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练习试题(精)
刑法经典练习题
![刑法经典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f388da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b.png)
刑法经典练习题试题1:我国刑法处罚的是()。
A: 构成犯罪的行为B: 一切违法行为C: 造成了社会危害的行为D: 触犯了刑律的行为答案: A试题2: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是()。
A: 宪法B: 民法C: 行政法D: 侵权法答案: A试题3:下列哪种刑罚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附加适用()。
A: 有期徒刑B: 管制C: 剥夺政治权利D: 拘役答案: C试题4:刑事诉讼法属于()。
A: 程序法B: 实体法C: 特别法D: 临时法答案: A试题5:某市西区治安联防队行使该区公安分局委托的治安管理权。
某日联防队员李某抓获有盗窃嫌疑的王某,因王某拒不说出自己真实姓名,李某用木棍将其殴打致伤。
王某向法院请求国家赔偿,应由()承担国家赔偿义务。
A: 市公安局B: 区治安联防队C: 区公安分局D: 李某答案: C试题6:甲方主动携带邻居5岁小孩进入山中狩猎。
两人在林中失散,甲继续独自行猎,既不寻找孩子,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径直回家。
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
甲的行为属于()。
A: 故意杀人B: 意外事件C: 过失致人死亡D: 不构成犯罪答案: A试题7: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
A: 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B: 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C: 可以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D: 特殊下可以没有限制答案: C试题8: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
A: 14周岁B: 16周岁C: 18周岁D: 20周岁答案: A试题9:甲因急于继承其父财产而生杀父之念,一日雨夜乘其父病重之机,欲为其注射毒药。
刚拿起注射器,忽听一声惊雷致使注射器掉在地上。
他想到杀父是大逆不道,要为天理所报应,便被弃了杀害行为。
甲的行为属于()。
A: 杀人中止B: 杀人未遂C: 杀人预备D: 不构成犯罪答案: A试题10:普通累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加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人。
刑法经典考试题库及答案
![刑法经典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6c0ad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f6.png)
刑法经典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项不属于犯罪构成的要素?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客观方面答案:B2. 刑法中规定的“故意”是指:A.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B.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没有预见,并且轻信能够避免C.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D.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有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答案:A3.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B.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C.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D. 为了保护非法利益而采取的防卫行为答案:D4.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A. 自首B. 立功C. 犯罪预备D. 犯罪中止答案:A5.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犯罪未遂?A.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B.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C.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内的原因而未得逞D. 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答案:C6.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数罪并罚?A. 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B. 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C. 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后,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D. 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的答案:C7.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累犯?A.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B.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之罪的C.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但是情节较轻的D.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并且前罪和后罪属于同一类罪行的答案:B8.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自首?A.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B.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C.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追诉前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D.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追诉后,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答案:D9.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立功?A. 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的B. 犯罪分子到案后有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C. 犯罪分子到案后有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的D. 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不属实的答案:D10.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缓刑?A.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并且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B. 对于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并且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C. 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并且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5e29a8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1.png)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C. 人人平等原则D. 刑罚从重原则答案:D2. 下列行为中,哪一项不属于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故意杀人答案:C3.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犯罪行为可以适用缓刑?A. 故意杀人B. 强奸C. 贪污数额较大D. 盗窃数额较小且初犯答案:D4.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动机D. 犯罪结果答案:C5. 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B. 共同犯罪的犯罪人可以是直接正犯、教唆犯或帮助犯C. 共同犯罪的犯罪人必须都是直接正犯D. 共同犯罪的犯罪人可以是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答案: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法律明文规定的犯罪行为,依照法律定罪处罚。
