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本土化及中国英语的研究和意义

合集下载

“中国英语”研究现状分析

“中国英语”研究现状分析

“中国英语”研究现状分析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英语”研究现状,对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进行简要介绍。

通过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文章从中国英语的定义和特点、成因和影响因素、与标准英语的对比分析以及在语言学习和应用中的重要性等方面,阐述了“中国英语”研究现状。

总结了研究成果和不足,并指出了研究的空白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在中国也得到了广泛普及和应用。

然而,在中国,英语的使用和发展也面临着自己的特点和问题。

“中国英语”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意指在中国特有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使用的英语,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对“中国英语”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英语使用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为英语教学和学习提供借鉴和指导。

“中国英语”是指在中国特有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使用的英语,反映了中国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其特点包括:(1)语音和语法方面:中国英语的发音和语法受到汉语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语音和语法特点。

例如,中国英语中存在大量的音译词和语法错误,这是由于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语言差异造成的。

(2)词汇方面:中国英语的大量词汇来自汉语,这些词汇通常被音译成英语。

由于受到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中国英语中还出现了一些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语篇结构方面:中国英语的语篇结构常常呈现出一种“螺旋式”的发展模式,即从外围问题入手,逐渐引向核心问题。

这与西方英语国家的语篇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英语的成因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背景: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价值观,这些因素影响了中国英语的使用和发展。

例如,中国人注重谦虚和尊重他人,因而在交流中会使用一些委婉语和敬语。

(2)社会环境:中国的社会环境和国际地位也对其英语的使用和发展产生了影响。

例如,随着中国的崛起,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被纳入英语中,如“大妈”(dama)、“土豪”(tuhao)等。

高校英语教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可行性研究

高校英语教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可行性研究

高校英语教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可行性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高校英语教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可行性。

在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分析了高校英语教学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现状与问题,探讨了结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并讨论了其可行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结果,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提出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高校英语教学的国际化和本土化问题,为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国际化、本土化、结合、可行性研究、理论基础、实践路径、探讨、展望、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结合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频繁,高校英语教学也需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点进行调整和改进。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往往偏向国际化,忽略了学生的本土文化背景和实际需求,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如何在保持国际化的基础上融入本土化元素,成为当前高校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国际化大背景下,高校越来越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学生。

而在本土化的要求下,也需要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和传统的认识和理解。

如何找到国际化和本土化教学相结合的平衡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能力,是当前高校英语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英语教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可行性,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更适应国际化发展的人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英语教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可行性,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的国际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但与此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通过研究高校英语教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实践路径和探讨其可行性,旨在为提高高校英语教育质量和有效性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具体而言,本研究的目的包括:一是分析当前高校英语教学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现状与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和背景;二是探讨高校英语教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理论基础,揭示其内在逻辑和价值;三是提出高校英语教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实践路径,探索其具体操作方式和可行性;四是深入探讨高校英语教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可行性,为高校英语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建议和借鉴。

中式英语的本土化表现

中式英语的本土化表现

中式英语的本土化表现【摘要】本文从中介语理论分析入手,通过对中式英语的产生背景、定义进行阐述,指出中式英语不是中介语,它是在中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一种新的语言系统,是英语在中国本土化的必然产物。

中式英语的本土化的不同表现传达了中国人在国际交流中的文化诉求。

客观的对中式英语的本土化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有助于中国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中式英语;中介语;本土化;英汉混合;英汉结合;英汉融合1.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的到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地位得以更加巩固。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在使用,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在一定程度上懂英语的人已达20亿之众。

而英语在不同领域和地区的广泛使用,在与其他语言和文化的长期接触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本土化(nativization)。

而本土化又必然衍生出大量不同的英语变体(variety)。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迅速,综合国力增强,对外交流日趋频繁,汉语在国际上的使用范围空前扩大。

承载着不同文化底蕴和思维方式的英汉语言在交互中必然经历碰撞、冲击、融合的过程。

中式英语在这过程中应运而生,并具有鲜明的本土化表现。

2.中介语理论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一概念由1972年,selinker(1972)在其论文《中介语》中提出。

他认为“中介语”是指the separateness of a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system that has a structurally-intermediate status between the native and trget languages,即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者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在结构上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与之间。

在我国鲁健骥将中介语定义为“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标语的规律所做的不正确的归纳与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体系”,吕必松又进一步指出“这种语言体系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学习者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语言系统”(毛艳阳,1998:89)因此,中介语是学习者个人特有的语言系统,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逐步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转化。

