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因论角度看网络流行语“很X很XX”-2019年精选文档
用模因论看网络语言
用模因论看网络语言【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的魅力越来越大,层出不穷的网络语言让人目不暇接,一些搞笑幽默,朗朗上口的词语句子在青少年中迅速传开。
从语用学的角度,我们不难看出,正是模因论的功效造就了这些流行的网络语言。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模因论对一系列网络流行语的形式的分析,说明模因论的重要性。
【关键词】模因论;网络语言;模因论的重要性0 引言1)模因论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探讨模因的概念和传播,并且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
模因是指一系列的文化理念,符号或实践,通过文字,语音,手势,仪式或其他可模仿的现象从一个人的思想传播到另一个人。
模因用了与基因相近的发音,表示“出自相同基因而导致相似”的意思。
我们将meme译成“模因”,是有意让人们联想它是一些模仿现象,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
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的,但模因却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Tarde Gabriel 在其书The Laws of Imitation(《模仿的法则》1890年)中提出:社会交际起源的所有相似物都是各种模仿形式直接或间接的结果,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模仿的历史,模仿是社会发展和存在的基本原则,是社会进步的根源。
而英国著名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 在1976年出版的The 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文化进化的单位meme。
之后英国著名学者Susan Blackmore 也在著作The Meme Machine中提到说把模因看作是和基因等价的复制因子,模因之间相互竞争着,自私地、不顾一切地要进入到另一个人的大脑、另一本书、另一个对象之中,这最终决定了我们的文化以及心理结构。
20世纪末逐步形成了用模因解释文化进化的新领域。
2)网络语言语言的本质是帮助人们更好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彼此的需求与愿望,语言的发展也是根据人们需求的发展与转变日趋形成的。
以模因论视角浅析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变异
以模因论视角浅析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变异-汉语言文学以模因论视角浅析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变异摘要:网络流行语是随着网络的兴起和普及而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
它的广泛使用与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强势语言模因推动的结果。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强势模因,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得到复制,并且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模因语言变异一、模因与模因论简述模因论(memetics)是在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基础上对文化进化规律进行阐释的一种新理论。
它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
“模因”(meme)是模因论中的一个核心术语,它是由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的(何自然,2009)。
众所周知,基因是生物学中的概念,是遗传的物质基础,它能够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而模因正是基于“基因”一词仿造而来。
模因被认为是一个复制品,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那些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社会观念或人类行为都属于模因。
我们也许无法明确指出模因到底是什么,但当模因现象产生时,我们能明确地知道是模因作用所导致的。
(何自然,2005)二、网络流行语是一种强势模因网络流行语兴起时间并不长,但却具有波及范围广,流传时间长,影响力大等特点。
从模因论视角对其进行分析,是因为它本身是一种强势模因。
并不是所有的模因都能成功传播。
一些模因首先引起注意,然后如实准确地被记忆并从一个人的大脑中传播到另一个人的大脑中,而这种传播行为在后来又不断地出现,原来的模因就会传播到更多人的头脑中,我们称这种模因为强势模因。
而有些模因仅仅只被复制过几次就消失了,这种模因则是弱势模因。
成功的模因都是强势模因,它们具有“长寿性、多产性、复制的忠实性”三大特征。
