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地质构造与成矿控矿因素

合集下载

成矿控制总结

成矿控制总结

第十五章成矿控制与成矿规律一、成矿控制:(一)区域地球化学控制:某种或某些元素的区域高背景是该元素富集成矿的结果或者原因。

结果:同一成矿作用在形成矿床的同时形成广泛的成矿原生晕。

——矿体附近异常最强,向外逐渐接近正常场。

原因:由于某个区域的某些地质体中成矿元素丰度较高,成为后期成矿作用的物质来源。

——矿床的外围存在负异常。

在一些重要的成矿集中区域,某种或某些成矿或与成矿有关的元素常常表现出穿层富集,岩浆岩具有继承性富集,反映的是这些物质长期的注入,反映的是地壳下部圈层的贡献。

(二)构造控制:时间上——成矿前构造(矿床、矿体的分布、产状)、成矿期构造(矿床或矿体内的分带、贫富变化、成分和组构的复杂性)、成矿后构造(矿床的改造、变化和保存)。

规模上——控制着成矿集中区的大小:成矿域—成矿带-成矿亚带-矿田—矿床-矿体。

构造带分布的规律性控制着矿床的分布规律,比如等距性规律。

不同的类型的矿床受控于不同的构造型式:一般的热液矿床—-断裂裂隙;高温岩浆热液矿床(接触交代矿床)——接触带构造系统;次火山热液矿床——古火山机构(环状、放射状裂隙系统);沉积矿床——各种类型的盆地构造(断陷、坳陷)。

(三) 岩浆岩控制:1、岩浆岩成分控制——成矿专属性:富镁超基性岩——铬铁矿(含铂族元素)矿床(富镁纯橄岩)富铁超基性岩——V、Ti磁铁矿矿床(辉长岩、斜长岩)镁铁质超基性岩——同你硫化物矿床(苏长岩、辉长岩,辉岩、橄榄辉长岩等)碱性超基性岩——稀有放射性、稀土元素、Ti、磷矿床钙碱性中酸性岩——斑岩型铜钼矿床等偏碱性中基性火山-次火山岩——玢岩型铁矿、硫铁矿。

2、岩体的规模控制:对于岩浆分结矿床——岩体规模大有利岩浆熔离矿床:原地熔离成矿——规模大;深部熔离贯入成矿——与岩体出露规模无关。

岩浆热液矿床:中小型岩体更有利(含矿热液的挥发性作用)岩浆岩的双层结构:浅岩浆房――深部岩浆房(规模大,成矿物质保证)3、岩相控制:岩浆分结矿床、岩浆熔离作用——深成相更有利热液矿床——中浅成相更有利,如深度太大,大的压力保持含矿气液的分散,不利成矿。

矿床12控矿条件和成矿规律

矿床12控矿条件和成矿规律
处(图2、图3): 1 岩石化学特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i02≥54%,为中酸性高钾钙碱性-中钾钙碱性岩石(图3,a);
高A1203(≥14.5%;图3,b); 富钠(Na20≥3.0%;图3,c); Mg0=1.52%~2.91 %,Mg#=37~53; 与玄武岩高温、高压试验比较,基本都落在高压高温熔体的成分 范围内(图3,a~d)。
第十二章 控矿条件与成矿规律
矿床是一种特殊的地质体,与一定地质时期的特定地质条件有关, 在地壳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成矿规律:指矿床形成的空间关系、时间关系、物质共生关系及 内在成因关系等的总合。 一、控矿条件 概念:控制矿床形成与分布的有利的地质条件。 (一)区域地球化学条件 1.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 专门研究一个区域中化学元素的丰度、分布和分配状态,该区域
地质演化过程中,元素的迁移活动历史以及区域地球化学系统的成
分、作用与演化。
区域地球化学研究涉及成矿的根本前提:物质最基本形式的化学 运动。如:成矿物质的来源、输运和浓集机制以及成矿环境等问题。 因此区域地球化学是区域成矿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 区域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 1 区域地层地球化学
例:湘南区域地层地球化学特征的成矿意义
143
Nd/ Nd)i >0.5130, ( Sr/ Sr)i<0.7040
144
(3)因此,扬子地块东部的这些岩石由俯冲的玄武质洋壳熔融形成 的可能性较小;很可能由增厚(≥40km)的玄武质下地壳熔融形成,
主要证据有:
同位素组成与MORB的同位素组成存在差异; 图3(a)示出,这些岩石比俯冲洋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质岩石更
2 区域岩浆岩地球化学 例:安徽庐枞地区岩浆岩与成矿系列 研究表明,庐枞地区燕山期与成矿有关的岩浆活动是形成于同一 深部过程(软流圈上涌-岩石圈拆沉)、不同源区的两个岩浆系列: (1)源自地幔、属于橄榄玄(安)粗岩系的火山-次火山岩或类似 侵入岩(图 A); (2)源自底侵玄武质下地壳、具有埃达克质特征的钙碱性侵入岩 (图 B)

海南岛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组合及其气候环境意义

海南岛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组合及其气候环境意义

收 稿 日期 : 0 6 1 —1 ; 改 回 日期 : 0 7 0 — 1 2 0 0 7 20— 5 0 基 金 项 目: 家 9 8海 洋 专 项 C 1 块 海 底 底 质 调 查 与 研 究 子 项 ( 国 0 J9区 编号 :0 —1C 1 ) 980 -J 9 作者简介: 吴 敏 , ,7岁 , 士 生 , 物 学 、 石学 、 床 学 专 业 , 究 方 向 : 境 矿 物 与 成 因 矿 物 学 。 男 3 博 矿 岩 矿 研 环
海 南 岛周 边 海 域 表 层 沉 积 物 中 粘 土矿 物 组合 及 其气 候 环 境 意 义
吴 敏 李 胜 荣 初 凤 友。 龙 江平 。 谭 文 化 , , , ,
f1 中国地质 大 学地质 过程 与矿 产 资源 国家重 点 实验 室, . 北京 1 0 8 ;] 00 3
1 . 。 1 9 5 E~ 1 2 5E) 粘 土 矿 物 , 过 对 5 5N, 0 . 。 1. 。 的 通
28 0m深处 采得 的一 根 的变化 与 有 孔 虫含 量 变 化 密切 相 关 , 伊 而
南 海沉积 物 中的粘 土矿 物主要 由伊 利石 、 皂石 、 蒙 高
维普资讯
卷 ( ou )7 期 ( mbr2 总 ( t118 V lme2 , Nu e) , Toa)0
页 ( g s 1 1 7, 0 7, ( un, 0 7) Pa e ) 01 0 2 0 6, J 20



JM I NERAL P ETROL
1 . % 。采 用人 工判 别 分 区和 Q 型 聚 类 分 析 分 区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 研 究 区按 粘 土 矿 物 的 74 将 相 对含 量 和 分 布 水 深 , 分 出 3个粘 土 矿 物 组 合 区 , 分 区 的 矿 物 组 合 特 点 显 示 它 们 的 赋 划 各

海南岛地形地貌概况及其变化情况(以西部为例)

海南岛地形地貌概况及其变化情况(以西部为例)

