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教育与教育的幸福----谈谈苏霍姆林斯基的幸福教育观
幸福教育
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 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 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 的本身。
谢谢大家!
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人生的 意义便在于我们要努力赋予它的意 义。 ——毕淑敏 幸福的教师,要靠健全制度。 幸福的教师,需要充满人性关怀的 环境。
幸福的教师,要胸怀理想。
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 是在最艰苦难的时候,也会感到 幸福。 ——徐特立
幸福的教师,要耐得住清贫寂寞。 幸福的教师,要个性鲜明。
首先,爱学生就要了解他们。 苏霍姆林斯基: 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 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 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其次,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 把每一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 。
第三, 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 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信任 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幸福的教师,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幸福的教师,要博览群书。 幸福的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
二、培养幸福的学生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立足点是教育 好学生。 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帮助受教育 者拥有幸福的人生。
身为教师,要获得人生的幸福,必须 首先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
善待学生就是善待自己。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快乐与成长幸 福的教师是最幸福的教师。
读《幸福教育论》的启示
——
做幸福的教师, 培养幸福的学生
刘的内涵 生理幸福 :主要指“食色”两个方 面 心理幸福 :如求知欲望得到满足 伦理幸福 :满足自尊的需求
教师,谆谆善诱,守望的是讲台,放飞 的是希望,播种的是知识,收获的是未来。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 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 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 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 路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
幸福教育
浅谈幸福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
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
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
”教育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与发展,最后达到人人都拥有幸福人生为终极目标。
具体而言,让学生享受幸福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追求教育的“幸福度”,应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方向。
一句话,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更应关注人的幸福,尤其应关注学生的幸福。
新课程改革下,我在平时教学中力求让我的课堂呈现这样的情景:教师把微笑带进教室,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思维无拘无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勇于展开想象的翅膀,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让我的学生体会学习幸福的滋味。
尤其在幸福教育课题的研究下更坚定的我的这种愉悦课堂教育。
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理想中的好地方,成为他们天天向往的地方,看到学校就欢呼雀跃,而不是愁眉苦脸,这才是理想中的好学校。
如果孩子厌烦了校园,那么,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失败了。
一、利用故事教学一、新知利用故事,激发兴趣。
事实证明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到处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却很少遇到,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的感情,如在教学百分数打折这个内容时,我就利用这样一个故事引入:刚刚今年上五年级了,他很想买一台电脑,方便在家查找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爸爸听了爽快地答应了,要他先到电脑城去问问价,哪家价格合理就在哪家买。
他先来到电脑城,营业员告诉他:“本店电脑一律打八折。
”刚刚在店里转了转,心里有底了。
他想比较一下哪家便宜,他又来到另一家电脑城,热情的营业员阿姨说:“本店一律优惠20%”。
这下,刚刚一时没了主意,不知该买哪家的,他回去把有关信息跟爸爸一说,爸爸听了笑着说:“两家的优惠价格相同,如果是同一品牌买哪家的都一样。
给学生幸福的教育
龙源期刊网 给学生幸福的教育作者:周儒来源:《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3年第08期随着时代的进步,幸福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广,其中,教育的幸福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要使教育给人们带来幸福感,就要给学生施予幸福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