网络作为现今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在模因的传播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为模因的大量复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
语言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以“我可能XX了假XX”为例
二、网络流行语“我可能 XX 了假 XX”的兴起与 结构
“我可能 XX 了假 XX”网络流行语句式,起源于“我 可能喝了假酒”,因为一套“我可能复习了假书”的表 情包走红网络,并成为 2017 年第一个引爆网络的流行语。 2017 年 1 月,网友的空间朋友圈以及微博等公共社交平 台被一套“我可能复习了假书”的表情包刷屏了。
收稿日期:2019-01-09 作者简介:彭舒瑶(1992—),女,陕西宝鸡人,青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跨语言文化研究专业 2016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应用语言学。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网络流行语你怎么看?(文题+解析+范文+时评)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网络流行语你怎么看?(文题+解析+范文+时评)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新华每日电讯》评论认为,不用“yyds”“绝绝子”就不会说话了?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除了“yyds”找不到其他赞美的词,万物皆可“绝绝子”,“文字失语”成为一个越来越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
材料二:有网友认为,“yyds”“绝绝子”等个性化用语主要是青少年群体在使用。
实际上,近几十年来,每一代青少年在表达上都追求语言的个性化。
就像曾经的80后使用的“狂汗”“886”“顶”“灌水”等网络用语,90后创造的由字母、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等组成的“火星文”一样,这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无可厚非,但是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纽带,“yyds”“emo”“绝绝子”“爱豆”等个性化语言的大量使用,不仅可能造成语言交流的障碍,更重要的是会伤害母语的纯洁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道作文题目属于多重关系思辨型作文。
对于网络流行语,三则材料分别以主流媒体(《新华每日电讯》)、网友和学者三个视角,呈现不同立场观点:反对,赞同,辨证地看待。
多重关系,多样观点,要有自己的取舍。
值得一提的是材料内容能紧密结合当代中学生生活实际,可以任何一则材料观点,只要能站在自己的立场,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皆可。
作文材料呈现的观点是开放的,提倡有个性地表达。
认识网络流行语这次作文或可这样来概括:网络流行语你怎么看?不论选取何种观点,都得对网络流行语有自己的认识,这是基准点。
网络流行语(network buzzword)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它拥有年轻化、有文化两大特征,其词组类型包括字母型、数字型、词意变异型、口语型网络、词汇演变型等。
浅议流行语“很X,很XX”
() 黑 ,很 后 台 。 9彳 艮
很陈 ,很冠希。
艮 ,很 弓 虽 。 牛
 ̄)o 8 2 o 年老谋子总导的北京奥运会开 幕式很 震撼 ,很有
爱。 流行 语概说 流行总要 借助 于一定 的载体才能得 以实现 ,当它以语言 第9 中的 “ 台”是名词。第 l 一】例属于 “ 例 后 O 2 很x,很 作为载体时就形成 了流行 语。我们在看 电视 、听广播 、看书 X ”格式的变异形式 , X 所填 入的内容很随意 ,在第 1例中 , O 报 、上网等等 的 日常 生活 中 ,常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 的流行 表 示 与当事人 有关 的事 件 内容 。第 1 例 填入 的第二 部分 是 1 语。 “ 弓”和 “ 虽” ,合起来正好 是一个 “ 强”字 ,因此可 归人 ( ) 一 流行语大致分为四种 主要类别① : “ 形容词”类。在第1 例中,用 了一个 “ 很+ 2 有”字结构 。再 第 一种是词汇流行语 ,即流行都 以语 言中的词汇形式为 如 :
圆豳困圃”。
郁臣觉得 自己很有 艺术细胞 。( 毕淑敏 《 最后一支西地 ( )“ 二 很x,很x x”最 先的形式 见 于 “ 很好 ,很强 兰》) 大” ,关于它的出处 ,网友们众 说纷纭 ,下面是几种 比较主 综 上 ,进 入 “ 很x,很xx”格式 的词类 以形 容词 和名形
一
