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物流运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军事物流对比

引言:物流运输在战争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古今中外的很多著名战役的成败关键点都在战争物资上。从三国时代的官渡大战曹操火烧乌巢,到近代中国的淮海战役人民用小车推送出来的胜利,再到现代中东美伊战争海陆空一体化的物资运输体系,无一不惊心动魄,无一不体现物资保障对于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古今著名战役中物流运输的研究,对比了古代物流运输与当代物流运输,从而展现物流运输业的巨大进步。同时,通过对现代军事物流的思考,提出了现代物流运输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物流战争粮草信息技术RFID GPS 仓储运输工具三国时代伊拉克战争

正文:

1.军事物流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里的粮草包括各种军需物资,粮草运输相当于现代的军事物流体系。军事物流是指军事物资经过采集、包装、加工、运输、储存、供应、分发等环节, 最终到达军队被消耗使用,实现其空间流动的全过程。

a)重要性

从古至今,军事实力一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战时物流能力。由于古代交通运输能力很低,所以这一点在古代显得尤为重要,往往直接影响到战略决策和战术调整。在现代战争中,往往讲究快速打击能力,这就使得空运物流的地位极大提高,同时,大宗物资的海运能力、军队持续作战的陆地物资补给能力,也同样不可或缺。

同时,战争中作战双方不仅竭尽全力提高己方军事物流能力,而且想方设法摧毁对方物流体系。现代西方著名军事学家利德尔·哈特在其名著《战略论》一书中,根据近现代大

量的战争事例,总结出一条著名的原则,即间接路线战略。所谓间接路线战略,就是不用“直接法”去进攻敌人,也不是单纯地强调“集中优势兵力”,而是采取间接路线,攻击敌人的指

挥系统或后勤保障系统,摧毁敌人的稳定性,从而使敌人在心理上和物质上丧失平衡,最后彻底打败敌人。这进一步证明了军事物流的重要性。

b)特殊性

与其他市场经体制下的物流形式不同,军队物流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对物资的价值转移,

将之融入到军队建设中去。物流转移时物资并非价值增值,也并不在参与市场商品交换中寻求货币价值的再实现。事实上,军队物资物流是国家经济力量在军队领域中的一种转化,以物资为载体来达到国防军事资源的供给。军队物流的渠道具有固定性的特征,在流通格局中并不完全遵循一般物流价值分配的原则,而以军队建设宗旨和上级指挥调度为基本准则。物流介质在进入到军事流通领域中时,其商品性便趋于消弭了,对军队部门的物流配给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性来进行,因此军队物流管理通常是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并行。在统一指挥调度下,军队物资沿顺着自身体系的垂直一体性而延伸出不同的物流渠道,对各单位部门进行军备资源供给。

选择合理的物流模式来构建良好的军事物流系统, 对提高物流经济效益,,优化和完善军事物流环节,改善物流服务,降低物流成本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2.古代军事物流——以三国时期战争为例

a)从三国时代看军事物流的地位

(1)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初期,曹操为抗击袁绍,率军进驻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企图把黎阳作为抗袁的军事最前线,御敌于国门之外。不料一个月后,曹操又挥师南下,移屯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曹操之所以从黎阳移屯官渡,是因为这样可以极大地缩短补给线。要认清这一点,只需看看地图就明白了。当时曹操的大本营在许都(今河南许昌),官渡位于许都正北稍偏东,距许都约100公里,黎阳位于官渡东北方向,距官渡约125公里,距许昌225公里。

战争的转机出现在许攸投靠曹操之后。在许攸提议之下,曹操火烧乌巢。袁绍的大部分粮草都囤积与乌巢,这次被烧之后就一蹶不振了。袁绍之所以把粮草都囤积于乌巢一个地方,是因为当时物流运输差,前线距离袁绍的大本营比较远,不便于调配。

