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中的军事物流

合集下载

海湾战争中美军的集装箱运输

海湾战争中美军的集装箱运输

海湾战争中美军的集装箱运输
海湾战争中美军的集装箱运输
作者:刘宝新
作者机构:中国⼈民解放军运输⼯程学院,天津300161
来源:集装箱化
ISSN:1005-5339
年:1998
卷:000
期:008
页码:21-23
页数:3
中图分类:U695.22
正⽂语种:CHI
关键词:物资;集装箱运输;成品油;最⼤规模;中美;储备;海湾战争;军事战略;美军;保障
摘要:1990年8⽉7⽇发⽣的海湾战争是美军⾃越战以来进⾏的最⼤规模的⼀次军事战略部署。

截⽌。

1991年2⽉27⽇沙漠风暴⾏动地⾯作战结束时为⽌,美军向海湾地区共运送了48.5万⼈.280万吨部队装备.650万吨成品油料.82.5万吨的后勤⽀援物资。

有近29%的后续保障物资和部队储备品是⽤集装箱运送的。

动员物流军地物流一体化的新途径

动员物流军地物流一体化的新途径

万 方数据
梁,成为应急物流得以顺利实施、畅通 无阻的保障:周伟等l 7提出,应该在军 事物流外包工作中建立应急动员体 系,明确战时动员的步骤和方法,制定 军事物流外包应急预案等。可以看出, 以上解决方案大多集中在准军事化物 流系统方面,而这个所谓的准军事化 物流系统只有具备以下条件,才能有 效解决军地物流一体化实践过程中出 现的问题。 第一,这种准军事化物流系统应 该是军队物流系统与地方物流系统相 互兼容的部分,它应当能够对现有军 队物流系统和地方物流系统的资源进 行充分整合,共同承担军事物流活动。 第二,这种准军事化物流系统应 当是军队物流系统与地方物流系统相 连接的桥梁和纽带。它的主要管理者 应当是独立于军方和地方企业的第三 方政府机构,这个政府机构既要了解 军队的需求,又要了解地方相关企业 的物流潜力,能使军地双方之间的相 关信息得以有效沟通,协调军地物流 资源配置。 第三,这种准军事化物流系统应 当是一个平战结合的一体化动员系 统,即在常态下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 主要目标,而在危态下则以军事利益 最大化为主要目标。 本文认为,国民经济动员物流系 统(简称动员物流)完全符合准军事化 物流系统的各种要求,正是我们所需 要的这种准军事化的物流系统。
军事化是动员物流最主要的特征,如 物流需求与承担主体的错位性,物流 任务的不确定性、弱经济性以及物流 活动的保密性等。 国民经济动员物流的准军事化特 征使之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军事物流 和民用物流。 第一,实现模式不同。军事物流和 民用物流主要是依靠自身的物流实体 体系来进行物流活动,前者主要依托 于军队物流系统,后者主要依托于地 方物流系统。而国民经济动员物流则 需要依托包括军队物流系统和地方物 流系统在内的整个社会物流大系统来 实施物流活动。 第二,追求的利益目标不同。军事 物流所追求的是军事利益的最大化, 民用物流所追求的是经济利益的最大 化。而国民经济动员物流兼具军事物 流和民用物流的特点,常态动员物流 主要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应战 动员物流或应急动员物流则主要追求 军事利益或应急利益的最大化。 第三,具有平战转换功能。国民经 济动员物流在常态下可以承担军事物 流社会化保障的任务,引导地方物流 系统参与军事物流活动;在危态下可 以动员地方物流系统参与军事物流活 动,共同承担保障任务。 第四,管理机构不同。军事物流和 民用物流的主要管理机构分别是军方 和地方企业或政府,而动员物流的主 要管理机构是国民经济动员机构。国 民经济动员机构具有衔接、协调、聚合 等三大功能,既是政府机构又是国防 动员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对军队和地 方的情况都比较了解。由其管理的国 民经济动员物流兼具军事物流和民用 物流的特点,能有效推进军地物流一 体化的实施。

充分重视军事物流的信息化

充分重视军事物流的信息化

充分重视军事物流的信息化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汲取海湾战争时物资供应不充分的教训,运用以射频识别为主要支柱的信息化手段,对在运人员、装备、物资的位置、状态和属性进行了全过程的跟踪控制,大大提高了军用物资保障效率,进入了军用物资保障的可视化和智能化阶段,每天在40个国家完成30万个军用物资集装箱的处理,为战争胜利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射频识别(RFID)是指依靠向电子标签接收或发射无线电波,在标签和识读器之间利用静电耦合、感应耦合或微波能量进行非接触的双向通讯,实现存储信息的识别和数据交换。

一般完整的射频识别系统包含天线、读写器、射频卡(电子标签)三个部分。

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线集成在读写器中,天线发射电磁波激活射频卡上的感应标签。

射频卡上可以贮有永久性数据和非永久性数据。

当射频卡进入到天线所发射的电磁波的有效范围内(几米到几百米),两者就能进行快速的通讯工作。

射频卡可以向读写器输送数据,读写器也可以将数据写入射频卡中,反应的时间一般为几十毫秒,并且可以一次读写多个射频卡。

未来信息化战场是一个高度动态的领域,要求收集实时和分布的信息来满足需求,而像射频卡这种适应性强、全天候和低能耗的移动的数据载体则可以准确地反映整个物流路径的各种信息,能为指挥人员正确决策提供有效支持。

射频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没有固定网络的支持,在一个非稳定的状态下监控和追踪目标的场合,而这些正是未来信息化战场上所要求的。

现代战争诸兵种联合作战的特点,要求军事物流领域必须进行变革,而信息时代后勤保障模式的变化必然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支持。

当前,国际上有关组织正着手建立统一的射频识别实施标准以有利于该技术的推广。

随着具有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我们应当重视军事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射频识别技术。

集装箱运输在我军军事物流中的应用

集装箱运输在我军军事物流中的应用

集装箱运输在我军军事物流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通过我军军事物流的发展的分析,了解当前我军在集装箱运输中的发展现状,并且在集装箱运输的特点及发展规律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我军军事物流运用集装箱运输的建议。