事件不公 开 ,充满了玄机 。第 1 N中 ,所填部分是人名 , o ( ) 现代汉 语的言语现实 中, “ ”的使 用频率相 属 于 专 用 诃 汇 ; 把 本 来 没 有 评 价 色 彩 的 专 有 名 词 人 为 地 分 一 在 很 当高 。一般认为 , “ ”是程度副词 ,其基本用途 是修饰谓 割 , 很 表达作者对这一问题或现象的评价和态度②。 词性成分 ( 形容 阋和动词 )做状语 ,且可充 当句 首修饰语。 第1 2~1 例 的 特 点 :一 , “ ”字 后 跟 短语 : , 5 有 二 如: “ 有”跟后 面的短语 不构成描写语③ ; , 里的 “ ”修 三 这 很 ( 她很漂亮 。 1 ) 饰 整个 “ 有”字短语 ,去掉 “ ”句子照样成立 ,只是 没有 很 ( 现在想起来, 2 ) 实在很觉得傻气 。( 鲁迅 《 十四孝 图》) 强调 的语气; 二 不能视 为表程度的副词④。其中 , l例选 自 第 2 互 () 3亏得周亚夫很能用兵。 ( 林汉达 《 上下五千年 》 ) 联 网上 网友们 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的评 价 。 “ 震撼” 和 “ 有
小句中枢视角下的“很X很XX”结构
小句中枢视角下的“很X很XX”结构本文从小句中枢的视角,对当前流行的一种句法结构“很X很XX”进行考察,分别从语言和语言认知心理的层面进行描写,考察其语义关系和语用价值,体现小句中枢的理论在实际语言现象分析中的指导性意义。
并对当前网络用语的文化心理和其产生存在的理据进行分析。
标签:“很X很XX”结构语言层面语言认知心理2008年,随着“艳照门”事件在中国的发生,一个新的句法结构“很X很XX”产生了。
根据这个结构,不同的人根据各自的理解对这个“结构槽”进行填充,在语义的表达上产生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用法。
根据语法的递归性,新的语法结构的生成是建立在旧的语法模式之上的,而语法结构的生成是以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认知能力为机制的。
“很X很XX”结构的出现,说明了人们在言语使用方面的灵活性和迁移性。
本文站在小句中枢的观测点上,对“很X很XX”结构从语言和语言认知心理两个层面进行描写。
一、从语言层面看“很X很XX”结构(一)“很X很XX”结构,“X”为形容词1.对“很X很XX”结构的定性与描述“很X”结构,即程度副词“很”修饰形容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是符合语法规范且十分常用的格式,“很X很XX”结构产生于“很X”的基础上,即“很X”是“很X很XX”结构产生的语言背景。
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入句后常常作谓语、定语等,“很X很XX”结构在入句后表现出同样的语法特点。
如:(1)阿娇很傻很天真陈冠希很黄很暴力(2)平安解禁很红很暴力(3)深套的股民:沪指很绿很暴跌分析师很傻很天真(4)很美很省钱的明星美颜法(5)阿娇曾经很傻很天真现很霉很郁闷(6)很小很卡通吉利熊猫廉价导航方案出炉图在上述例句中,例(4)中的“很美很省钱”作定语,修饰了中心语“明星美颜法”;在其它各例中,“很X很XX”结构充当了句子的谓语。
同样,“很X很XX”结构可以独立成句,主要用于评价现象和事件。
根据小句成活律,小句成活具有以下要素:成活律一:句子语气+可成句构件语法单位=小句成型。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语言“××体”现象探析
闷心情 的 “ 咆哮体 ”,享受小 资生活的 “ 梁朝 伟体 ”,讽 “ T V B 体 ”等众 多 “ x x 体”横 空出世 ,并被 网民争相模仿 ,
津津乐道 , “ x X 体 ” 的 表 达 过 程 被 推 向 高 潮 ,而 整 个 过 程 的传 输 载 体 由 网络 逐 渐 过 渡 到 电视 、 报 纸 、 杂 志 等 多 种 媒
全 书 出版 社 ,1 9 9 7 .
[ 8 1 褚宸舸. 论立法语言的语体特点 [ J 1 . 云南大学学报 ( 法学版 ),
2 0 0 9 , ( 2 ).
[ 9 】 刘爱龙. 立法语言的表述伦 理 【 J 】 . 现代法学,2 0 0 6 ,( 2 ). [ 1 0 】【 英】 维特根斯坦. 哲学研 究 [ M ] . 陈嘉映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
社, 2 0 0 1 .
【 1 1 】【 英】 梅 因. 古代法 [ M 】 . 沈景一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 9 5 9 .
一
…
)[ M
…
・ 艨
:
( 黄子彰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法学院
3 1 5 2 1 1 )
语 ’ 曙 言应 厘 用研 I 究 艽
二 、模 因论 与 网络 语 言 “ X X 体 ”的 模 因周 期 ( ~ )模 因与 模 因 论 方 式 , 网 民对 这 两 种 “ x X 体 ”广 为接 受 , 青 越 来 越 多 的 人 加 入 了创 作 之 中 ,读 者对 “ 凡客体 ” “ 淘 宝 模 因论 ( m e m e t i C S )是 借 达 尔 文 的 新 进 化 论 观 点 来 体 ”等 逐 渐 增 多 的 “ X X 体 ”印 象 变 得 更 为 深 刻 。 “ x x 体”
网络流行语“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定稿)(2)
