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语言对比》讲义资料

合集下载

英汉语言对比PPT课件

英汉语言对比PPT课件
合”( parataxis)为特点,它由于没有词形
变化、定语从句和独立主格,连接词和介 词也比英语少得多,所以往往用隐性连贯 方法来表示各种语法关系,句子外形比较 松散、自由,注重以神摄形。对策:许多 词可以用汉语的动词来翻译;连接词有时 可以不译;介词短语、定语从句和独立主 格等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被译为短语或分句。
8
A more realistic approach toward international specialization is that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is concept says that a nation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an item if it can produce it more efficiently than alternative products.
例如,牛津大学在校学生数比明尼苏达州立 大学要少多了,也穷多了。牛津的在校学生数 无论现在还是过去都比多伦多大学少。
我们也认识到越来越需要使某些经济部门实 行工业化。
We also realize the growing necessity to industrialize certain sectors of the economy.
英、汉语言对比
2010.3
英、汉语言的差异
1.英语的词汇有形态变化,例如动词有人称、 时态、语态、情态和语气以及非谓语的变化 (不定式,分词),名词有格和数的变化,形 容词和副词有级的变化,许多词汇还有因为添 加前后缀引起的词义的变化等等。英语通过词 汇的形态变化,表示句子丰富多采的语言关系 和逻辑关系。汉语基本没有形态变化,它主要 靠词语、词序及暗含逻辑关系来表达句子的语 言意义。 主要对策:翻译英语的形态变化时, 汉语一般用加词或者变换说法的办法来表示。

英汉语言对比讲义教材

英汉语言对比讲义教材
“英国人写文章往往化零为整,而中国人则 化整为零”(王力)。这说明英汉两种语言写作在 篇章结构方面和句子互译方面的差异。我们在汉 译英时,常常要将汉语的几个意义片段用不同的 关联词按照英语的语法关系将它们连结为并列句 或复合句;而英译汉时,则需要将从属或修饰关 系的英语句子,再根据时间的先后、逻辑的顺序、 意思的主次把长句“化整为零”,分切成为若干 个意义片段,用结构紧凑的汉语短句,层次清楚 地依次译出。
语言的表达方式不仅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且与思维及逻辑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思维 及逻辑方式的差异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的表现既存在 于语篇的思路和结构上,也存在于句子水平上。
9 返回章重点 退出
3. 1英汉语言特征对比
Comparis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Features
第三章
英汉语言对比
Comparative Stud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退出
第 三 章 重 点
第三章 英汉语言对比
3. 1 英汉语言特征对比
3.1.1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3.1.2 英语爱化零为整,汉语喜化整为零 3.1.3 英语爱用静态词,汉语多用动态词 3.1.4 英语语序变换多,汉语结构较固定 3.1.5 英语多用被动,汉语常用主动
10 返回章重点 退出
英语在词形变化上除了通过词的派生表示词性
或词义的变化外,还有名词的复数形式,动词时态
形式,人称代词格的形式等,这些词的形式变化表
示着意义的变化。汉语里却没有这种词形的变化。
汉语的一些字词也通过偏旁部首的改变产生词义的
改变,如“他”改变偏旁部首则变为“她”或

英汉语言对比电子教案

英汉语言对比电子教案

英汉语言对比电子教案第一章:英汉语言对比概述1.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介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强调了解文化背景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举例说明不同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1.2 英汉语言的基本差异介绍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和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基本差异。

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发音、语调、节奏和重音等方面的不同。

1.3 英汉翻译的原则和技巧介绍英汉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忠实原文、保持语义准确、文化适应等。

通过实例分析常见的翻译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二章:英汉词汇对比2.1 英汉词汇的差异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使用上的差异,如词义范围、词义强度、色彩意义等。

举例说明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和语言环境对词义的影响。

2.2 英汉词汇的互译问题探讨英汉词汇互译时常见的问题,如词义空缺、词义混淆、词义过度或不足等。

提供解决互译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3 英汉词汇的搭配和习惯用法介绍英汉词汇在不同搭配和习惯用法上的差异,如习语、俚语和固定搭配等。

通过实例说明英汉词汇搭配和习惯用法的不同。

第三章:英汉语法对比3.1 英汉语法的差异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结构上的差异,如句子结构、词序、时态和语态等。