让集装箱运输在我军军事物流中体现出其优越性。

另外也可以提高和保障军事物流的需要,同时也能促进集装箱运输的应用能力,为提高集装箱运输效率及在其他方面的运输起到案例经验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军事物流;集装箱运输:应用引言当前我国军事物流发展快速,已经从当前的人力运输到汽车机械性的运输发展到当前的信息化运输。

当前科学技术广泛地运用到各方面,人们可以非常便利的共享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也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化物流中。

信息化的军事物流就是把需求通过信息传递到供应链,然后由供应链通过不同的运输方式最快的速度达到运输目标。

同样的集装箱运输也是非常传统的运输方式,但在当前信息化以及各项科技的快速发展,集装箱在我军军事物流运输中更加广泛与便利,发挥了对我军军事运输重要的作用。

1 集装箱运输在现代军事物流中的地位从物流的发展历程中来看,集装箱运输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把物资集合在集装箱并且运输到各个地方,在军事物流中,集装箱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1 集装箱运输是军事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集装箱的运输在军事物流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因素,主要体现在集装箱可以为军事物流提供简单方便的运输方案,集装箱运输把不同类型的物资可以便利分类打包、运送以及信息化管理。

由于集装箱运输使用的集装箱是统一的制式,并且方便管理、搬运,所以集装箱运输可以满足军事物流的发展需求,是军事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

集装箱运输在军队物资计划、采购、包装以及计量结算方面都可以融合起来,进行标准化、信息化作业,并在集装箱运输建立军事物流的物资运送保障系统。

其实,可以说是集装箱运输让现代物流发展得更快、更加好管理,所以集装箱运输在军事物流发展得重要因素[1]。

1.2 集装箱运输是军事物流发展的体现我军军队物流的发展从建军以来的人力、机械的运输,到目前可以形成系统化、信息化的运输,其中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运用了集装箱运输。

国内外物流发展史

国内外物流发展史

中国物流业30年发展历程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也是在同一年从日本引进了物流这一概念。

经过很长时间的探索,到了本世纪,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的物流业有了飞快的发展,所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就有了三次飞跃:第一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物流基础工作的全面展开;第二次是加入WTO,对中国物流业的全面冲击;第三是“十一五”规划,物流产业地位的全方位确立。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表明中国物流作为一个行业登上了历史舞台,而物流行业是由物流企业组成的,是物流企业的联合体,物流企业的出现使中国企业大家族增加了新的成员,改变了中国企业格局。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提供的数字,到2007年底,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已超过5万2千家。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完成的教育部中国物流人才的预测研究报告:目前全国从事物流业的从业人员达到1676万。

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2060万人,到2020年将达到2630万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成立以后,全面展开物流基础工作,这些基础工作应该讲是开创性的、全局性的、战略性的。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和开展物流基础工作,是开创性的、全局性的和战略性的,对中国物流事业的推进是一次飞跃。

第二次飞跃是加入WTO。

加入WTO给中国传统物流业以巨大的冲击,但外资进入中国物流业总体上是利大于弊。

外资进入对中国物流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

比如麦肯锡、埃森哲、科尔尼、摩根士丹利等等,他们进入中国,对中国的物流市场、物流现状进行研究。

给了一个比较客观的、科学的分析;联邦快递、联合包裹、美国总统轮船公司等等进入中国,告诉我们国际快递业应该如何进行;马士基、德国邮政、日本通用、新加坡海王等等企业进入中国,告诉我们如何来运作港口物流,如何来运作进出口物流,如何来运作供应链设计;美国普洛斯等外资进入中国,告诉我们如何运作物流地产;国际采购联盟,美国、日本、欧洲的物流协会,告诉我们如何运作物流的行业组织,如何去运作物流知识的普与,如何去运作物流的标准等等。

海湾战争后勤研究1

海湾战争后勤研究1

第一章战争的现实有人曾把海湾战争后勤保障的规模,比作一声令下马上把阿拉斯加州的全体居民及其个人家当全部运到大洋彼岸,或将弗吉尼亚州的里士满城整个搬家。

部队饮食问题:从1990年8月至1991年8月,也就是在海湾战争的前期、中期、后期,在西南亚的美国陆军后勤工作人员,在第22支援司令部和第1、第2军支援司令部的组织指挥下,制定计划,组织运送,向部队供应了一亿二千二百万餐口粮,这相当于为怀俄明和佛蒙特两州所有居民供应一日三餐达40天之久。

部队运输问题:从1990年8月至1991年8月,上述支援部队提供油料13亿加仑,等于首都华盛顿同期油耗量的七倍,或约等于哥伦比亚特区,蒙大拿州和北达科他州12个月的总耗油量。

同一年内,这些后勤支援部队及其雇用的司机在战区行车近5200万英里,等于到月球往返100多次,环地球行驶2000多次,或等于从洛杉机到纽约往返10000多次。

军队是各种需求的集合体。

他们所需要的东西种类繁多而复杂,而有时还相互矛盾。

军队既需要训练精良、机动灵活的作战部队(军事术语称其为“牙齿”),也需要大量的支援部队(“尾巴”);既需要坦克、飞机、弹药,也需要面包师和官僚(毫无疑问,官僚也是有用的),木工和出纳员,殡葬人员及律师。

除此之外,军队还需要指引交通方向。

在战争中,沿沙特公路网新树立了近500个交通标牌,帮助美国士兵及其他第三国人员在缺乏地貌特征的地形条件下找到他们的目的地。

毫无疑问,他们也需要邮政工作人员。

从1990年11月到1991年4月,半年内,海湾战争的供应人员和运输人员平均每天运送邮件近500吨。

他们总共处理邮件31800多吨,其数量之多足可以用6英尺高的邮件覆盖28个足球场。

这些任务及其他无数的工作,都是由后勤人员完成的。

后勤是把运输、补给、仓储、维修、采办、合同、订货、自动化等项工作精心综合成一个紧密有序的整体,确保上述各项工作的最佳化,以保证和促进给定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海湾战争中,后勤人员面临的是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他们竭尽全力逐个排除,直到消除了一切因措手不及招致工作严重损失的可能性为止。