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在于保障公民的法律预期性,防止司法擅断,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2. 什么是“犯罪的主观方面”?请举例说明。
答案: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人的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
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其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过失则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状态。
例如,故意杀人罪中的“故意”就是指行为人明知其行为会导致他人死亡,仍然实施该行为。
3. 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刑法学考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8601e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7.png)
刑法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刑罚从轻原则答案:D2.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罚的种类?A. 管制B. 拘役C. 罚金D. 警告答案:D3. 下列行为中,哪一个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据为己有D. 因紧急避险而造成损害答案:D4. 以下哪一项不是犯罪的主观方面?A. 故意B. 过失C. 动机D. 目的答案:C5. 以下哪一项不是犯罪的客观方面?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答案:C6. 以下哪一项不是犯罪构成的要件?A. 主观要件B. 客观要件C. 法律要件D. 时间要件答案:D7. 以下哪一项不是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A. 存在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个人合法权利C.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D. 防卫行为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答案:C8.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刑法中的共同犯罪?A. 教唆犯B. 帮助犯C. 从犯D. 单独犯罪答案:D9.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罚执行的制度?A. 减刑B. 假释C. 缓刑D. 罚金答案:D10.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法中的犯罪形态?A. 犯罪预备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犯罪既遂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刑罚从重原则答案:ABC12. 以下哪些属于刑罚的种类?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警告答案:ABC13. 以下哪些属于犯罪的主观方面?A. 故意B. 过失C. 动机D. 目的答案:ABD14. 以下哪些属于犯罪的客观方面?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答案:ABD15. 以下哪些属于犯罪构成的要件?A. 主观要件B. 客观要件C. 法律要件D. 时间要件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刑法的试题及答案
![刑法的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b43b7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f.png)
刑法的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客观方面答案:B2. 甲在公共场合故意放火,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甲的行为构成:A. 故意杀人罪B. 故意伤害罪C. 放火罪D. 盗窃罪答案:C3. 乙在没有得到车主同意的情况下,将他人汽车开走,乙的行为构成:A. 盗窃罪B. 侵占罪C. 诈骗罪D. 抢劫罪答案:A4. 丙因过失造成他人重伤,丙的行为构成:A. 故意伤害罪B. 过失致人重伤罪C. 故意杀人罪D. 抢劫罪答案:B5. 丁在醉酒状态下,无意识地伤害了他人,丁的行为:A. 构成故意伤害罪B. 构成过失伤害罪C. 不构成犯罪D. 构成故意杀人罪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作为犯罪的主观方面?A. 故意B. 过失C. 意外D. 无罪答案:A, B2. 以下哪些情形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持刀攻击时,反击致乙受伤B. 丙在看到丁偷窃他人财物时,将其制服C. 戊在被己追赶时,逃跑途中不慎将己撞倒D. 庚在被辛抢劫时,用随身携带的防身器械反击答案:A, D3.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私人财物D. 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答案:A4.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视为犯罪的客观方面?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答案:A, B, D5.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A. 甲故意用毒药毒死乙B. 丙在与丁争吵后,用棍棒将丁打死C. 戊在醉酒状态下,无意识地将己打死D. 庚在自卫过程中,不慎将辛打死答案:A, B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
刑法练习题集(含答案解析)
![刑法练习题集(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cc760e50e2524de4187ea2.png)
刑法分类练习题◆◆刑法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
广义的刑法包括()。
A、刑法典、单行刑法、司法解释B、刑法典、附属刑法、司法解释C、刑法典、刑诉法典、司法解释D、刑法典、单行刑法、附属刑法2.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机关是( )。
A、各级人民法院B、各级人民检察院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二、判断题1.刑法立法解释具有与刑法同等的效力。
()2.我国刑法的整体框架分为总则、分则、附则三个部分。
()3.1997年3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某国刑法〉(修订草案)的说明》作为刑法的修订说明,属于宪法解释。
()4.文理解释是指按照立法精神,联系有关情况,对刑法条文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
()5.根据解释的效力进行区分,刑法的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宪法解释。
()6.刑法第94条规定:“本法所称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