海南地理环境调查一、海南省地理位置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

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

全省陆地(主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岛陆地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地形与地貌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歌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山地和丘陵是海南岛地貌的核心,占全岛面积的38.7%,山地主要分布在岛中部偏南地区,丘陵主要分布在岛内陆和西北、西南部等地区。

在山地丘陵周围,广泛分布着宽窄不一的台地和阶地,占全岛总面积的49.5%。

环岛多为滨海平原,占全岛总面积的11.2 %。

西、南、中沙群岛地势较低平,一般在海拔4-5米之间。

海南岛形似一个呈东北至西南向的椭圆形大雪梨,东北至西南长约200公里。

西北至东南宽约18O公里,总面积(不包括卫星岛)3.39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2大岛。

环岛海岸线长1528公里,有大小港湾68个,周围负5米至负10米的等深地区达2330.55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地面积的6.8%。

海南岛热带面积占全国热带总面积的42.4%。

环岛平原在地区分布上,琼北有文昌海积平原,琼西北有王五——加来海积阶地平原,琼南有琼海——万宁沿海平原和陵水——输林沿海平原,琼西南有南罗——九所滨海平原。

南海诸岛地形具有面积小、地势低的特点。

其中以西沙群岛的永兴岛面积较大,计1.8平方公里,其余都在1平方公里以下,最高的西沙群岛石岛,海拔也不过12~15米,其余一般都只高出海平面4~5米。

此外,还有一群暗沙——水表岛屿。

海南岛北与广东雷州半岛相隔的琼州海峡宽约18海里,是海南岛与大陆之间的“海上走廊”,也是北部湾与南海之间的海运通道。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矿床的形成需要多方面有利的地质和物理化学因素的结合,构造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在具有足够成矿物质和含矿流体的前提下,构成对成矿经常起到基本的、甚至是主导的作用。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按其作用规模可以划分为若干级别。

全球性构造带控制全球性成矿带的形成和分布,大区域或区域构造控制区域成矿带的形成和分布,而矿田和矿床构造则控制着矿床和矿体的形态、产状和空间分布。

在已有的研究矿田构造的文献中,对于构造的控矿作用,只是讲到其作为成矿的地质构造环境、矿液运移的通道、矿石堆积的场所和成矿后的构造破坏等四个方面的作用,而缺乏对构造控矿作用全面的历史分析。

从成矿作用的全过程看,我们将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归纳为以下七个方面:(1)作为矿床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

如各种类型的构造盆地常是堆积沉积矿床包括火山沉积矿床的有利构造环境,而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带则是多种内生矿床的产出地带。

(2)构造运动为成矿作用提供能源,还可以作为含矿流体运移和聚集的驱动力;实际地质资料和有关模拟实验均表明,岩石中的水、油、气等的动态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构造因素控制的。

(3)有构造作用形成的各种孔洞、空隙和渗透带等是含矿流体运移的主要通路,一般将这类构造称为导矿或运矿构造。

岩浆或变质成因热液向上部运移时需通过导矿构造,而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向深处运移并沉淀成矿也需要导矿构造作为通道。

(4)各种构造形成的开发空间,如断层和裂隙的启张部位、各种空隙和疏松破碎带以及地表分布的各样洼地等均可作为内生矿床或外生矿床的就位场所,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矿床的形态、产状和空间位置。

(5)岩石的应力状况和应变作用影响着成矿的物理化学参数。

这些参数在构造应力场的不同部位是有差别的,因而对矿质在介质中的赋存状态和运移机理以及矿质沉淀都起着不同的作用。

(6)在不同的构造类型中可以发生不同的成矿方式,形成不同的矿床类型。

例如,矿床在断层或裂隙中充填后形成脉状矿床。

(7)构造的多期次、多阶段活动是导致成矿作用脉动性的基本因素,是划分成矿期和成矿阶段的重要依据,这在汽化热液矿床中表现尤为明显。

大地构造与成矿(陆陆碰撞带)资料

大地构造与成矿(陆陆碰撞带)资料

2021/2/11
29
Tectonic setting
残余盆地
association 黑色页岩
仰冲的蛇绿岩
genesis
生物化学-化学沉 积 海底喷气沉积
缝合带
仰冲的蛇绿岩
Magmatic
内陆边缘
变质的
区域变质作用,伟 晶岩或霓灰正长岩
变质岩浆 metasomatic
前陆冲断带
构造就位的大陆架 岩石
• 在陆 陆碰撞的最后阶段,两盘地块岩石组成接 近,强度相近,因而在平面上或剖面上发育共 轭剪切断裂,易形成对冲型逆掩断层系
• 不可能在每一个地段都表现为对冲,某些地段 以某一种倾向的逆掩断层为主的
• 与对冲型的逆掩断层系相伴随,层状地层就容 易构成扇状褶皱系。当然可以包括正的或倒的 扇状褶皱
2021/2/11
造山带金矿理论对全球造山带型金矿形
成分布时空规律的解释
• 前寒武纪造山带型金矿 ca. 2.8–2.55 and 2.1– 1.8 Ga, 与新生大陆壳的形成时间相一致l
• 前寒武纪造山带型金矿与显生宙造山带型 金矿的地质特点基本一致,有人提出是与安 第斯型俯冲作用有关.
• 但是, 650 Ma以前造山带型金矿的形成是幕 式的,说明总体构造环境在650 Ma 前后是不 同的.
2021/2/11
25
• 1)造山作用的主要动力是机械能,同时因碰撞摩 擦生热,使陆壳熔融产生“S”型花岗岩类并伴 有专属性的成矿作用,如某些含锡花岗岩。
• 2)在高加索造山带分布有钨-钼-钼-铜-钼-汞-锑 和火山-沉积锰矿床及古特提斯板块洋壳残余断 块上的石油和天然气矿床
• 3)沿西藏的亚欧大陆与次大陆之间的缝合线, 有构造侵位的蛇绿岩套和铬铁矿、自然铜等矿 床。

我国典型海岛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成因分析

我国典型海岛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成因分析

我国典型海岛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成因分析徐元芹;刘乐军;李培英;杜新远;李萍;张晓龙;高伟【摘要】本文通过海岛调查及已有文献资料分析,发现我国典型海岛存在滑坡、海岸侵蚀、海水入侵、湿地退化、水土流失、地面沉降、风沙灾害、断层、港湾淤积、滩面冲蚀、沙滩泥化、浅层气、砂土液化、地震、软土地基15种地质灾害类型.滑坡灾害最多,基岩岛岛岸、岛陆和近岸海底均可发生;其次为海岸侵蚀,在基岩岛、泥沙岛均有分布,主要发生于岛岸;再次为海水入侵(合咸潮入侵),在基岩岛、泥沙岛岛岸均可发生;湿地退化也在基岩岛、泥沙岛岛岸均可发生;其他灾害类型的分布较少.通过对海岛典型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分析,发现各地质灾害都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人为活动的影响逐渐加剧,各地质灾害之间还存在着成因上的联系.【期刊名称】《海洋学报(中文版)》【年(卷),期】2015(037)009【总页数】13页(P71-83)【关键词】海岛;地质灾害;类型;特征;成因机制【作者】徐元芹;刘乐军;李培英;杜新远;李萍;张晓龙;高伟【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辽宁省海域和海岛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辽宁沈阳11000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烟台大学环境学院,山东烟台264005;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94海岛作为我国海上陆地国土和第二经济带的基地,具有军事区位优势和港口、养殖、景观旅游、油气、矿物、风力等资源优势,正日益成为促进未来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主要载体,并在国家权益和国防安全等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于某铅锌矿矿床构造特征成矿及控矿因素的探讨