编号:10001121207南阳师范学院20 12 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网络流行语“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完成人:黄叶文班级:2010-12学制:2年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2-03-30目录摘要 (1)一、“很X很XX”流行语的出现及形成原因 (1)(一)产生及发展 (1)(二)形成原因 (2)二、“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 (3)(一)语音特点 (3)(二)语义特点 (3)(三)语法特点 (4)(四)语用分析 (7)(五)“很X很XX”模式的构形理据——能产性理论 (8)三、“很X很XX”的使用情况 (8)(一)广告中对于产品的宣传 (8)(二)评价社会热点 (9)(三)在标题中运用 (9)四、“很X很XX”的流行原因 (10)(一)客观原因 (10)(二)主观原因 (11)1.心理因素 (11)2.社会共知基础 (12)五、看待态度及发展前景 (12)结语 (13)参考文献 (14)Abstact (14)网络流行语“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作者:黄叶文指导教师:张春雷摘要:在目前的网络流行语中,“很X很XX”这种新兴的语言组合格式从2007年出现以来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迅速流行。
本文从形成原因、分类及其句法结构、语义特征、流行成因等四个方面,对“很X很XX”’式流行语进行深入探讨。
重点阐述了它的构形理据——能产性理论,并在分析其使用情况的基础上,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对其流行原因进行探析,并指出对待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很X很XX”; 网络流行语; 语言学阐释进入21 世纪,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普及,网络也开始成为语言的一个新的载体,载体的变化促生了社会语言的新变体——网络语言。
在“很+名词”被广泛接受的基础上,“很好很强大”式流行语从一出现便引起了大众的兴趣,并且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便在网络上迅速流行。
无论是网络,报纸,还是电视媒体,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
从模因视角看网络热词“X哥-姐”论文
从模因视角看网络热词“X哥/姐”摘要:从“芙蓉姐姐”到“凤姐”,“犀利哥”,不难发现这些网络“红人”在称呼上都冠以“x姐”“x哥”之类的称呼语。
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
本文从模因论对“x哥/姐”现象进行探讨,分析其复制传播过程,及其风靡的原因。
关键词:“x哥/姐”模因论;复制传播;原因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45-01一、引言如今网络作为一种媒介造就了许多“明星”。
从“芙蓉姐姐”、“凤姐”、“犀利哥”到“浮云哥”,不难发现这些“红人”们都冠以“姐/哥”之类的称号。
这类以往在日常生活中对亲友的称呼语如今在网络中已演变成一种流行的“哥姐文化”。
本文试图从模因理论的视角来探讨“x哥/姐”这一语言现象。
二、模因论和模因模因论(memetics)是由richard dawkins在其1976年所著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提到[1]。
他认为,模因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那些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等都属于模因。
即只要有人带个头,大家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跟着模仿起来,成为“人云亦云”的模因。
在语言学领域,那些不断得到复制,模仿和传播的词语、句段、篇章都可以成为语言模因。
其复制和传播现象则为模因现象。
例如:(一)拥有了好口才,就等于拥有了辉煌的前程。
(中国新书发布网,2005年2月1日)(二)拥有一台激光设备就等于拥有一颗“摇钱树”。
(意林商贸网,2004年12月29日)以上的两个句子都是同一个结构模式“拥有了……就等于拥有了……”,而这个模式的出处正是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
他的名言:“拥有了网络就等于拥有了世界”就是以上句子的模因。
这种模仿传播的过程我们就可以称作模因现象。
三、“x哥/姐”模因的复制与传播过程在模因论中“x哥/姐”属于一个词语模。
所谓词语模就是具有造词功能的各式各样的框架,由“模标”和“模槽”构成。
我对网络流行语的看法高中议论文(精选11篇)
我对网络流行语的看法议论文我对网络流行语的看法高中议论文(精选11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对网络流行语的看法高中议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对网络流行语的看法议论文篇1现实像一座迷宫,当铺天盖地的讯息从四面八方涌来,人很难做到不迷失自我。
当代文化仿佛一座熔炉,社会向其中投入形形色色、种类丰富、多如牛毛的文化矿石,然而最后真正有价值的,多是经过锤炼的经典,而也会有很多会成为遗留的文化矿渣,被人遗忘。
“多一点正能量,让生命焕发光彩”!无意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感慨万千。
是啊,人体犹如一个能量场,具有无穷无尽的潜能,而我们作为人生道路上孜孜不倦的追梦人,更应在奋斗的过程中激发“正能量”,用全新的自我迎接前行路途上的诸多挑战,自信而不自傲,自尊而不自卑,自谦而不自负,有勇气去击败对手,更有胆量承认失败。
用正能量点燃前行道路上的火把,照亮我们的追梦之旅,让人生不再平庸,让旅途不再孤独。