”该条关于司法工作人员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7.扩X解释是根据立法原意,对刑法条文超过字面意思的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1.D;2.D;二、判断题1.对;2.对;3.错;4.错;5.错;6.对;7.对;◆◆刑法的基本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相适应。
A、人身危险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B、社会危害性和承担的刑事责任C、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D、犯罪态度和承担的刑事责任2.甲某在打时无意中发现机旁市检察院的举报箱中露出一封信,随手取出。
发现该信举报该市某局长乙某有受贿4万多元的犯罪事实。
甲某与乙某熟识,便将举报信交给乙某。
乙某当即酬谢甲某8000元现金。
事后,乙某与行贿者串通,并销毁了有关罪证。
( )A、甲某构成敲诈勒索罪B、甲某构成包庇罪C、甲某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D、甲某不构成犯罪3.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刑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该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的( )。
《刑法学》考试试题附答案和解析
![《刑法学》考试试题附答案和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4b654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4.png)
《刑法学》考试试题附答案和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30 分)1. 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行为作斗争。
A. 犯罪B. 违法C. 违纪D. 侵权2. 我国刑法对于溯及力问题采取的原则是()。
A. 从旧原则B. 从新原则C. 从旧兼从轻原则D. 从新兼从轻原则3.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刑事责任。
A. 不负B. 应当负C. 可以负D. 减轻4. 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是指()。
A. 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B. 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C. 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D. 在犯罪集团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5. 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处罚。
A.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B.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C.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D.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6. 下列情形中属于自首的是()。
A. 甲杀人后其父主动报案并将甲送到派出所,甲当即交代了杀人的全部事实和经过B. 甲和乙共同贪污之后,主动到检察机关交代自己的贪污事实,但未提及乙C. 甲和乙共同盗窃之后,主动向公安机关反映乙曾经诈骗数千元,经查证属实D. 甲给监察委打电话,承认自己收受他人1 万元贿赂,并交代了事情经过,然后出走不知所踪7. 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是指()。
A. 14 周岁以上不满16 周岁B. 16 周岁以上不满18 周岁C. 14 周岁以上不满18 周岁D. 不满14 周岁8. 数罪并罚时,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
A. 可以不执行B. 不同种类的附加刑分别执行C. 只执行主刑D. 种类相同的附加刑合并执行9. 剥夺政治权利作为一种附加刑主要包括()。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C. 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D. 以上都是10. 下列不属于继续犯的是()。
A. 非法拘禁罪B. 绑架罪C. 诈骗罪D. 窝藏罪11. 下列犯罪中属于纯正不作为犯的是()。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0f1d0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ab.png)
刑法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刑法的阶级本质是由()决定的。
A.执政党的性质B.政体C.国家的阶级本质D.国体2. 《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处。
"这一刑法条文中的"但书"所表述的情况是()。
A.前段的例外B.前段的递进C.对前段的补充D.对前段的限制3.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A.主客观相一致B.罪责自负C.罪责刑相适应D.刑法人道主义4. 我国现行刑法一共是()条。
A 192条B 452条C 189条D 552条5.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
A.适用我国刑法B.可以适用我国刑法C.有条件地适用我国刑法D.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不适用我国刑法6. 我国刑法对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7.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A.一定的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惩罚性D.犯罪的阶级性8.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C.不构成犯罪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9. 犯罪的直接故意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
A.应当预见并希望发生B.已经预见并希望发生C.认识到并希望发生D.明知并希望发生10. 我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
A.可以负刑事责任B.必须负刑事责任C.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D.应当负刑事责任11. 甲盗得某单位价值100万元的汽车一辆,后因害怕法律的制裁而主动将汽车还给该单位。
甲的行为( )。
A.可以不以犯罪论处B.构成盗窃罪(犯罪中止)C.构成盗窃罪(犯罪既遂)D.构成盗窃罪(犯罪既遂),可以参照犯罪中止处理12. 甲乙二人共同开枪杀丙。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98309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0.png)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罪预备的行为人,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A. 正确B. 错误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客观方面3. 以下哪种行为可以构成故意杀人罪?A. 因自卫致人死亡B. 因过失致人死亡C. 因故意致人死亡D. 因正当防卫致人死亡4.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形不适用死刑?A. 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B. 犯罪时怀孕的妇女C. 犯罪后自首的罪犯D. 犯罪后立功的罪犯5. 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盗窃B. 贪污C. 受贿D. 捡到遗失物不归还6.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形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严重B. 犯罪后逃逸C. 犯罪后自首D. 犯罪后拒不认罪7.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正当防卫?A. 行为人在被攻击后反击B. 行为人在预见到攻击后反击C. 行为人在攻击发生时反击D. 行为人在攻击结束后反击8.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构成贪污罪?A.