举例说明英汉语法差异对理解和表达的影响。

3.2 英汉语法的互译问题探讨英汉语法互译时常见的问题,如语序调整、时态和语态的转换等。

提供解决互译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3 英汉语法的特殊现象介绍英汉语法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如英语的冠词和汉语的量词等。

通过实例说明这些特殊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

第四章:英汉表达习惯对比4.1 英汉表达习惯的差异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上的差异,如直接与间接表达、谦虚与礼貌等。

举例说明英汉表达习惯差异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4.2 英汉表达习惯的互译问题探讨英汉表达习惯互译时常见的问题,如表达方式的不匹配、语气的变化等。

提供解决互译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3 英汉表达习惯的实际应用介绍英汉表达习惯在不同场景和语境中的实际应用,如商务交流、日常对话等。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资料课件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资料课件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对比
总结词
英汉文学作品在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审美观念 和传统。
详细描述
英汉文学作品在语言风格上各有特色。英语文学作品往往注重客观描述,强调形式和结 构的美感,常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而汉语文学作品则更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常
用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对美的不同追求和表达方式。
价值观念对比
英国价值观
强调个人自由、独立、竞争和自我实现。
中国价值观
强调家庭、集体、和谐与中庸之道。
对比分析
价值观念的差异导致了英汉两国在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上的不同。
04
语言应用对比
日常交际用语对比
总结词
日常交际用语在英汉两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言中存在较大差异,反映了各自的文化背景和习惯。
详细描述
在日常交际中,英汉两种语言在问候、称呼、道谢、道歉等方面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例如,英语中常用“How are you?”作为问候语,而汉语则用“你好”。此外,英语中常用“Excuse me”来表示歉意或打扰,而汉语则 用“对不起”或“打扰一下”。这些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中不同的社交习惯和价值观。
商务英语中的语言对比
要点一
总结词
商务英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专业性和规范性的差异, 这种差异在商务谈判、合同签订等方面尤为明显。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商务英语中,英汉两种语言的用词、句式和表达方式都 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常用“We hereby agree that…”来表示协议或合同中的条款,而汉语则用“双方 同意如下条款”等更为简洁的表达方式。此外,在商务谈 判中,英汉两种语言在礼貌语、委婉语和强硬语的使用上 也存在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中不同的商业文化和谈判技 巧。

第二、三讲 英汉语言的对比

第二、三讲 英汉语言的对比

第二讲英汉语言的对比教学要求:掌握:英汉语言宏观的差异熟悉:英汉两种语言表达的不同(形合与意合)了解:中西思维差异、英汉词汇对应与不对应的情况、英汉语言差异的主要根源第一节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一、中西思维差异导致语言差异1. 中国文化精髓:天人合一,人类文化与天命自然统一。

在儒家、道家思想中的体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于道——循回式思维方式。

语言中的体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回环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递进式)表达事物时按时间事理发展顺序由因到果,由大到小,由先到后的顺序。

思维模式:具体一般型表达,擅长具象思维2. 西方:人物分立,人能通过斗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I do not believe in fate that falls on us no matter what we do,but,I do believe in fate that will fall on us if wedo nothing (我不相信,无论我们做什么,命运都一样;但是我相信,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我们的命运是一样的。

)里根英语是理性语言,哲学思辨。

先概括后分解,先表态后叙述,先说理后举例,先整体后细节,由因到果,由小到大。

思维模式:具体型思维,擅长抽象思维3. 思维差异导致语篇的主要差异:1). 英语语言常使用大量的涵义概括、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的概念。

而中国人则习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

英语语言偏重抽象思维的一个集中表现就是大量使用被动语态.2). 英语篇章的组织和发展是“直线型”,直截了当地陈述主题,即把要点先表达出来,然后再把各种修饰语和其它次要内容一一补充进来。

所以,句式结构多主句、从句相互交错。

3)而中国人习惯于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即不直接切入主题,先在主题外围“兜圈子”或“旁敲侧击”,最后再进入主题。

所以,汉语的表达方式被称为是“曲线型”或“螺旋型”。

汉英语言对比第一章

汉英语言对比第一章
•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By comparing the two languages, people can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y, culture, and traditions of China and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This can promote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enhance global awareness.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Kingdom, Canada, Australia, and many other countri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mparing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 Understand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By comparing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people can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This can help improve communication and avoid misunderstandings when dealing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 Enhanced language skills: Comparing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can help people improve their language skills in both languages. It can also help people learn to translate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more effectively.