现代局部战争中的后勤保障

现代局部战争中的后勤保障

现代局部战争中的后勤保障-----海湾战争分析古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里的粮草亦指现代战争中的后勤保障,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中,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军队参战的只有将士和战马,武器也仅限于刀枪棍棒,后勤保障十分简单,主要是粮食和马草的供给。

即便是简单的后勤保障,也对每一次军事行动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武器装备的变化,近现代战争后勤保障不再仅仅局限于“粮草”,而包括部队生活保障、武器弹药保障、维修保障、医疗保障等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一古训是前人对历次战争的经验总结,它反映了后勤保障在军事行动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早在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就断言“军无瑙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阐明了后勤补给与军队存亡的关系。

虽然现在“兵马”与“粮草”的含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原理对现代战役仍然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

它反映了军事行动对后勤的依赖关系,现代战役后勤保障的地位更加重要,如古代军事家孙武在《作战》篇提出: “凡用兵之法,驰马千驯,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时间短,但军需物资需求巨大,消耗种类繁多,物资运数量剧增,是保障呈现超强化特征。

同时,现代作战的后勤保障难度不断加大,技术保障难度加深,后勤生存和防卫问题突出。

因此,在作战思想上,必须强化作战的后勤保障观念,充分认识战场后勤保障已成为保证部队持续作战的生命线,对决定战争胜负具有比以往更重要的意义。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技术战争其极大消耗量对后勤保障提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供应补给量与消耗量要成正比,要以极大的供应量来保障高技术战争的极大消耗量。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战争的持续进行,如果供应量小于消耗量,那就要影响战争的进行,甚至发生粮尽弹绝的危险情况,因此提高现代战争下联合保障、高强度保障、可持续保障能力。

另外如果供应量过大也会造成大量浪费,比如朝鲜战争,海湾战争都有大量的后勤物资遗留在战场,所以后勤保障在一场战争的作用很重要,但其后勤保障高精确性列加重要。

现代军事物流经典案例赏析图文稿

现代军事物流经典案例赏析图文稿

现代军事物流经典案例赏析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案例1现代军事物流经典案例赏析——海湾战争美军物流特点回顾与总结有人做过统计,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平均不到五年世界范围内就会爆发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在现代局部战争中具有十分鲜明的代表性。

这次战争中,美军充分运用自己掌握的先进技术,在短短42天内迅速达成战争目的,而且地面战争只持续了不到100小时。

从现代军事物流的角度来看,海湾战争中美军共调集了55.4万军队,为了保障部队的衣、食、住、行、战,美军在五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从本土和欧洲各军事基地向海湾地区运送了各类物资770余万吨,相当于把一个中等城市从美国中西部搬到了中东沙漠。

海湾战区距离美国本土十分遥远,海上距离1.7万公里,空中距离1.1万公里,需要动用大量的运输力量才能及时完成大规模的物流任务。

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平均日运送物资4200吨,物流时效之高前所未有。

此外,由于海湾战争使用了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复杂的武器系统使各类配套物资的品种大量增加。

据统计,仅美军国防后勤局提供的物资就达226万项。

大量的物资品种给物流过程增加了难度,使物流环节更加复杂。

纵观海湾战争,美军不仅打赢了一场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而且成功地导演了一场高难度的跨国军事物流。

海湾战争的美军物流堪称现代军事物流经典案例,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概括海湾战争美军物流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雄厚的军事海空运力量美军为了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历来十分重视军事海空运力量的发展。

比如:在军事海运船只的建设方面,美军明确要求海运船只单艘航速快、单船吨位大、有综合补给能力、自卫能力强、有直升机平台;在军用运输机的建设方面,要求载重量大、可靠性强,能够在建议跑道起降等等。

截止海湾战争爆发前,美军共有军事海运船只1900余艘,总吨位达到4600万吨;共有13个运输机飞行联队,包括110架C-5“银河”式运输机,234架C-141“星”式运输机和460架C-130“大力神”式运输机,运载总量可达37700多吨。

二战中的战时交通与物流

二战中的战时交通与物流

二战中的战时交通与物流在二战中,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和物流对于支撑战争的正常进行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二战中的战时交通与物流,包括交通运输手段的变化和物流系统的建设。

1. 军事交通的挑战二战期间,军事交通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是战争双方之间的交通线断裂,使得军队和物资运输面临割断和打断的风险。

其次是敌军的破坏行动,通过炮火、敌军飞机等手段破坏交通设施,使交通线受损。

此外,还有地形限制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对交通的限制。

2. 陆上交通与物流在二战中,陆上交通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尤其是在欧洲战场。

军队和物资通过陆地交通线进行长途运输。

然而,由于前线的不断变动和战斗的激烈性,陆上交通线经常处于受损状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盟军采取了各种措施,修复交通线,提供补给。

同时,他们还发展了辎重部队,负责军队后勤保障和物资配送。

3. 水上交通与物流水上交通在二战期间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大海洋为战争的物资运输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各国海军利用商船、军舰和运输船等进行物资和士兵的调度。

同时,在一些战略位置建立了物资集散点,方便将物资转运到前线。

然而,水上交通也面临着敌军的攻击和船只损坏的风险,加剧了战争物资的紧缺。

4. 空中交通与物流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空中交通和物流在二战中得到广泛应用。

军用飞机和空降部队成为战争中的重要力量,可以快速投送军队和物资到战场。

同时,空中运输也解决了地理限制和战线不断变动的问题。

然而,空中交通也需要解决敌军的空中威胁和飞机的机动性等问题。

5. 物流系统的建设为了有效管理和调度战争物资,各国在二战期间建立了完善的物流系统。

物资采购、仓储管理、运输调度等环节相互配合,确保物资的及时运送。

同时,为了减少战斗对物资运输的影响,还设立了保障机构和后勤补给中心。

这些机构和中心承担着保障前线军队所需的任务,确保其在战场上的持续作战能力。

总结:二战中的战时交通与物流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

各国在战争中积极应对交通挑战,通过修复交通线、发展陆上、水上和空中交通等方式确保物资和军队的运输。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战地物流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战地物流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战地物流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中国战场的关键时刻。

