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复习策略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4.2 小说阅读 标题意蕴探究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4.2 小说阅读 标题意蕴探究

主标题:标题意蕴探究副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要特别重视哦1关键词:命题形式,解题方略,典型示例难度:3重要程度:4内容:选择标题作为探究点是命题者的偏爱。

常见的探究题有三种:一是侧重内容的意蕴探究,二是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三是拟标题的意图。

无论是哪种,都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或就一个角度谈深谈透,或多角度多层次切入。

对于标题意蕴题,特别要关注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或比喻义。

一、命题形式:此类题目的题型有:1.××标题有什么含义。

2.××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这篇小说的题目改成“××”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4.小说题为“××”,但写别的文字多,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安排的理由。

5.这篇小说以“××”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题材选择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二、解题方略:标题式探究试题,答题应考虑以下切入点①能否体现主题;②能否表达情感;③是不是线索;④是不是简洁、醒目、形象、生动、富有诗意;⑤是不是富有情感或悬念,引人入胜;⑥是不是体现作者的构思;⑦是不是突出人物形象的某种个性化特征;等等。

三、典型示例:(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血的故事》林海音题目: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试题分析:①要考虑小说写作的目的是什么;②标题和小说中心思想有何联系;③标题和文章的构思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观点一: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不合适。

①“血”这个词可让人联想到“血脉”“血缘”“血性”等多种含义,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题意就显得单一了;②外省人和台湾人血脉同源,这是“血般的事实”;③彭先生的恋爱故事,实质上折射了外省人与台湾人之间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小说表达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4.2 小说阅读 小说中物象的作用-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素材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4.2 小说阅读 小说中物象的作用-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素材

主标题:小说中物象的作用副标题:小说中物象作用类题目,在高考试题中屡有出现,不能忽视哦!关键词:命题揭密,答题思路,典型示例难度:2重要程度:3内容:一、命题揭密:命题者常常从文章的物象入手设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1、联系全文,指出某物象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

2、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答题思路: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2、为下文作铺垫(伏笔)作用;3、对人物的衬托作用;4、对内容的充实作用;5、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

三、典型示例:(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阿根廷]莱·巴尔莱塔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

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

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

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

请看!我至亲某某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

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

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骑士跳栏!”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

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

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

”一阵哄堂大笑。

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进墙壁。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谋篇布局类题的答题技巧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谋篇布局类题的答题技巧课件
• ④爷爷对父亲的两次嘱咐,暗示父亲要做的事是有危险的,暗示结尾纪先生是地下党, 也为结尾“之后,我再也未看见过父亲”做出了解释。开头写济世堂药铺气氛的凝重, 后写胖子抢夺药方,以及跟随“我”回家查问,胖子的一系列行为,都表明着他在警惕 消息的传递,暗中察访相关人员,都能够暗示纪先生的地下党身份。(写胖子的某一次 行为即可)
• 爷爷只顾咳,喊疼,不理他。
• 胖子站在旁边看我煎完药,才打算离开,走到门口时,突然折身回来,蹲在爷 爷身边,冷冷地问:为什么不喝药?
• 爷爷不理会,好大会儿,等到药汤温热正好时,才一饮而尽。
• 胖子还不放心,又在我家左瞧右看了半天,实在没什么可疑,才悻悻地离开。
• 这一天,我觉得所有人的表现都很特殊,但又觉得所有人的表现都很正常。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情节结构手法。情节结构手法通常有,线索、悬念、抑扬、伏笔、照应、对照、衬托、 突转等手法。考生要学会分析判断这些手法的特点,能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例子,结合语境分析其妙处。 本题要求从小说中找出三处为结尾埋伏笔、作暗示的例子,并简要分析。"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 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 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
【链接高考】布局谋篇的题型,通常提问方式:
• 1.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2.这样安排结构的好处是什么? • 3.小说以“XX”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试题1】
(202X辽宁高三模拟)

抓药

莫小谈
• 那天,我去济世堂为爷爷抓药,发现除了纪先生与药铺伙计外,还有几个人立着,气氛有些凝重。搭眼一看,供堂 上药师爷的牌位也扣放在那里。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中学生备战高考的重要功课之一,作为语文科目的一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应对这一重要考试。