关于某铅锌矿矿床构造特征成矿及控矿因素的探讨

关于某铅锌矿矿床构造特征\成矿及控矿因素的探讨作者:范文贵鲍威宁显周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第16期摘要:根据矿区内大比例尺地质测量及主构造微量元素分析结果,对矿区内主构造特征、含矿性以及矿床的成矿规律、控矿因素进行了解析。

并结合区域铅锌矿成矿规律及成矿条件对某铅锌矿床的找矿远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成矿规律;控矿因素;主构造;铅锌矿中图分类号:TD219文献标识码:A1 区域构造特征该矿区在南岭东西向构造带,川滇南北向构造带,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的联合作用下,构造应变非常复杂,以逆冲断层,紧密褶皱发育为特征。

北西向、北北东向构造非常明显。

区域内大的构造有4个,即云炉河-银厂坡断裂带、垭都-蟒洞断裂带、威水断陷盆地构造带、威宁水城褶皱带。

1.1 云炉河-银厂坡断裂带位于昭通-曲靖深大断裂带东侧,走向15°~30°,倾向东,倾角45°~60°,NE端在云炉河交于垭都-莽洞断裂带上,SW向延伸进入云南会泽。

断裂带内逆冲断层发育,具有典型的多期活动特点,主断裂为云炉河-银厂坡逆冲断层。

经历多期断裂构造活动,形成了云炉河-银厂坡成矿亚带多样的铅锌控矿系统。

在构造发育或构造复合部位往往控制铅锌矿床,在主断裂带内及其派生的羽状断层、层间破碎带或多组断层交汇部位控制铅锌矿体。

层间破碎带内的矿体,多呈透镜体状和似层状。

1.2 威宁-水城褶皱带由NW向的威水背斜、偏坡向斜和与之相伴的水城断层等纵断层组成。

褶皱带长约120km,宽15~20km。

三个紧密褶皱大致呈左行排列,褶皱紧密而不对称。

NE 翼地层倾向NE,倾角30°~54°,SW翼地层陡立,甚至倒转,倾角60°~90°。

褶皱带显示出强烈的挤压变形特征,表现在其翼部可见大量的层间劈理、层面擦痕、压溶缝合线和构造透镜体发育。

褶皱带内的纵断层均为高度逆冲断层,具有多期活动特征。

1.3 威水断陷盆地构造该构造带变形特征非常明显, 斜跨贵州西部并向北西延伸至云南, 向南东延入广西, 在云南省内长约400km,宽50~70km,总体走向300°~310°。

海南省后万岭铅锌矿床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探讨

海南省后万岭铅锌矿床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探讨

海南省后万岭铅锌矿床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探讨海南省后万岭铅锌矿床是我国南方著名的富含铅锌矿床之一。

在这个矿床中,铅锌矿的产出主要受到控制矿因素、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些因素对于后万岭铅锌矿床的影响。

控矿因素后万岭铅锌矿床主要出露在长丰岭-富贵角地区。

这个矿床年代古老,基本上形成于中、晚泥盆世期间。

由于矿床位于一个构造复杂多彩的地质构造背景下,因此控制矿因素非常多样复杂。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地质构造条件后万岭铅锌矿床位于海南岛东南部的长丰岭 fault 单斜推覆带内,其发育的地质构造主要为断裂、褶皱和推覆等较为复杂的构造。

其次,在这个矿床的发展过程中,区域地质构造也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由于所处的岩体构造条件多样,并且在地质历史上曾经遭受过多次变化,因此有利于铅锌矿床的形成、聚集和保存。

2. 基底岩性条件后万岭铅锌矿床产状在中、晚泥盆世的海南岛花岗岩质花状岩体和角岩体内部、与邻近黑云母片岩接触部位、板岩上覆片状矿层内部和裂隙、节理等地方。

因此,基底岩性条件对该矿床铅锌矿的形成、聚集和保存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矿床成因后万岭铅锌矿床的成因相对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热液、深热液等多种因素。

其中,热液为主要成因。

这是因为,该矿床发育在断裂带或断裂夹层与围岩接触面之间,断裂或夹层是成矿通道,同时也划分了不同的矿体,这种情况有利于热液聚集、沉淀和成矿。

成矿模式后万岭铅锌矿床成矿方式主要为热液成矿和深热液成矿。

其中,热液成矿是主要成因,而深热液成矿作用是次要的。

在这个成矿模式下,热液活动产生的各种成矿元素在岩石圈内运移,然后在不同的地质构造背景下聚集、富集形成铅锌矿床。

此外,矿床热液尤其是深热液流体的性质、成分、活性和运移途径等方面的变化,也决定了矿床的矿物组合和成矿特征。

总的来看,后万岭铅锌矿床的形成受到了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都对这个矿床的形成、聚集和保存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