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B.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司财物D.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私人财物9.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紧急避险?A. 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损害他人的财产B. 为了保护他人的财产,损害自己的财产C. 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损害他人的财产D. 为了保护他人的财产,损害他人的财产10.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认定为犯罪未遂?A. 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B. 行为人尚未着手实施犯罪C. 行为人已经完成犯罪D. 行为人已经放弃犯罪答案解析:1. A. 正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条,犯罪预备的行为人,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练习题
![刑法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eaf4c07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1.png)
刑法练习题一、选择题1. 刑法是指规定了哪一项内容的法律?A. 民事责任B. 刑事责任C. 行政责任D. 财产责任答案:B. 刑事责任2. 刑法的基本任务是什么?A. 保护国家安全B. 保护人身权益C. 保护知识产权D. 保护环境答案:B. 保护人身权益3. 刑法的主体包括哪些人?A. 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B. 全体公民C. 犯罪分子和刑事侦查人员D. 法官和律师答案:B. 全体公民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的是?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手段D. 犯罪目的答案:C. 犯罪手段5. 犯罪的责任能力是指被告人在犯罪行为时具备的哪一项能力?A. 行为能力B. 民事行为能力C. 刑事行为能力D. 责任能力答案:D. 责任能力二、判断题1. 刑法是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身权益的基础上制定的,其主要目的是惩罚犯罪行为,保护社会和谐稳定。
答案:正确2. 刑法适用的原则之一是法无规定不可罚,即只有刑法明确规定的行为才构成犯罪,才能受到刑事处罚。
答案:正确3. 刑法的违法行为分为犯罪和非犯罪两种,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
答案:正确4. 犯罪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两种类型,故意犯罪是指主观上有明确故意和目的的犯罪行为。
答案:正确5. 刑法实行法定刑原则,即法律规定了刑罚的种类和幅度,对犯罪行为做出具体的刑罚规定。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什么是犯罪的法律构成?答:犯罪的法定构成是指刑法规定了犯罪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手段等。
只有当犯罪行为符合这些构成要素,才能构成犯罪。
2. 请简述犯罪主体的种类及其特点。
答:犯罪主体分为个人犯和单位犯两种。
个人犯是指以个人身份实施犯罪行为,单位犯是指以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形式实施犯罪行为。
个人犯主要特点是自主性、个别性和可罚性,单位犯主要特点是社会危害性、组织性和责任性。
3. 请简述犯罪的责任能力及其分类。
答:犯罪的责任能力是指被告人在犯罪行为时具备的能力。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1c5d4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1.png)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客观方面答案:B2.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遗失物后归还失主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3. 刑法中关于犯罪的主观方面,下列哪项表述不正确?A. 故意犯罪B. 过失犯罪C. 无过错犯罪D. 间接故意犯罪答案:C二、判断题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错误)2. 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在量刑上没有区别。
(错误)3. 犯罪中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
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对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行为采取制止行为,造成侵害者损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但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 什么是犯罪的既遂与未遂?答案: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达到了犯罪构成要件的全部要求。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但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构成要件的全部要求。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某日,甲在公园内发现一名小孩在玩耍时不慎落水,甲见状立即跳入水中将小孩救起。
在救助过程中,甲不慎将小孩的手表弄丢。
事后,小孩的家长要求甲赔偿手表损失。
问题:甲是否需要对手表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答案:根据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其目的是为了救助落水的小孩,保护小孩的人身安全。
在正当防卫过程中,甲不慎将手表弄丢,属于正当防卫过程中的意外损失,甲不需要对手表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五、论述题1. 论述刑法中关于犯罪预备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其意义。
答案:犯罪预备行为是指为了实施犯罪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如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等。
刑法规定,犯罪预备行为构成犯罪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但可以比照犯罪既遂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的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的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e25e7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0e.png)
刑法的试题及答案解析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过失致人死亡C. 盗窃D. 捡到钱包后未归还失主答案:D解析: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过失致人死亡、盗窃均属于犯罪行为。
而捡到钱包后未归还失主,虽然违反了道德规范,但并不构成犯罪。
2.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动机D. 犯罪结果答案:C解析:犯罪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
犯罪动机虽然对犯罪的定性和量刑有一定影响,但不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3.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不承担刑事责任?A. 醉酒后驾驶机动车B.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犯罪C. 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D. 正当防卫答案:B解析: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正当防卫均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