英汉互译教程-英汉语言对比课件

英汉互译教程-英汉语言对比课件

有些语言学家用植物来作比,把英语句子 的结构称为“葡萄型”结构,意为在短短 的主干上派生出长长的枝蔓和丰硕的果实; 汉语句子因为很少叠床架屋,节外生枝, 而是一个短句接一个短句地往下延伸,因 此被称为“竹竿型”结构。
基本方法: 英译汉时,往往要先分析句子的结构,形 式,才能确定句子的功能、意义; 汉译英时,往往要先分析句子的功能、意 义,才能确定句子的结构、形式
英汉词汇对比
1) equivalents microwave supermarket right-wing keyboard nuclear weapons chain reactions cold war open secret The U. S. State Department The Pacific Ocean
英汉互译教程
---英汉语言对比
1
Content
教学目的:旨在让学生了解英汉词汇, 语言结构以
及思维方式方面的差异。
教学内容:
1. 英汉词汇对比
2. 英汉语言结构对比 1) 重形合重意合 2) 前重心后重心 3) 主体与客体
3. 英汉思维方式对比
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 语和汉语的差别。 ——吕叔湘 You could know your own language only if you compared it with other languages. ——Engels
那是个天气晴朗、金黄可爱的秋天,对于 那些在和平时期的秋天树叶再度转黄之前 将要失去青春、有的要失去生命的人们是 一个动人的送别。 那是个天气晴朗、金黄可爱的秋天,动人 的秋色为那些青年们送别。待到站后和平 时期,黄叶纷飞的秋天再度来临时,当日 的青年已经失去了青春,有的失去了生命。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发给学生 ppt课件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发给学生 ppt课件

Ⅰ. 英汉语言宏观对比
三、形合与意合( Hypotactic vs. Paratactic )
– 英语:形合法:关系词、连接词、介词、其他 – 汉语:意合法:语序、反复、排比、对偶、对照、
紧缩句、四字格 – 英语句子:一棵参天大树,一串葡萄 树形扩展,多枝共干,节外生枝 – 汉语句子:一根竹子 线型扩展,连续铺排,逐步交代,层层铺开
Ⅰ. 英汉语言宏观对比
三、形合与意合( Hypotactic vs. Paratactic )
– Hypotactic: 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 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 辑关系。
– Paratactic: 词语和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 接,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 的含义表达。
虚词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Ⅰ. 英汉语言宏观对比
三、形合与意合( Hypotactic vs. Paratactic )
车未停稳,请勿上下。 Never get on or off the bus before it comes to a standstill. 无事不登三宝殿。 I wouldn’t come to you if I hadn’t something to ask of you. 他不来,我不去。 If he won’t come here, I’ll not go there. 欲盖弥彰 The more one tries to hide, the more one is exposed.

英汉语言对比全套PPT课件

英汉语言对比全套PPT课件

.
10
• She likes reading. • 她喜欢读书 • Everybody likes her. • 人人都喜欢她。 • this is her book. • 这是她的书。
.
11
• The difference often presents problems for beginners, sometimes even the intermediate learners choose the wrong forms which result in mistakes in their writing or speaking. Eg. Mary doesn’t like *he, so do *me (him, I); to my surprise, he has finished a *day work.(a day’s)
.
18
2. Mood in Chinese
• In Chinese, emotional particles like “啦”,”吧”, “呀”, “啊”, “嘛”, “呢”, “哪”plus intonation are used to express different kinds of mood.
• He has finished his homework. (perfect)
• While in Chinese, there are some particles like 着、正在、了、过,used to indicate aspect. Eg.
.
5
• 1. progressive aspect • 他正等着呢,快点。 • 她正在看电视。 • 2. perfect aspect • 我写完作业了。 • 我去过伦敦,还去过纽约。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Contrastive Studi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王家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学院2013年秋季学期《汉英语言对比》讲义Contrastive Studi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王家年2013年秋季学期课程介绍(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主讲教师(Chief Course Instructor)王家年(PhD, Professor)•教学目的(Objectives)学习者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①了解和掌握汉英语言对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②能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系统地分析汉语和英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篇章、语用、修辞和语言文化方面的异同;③能应用汉英对比的方法开展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翻译研究和汉语本体研究。