英语全球化论文中国英语教学论文:英语全球化、本土化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影响

英语全球化论文中国英语教学论文:英语全球化、本土化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影响

英语全球化论文中国英语教学论文:英语全球化\本土化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影响英语的全球化引起其广泛的本土化,各种带有地域特色的英语不断产生和发展,各种英语变体纷纷“独立”。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是英语在全球化过程中与中国特有文化相融合的结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英语的全球化及本土化既给中国英语带来了生存和发展的机遇,也给中国的英语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英语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的英语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适应这个大形势,及时转变思路,主动理解和接受英语全球化及本土化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影响。

一、改变对待所谓“标准英语”和各种英语变体的态度英语全球化进程使英语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标准英语(standard English,SE)这一概念的内涵随之也发生变化。

比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Received Pronunciation,曾被认为是标准的,甚至是至高无上的或唯一可以接受的。

当时,美国英语被认为是不标准的,甚至是不正确的,因而总逃不脱被人嗤笑的厄运。

据麦克阿瑟(NcArthur,1998)统计,自18世纪以来,对sE的定义就有64种之多。

当然,其中的很多解释都有时代局限性。

Crystal(1995)认为,标准英语有以下五个特点:(1)SE是英语的一个变体;(2)SE的语言特征主要是语法、词汇和正字法(orthography);(3)SE是一个国家中地位最高的英语变体;(4)SE是一个国家的主要机构,如政府、法院和传媒使用的标准语言;(5)听得懂sE的人很多,但是说sE的人并不太多。

显然,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认可的SE,如标准英国英语、标准美国英语、标准澳大利亚英语、标准加拿大英语等等。

坚持英语的多元标准就是尊重文化现实,坚持文化平等原则。

英语本土化之后形成的各种英语变体是英语与当地文化接触、融合的结果。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是文化的载体,反映文化现实,同时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对各种英语变体是接受还是排斥,实际上就是对它们反映或代表的文化是接受还是排斥。

中国英语论文:浅谈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

中国英语论文:浅谈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

中国英语论文:浅谈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摘要:中国英语是英语中国化的一个过程,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的英语表达,它在跨文化交际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式英语是中国的学习者在未掌握规范英语前所使用的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语体系。

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有助于英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英语中国式英语英语教学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快,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英语被越来越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拥有和使用,成为了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日益成为一种国际性的语言,但是随着这种国际化趋势的发展,英语的本土化(nativization)也成为一种必然的结果。

各种带有地方特色的“英语”应运而生,并在本国对内对外交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此时的英语不再是为一个国家或民族所有,而是一种中性的信息媒介。

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非英语国家宣布自己的“英语”“独立”,中国英语也是其中之一,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因此在英语学习中产生了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两个名词。

我在本文中将两个概念进行了比较学习。

一、中国英语1.概念20世纪80年代,葛传槼在其撰写的《漫谈汉译英问题》一文中提出“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的概念,指出:“英语是英语民族的语言,任何英语民族以外的人用英语,当然依照英语民族的习惯用法。

不过,各国有各国的特殊情况。

就我过而论,不论在旧中国或新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所特有的东西要表达。

”如“五四运动”(may forth movement)、“科举制”(empirial examination policy)、“道教”(taoism)等。

葛先生认为上述英语都不是英语本族人的惯用词语,应当是china english,而不是带有“洋泾滨”的chinese english。

中国英语是中国特有事物的英译。

“它首先是正确的,其次是带有中国特色的;它是适应于中国的思想方式和文明,并为中国的思想方式和文明丰富了的英语”。

英语的全球化及其影响-教育文档

英语的全球化及其影响-教育文档

英语的全球化及其影响英语在20世纪初确定了其在世界的地位,20世纪后期得到了巩固与发展,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英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导性语言,并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普及。

据戴维?克里斯托(David Crystal,1997)统计,全世界有57个国家以英语为第一语言,人口约为3.37 亿;67个国家以英语为第二语言,人口大约为2.35亿;而在一些人口众多的延伸圈国家(expending countries),如中国、日本、俄罗斯、印尼、巴西等,以英语为外语且有相当水平的人口达12至15亿。

英语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和快速传播,并与各国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融合,使其带有明显的地方色彩。