面对来自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展开了长达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战。

其中,中国战地物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前线的抗战部队提供了坚实而持久的支援。

本文将以抗日战争中中国的战地物流为切入点,探讨其在抗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物资调运与储备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方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何调运足够的军备物资以应对敌人的进攻。

为此,中国建立了庞大的物资调运与储备系统。

这一系统由后方的仓库和调度部门、中转站以及运输车队组成。

1. 后方仓库与调度部门:中国的后方仓库和调度部门负责储存和分配各类军事物资。

合理的储备和统一的调度保证了军队在战场上的供应稳定性。

而在随时可能被攻占的情况下,后方的物资保障尤为重要。

2. 中转站:中转站作为连接后方仓库与前线的纽带,起到了汇集、分配和转运物资的作用。

中转站的位置通常选在物资供给较为充裕和交通便利的地区,以确保物资能够及时运送到前线。

3. 运输车队:为了保障物资的安全和迅速运输,中国成立了大量的运输车队,将物资从后方运送至战场。

这些车队通常由军队和民间合作组成,包括卡车、火车等多种交通工具。

二、运输线路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保证物资能够及时运送到前线,中国建立了一系列的运输线路。

这些线路通常需要经过艰难险阻的地形,比如高山、密林和河流。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运输线路示例:1. 陆路运输:在战争初期,中国军队主要依靠陆路运输。

由于大部分战场位于中国内陆地区,运输线路常常穿越崇山峻岭,对于车队和军队来说,这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然而,中国军队克服了重重困难,确保了物资的顺利到达。

2. 水路运输:随着抗战的深入,中国军队开始利用水路进行运输。

中国拥有众多的河流和内陆湖泊,战争期间,这些水域成为了重要的运输通道。

在抗战中,中国人民在水上交通线路上架设了船桥、船闸等设施,确保了物资的运输畅通。

3. 空中运输:尽管在1941年之前,中国并没有自己的空军,但在随后的战斗中,中国人民陆续建立了一支由志愿飞行员组成的空军。

军事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框架设计

军事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框架设计

基 本 实 现 了 由计 算 机 替 代 手 工 进 行 体 系结 构 是 系 统 各 部件 的结 构 、 它们 和技 术视 图 之外 的 第 四 个视 图。 它仅 业 务 处理 , 已经 开 始 进 行 信 息 系 统 之 间 的关 系 以及 制 约 它们 设计 和 随 时 是包 含 体 系结 构 范 围 、 背景 和 术 语 等 并
节 点 和 业 务 节 点 间 的相 互 关 系 为 主
S 一 : 务 活 动 对 系统 功 能 跟 踪 V 5业
B一 : V 7 逻辑 数据 模 型 。 描 述 业 务 能 力矩 阵 。该 产 品是 把 业 务 能 力 要 求
线 , 定业 务 节 点 的基 本 活 动 、 务 节 体 系结 构 中数据 要求 。 确 业
系 统 视 图 ( 将系统能力和特征 与 作 战要 求 相 联 系) 技 术 视 图 ( 定 技术 标 准 和 规 约定)
遍布 的现 象 , 严重 制约 了我 军物流信 此 ,基 于 体 系 结 构 技 术 建
息化的进程。 设 复 杂信 息 系 统 ,成 为 当
图 1 体 系结 构三 视 图 之 间的 关 系
1 8 Ci og &tno aan 203 1 hatae rs rmgi 0 n sr a pt ze 9
Mitr f i o i i 军 物 lay af r lgsc l 事 流 i as ts
度 ,描 述 对 系 统 或 项 目研 制开 发 中 的
B 5 业 务 活 动 模 型 。业 务 活 动 V一 :
( V 6 、 业 务 状 态 转 变 描 述 述了系统功 能的层 次性 、系统功 能以 B 一 a)
( V一 b) 和 业 务 事 件 踪 迹 描 述 及 它们 之 间 的 系统 数据 流 。 B 6

海湾战争中的军事物流

海湾战争中的军事物流

海湾战争中的美军物流概念简介1、军事物流(Military Logistics)现代物流的分支。

用于满足军队平时与战时需要的物流活动。

它是军事物资经由采集、运输、包装、加工、仓储、供应等环节,最终抵达部队而被消耗的全过程。

它有几个特征:目标:保障军事行动的胜利。

这一点和地方物流以成本或是服务水平为目标明显不同;物品种类的特殊性:主要包括武器装备、弹药、医疗设备、军队生活用品等。

物流活动的保密性、实效性。

多数情况下由部队用自有运输、仓储设备在军用机场、码头、车站完成物流活动。

军事物流的作用:⏹对军事行动的支持与保障作用⏹对国民经济的吸收与转化作用⏹对国家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美军军事物流发展动态:⏹实行速率管理,优化物流流程⏹发展物流装备,提高投送能力⏹夯实信息基础,实现物流可见⏹加强基地建设,完善物流网络⏹促进军民合作,实现军地一体2、海湾战争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

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

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

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战争中的美军物流1、按现代物流的主流观点,现代物流的形成是源于"二战"时期美军军用物资的后勤供应。

现代物流经历了三次物流价值的发现。

(1)福特在1913——物流价值的第一次发现(2)第二次世界大战——logistics——物流价值的第二次发现(3)电子商务催发了物流热——物流价值的第三次发现由于军用装备的运输和储存环境通常是最为恶劣和不可确定的,因此美军从二战时期开始对物流价值的发现和物流体系的构建无疑是对现代物流的一次强力刺激。

最新-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 精品

最新-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 精品

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1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的军交运输保障及启示伊拉克战争是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美英联军空中打击与地面作战同时进行,尤其是地面进攻,对美英联军迅速取得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美英联军的地面进攻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及时、通畅的军交运输保障功不可没。

