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小结
本文作者以长江大河奔流向前比喻
中华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
华民族所逢的历史征途,在艰难困苦中
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
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 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再见!
艰难的国运:
造 就
不平坦
逼狭
险峻崎岖
艰难境界
扭 转
浩浩荡荡 一泻万里 雄健精神
雄健的国民:
艰难的国运要靠雄健的国民来拯救
议论文包括三个要素:论 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 者对所议论 的问题所持的 议 见解和主张,论据是用来证 • 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证 论 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 也就是论述的方法。 文
读准字音
钊( zhāo ) 逼狭( xiá ) 崎岖( qí qū 阻抑( yì ) )
解释词语
⑴逼狭: 狭窄。 ⑵崎岖: 形容山路不平。
⑶阻抑: 阻挡、抑制。 ⑷回环曲折: 曲折环绕。 ⑸亦复如是: 也是这样。 ⑹雄健: 强健有利。
⑺境界: 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感知
• 课文结构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 “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 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 泻万里的魄势。”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 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之间有什么联系
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扭转艰难的国运;惟有在 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才更能锻炼、造就国民的雄 健精神。
假如有人以为,课题中的两个短语的次序更 换一下,并不改变题意,你以为如何?
是艰难国运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猛士,真正的革 命者,倘若把“雄健的国民“放到前面,因果关系就颠 倒了。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李大钊)
4、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二者可以互换 位置吗?
是因为有艰难的国运,才造就了一 大批真正的猛士、真正的革命者— —雄健的国民,所以,如果把“雄 健的国民”放到前面,因果关系就 颠倒了。
文中最显著的特色是比喻说理,请注意下列
本体、喻体的对应。 长江、大河: 民族生命的进程
扬子江、黄河: 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浩浩荡荡: 中华民族的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平原无际,一泻万里: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 中华民族历史所遇到的艰难国运 扬子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 也就是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 前的精神。
2、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 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艰难的国运”是指“艰难险阻的 境界”、“很逼狭的境界”、“绝壁 断崖”、“极其险峻”、“崎岖险 阻”。 结合当时的实际,“艰难的国运” 主要表现在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 封建势力死灰复燃、国内军阀混战, 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品味语言:
1、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 行的曲调,在这悲壮的歌声中,走过这 崎岖险阻的道路。 2、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 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3、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4、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二者可以互换 位置吗?
1、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 行的曲调,在这悲壮的歌声中,走过这崎 岖险阻的道路。
听朗读,讨论:题目的重音应怎么处 理 ( b) a.重读“艰难的国运”; b.重读“雄健的国民”; c.重读“艰难的国运”“雄健 的国民”。
概括段意: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艰难境界须靠雄健的 精神才能冲过去。 2、任何民族生命的进程,和长江大河一样并不 总是坦途。 3、人类生活像旅行一样,越是崎岖险境,越能 感到冒险的美趣。 4、中华民族现在的进程就是一段险路,只有雄 健的精神才能感觉到它壮美的趣味。 5、我们要拿出雄健的精神,在艰难的国运中建 造国家,这是人生至趣。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这篇文章写作的年代,五四运动的高潮 已经过去。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 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对新文化运动的破 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封建复古势力从一 蹶不振中昂起头来,对新文化运动发动猖狂 的反扑。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 千疮百孔,步履维艰。
掌握字词 逼狭 崎岖 yÌ qū 折 阻抑_____ 回环曲____ 亦_____ yÌ 复如是
怎样一种命运?
“艰难 险阻的境界” “很逼狭的境界” “绝壁断崖” “极其险峻” “崎岖险阻”
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 生动地提出了用雄健精神战 胜困难。这雄健精神就是: 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勇往 直前。
拓展探究
在今天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 设的新长征途中.还要不要雄健的精神? 为什么? 发扬雄健的精神,是时代的需要。 在今天,也同样会“遇见沙漠、遇见山 峡”,遇见“崎岖险路”,出现“奇绝 壮绝的境界”,仍然需要我们拿出雄健 的精神,建设我们美好的祖国。
试阐释文中所表现的 “雄健的精神”?文中的哪 些句子体现了这种精神?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 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 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 荡荡地往前流去,以成其浊流 滚滚、一泻万里的魄 势。”“雄健的精神”也就是 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 直前的精神。
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艰难的国运”是
指山路、道路或水流曲折环绕。
也常比喻事情不顺利或形容事
情的困难性。
回环曲折
也是这个样子
亦复如是
狭窄,空间窄小 阻止抑制 阻抑
逼狭
本
长江大河
体
喻
体
民族生命进程
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勇 往直前 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发展
扬子江黄河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课件
怎样理解课文中作者所说的“趣味”?