一、复习策略1. 完整阅读原著复习文学类文本,首先要对原著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这包括对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的原著进行全面地阅读,了解其中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对原著有了解,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学类文本的内涵和含义。

2. 多角度分析在复习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多角度地进行分析。

不仅要从文学的角度出发,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语言特色等方面的内容,还要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问题,这样才能够全面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3. 多维度比较在复习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进行多维度的比较。

可以比较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比较不同作者的同一主题的作品,比较不同文学形式的作品等,从中找出共同点和差异点,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4. 进行读后感分析在复习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进行读后感的分析。

读后感不仅是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更是对作品内涵和意义的把握。

通过对读后感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色。

5. 制定复习计划在复习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有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

要结合自己的时间、能力和目标,合理安排每天的复习任务,并适时地进行调整和修正。

只有有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复习文学类文本的工作。

二、教学有效性1. 选材丰富多样在教学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选取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

不仅要包括古代和现代的作品,还要包括不同文学形式的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2. 重视文本解读在教学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重视文本的解读。

要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分析作品的结构、语言、意义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4.2 小说阅读 小说情节概括与分析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4.2 小说阅读 小说情节概括与分析

主标题:小说情节概括与分析副标题:对概括小说情节的考查经常出现,要特别重视哦!关键词:命题形式,思维角度,解题方略难度:3重要程度:4内容:一、命题形式:高考对于“情节概括题”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2.用简洁的文字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脉络);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二、思维角度:①理清小说结构层次,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②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或叙述主体;③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重要事件。

三、解题方略:概括情节“二步走”第一步:梳理情节梳理情节的角度:1.从情节的叙述顺序梳理小说的情节通常包括四个方面: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来写,有时可省略某一部分,有时可颠倒或交错。

因此概括情节时必须要清楚小说情节的叙述顺序(叙述手法)。

小说情节的叙述顺序(叙述手法)分为以下五种:(1)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如《面包》一文,就是运用了此种叙述顺序。

(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富);(4)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5)平叙——指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可以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但要注意交代事件起讫的时间)。

平叙的方式:①“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代清楚;②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轮番叙述。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叙事方式专题整理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叙事方式专题整理
这种“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很像古典小说中的说书人,只要叙述者想办到的事,没有办不到的。想听、想看、想 走进人物内心、想知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任何事,都不难办到。因此,这种叙述视角最大最明显的优势在于, 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因此颇受史诗性作品的青睐。其次是便于全方 位(内、外,正、侧,虚、实,动、静)地描述人物和事件。另外,可以在局部灵活地暂时改变、转移观察或叙述角 度,这既多少增加了作品的可信性,又使叙事形态显出变化并从而强化其表现力。叙事朴素明晰,读者看起来觉得轻 松,也是它的一个优点。
(2)有限视角
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所知道的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 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由于叙述者进入故事和场景,一身二任,或讲述亲历或转叙见闻,其话语的可信性、亲 切性自然超过全知视角叙事。这种内视角包括主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两种。
主人公视角即由主要人物充当叙述的视点,其好处在于:①人物叙述自己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 和真实感,只要他愿意就可以祖露内心深处隐秘的东西,即使他的话语有所夸张或自谦,读者也许把这当作他性格的 外现,而不像对待“全知”视角那样百般挑剔质疑。②它多少吸收了全知视角全方位描述人物的优点,特别便于揭示 主人公自己的深层心理,对于其他人物,也可以从外部描写,并运用一定的艺术方式接触到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种视 角的主要局限是:①受视点人物本身条件诸如年龄性别、教养熏陶、思想性格、气质智商等等的限制。弄不好容易造 成主人公情况与其叙事话语格调、口吻,与其所叙题材的错位,结果就会像全知视角那样不可信。②难以用来叙述背 景复杂事件重大的题材③很难描写充当视点人物的主人公的外部形象,勉强这样做就像照镜子,不免有些扭捏造作。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计划模板(7篇)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计划模板(7篇)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计划模板(7篇)高三高考语文复习计划模板篇1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和领悟的过程,进入高三复习阶段有效的复习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我校2023届语文复习备考任务,全面提升我校2023届高考语文成绩,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特制订以下计划。