保障过程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美军都将敌方的交通运输设施作为重点摧毁目标。

而这次伊拉克战争则不同,美英联军为了保证地面进攻作战和后勤供应,对伊拉克境内的交通运输采取了主动控制和利用的战略。

战争打响以后,为了保证后勤保障的顺利进行,美英联军为夺取伊拉克南部战场上的港口、机场、桥梁和公路等交通运输设施,在巴士拉、乌姆盖斯尔、法奥半岛和纳西里耶等地区以及幼发拉底河流域,与伊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打通了连接波斯湾的航道,基本控制了伊南部港口,抢占了部分机场,建立了后勤保障基地,开辟了从科威特边境直抵巴格达前沿的运输补给线。

为了保证运输补给的畅通,以美军为主的联军将具体的后勤补给行动分成5个步骤:①前线作战部队用手提电脑通过卫星信号,向后方发出具体物资补给请求。

②后勤保障基地按照战前预算,根据战场上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综合各部队发来的临时请求,使用大型运输机和货轮向科威特运输货物集装箱,每件集装箱外壳上均有电子标识,记录集装箱内所装货物的名称、数量和所供应的作战单位番号。

③货物到达前线港口或机场后,装到货车上。

一般一个货车车队由20—30辆车组成,包括能装载5000加仑(约23万升)的油料车、载货车、送水车、维修车和牵引车等。

④在武装直升机、“布德雷利”战车和小股武装人员的护送下,后勤保障车队对前线作补给运输,每到一处供应站卸货后,运输队通过卫星信号向后方总部通报货物清单。

⑤供应站利用装甲车将货物运至前线作战部队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后勤补给部队拥有数百辆货车,车队行进速度在24-48公里小时之间,美军至少每隔90公里就设一个后勤供应站。

一体化战争条件下军事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一体化战争条件下军事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2017年第1期第39卷总第271期物流工程与管理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军事物流doi:10.3969/j.issn.1674- 4993.2017.01.028一体化战争条件下军事物流配送模式研究□李鑫泉(天津军事交通学院,天津300161)【摘要】随着信息时代不断的发展,军事变革由现代战争向一体化战争进行转变,后勤物资对一体化作战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对于现代战争而言,它需要各种各样以及多元化的物资,同时还需要定位精准化的保障模式。

文中对供应商管理库存进行了阐述,对当前物资配送的方式进行了分析;在这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以物资配送为中心的物流配送模式,很好的规划了物流信息系统的运作流程;并对系统相关技术支持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一体化战争;供应商管理库存;军事物流配送;模式研究【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993(2017)01 -0076-02Research on Military Logistics Distribution Mod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tegrated War□LI Xin-quan(Tianjin Academy of Military Transportation,Tianjin 300161,China)【A 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changes in the information era,the military reform transition from war to war in modern logistics integration,has a very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integration of operations,for the modern war,it needs various and diversified materials,but also need to ensure accurate positioning mode the.Therefore this chapter of VMI is discussed,while the current material distribution are analyzed;on this basis after putting forward a material distribution center for logistics distribution mode,good planning of logistics information system’s operation process;finally the system related technical support are introduced.【Key words】integrated war;vendor managed inventory;military logistics distribution;model research1引言在当前,对于军事物流配送而言,它主要是对物资储备以 及补给进行组织的一项活动,是部队军事物流的一个极为重 要的任务,同时也是一种综合性比较强的物流活动组织形式, 具有军事物流所有的一些功能要素。

推动军事物流机制创新优化整合军事物流体系

推动军事物流机制创新优化整合军事物流体系

2010年11月
黄定政等:推动军事物流机制创新优化整合军事物流体系
增刊
确保实时读取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数据,为军事物流利用社会资源提供信息支持。三是打造信息系 统。按照物流基础设施层、专业系统层、构件层、集成应用层等自下而上四个层次的整体架构设计 平台系统,并配以适当的安全保密体系和物流管理体系,确保实现军事物资编码统一、数据交换标 准统一、物流业务规范统一,打造一个科学、高效、可靠的军民结合的军事物流信息平台。
针对军事物流体系建设的要求,我军应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妥善处理信息共享与信息保密的 关系,力求实现军内以及军地之间物流信息的有机衔接、实时共享,整合优化全军现有的信息设施 和资源,打造一个科学、高效、可靠的军事物流信息平台。一是夯实信息基础。从构建军民结合的 军事物流体系全局出发,构建统一的军事物资编目系统,为军事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构建信息接口。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为军地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之间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 为物流协同提供统一的数据模式,屏蔽数据库的异构性,积极与地方物流管理部门实现接口相通,
参考文献:
【l】丁继东,范炬炜.中央军委颁发‘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纲要》【N】.解放军报,2007.12-25(1). 【2】王宗喜,徐东.军事物流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王宗喜,张青之.军事斗争准备亟待加强的一项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工程——战时物流系统建设【N】.解放军报,2004.11.30(6).
优化调整军事物流综合效益,应确立正确的效益观,从全局出发,抓住重点,综合权衡,采取 科学的技术手段对综合效益进行评估审计,确保综合效益的最大化。一是全局出发。构建军民结合 的军事物流体系,应在制度设计环节加强军事供应链全过程的重视和关注,着力打破既定的利益格 局,避免因照顾本系统、本单位的利益而放弃市场竞争和择优使用。二是抓住重点。一般来讲,构 建军民结合的军事物流体系,应以军事效益为主,着眼战时,积极适应平时服务保障和战时物资供 应的需要,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适度兼顾其他效益。三是综合权衡。现代物流普遍存在“效益背反” 规律,就是说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就要相应地增加物流成本。构建军民结合的军事物流体系,应摒 弃军事需求不计成本的习惯思维,统筹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避免片面强调、无限放 大军事需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军队” 的要求,使有限的军费产出最大的军事、经济效益。四是兼顾军地。兼顾军队效益和地方效益,正 视地方企业参与军事物流体系建设中按照价值规律和市场法则取得经济效益的合理诉求,避免单纯 强调军队的效益而忽视和损害地方的效益,以维护地方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权益,保持和提高 地方企业参与军事物流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对军事供应链概念的再认识