•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s)以主题教学法(Theme-based Approach/Thematic Approach)、探究式学习法(Inquiry Learning Method)为主,辅以以知识信息传递为目的、多媒体课件为手段的讲授法(Expository Method)。

•考核方式(Evaluation Modes)①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②期末考试在“课程论文”和“综合试卷”中任选一种。

•开课学期与学时(Semester & Periods)第七学期(the Seventh Semester),32学时(32 credit hours)。

•教材及参考书目(Textbook & References)教材:潘文国.《汉英语言对比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参考书目:许余龙.《对比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第一章导论(Prolegomena)•本章主题(Themes in this chapter):I. 比较语言学与对比语言学考辨II. 西方对比语言学的历史沿革III. 汉英语言对比:内容和方法IV. 汉英语言对比在外语教学中的学术地位(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注:通读教材、查阅文献,任选一个题目完成3000字以上的小论文,或能就你最熟悉的一个专题开展交流和讨论)•汉英语言对比的三层次(Levels in this course):汉英语言对比在我国是一个发展比较成熟的学科,它对不同的培养对象提出了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大体可以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分别适应本科生阶段、研究生阶段和博士生阶段的学习。

《英汉语言对比》课件

《英汉语言对比》课件

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主要依靠语境和语序来表达意义。
汉语句子结构以主题+谓语为核心,强调主题的突出和语序的自然。
汉语中常用主动语态来强调动作的执行者,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汉语中常用动词来表达具体动作,使语言更加生动、具体。
01
02
03
04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语多用被动语态,汉语多用主动语态;
例如,“一”在英语中是“one”,在汉语中是“一”;“二”在英语中是“two”,在汉语中是“二”。
数字词汇对比
例如,“东”在英语中是“east”,在汉语中是“东”;“西”在英语中是“west”,在汉语中是“西”。
方位词汇对比
CHAPTER
04
语法对比
英语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包括名词的数、格,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等。
01
02
04
03
CHAPTER
02
英汉语言概述
英语是一种形合语言,主要依靠显性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和意义。
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来强调动作的承受者,使句子结构更加紧凑。
英语句子结构以主语+谓语为核心,通过丰富的时态、语态和词形变化来表达动作的时间、方式和状态。
英语中常用名词化手段来表达抽象概念,使语言更加客观、正式。
CHAPTER
06
文化背景与语言对比
英语文化背景概述
01
英语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起源于欧洲,后传播至全球。英语文化背景涵盖了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历史、社会制度等。
英语文化特点
02
英语文化强调个人主义、竞争和自我实现,鼓励创新、冒险和自我表达。在英语文化中,礼貌和得体非常重要,人们注重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英汉语言对比(精编课件).ppt

英汉语言对比(精编课件).ppt
例子: (1)A: I’ll have a cup of black coffee with sugar, please.
B: Give me the same, please.(语法功能性名词替代) 译文: A:劳驾,我要一杯加糖的清咖啡。 B:请给我也来一杯。(词汇衔接中的重复)
(2)A:Do you think he was too serious? B: Yes, I think so.(替代一个完整的陈述分句)
精品课件
重分析
她们或许是我们的奶奶,满头银丝,满脸皱纹,世人多用“慈 祥”去形容她们,但很少有人能品味皱纹背后那岁月与历史 浮过的幽香。她们无须再用铅华刻意雕饰,我却分明看见她 和她的老伴共同演出那首动人的歌—《牵手》。 眼泪是上苍对一切感情动物的馈赠,爱为心之声,泪因爱而凝, 留泪是女人爱的宣泄,情的倾诉,女人流泪时最美。 (“女人什么时候最美”《英语沙龙》1999/8,19)
together , they have no water to drink. • 分析: • 交替性同构只在第1、2句,第3句主要靠词汇重复和指称实现衔接。而they have no
water to drink一句虽仍与前两句同构,但其衔接作用已大大降低了。
精品课件
2. 词汇连接的差异
•词汇连接指的是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 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他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据此, 应明确把词汇语义的重复、组合搭配和种种关系统称为语义 的重复同现,并把各种指称关系(属于语义上的同一性的前 后照应和上下指等)归入词汇连接。在此基础上,下面就从 语义的重复同现(词汇语义的重复、组合搭配和相似、分类 等)和指称照应两方面来探讨英汉语篇词汇连接的差异。
语言的连贯与其语言特色往往是同一语言的两面。