当前,义务教育的普及、高等院校的扩招、职业教育的完善、民办教育的繁荣为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多接受教育的机会,按理说,学生应该感到幸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我们的校园中,许多学生想要求知,却不愿学习;喜欢交友,却羞于交往;渴望成功,却害怕尝试……高高兴兴上学来,愁眉苦脸回家去”成了许多学生的共同写照。
要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幸福,应倾力打造幸福的校园。
幸福校园是幸福教育的基石。
校园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应处处彰显幸福。
学校应通过形成核心办学理念、培育校园精神风范、构建和谐育人氛围,并将育人理念转化为师生的共同行为,让教育实现以知识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化,让学生感到到学校学习是一种自发自觉的快乐,而不是体力虚耗或精神折磨;应充分挖掘自然与人文资源,着力丰富校园生活,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平台和体验成功的机会;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成为校园真正的主人,幸福的校园应该是学生心神向往的理想幸福之地。
幸福的教育关键还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培养学生体悟幸福和追求幸福的能力。
教育传授人以知识,培养人之能力,完善人之品格,最终体现在促进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
幸福教育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幸福品质。
幸福品质包括积极乐观的精神、宽容大度的心态、自我调整的能力等。
“幸福的人过着一种平衡的生活”,乐观的学生不是没有痛苦和挫折,而是能很快从痛苦和挫折中解脱,重新振奋。
因此,学校和教师应适当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增强学生受挫后的恢复力,让学生学会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并认识到,自己走过的路越多,生活就越丰富,视野就越开阔,思想就越深邃,胸襟就越宽广,生命也就越精彩。
浅谈什么是幸福教育
浅谈什么是幸福教育
什么是幸福的教育?怎样的教育才是幸福的教育呢?我认为幸福是一个人的主观精神感受,从理论上说幸福是个人需求得到满足后的愉悦。
它既有生理和安全上的需要,更有情感上的需求和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记得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感受职业的幸福,是教师工作的最大动力。
把“幸福”和“教育”这两个词连在一起,表达了人们对理想教育的向往。
让校园变成乐园,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让教师获得教育的幸福,我认为这就是幸福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欢乐。
”“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
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
因此,我认为我们学校现在大力宣传幸福教育的理念,把创建幸福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目标,是领导者和教育者智慧的体现。
我认为幸福教育就是以培育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它的目标是培养人体验幸福、创造幸福、给予幸福的能力。
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培育幸福理念、造就幸福教师、培养幸福学生、构建幸福课堂是具体实施幸福教育的四大环节。
关于幸福与幸福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关于幸福与幸福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作者:杨岩来源:《成才之路》2012年第34期幸福是人生的主题,是人类的终极追求,追求幸福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动力。
费尔巴哈曾经说:“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
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
”尼尔指出:“生活的目的是寻求幸福。
”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最关心的东西就是幸福。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终极和自足的,它是行为的目的。
”中国有学者认为:“幸福问题是人生哲理,乃至人生科学的集中处、枢纽点。
它几乎包含人生问题的一切。
有幸福即拥有了生命的意义。
”因此,幸福对于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人生课题。
一、教育幸福的现状“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自古教育是实现所谓幸福的途径。
但是现在,有的教育是不幸福的,甚至是烦恼的,是痛苦的,有各种各样的纠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有着这样的观念:人的幸福和成功源自于他们早期所受的磨难(学习和其他艰苦),今天的痛苦是为了明天的幸福。
这使得人们一直把幸福当做是一个长期的远大的目标,而不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可以实现的、享受到的东西。
人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今天幸福,未来可能更幸福;今天痛苦,将来可能有阴影。
另一方面,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有时教育异化了。
虽有义务教育、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等一系列的举措力图让教育更好,虽也有不少有爱心的教育工作者不断践行可以减轻学生和教师负担的教育、教学方法,但占据很大一个位置的,仍然是为了并非教育根本目的的升学率、教育经济提升率,这使得有的教师、学生,慢慢陷入痛苦的深渊,希望看到光明的未来。
所以,重建幸福的学校生活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教育工作者应该表达一种合理的愿望,即让幸福走进教育的过程,而不仅是一个长期的目标。
二、幸福、幸福观、幸福感内涵1. 关于幸福对于幸福的看法,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快乐论、满足论、意义论、状态论、能力论、德性论、综合论等。