2 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

2 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

节理是重要的容矿构造 它们在一个地区往往有一 定的方向性, 定的方向性,成群成组地 作为断裂和褶皱配套的伴 生构造出现。 生构造出现。 研究节理的性质、产状、 研究节理的性质、产状、 含矿性以及和断裂、 含矿性以及和断裂、褶皱 的关系, 的关系,进行应力场的恢 复和力学性质的分析, 复和力学性质的分析,从 而可以指导对盲矿体的预 测。 因此大量统计分析节理的 性质、产状、发育程度、 性质、产状、发育程度、 频率及与矿化的时空关系, 频率及与矿化的时空关系, 具有重要意义。 具有重要意义。
1 断裂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断裂构造是地壳中最常见的构造形式之一。 断裂构造是地壳中最常见的构造形式之一。 大的断裂构造往往是岩浆和矿液活动的通道, ①大的断裂构造往往是岩浆和矿液活动的通道,起着既控 岩又控矿的作用 次一级的断裂构造则直接控制了矿床、 ②次一级的断裂构造则直接控制了矿床、矿体的产出和分 布 对外生矿产,断裂构造影响到沉积环境及后期的保存、 ③对外生矿产,断裂构造影响到沉积环境及后期的保存、 改造条件。图3-2-3是山东胶东地区北东向断裂构造与金 改造条件。 矿分布空间关系。 矿分布空间关系。
三类断裂的不同特点的比较表
断裂 性质 围 岩 受 力 情 况
围岩处于膨胀状 态,孔隙度较高 工
成 矿 特 点
结构面不规则状,延深较小, 结构面不规则状,延深较小,矿液易于通 温压下降,形成相对开放系统, 过。温压下降,形成相对开放系统,以充 填成矿为主。主要发生在浅部, 填成矿为主。主要发生在浅部,受控的矿 体呈脉状或向下尖灭的透镜状
1)超深成带:地表下10~15km(大洋5 8km),据目前所知, 1)超深成带:地表下10~15km(大洋5~8km),据目前所知, 超深成带 此带只有少数超变质矿床(兰晶石、夕线石、刚玉等) 此带只有少数超变质矿床(兰晶石、夕线石、刚玉等)。 2)深成带 距地表3 5km至10~15km,此带成分均一,有 深成带: 2)深成带:距地表3~5km至10~15km,此带成分均一,有 地槽早期基性超基性岩中Fe、Cr、Pt、Ti岩浆分异矿床、 地槽早期基性超基性岩中Fe、Cr、Pt、Ti岩浆分异矿床、 中酸性岩中部分云英岩和矽卡岩矿床。 3)浅成带 深度在1 1.5km至3.5km,此带岩浆成分复杂, 浅成带: 3)浅成带:深度在1~1.5km至3.5km,此带岩浆成分复杂, 各种蚀变及交代作用发育,有与基性岩有关的熔离型Cu、 各种蚀变及交代作用发育,有与基性岩有关的熔离型Cu、 Ni、Ti、Fe矿床,与斜长花岗岩、正长岩伴生的矽卡岩 Ni、Ti、Fe矿床,与斜长花岗岩、正长岩伴生的矽卡岩 Fe-Cu矿床,以及与晚期小侵入体有关的各类热液型有色、 Fe-Cu矿床,以及与晚期小侵入体有关的各类热液型有色、 稀有、贵金属(Au)和放射性矿床。 稀有、贵金属(Au)和放射性矿床。 4)近地表带 深度1 1.5km,有碱性岩中稀有碳酸盐矿床, 近地表带: 4)近地表带:深度1~1.5km,有碱性岩中稀有碳酸盐矿床, 与细碧角斑岩有关的含黄铁矿 矿床,基性和酸性喷出岩 有关的Au、Ag、Hg、Cu等火山热液矿床;次火山斑岩型Cu、 有关的Au、Ag、Hg、Cu等火山热液矿床;次火山斑岩型Cu、 Mo、Au矿床,以及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等。 Mo、Au矿床,以及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等。

矿床学第十五章成矿控制和成矿规律

矿床学第十五章成矿控制和成矿规律
Ⅳ侵入体构造 19)原生流动构造中的矿体; 20)原生破裂构造中的矿体; 21)整合侵入接触带中的矿体; 22)斜切侵入接触带中的矿体; 23)复杂侵入接触带中的矿体; 24)多次侵入接触带中的矿体; 25)岩体后期破碎带中的矿体;
Ⅴ火山构造 26)火山颈中的矿体; 27)破火山口中的矿体; 28)爆发角砾岩筒中的矿体; 29)环状裂隙中的矿体; 30)放射状裂隙中的矿体;
Ⅵ成层构造(或层状构造) 31)层间及层内破碎带和角砾岩带中的矿体; 32)不透水遮盖层下的矿体; 33)在有利岩层中的矿体; 34)不整合面和假整合面中的矿体; 35)喀斯特溶洞中的矿体;
Ⅶ复合构造 36)断裂、裂隙与有利岩层交错处的矿体; 37)断裂交切背斜处的矿体; 38)岩体接触带与有利层位交切处的矿体。
Ⅱ断层构造 6)正断层中的矿体; 7)逆断层中的矿体; 8)平移断层中的矿体; 9)断层交叉处的矿体; 10)断层弯曲处的矿体;
Ⅲ裂隙构造 11)张裂隙中的矿体; 12)一组剪裂隙中的矿体; 13)二组剪裂隙中的矿体; 14)二组剪裂隙及张裂隙中的矿体; 15)羽状裂隙中的矿体; 16)裂隙交叉处的矿体; 17)裂隙带中的矿体; 18)片理带中的矿体;
4)火山(次火山)构造:它是在火山爆发、岩浆及气液喷溢以及伴随
火山爆发在超浅部位侵入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构造形式,有其独特的形成机制。其 中的破火山口、火山穹窿、火山管道以及伴生的环状断裂和放射状断裂等,常能 构成热液成矿的空间,因而对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中生 代到新生代的陆相火山岩区,火山-次火山构造一般是保存得较好的。例如在我 国宁芜陆相火山岩(J3K1)盆地,多组深断裂(主要是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的 交叉部位经常是火山爆发的中心,也是含矿次火山岩体侵入的构造部位。而次火 山岩体的原生及次生裂隙,尤其是钟状构造和角砾岩筒构造则是很有特色的含矿 构造。

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

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

(四)岩相和建造控制
控矿的地层条件和岩相条件既有联系,又有区 别。地层条件代表时间条件,而岩相和建造则 是地层条件在一定的大地构造、古地理和古气 候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成矿有直接的控制作 用。大多数矿床都产在一定的岩相和一定的岩 石建造中的某一特定部位。 如:PbZn多金属矿床-沉积碳酸盐建造(地槽活 动带边缘及邻近地台外围) 贱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含碧玉的火山-沉积建造 (前寒武纪优地槽中,位于地槽凹陷部位)
(六)岩性控制
岩石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对于成矿作用方式, 矿化强度,矿体产状,以及矿床类型等,有明 显的控制作用。 如:湖南瑶岗仙钨矿:花岗岩体-碳酸盐岩接触 带,夕卡岩型白钨矿;围岩砂岩中裂隙充填黑 钨矿石英脉。 含铍矿物:铝硅酸岩-绿柱石;碳酸盐岩-香花 石,日光榴石 膏盐层对内生金属成矿的重要控制作用。
在地壳中一定范围内,成矿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 可能与上地幔的组分不均一有关: 科迪勒拉铜矿带(加)-不同构造单元中均有铜矿产 出,不只受地壳表层构造控制。 美国西部金属省(Hg、Cu、Au、Ag、Pb、Zn、W、 Mo等)-形状简单,呈线状分布,与地壳表层构造无 关,代表一种深成控制作用;地球物理资料(地震 波速、重力值、热流值等)吻合。 地幔异常区,在间隔很长的地质时期内不断提供了 成矿物质。 研究意义:指导找矿;战略意义。
(一)区域地球化学
成矿元素在地壳各部分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 地而异。即成矿元素的分布具有区域性的特点, 往往一些元素集中于一个地区,而另一些元素 则集中于另一个地区——“地球化学省(区、 带)”。在一个地区,某成矿元素的富集所表 现出来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是控制该区中矿 床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基础因素。 如:南岭地区W、Sn、Pb、Zn等丰度较高—— 有色金属矿产重要产地。

现代成矿理论成矿规律及控矿条件

现代成矿理论成矿规律及控矿条件

能为含矿热液的运移提供热动力,又能为成矿所需要的物
理化学过程提供温度条件。这一点在热液矿床成矿中尤为
重要。
四、 沉积条件
沉积条件对于沉积矿床的形成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在广阔的沉积盆地中通过沉积作用可形成煤、铁、锰、
第 磷、盐类等矿床。不整合所代表的古侵蚀面,是聚集残 一 余矿床和砂矿的有利部位。 节 不同地质时期沉积环境和条件不同,可能形成不同种类
控 矿
造总和。矿床构造是指控制矿体的形态、产状和分布的