高三语文复习打算分为三轮:第一轮(2023.72023.12)重在全面梳理高考知识,夯实基础,兼行写作专项训练;第二轮(2023.12023.4)重在专题复习,查漏补缺;第三轮(2023.5)重在强化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为了使语文复习循序渐进,富有成效,现制订一个具体复习方案。

一一轮复习策略 (2023.72023.12)(一)7月8日 8月31日:1复习教材必修1-5文言文回归教材,系统梳理,重视归纳。

突出四个重点: (1)实词:重视积累(重点是大纲上规定的120个实词),巧妙推断具体语境中的词义。

以习题形式分类梳理教材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名词用如动词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如动词使动和意动)。

(2)虚词:梳理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的常见用法。

(3)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固定句式省略句。

(4)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文言文训练文本,筛选整理200条古代文化常识。

2文言断句专题训练,穿插成语复习,掌握成语运用常见7种类型。

3文言翻译专题训练,穿插病句复习,学习掌握病句六种类型。

4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穿插图文转换复习。

5文言综合训练,穿插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的复习。

(二)9月1日10月31日:1古代诗歌鉴赏的专题复习。

(1)古诗中常见意象的分类积累复习:①送别类,②.思乡类,③.愁苦类,④.节操类,⑤.闲适类,⑥.战事类。

(2)古诗中常见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的积累复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借古讽今),渲染,烘托,白描,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对比,象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通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拈连移就互文顶真引用叠词倒装省略等。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4.2小说阅读小说人物形象题失分对策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4.2小说阅读小说人物形象题失分对策

主标题:人物形象题失分应对策略副标题:考生因对人物形象概括不准确、不全面而失分,掌握应对策略,才能更加规范的答题。

关键词:不准确,不全面,做题方法难度:2重要程度:3内容:一、如何解决人物形象特征分析或概括不准确的问题(1)读懂故事情节,了解作者对小说中的人物是赞扬还是批判,是肯定还是否定。

(2)抓住文中某处具体的人物言行、细节分析时不能孤立地分析,而应着眼全篇、前后观照,结合作品的大背景和具体的情景来分析。

(3)分析时要参考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所处的环境,防止任意拔高或贬损。

(4)使用概括形象特点的词语要字斟句酌,认真推敲,最好能借助原文中的词语。

另外,要具有依据历史时代、文化社会和民族特点去评判人物的思考视角。

像概括、分析外国小说中的人物,就不宜照着中国的文化观念和审美习惯进行,而要有西方的文化视角,要站在他们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去评判。

二、如何解决人物形象特征分析或概括不全面的问题(1)阅读。

要筛选好有关人物的正面文字信息和侧面文字信息。

人物形象特点主要靠人物自身的言行举止、所思所想表现出来。

首先把这方面内容一点不漏地筛选出来以分析评判。

再者,注意有关人物的侧面信息,如别人的反应、环境特点等。

对于一些局部文字,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把握内部小的层次。

(2)思考。

①处理“平面”与“立体”的关系。

所谓“平面”与“立体”,是对人物形象形象的说法。

所谓“平面”人物,就是性格较为单一的人物;所谓“立体”人物,就是性格复杂多变的人物。

生活中少有“平面”人物,多的是“立体”人物。

文学就是人学,文学中的人物是以现实人物为基础的,其性格是丰富、复杂、多侧面的,而且是在变化着的。

人性有善有恶,性格有优有劣;境遇条件不同,人的性格表现是不同的;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更是各种各样。

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要用联系、发展、辩证的眼光看待人物,绝不能单一地、静止地评价人物。

②要注意区分形象与性格用语的不同,分析形象要外在与内在相结合。

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小说阅读专题(新高考通用)小说阅读第一课(讲义)解析版

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小说阅读专题(新高考通用)小说阅读第一课(讲义)解析版

小说阅读第一课目录01 考情分析.备考策略 (1)0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5)03 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17)04 热考题型.解题策略 (26)05 真题感悟.命题洞见 (37)【文学类文本趋势解读】【考查趋势分析】《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的根本指南;以“三线”(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情境载体串联线)为框架;命题呈现出“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的典型特征;考试要有效引导教学,打破“以纲定考”,实现“教考衔接”。

从文本选材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成为热门素材,两者兼顾“积极导向”和“文学味”。

在“积极导向”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文学味”,旨在保证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维系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素养的有效实施。