4.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管制B. 拘役C. 罚金D. 警告答案:D解析: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
警告不属于刑罚种类。
5.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判处死刑?A. 故意杀人B.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C. 贪污数额巨大D. 盗窃数额巨大答案:A解析: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被判处死刑。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贪污数额巨大、盗窃数额巨大均不适用死刑。
6.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判处无期徒刑?A. 故意杀人B.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C. 贪污数额巨大D. 盗窃数额巨大答案:C解析: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贪污数额巨大,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被判处无期徒刑。
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盗窃数额巨大均不适用无期徒刑。
7. 以下哪种情形下,行为人可以被判处有期徒刑?A. 故意杀人B.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C. 贪污数额较大D. 盗窃数额较大答案:D解析: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盗窃数额较大,情节较轻的,可以被判处有期徒刑。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63b69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0.png)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中所指的“故意”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A. 有预见性B. 有意识性C. 有计划性D. 有目的性2. 下列哪种情形不属于正当防卫?A.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B. 防卫行为针对的是不法侵害C. 防卫行为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D. 防卫行为是在不法侵害进行时进行的3. 我国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是:A. 14周岁B. 16周岁C. 18周岁D. 20周岁4. 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 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直接参与实施同一犯罪行为的犯罪形式B. 共同犯罪中,主犯是指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C. 共同犯罪中,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D. 共同犯罪中,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与犯罪的人,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5.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累犯”是指:A. 犯罪后又犯罪的人B.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人C.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D. 被判处死刑的罪犯6.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种情形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有悔罪表现C. 不再危害社会D. 所有以上情形7. 下列关于自首的规定,哪一项是正确的?A. 犯罪嫌疑人自愿向司法机关或者其他国家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B. 犯罪嫌疑人在被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C. 犯罪嫌疑人在司法机关调查、侦查过程中,主动交代自己尚未被掌握的罪行的,是自首D. 所有以上情形8. 我国刑法规定的“死刑缓期执行”是指:A. 对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在判决宣告后立即执行B. 对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在判决宣告后两年内不执行死刑C. 对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在判决宣告后缓期两年执行,但在此期间如有故意犯罪,将执行死刑D. 对被判处死刑的罪犯,在判决宣告后缓期两年执行,两年期满后自动改判为无期徒刑9. 下列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受害人向犯罪嫌疑人提起的民事诉讼B.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以在刑事诉讼开始后提起C.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判决与刑事判决是独立的D.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可以提高受害人获得赔偿的机会10.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没收财产”是指:A. 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财产B. 没收犯罪分子非法所得的财产C. 没收犯罪分子及其家庭成员的所有财产D. 没收犯罪分子用于犯罪的财产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A. 犯罪分子自愿放弃犯罪B. 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因意外情况而停止犯罪C. 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因被抓获而停止犯罪D. 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因被害人反抗而停止犯罪12.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自首”包括哪些情形?A. 犯罪嫌疑人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B. 犯罪嫌疑人在被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C. 犯罪嫌疑人在司法机关调查、侦查过程中,主动交代自己尚未被掌握的罪行D. 犯罪嫌疑人在审判过程中,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13.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认定为立功?A. 犯罪嫌疑人揭发其他犯罪分子的罪行B. 犯罪嫌疑人提供重要线索,帮助司法机关侦破其他案件C. 犯罪嫌疑人阻止他人犯罪D. 犯罪嫌疑人自愿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公益活动14.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有悔罪表现C. 不再危害社会D. 被判处有期徒刑,且刑期不满三年15.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认定为累犯?A. 犯罪后又犯罪的人B.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刑法学练习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刑法学练习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30559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f.png)
刑法学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