《英汉语言对比》课件

《英汉语言对比》课件
英语段落结构特点: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段落结构清晰,易于理解。
汉语段落结构特点:注重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段落结构灵活多变,富有诗意。
篇章连贯性对比
英语篇章结构: 注重逻辑性和连 贯性,通常采用 总分总的结构
汉语篇章结构: 注重情感表达和 意境营造,通常 采用起承转合的 结构
英语篇章连贯性: 通过连接词、代 词、同义词等手 段实现篇章连贯
汉语主谓结构特点:主 语在前,谓语在后,如 "我是学生"
英语主谓结构变化:主 语可以省略,如"It is raining"
汉语主谓结构变化:主 语可以省略,如"下雨 了"
句型结构对比
英语句子 结构:主 语+谓语 +宾语
汉语句子 结构:主 语+谓语 +宾语
英语句子 结构:主 语+谓语 +宾语+ 补语
YOUR LOGO
英汉语言对比
汇报人:
,
汇报时间:20X-XX-XX
添加目录标题 句子结构对比
英汉语言概述 篇章结构对比
词汇层面对比 修辞手法对比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英汉语言概述
英语语言特点
英语是一 种拼音文 字,由26 个字母组 成
英语单词 由字母组 成,每个 单词都有 一定的含 义
英语语法 结构严谨, 有主语、 谓语、宾 语等成分
英汉礼貌语与委婉语的对比
礼貌语:英语中常用Please、Thank you等表达礼貌,汉语中常用“请”、 “谢谢”等表达礼貌。 委婉语:英语中常用Could you、Would you等表达委婉,汉语中常用 “能否”、“能否麻烦”等表达委婉。
礼貌用语的差异:英语中礼貌用语较为直接,汉语中礼貌用语较为含蓄。

英汉语言对比PPT课件

英汉语言对比PPT课件

A. English words without Chinese equivalents dollar saint beddo(一种多用途的床,电子床)
B. Chinese words without English equivalents
党员,人民公社,居委会,街道办
a
16
E.g. Different meanings of the word “story”:
那个官员拒绝证实这个消息。
7). Some reporters who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session broke the story.
有些那次会议没有到场的记者把内情揭露出来 。
a
18
“A. 英汉语言基本相同的搭配
Soft pillow, soft cushion, Soft wood, soft light, soft voice, soft breeze ,
Soft answer Soft drink
Soft heart Soft words Soft money
Soft music
a
19
The record has been considered soft ever
since it was set last May.
Marijuana is usually regarded as a soft
a
7
II. 英汉构词比较
The major ways of word-building in English are composition合成法, conversion转换法, and derivation 派 生法 (affixation). And in Chinese we have the same major ways. English:

