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水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利用

系部:环境工程系班级:节水101班

姓名:师媛媛学号:24

摘要:水环境是人类文明、生态文明的一面镜子,自古以来人们就有着浓厚的“水情结”,喜欢逐水而居,滨水而栖,特别是对于常年生活在“水泥森林”的都市居民来讲,拥有一个优美和谐的水环境更是一种强烈的渴望。天津市作为我国的一线城市,也是主要缺水城市,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利用可谓是至关重要。

关键词:天津市可持续利用地下水资源

引言从太空上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蓝蓝的水球,大陆只是漂浮在水面的几叶扁舟。全球降水最大的地区往往在高山迎风面,但崇山峻岭一般人烟稀少,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大都是沿海地区。据统计,全球75%的人口聚集在离海洋不到300公里的地带。这一带地势相对平坦、土质肥沃、地产丰富,更重要的是这里淡水资源相对丰富。由于降水和人口分布不匹配,水环境问题成为仅次“温室效应”的第二大问题。

天津市是我国主要缺水城市之一。1990~2000年地表水年平均用水量16.33×10^8m^3,地下水年平均用水量7.1l×10^8m^3,地下水的供水比例约占30%左右。1990~2002年,按全国统一部署,对天津市地下水资源进行了新一轮评价,评价结果是天津市地下水天然资源为18.13×10^8m^3/a,矿化度小于5g

/L的天然资源为15.75×10^8m^3/a,可开采资源为8.27×10^8m^3/a,其中浅层水2.58×10^8m^3/a,深层水3.56×10^8m^3/a,隐伏岩溶水1.24×10^8m^3/a,山区1.10×10^8m^3/a。天津市地下水开采程度已达90.45%,除蓟县、宝坻、宁河、静海略有盈余,其余各区、县已超采。要解决天津市规划需水量(2010年)56.76×10^8m^3/a的要求,必须采取外调水源、工农业节水和污水回收利用、海水淡化利用、利用坑、塘、洼、淀尽可能拦蓄汛期弃水等措施。

天津市每年7×10^8~8×10^8m^3的地下水资源为多年稳定补给的地下水资源,属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但必须调整开采布局,压缩深层水的开采量,以遏制地面沉降继续发展。在连续干旱年份,为解决城镇生产及生活用水的燃眉之急,保证城市供水安全,建立一种非常规的并有一定开采周期的应急供水水源地,可缓解一部分供水压力。经初步论证,蓟县平原区和宝坻中北部第四系全淡水区及邻近的咸水分布区,有望建成大型集中供水水源地。

经勘查,蓟县城关、西龙虎峪、宝坻石化、宁河县北部岩溶水等4个蓄水构造,也具备建设集中供水水源地的条件。用于应急供水的水源地总可开采量约100.57×10^4m^3/d(3.67×10^8m^3/a),可供市区水量为64.5×

10^4m^3/d(2.35×10^8m^3/a)。对于类似天津市这种特大型城市,建立供水水源储备机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天津地下水资源包括天然地下水资源和可采地下水资源。天津地处海河流域尾闾,入津水量取决于上游各河年径流量。各水系入津水量包括南系的南运河、大清河。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应对措施

1、节约用水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效措施

建立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措施,而在水资源综合规划指导下,建立初始水权的分配制度,并通过制定水权交易市场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合理核定基本水价和超定额用水累加价,实行水权有偿转让,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并引导水源向节水、高效领域进行配置,满足建立循环经济对水资源节约和保护要求。总之,建立节水型社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措施。

2、加强水资源的法制建设,强化水资源保护。

加强水资源的法制建设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要建立健全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已有的《水污染防治法》、《城市节约用水管理的规定》、《水法》、《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和《关于防治水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等法律、法规虽已体系化,但却未达到协调化和完善化,而且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够,缺乏相应的配套法规。法制建设的另一方面是执法。加强执法管理一是要做到执法要严、违法必究,对违法的责任人除警告、经济制裁外,还应追究其刑事责任;二是要对有影响的违法案件公开处理、严厉打击;三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执法监督。

3、完善水资源的价格机制。

水资源价格机制的完善是一渐近的过程,国家应切实把“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作为制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的原则,尽快实现完全成本化——以防洪等社会效益为主的水利工程,其运行维护费用由各级财政预算支付。当然还应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承受能力、当地的资源状况以及物价指数的变动做出相应调整。

总之,要做到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协调发展,以上措施只是主要的几个方面。政府、社会和公民个人必须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过程中,更加开阔思路,减少错误决策,提高行动效率,这样必能实现人与水资源利用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家崎,王浩.水资源学导论.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

[2]汤奇成,曲耀光,周聿超.中国干旱区水文及水资源利用.科学出版社

[3]郑通汉.中国水危机:制度分析与对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