对军事供应链概念的再认识

中 四个方面 的应 用。从 海湾 战争
励 对 军 事 供 应 链 进 行 了 初 步 而 较
为 全 面 的研 究 。 此 后 , 高 军 等 对
结束 到伊 拉克 战争期 间 ,美军事
后 勤呈 加 速 度 向军 事 供 应 链 发 展 。
我 军 武 器 装 备 供 应 保 障 实 施 供 应 链 管 理 问 题 进 行 了深 入 研 究 , 焦 红 对 军 事 供 应 链 柔 性 化 管 理 进 行 了 较 为 系 统 的 研 究 ,龚 卫 锋 在 其 博 士 论 文 中 对 军 事 物 资 供 应 链 管 理 进 行 了较 为 全 面 的 研 究 。 另 有
全” 的纵 向一体 化 自我封 闭 的巨 大体 系 ,承担 了过 多的社 会性 保 障职 能 ,追 求物 资 的规模和 数量
优 势 , 以 换 取 战 争 中 持 续 的 后 勤 供 应 , 对 经 济 效 益 关 注 不 够 , 兰
视角 未尝 试研 究军事 后勤 或军 事 装备 中 的某一 具体 问题 ,如军 队 物资 采购 、物 资保 障、 配送、 库
价值增值链和 “ 网链 ”三个阶段。 国 内 目前 比较 有 代表 性 的观
管 理相 关联 。还 有学 者将 分销 商 等 分销 渠道 中 的实体 纳 入供 应链
的概 念 。 但 这 种 观 点 仅 局 限于 制
点如 《 物流 术语 》国家标; ( B 地 ( 中心 ) 到部队最终用户连 隹 G/ 或 直
存 管 理 、 物 流 流 程 、 物 资 可 视 系
德公 司 的方案对 提升 后 勤保 障效
统、油 料 保 障、军需 保 障、装 备
1O 1
保 障 等 ,尝试 运 用供 应链 的 思想

为军事物流打造“火眼金睛”——记总后军交运输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肖学福博士

为军事物流打造“火眼金睛”——记总后军交运输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肖学福博士
了。
这套 被誉 为军 事 物流 “ 眼 火
金 睛 ” 在运 物资 射频识 别 系统 ” 的“ 的主要研 制者 , 就是 总后 军交 运输
研究 所 高级工 程师 肖学 福博 士 。
追求 。 紧盯前 沿 课题
20 0 1年 , 肖学福 博 士毕 业 , 怀 初 秋 时 节 , 北 某 山 区地 域 , 华 着 报 效 国家 的远 大 志 向 ,走 入 军 营, 走进 了总 后军交 运输 研究所 的
伊 拉克 战争 爆发 后 , 肖学福 密切关
为 事 流 造火 金 ” 军 物 打 “眼 睛
— —
注着 战场态 势 。 军 在其全 资产 可 美
视 性 系统 中成 功 使 用 了 S v 萨 ai( 维 )公 司生 产 的射频识 别装 置 , 实 现 了准确 、 快速 、 经济 、 高效 的物 资 供 应 ,极 大 地 提 升 了后 勤 保 障效 能 。而在海 湾 战争 中 , 美军 因缺 少 这 种 技 术 手 段 ,造 成 运 抵 前 线 的 28万 多个 集装 箱和 大量物 资无 法 . 准确 辨 识 ,导 致 物资 利用 率 不 到 2 %,经 济损 失 高达 几 十亿美 元 。 0 肖学 福 对 射 频 识别 技 术 产 生 了极
“ 爱车 、 守纪 、 安全 、 约” 节 牢记 在心
中。无论 走 到哪 里 , 终都 以 团队 始 的各 项行 车规 定 规 范 自己、 “ 用 红
劳 , 帮助老 人把 东 西一件 一件 卸 又
下来 , 再搬进 屋 子。 汗水 浸透 了他
务 、 明配属” 口号。 这样 的事 文 的 像 情 , 年 不知要 在 郭文渊 身上 发 生 每
车 队所处 的位 置 、 车载 物资安 全状

军事物流

军事物流

军事物流一军事保障物流的配送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向军事领域的渗透,在之前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军队“适时,适量,适地”的精确军事后勤保障令世人震撼,美军后勤军事保障表明:实施有效的军事物流配送运输保障,不仅是后勤保障能力的增倍器,更是军队战斗力的利器。

1.军事保障物流配送的作用军事保障物流是为保障军队平战时或特殊情况下的需求所采取的具有军事性质和目的的物流活动。

它是物流在军事配送活动中的应用。

军事物流配送运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部队用户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的军事物资按的需求,将已经拣选、时送达用户指定地点的物流运输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高效率和大吨位运输力量的出现,干线物流配送无论时在海运、铁路或公路运输方面都达到了大批量的传输,实现了控制成本。

但在长距离运输线路之后,都是要铺以支线配送和小搬运的,这种支线配送和小搬运成了物流配送的又一个薄弱环节。

这个环节有适应性、灵活性、服务性运输不同的许多特点,如要求安全性等,改进和完善这些环节,往往能解决物流运输能力利用率低、成本过高等诸多问题。

军事保障物流配送、搬运或输送,是物流配送与其他配送活动共同构成的组合体。

在军事物流配送过程中,处于“二次运输”、“支线运”、“终端运输”的位置。

优化军事保障物流配送运输,能够使运输分散的军事供应保障活动协调运作,减少整个军事保障物流范围内重复运输、交叉运输等现象,创造了更多的军事保障迂回运输效益。

2.现代军事保障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军事保障物流配送运输是军事物流活动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实现军事物流保障目的的关键。

因此,搞清军事物流配送运输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找出其内部的客观规律,我们才能指导军事保障物流的实践,改善不利的因素,实现军事物流的快捷、配送运输的高效。