早在20世纪60年代,韩礼德(Halliday)和格林伯格(Greenberg)等人就指出,英语不再为英语为本族语的国家所独有,英语的各种带有地方色彩的变体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且这种发展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一、英语的全球化发展英国XX公司(The English Company Ltd.)曾根据恩科(engco)预测模式对全球几种主要的“全球影响力”指数做了统计。

它可以显示出世界语言的状况,并以人口总数、人口发展以及经济数据为基础,统计出不同语言在全球的影响力指数。

该模式统计结果如下:表1 主要语言的“全球影响力指数表”(指数100反映了英语在1995年的状况)由此模式可以看出,英语作为全球性语言具有无可替代的位置。

英语已成为通用的语言使得无论在上海工作的韩国主管,在布鲁塞尔制定法律的欧盟的德国籍官员,还是在瑞典开会的巴西生物学家都可能讲英语。

英语在全世界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包括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外交、旅游、通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术研究等。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85%的国际组织把英语列为通用语言(联合国、欧盟等),75%的邮件是用英语写的,80%的出版物和互联网信息是用英语出版和发布的,100%的软件源代码是英语格式。

(2024版)【毕业论文选题】138个英语教育类论文题目

(2024版)【毕业论文选题】138个英语教育类论文题目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38个英语教育类论文题目本篇文章,为大家整理了138个英语教育类论文题目,主要是根据毕业生写毕业论文时候提供部分参考。

1、1:1环境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特征研究2、Blackboard教学平台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效果调查3、报刊阅读选材应具备的几个特征4、病理学实验课留学生教学实践及体会5、博客辅助英语教学的研究6、词块与大学英语精读课的写作教学7、从大学新生英语学习现状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8、大学的“通识教育”与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9、大学公共英语多模态语料库的构建与应用10、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策略、歧义容忍度对学业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11、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12、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与分析13、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4、大学英语影视课程的教学策略15、对大学生英语口语中衔接机制运用的调查及对教学的启示16、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交流意愿的实证研究17、对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知识的探讨18、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思考19、对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实效性的探讨20、二语习得背景下我国英语朗读研究2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122、高校双语教学前期工作的实践与思考23、高校外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探析24、高校艺术生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25、高校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26、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27、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对英语学习策略的影响28、高职英语教学反思的取向和重点29、高职英语教学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30、高中学生英语写作错误成因及训练策略31、关于大学生英语背诵的调查报告32、关于提高学困生课堂参与度的研究33、关于英语语法教学地位的再思考34、观看英文原声电影与英美文化导入35、国外二语课堂反馈研究回溯36、汉语对英语语音教学的影响及对策37、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8、合理利用文献--谈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39、互动式教学法在理工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40、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写长法”教学的实效性研究41、基于“支架”理论的英语互动教学模式探讨42、基于语篇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43、基于语言教学项目的形成性评估流程效果研究和再完善44、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探讨45、建构主义和基于网络的外语教学46、交互式电子白板最常见的功能47、教师非语言交际行为对课堂教学的影响248、教师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分析49、近20年我国英语文化教学研究述评50、框架语义学与英语词汇教学51、利用英语电影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52、论互动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53、论外籍教师教学中的文化障碍54、论我国初中、高中和大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55、论英语本土化及中国英语的研究和意义56、论英语歌曲及其教育功能57、论英语语篇教学58、论英语专业教学形成性评估体系构建的必要性59、论整体语言教学法60、论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61、美国英语的起源及发展趋向62、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63、模因现象与英语教学64、内容型教学法及其应用初探65、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66、浅谈外语课堂提问与焦虑控制67、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68、浅析高职生英语学习动机69、浅析外语学习的焦虑感对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70、浅议英语文学作品欣赏与中学英语学习71、情感因素在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运用72、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帝国主义现象剖析73、人教版与师大版高中新课程《英语》实验教材(必修部分)比较374、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口语课堂中的应用75、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76、三语习得及其对蒙古族中学生英语教学的启示77、社会文化视域下的中学英语课堂话语实证研究(英文)78、涉外护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79、试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80、试论英语朗读与听、说能力的提高81、试论中国英语教材的评价标准与新修订的高中英语教材82、手机英文短信的语言特征83、谈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两个走向”问题84、探讨高校网络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85、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今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86、提高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87、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学习效率88、通过词汇短语教学提高英语写作水平89、通过元认知策略训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90、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91、网络博客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92、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研究综述及发展展望93、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历史与现状浅析94、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初探95、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96、新课程下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97、新世纪高职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98、新形势下大学生显性学力与隐性学力的培养99、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关键要素探究4100、形式聚焦中三维语法教学的实验研究101、性别差异与语言学习风格比较102、研究生公共英语选修课程设置探讨103、英文歌曲与英语语言学习104、英语词汇量调查问题探讨105、英语电影欣赏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06、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内容教学中的分析与设计107、英语国际语的教学框架108、英语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新取向109、英语教学网站建设与研究110、英语课堂提问策略探析111、英语课堂提问探讨112、英语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113、英语听力教学研究述评114、英语学困生与优秀生学习策略的差异115、英语学习词典使用状况调查结果分析116、英语幽默笑话与文化知识培养117、英语阅读策略与效果的试验分析118、英语专业ESP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119、英语专业ESP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120、英语专业教学测试、英语专业教学发展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121、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122、有关阅读理解的三个理论模式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123、语块知识与成人英语听力水平的相关性研究124、元认知策略训练对英语阅读理解影响的实验研究125、元认知听力理解策略培训研究5126、元认知与英语学习策略培训127、运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128、运用归因理论建立积极学习心态129、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130、在阅读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131、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选择132、中国语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风格调查133、中介语语用学研究综述134、中式英语对英语教学的启示135、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136、中学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究137、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活动设计138、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教学行为的比较6。