犹如一粒砂石,在岁月的河流里被无情冲刷,当一颗颗棱角分明的石块成为圆润光滑的鹅卵石,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开始重新思考外界与自我的关系。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我们应有足够的辨识能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坚守正确的方向,切忌不可走入没有尽头的死胡同,我们应该用一台足够客观公正的天平。
衡量文化的价值,而不能在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中走向恶俗的汉流,失去自我的个性,露出言不由衷甚至口是心非的圆滑。
我们作为个体,生活在社会中,自然有责任,有义务创造优秀文化、抵制腐朽与落后文化。
在所谓“流行文化”面前,更应擦亮双眸,运用才智,谨慎取舍。
古有四大名著领风骚,今有流行词语引潮流,但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思考文化的价值,因而真正的文化应该是具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同时也寄寓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愿望,引导人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文化。
如何看待网络流行语的作文
如何看待网络流行语的作文如何看待网络流行语的作文1果不其然,像春笋一样,一些网络新词儿终于从众多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嘴里蹦出来了。
呵呵——近些年,我迫于与时俱进的时代召唤,有些不情愿,怯怯然又欣欣然地从现实的死海中登上网络,那叫一个新鲜,一个激动。
没想到无论到哪儿都能听取“呵呵”一片,这是什么叫声?当时自然摸不着头脑,没多久,听多了看多了,也便会意出了那表示的是笑。
我更纳闷了,哪有这么笑的,听着疹人。
到后来耳濡目染,慢慢懂得了这短短一声“呵呵”里面的别有深意,意思丰富着呢。
滴——相当于“的”,一般用在句尾,说起来娇贵十足又有点儿居高临下真理在握的'架势。
但我觉得刚听那阵还好,说的人多了也就乏味了。
女生说“滴”还让人觉得过得去,至于男生,也“滴”“滴”“滴”的,听着发腻,似乎没吃饱,可怜得像要饭的似的。
晕——多数时候单说这一个字儿,听起来真是让人顿生怜惜。
但如今,有时加个前缀,“我晕”,有时在后面加个字进一步加强效果,“晕死”“晕倒”等。
自然说不出具体表示什么意思,但是总能意会出那么点儿意思。
在现实生活里,也早已“晕”成一片。
身边晕乎着的人不在少数,就连自己有时也会不禁溜出个“晕死”,以表示什么什么的。
汗——当初也不明白,怎么大家正说着话老蹦出个“汗”呢?虽然不懂,但还是不失其乐地跟着“汗”。
当有人问及意思,便用“连个‘汗’你也不知道,真‘汗’“掩饰自己对“汗”并不知意,更指明了对方的不“潮”。
“汗”多了也就看清了,那表示人家急得或干脆被你吓出一身冷汗啦!其实哪至于呢,不就是随便聊聊吗?可人家不管,总之非要显示自己“汗”。
久而久之,遇到什么尴尬的场合,我的口中也会不自觉地蹦出几个“汗”来。
偶——刚上网那会儿,听着你“偶”来我“偶”去,着实有些恼人。
后来在电视上听到有台湾老百姓也说“偶”,猜想可能是原住居民的土话吧。
可现在土话怎么也越传越邪乎,成了潮流酸语了呢?现在有不少同学,话说得好好的,便在语句中有意无意地夹杂些土话,以显示自己语言的幽默。
现代汉语流行语“很+名词”格式成因
浅析现代汉语流行语“很+名词”格式成因语言是一种动态发展的系统,语言中的变化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
语言与社会关系密切。
社会流行语“很+名词”格式的产生,社会因素不可忽视,但语言内部的原因才是其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本文主要从社会原因和语言内部原因两个角度分析这一格式的成因。
一、社会原因“很+名词”是现代汉语中广泛流行的一种句法格式,例如,“很牛”“很淑女”“很绅士”等等。
这些话在一个受到规范汉语教育的外国人看来是很难接受的。
这也正显示了这一格式与传统语法相比,确有它的独特之处。
“很”是典型的副词,并常作为检验一个词是否是形容词的标记词,按规范语法,它后面出现的词类应该是形容词,名词进入这样句法格式就会给人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这种感觉和传统的语言产生冲突,从而引起新鲜感。
很明显,这一格式颇受年轻人尤其是80、90后一代人的欢迎。
80、90后的年轻一代,生长在改革开放、科技高度发展、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大背景中,他们充满朝气、个性张扬、善于表达。
在展现自我的过程中,语言使用是他们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他们使用这种格式,从某种意义上看正是他们在向外界展示他们的与众不同,是一种求新求异心理。
某一种语言现象的产生总是先从某个人、某一小部分人或者地区先出现,然后慢慢扩散开去,在这种扩散的过程中,人口流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及大众传媒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最先使用这种格式的群体,被看做具有较高的语言威望的群体,这种语言威望体现在他们着装、经济地位或者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其他社会群体成员模仿和追求的“榜样”。
语言威望低的群体向语言威望高的群体学习、效仿,于是,这种格式传播开来。
另外,网络、电视、杂志等大众传媒也助长了这种语言现象的发展。