英汉语言对比-PPT课件

英汉语言对比-PPT课件
4 返回章重点 退出
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就应该尽量平等地转达这些文化
的方方面面,逐步使译文读者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
尽量保留其语言的比喻形象、语言特点,给读者一
个忠实可信的译文。
5
返回章重点 退出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要认识汉语的特点,
就要跟非汉语比较,要认识现代汉语的特点,
就要跟古代汉语比较;要认识普通话特点,就
第三章
英汉语言对比
Comparative Stud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退出
第三章 英汉语言对比
3. 1 英汉语言特征对比
3.1.1 3.1.2 3.1.3 3.1.4 3.1.5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语爱化零为整,汉语喜化整为零 英语爱用静态词,汉语多用动态词 英语语序变换多,汉语结构较固定 英语多用被动,汉语常用主动
要跟方言比较。无论语音、语汇、语法,都可
以通过对比来研以期准确地把
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精神风貌,尽量把这种 “特点”和“风貌”真实地反映到汉语译文中。
6
返回章重点 退出
翻译是两种语际间的转换、是两种文化信
息间的转换。语言不是静止不变的,是随着社
课堂互动1
第 三 章 重 点
3. 2 英汉词汇表达对比
3.2.1 英语词汇含义多 3.2.2 英语词汇搭配多 3.2.3 英语词汇在句中的位置多
课堂互动2
3. 3 英汉句法结构对比
3.3.1 英汉句子结构的互换 A. 英语简单句可转换成汉语复合句 B. 英语并列句、复合句可转换成汉语简单句 3.3.2 英汉句子顺序的调整 A.调整时间顺序 B.调整空间顺序 C.调整逻辑顺序
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词的意义、语言 表达也是如此。语言是活的,运用语言的人也 要灵活对待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 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

英汉语言对比第一课

英汉语言对比第一课
Chapter 1 word formation contrast of English and Chinese
Lecturer: Zhou Wei
Do you know?
• • • • • 1. What is a word? 2. What is vocabulary? 3. What is affixation? 4. What is compounding? 5. What is abbreviation?
Affixation
• 根据我们对Zeiger所编的《英语百科》一书 中列举的词根、词缀进行的统计,共计647 个,其中词根359个,词缀288个,前缀107 个,后缀181个。而汉语的词缀比较少,根 据《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的观点, 词典中明确标注为词缀的,前缀才2个“老、 阿”,后缀6个“子、儿、头、家、生、化、 然”,有很多词缀的身份有待与进一步证 明。
• • • •
Suffixation: adding an affix to the end eg. friend→friendly eg. time→timely eg. move→movement
• 在英语中,一些后缀是功能词缀,帮助改 变词性。在动词和形容词后加“-ion",“ness",“-cy"等后缀,能使其变成名词,例 如 • Celebrate + ion = celebration • Act + ion = action Kind + ness = kindness • Good + ness = goodness Excellent + cy = excellency Bankrupt + cy = bankruptcy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讲义(一)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 讲义(一)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讲义(一)一、西方圣经翻译纵观西方翻译史,有几件大事尤其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第一是罗马人征服希腊以后,发现希腊灿烂的文明远远高出罗马,于是翻译之风大盛,代表人物有西塞罗(Cicero,106-43B.C.)、贺拉斯( Horatius,65-8B.C.)、昆体良(Quintilianus,35?-95?),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活译,以原文为基础的创造性翻译,翻译和创作之间没有根本的界限。

我们今天发现罗马神话很多不过是希腊神话的翻版,原因盖出于此。

第二件大事:7、8世纪,阿拉伯人向外扩张,征服了希腊世界,雅典成了翻译中心。

大批叙利亚学者来到雅典,把希腊作品译成古叙别亚语,带回巴格达;巴格达的翻译活动也非常活跃,翻译成古叙别亚语的译品和一些希腊原作被译成阿拉伯语。

但在10、11世纪,阿拉伯学术研究开始走下坡路,阿拉伯语作品于是大量涌向西班牙,托莱多取代了巴格达,成为欧洲的“翻译院”,书写于阿拉伯语的大量希腊作品又被译成拉丁语。

还有就是贯穿西方翻译史的《圣经》的翻译。

《圣经》的《旧约》(Old Testament)成书于公元前,原是犹太教的经典,原文为希伯来语(Hebrew)。

《新约》(New Testament)成2世纪下半叶,原文为希腊语。

公元前3世纪,耶路撒冷的主教应埃及国王的请求,派人去亚历山大城承担《旧约》的翻译工作。

于是,在285~249 B.C.年间,有72名高贵的犹太学者云集亚历山大城,从事这项翻译工作。

据传,这72名学者来自12个不同的以色列部落,每个部落6名。

他们来到亚历山大图书馆,两人一组,分在36个地方进行翻译,译出36篇彼此极为相似的译文。

最后,72人结合在一起,对36篇译稿进行对比,在措辞上取得一致意见,这个译本被称之为《七十子文本》或《七十贤士译本》,或《七十子希腊文本》(Septuagint)。