A.是犯罪,但不以犯罪论处B.是犯罪,但不以犯罪处罚C.不构成犯罪D.是犯罪,但应免除处罚正确答案:C解析:为了区分犯罪与一般的违法行为,我国刑法在规定犯罪概念的时候特别强调犯罪“量”的因素,没有达到一定“量”,就不能认定为犯罪。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就是没有达到需要动用刑罚来制裁的程度,所以只是一般的违法行为,不构成犯罪。
故选C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2.中止犯的处罚原则是( )。
A.应当从轻处罚B.应当从轻、减轻处罚C.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故选C项。
知识模块:刑法学3.《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属于( )。
A.狭义刑法B.单行刑法C.附属刑法D.刑法典正确答案:B解析:刑法分为广义刑法和狭义刑法,狭义刑法仅指刑法典,广义刑法除刑法典外,还包括其他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主要是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单行刑法是针对某种或几种犯罪和刑罚单独制定的专项刑事法律。
附属刑法是指非刑事法律中的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规定,如《产品质量法》、《海关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刑事方面的规定。
知识模块:刑法学4.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A.犯罪的同类客体B.危害行为的形式C.犯罪对象的特点D.行为人的主观心态正确答案:A解析:各国刑法对犯罪的分类标准不同,有的是以犯罪对象为标准进行分类,有的以侵害的法益为标准进行分类,我国刑法是依照同类客体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如把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作为一类,把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作为一类,把侵犯财产权的犯罪作为一类,等等。
刑法考试题库及答案
![刑法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1f913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1.png)
刑法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下列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行为B. 犯罪故意C. 犯罪结果D. 犯罪动机答案:D2. 甲因不满乙的批评,故意将乙打成轻伤。
甲的行为构成:A. 故意伤害罪B. 故意杀人罪C. 故意毁坏财物罪D. 非法拘禁罪答案:A3. 以下哪种情况下,行为人可以不承担刑事责任?A. 行为人年满18周岁B. 行为人患有精神疾病,但在行为时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C. 行为人未满16周岁D. 行为人醉酒后犯罪答案:C4. 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刑法中的“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进行反击B.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对正在进行的盗窃行为进行反击C. 为了保护他人人身安全,对正在进行的暴力行为进行反击D. 为了报复,对已经停止侵害行为的人进行攻击答案:D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答案:D6. 行为人甲因疏忽大意,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造成严重后果。
甲的行为构成:A. 故意杀人罪B. 故意伤害罪C. 重大责任事故罪D. 非法经营罪答案:C7.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受贿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答案:A8.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走私罪?A. 非法携带武器入境B. 非法携带毒品入境C. 非法携带珍贵文物出境D. 非法携带动植物入境答案:B9.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A. 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他人个人信息B. 非法使用他人个人信息C. 非法泄露他人个人信息D. 非法篡改他人个人信息答案:A10. 以下哪种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A. 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活动B. 未经许可,擅自从事一般性经营活动C. 未经许可,擅自从事非经营性活动D. 未经许可,擅自从事公益性质的活动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故意杀人罪?A. 故意杀害他人B. 故意伤害他人致死C. 故意放火致人死亡D. 故意投毒致人死亡答案:A, B, C, D12.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A. 未经批准,擅自设立金融机构B. 未经批准,擅自发行股票C. 未经批准,擅自发行债券D. 未经批准,擅自吸收公众存款答案:A, B, C, D13.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诈骗罪?A. 以虚构事实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B. 以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C. 以威胁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D. 以利诱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答案:A, B14.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侵犯著作权罪?A.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其作品B.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行其作品C.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出租其作品D.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答案:A, B, C, D15.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非法经营罪?A. 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活动B. 未经许可,擅自从事非法经营活动C. 未经许可,擅自从事限制经营活动D. 未经许可,擅自从事禁止经营活动答案:A, C,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cfa7b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d.png)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常识判断题下列关于刑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刑法是规范社会行为的法律B. 刑法主要用于处理民事纠纷C. 刑法只适用于成年人D. 刑法不包括治安管理的规范答案:A. 刑法是规范社会行为的法律2.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A. 罪刑法定原则B. 追溯溯及罪刑不清C. 刑罚个别化原则D.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答案:B. 追溯溯及罪刑不清3.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犯罪构成要件:(选择所有正确答案)A. 主体B. 客体C. 行为D. 结果答案:A. 主体 C. 行为 D. 结果二、问答题1. 列举刑法中的三个基本原则,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答案:- 罪刑法定原则:也称法无定罪,即法律规定的犯罪与刑罚,必须以明确的法律条文为依据,个人不能随意创立罪名或刑罚。
这一原则保障了个人的法律权益。
- 刑罚个别化原则:刑罚应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危害程度和犯罪人的社会危险性,对不同犯罪个体进行个别的量刑和教育改造,旨在达到惩罚和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犯罪需要受到相应的刑罚,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该原则既要求刑罚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要根据犯罪的性质和程度进行合理的刑事制裁。