解析“中国英语”

解析“中国英语”
关 键 词 :“ 国英 语 ” 形 成 原 因 特 征 中

非 英 语 等 。 些 英 语 变 体 反 映 出 了不 同地 域 的文 化 、 维 方 式 这 思 及 价 值 观 念 , 展 现 了不 同 的语 言 文化 身 份 。 如其 他 英 语 变 也 正 体 一 样 ,英 语 在 中 国的 本 土 化 必 然 产 生 了具 有 中 国特 色 的 英 语 变 体 之 中国 英语 ( hn n l h 。 Ci aE g s ) i
5I 评 教 师教 学效 果 -4 坝
学 生 参 与 ,认 真 倾 听 学 生 的 回 答 。 比如 , 在 D oee n i ns d g a A ead r 课 中 , 点 讲 解 短 语 mi h v u ebe 是 移 就 的 lxn e一 重 s ei s b l, c o p 修 辞 , 后 列 举 相 关 的例 子 : s els ngtar suigam: 然 a l pes ih, asr r e e n 同时 d eS uies 课 文 中 是 一 种 委 婉 的 修 辞 ,教 师 如 果 o n ’ b s s在 o n 能 引 申 到 pw e n ’ n s。nw rh aue S a 都 是 指 去 o dr e S oea se entr’ cl o t l 卫 生 间 的意 思 ,并 且 都 是 委 婉 语 就 更 好 了。 同时 外 延 到 汉 语 “ ” 委 婉 说 法 , 鼓 励 学 生 站 起 来 回答 问题 : 牲 、 世 、 死 的 并 牺 去 圆 寂 、 鹤 西 去 , 逝 , , 崩 , 折 , 西 等 , 是 英 语 中 只 有 驾 仙 薨 驾 夭 归 但 p s a a ” 对 于 “i” as w y 是 de 的委 婉 说 法 。

浅析英语的中国特色

浅析英语的中国特色

浅析英语的中国特色摘要:英语的全球化引起了英语广泛的本土化,产生了中国英语这一英语变体。

中国英语的出现有其客观必然性,并且它在一定意义上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意识以及促进现代英语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国英语中式英语特色随着英语在全球的扩张,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

英语不再是属于英美诸国的专利而是属于世界,这一国际通用语在不同领域和地区的广泛使用,使之有机会与其他语言和文化长期接触,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本土化(nativization)。

而本土化又必然衍生出大量不同的英语变体(variety)。

一、中国英语的存在必然性在英语全球化的扩张中,英语的本土化造就了今天世界英语多元化的格局。

除了英国和美国外,几十个国家和几百个民族都在使用英语。

这些英语被Kachru 分为了三类:内圈英语(theInnerCircle),外圈英语(the Outer Circle)和扩展圈英语(the Expanding Circle)。

内圈英语是移民的产物。

作为传统英语基地的内圈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均把英语确立为母语并为圈外的国家和地区提供英语语言规范。