2.1军事物流运输管理机制不健全,配送物流计划不完善目前,军事保障物流运输管理没有成功的模式、经验可供我们学习,给军事保障物流和借鉴。

战争的桥梁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军队物流和交通运输

战争的桥梁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军队物流和交通运输

战争的桥梁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军队物流和交通运输战争的桥梁: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军队物流和交通运输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卷入了全球性的冲突。

在这场战争中,军队物流和交通运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连接战争各个方面的桥梁。

本文将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队物流和交通运输所面临的挑战、采取的解决策略以及对战争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

一、挑战和困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各国并未预料到这场战争的长期和规模之巨。

因此,他们的物流和交通运输系统并没有为这样的冲突做好充分准备。

以下是军队物流和交通运输面临的主要挑战:1. 资源短缺:由于长期战争的需求,军队面临着巨大的物资需求,包括食品、弹药、医疗用品等。

然而,在战争初期,各国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供应链和储备系统,导致物资短缺和物资无法及时到达前线的问题。

2. 交通困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涉及到广大的地域范围,包括陆地、海洋和空中。

然而,交通工具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并不足以支持大规模军队运输。

交通拥堵、道路破坏和天气恶劣都成为了军队物流和交通运输的困扰。

3. 敌军阻碍:敌方军队的存在给物资运输和军队调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战争期间,敌方军队在前线设置了严密的防线,不断进行袭击和破坏。

这导致供应线被切断,军队被困在战斗地区,物资无法及时到达。

二、解决策略为应对军队物流和交通运输面临的困境,各国采取了一系列创新和应急措施。

1. 运输网络的建设:各国加大了对运输网络的建设和改进,包括修复和修建铁路、道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以提高军队物资的输送速度和效率。

2. 制定物流计划:为了确保物资的及时供应,各国制定了详细的物流计划,包括物资的采购、储备和调配等方面。

这些计划使得物资能够按需投送到前线,提供战斗所需。

3. 利用新技术: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开始利用新技术来改进军队物流和交通运输。

例如,航空器的运用加快了物资运输的速度,无线电通讯技术改善了指挥和物资调度的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湾战争中的美军物流概念简介1、军事物流(Military Logistics)现代物流的分支。

用于满足军队平时与战时需要的物流活动。

它是军事物资经由采集、运输、包装、加工、仓储、供应等环节,最终抵达部队而被消耗的全过程。

它有几个特征:目标:保障军事行动的胜利。

这一点和地方物流以成本或是服务水平为目标明显不同;物品种类的特殊性:主要包括武器装备、弹药、医疗设备、军队生活用品等。

物流活动的保密性、实效性。

多数情况下由部队用自有运输、仓储设备在军用机场、码头、车站完成物流活动。

军事物流的作用:⏹对军事行动的支持与保障作用⏹对国民经济的吸收与转化作用⏹对国家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美军军事物流发展动态:⏹实行速率管理,优化物流流程⏹发展物流装备,提高投送能力⏹夯实信息基础,实现物流可见⏹加强基地建设,完善物流网络⏹促进军民合作,实现军地一体2、海湾战争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

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

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

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战争中的美军物流1、按现代物流的主流观点,现代物流的形成是源于"二战"时期美军军用物资的后勤供应。

现代物流经历了三次物流价值的发现。

(1)福特在1913——物流价值的第一次发现(2)第二次世界大战——logistics——物流价值的第二次发现(3)电子商务催发了物流热——物流价值的第三次发现由于军用装备的运输和储存环境通常是最为恶劣和不可确定的,因此美军从二战时期开始对物流价值的发现和物流体系的构建无疑是对现代物流的一次强力刺激。

军事高科技大量运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二战较之以往战争,不论是作战时空、武器装备、作战方式方法,还是后勤保障以及军事物流理念,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二战以前,军事物流主要侧重于仓储和运输两大功能,而科学的、成熟的现代军事物流真正形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物流实践。

二战中,美军利用运筹学方法展开研究,成功地解决了军事物资供应的诸多棘手问题,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

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将它形象直观地称作“物流”,随后成为经济活动的基础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海湾战争中的美军物流有人做过统计,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平均不到五年世界范围内就会爆发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在现代局部战争中具有十分鲜明的代表性。

这次战争中,美军充分运用自己掌握的先进技术,在短短42天内迅速达成战争目的,而且地面战争只持续了不到100小时。

从现代军事物流的角度来看,海湾战争中美军共调集了55.4万军队,为了保障部队的衣、食、住、行、战,美军在五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从本土和欧洲各军事基地向海湾地区运送了各类物资770余万吨,相当于把一个中等城市从美国中西部搬到了中东沙漠。

海湾战区距离美国本土十分遥远,海上距离1.7万公里,空中距离1.1万公里,需要动用大量的运输力量才能及时完成大规模的物流任务。

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平均日运送物资4200吨,物流时效之高前所未有。

此外,由于海湾战争使用了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复杂的武器系统使各类配套物资的品种大量增加。

据统计,仅美军国防后勤局提供的物资就达226万项。

大量的物资品种给物流过程增加了难度,使物流环节更加复杂。

纵观海湾战争,美军不仅打赢了一场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而且成功地导演了一场高难度的跨国军事物流。

3、美军物流的特点3.1 雄厚的军事海空运力量。

美军历来十分重视军事海空运力量的发展。

比如:在军事海运船只的建设方面,美军明确要求海运船只单艘航速快、单船吨位大、有综合补给能力、自卫能力强、有直升机平台;在军用运输机的建设方面,要求载重量大、可靠性强,能够在建议跑道起降等等。

截止海湾战争爆发前,美军共有军事海运船只1900余艘,总吨位达到4600万吨;共有13个运输机飞行联队,包括110架C-5“银河”式运输机,234架C-141“星”式运输机和460架C-130“大力神”式运输机,运载总量可达37700多吨。

美军不仅海空运力量雄厚,而且战备水平很高。

军事海运船只和空运飞机的完好率均保持在90%以上,在航率和出动率达到80%以上。

同时,美军还建有与军事海空运力量相配套的设施、设备,如码头和机场,吊装和搬运工具等,能够做到一声令下立即行动。

3.2多层次配置的军事物流网。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就在海外占据了大量的军事基地,用于储存军用物资。