2. 按照我国刑法,什么是自首,自首有哪些法律效果?答案:自首指的是犯罪嫌疑人或已经确定的犯罪人员,主动向司法机关或公安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自首是对犯罪行为的认罪态度,体现了犯罪人员对自己行为的悔过和悔罪。
自首的法律效果主要包括:- 从轻处罚:自首属于法定从轻情节,对犯罪人可以减轻刑事处罚。
- 免除处罚:在某些道义罪和轻罪的情况下,自首可免除刑事处罚。
- 不追究刑事责任:对涉及一般刑事责任的自首人员,可以不再追究法律责任。
三、案例分析某人因故意伤害他人致人重伤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经审理,证明该人具备自首情节,请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回答以下问题:1. 犯罪嫌疑人的自首情节属于法定从轻情节吗?为什么?答案:是的,根据刑法第67条规定,对自首的犯罪嫌疑人或已经确定的犯罪人员,依法应当从轻处罚。
刑法学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学考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451075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9.png)
刑法学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行为不属于犯罪的是: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未归还D. 酒后驾驶机动车辆答案:C2.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不包括:A. 行为B. 行为人的主观过错B. 行为的社会危害性D. 行为人的性别答案:D3.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B.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C. 为了保护他人的人身权利D. 为了保护本人的财产权利答案:B4.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A. 因争吵而推倒对方,导致对方死亡B. 因误将他人当作动物而射击C. 因过失导致他人死亡D. 因自卫过当导致他人死亡答案:A5. 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刑法中的“从轻处罚”?A. 自首B. 立功C. 犯罪未遂D. 犯罪中止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答案:A, B, C7.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A. 犯罪行为已经实施完毕B. 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自行停止C. 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被他人阻止D. 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因意外原因停止答案:B, D8. 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刑罚的执行?A. 犯罪人的认罪态度B. 犯罪人的悔罪表现C. 犯罪人的身体状况D. 犯罪人的经济状况答案:A, B, C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9.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自首的规定。
答案: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司法机关尚未掌握其犯罪事实之前,主动向司法机关、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自首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学练习试题一、填空题1、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3、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要件,以是否为各种犯罪必备的要件为标准,可以分为()要件和()要件两种。
4、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
5、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6、教唆()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7、()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8、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是贪污罪。
9、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处罚。
二、判断题1、非法拘禁他人,具有殴打情节的,才构成非法拘禁罪。
()2、妇女不可能成为强奸罪的主体。
()3、任何犯罪必然给犯罪对象造成一定损害。
()4、连续犯不能以数罪论,是因为主观上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
()5、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过失危害行为法律有明文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6、丧失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某甲放火烧毁了邻居的房屋,其行为虽构成犯罪,但不能对他判处刑罚。
()7、对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也可以适用假释。
()8、王某与李某有仇。
一日,王某趁李某不注意,将一包砒霜投入李的水杯内。
李饮后死亡。
王某的行为构成了投毒罪。
()9、刑罚适用的对象主要是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人。
()10、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三、单项选择题1、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经过一次或者几次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A、三分之二B、二分一C、四分之三D、四分之一2、自首成立的条件之一是()A、犯罪未被发觉B、积极退赃C、自动投案D、悔罪3、数次贪污构成犯罪的是()A、继续犯B、连续犯C、想象竟合犯D、牵连犯4、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
甲、丙()A、构成共同犯罪B、不属于共同犯罪C、以共同过失犯罪论处D、甲单独构成犯罪5、被告人张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罪,但在缓刑考验期满后才被发现,且未过追诉时效。
对张某的处理应该是()A、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B、撤销缓刑将前罪与后罪按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C、对后罪处以刑罚,原判刑罚不再执行6、下列犯罪中,__________的犯罪对象是该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A、破坏交通工具罪B、投毒罪C、盗窃罪D、破坏集体生产罪7、放火罪的既遂标准是()A、引火物接触被烧财物B、着手点燃被烧财物C、引起被烧财物的独立燃烧D、已烧毁财物8、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A、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B、犯罪原因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C、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D、犯罪行为与犯罪对象之间的联系9、副乡长李某见其妻与邻居王某扭打一起,遂将王某拖回王的娘家,王某骂李是流氓。
数日后,王某与其弟弟一块到公安局控告李某利用副乡长职权强奸她。
后经公安机关调查,王某与其弟的控告纯属虚构。