李大钊曾说:“求乐的人生观,才是自然的人生 观,真实的人生观。” 请找出含有“趣”字的短语或句子。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的含义的? (指经历艰难险阻之后的快乐,是一种 奋斗的幸福。)
用警句、诗句、谚语来解释:
1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2 挑战艰险,征服旅途,无限风光在险峰。 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5 吃一堑,长一智。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品读课文,对文章进行美点寻踪, 赏析文章的美
语言美: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美在比喻的应用,形象生动,说理透彻。 意境美:表现在长江大河的流状,与《黄河颂》中 的‘惊涛澎湃,/掀起万张狂澜;/浊流宛转,/结 成九曲连环!’很相似,让我们尽情领略江河的 壮美。 哲理美:给人一种有关生命的、价值的思考,发人 深思,催人奋进。
文章题目中“艰难”和“雄健” 这两组词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 艰难的国运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骑士、 革命者,只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扭转艰 难的国运,唯有艰难的国运中建造的国 家,才能锻炼造就国民的雄健的精神。
拓展延伸:
李大钊所提倡的“雄健的精神”在当时 的思想文化界犹如一道闪电,一声惊雷,给陷入 迷惘的知识分子以极大的鼓舞和振奋。今天 的中华民族,国运昌盛,人民安居乐业,联
系当今的国际形势,你认为我们还需要“雄
健的国民”吗?怎么做,才算得上“雄健的 国民”?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雄健的国 民、雄健的精神都是重要的,否则中华民 族就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 实现复兴也只是一句空话。
1、江姐 2、董存瑞 3、文天祥 4、黄继光 5、邱少云 6、杨靖宇 7、郑成功 8、刘胡兰 9、雷锋 10、李向群 11、方志敏 12、罗盛教 13、王二小 14、赵尚志 15、赵一曼 16、八女投江 17、狼牙山五壮士 18、向警予 19、赖宁 20、白求恩 21、夏明翰 22、岳飞 23、林则徐 24、王进喜 25、张稚生 26、叶挺 27、项英 28、马占山 29、张自忠 30、李大钊 31、石平阳 32、梁三喜 33.闻一多 34.辛弃疾 35.谭嗣同 36.屈原 37.毛泽东 38.周恩来 39.赖宁 40.江姐 41.杨虎城 42.钱学森 43.陈毅 44.钟南山 45.孙中山 46.吉鸿昌 47.徐特立 48.张嘎 49.杨靖宇 50.戚继光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奇趣横生”,“一种冒险的美趣”, “一种壮美的趣味” “亦是人生最有 趣味的事”
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奋斗 后的快乐、幸福 获得这种快乐、幸福,必须要有勇往直 前的精神
相互交流或分组讨论
李大钊在文中想告诉我们什么?
不要为面前的困难吓倒, 有困难,但更有希望;与困难 作斗争,趣味无穷。在艰难的 国运面前,我们要勇往直前, 做雄健的国民,领略在崎岖险 阻的道路上建立新国家的乐趣。
边听边做:
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体现了艰难的国运? 哪些词语或句子体现了雄健的国民? 每小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历史道路不全是平坦 的,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 冲过去。
民族生命进程(像 长江大河一样),回环 曲折,极其险峻。
历史生活愈是走到崎岖的境 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是一 段崎岖险阻的道路。有雄健 精神的人能感觉到它有一种 壮美的趣味。
中华民族应该拿出这雄健的精神,走过这 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 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人类)历史道路
民族生命进程 人类历史生活 中华民族史路 中华民族精神
艰难国运 雄健精神
壮美趣味 雄健国民
再读课文,思考:
课文题目应该怎样理解?
在艰难的国运面前,我们 的国民应该具有“雄健的 精神”。
同学们,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乃至每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会遇 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 就是要靠雄健的精神:冲破一切艰难 险阻,像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那样 勇往无前。
品味语言,思考问题:
1 写江河对表现李大钊提出的“雄健精 神”有什么作用?
下列词句比喻什么?