二、语言内部原因语言内部的原因是语言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这里,我们主要从语言自身的角度出发,分析这一格式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为语言发展以及语言现象的产生提出规律性、本质性的认识。
试论“很好很强大”式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试论“很好很强大”式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当下,“很好很强大”成了最红的网络流行语之一,并衍生出一系列同模语句。
笔者拟从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四个方面,分析“很1+单音节词+很2+双音节词”式流行语的特点。
标签:“很好很强大” 网络流行语2008年以来,“很好很强大”成为了网络流行语,百度上可以找到154万多个搜索结果。
由“很好很强大”这种“很1+单音节词+很2+双音节词”的语模衍生出了“很傻很天真”“很黄很暴力”“很绿很暴跌”等一系列语句,并且迅速蹿红。
尽管在当代小说中,我们可以见到“很1+单音节词+很2+双音节词”的句式,如王朔《过把瘾就死》中写到:“这幢有上百个房间和很宽很昏暗的走廊的老式楼房,一字排开的数扇大玻璃门上镶有沉重粗大布满锈蚀的铜扶手,很像五十年代的驻军司令部。
”又如《玩的就是心跳》中写到:“我嘴上唯唯诺诺脸上很乖很驯顺,心里说弟弟,你不必把你的生活经验加诸于我。
”但毕竟数量很少,而且格式也不稳定。
“很1+单音节词+很2+双音节词”句式的真正流行还是从2007年的网络开始,并且迅速波及到电视、报纸等媒介,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本文将从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四个方面,概述“很好很强大”式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一、语音特点(一)在“很1+单音节词+很2+双音节词”的语句中,“很1”之后嵌入的词要求为单音节词,“很2”之后嵌入的词要求为双音节词。
如:(1)很黄很暴力!新闻标题岂能如此“引诱”受众(2)很红很时尚!上汽荣威550真车终于曝光(二)从停顿上看,“很1+单音节词+很2+双音节词”语句在语音上属于二三音组,即其停顿模式是“很1+单音节词∕很2+双音节词”,有两个节拍,试看以下例子:(3)沪指很绿∕很暴跌,分析师很傻∕很天真(《中国证券报》2008年4月10日)(4)九龙湖房价“很乱∕很复杂”(《东方卫报》2008年3月21日)(5)吴宗宪称谢霆锋很惨∕很可怜,陈冠希应该坐牢(6)李连杰晋升影帝遭质疑,功夫之王被骂很烂∕很愚蠢二、语义特点(一)从搜集到的语料来看,“很1+单音节词+很2+双音节词”中,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意义往往是相近的,至少在感情色彩上是一致的,属并列关系。
从模因论角度看网络流行语“很X很XX”-2019年精选文档
从模因论角度看网络流行语“很X很XX”一、引言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网络语言也应运而生。
近年来在网络和各种媒体上都能看到这样一种句式—“很X很XX”。
这是网络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文化产物。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其出现和发展都与模因有着密切关系。
模因论对网络交际时代的言语行为起重要影响,其复制、传播功能为丰富网络言语行为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
二、模因论概述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
何自然(2005)指出模因是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
模因作为一个文化信息单位,被寓于语言之中。
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自我复制和传播。
当然,并不是所有语言形式都可以得以复制传播。
依照Dawkins(1976)提出的强势模因的三个基本特征,即高保真性、多产性和持久性,模因被分为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两大类。
只有符合这三个基本条件,复制能力强、能产性高、传播范围广的模因才是强势模因,而另一些也许只是即兴地出现,昙花一现之后就消失,逐渐地甚至很快地就被人们遗忘的则为弱势模因。
“很X很XX”类网络流行语作为一个强势模因,同样是通过模仿来复制和传播的。
三、语言模因“很X很XX”复制与传播过程根据Dawkins关于强弱模因的划分标准,网络流行语完全符合强势模因高保真性、长寿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因此,从模因论角度看,“很X很XX”这类流行语实质就是一种语言强势模因。
原始版“很好很强大”来源于对某网络游戏代理商的一次采访,代理商就记者的某些问题解释道“很好很强大”,从此“很好很强大”开始流行。
随后国务院新闻办网络新闻局在《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签署仪式上用到这样一句话:“明天中国的互联网,一定会很美很绿色、很棒很健康、很好很强大。