王某与其弟的行为构成()A、伪证罪B、报复陷害罪C、诬告陷害罪D、诽谤10、伪证罪的主体是()A、国家工作人员B、司法工作人员C、任何公民D、特定案件的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四、多项选择题1、包庇罪与伪证罪的主要区别在于()A、犯罪主体不同B、犯罪的时间不同C、犯罪的内容不同D、犯罪所庇护的对象不同2、犯罪的基本特征有()A、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B、犯罪是危害国家工作人员利益的行为C、犯罪是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D、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3、我国刑法规定,法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的情节有()A、未遂犯B、从犯C、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罪的教唆犯D、中止犯4、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有()A、犯罪对象B、犯罪的共同要件C、犯罪的主观要件D、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5、犯罪中止的特征有()A、自动地停止犯罪B、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C、自觉地挽回损失D、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6、下列犯罪告诉的才处理的为()A、虐待罪B、重婚罪C、侮辱罪D、诽谤罪7、导致行为人无责任能力的因素有()A、行为人尚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B、行为人又聋又哑C、行为人系醉酒人D、行为人患精神病8、破坏军人婚姻罪与重婚罪的主要区别有()A、犯罪的直接客体不同B、犯罪行为有所不同C、犯罪主体不同D、罪过形式不同9、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是()A、非法拘禁罪B、刑讯逼供罪C、非法搜查罪D、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10、在我国,不适用死刑的犯罪人包括()A、精神病人B、未成年人C、审判时怀孕的妇女D、初次犯罪的人五、改错题1、管制由人民法院判决,由劳改机关执行2、我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必须负刑事责任3、刑事责任能力是指理解和控制自己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能力4、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为原判刑罚的二分之一六、名词解释题1、数罪并罚2、犯罪未遂3、主犯4、缓刑七、简答题1、刑法对追诉时效期限是怎样规定的?2、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区别是什么?3、过于自信的过失在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上各有什么特征?八、论述题1、试述减刑的概念、适用条件及其与假释的区别。
2、试述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点。
九、案例分析题1、1981年5月的一天,周某得知外村的铁匠张某要到村里来收购铝丝,当即产生盗窃架设到田间供生产用的电线的犯罪意图。
经过一番准备,于当天夜里,周某携带克丝钳和其他工具来到田间,剪断四根电力铝线,计三十九点五公斤,以每公斤二元五角卖给铁匠张某,共得赃款九十八元。
第二天上午,一位妇女到田间劳动,碰到盗剪后悬落在田间的一截电线,触电死亡。
对本案中周某应如何定罪处罚,并说明理由。
2、被告人赵某,男,24岁。
某日晚,何某(女,32岁)因家中来客人较多去被告家借宿。
就寝后,赵对何产生奸淫意图,向何提出发生性关系,遭到拒绝。
从此,赵对何十分忌恨。
后来,何便去邻居朱某家借宿,赵对何更加怀恨和嫉妒。
某日夜十一时许,被告绕何家住宅周围查看一遍后,即选定了作案地点,返回家后拿出早就私藏的炸药、雷管、导火索,并装入布袋包捆好,随后,即携带炸药包爬上赵家黑天棚,将炸药包对准何某住房的小屋炕,用香烟火将导火索点燃,又从原路爬回逃离现场。
炸药包爆炸,将何家所住房屋盖和黑天棚炸塌,赵的隔壁邻居朱某家的房顶震坏,致使何某重伤,朱某及其两个小孩轻伤。
对本案赵某应如何定罪处刑,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即遂犯2、明知他人有配偶3、必要、选择4、没收财产5、正在发生6、未满十八岁的人7、共同犯罪8、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9、从轻或者减轻二、判断题12345678910三、单项选择题1、B2、C3、B4、D5、B6、A7、C8、C9、C10、D四、多项选择题1、ABC2、ACD3、AC4、BC5、ABD6、ACD7、AD8、AB9、BD10、BC五、改错题1、2、3、4、六、名词解释题1、数罪并罚是对一人所犯数罪的合并处罚。
即一人犯数罪,人民法院对其所犯的各罪分别定罪量刑以后,依照法定的原则,决定应执行的刑罚。
2、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得逞。
3、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4、缓刑是指对原判刑罚有条件地不执行的一次刑罚制度。
我国刑法中的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个考验期,在考验期内被判刑的犯罪分子不再犯新罪,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
七、简答题1、答:我国刑法对追诉时效作了如下规定:(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
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究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2、答:(1)直接客体不同,后者只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前者除财物所有权外,还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2)客体方面不同,前者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后者是乘人不备,公然夺走公私财物。
(3)法定刑不同,前者法定刑比后者重。
3、答:(1)其认识因素上的特征表现为,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其意志因素的特征表现为,行为人之所以实施危害行为,是轻信凭借一定的条件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八、论述题1、答:减刑是指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而将原判处的刑罚予以减轻的一种制度。
其适用条件为:(1)适用对象是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受这些刑罚处罚的犯罪分子,经过一定时间改造,凡符合减刑条件的,都可以减刑。
(2)只适用于刑罚执行过程中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
这是适用减刑最为重要的条件。
不具备这个条件,即使所判处的刑罚符合减刑规定,也不能适用减刑。
(3)必须有一定的限度。
经过一次或者几次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年。
减刑和假释的区别:(1)适用对象不同。
减刑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法律后果不同。
减刑没有考验期,被减刑释放的人,即使再犯新罪,减去的刑罚也不再执行;假释有考验期,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再犯新罪,就撤销假释,将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原则处理。
(3)执行地不同。
被减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刑期未满,仍要在改造场所执行,不能恢复人身自由;假释是附条件提前释放,犯罪分子被宣告假释后即回到社会上,恢复人身自由。
2、答:(1)相同点。
①目的相同。
二者都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合法权益。
②二者都是为了排除正在发生的危险的侵袭而采取的紧急措施。
③都可能造成法律允许的损害,而不负刑事责任。
(2)不同点。
①正当防卫是合法行为与不法行为的斗争;紧急避险是两个合法利益的冲突,是牺牲一个较小的合法利益,保全另一个较大的合法利益。
②危险的来源不同。
正当防卫的危险侵害只能是人的不法侵害;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③行为的对象不同。
正当防卫只能对不法侵害本人的权益造成损害;而紧急避险则可以对没有实施侵袭的人的权益或其他公共利益造成损害。
④对行为的要求不同。
正当防卫行为,法律没有对防卫办法加以限制;而紧急避险只有在没有其他办法可以避免危险的情况下,才能执行。
⑤必要限度的标准不同。
正当防卫所引起的损害,可以等于或者大于所要避免的损害,紧急避险所引起的损害则必须小于所避免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