苏霍姆林斯基幸福的教育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幸福的教育作文在教育的广袤天地里,苏霍姆林斯基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着无数教育工作者和学子们前行的道路。
他所倡导的幸福教育理念,犹如一股清泉,流淌在每一个渴望知识与成长的心灵之中。
想起我曾经的一段教学经历,那时候我在一所乡村小学任教。
学校的条件比较简陋,教室里的桌椅都有些破旧,黑板也总是擦不干净。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却真切地感受到了苏霍姆林斯基幸福教育理念的力量。
班上有个叫小明的孩子,特别调皮捣蛋。
上课总是坐不住,不是东张西望,就是找旁边的同学说话。
我一开始特别头疼,总是批评他,可效果甚微。
后来,我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话:“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于是,我决定换一种方式对待小明。
有一天上课,我发现小明虽然还是不太专心,但他的眼睛时不时地会看向黑板。
我抓住这个机会,提了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然后叫小明来回答。
他站起来的时候,一脸的慌张,可能以为我又要批评他了。
但当他磕磕绊绊地回答对了之后,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还给他发了一朵小红花。
那一刻,我看到小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喜和自豪。
从那以后,我开始更加关注小明的每一点进步。
他的作业写得稍微工整了一些,我会在上面画一个笑脸;他主动帮同学打扫卫生,我会在班会上表扬他。
慢慢地,小明变得越来越积极,上课也能认真听讲了。
还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场运动会。
我们班的同学都很积极地报名参加,可小明却缩在角落里不吭声。
我走过去问他:“小明,你怎么不报名呀?”他低着头,小声说:“我跑得慢,跳得也不远,怕给班级丢脸。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没关系呀,参与最重要。
而且只要你努力了,大家都会为你加油的。
”在我的鼓励下,小明报名参加了跑步比赛。
比赛那天,小明特别紧张。
我一直在旁边给他加油打气:“小明,别害怕,尽全力跑就行!”发令枪响了,小明像一支箭一样冲了出去。
虽然他最终没有拿到名次,但他坚持跑完了全程,班上的同学都为他鼓掌。
那一刻,小明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因为爱,所以幸福——论《幸福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幸福教育思想述评
苏霍姆林斯基幸福教育思想述评作者:孙孔懿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8年第28期摘要:适应人性的普遍需求与社会发展趋势,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幸福教育思想。
他在深刻阐述“幸福”的精神与道德内涵的基础上,确立了致力于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形成了从内容到方式的完整的幸福教育体系。
他重视让教师满怀职业幸福感由衷地推进幸福教育。
他本人更是以与孩子融为一体的幸福体验,使幸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充满浓郁的诗情画意。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幸福;幸福教育;综述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10A-0008-05在教育学史上,苏霍姆林斯基虽不是第一个提出“以幸福为教育目的”的教育家,却是第一个从理论和实践上全面探索幸福教育并为之奋斗一生的教育家。
他的著作(中文版)中出现“幸福”一词达2020余处,这些相关段落足可编辑成一部内容全面的《幸福教育学》。
限于篇幅,本文只能对他的幸福教育思想做简要述评。
一、适应人性需求与社会发展趋势的“幸福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幸福的追求是人性的永恒追求,教育者的天职就是爱惜、保护、培育、发展、巩固这种追求。
他注意到孩子往往分不清“快乐”与“幸福”,常常专注于当下的快乐,因而他的“幸福”也与“快乐”相通。
他在参观二战“死亡集中营”遗址时发现:这里曾关押着15000名儿童,孩子们在陆续被法西斯分子残忍杀害之前,在墙壁上留下许多恐怖情景:绞杀、枪杀、一颗颗活生生的头颅和一双双睁得大大的悲惨眼睛。
同时,图画中也有大量色调鲜明、翩翩起舞、姿态优美的蝴蝶。
这让苏霍姆林斯基意识到:对死亡的恐惧压制不了儿童对欢乐的追求;对欢乐的信心与向往是儿童本性所在。
他多次指出: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去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和幸福。
“教育的目的是使所有的人幸福,也就是使每个个人都幸福。
”[1]对幸福的追求诚然是人的本性和天赋人权,不过在剥削阶级的社会里,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到幸福,整个社会不可能有幸福。
教育不能没有爱-----我眼中的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不能没有爱 -----我眼中的苏霍姆林斯基怀着一颗倍受鼓舞的心情拜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著-----《给教师的建议》,我始终无法停止自己的思绪,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心灵的震撼,而他本人更是让我深受感动与钦佩。
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造就了这么一位教育领域的伟人。
在我眼里,他是知识的传播者,思想的搬运夫,灵魂的净化者,行为的雕塑家。
而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达到了他的最高境界:爱学生爱得有感染力,有影响力。
正是这么一位充满智慧的大师,用他如椽大笔写下了令人赞叹的教育篇章,在锐意创新的奋进中展现出了令人称叹不已的大家风范。
从他身上,我不得不重新审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同样,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当作“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儿童”。
由此可见,教育不能没有爱。
爱,是教育的起点,是教育的归宿,是手段与方法,是技巧与策略。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尊重和了解自己的学生。
因为只有热爱他,才能关心他;尊重他,才能要求他;了解他,才能教育他。
教师是学生人格大厦的构筑者,教师的作用就是用真爱促进学生的转变。
在具体的实践中,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诠释了“师爱”的真谛。