地质构造因素总和。研究矿田、矿床构造对找矿、勘探
件 和采矿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控制矿床和矿体的构造类型是复杂多样的,主要包括①
褶皱构造;②断裂构造;③侵入体内部构造(流动构造、
原生破裂构造及隐爆角砾岩筒);④ 侵入体与围岩的接
触带构造;⑤火山构造(环状及放射状构造、爆发角砾
控 成矿也有影响,一般在深成部位易形成云英岩型矿床;在
矿 条 件
中深部位易形成矽卡岩型、绢英岩型矿床;在浅成和近地 表条件下,易形成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岩浆岩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为成矿提供热源条件。深部异
常热源(岩浆)的存在是形成热液矿床、热水喷流沉积矿
床、部分沉积-热液叠加改造矿床的重要条件。岩浆热源既
二 它是把过去分别按时间和空间两向展布的研究成矿规律的概念变为成矿
节 是随时间推移促成空间的形成,即随时间的演化才出现一定时间的空间
成 矿 规 律
客观存在。由于地壳形成的各个时期地球层圈结构及其分布状态、物质 组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都是不同的,因此一定时间内一定的构造背景 下形成的矿床的专属性也是自然的。从成矿时间演化认识空间规律,给 空间赋以年代鉴证,即建立成矿年代省和成矿年代区,并根据其持续时 间长短的跨度划分出成矿时限(成矿期),为成矿规律及评价区域成矿

海南岛地质构造与成矿控矿因素

海南岛地质构造与成矿控矿因素
• 万宁组 (Qh1w):为河口三角洲沉积。岩性为粘土、粉砂质粘土夹砾质中粗砂。 与上覆琼山组整合接触。其时代为早全新世。主要见于琼北、琼西、琼南沿海 一带钻孔中。岩性变化较大,东方市八所一带全由砾质砂组成。其时代为早全 新世。
• 琼山组 (Qh2q):属滨海泻湖相沉积。岩性为亚粘土夹粘土,砂,富含有机质粘 土,含砂、细砾亚粘土。与下伏万宁组及上覆烟墩组整合接触。其时代为中全 新世。主要分布于琼北、琼南、琼西沿海地区。岩性变化较大,琼西东方市八 所一带上部为琼南乐东县九所上部为浅黄色细砂,下部为深灰色含贝壳碎屑亚 粘土,下部为含砾粗砂;砂砾层。
• 中更新世玄武岩 (Qp2β) :为橄榄拉斑玄武岩、橄榄玄武岩、火山角砾岩、凝 灰岩、层凝灰岩等。未见顶,喷发不整合于海口组、秀英组之上,临高县新 盈彩桥大坝则与下伏北海组呈喷发不整合接触。其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
• 八所组 (Qp3bs) :平行不整合于秀英组之上,来见顶。在地貌上表现为II级或 III级海成阶地。岩性为棕黄、黄及白色粉细砂、中砂及含细砾石中粗砂层。 其时代为晚更新世。
• 峨查组一鹅顶组(P1e-ed):峨查组为石英砂岩与板岩、砂 质板岩不等厚互层,底部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夹硅质岩。与
下伏青天峡组及上覆鹅顶组整合接触。为海南重要的王 下式金矿成矿控矿层位。
• 南龙组(P1-2n):上部为泥质岩与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互层, 夹少量杂砂岩;下部细砂岩、粉砂岩与泥岩互层夹杂砂岩。 未见顶,与下伏鹅顶组整合接触。
岩夹白云岩。未见底,与上覆大茅组整合接触。为海南重要的 大毛式磷锰矿成矿控矿层位。
• 大葵组一牙花组一沙塘组(O1-2-s):大葵组平行不整合于大茅组之 上。下部为不等粒石英砂岩,中上部为灰岩。与上覆牙花组整合 接触。
• 榆红组一尖岭组(O2y-j):榆红组整合于沙塘组之上、尖岭组之下。 由复成分砾岩与中粗粒岩屑砂岩或中细粒石英砂岩互层组成,底 部和顶部各夹一层粘土岩。底部以粉砂岩、不等粒砂岩、含砾不 等粒砂岩、砾岩组成逆粒序层序。

海口自然地理概况

海口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节工作区范围和自然地理概况一、工作区范围海口市位于海南岛北部,是海南省省会,是海南省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心。

地理坐标:东经110°10′18″~110°41′05″,北纬19°32′~20°05′,全市陆地面积2305 km2。

海口市分设美兰、琼山、龙华、秀英4个区,共辖24个镇、17个街道办事处、138个社区居委会、248个村民委员会、2765个经济社(村民小组)、4个农垦农场、2个省属农场。

其中,24个镇包括新埠、灵山、演丰、三江、大致坡、府城、龙塘、云龙、红旗、旧州、三门坡、甲子、大坡、城西、龙桥、龙泉、新坡、遵谭、长流、西秀、海秀、石山、永兴和东山镇。

截止2003年底,海口市常住人口166.92万人,户籍总人口为139.1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7%。

其中,非农业人口为76.05万人,农业人口为63.14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长6.4%和0.7%。

二、交通位置海口市属海南省省会,区内交通发达,海口市主城区现有龙昆路、白龙路、丘海大道等南北向主干道,以及滨海大道、南海大道、海秀大道、海府路等东西向主干道,交错贯通全市连成城市地面交通网络。

全省的重要公路包括东线高速公路,西线高速公路,海榆东线,海榆中线,海文高速公路等均以此为起点,贯穿全岛。

粤海铁路为国家铁路网络的有机组成部分,已形成综合性的运输体系。

这些公路、铁路线纵横交错,构筑了区内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

海口市现有海口秀英港、海口新港两个主要港口,万吨泊位2个,千吨泊位18个,开通海口到广州、湛江、海安和越南下龙湾等城市的定期客运航线。

有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可通往国内70多个城市。

详见图1-海南省交通图。

三、地理概况海口市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与广东省海安镇隔海相望,东面与文昌市相邻,南面与文昌市、定安县接壤,西面邻接澄迈县。

海口市东起大致坡镇老村,西至西秀镇拨南村,两端相距60.6公里;南起大坡镇五车上村,北至大海,两端相距62.5公里,全市陆地面积2305平方公里。

海洋地质学知识点详细概括

海洋地质学知识点详细概括

海洋地质学知识点详细概括海洋地质学知识点详细概括1.锰结核⼴泛分布于什么位置?这⼏年国际⼤洋钻探计划发现的深海⾦属矿产之⼀的锰结核⼴泛分布于深海盆内。

2.属于深海底⾦属矿产之⼀的海底热液在什么部位出现?属于深海底⾦属矿产之⼀的海底热液⼀般沿增⽣板块边缘和构造带以热泉、间歇泉、喷⽓孔和渗透海底熔岩的形式活动。

3.“⿊烟囱”、“⽩烟囱”是怎么回事?1979年美国科学家在⽔深2700 m的东太平洋海隆直接观察到发⽣在深海底的奇观—“⿊烟囱”和“⽩烟囱”。

“⿊烟囱”是发⽣于洋壳内因地球内热作⽤于渗⼊海⽔后形成的海底热流,海底热流内含有⼤量的硫化物,很适合嗜流⽣物的⽣长,因此在“⿊烟囱”周围发现了美丽的⽩虾⽩蟹。

⽽⽩烟囱中的微粒主要为⾮晶质SiO2成分和少量Fe、Zn硫化矿物。

4.美丽的“⿊烟囱”通常出现在什么部位?美丽的“⿊烟囱”通常出现在洋中脊轴附近。

洋壳内热液的循环作⽤与离开洋中脊的远近有关,距中脊轴越来越远,洋壳内的热液循环作⽤就会逐渐变弱。

5.当前制约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的因素主要是什么?当前制约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的因素主要是资源的可利⽤性和可采性、经济合理性和对环境影响的预测。