这个文本成了“第二原本”,有时甚至取代希伯来语文本而成为第一原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Contrastive Studi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王家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学院2013年秋季学期《汉英语言对比》讲义Contrastive Studi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王家年2013年秋季学期课程介绍(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主讲教师(Chief Course Instructor)王家年(PhD, Professor)•教学目的(Objectives)学习者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①了解和掌握汉英语言对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②能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系统地分析汉语和英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篇章、语用、修辞和语言文化方面的异同;③能应用汉英对比的方法开展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翻译研究和汉语本体研究。

•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s)以主题教学法(Theme-based Approach/Thematic Approach)、探究式学习法(Inquiry Learning Method)为主,辅以以知识信息传递为目的、多媒体课件为手段的讲授法(Expository Method)。

•考核方式(Evaluation Modes)①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②期末考试在“课程论文”和“综合试卷”中任选一种。

•开课学期与学时(Semester & Periods)第七学期(the Seventh Semester),32学时(32 credit hours)。

•教材及参考书目(Textbook & References)教材:潘文国.《汉英语言对比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参考书目:许余龙.《对比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第一章导论(Prolegomena)•本章主题(Themes in this chapter):I. 比较语言学与对比语言学考辨II. 西方对比语言学的历史沿革III. 汉英语言对比:内容和方法IV. 汉英语言对比在外语教学中的学术地位(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注:通读教材、查阅文献,任选一个题目完成3000字以上的小论文,或能就你最熟悉的一个专题开展交流和讨论)•汉英语言对比的三层次(Levels in this course):汉英语言对比在我国是一个发展比较成熟的学科,它对不同的培养对象提出了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大体可以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分别适应本科生阶段、研究生阶段和博士生阶段的学习。

三者的区别是:初级阶段(学士):在学生已有的汉英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对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篇章、语用、修辞等最基本的方面,做一个比较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中级阶段(硕士):注重对总结出来的两种语言的异同进行语言和文化根源上的探讨。

高级阶段(博士):从哲学和历史层面对对比语言学这个学科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第一节汉英语言对比的意义(Significance of Contrastive Studi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实践意义或直接意义(Practical or Direct Significance)I. 通过汉英语言对比,可以发现两种语言的共性和特性。

在二语教学(L2 Teaching)中,若略去共性而专注于特性,课程的实施效率将事半功倍。

例如:1.英语中有如是规则:O B-S(Obligatory Subject)即所有句子必须有主语,若按此规定,下列(1)中的句子都不合格;再如O B-V(Obligatory Verb)要求“句子须由动词做谓语”,以此为标准,则(2)中的句子都不能说。

可是在汉语中,(1)和(2)中的句子都是合格的。

(1)a.下雨了。

b.存在一些问题。

c.轮到你了。

(2)a.小王谦虚。

b.王教授桂电的。

c. 张老汉一个儿子。

了解这些特性,可以防止或消除英语国家的汉语学习者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2. 汉语的词、短语和句子的构造规则高度一致,而英语缺乏这种语法优势。

以主谓结构为例:(3)a.海啸(名词)、大海咆哮(短语)、大海咆哮了。

(句子)b.tsunami; the sea’s roaring; The sea is roaring.(三者无“同构”规律)II. 通过比较英汉语言的异同,可以预测学生学习的难点,从而确定教学的重点,这对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练习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例如外国学习者汉语否定句的习得:(4)a.*那姑娘长得没好看。

/ *他没是研究生。

/ *姚明的个子没矮。

b.写不完→*写没完;没写完→*不写完(“不”和“没”有严格的分工,“不”在述补结构之中,“没”在之前)•理论意义或间接意义(Theoretical or Indirect Significance)I. 通过汉英语言对比,或有另一种语言的参与,能促进汉语本体研究。

例如应用西方核心重音理论(Nuclear Stress Theory)可以解释汉语的如下语言现象:(5)a.读报→*阅读报;b.她负责护理工作→*她负责任护理工作。

(V≯C OMP>>M INI V-[σσ]FT)(6)a.*他在那儿蹲。

→他在那儿蹲着呢。

→他在那儿蹲着哪嘛。

b.此人可疑→*此人可怀疑。

(M ONO I NS F >>I NS F T)*M ONO P-N SD(核心重音范域不能是单音节谓词)II. 通过汉英语言对比,可以了解各民族语言的组织结构。