一、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过我们一个极其简单而又极其复杂的教育秘诀,这个秘诀就是: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
他是这么说的,同时,也是这么做的。
在他看来,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他用他一颗博爱而又细腻的心保护学生脆弱的心灵,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幸福教育
浅谈幸福教育摘要:孩子的成长是由教育过程伴随着的,因此作为人类通往幸福天堂的阶梯,教育就承载了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的历史任务,实施幸福教育成了如今学校教育和教师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幸福教育培养能力著名教育家费尔巴哈说:“一切有生命和爱的动物,一切生存着和希望生存的生物之最根本的和最原始的活动就是对幸福的追求。
”不单他是这样看的,先哲们都认为人生最高的目的就是幸福,幸福是人追求的永恒主题。
我们创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实际上也是对幸福的一种追求。
而凭着生活经验,当有人被问及对子女最大的希望是什么时,被问的人往往会回答“希望孩子一生健康、快乐、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之所言“教育是培养幸福的人”。
孩子的成长是由教育过程伴随着的,因此作为人类通往幸福天堂的阶梯,教育就承载了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的历史任务,实施幸福教育成了如今学校教育和教师的必然选择。
幸福其实就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感受或心理体验。
在人们向着现代化奋进的过程中,社会现实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地改革创新,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我国面临着向市场经济迈进的前提下,人的认识能力在一定时期出现暂时的“短板”,在对事物的认识、探寻或追问过程中产生一些认识上的困难、挫折,导致人们在心理上出现动荡、矛盾、不适应等现象,社会阅历浅、身心变化大、学习负担重的未成年学生面对时代的冲突、外来文化的冲击,更容易令学生产生困惑、失望、难过等诸多不如人意、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
不要忘了,青少年学生是我们正在努力培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对社会逆反、对生活失却信心、意志力脆弱、耐挫力低下等问题,如何能担当起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所以,时至当下的教育任务不仅仅是传递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坚强的奋斗意志和应对社会发展的心理素质。
幸福教育 安全 乐学 成长
幸福教育安全乐学成长苏霍姆林斯基:“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
”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
”幸福教育理念对于学校教育那样重要,那么如何用幸福教育理念来打造学校?幸福教育要包含安全、乐学、成长。
学校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延伸到家庭,扩展到社会,关乎到未来。
家庭、社会、未来的关键是孩子,孩子的引路人是教师,所以,学校的老师幸福,学生就幸福;学生幸福,家庭就幸福;家庭幸福,社会就幸福;社会幸福,未来就幸福。
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未来怎么样我们不得而知,现在社会如果不幸福,那追源就是学校的主体有待提高或者直接说是教师有待提高。
十八大提出: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习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国梦主要就是民族复兴,让人民幸福。
《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教育文摘周报》的头版文章“幸福中国,先让教育幸福起来”。
并提出几点推行幸福教育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积极心理、优良品德、快乐有成、自主劳动、促进公平、安全健康、快乐成长。
通过教育创造幸福,从而奠定广大学生幸福的基石。
国家制定《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的新形态,其中提到:面向未来的教育应是更加注重扬长补短,实现天赋;面向未来的教育应是更加重视学生个性化和多样性;面向未来的教育应是更加关注学生心灵和幸福。
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未来教师的新目标定位: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问题导向与发展导向:师德素质摆在突出位置,强化师德教育;未来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岗位的幸福感、事业的成就感、职业的荣誉感。
实施幸福教育,就是培养教师幸福力,成就幸福教师,契合和体现了教师的存在感、获得感、成就感,有助于突破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瓶颈,让老师把教育理想与职业幸福链接在一起。
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只有七万多字,算不上鸿篇巨著,但它涵盖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如生活、学习、劳动、理想、做人、真理、爱情、友谊等。
全书始终贯穿着如何做一个充满爱心的幸福而高尚的人这一主题,内容博大精深,给读者以无限的教育启迪。
以下几方面尤其让人感受深刻。
1. 关注孩子的未来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在小孩子身上看到明天的成年人”,这正是今天我们的教育者,包括家长在内的多数人应该具备的眼光。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关注孩子的长远发展和未来成长,告诫人们不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要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开放思维,促使孩子全面长进,不要一味地死盯分数不放。
而这正击中了时下教育的软肋与弊端,让人警醒!2.呵护孩子的人格“孩子是神圣的和纯洁的,即使在强盗和鳄鱼那里,他们也在天使的位置上。
”苏霍姆林斯基教导儿子,当然也包括我们芸芸众生在内,千万“不能把孩子当作自己情绪的玩具,忽而温存地亲吻,忽而狂暴地脚踢。
专横的爱还不如不爱的好。