长江大河—— 民族生命进程
扬子江、黄河—— 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课文全解: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 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 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 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 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 于其间,回环曲折,
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 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有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 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情,却看不到中国的希望, 不知所措的叹息、彷徨。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 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救国 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在这篇文章中,李大钊告诉人 们,不要被面前的困难吓倒,有困难,但更有希望; 与困难作斗争,趣味无穷。希望更多的人投身于救国 救民的伟大事业,把救国的事业变成全民的事业。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作者简介: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县 人。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 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 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 运动的领袖之一。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 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 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 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作有《守 常文集》《李大钊选集》《李大钊诗选集》。
问题探究:
1.本文第二、三两段都说到两种境界,语意的 重点在哪一方面?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浩 荡 荡 ”
江 黄 河 比 中 华 民 族 历 史 进 程 ; 用 “浩
用 长 江 大 河 比 民 族 生 命 进 程 ; 用 扬 子
意 味 隽 咏 的 比 喻 美
流 滚 滚 、
开放探究
文中说“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 1、文中说“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
段崎岖险阻的道路。”“目前的艰难境界, 段崎岖险阻的道路。”“目前的艰难境界, 目前的艰难境界 哪能阻抑我们生命的前进? 哪能阻抑我们生命的前进?”请联系课文的 时代背景,谈谈当时中华民族的“ 时代背景,谈谈当时中华民族的“崎岖险 ”“艰难境界 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艰难境界” 阻”“艰难境界”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2、我国古代诗歌中有不少抒发爱国情怀的名 篇佳句,请写出你最欣赏的名句至少三句, 篇佳句,请写出你最欣赏的名句至少三句, 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明喜欢的理由。 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明喜欢的理由
江 黄 河 穿 沙 漠 、 过 山 峡 ” 比 中 华 民 族
中 华 民 族 历 史 所 逢 的 艰 难 国 运 ; 用 长
展 ; 用 “曲 折 回 环 ” : 崎 岖 险 阻 “比 比 中 华 民 族 历 史 的 顺 利 发
一 泻 千 里 ”
不 可 挡 , 一 往 无 前 ; 用 “平 原 无 际 , 比 中 华 民 族 历 史 随 便 扩 大 势
雄健: 趣味:使人愉快, 雄健:强健有力 趣味:使人愉快,使 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五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五 20世纪20 四运动高潮以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想勾结, 四运动高潮以后。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想勾结, 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 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加紧了对新文化运动 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 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封建复古势力从一 蹶不振中昂起头来, 蹶不振中昂起头来,对新文化运动发动猖狂的反 帝国主义加紧了文化侵略。 扑。帝国主义加紧了文化侵略。中华民族真如 大病处愈的病人” 千疮百孔,步履维艰。 “大病处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针 对这种现实和精神状态,李大钊大声疾呼, 对这种现实和精神状态,李大钊大声疾呼,振奋 起雄健的民族精神,再严重的历史关头, 起雄健的民族精神,再严重的历史关头,在艰难 曲折的道路上,树立起冲破险阻的信心。 曲折的道路上,树立起冲破险阻的信心。这在当 时浊流滚滚的思想文化界,无疑如一道闪电, 时浊流滚滚的思想文化界,无疑如一道闪电,一 声惊雷,给人以极大的鼓舞,极大的振奋。 声惊雷,给人以极大的鼓舞,极大的振奋。
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目标:1、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2、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和说服力。
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揣摩本文比喻中蕴涵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2、教学难点: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3、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前准备:二、导入新课:播放《国歌》的音乐,同学们,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中华人民某某国国歌。
这首歌正如歌词中所说的那样,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创作的。
她如战鼓震撼了中国人的心,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保卫和建设自己的家园,克服重重困难,执着向前。
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曾在20年代,也是在我国处在艰难的时候,创作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她同样也激励着中国人努力冲破一切困难,奋勇向前。
三、了解作者:你了解李大钊吗?——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作适当补充。
四、研读与赏析:(一)、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
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
下面听教师X读(听录音磁带)。
思考(教师用小黑板出示思考题):A、勾画出应该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词语。
B、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C、艰难的国运是怎么样的一种命运,请联系文的具体语言来回答。
1、出示应该掌握的词和不理解的词,清除阅读障碍。
其经历亦复如是固是高高兴兴地往前走奇绝壮绝的境界老于旅途的人以成其浊流滚滚魄势阻抑2、初步把握语言特点。
(指名回答)-----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3、“艰难的国运”的含义:对二十年代的国家命运,作者在文中是怎么样比喻的,你了解当时的历史吗?(了解写作背景)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二)、指名朗读各段,每读完一段即归纳各段内容(研究写了什么、怎么阐述):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第8课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教材分析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是一篇歌颂民族精神的杂文。
它用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说理形象,鼓舞人心,既反映了作品产生的时代特点,又能鼓舞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比喻所蕴涵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位语言的能力。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教学难点
揣摩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及比喻中蕴涵的哲理。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诵读教学法、语文活动式教学法。
拓展延伸在今天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
设的新长征途中,还要不要雄健的
精神?为什么?各抒己见深化文章的
中心,培养学
生的爱国情
怀和革命者
的气度。
小结本文作者以长江大河奔流向前比喻
中华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
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历史征途,在艰
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
艰难的国运
造就改变
雄健的国民。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赏析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赏析说起李大钊,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吧,这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今天来分享的是《艰难的国运与雄壮的国民》赏析,一起来分享下吧。