”“很X很XX”句式在官方发言中连续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它的强大影响力,由此可见这个句式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人关注、尝试使用这个语言形式。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语言“XX体”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语言“XX体”现象探析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语言开始被社会认可和接受。
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剖析网络流行语“XX体”的流行现象、语义分类以及快速复制传播的内在动因。
模因是网络语言快速传播和流行的“基因”;“XX体”具有强势“基因”,复制、传播、繁衍机制完善;对“XX体”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网络文化的内涵。
标签:模因网络语言“XX体” 语义分类复制传播动因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
人们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抒发观点,交流情感,网络语言因此应运而生。
网络语言大多轻松幽默、通俗易懂而又不失内涵,深受广大网民的喜爱。
近年来风靡网络,不断出现新作的“XX体”就是典型的网络语言。
比如,亲切温馨的“淘宝体”,气势磅礴的“咆哮体”,追求小资生活的“梁朝伟体”,随电视剧《甄嬛传》一起流行的“甄嬛体”,随流行音乐“江南style”出现的夸张搞笑的“江南体”等等。
这些“XX体”流行语的大量涌现体现出中国网民的集体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
“体”字的本义众多,可以指人或动物的身体、体质、体能、体貌、体魄等内在和外在属性,也可以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态:如气体、固体、液体。
“体”字根据这些本义再引申出更为抽象的含义,可指文章或艺术表现的形式与风格(如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音乐、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等),还可指文章的文体。
网络词汇“XX体”即是文章的文体在虚拟网络空间的具象表现形式。
近年来“XX体”在网络平台上得到快速传播,甚至跳脱虚拟网络,成为现实生活中人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我们在网络媒体发达的今天,对“XX体”内在语义分类、复制传播动因及其发展演变趋势的研究变得极具现实意义。
二、模因论与网络语言“XX体”的模因周期(一)模因与模因论模因论(memetics)是借达尔文的新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认为模因(meme)与生物基因(gene)相似,通过模仿而传播。
任何一则信息,只要能够通过模仿而被复制,就可以称为“模因”(陈琳霞、何自然,2006:108)。
“很×很××”流行语模式的语言动因分析
第27卷第4期V ol 127 N o 14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chun N ormal Un iv ersity (H umanities and S ocial Sciences )2008年7月Jul 12008“很×很××”流行语模式的语言动因分析靳开宇(绥化学院中文系,黑龙江绥化 152000)[摘 要]对“很×很××”这一流行语模式的来源、特点进行分析,认为这一语言结构模式背后的语言美学功能的制约因素是其成为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内在动因。
[关键词]流行语;很×很××;语言的美学功能[中图分类号]H 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2008)04-0092-03[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靳开宇(),女,山东章丘人,绥化学院中文系助教,硕士,从事语言理论及语言应用研究。
一、“很×很××”语言模式的来源“很×很××”这一流行语的语言结构模式,最初来自于2007年12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里13岁的北京小学生张殊凡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上次我上网查资料,突然弹出来一个网页,很黄很暴力,我赶紧把它给关了”。
其中的“很黄很暴力”这一语言形式经过网络的广泛传播,被网友称为开创了“2008首句流行语”。
一时间被网友引用和模仿使用的例子很多,象“很傻很天真”、“很好很强大”、“很丑很封建”等相同结构模式的流行语纷纷出炉,“很×很××”结构模式的词语形式在网络用语上成为主角,针对这一语言现象,我们不妨从其语言使用的角度探讨一下这一模式背后的语言理论动因。
二、“很×很××”流行语身份认定黄伯荣、廖序东认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组成成分一般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具有稳固性、能产性和全民常用性的基本词汇,它是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模因论角度看网络流行语“很X很XX”
一、引言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网络语言也应运而生。
