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塞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探讨
颜刚
湖北省大悟县中医院湖北孝感432800
摘要:对脑梗塞的病人要采取中西医结合和康复训练的方法。一旦发生要以西药抢救为先,以中医辨证施治巩固提高疗效,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结合针炙治疗和康复训练,双管齐下,不失时机,治疗越及时疗效越快,后遗症越少。中风病人在体质、发病类型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存在的很多差异,故中医临床治疗仍须遵循辩证用药的原则。脑梗塞患者在辩证治疗上,多分为风阳上扰、气虚血瘀、风痰阻络等证型。
关键词:脑梗塞中西医结合治疗
1、诊断
脑梗塞中医亦称之为“卒中”多属中经络证,临床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以歪僻不遂为主证,一般具有起病急、进展快,多数有头痛,呕吐和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有局灶征和体征,或脑膜刺激征,多数病例发病24小时后CT逐渐显示低密度梗死灶。[1]
2、病因病机
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张,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隧,蒙蔽清窍,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的危急证候。其发病机理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瘀(血瘀)六端,其中以肝肾阴虚为其根本。
脑梗塞属于现代医学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供应脑的动脉粥样硬化等自身疾病,使管腔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3、鉴别诊断
3.1中医鉴别诊断
痫证:虽有卒然昏仆见症,但痫病为发作性疾病,昏迷时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有异常叫声,醒后如常人,无后遗症,青少年多见,多数有癫痫病史。
厥证:表现昏倒后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短时可苏醒,无后遗症。痉病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则角弓反张,病发可伴神昏,但多出现在抽搐之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症状。
口癖: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多伴有耳根痛,可有流涎,语言不利,但无意识障碍。
3.2西医鉴别诊断
脑出血:活动中起病,病情进展快,CT检查示脑实质内高密度病灶可以确诊。
4、治疗
对脑梗塞的病人要采取中西医结合和康复训练的方法。一旦发生要以西药抢救为先,以中医辩证施治巩固提高疗效,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结合针炙治疗和康复训练,双管齐下,不失时机,治疗越及时疗效越快,后遗症越少。
4.1西医治疗
4.1.1急性期治疗原则(1)超早期治疗:首先使公民提高脑卒中的急症和急救意识,了解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病后立即就诊,力争在3~6小时治疗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并降低脑代谢、控制脑水肿及保护脑细胞;(2)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年龄、缺血性卒中类型、病情程度和基础疾病等采取最适当的治疗;(3)防治并发症如感染、脑心综合征、卒中后焦虑或抑郁症等;(4)整体化治疗:采取对症支持疗法和早期康复治疗;对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减少复发率和降低病残率。
4.1.2治疗方法
(1)对症治疗:包括维持生命功能和处理并发症。①脑梗后血压升高通常不需紧急处理。脑梗塞急性期,只有在收缩压大于220mmHg、舒张压大于120 mmHg或平均动脉压大于130mmHg时可用降压药,如卡托普利6.25~12.5mg含服,切忌过度将压使脑灌注压降低,导致脑缺血加剧;②意识障碍和呼吸道感染者宜选用适当抗生素控制感染,
保持呼吸道畅通、吸氧和防治肺炎,预防尿路感染和褥疮等;③发病后48h~5d为脑水肿高峰期,可根据临床观察或颅内压监测用20%甘露醇250ml,经脉滴注,1次6~8h;或速尿40mg经脉注射,2次/d,脱水剂用量过大持续时间过长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肾损害、水电解质紊乱等;④血糖水平宜控制在6~9mmol/过高或过低均会加重缺血性脑损伤。
(2)溶栓治疗: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元损伤,挽救缺血半暗带。溶栓适应症:①急性缺血性卒中,无昏迷;②发病3小时内;③年龄大于18岁;④CT示低密度病灶,已排除颅内出血。药物可选用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3)脑保护治疗:选用胞二磷胆碱250~500mg加入10%GS500ml 静滴,每天1次。改善脑细胞代谢,有利于机体的恢复。
(4)抗血小板治疗: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脑梗塞病人发病48小时内用阿司匹林100~300mg/d,可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
4.2中医治疗
4.2.1辨病治疗:中药针剂和口服中成药,以化瘀通络为第一治则,用药时可根据病情选用丹参、灯盏花素、血塞通、刺五加等;口服中成药选用三七片、华佗再造丸,步长脑心痛等。
4.2.2辩证病治疗:中风病人在体质、发病类型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故中医临床治疗仍须遵循辩证用药的原则。脑梗塞患者在辩证治疗上,多分为风阳上扰、气虚血瘀、风痰阻络等证型。[1](1)风阳上扰型:表现为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强言蹇或不语,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方用天麻钩藤饮以平肝熄风通络,药用天麻、钩藤(后下)、川牛膝、黄芩、桑叶、菊花、丹皮、白芍各10克,石决明(先煎)、茯苓各30克,夏枯草15克;(2)气滞血瘀型:表现为肢体软瘫无力,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舌暗淡,苔薄,脉细。方用补阳还五汤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药用黄芪、太子参各15克,当归、赤芍、桃仁、地龙、石菖蒲各10克,川芎6克;(3)风痰阴络型: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形体肥胖,舌暗淡,苔腻,脉弦。方用半夏白
术天麻汤以化痰熄风,药用天麻、白术、法半夏、瓜蒌、胆南星、石菖蒲各10克,大黄、橘红各6克,丹参、茯苓各30克。
4.2.3意识障碍的治疗:意识障碍是中风中脏腑的主要表现,是脑部受到严重广泛损害的结果。临床上常表现神志恍惚、嗜睡、昏睡、谵妄,以致昏迷不省人事等,为病邪内闭心窍所致。根据症状又有阴闭、阳闭与脱证之分。临床以神昏、牙关紧闭,躁扰不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苔黄腻,脉弦滑而数等阳闭之症为多,可予安宫牛黄丸一粒,湿开水化开口服,昏迷不醒者从鼻胃管注入,以醒神开窍。对神昏、肢体瘫软、手撒肢冷汗出、呼吸低微、脉细微等脱症者,可用生脉注射液30~40ml加入250ml葡萄糖液体中静滴。
4.3针灸治疗
4.3.1治则: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4.3.2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初病用泻法,久病用补法。初期针刺患侧,久病针刺双侧,加灸法。
4.3.3处方
(1)半身不遂:上肢穴取肩、曲池、外关、合谷、内关、十宣。下肢穴取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昆仑、涌泉。
(2)口眼歪斜:取穴地仓、颊车、合谷、内庭、阳白、攒竹、昆仑、承泣、人中、太阳、风池等穴。
(3)语言不利:取天突、廉泉、哑门、金津、玉液、通里。廉泉不留针,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在针灸半身不遂的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对瘫痪病人肢体的功能锻炼,这对肢体的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4.4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即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和心理疗法。俗语说:“心病要用心药医”。在医疗实践中,康复训练与药物治疗一样有治疗作用。
4.4.1鼓励与关怀
脑梗塞的病人语言清楚时,首先要问医生的话是他们的病能否治愈,能否恢复健康,期望医生能帮助他们解除痛苦,这时医生要对医疗满怀信心和希望作为第一个印象传达给病人,给予肯定的回答:“你的病是可以治愈的”,“是可以恢复健康的”,“但还要靠你们主动配合治疗”。并向病人解释脑梗塞是怎样回事,用同情、理解的目光,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