李大钊(zhāo)(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早期领导人。
1907年入天津法政专门学校学习,1913年赴日本,1916年回国,任北京《晨报》主编。
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李大钊同志领袖之一。
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嗣后,对党的建设,工人、学生运动,统一战线,均有重大贡献。
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平(现北京)。
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
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整体把握这是一篇说理散文,但有的人也认为是篇小杂文,即议论文。
即——议论性散文。
李大钊散文式的“黄河颂”。
这篇短文一共有五段。
第一段:说明人类历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艰难险阻的境界。
第二段:以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
长江大河有时在平原上一泻万里,有时却在丛山叠岭中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也一样。
在这里,与第一段相呼应,第一段讲的是“历史的道路”,这里讲的是“民族生命的进程”,是一致的。
第三段:以旅途征人以冒险为美趣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
旅途征人“走到崎岖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而“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
这段说明人类在历史上只有经过艰难曲折,奋斗流汗,才能深切体验到奋斗的意义,成功的乐趣。
第四段: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中华民族现在正逢崎岖险阻,它让奋斗者有机会领略奇绝壮绝的景致,“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另一层是说,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4、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 族生命的前进?
阻抑:阻碍抑制。
5、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流过去,以 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
成:成就、形成。 魄势:气魄、气势。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朗读要求:
1、语速适中 2、读出重音 3、缓急有致 4、感情( )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帝国主 义列强虎视眈眈(dān),国内军阀混战, 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有一部分在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 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 路口。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 国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
李大钊
学习目标
1、在激情的诵读中,理解文章 主要内容; 2、体会重要词句在文中的意义 和作用; 3、理解雄健精神的涵义,体会 它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 亭人。1918年与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并 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0年3月,在 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 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 义者。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 害于北京。 李大钊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 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本体 长江大河
喻体
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 国运 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扬子江黄河
“浩浩荡荡”
“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曲折回环”“崎岖险阻” 扬子江黄河穿沙漠、 过山峡 “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民族生命进程
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 一往无前
预习检测(一)
读得准
xiá 逼狭 回环曲折 qū 崎岖 qíqū 阻抑 yì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八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初中语文七年级(人教版)下册教材分析:《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的课文以祖国为主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感。
本文是一篇杂文,作者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说理形象,鼓舞人心。
教学时既要交代作品产生的时代特点和作者情况,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舞学生从作品中汲取乐观坚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学好本文,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学情分析:初一下学期的学生,经过近半年多的初中学习体验及情感阅读的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经验,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欣赏简单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文的情感炽热,而90后的孩子成长在和平年代,文章所呈现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的生活很远,会给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前强调预习。
最好组织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有关五四运动以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但本文语言充满激情,适合朗读。
“阅读是走向文字内心的桥梁。
”这时的不断朗读,带领学生从字里行间寻找蛛丝马迹;再结合学生所了解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对于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感情,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1、教学知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反复朗读,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或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揣摩文中精彩的比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难点:引导学生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前两天我们刚刚学了《黄河颂》,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激励我们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
七年级语文下册: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艰难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等,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困境中的奋斗精神和顽强意志。
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苦难与抗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对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些事件可能还不太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感受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此外,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某些专业术语和历史人物不够熟悉,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艰难事件,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和顽强意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中所描述的中国近代史上的艰难事件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某些专业术语和历史人物的解读,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力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情感教育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引导,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相关事件,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和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基本知识,搜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如播放一段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李大钊) 课件(29张) (1)
2、怎样理解课文“奇趣横生”、 “冒险的美趣”、“一种壮美的趣味”、 “人生最有趣味的事”中的“趣味”?