战后这些军事基地经过大幅度扩建、增加和调整,逐步形成了一个与美军战略方向相一致,以本土基地为核心,以海外中间基地为桥梁,以战区基地为前沿,点线结合、多层次配置的军事物流网。

在这次战争中,美国东西海岸的本土基地是美军作战物资的主要供应源;在关岛、菲律宾、迪戈加西亚、德国的拉姆施泰因等地的海外军事基地基本上担负这次战争的物流中转任务;在沙特、阿联酋、巴林、土耳其、塞浦路斯等海湾邻近国家的前进基地则构成了直接支援战区作战行动的前沿物资补给点。

这个点线结合的军事物流网对美军取得海湾战争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

正是由于具备了完善的军事物流网,美军才能够储存大量的军用物资,并将这些物资由美国本土或欧洲各地源源不断地运往遥远的海湾前线,及时满足了美军的作战需求。

3.3先进的军事物流装备和信息平台美军在军事物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方面也走在了前面,在物流业中开始广泛应用的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通讯技术等技术就源于美军军事物流实践。

美军在发展现代军事物流的过程中,广泛采取了搭建信息平台的方式,运用计算机信息网络链接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对物流配送实体网络和信息网络进行“无缝链接”。

20世纪90年代初,美军就开始了“物流网点”的建设。

机构上,由一个部门将过去几个部门分散管理的运输、补给、维修和其他保障职能统管起来。

这个部门可以使用战场指挥通信渠道,了解作战部队的情况,掌握必要的指挥信息,因而能够准确预测,甚至预先在战场上配置所需物资。

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几乎投入了除核、生、化武器之外的所有高技术武器装备,为了保证这些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争中充分发挥作用,美军也投入了大量现代化的军事物流装备。

这些物流装备包括:载重量可达120吨的C-5运输机,担任快速运输任务的C-141运输机,对跑道条件要求较低的C-130运输机;UH-60多用途直升机、CH-47运输直升机和CH-53运输直升机为近前输送提供了方便;KC-10A和KC-135空中加油机发挥了空中油料库的作用。

在地面运输过程中,美军广泛使用了M988系列高速机动多用途轮式车辆、M939系列中型运输车和M977系列重型运输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军的海运装备。

美军的海运装备中有13艘海上预置船,12艘浮动基地船,8艘快速海运船。

其中海上预置船排水量4-4.8万吨,长205-250米,航速在17节以上。

每个海上预置船中队(3-4艘)可运载1.7万人的海军陆战远征旅30个战斗日所需的全部物资。

12艘浮动基地船包括:2艘油轮,4艘集装箱船,2艘普通货船,2艘滚装货船,2艘医院船。

这些船只通常停泊在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岛基地,船上满载着陆军和空军所需的装备和物资。

8艘快速海运船是现代化大型运输船,因其最高航速可达33节,故称为快速海运船。

快速海运船是美海军最大的船种之一,长达288米,满载排水量5.5万吨,有五层货运甲板,比它大的只有航空母舰。

8艘快速海运船能装载1个装甲师或机械化师的主要装备和物资。

这些海运装备既是得力的运输工具,也是一座座海上浮动仓库,集储存和运输为一体。

船上各类装备物资成建制地配套储存,避免了因缺少某种装备物资影响整体战斗力的发挥。

由于这些海运装备有的是提前预置好的,如13艘海上预置船和12艘浮动基地船;有的采用了滚装技术,如8艘海运船,尽管有五层货运甲板,但各种坦克和车辆可以经过通道和滑轨十分方便上下,装卸起来十分方便。

这样就简化了物流的中间环节,加快了物流过程。

1990年8月7日美总统正式下达出兵命令,8月15日美军的海上预置船就在沙特港口卸下了第一批装备物资。

尽管每艘快速海运船排水量达到5.5万吨,从接到命令到备航完毕,平均时间也都不超过7天。

速度之快可见一斑!为了使美军的物流活动能够准确高效地实施,美军还使用了先进的物流信息平台。

如军事海运局使用了“联合部署系统(JDS)”协助调节物流的海上运输过程。

该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和卫星通信网与其它指挥系统相联,从而把战场所需求的物资按预定的时间运到指定的地点。

军事空运司令部使用了全球决策支持系统(GDSS)指挥和协调“沙漠盾牌”行动中的空中运输,该系统跟踪和指挥了约10500架次的运输机,运送了大约41.5万兵力和39.5万吨军用物资。

先进的军事物流装备和信息平台大大提高了美军物流的时效,为美军在战争初期快速赢得战场主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3.4完善的动员机制。

美军认为,动员和组织民间力量支援军队,是提高军事物流效果的重要因素。

为保证战时能够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协同完成军事物流任务,美军不断加强军民一体化的物流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动员机制。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1)健全动员机构。

这些动员机构包括“紧急动员与准备委员会”,该机构是在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之下专设的,领导12个部际工作小组,负责制订国家的动员政策、动员程序,制订并监督国家紧急动员计划的执行,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行动;另一个动员机构是“联邦紧急管理署”,该署是国家紧急动员、民防、救灾抢险的办事机构,在10个行政区设有办事处,主要负责协调国家各部门动员计划和各州的动员准备工作,监督各方动员工作的落实。

此外,在政府各部门还设有动员局(外),具体安排本部门的动员准备工作,并同有关单位互派联络员进行协作,保持密切联系。

(2)制订周密的动员准备计划。

为了使动员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国家一级有动员准备的总体方案。

方案包括战略物资储备等长远规划和战时部分工厂收归国有、征集交通运输工具等紧急动员方案,并有与总体方案相配套的具体动员计划。

根据这些动员计划,各部门、各地区还有具体落实计划。

(3)建立了一套系统而完备的战争动员法规。

这套法规既有《国家安全法》、《战争权限法》、《国家紧急状态法》等具有母体性质的基本军事法,也有《国防生产法》、《国家安全物资法》、《国防设施法》、《商船法》等一系列具体的相关法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