6. 海洋油⽓开发包括哪三个⽅⾯的内容?海底油⽓的开发,开始于20世纪初,它的发展经历了从近海到远海,从浅海到深海的过程。

海洋油⽓⽣产过程可包括三个⽅⾯的内容。

⾸先是海底油⽓资源的勘探,常⽤地震波的⽅法来寻找海底油⽓矿藏。

其次是海底油⽓的开采,这主要是通过钻井平台进⾏。

最后是海洋油⽓的输送,⼀种是由船舶运输,另⼀种是海底管道运输。

海底油⽓的勘探、开采是⼀项⾼投资、⾼技术难度、⾼风险的⼯程,国际合作和⼯程招标是可⾏⽅式之⼀。

7.现代海洋地质调查技术有哪些?研究进⾏海洋地质学调查勘测的各种技术⼿段.⼤体可分为三部分:常规海洋地质调查技术、专项调查研究技术和地球物理测量.属第⼀类的有:地质取样、现场观测、遥感遥测技术、剖⾯仪、例扫声呐、海底照像和电视等;专项调查⼿段包括深海钻探、潜深观测等;地球物理调查包括地震、重⼒、磁⼒和热流等项调查.114.海洋地质调查⽅法有哪些?(⼀)海底地形地貌测量1、回声测深(单、双频)2、多波束测深(三维海底⽴体地形图)3、旁侧声呐扫描(⼆维海底平⾯地形图)(⼆)海底地层探测1、声学地层剖⾯仪(浅、中、深)地层厚度、层理结构和地层中异常埋藏体(浅层⽓、断层、埋藏古河道)2、地震勘探(单道、多道、三维)震源(⽓枪和电⽕花)和接收系统(接收器、放⼤器和记录仪)3、海底地震观测(三)重⼒测量根据重⼒异常值推算具有异常密度的地质体及密度变化界⾯的形状和埋藏深度。

海南岛北部海湾表层海水重金属分布特征、主控因素及污染评价

海南岛北部海湾表层海水重金属分布特征、主控因素及污染评价

doi: 10.11978/2023004 海南岛北部海湾表层海水重金属分布特征、主控因素及污染评价曾维特1, 2, 张东强1, 3, 刘兵1, 4, 杨永鹏1, 3, 张航飞5, 吴多誉1, 王晓林1, 31. 海南省海洋地质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海南海口 570206;2. 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院, 海南海口 570206;3. 海南省地质调查院, 海南海口 570206;4. 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局, 海南海口 570206;5.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零七地质队, 四川乐山 614000摘要: 对海南岛北部海湾研究区表层海水进行调查取样及地球化学分析测试, 查明表层海水中重金属(溶解态)As、Cd、Cr、Cu、Hg、Pb和Zn含量及其空间分布。

基于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明确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来源并研究控制其分布的主要因子, 基于单因子污染指数和权重修正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研究区海域海水重金属污染情况。

结果表明, 表层海水中As、Cd、Cu、Hg、Pb和Zn平均含量分别为0.58、0.14、8.68、0.057、2.07和26.24μg·L−1, Cr含量低于检测限。

重金属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于东寨港、铺前湾湾顶及东侧沿岸、迈雅河与道孟河河口处。

南渡江入海口、如意岛周边海域和海口湾近岸海域, 表层海水清洁度高, 评价为无污染。

海口港外围、迈雅河与道孟河入海口、铺前湾湾顶及东侧沿岸、木兰湾西侧, 污染程度低—中等。

东寨港内部污染程度中等—严重, 其中演丰河入海口污染程度最为严重。

重金属污染严重程度从大到小为Pb、Cu、Zn、Hg、Cd、As, 应将Pb、Cu和Zn同时作为今后该海域环境重点监测对象。

近岸海水中重金属主要来自陆源输入, 其次为船舶污染, 同时还包括大气输入、农业和水产养殖业等污染源。

高盐度低pH可促使重金属从水体悬浮颗粒中解吸释放, 此外水动力条件也是重金属分布差异性主控因素之一。

27现代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及控制因素(王)

27现代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及控制因素(王)

25
水深的量度标尺:平均高潮线、平均低潮线、 (平均)晴天浪基面、 (平均)风暴浪基面、透光带 (深度)、氧化界面(OCD)、碳酸盐沉积补偿深度 (CCD)和氧化硅补偿深度(QCD)。
平均高潮线 平均低潮线 浪基面 风暴浪基面
26
碳酸盐沉积物一般在温暖(暖水)条件下堆积, 在冷水条件下也有少量沉积。
33
第二十八章
第一节
沉积作用的控制因素
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作用
(2)前寒武纪(6亿年前)氯含量低,因而基本无蒸 发岩类的出现。 (3)随时代的变新,
碳酸盐中的Ca/Mg的重 量比逐渐升高。在古生代 中期以前小于10,在白垩 纪最高,达56。 Ca/Mg含 量的增加主要与有孔虫含 量的增加有关。
34
第一节
应速度达到平衡。在此深度之下,碳酸盐沉积物被
溶解而不能沉积下来,粘土质和硅质便相对得到富 集。现代海洋的CCD在4500m之下。 Ca2+ + 2HCO3ˉ = CaCO3 ↓ + H2O + CO2↑
31
第五节
现代白云石的沉积环境
准同生白云石,就是直接沉淀的白云石或者是交代尚 未脱离沉积环境的文石或方解石泥而形成的白云石。 现代海洋准同生白云石形成的条件: 1)多数为潮间带,部分在潮下带。 2)多分布在温度较高的地区,可达28-35℃. 3) 盐度可达4.5-5%, 甚至达27.0%,如波斯湾。
概述
2
第一节
概述
现代浅水碳酸盐主要发育在南纬和北纬30°之间。如 加勒比海的巴哈马地区、波斯湾、洪都拉斯、孟加拉湾 以及我国的南海等海域。
3
第二节
现代滨岸碳酸盐
一、无障壁滨岸碳酸盐沉积
我国海南岛沿岸发育大量现代碳酸盐沉积。水 温25.6-30℃;含盐度在海南岛区域表层为3.2%, 较开阔海域为3.3%。动动力条件以波浪、潮汐作用 为主,还有较明显的海流。