这种种趣味,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 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一 种值得回味的经历。
3、理解题目的含义: 仅仅靠少数的革命先驱抛头颅撒 热血是无法改变现状的,要全民动员 起来共同拯救我们艰难的国运,推翻 旧社会,创造新中国 。
合作探究
本文用一系列比喻手法,既生 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试找出文中用 了哪些比喻,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 情怀。
1.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 2.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3.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 一往无前; 4.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 的顺利发展; 5.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 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6.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 中的艰难斗争; 7.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 明前途。
逼狭:非常狭窄,艰难。 亦复如是:也是如此。
⑵ 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 故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 老于:富有经验的。
⑶ 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 族生命的前进? 阻抑:阻碍抑制。
⑷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 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 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一成其起浊流 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 魄势:气魄,威势
艰难的国运 与雄健的国民
李大钊
自主预习
1.搜集作者及相关资料 2.熟悉字词 3.朗诵课文熟悉内容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 人和早期领导人。1927年4月28日,被奉系军 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他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 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著 作有《守常文集》(1939年出版)、《李大钊选 集》(1959年出版)、《李大钊诗选注》(1979年 出版)。
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课 堂 小 结
练 习 时 间
练习方式
教 学 反 思
练
给加 一、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阻 yi__ 一(xiè)___千里 (cóng)___山叠岭 绝壁断___(yá) (zhuó)___流滚滚 二、 形似字组词 [狭 ( ) 浊 ( ) 竞 ( ) 峻 ( ) 俊 ( )侠 ( ) 课 蚀( ) 竟( ) 竣( ) 堂 三、解释整个词语 练 ①浩浩荡荡: 习 ②一泻千里: 设 ③亦复如是: 计 ④奇趣横生: 四、优化设计练习
馈 校 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总是把自己的身家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 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为 终身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志士, 把自己的生命铸 成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共和国 才有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说:让共和国的明 天因为有我而更加强大和美丽!
选集》 、 《李大钊诗选注》 。 2、写作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 20 世纪 20 年代,正当五四运动高潮过后,封建 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 封建复古势力也再次对新文化运动进行疯狂的反扑,中国社会黑暗到了极 点。 在这种“艰难的国运”面前,那些民族精神不健全的人、懦弱的人和 奴颜卑膝的人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或化敌为友、为虎作伥,或者畏惧斗争 循迹而去。而大多数正直的爱国志士则在黑暗中徘徊,精神不振。 针对这 种情况,李大钊大声疾呼,振奋起雄健的民族精神, ,在严重的历史关头, 在艰难曲折的道路上,树立起冲破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期望动员更多的人 投身于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使救国救民事业变成全民性的事业。 3、正确书写词语 逼狭. ( ) 崎岖. . ( ) ( ) 阻抑. ( ) 亦复如此: 回环曲折: 4、初步把握语言特点。朗读课文,以慷慨激昂的情绪感染大家,感受作者 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二、合作探究 1、思考文章行文思路: 层层深入地表达思想感情:人类历史道路→民族生 命过程→人类历史生活→中华民族史路→中华民族精神。 