为此,在日常训练选材时,要体现主旨精神的积极导向与表现形式的“文学味”、艺术性之间的融合,在不同角度、不同能力层级上有足够的考点可以铺排。

从设题角度来看,高考语文重视情境化,侧重思维能力的考查,基本遵循高考“情境载体串联线”的命题形式,即命题者通过设计情境作为任务创设和基本知识能力运用考查的载体,实现对学生学科基本概念、原理、技能和思维方法的考查和选拔,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原理和思维发现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从答题思路来看,体现出反套路重分析的特点,强化知识体系的建构。

例如:“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2021全国新高考Ⅰ卷《石门阵》第8题)”一题,此处的“反复”是小说的一种叙事方法,而叙事艺术分析则是近几年的考查热点。

审题时也应抓住“多处”来考量,回归文本,即可提炼类似于“渲染”“延宕”关键词进行组织答案。

“反复”不仅是修辞,还是叙事方式。

因此,在备考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有建立知识体系的观念,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点。

【选材内容分析】【选材内容特点及变化】①题材上,涉及保家卫国、乡土中国、战争感悟、童真视角等多种题材。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叙述技巧课件61张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叙述技巧课件61张

2020全国1卷 2019全国1卷
《越野滑雪》 根据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
《理水》 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2019全国3 卷 2019浙江卷 2018全国1卷
《到梨花屯去 》
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 文分析。
3.熟悉考题的多样性。一是题目的问法是多样的,但离不开叙事、叙述、 讲述这样的字眼;二是题目的难度不断提高,有反套路的倾向,考到最后是考 阅读理解能力;三是题目有精细化发展趋势,不是笼统地考叙事方式,而是就 某一叙事方式进行具体考察。因此,备考过程中要熟悉不同题型,并在训练中 得到提高。
晓文语文何老师精心整理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
次要人物 ,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
参与者 里。
次要人物
艺术效果:“他”的视角所知有限,强化神秘的氛围,给读者留下
想象空间。
全知视角
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叙述人就像上帝一样知道故事的全部
(第三第人二称人)称来算龙不去上脉一,种知叙道述所角有度人,物因的为一虽切然隐“秘你,”特是别小是说其中复的杂人微物妙,的但心故理事变的化叙。述
全知视角(叙述者>人物) 有限视角(叙述者=人物) 客观视角(叙述者<人物)
1.散文化、魔幻化、客观化、幽默化 2.对话式、独白式、讲述式、意识流式、交织 式(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荒诞、叙事与写景)
1.线索 2.一波三折(摇摆延迟) 3.开头与结尾(悬念、欧亨利) 4.抑扬、伏笔、照应、铺垫、对比、衬托、
(2017全国卷1 《窗子以外》)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

2022届高考复习 小说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 课件(23张PPT)

2022届高考复习 小说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 课件(23张PPT)

4、小说主题
• 1.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 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 2.常见题型: ⑴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 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⑵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体会);
⑶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 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注意:
①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 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 颂扬还是讽刺。找关键语句,最后选 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关于人物性 格,主要指刚强、懦弱、热情、孤僻 等,切不可混淆概念。
②评价人物形象要立足原文,客观公 正,不过分拔高,力争做到全面、辩 证。
解题策略 ①表现人物ຫໍສະໝຸດ 手法:主题挖掘的基本途径: 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
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 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 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
①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5、分析技巧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 作技巧,这是因为写作技巧是作家驾 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 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 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 练的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2、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 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题型:
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指出相 应的作用; ②概括(举例)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 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近年来 更多的命题方式是“本文中的人物, 你更喜欢哪 一个, 请说出理由”, 意在尊重考生独特的阅读 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全国卷高考小说阅读复习建议考点要求考试说明: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文学类文本阅读:(1)文本特点突出,多为对生命、人生的思考,主旨微婉,文学意味浓厚;(2)文体特点淡化,散文多为叙事性散文,可以当小说阅读;(3)2013年起不再选用外国现代派小说,也许是其背景与写法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陌生度;(4)考点固化,以分析手法、赏析词句、人物形象(心理)分析、主旨分析、语句含义理解等为主。