控矿构造-成矿

控矿构造-成矿

0 100 200 300 400 500
/km
0
静水压力带
(
0.4)
5
超静水压力带
(0.4
0.9)
断裂带中流体压力曲线
10
15
静岩压力带
( 0.9)
20
600
25
图2 断裂带中流体压力分布图
Fig.2 The vertical zonation of the fluid
pressure within fault zone
浅成低温热夜矿床:拉张构造体制
地壳减薄
2021/5/23
3
构造控矿意义
提供成矿的空间场所(metallogenic site/space): 控

制矿化的局部富集部位,如断裂转折部位,不同方
向断裂的交汇部位、背斜核部和局部拉张部位等。




造断



2021/5/23
实际工作当中的断层面 转折时一般会圆滑得多, 不会这么理想另外,在 平面上也是如此
脉岩的形成也可能是水压破裂的结 果
注意的是:矿液运移是不均匀的,在断裂中呈多渠道向上运移 (垂直纵投影图)。
2021/5/23
7
查明矿液的运移通道对指导找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断 裂中沿矿液运移方向常形成一系列的矿体或称矿化富集带, 因此查明矿液运移通道后可指导深部找矿,如胶东。

矿液运移通道的确定方法:温度等值线、压力等值线、元 素对比值、地质方法(矿体的空间展布,围岩蚀变类型和

后来,Wyman et al (1988) : 扩展了F & K的概念,认为 外来地体的增生(accretion)过程控制了所有时期的脉状金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第三纪
• • 五指山地层分区、三亚地层区第三纪地层: 昌头组一长昌组 (E1-2ct-c):昌头组下部为棕红色砂砾岩夹粉砂岩,棕红色泥岩与灰白 色砂岩不等厚互层;上部灰褐色油质页岩与棕红、灰色泥岩及页岩不等厚互层,夹灰 白色细砂岩。不整合于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之上,与上覆长昌组整合接触。为海南重要 的长昌式油页岩、褐煤矿成矿控矿层位。 瓦窑组(E2w):整合于长昌组之上,以灰白、黄灰色不等粒石英砂岩、含砾砂岩、细砾 岩为主,夹青灰、黄褐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及褐紫色含油泥岩。未见顶。 石马村组一石门沟村组 (Nsm-s) :石马村组下部玻基橄辉岩夹砂砾岩及粘土岩:上部橄 榄玄武岩与角砾凝灰岩互层,顶部为0.3m的铁质粘土岩。与下伏海西一印支期花岗岩 呈喷发不整合接触,与上覆石门沟村组呈平行不整合或喷发不整合接触。 k—Ar同位素 年龄5.43Ma,其地质时代为中新世。石门沟村组平行不整合或喷发不整合于石马村组 之上。下部为火山碎屑岩夹橄榄玄武岩;上部为辉斑橄榄玄武岩、粗玄岩,未见顶。 同位素年龄3.042Ma,其地质时代为上新世。 佛罗组(N1f) :以灰白、灰绿色砂岩、砾岩为主,上部夹泥岩。与下伏燕山期花岗岩不 整合接触,与上覆望楼港组整合接触。时代为中新世。 望楼港组(N2w):整合于佛罗组之上。为蓝灰、黄色薄层细砂与蓝灰色粉砂质粘土、粘 土、粉砂不等厚互层。与上覆烟墩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6.第四纪
• 秀英组(Qp1x) :平行不整合于海口组(或望楼港组)之上,被北海组平行不整 合覆盖。以灰色粘土或亚粘土为主,次为灰白色砂层、砂砾层、砾石层,局 部夹基性火山岩。其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主要分布海南岛北部及南部沿海 地区。岩性较稳定,但琼北局部夹一层玄武岩,海南岛南部无玄武岩。厚度 变化范围5—50m。 早更新世玄武岩 (Qp1β):喷发不整合于海口组之上。下部为玄武质凝灰岩; 上部为粗玄岩。与上覆道堂组呈喷发不整合接触。其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 北海组 (Qp2b) :平行不整合于秀英组之上,被道堂组火山岩喷发不整合覆盖。 地貌上在沿海一带构成III级或Ⅳ级阶地。岩性为桔黄、棕红、褐红色亚砂土、 砂、砂砾、砂质砾石层,下部砂砾往往含玻璃陨石或铁质结核。其地质时代 为中更新世。 中更新世玄武岩 (Qp2β) :为橄榄拉斑玄武岩、橄榄玄武岩、火山角砾岩、凝 灰岩、层凝灰岩等。未见顶,喷发不整合于海口组、秀英组之上,临高县新 盈彩桥大坝则与下伏北海组呈喷发不整合接触。其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 八所组 (Qp3bs) :平行不整合于秀英组之上,来见顶。在地貌上表现为II级或 III级海成阶地。岩性为棕黄、黄及白色粉细砂、中砂及含细砾石中粗砂层。 其时代为晚更新世。 道堂组 (Qp3d) :喷发不整合于北海组之上,被石山组火山岩喷发不整合覆盖。 为基性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沉积,分四段:第一段(Qp3d1)为橄榄拉斑玄武 岩、橄榄玄武岩;第二段(Qp3d2)以玄武质沉岩屑晶屑凝灰岩、凝灰质砂岩为 主,含海绿石;第三段(Qp3d3)为橄榄玄武岩、橄榄拉斑玄武岩;第四段 (Qp3d4)为玄武质沉岩屑晶屑凝灰岩。其时代为晚更新世。
重要的抱伦式金矿成矿控矿层位。