整个官渡之战中,曹军主动出击的次数总共才两次,但是这两次都同粮草紧密相关,并且两次出击的目的都是以烧毁袁军粮草而不是以歼灭敌方兵力为主要目的。假如曹操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不是两次,而是只有一次烧毁袁军粮草,那么,极有可能官渡会战的胜利者就不是曹操,而是袁绍。

(2)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与粮草给养密切相关。蜀军战线从奉节到夷陵,约700里长,沿途全是崇山峻岭,高峡深谷,一不利于行军作战,二不利于转运军粮,可刘备军队居然沿长江南岸缘山截岭,步步推进,处处经营,“树栅连营七百里”。这种行军作战的方式造成了后勤补给线伸得太长,已经超过了蜀国所能承担的负载力。

吴军统帅陆逊明智地看出,在三峡地区建立一条补给线,无论对哪支军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包袱,谁背上它,谁就要倒霉。陆逊把夷陵一带定为抗蜀前线,显然也是经过了深谋远虑。他说过:“夷陵要害,国之关限。”因为一过夷陵,富饶的江汉平原就展现在眼前,如果不在此地顶住蜀军,蜀军就能克服补给钱过长的大弊,就地取粮,使军队能够及时地补充能量。

且不论战术如何,但是物资供给这一条就可以判定胜负了。

(3)六出祁山

诸葛亮每次北伐出兵,蜀军的粮草和给养都是从成都平原运送到剑阁,再由剑阁转运到祁山前线,这样千里运输,势必造成费时耗工,既不能保证数量,也不能保证及时。蜀军粮少,利在急战和决战,但魏军识破了蜀军的谋略,坚守不出,意在拖垮蜀军,故蜀军每次北伐差不多都是因为粮尽而退,无功而还。当时为了解决山区运粮的巨大困难,为了让更多的辎重兵转为战斗兵,诸葛亮殚精竭虑,设计和制造出了木牛流马,成为一种神奇传说。但从效果上看,似乎收效不大,未能解决根本性问题。如果说,千里补给线曾经比秦巴山区还要厉害地阻止了曹操当年巩固汉中的军事行动,那么,它也同样导致了诸葛亮北伐中原的失败。

b)古代物流的方式与工具

(1)车辆

古代用于物流的车辆主要是独轮车。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应该就是一种改进版的独轮车。

独轮车在当时是一种既经济而用得最广的交通工具,这在交通运输史上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发明。在近现代交通运输工具普及之前,是一种轻便的运物、载人工具,特别在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地区,几乎与毛驴起同样的作用。过去的独轮车,车轮为木制,有大有小。小者车盘平;大者高于车盘,将车盘分成左右两边,可载物,也可坐人,但两边须保持平衡。在两车把之间,挂“车绊”,驾车时搭在肩上,两手持把,以助其力,独轮车一般为一人往前推,但也有大型的独轮车用以载物,前后各有双把,前拉后推,称作“二把手”。

由于车子只是凭一只单轮着地,不需要选择路面的宽度,所以窄路、巷道、田埂、木桥都能通过。所以应用比较广泛。

(2)畜力

古代用于运输的牲畜主要是马、驴、牛和骆驼。除了古代丝绸之路使用骆驼较多以外,其他地区大都使用牛马驴作为交通运输工具。

牛车的特点是运载量较大,但是运输速度慢。马车的特点是行进速度快,比较灵活。战争时期马不仅用于运输,而且用于征战。在此条件下,马在战争时期比较缺乏,所以牛车和驴车常常用来运输物资。

使用畜力作为运输工具,比人力运输要强很多,但是依然有很大的缺点。牲畜和运输兵在运送物资的同时往往要消耗大量物资,一是人畜饮食,二是路途损毁。而且牲畜数量往往是限制运输能力的重要因素。

(3)水力

由于漕运的运载量明显大于陆上运输能力,所以在河流较多、水流较缓的地方适合使用漕运。

漕运起于秦汉,河渠成为最早的通道。漕运的起点往往是产粮区,终点往往是京师,因为京师人多,消耗多,当地粮食不足供应。同时,还通过金海航运,将江南粮食经海陆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