2、试着找出文中用了哪些比喻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由学生回答然 后教师进行总结) 长江大河——民族生命进程 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历史 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平原无际、一泻千里——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回 环曲折、崎岖险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险阻 扬子江、黄河——中 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浊流滚滚、 一泻千里——中华民族的光敏前途 作者用了 这些比喻句,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同时也表 现了作者的主张,在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为民族的尊严和 发展而奋斗、牺牲。 3、文中多次提及“趣味” ,该如何理解? 可联系高尔基《海燕》一文中“战 斗的欢乐”一句来理解,种种趣味就指经历艰难险阻之后的幸福与快乐的感 受。 在课文中作者提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 “奇趣横生” 、 “一种壮美的趣味” 、 “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这种趣味其实就是在经历各种艰难险阻以后的 乐趣,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是勇于挑战困难,政府困难的不畏艰险的英 勇气质;是热衷于投身国家解放事业、为民族解放而不畏艰辛的崇高品质。 总而言之,它是一种“战斗的欢乐”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课型:自读课修订:黄伟才审阅:初一备课组【学习目标】1.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2.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性与说服力。
3.感悟和理解文中所表达的雄健精神,树立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揣摩本文比喻中蕴含的哲理和洋溢的情感。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作者简介李大钊(1889-1927),字守长,河北乐亭人。
1918担任《新青年》主编,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传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成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
1920年3月,在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7年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
2.给加点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逼狭()崎()岖()阴抑()魄()势回环qū()折景zhì()zhuó()流3.大声地朗读课文。
5.我们能从标题中获取哪些信息?6.诵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研讨(一)反复朗读全文。
(二)回答下列问题。
1.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做论述?每个方面要经历哪些艰难险阻?画出相关的词语。
这些艰难困苦需要怎样的精神去战胜克服?2.课内阅读: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
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
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
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
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
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
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1).试用简洁的语言阐释"雄健的精神"。
(2).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3).概括第五节的大意。
(4).请从文中找出三处比喻,并说明运用比喻的好处,表现作者什么情怀。
(5).你现在认为有趣味的事是什么?并阐述一下你的理由。
三、拓展·延伸白种人--上帝的骄傲朱自清去年暑假到上海,在一路电车的头等里,见一个大西洋人带着一个小西洋人,相并地坐着。
我不能确说他俩是英国人或美国人;我只猜他们是父与子。
那小西洋人,①那白种的孩子,不过十一二岁光景,看去是个可爱的小孩,引我久长的注意。
他戴着平顶硬草帽,帽檐下端正地露着长圆的小脸。
白中透红的面颊,眼睛上有着金黄的长睫毛,显出和平与秀美。
我向来有种癖气:见了有趣的小孩,总想和他亲热,做好同伴;若不能亲热,便随时亲近亲近也好。
②在高等小学时,附设的初等里,有一个养着乌黑的秀发的刘君,真是依人的小鸟一般;牵着他的手问他的话时,他只静静地微仰着头,小声儿回答--我不常看见他的笑容,他的脸老是那么幽静和真诚,皮下却烧着亲热的火把。
我屡次让他到我家来,他总不肯;后来两年不见,他便死了。
我不能忘记他!我牵过他的小手,又摸过他的圆下巴。
但若遇着陌生的小孩,我自然不能这么做,那可有些窘了;不过也不要紧,我可用我的眼睛看他--一回、两回、十回,几十回!孩子大概不很注意人的眼睛,所以尽可自由地看,和看女人要遮遮掩掩的不同。
我凝视过许多初会面的孩子,他们都不曾向我抗议;至多拉着同在的母亲的手,或倚着她的膝头,将眼看她两看罢了。
所以我胆子很大,这回在电车里又发了老癖气,我两次三番地看那白种的孩子,小西洋人!初时他不注意或者不理会我,让我自由地看他。
但看了不几回,那父亲站起来了,儿子也站起来了,他们将到站了。
这时意外的事来了。
那小西洋人本坐在我的对面;走近我时,突然将脸尽力地伸过来了,两只蓝眼睛大大地睁着,那好看的睫毛已看不见了;两颊的红也已褪了不少了。