专横的爱,这是一种可怕的摧残儿童的力量”。
他所描绘的这样的情景就在我们身边不断地发生着,甚至是变本加厉地进行着。
每当孩子考试得了满分,竞赛获了奖,或是自己有了高兴的事情,一些家长或教师对孩子便是大张旗鼓地表扬或无微不至地疼爱;而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或是做错了事,或是自己心情郁闷之时,对孩子则是棍棒交加,大发雷霆。
孩子备受“摧残”。
孩子的喜怒哀乐要伴随家长、教师的心情、脸色而“阴晴”有别,殊不知,这是违背教育原则与教育规律的。
须知,孩子永远处在“天使的位置上”啊,容不得教育者的“随心所欲”!3.拥有高尚的品德苏霍姆林斯基说,“美,这是人性的深刻体现”“人是最高尚的美的化身”。
他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五年大学能培养出一个工程师(他儿子学的是无线电物理专业),但学会做人需要一辈子。
这与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一生所追求的“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主张何其相似。
冯长宏幸福教育观后感
冯长宏幸福教育观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终极价值是培养幸福的人。
幸福的教育需要幸福的教师,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
演讲者围绕幸福教师成长主题,从“什么是匠人精神”“教师缘何需要匠人精神”“如何炼就匠人精神,成就幸福教师”三个方面进行展开。
他分析了东西方哲学关于匠人精神及幸福的理解,认为匠人精神的内涵可以解读为“情感的热爱、思想的专注、技艺的精通”,尊重人,尊重规律,实现人性与社会性的和谐统一,让教育契合人道、天道,走向天人合一。
他通过大量的案例故事及实证资料,说明当前教师缺乏情感归属、实践技能和对规律的重视,是导致教师幸福缺失及育人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所以修炼匠人精神对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及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匠人精神的培育需要从保持正念、尊重规律、练习手艺三个方面下功夫:只有坚持发现人、尊重人、绽放人的理念,才能形成“情感的热爱”;只有尊重规律、研究规律、运用规律,才能获得“思想的专注”;只有重视技艺、探索技艺、练习技艺,才能实现“技艺的精通”。
“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术。
”教师要修炼匠人精神,保持良好心性,形成优良的师德师风。
浅谈幸福教育
浅谈幸福教育作者:朱敏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30期【摘要】工作着,快乐着,幸福着,这是生活的最高境界。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师生常常缺乏幸福感。
教师对现实环境不满意:学生没有想像中的聪明,待遇不能与付出等值,竞争无法令身心放松。
学生同样是:教师不像想象的优秀,成绩不能与付出等值,考试无法令身心放松。
校园中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现象,比如教师缺乏教学热情,职业倦怠;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厌倦学习。
师生感觉身心疲惫,心灵"缺氧"。
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师生因为心灵"缺氧"才导致热情、动力的缺乏?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构建和谐校园,首先要关注师生的幸福感,要补充他们心灵的氧气.让师生身心和谐。
【关键词】幸福教师幸福学生幸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引导者,其教书育人的目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让人成长为自由的,全面的发展的人。
其中幸福感是最重要的要素。
试想一个不幸福的教师怎么能让学生获得人生的幸福?要想成就幸福课堂的教师要有职业幸福感,教师、业幸福感,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感受到这个职业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且能够产生愉悦感。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职责主要定位在知识的输出和传递,就像是把一个知识从一仓库搬到另一个仓库,这样一来,老师就成了知识的"搬运工"职业活动就成了一种乏味,简单重复的机械操作。
日复一日按部就班的工作,循环重复的课堂教学使广大教师身心疲惫,产生了职业倦怠。
沦为毫无创新意识的教书匠。
在这种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工作视为一种义务和奉献,只想到自己在付出,在看到对他人的意义和帮助,这种生活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自己,证实自己生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所以工作不仅仅是生活,而工作本身就是生活。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不仅仅是教学生,不仅仅是育人,它是教师自身的一种生存方式和生命活动。
“幸福教育”理念下学校课程体系构建
“幸福教育”理念下学校课程体系构建作者:***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143期【摘要】“幸福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师生获取与创造幸福的能力。
对于这种幸福力的培养,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以下简称“圭峰小学”)深入阐释“幸福教育”与“校本课程”的内涵和外延,革新了课程目标、课程布局、课程内容等,重整了学校的课程结构,使核心素养的理念和要求贯穿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之中,通过文化课程、基础课程、生态校本课程三方面探幽幸福教育的最深处,落实优质的特色教育。
【关键词】幸福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为什么用“幸福教育”理念来打造学校?这是教育发展规律的需要,基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圭峰小学将“让幸福成为教育的不懈追求”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关键就是要培养师生的幸福力——体验幸福、智慧生长。
一、解读“幸福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课程”的深度密码(一)幸福教育我们不是“幸福教育”的首创者。
在国内,在北京、上海和山东等地区,就有了“幸福教育”联盟学校。