全国卷共4小题,依次为双项选择题、问答题、问答题、问答题(探究)。

1、选择题:因为分值加大,要更重视本模块的复习,文体、考点一致,但题型有变,在加强常规考点答题的技巧训练之外,还要重视选择题的选项判定,注意优中选优(选择题选项按其准确度,分值依次为3分、2分、1分、0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类题型有内容概括题、特色作用题、性格形象题、正反探究题;分值分别为5分、6分、6分、8分,共计25分。

一、考试要点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二、关于小说的常识1、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塑造来表现主题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因而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2、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

3、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人物描写(语言、肖像、行动、心理、细节描写)4、情节(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5、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6、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三要素人物[描写手法]情节[构建方法]环境[自然社会]把握形象特点把握主题思想鉴赏写作技巧[考试要点一把握故事情节]一、常见几种题型:1、全篇情节分为哪几部分,试简要概括。

或: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小说的部分内容在全文所起的作用。

或:①将小说的某个情节抽去,对小说的人物刻画和主题的表现有没有影响?为什么?②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3、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二、解题思路:1、概括小说情节理清情节发展线索,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

2、分析小说的部分内容在全文所起的作用有: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A:首先是在情节(结构)上的作用:①为下文作铺垫,提供依据的作用;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③埋下伏笔;④前后照应,使结构紧密、完整的作用;⑤线索作用。

B:其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C:再次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深化主题。

三、安排情节常用手法评价1. 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4.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好处(思维方向):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情节。

②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5.小说结局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出人意料的结局好处(思维方向):①从情节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如《项链》。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伏。

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好处(思维方向):①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

②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③从读者的感受上看,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

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好处(思维方向):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好处(思维方向):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四、总结:如何鉴赏小说的情节1、抓住场面,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2、理清线索,把握情节的来龙去脉3、以事见人、透视人物的性格特点4、见微知著,涵泳细节的内在意义5、品味技巧,领会情节的艺术匠心【考试要点二揣摩人物形象】一、高考题型:题型1、分析人物形象。

常见问法:(1)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2)请概括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如:(16年全国卷2)小说女主人公友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16年全国卷3)简要概括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答题模式:(1)请概括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答题方法:直接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答题方法:个性特征+身份特征(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方法:个性特征+身份特征+举出实例题型2、分析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和作用。

常见问法:(1)分析小说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2)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答题方法:文章通过XX描写(或手法),表现了XX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题型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常见问法:有人认为XXX怎么样?你的看法是什么?就其中一种观点加以探究答题方法:观点+人物的性格特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塑造手法+人物的意义或作用(主题)]二、人物描写的方法:⑴正面描写: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三、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切入点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四、小说人物形象鉴赏探究题的答题要素回答鉴赏探究题时要注意的问题:观点要明确。

要明确鉴赏探究要素,思路清晰。

有理有据,自圆其说(扣紧文本)。

答题方法:(观点)+人物的性格特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塑造手法+人物的意义或作用(主题)解答探究性阅读题,行文的结构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⑴应题,表明观点;⑵结合论据,分析论证;⑶总结点题。

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1、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

2、分点陈述理由,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总结自己的观点)3、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避免出现病句。

4、注意安排好字数,答题不要太少,也不要太烦琐,不超出范围。

①先写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或“我赞同……”②分析自己的理由,“理由:1.……2.……3.……”③可加总结句,“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理由:抓描写,联情节五、练习探寻规律:小说的人物形象1、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3、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

①抓肖像;②抓语言;③抓动作(所做的事);④神情;⑤抓心理;⑥抓人物之间的关系。

【考试要点三注意环境描写】一、环境描写分类及作用⑴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1、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2、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3、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4、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5、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6、深化小说的主题思想例如《药》中第一部分中刑场上围观杀人场面的描写,第三部分众茶客对“药”的议论,认为革命者的鲜血被吃是好事,这些人构成的社会环境,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思想的愚昧落后。

又如点油灯、士兵制服上的大白圆圈,上坟摆菜饭,化纸钱等,都渲染了那个时代的气息。

⑵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寄托情感;⑥象征和暗示。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这一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致使林冲到山神庙躲避风雪,才有杀死仇敌的故事,这样细节描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三、此题型的提问方式应该为以下几种:1.本文多次出现对XXX的描写,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2.本文第X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请阅读第X段内容,试分析其景物描写的方法(特点)。

【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