例如:(7)a. The more you work, the more you love your work.b. *越你工作,越你会热爱自己的工作。

(“越”应在主语之后)(8)a.Put the picture on the wall.→*Put on the wall the picture.b. *挂画在墙上。

→*挂在墙上画。

→画挂在墙上。

第二节汉英语言对比的历史与发展(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trast between Chinese & English)一、比较语言学与对比语言学的区别(Differences betwee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 Contrastive Linguistics)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研究目标、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

详见表1-1和图1-1。

表1-1 比较语言学与对比语言学的异同图1-1比较语言学与对比语言学的差异象限I对某一语言系统内部结构的共时比较;象限II对某一语言系统在其历史演变不同阶段的历时比较,了解其发展史及演变规律;象限III(亲属)语言之间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历时比较,探讨其联系、进行谱系分类、构拟其原始语,揭示其共同发展规律(比较语言学);象限IV不同语言之间静态的、共时的比较,找出不同语言之间在形式结构等方面的异同(对比语言学)。

二、西方对比语言学的历史沿革(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west Contrastive Linguistics)第一阶段(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对比语言学的形成期。

以德国语言哲学家洪堡特、丹麦语言学家叶斯帕森和美国人类语言学家沃尔夫(最早提出“对比语言学”的名称)为代表,提出对比语言学主要“考查各语言的组织及进一步发展状态”,重在研究“词语结合”同“语言精神关联”所形成的“内涵语言形式”(Humboldt,《语言比较研究与语言发展不同阶段的关系》);对比“不必局限于同一语系、同一起源的语言”,而应着眼于“差异最大、起源迥然不同的语言”(Jespersen,《语言哲学》);对比语言学“旨在研究不同语言在语法、逻辑和对经验一般分析上的重大区别”(Whorf,《语言与逻辑》)。

第一阶段已把语言对比与“民族思维、逻辑经验”等哲学命题联系起来,初步奠定了对比语言学的目标、对象、方法和对比哲学的思想。

举例:所有语言都有疑问句和主-谓-宾句,然而:(9)a. [IP Mary [VP said what]](是汉语的语法结构)b. [CP what [IP Mary [VP said t]]](是捷克语和波兰语的语法结构)c. [CP what said i [IP Mary [VP e i t]]](是荷兰语语法结构)d. [CP what did i [IP Mary e i [VP say t]]](是英语的语法结构)。

再如认知语义学角度:(10)a. 关于“山头、山腰、山脚”的体认(东方人比西方人更强调体认)b. 关于“来”和“去”、“远”和“近”的空间认知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对比语言学的研究转向与微观对比语言学的发展期。

以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弗里斯、拉多等为代表,依托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作为其哲学与方法论基础,将“比较”与“对比”的方法引入第二语言教学,创立了一套包括“描写、选择、对比、预测”在内的严密对比分析方法(Contrastive Analysis)和操作程序。

此法通过对两种语言(目的语和母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微观层面的异同进行共时对比,来预测和解决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难点。

“对比分析法”尚不能解决学习者的全部语言错误,故受到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转换生成语法和认知语言学的挑战,并逐渐为70年代出现的“偏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理论”所代替。

举例:(11)a.open a shop in Wall Street(V+N+PP)→b. 开店华尔街(V+N)*c. 开商店华尔街(V+N+N)(12)a.ridicule Bill(V+N)b. 取笑张三(V+N)*c. 开玩笑张三(V+N+N)(13)VP *(12)VPV NP V' NPCompwash the clothes 洗干净衣服洗净衣服哭嘶哑嗓子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宏观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建构期。

以美国语言学家詹姆斯、波兰学者菲奇亚、芬兰对比语言学家切斯特曼等为代表,把对比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从语音、词汇、语法等微观层面扩展至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生成)语义学、语用学(言语行为理论)、话语分析等超句子语篇形式结构的宏观层面。

其特点是:①注重理论研究和体系建构,从哲学、历史和文化根源上探讨各民族语言的异同;②把对比研究与翻译研究联系起来,以语言事实和语言现象为出发点探索语言使用者心理,促进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