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全胜谋略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全胜谋略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当今时代,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战略格局在向一种新的形态过渡.这是一个充满矛盾和陷井的时代,并且强列体现"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时代,竞争的结果更多不是"全胜"而是"两败俱伤"或"得不偿失".总之,这种无序的竞争状态,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充满着神话或偏见,充满着迷茫或激情,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在改变,原有的游戏规则在改写.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学习《孙子兵法》更有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因为《孙子兵法》是解释全胜谋略的顶尖之作,并且通过《孙子兵法》中一系列"以智克力","以柔克刚","不战而胜"等深刻思想展示出来.它并不主张简单地从力量正面直接的对抗中,达成战略目的,而是强调潜在地或无形地使用力量,追求"不争之争"的全胜战略境界.
一、历史意义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军事思想。从古代战争历史的发展来看,它把战争从野蛮残暴的屠杀中解脱出来,引向力求保全敌方(当然也包括己方)的人力,物力,为己所用的比较文明的斗争行为,虽然,战争所特有的交锋,格斗及其破坏性不可能因“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的提倡而彻底消灭,但若战争知道者都奉行这一思想,即使必须交战以决胜负,那也将大大减少战争中的滥杀和破坏现象。应该说“不战而屈人之
兵”的提出,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在战争问题上的反映。
二、现实意义
千百年来,《孙子兵法》之所以备受人们的推崇,影响遍及世界,其主要原因就是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客观规律的“善战”思想。所谓“善战”就是以最优的方法夺取战争的胜利。在现代经济社会,就是以最有效的手段战胜竞争对手,夺取市场的胜利。作为孙子一生智慧和心血结晶的兵法十三篇,贯穿着他全部的谋略思想,其中包括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谋略,威加于敌的伐交谋略,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诡道谋略,致人而不致于人的主动谋略,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的军事谋略,快速突袭的速胜谋略,攻虚弱的易胜谋略,夺气攻心的军事谋略。这些谋略在当今社会被惯范的应用到政治,军事,经济和为人处世等方面。
当今中国处于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我们有很多机会,也有不少挑战。于是,我们就要应用全胜谋略思想去应对国际国内问题。对于解决台湾问题,我认为应该使用全胜谋略思想。
一、纵观全局、伐谋为上
伐谋,首先要有强大的综合国力,这是运用任何谋略的基础。中国综合国力的巩固和发展,是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长和对台独势力形成压力的根本所在,小平同志所讲的“发展是硬道理”,同样适用于对台斗争的现实。
二、审时度势、伐交并重
对台斗争的第二个层次为伐交。能够伐交,是因为国家之间存在共同利益和求同存异趋利避害的共同愿望,也是由于所涉及的各
方之间存在着大量可供利用的矛盾。
三、权衡利弊、慎举兵伐
伐兵,主要是努力实现国防的现代化和切实作好必要的军事斗争准备,因为我若要在伐谋和伐交领域挥洒自如、得心应手,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而做好对台军事准备不等同于对台斗争以军事准备为主导,我应力避被紧张形势和反华势力所误导,放弃包括国防现代化在内的综合国力的发展,走上海峡两岸军备竞赛乃至国际军备竞赛的歧途,重蹈前苏联的复辙。
在孙子看来,谋攻是与全胜必然地联系在一起的,今天我之所以建议把对台斗争的指导思想定位于伐谋和伐交,就是因为台湾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领土主权问题,事关重大、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在这个问题上,任何短期行为、纯军事方式,表面意义的胜利,都是有害的,客观条件决定了我们在台湾问题上所追求的只能是“全胜”。这种全胜,体现为台湾问题的顺利解决和不带有严重的后遗症,体现为凝聚了中华民族财富的海峡两岸地区不遭严重的破坏,体现为中华民族没有第二次因内战而白白地丧失了百年不遇的历史性机遇,体现为顾全了亚太的总体和平从而保证了我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体现为中华民族最终将实现真正的统一与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