殖民统治促使英语在外圈国家扩张。

这些国家,包括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等,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辅助语言来使用并加速被视为规范的内圈英语的本土化进程。

像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等扩展圈国家,把英语作立为外语学习和使用。

外圈和扩展圈的人们会把本土文化融人到英语中去而造就大量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英语变体。

一旦这些变体被当地民众广泛使用,人们会进一步将其标准化并加以推广。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都是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母语对第二语言或外语的习得所产生的影响,语言学上称之为语言的迁移作用或影响。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的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对第二语言习得起促进、推动作用的迁移是正迁移,而当母语与第二语言的某些特点相迥异时,学习者若借助于母语的一些规则作为拐棍,则出现负迁移现象。

英语本土化——精选推荐

英语本土化——精选推荐

英语本土化话题:休闲阅读中国文化谚语歇后语英语中国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英语与中国英语的共时差异来反映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

在列举了英语与中国英语的不同点之后,借助索绪尔语言共时研究分析两者之间出现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英语;中国英语;本土化中图分类号:H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7-0185-01一、索绪尔语言共时研究十九世纪以前的语言研究,大都是以古代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读懂古书,不注重语言的系统化研究。

在这种情况下,著名的瑞士语言学家菲尔德南·德·索绪尔,提出划分语言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原则。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系统由于自身的性质和功能,在时间上是连续的或演化的,“绝对的不变性是不存在的”{1};由于同样的原因,语言又有稳定性的一面,并因而确立了语言及语言研究的坐标轴及理论。

这相应地也就确立了对象的两个研究平面,即横的或静态的研究平面与纵的或动态的研究平面。

尽管语言长河川流不息,变化发展是绝对的,但它也有相对稳定的一面;它的演化及稳定性的一面都是由于交际的需要:“要有语言,必须有说话的大众。

”{2}索绪尔从语言功能的角度抓住了语言的社会性这一本质特征,从而使自己的学说成就远远超过了那个时代的语言学,从而促成了“二十世纪的语言学转向”。

我们对于英语本土化的研究正是基于索绪尔对于语言学的共时态与历时态的区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就可以从一个相对稳定的角度把握英语语言变体与英语本身的区别与联系。

二、中国英语与英语的变化差异早在1980年,葛传槼先生就在他的论文中首次将“中国英语”作为一个严肃的概念提出。

他认为“所有这些英译文都不是Chinese English或Chinglish,而是China English。

”{3}1991年,汪榕培提出“中国英语”相对清晰的概念,即“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

英语本土化--从共时语言学研究看待中国英语

英语本土化--从共时语言学研究看待中国英语

时期 中国出现新现象时 , 英语 的变化有滞后性。 使用英语的 中 国人是在 中国特有的文化中生活的 ,不可避免地在有意无意之 间把这种文化渗透到英语去 , 造成 了英语在 中国的“ 本土化” , 也
本土上使用的 , 以标准英语为核心 的, 具有 中国特点 的英语 ” 。 ④
此后 , 还有学者对此进行 了补充 阐释 。归纳起来 , 中国英语 主要 有以下几个 特点 : 1 、 表意准确 , 符合英语 规范 。2 、 表达 中国社会 文化特有 产物 , 表现 出明显 中国文化特色。 3 、 使用广泛 , 数 量大 ,
语 的 不 同点 之 后 , 借 助 索 绪 尔语 言共 时研 究分 析 两者 之 间 出现 差 异 的 原 因。 关键词 : 英语 ; 中 国英 语 ; 本 土化 中图分类 号 : H 0 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 5 3 1 2 ( 2 0 1 4 ) 1 7 - 0 1 8 5 — 0 1
索绪尔认为 , 语言符号 系统 由于 自身 的性质和功能 , 在时间
上是连续的或演化的 , “ 绝对的不变性是不存在 的” ①; 由于同样 其次 , 从 文化基础来看 , 汉族人与英语 民族人的思维方式迥 的原因 , 语言又有稳定性 的一面 , 并 因而确立 了语言及语 言研 究 然不 同。 汉族人 的思 维顺序往往是 : 主体——行 为的标志——行

有说话 的大众。 ” ②索绪尔从语 言功能的角度抓住 了语 言的社会 被修饰语 之后 。 甚至在 日常行为活动上 , 例如一 见面 中国人喜欢 性这一本质特征 ,从 而使 自己的学说成 就远远超过了那个 时代
的语 言学 , 从而促成 了“ 二 十世 纪的语言学转 向” 。 我们对 于英语本土化 的研究正是基 于索绪 尔对于语言学 的 共 时态 与历 时态 的区分 , 在这个意义上 , 我们 就可以从 一个相对

