待“抗疫文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涌现出更多生动反映抗疫一线感人事迹、书写中华民族不为任何艰难困苦所屈服的恢宏史诗。

选自李明泉《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投入文艺创作,是因为他们具有中国美学精神,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直面灾难的大智大勇、顽强抗争的精神。

B.作者认为,要想进行“抗疫文艺”创作,需要从“国本、人本、事本、文本”四个方面提高认知把握能力和提升艺术表现水平。

C.“抗疫文艺”扎根于现实生活,其创作必须客观描述、真实反映,不能因为艺术虚构而对客观事实有丝毫改动,否则就是罔顾事实。

D.在灾难刚刚来临的时候,文艺工作者因急于抗击灾难而创作的作品,会存在激情有余而审美不足、表象叙事多于沉淀表达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问题,主体部分则运用并列结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发出呼吁。

B.“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强调了文艺创作会对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

抗疫文艺宣传中国精神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C.文章从政策倾向、创作核心、创作原则、创作使命四个角度为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指明了发展之路,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D.第⑤段引用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从反面论证了抗疫文艺创作必须以客观事实为本,否则就会失去艺术感染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抗疫文艺要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心百姓利益,在作品中融入生命关怀和人性美善,才能发挥文艺作品特有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B.艺术创作既需要以客观事实为本,书写符合生活的真实,也要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酌奇”“玩华”。

C.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和群众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抗疫文艺创作不应只停留在表象书写上,更应进行深度思考,创作出优质作品。

D.灾难题材与其他题材的艺术创作不同,它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

如在抗疫创作中,只有将个体感受融入到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思考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材料一: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 7 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 2020 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人民日报评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材料二:(新华社发,国家统计局数据)材料三:中国财政部 11 月 18 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全国 2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 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近日提前下达,共计 1136 亿元,以期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引发外媒关注。

据拉美社 11 月 18 日报道,根据中国财政部的说法,其中一部分资金将分解到具体的地方政府,以在2020 年加强脱贫攻坚战的力度。

报道称,这些资金将继续重点加大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

“三区”是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三州”是指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

报道称,今年 10 月,中国国务院一位高级官员表示,预计到今年底,全国 95%左右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

再经过 2020 年一年的努力,中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

该官员还提到,预计到今年底,全国 90%左右的贫困县将实现摘帽。

(《外媒关注中国投入巨资决战脱贫攻坚》,参考消息网 2019 年 11 月 20 日)材料四:从范畴逻辑上看,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战略在对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的深刻把握上,消除城乡发展之间的鸿沟,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共富共赢。

按照既定的工作部署,到 2020 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人口的全部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温饱有了充分保障。

然而,只要社会存在收入差距,就会存在一部分人的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数。

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在绝对贫困现象消除后,相对贫困问题将更加凸显,农村人口成为相对贫困的主要群体。

从时间逻辑上看,要立足 2020 年和 2050 年这两个时间节点,在全面脱贫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

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都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确定的国家战略。

前者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者着眼于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按照时间节点,在 2020 年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基础上,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 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全面实现。

(章文光《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有效衔接》)4. 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从贫困发生率来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员比片区外的贫困人员更加贫困。

B.2013 年到2017 年,我国贫困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超过4000 万,说明我国脱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

C.解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贫困问题,是解决贫困地区农村贫困问题的重中之重。

D.如果按照2013 年的监测范围来统计贫困人口,2017 年的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应该更少。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说明党和国家对解决我国贫困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B.从国务院某官员的预计情况来看,2020 年必须让全国剩下的5%左右贫困人口与10%左右的贫困县脱贫。

C.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到2020 年,我国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D.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了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共富共赢,是到2050 年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