和平,秀美的脸一变而为粗俗、凶恶的脸了!他的眼睛里有话:"咄!黄种人,黄种的支那人,你--你看吧!你配看我!"他已失了天真的稚气,脸上满布着横秋的老气了!我因此宁愿称他为"小西洋人"。
他伸着脸向我足有两秒钟;电车停了,这才胜利地掉过头,牵着那大西洋人的手走了。
大西洋人比儿子似乎要高出一半;这时正注目窗外,不曾看见下面的事。
儿子也不去告诉他,只独断独行地伸他的脸;伸了脸之后,便又若无其事的,始终不发一言--在沉默中得着胜利,凯旋而去。
不用说,这在我自然是一种袭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袭击!这突然的袭击使我张皇失措;我的心空虚了,四面的压迫很严重,使我呼吸不能自由。
我曾在N城的一座桥上,遇见一个女人;我偶然地看她时,她却垂下了长长的黑睫毛,露出老练和鄙夷的神色。
那时我也感着压迫和空虚,但比起这一次,就稀薄多了;我在那小西洋人两颗枪弹似的眼光之下,茫然地觉着有被吞食的危险,于是身子不知不觉地缩小--大有在奇境中的阿丽思的劲儿!我木木然目送那父与子下了电车,在马路开步走;那小西洋人竟未一回头,断然地去了。
我这时有了迫切的国家之感!我做着黄种的中国人,而现在还是白种人的世界,他们的骄傲与践踏当然会来的;我所以张皇失措而觉着恐怖者,因为那骄傲我的,践踏我的,不是别人,只是一个十来岁的"白种的"孩子,竟是一个十来岁的白种的"孩子"!我向来总觉得孩子应该是世界的,不应该是一种,一国,一乡,一家的。
我因此不能容忍中国的孩子叫西洋人为"洋鬼子"。
但这个十来岁的白种的孩子,竟已被揿入人种与国家的两种定型里了。
他已懂得凭着人种的优势和国家的强力,伸着脸袭击我了。
这一次袭击实是许多次袭击的小影,他的脸上便缩印着一部中国的外交史。
他之来上海,或无多日,或已长久,耳濡目染,他的父亲,亲长,先生,父执,乃至同国,同种,都以骄傲践踏对付中国人;而他的读物也推波助澜,将中国编排得一无是处,以长他自己的威风。
所以他向我伸脸,决非偶然而已。
③这是袭击,也是侮蔑,大大的侮蔑!我因了自尊,一面感着空虚,一面却又感受着愤怒;于是有了迫切的国家之念。
我要诅咒这小小的人!但我立刻恐怖起来了:这到底只是十来岁的孩子呢,却已被传统所埋葬;我们所日夜想望着的"赤子之心",世界之世界(非某种人的世界,更非某国人的世界!),眼见得在正来的一代,还是毫无信息的!这是你的损失,我的损失,他的损失,世界的损失;虽然是怎样渺小的一个孩子!但这孩子却也有可敬的地方:他的从容,他的沉默,他的独断独行,他的一去不回头,都是力的表现,都是强者适者的表现。
决不婆婆妈妈的,决不粘粘搭搭的,一针见血,一刀两断,这正是白种人之所以为白种人。
我真是一个矛盾的人。
无论如何,我们最要紧的还是看看自己,看看自己的孩子!谁也是上帝之骄子;这和昔日的王侯将相一样,是没有种的!1925年6月9日夜1.试着说说这段文字的记叙要素。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情的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情的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情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画线句①采用了什么描写?与下文的哪些句子形成对比?作用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3.作者称外国人为"大西洋人""小西洋人"饱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画线句②的内容采用了怎样的记叙方式?其作用是什么?5.你怎样理解"这一次袭击实是许多次袭击的小影,他的脸上便缩印着一部中国的外交史"?6.你认为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有哪些?7.理解画线句③,解释加点的词语所表达的深刻含义。
迫切的国家之念:8.这段文字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四、小练笔:以"读《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后"为题,谈一谈你读后的某一点体会,字数为300字左右。
名句积累: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北宋范仲淹2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4.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5.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6. 锦绣河山好收拾,万民尽做主人翁。
(朱德)答案:课内阅读:1."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也就是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2.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
3.以扬子江、黄河比喻我们的民族精神。
扬子江、黄河遇见沙漠、山峡,都能一泻万里,我们民族的前进的脚步是任何力量阻挡不住的。
作者号召大家"拿出雄健的精神","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这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4.用长江比喻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喻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喻中华民族历史不可阻挡、一往无前。
比喻的运用,使作品内容深入浅出、易于理解,也使作品中的一些语言具有多重的含义。
参考答案:1.时间:去年暑假地点:在一路电车的头等里人物:"我"、大西洋人、小西洋人起因:"我"因发了老癖气,两次三番地看那白种的孩子经过:初时他不注意或者不理会我,后来他伸着脸向"我"足有两秒钟结果:小洋人凯旋而去2.外貌描写。
"突然将脸尽力地伸过来了,两只蓝眼睛大大地睁着,那好看的睫毛已看不见了;两颊的红也已褪了不少了。
和平,秀美的脸一变而为粗俗、凶恶的脸了!他的眼睛里有话:'咄!黄种人,黄种的支那人,你--你看吧!你配看我!'他已失了天真的稚气,脸上满布着横秋的老气了!'描写漂亮的外貌为下文傲慢的举动作铺垫。
3.对外国人蔑视华人傲慢举动表示讽刺。
4.插叙,介绍自己的"癖气",说明自己两次三番的看"小西洋人"并无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