英语全球化本土化视野中的中国英语教学

英语全球化本土化视野中的中国英语教学

英语全球化本土化视野中的中国英语教学摘要:全球化的进程使得英语成为一门国际化的语言,它已不只是属于英美本族,更属于所有使用它的各种文化背景下的人。

英语在全球化的同时,也在本土化。

本文从英语的传播与变异及我国英语面临的挑战来说明英语教育立足于本土化的必要性。

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英语世界化背景下我国在英语教学上应做的调整。

关键词:英语全球化;本土化;中国英语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388-02一、英语的传播与变异当今世界,英语已成为一门国际语言或世界语言。

英语的全球化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而同样不可否认的现实就是,英语的本土化。

英语在迅速国际化的同时必然发生的就是英语的本土化,各种带有地域色彩的“英语”不断发展。

英语的本土化就是英语的再生,是英语与其他语言和文化长期接触而发生变异的产物。

英语在世界上的传播已经表明,它每到一处,必然经历某些语言上的变化,从而以一种新的变体扎根在这个地方。

在kachru(1997)划分的英语使用的三类国家中,所有的内圈(the inner cir-cle)、外圈(the outer circle)、延伸圈(the expanding circle)中都有国家强调自己国家英语的本土化。

而处于延伸圈中的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葛传架先生提出和肯定“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这一概念来,已经有众多的语言学家和语言工作者注意和研究了这个问题。

1991年汪榕培先生将中国英语定义为“它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

李文中认为“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受母语干扰和影响,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诸手段进入英语交际,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句式和语篇。

中国英语主要构成包括音译词、译借词以及独特的句式和语篇”。

谢之君认为“中国英语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能够进入英语交际,其使用频度和交际效果与使用者的水平有关”。

英语教学法的国内外研究概览

英语教学法的国内外研究概览

英语教学法的国内外研究概览引言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地位。

英语教学法的研究对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英语学习者的语言技能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国内外英语教学法的研究进行概览,分析其发展现状、主要理论与方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1. 交际式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强调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真实的语言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2.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在真实语境中完成特定任务,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该方法要求教师设计各种真实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使用英语。

3. 全身反应法:通过身体动作来学习语言,适用于初级英语学习者。

该方法认为语言和身体动作是紧密联系的,通过动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语言。

4. 自然法:模拟自然语言环境,让学生通过模仿、交流等方式学习语言。

该方法重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强调语言的自然习得。

国内研究现状1. 情境教学法:借鉴了交际式教学法的理念,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学习和使用英语。

该方法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广泛应用。

2. 合作学习法: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助,通过小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该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该方法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4. 跨文化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对比分析中外文化差异,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主要理论与方法1. 交际式教学法:以Swain的“输出假设”为代表,认为语言输出是语言习得的重要途径。

2. 任务型教学法:以Wertsch的“社会文化理论”为基础,强调在真实语境中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全身反应法: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认为身体动作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手段。

论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及意义

论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及意义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及意义姓名:陆雪晶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林伟杰20090504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中国英语是英语世界化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英语变体。

它区别于中国式英语,即中国英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过渡语,而是基于规范英语并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反应中国人特有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的英语变体。

它具有区别于规范英语的语音、语法及语用特征及功能。

本文通过语言与文化的辩证关系,英语世界化理论及认同协商理论论证了中国英语作为英语变体的客观存在。

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解释了英语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必然;英语世界化理论说明了中国英语客观存在的外部原因,而认同协商理论则从身份认同的角度阐释了中国英语存在是中国人集体身份认同的需求。

