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节 全球变化的驱动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
偏心率、黄赤交角和岁差这些地球的轨道参数都是 随时间变化的,它们的变化均会导致地球接受太阳辐 射的季节和地区分布的变化
A、黄赤交角 B、岁差 C、偏心率
41000年周期
黄赤交角:
-41000年周期
周期约41000年。 在几百万年内,黄赤交角的变化范围为 21.65º~24.6º(当前为23.44º),好象船的左右摇摆。
(1)太阳辐射的变化——长期变化
1
太阳的辐射输出是随着太阳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 在地球诞生之初的45亿年前,太阳的辐射输出较现代 低30%,在此后的45亿年历史中,太阳的辐射输出不 断增加到现代水平。
(2)太阳活动——短期变化


1)太阳活动高峰期能够引起太阳紫外辐射和微粒辐射的 极大增加。
3)地外物体的撞击作用
在地球的历史上,地外物体对地球的撞击作 用不仅存在而且频繁发生,在地球历史的早期 尤其如此。
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短期的环境影响。 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地质作用过程。 对全球变化的深远影响。 导致地球内部物质的重新分配。
产生了所谓气候变化的“轨道驱动”理论。
深海沉积物和黄土地层研究证实
气候变化具有10万年的周期,其间还亦叠加着41000年 和21000年的次一级周期。
黄土剖面和深海沉积物岩芯气候变化信息序列的谱分析结果(刘东生,1997)
存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题:
不能解释冰期建立的机制,即为什么冰期出现在第 四纪而不发生在始新世或上新世等其它时期?
目前的偏心率为0.0167,日照量的差别为7%,偏心率越 大,冬夏季节的长短差异越大。
如果太阳辐射量稳定不变,那么上述三种变 化联合起来会使地球接受的热辐射量发生变化, 从而使地表平均温度也按一定的规律发生变化。
“轨道驱动”理论的提出:
米兰科维奇综合地球轨道偏心率、地轴倾角和岁差现象 对于太阳辐射的影响,按照冬、夏半年分别计算出了60 万年来两半球每10个纬度的辐射量变化。
目前,已经从树木年轮中获得了近5000年来△14C的记录, 用以表述太阳活动变化。
2)太阳黑子活动在101~102年尺度上均存在显著的周 期变化。如11年的沃尔夫周期、22年的海尔周期、80 年的世纪周期、180年的双世纪周期等。
101~102年尺度上周期变化
太阳黑子数变化,虚线为观测值
3)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辐射也增强。
黄赤交角越大,冬季和夏季接受的辐射量差异越大。若黄 赤交角减小,极地地区变暖,反之,极地寒冷。
据N. Ekholm(1901)计算,在距今28300年时地轴倾角 最小为22.1º,高纬度冬暖夏凉,70ºN地区夏半年气温比 之公元1883年低3.8℃;在距今9100年前地轴倾角最大时, 高纬度冬寒夏热,70ºN地区夏半年气温比公元1883年要 高2.4℃;
如太阳辐射变化1%,地面平均温度可变化1℃左右,冬 半球高纬度的地面温度变化可能为平均值的2~3倍。 大气环流模式的模拟结果表明,太阳常数增加2%,地 面气温可能上升3℃;减少2%,地面气温可能下降4.3℃。 分析过去的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关系发现,太阳黑子 活动弱时气温偏低,历史上太阳活动极小期是冷期。
一些地球物理现象,如极光、磁暴、电离层扰动等可间 接反映太阳活动。 对树木年轮中的14C测量的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强时, 14C含量低,反之,14C含量高,可能是由于强磁场使宇 宙射线偏离了地球。
树木年轮14C浓度变化与太阳活动关系
原因:
大气圈产生14C的多寡取决于宇宙线的强弱,而宇宙线又 受到地球磁场的影响。当太阳活动强烈时,由于地球磁场的作 用,进人大气圈的宇宙线减少,则产生的14C较少;反之,大 气中产生的14C浓度增加。大气中14C浓度变化会被树木年轮记 录下来。
驱动力分为四种类型(以来源看):
地球外因素 地球内力因素 人类活动 地球系统内部的反馈作用与全球变化
1、驱动全球变化的地球外因素有:
太阳活动 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 地外物体的撞击作用
1)太阳活动
太阳辐射直接驱动了发生在地球表面的各种过程。 其变化改变了到达大气顶层的能量,并通过影响物理 气候系统的能量收支平衡导致气候变化,进而引起全 球变化。
地球轨道参数变化本身所引起的气候变化比地球上 实际发生的全球变化的幅度小得多。因此,在地球 轨道参数变化与全球变化之间存在什么反馈机制使 得由地球轨道参数变化所引起的变化被放大?
根据地质记录发现,在2.4MaBP以前,19ka和 23ka的岁差周期占主导地位;在2.4~0.8MaBP期 间,41ka的黄赤交角变化周期为主要周期;而在 0.8MaBP以来却是在三个地球轨道参数中强度最 弱的0.1Ma的偏心率周期最为显著;米兰柯维奇理 论难以解释为什么会发生主导周期的变化?
岁差:
周期约21000年。岁差导致地球近日点时间的变化。 现在地球在1月位于近日点,北半球冬暖夏凉;经过
10500年,近日点的时间将在7月,情况相反。
偏心率:
周期96000年周期。大约96000年的一个周期内变化于 0.005~0.0607之间(目前为0.0167),从圆形→变偏(椭 圆形)→圆形。
后来Vernekar(1968,1972)又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将米兰 科维奇太阳辐射量曲线延长到距今100万年前。
解释冰期、间冰期
米兰科维奇认为60º~70ºN高纬度地区夏季辐射量减 少的时期,会使夏半年气温降低4~5℃,而冬季气温略 有升高,因此冬天降雪量增大,到了凉爽的夏天积雪还 未来得及融化,又一个多雪的冬天就来到了。如此反复 进行,冰雪大量积累导致冰川扩张,就形成了冰期。相 反,夏季辐射量增加会形成夏热冬寒,冬季降雪减少, 夏季完全消融导致冰川退缩,成为间冰期。
第二节 全球变化的驱动力
导致全球变化的驱动力:
周期变化的因素:如太阳活动、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其 作用是连续变化的,可导致全球环境的周期性变化; 非可逆性变化的因素:如太阳长期演化、板块运动,其 作用是持续性的,可能导致环境的非可逆性变化; 随机发生的因素:如火山活动、小行星碰撞,其发生的 时间不确定,作用过程暂时,但所导致的全球变化既可 能是短期的扰动,也可能是长期的不可逆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