近年来在网络和各种媒体上都能看到这样一种句式—“很X很XX”。
这是网络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文化产物。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其出现和发展都与模因有着密切关系。
模因论对网络交际时代的言语行为起重要影响,其复制、传播功能为丰富网络言语行为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
二、模因论概述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
何自然(2005)指出模因是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
模因作为一个文化信息单位,被寓于语言之中。
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自我复制和传播。
当然,并不是所有语言形式都可以得以复制传播。
依照Dawkins(1976)提出的强势模因的三个基本特征,即高保真性、多产性和持久性,模因被分为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两大类。
只有符合这三个基本条件,复制能力强、能产性高、传播范围广的模因才是强势模因,而另一些也许只是即兴地出现,昙花一现之后就消失,逐渐地甚至很快地就被人们遗忘的则为弱势模因。
“很X很XX”类网络
流行语作为一个强势模因,同样是通过模仿来复制和传播的。
三、语言模因“很X很XX”复制与传播过程
根据Dawkins关于强弱模因的划分标准,网络流行语完全符合强势模因高保真性、长寿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因此,从模因论角度看,“很X很XX”这类流行语实质就是一种语言强势模因。
原始版“很好很强大”来源于对某网络游戏代理商的一次
采访,代理商就记者的某些问题解释道“很好很强大”,从此“很好很强大”开始流行。
随后国务院新闻办网络新闻局在《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签署仪式上用到这样一句话:“明天中国的互联网,一定会很美很绿色、很棒很健康、很好很强大。
”“很X很XX”句式在官方发言中连续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它的强大影响力,由此可见这个句式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人关注、尝试使用这个语言形式。
而爆发版“很黄很暴力”来源于CCTV的新闻联播在2007年12月27日播出一段抨击不良网络视听节目的报道,其中采访了一个北京某学校的女学生,这个女孩子语出惊人,面不改色地对这CCTV的话筒说道:“上次我查资料,忽然蹦出一个网页,很黄很暴力,我马上把它给关了”。
于是,“很黄很暴力”成了一句流行语,代替了“很好很强大”,以极其迅猛的速度在整个互联网快速传播开来,成为当时最火爆的一句网络语。
新闻热点事件本身的影响力也催生了此类网络流行语的爆发,“很X很XX”成为模因迅速得到复制和传播,在不同的场
合出现同构异义的模因变体。
“艳照门”事件诞生了“很傻很天真”。
升官发财—“很红很暴发”,股市下跌—“很绿很和谐”,明星酒会着装—“很少很开放”,低价手机导购—“很好很便宜”,房地产业—“很强很暴利”,以及最近复制传播的“很雷很山寨”、“很乐很OPEN”、“很累很混蛋”、“很丑很封建”和“很假很坦白”等“很X很XX”句式成了火得最快的网络流行语,迅速传遍整个互联网。
四、“很X很XX”句式成为强势模因的原因
(一)简洁性
从形式上说,“很+单音节词+很+双音节词”结构短小精辟、醒目,易于理解,朗朗上口。
而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存在着省力原则,在日常言语交际中,所谓“省力”,是指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在交际中,力求以最节省的符号容纳最大的信息量来满足人类交流的需要。
这种言语形式与言语功能之间的冲突会促使人们打破常规,突破传统的语言规范,创造并广泛使用这些新兴的组合形式。
例如一款电脑笔记本的广告宣传语“很小很强大”,这种组合就以一种言简意赅,幽默风趣的语言达到了以简驭繁的宣传效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正是基于这种原则,人们通过模仿不断使用,使“很X很XX”句式强化了印象。
另外,汉语作为一种讲究音律美的语言,常常利用节奏和音律让文章读起来很有节奏感。
“很X很XX”句式的大多数变体都是“单音节词+双音节词”这种模式,包含两个节拍,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能够
迅速广泛传播。
(二)新奇性
从心理因素的角度看,人们都乐于追求创新,紧随时代步伐,对社会中出现的新鲜流行因素感兴趣,新的语言现象也往往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很X很XX”这种流行语的诸多语言变体表达方式幽默易懂,恰恰符合了人们追新求异,赶时髦的心理特点。
这种前短后长的音节变化模式具有很大的跳跃性,正好符合年轻人活泼跳动的年轻心态。
还有一些变体大胆在这个组合中加入英文单词,如“很乐很OPEN”,“OPEN”听起来还是符合模式中双音节的规律,但更具有时尚的感觉。
因此,此类网络流行语在短时间便被年轻群体所推崇和热捧,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被广泛模仿、复制、传播,体现了当代人的新思想和新生活。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