• •
空列村组 (S1k)整合于陀烈组之上、大干村组之下。底部石英岩,往上为绢云 母板岩与绢云母石英粉细砂岩互层,夹结晶灰岩。 大干村组一靠亲山组(S2d-kq):大干村组整合于空列村组之上,靠亲山组之下。 由变质复成分砾岩、板岩、结晶灰岩组成。 足赛岭组(S3z):整合于靠亲山组之上,为千枚岩、含碳千枚岩夹结晶灰岩, 与上覆南好组不整合接触 。
1.前震旦纪
前震旦纪仅出露长城纪及青白口纪地层。岩石地层单位有抱板群及石 碌群,其中抱板群又分上部峨文岭组及下部戈枕村组。
• 抱板群(ChB)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下部戈枕村组(Chg)以受混合岩化 强烈改造的片麻岩为主,未见底;上部峨文岭组 (Che) 以片岩类岩石 为主,夹变粒岩、石英岩及晶质石墨矿层。与上覆奥陶纪南碧沟组呈 断层接触。为海南重要的抱板式金矿成矿控矿层位。 • 石碌群(QnŜ)共分六层,第一至第五层为绢云母石英片岩夹结晶灰岩 及石英岩,第六层白云岩、结晶灰岩、透辉透闪岩夹富赤铁矿层。未 见底,顶部以白云岩或透辉透闪岩与上覆石灰顶组南好组一青天峡组(Cn-q):南好组主要为石英砂岩、砂岩 与板岩、粉砂质板岩不等厚互层,夹少量粉砂岩,底部为 砾岩或含砾不等粒砂岩。与下伏足赛岭组不整合接触,与 上覆青天峡组整合接触 。 • 峨查组一鹅顶组(P1e-ed):峨查组为石英砂岩与板岩、砂 质板岩不等厚互层,底部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夹硅质岩。与 下伏青天峡组及上覆鹅顶组整合接触。为海南重要的王
• 三亚地层区: • 孟月岭组-大茅组(∈1-2 m-d):孟月岭组下部为粉砂质粘土岩夹泥质 粉砂岩;中部中细石英砂岩与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粘土岩不等厚 互层,夹白云岩及含磷硅质岩;上部为粉砂质粘土岩、泥质粉砂 岩夹白云岩。未见底,与上覆大茅组整合接触。为海南重要的
大毛式磷锰矿成矿控矿层位。
• 大葵组一牙花组一沙塘组(O1-2-s):大葵组平行不整合于大茅组之 上。下部为不等粒石英砂岩,中上部为灰岩。与上覆牙花组整合 接触。 • 榆红组一尖岭组(O2y-j):榆红组整合于沙塘组之上、尖岭组之下。 由复成分砾岩与中粗粒岩屑砂岩或中细粒石英砂岩互层组成,底 部和顶部各夹一层粘土岩。底部以粉砂岩、不等粒砂岩、含砾不 等粒砂岩、砾岩组成逆粒序层序。 • 干沟村组(O3g):整合于尖岭组之上。主要由细粒岩屑杂砂岩夹岩 屑石英粉砂岩组成,底部为含细砾岩屑砂岩。未见顶。
• •
矿控矿层位。
• •
鹿母湾组(k1l):下部以砂砾岩、含砾长石石英粗砂岩为主,夹泥质、铁质粉 砂岩和泥岩、火山碎屑岩;上部长石石英粉细砂岩、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 英安质一安山质火山碎屑岩。与下伏青天峡组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报万组整 合接触。为海南重要的富文式金矿成矿控矿层位。 报万组(K2b):主要为长石砂岩,中下部夹粉砂岩、钙质泥岩,中部夹砾岩。 未见顶,与下伏鹿母湾组整合接触。
下式金矿成矿控矿层位。
• 南龙组(P1-2n):上部为泥质岩与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互层, 夹少量杂砂岩;下部细砂岩、粉砂岩与泥岩互层夹杂砂岩。 未见顶,与下伏鹅顶组整合接触。 • 岭文组(T1l) :下部砾岩、含砾细砂岩;上部泥岩、泥质粉 砂岩。未见顶,与下伏陀烈组呈不整合接触。
4.白垩纪
• • 六罗村组(K1ll):主要为流纹质火山岩,下部夹少量玄武岩和安山岩。未见底, 与上覆汤他大岭组呈喷发不整合接触。 汤他大岭组(K1t):以英安质火山岩为主,中部和下部夹少量安山质和流纹质 火山岩。项部以英安岩与上覆岭壳村组流纹质角砾凝灰熔岩呈喷发不整合接 触,底部以安山质角砾凝灰岩喷发不整合于六罗村组流纹质含砾凝灰熔岩之 上。 岭壳村组(K1α-λ):以流纹质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夹数层英安质火山 岩。未见项,与下伏汤他大岭组呈喷发不整合接触。为海南岭壳式铜矿成
海南重要的石碌式铁钴铜矿成矿控矿层位。
2.震旦纪-志留纪
• • • • • 五指山地层分区: 石灰顶组 (Zs):以变质石英砂岩、石英岩为主,不整合于青白口纪晚期的石 碌群第六层之上,因此其时代应为震旦纪。仅见于昌江县石碌矿区。 美子林组 (∈m):下部变质石英细砂岩,中部为黑云透辉石英角岩,上部结 晶灰岩。由于掩盖而未见顶底。该组主要见于万宁市北部, 南碧沟组 (On):以千枚岩、绢云母板岩为主,夹变质粉砂岩、变质细砂岩、 碳质板岩,中上部夹基性火山熔岩及基性火山碎屑岩。未见底,与上覆陀烈 组整合接触。 陀烈组 (S1t):整合于南碧沟组之上,空列村组之下的一套地层,下段变质石 英细砂岩、绢云母板岩夹灰岩透镜体;中段以碳质绢云母板岩为主,夹变质 粉砂岩及深灰色绢云母板岩;上段为绢云母板岩夹变质粉砂岩条带。为海南
• •
• •
• • • • • •
• •


海口地层小区第三纪地层 长流组(Elc):不整合于鹿母湾组之上,整合于流沙港之下的一套红色碎屑岩。由棕红、 紫红色泥岩与同色复矿砾岩互层,上部偶夹灰绿、灰白色砂砾岩,其时代为古新世 。 流沙港组(E2c):整合于长流组与涠洲组之间的一套灰色碎屑岩。由深灰、灰黑、灰绿色 泥岩与灰白色砂岩、含砾砂岩、砂砾岩不等厚互层。其地质时代为始新世。 涠洲组(E3w) :整合于流沙港组之上的一套杂色碎屑岩。岩性为棕红、灰绿、棕黄、浅灰 色泥岩与浅灰色含砾砂岩、砂砾岩不等厚互层。顶部以红色泥岩与上覆下洋组不整合接 触。其地质时代属渐新世。 下洋组(N1x):不整合于涠洲组之上。下部为灰绿、黄灰色砂砾岩及兰灰色泥岩。上部为 灰黄色砂砾岩及砂岩。与上覆角尾组整合接触。其地质时代为早中新世。 长坡组(N1c):为陆相含煤沉积。以灰、兰灰色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泥质粉砂岩为主, 夹灰色钙质含油页岩和褐煤层,底部见杂色砾岩、砂砾岩、泥质中粗砂岩。与下伏鹿母 湾组不整合接触,与上覆灯楼角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其时代为中新世早期至中期。为 海南重要的长坡式油页岩、褐煤矿成矿控矿层位。 角尾组(N1j):整合于下洋组与灯楼角组之间一套细碎屑岩。下部浅灰、灰绿色中粗砂岩 夹灰色粉砂质泥岩;上部浅灰、灰绿色中细砂岩、粉砂岩与浅灰、灰绿色粉砂质泥岩互 层。其时代为中新世中期。 灯楼角组 (N1d):整合于角尾组之上。下部为浅灰、灰绿色含砾砂岩、砂砾岩、砂岩夹 灰绿色粉砂质泥岩,上部灰、灰绿色砂岩与粉砂岩、砂质泥岩互层。普遍含海绿石。与 上覆海口组整合接触。隐伏于琼北断陷盆地广大地区。由福山往东至海口一带碎屑变细, 粉砂泥质成分增加,表现为中粗砂、细砂岩与泥岩互层为主。 海口组 (N2h):整合于灯楼角组之上。共分四段:第四段为灰色粘土、粉砂质粘土,第 三段为贝壳碎屑岩,第二段为灰色粉砂质粘土夹玄武质沉凝灰岩或玄武岩,第一段为含 贝壳碎屑砂砾岩。与上覆秀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其地质时代为上新世。该组隐伏分 布于琼北断陷盆地的广大地区,出露地表的仅见于海口、白莲等地。 上述第三纪地层为海南北部重要的油气盆地储层,也是重要的地下水、热矿水赋存层 位。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