在2002年,高峰就提出并实施“幸福教育”的理念;杭州胡爱玉校长在其撰写的《胡爱玉与幸福教育》中推出“3﹢X”构建最具幸福感学校;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里详细提及所在的教育集团践行的“教育幸福观”。
可见,“幸福教育”理念在国内受到很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校长的认同和赞赏的。
在国外,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幸福就是教育里最重要的一样东西。
美国对于教育上提及的各种理念,尤其是对幸福教育的研究,就有一百余所高校。
当前,国内外在幸福教育的探索上都取得非常可取和借鉴的地方,这将为我们在本校开展幸福教育实践具体指导意义。
在此基础上,我们把幸福作为培养人、发展人的终极目标。
同时,我们认同“幸福教育”需要持续的努力,不懈的追求,确立了“让幸福成为幸福的不懈追求”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
(二)幸福课程实施“幸福教育”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聚焦“幸福课程”。
“幸福课程”的构建是基于幸福教育的理念,把校本课程开发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相贯通,把课程评价与核心素养指标相关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幸福的教育与教育的幸福
----谈谈苏霍姆林斯基的幸福教育观
【摘要】前苏联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理想的教育“培养真正的人……,这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
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这源于人趋利避害的本能;追求幸福是人穷其一生跌跌撞撞的终极目的。
幸福既是一种素养亦是一种能力,它与教育有关。
当然,并不是什么教育都可以培养出幸福的人,只有幸福的教育才可以培养出幸福的人,让人感受到教育的幸福。
今天,我们要向遥远的苏霍姆林斯基学习的正是我们目下最需要的幸福教育观。
在21世纪向20世纪教育大家学习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引言
【实例与问题】
学校希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与科研能力,给每位教师派发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
许多教师拿到书本之后有人耳语,有人叹气,有人拿书拍着桌子大声说“这本老得不能再老的红色教育跟现在的教育有什么关系!那种老掉大牙的东西有什么用啊!”
教师的如此反应,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到底该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些什么?翻开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我们会发现,不仅从技术层面还是从思想层面,他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仅没有落后,相
反具有很高的前瞻性。
读他的著作,我们会发现他真的在用他的爱浇灌每一个人的心灵,让这个心灵接触幸福的花朵,并且他还拉阔这种爱,传递幸福的火种,留下经典著作。
我们不禁可以感叹,这种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不是因为它的深奥,而是因为它的深刻!
一、我们的校园怎么了
在今天的校园里,我们看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
孩子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却神情凝重地放学;孩子们想要求知,但不愿意学习;孩子们喜欢读书,但不愿意上语文课;孩子们喜欢科技,但不愿意学习数理化;孩子们喜欢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我们的校园到底怎么了?
今天的学校,一切的设计都是从大人的视角给孩子们设计的,所以当我们的教学模式越趋于成熟,我们的教育就越趋于僵化;我们的教育越是宣扬培养个性,它的功利性色彩就越浓。
因为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手段完全颠倒了。
孩子们来到学校是想寻求快乐的,但是现在他们没有找到,所以他们不高兴,感到不幸福了。
二、幸福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幸福教育观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讲:“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这就是—幸福。
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自己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
”
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的幸福教育观贯穿始终,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原因”,“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等。
归纳起来,只有让学生感到快乐的学习对于学生才有意义,否则一切教育活动只会扼杀孩子们天性的追求。
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理想中的好地方,成为孩子们梦中的“巴学园”,老远见到学校就会欢呼雀跃,这才是我们理想中的好学校。
我们可以从苏霍姆林斯基那里找到幸福的原点。
人们愿意获得幸福,但是幸福“并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
幸福需要人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
苏霍姆林斯基正是一位幸福的创造者。
在孩子进入学校读书之初,他就做了个很了不起的,现在的校长绝对不敢做的决定:每天只用40分钟学习课本的知识,其余时间用来做课外活动。
在《学习—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中他说“极其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把孩子入学前的生活于其中的大自然、游戏、美、音乐、幻想和创作的令人神往的世界关在教室门外。
在学校生活的头几个月和头几年里,学习不应成为唯一的活动形式。
只有当教师康康地给予他们大量入学前的那种欢乐时,他们才会爱上学校。
”
三、教育的幸福
如果我们仔细看看苏霍姆林斯基与孩子们的照片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们总喜欢围着他,甚至是把手直接搭在这为“老朋友”的肩膀上,笑眯眯地听他说的每一句话。
作为一位教育者,苏霍姆林斯基斯基充分地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