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学复习资料 很多都是自己整理过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级会计学
第一章概述
一、会计的定义: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反映和控制,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职能
⑴基本职能:反映、监督
⑵拓展职能:控制、分析、预测、参与
※“六职能”,反映经济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果、
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定
三、会计目标: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四、会计对象:由所有者投入的资金
{
资金筹集
由债券投入的资金
供应过程
资金的循环和周转生产过程
资金运动销售过程
按法定程序返回投资者的投资
资金的退出偿还各项债务
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
五、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
①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特征:1.资产是资源,而且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应当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3.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
确认:1.与该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分类: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和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应收款。
②负债:负债也称债权人权益,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
2.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3.负债的清偿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确认: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业务。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可靠地计量。
分类: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息、应付利润或股利、应缴税费。
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③所有者权益:也称净资产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企业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又称为股东权益。
特征:1.所有者权益一般不需要企业偿还,但企业发生减资、清算等情况例外。
2.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以后,才能将剩余的资产返还给所有者。
3.所有者权益起初需由所有者投入,而且所有者有权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并需承担企业经营风险
}
4.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所有者权益通常会因企业实现利润或发生亏损以及其他原因而发生增减变动。
5.所有者权益的计量依赖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分类:按其来源可分为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所有者权益具体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均是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
④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特征:1.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者事项中产生的。
2.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
3.收入最终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并不包括本企业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
·
分类: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
经营业务的主次: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
⑤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特征: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
2.费用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3.费用最终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分类:生产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⑥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特征:1.利润的形成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的发生,因而利润不属于一项独立的会计要素但列入利润表中。
2.由于企业会计的确认基础为权责发生制,所以实现利润并不完全等同于取得货币资金。
—
3.利润的本质属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4.利润应当予以分配,如为亏损则应当予以弥补。
分类: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收入、费用、利润三项会计要素,均属于时期要素或动态要素。
六、会计等式
1、静态:资产=权益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动态:收入-费用=利润
3、扩展: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七、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①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也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处理经济业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法律主体可以成为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能成为法律主体。确认一个组织是否为会计主体关键是看其在会计上是否被要求独立核算。
)
②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也称连续经营,持续经营假设是假定会计主体将按照其现在的目标、方针和形式持续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不会面临破产清算解散。持续经营假设是会计主体假设的引申,也是会计分期假设的基础。
③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也称会计期间假设,是指将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相对等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的前提下,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从而产生可比性、及时性等会计核算原则。
④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货币本身要求币值稳定不变。
七、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1、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信息要与决策相关联,要对决策有用。
3、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必须清晰明了,以便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原则,是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相同或类似的交易或事项,应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类似的交易或事项,应采取一致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
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
;
6、重要性原则,对某些重要经济业务进行单独反映,并在财务报告中重点说明。对次要的经济业务,对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则可适当简化处理。
7、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不应高估资产和收益,低估负债和损失。
8、及时性原则,指会计核算要讲求时效,不得提前或延后。
八、会计处理基础
1、收付实现制:也称现收现付制,是指以现款是否收到和支付作为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按照收付实现制,凡在本期收到和支付的现款,不论其应否属于本期,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本期的费用;凡在本期未曾收到和支付的现款,即使其应属于本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本期费用。不必考虑预收收入、预付费用以及应计收入、应计费用问题。应用于行政单位。
2、权责发生制:也称应收应付制,是指收入和费用应按实际发生的期间进行认定和归属,并与有关资产或负债一起记录为该期间的经济业务,而不论与该项收入和费用有关的现款是在什么期间收到或支付。会计分期假设是权责发生制基础产生的直接原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基础。
九、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所应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