中国英语的研究对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世界英语;中国英语;中国式英语;英语变体;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iiiiiii————iiiiiiiiiiiiiiii■■■■■■■●■■■■■■■■■■■■■_AbstractAsalocalizedvarietyofEnglish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ChinaEnglishistheproductof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Englishasaworldlanguage.DifferentfromChinglish,whichistheresultoftheChinesepeople’SEnglishlearningunderthenegativeinfluenceofChinese,ChinaEnglishisavarietyofEnglishreflectingtheuniquepatternsofChinesethinkingandChinesevalues,谢thitsownphonetic,grammaticalandpragmaticfeaturesandfunctions.ThepresentpaperaimstOprovidereasonsfortheobjectiverealityofChinaEnglishasavariety,fromtheperspectivesof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culture,WorldEnglishesTheoryandIdentityNegotiat椋铮?Theory.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cultureprovesChinaEnglishasanaturalresetofthecombinationofEnglish谢tllChineseculturewhenitiSusedinChinamoreandmoreextensively.WhileWorldEnglishesTheoryprovidestheouterreasonfortheexistenceofChinaEnglishasallobjectivereality,IdentityNegotiationTheoryexpoundsChinaEnglishasaresponsetotheinnerneedoftheChinesepeoplefortheircultureidentitywhentheycommunicateinEnglish埘ththosefromdifferentculturalbackgrounds.Finally,thestudyonChinaEn【班shisofgreatsignificancetothestudyofnotonlylinguisticsbutalsoappliedlinguistics.Keywords:worldEnglishes;ChinaEnglish;Chingl椋螅瑁唬牛睿纾欤椋螅?variety;.Ⅱ.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浅议国内外英语使用者对“中国英语”的态度及其教育学意义

浅议国内外英语使用者对“中国英语”的态度及其教育学意义
因此,为抑制这种情况的恶化并与“世 界英语”研究的发展保持一致,“中国英 语”的存在有了更多的合理性(Chen et al., 2006)。首先,当今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英 语学习者群体(约3.5亿),这使得“中国英 语”自然地成为一种现象(Xu,2010;He et al.,2009)。根据BBC新闻在2011年的报道,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国际经济 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此外,教育部2011年 发布的英语课程学习目标强调“相互理解”, 即学生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学习国外的文化和 先进科学技术,更是为了传播中国的文化、理 念,让世界更了解中国。同时,一些外国人也 对中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希望更多地了解 中国的文化、经济等(Fang,2011)。但是, 许多汉语特定表达并没有相应的英语表达。例 如,“风水”“阴阳”等词汇。因此,借助 “中国英语”,中国文化中一些宝贵的元素可 以被更好地理解、传播和发扬。并且,中国 的英语学习者也能成为积极的中国文化传播 者,而不是被动的英语文化接受者(Fang, 2011)。
ENGLISH SQUARE esteachers@ Tel: 027-87158992
收稿日期:2021-1-29
征纳入英语课程,但并未说明是哪些特征。
3 “中国英语”教育学意义
尽管上述研究均存在缺陷,但其对“中 国英语”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表明“中国 英语”可以被视为一种新的英语变体,并具备 被纳入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因此,本部分从英 语课程、教师和学习者这三个角度讨论“中国 英语”的教育学意义。
在两项研究中,被调查者都显示出对 “中国英语”的积极态度,并认可其为一种新 的英语变体。但是,这些研究或多或少存在缺 陷。以第一项研究为例,尽管问卷调查是一 种简单有效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但其低回复 率(该研究回复率低于50%)极大地影响了 其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至于第二项研究,尽 管研究者采用了问卷、访谈、配对变语技术 (MGT)三种研究方法,增加了调查结果信 度,但是,该研究仅关注了“中国英语”的有 限方面(即发音和语法)。此外,调查结果声 称大多数参与者支持将“中国英语”的部分特

解析“中国英语”

解析“中国英语”

解析“中国英语”作者:刘影来源:《考试周刊》2012年第44期摘要:“中国英语”是英语世界化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英语变体。

它是基于规范英语并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反应中国人特有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的英语变体。

本文通过对“中国英语”的研究现状、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概述来解析“中国英语”。

关键词:“中国英语” 形成原因特征一、引言当今,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在全世界范围内应用,英语的国际化促进了英语的广泛传播和发展,也引起了英语这门语言的本土化,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各具特色的英语变体,如印度英语、日本英语、新加坡英语、欧盟英语、加勒比海英语、南非英语等。

这些英语变体反映出了不同地域的文化、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也展现了不同的语言文化身份。

正如其他英语变体一样,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必然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之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

二研究现状1.提出“中国英语”这一提法最早出现于1980年,当时葛传椝教授在《翻译通讯》中撰文指出:“英语是英语民族的语言,任何英语民族以外的人用英语,当然应依照英语民族的习惯用法。

不过,各国有各国的特殊情况。

就我国而论,在旧中国和新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所特有的东西要表达。

如四书(four books)、八股文(eight-legged essay)、五四运动(May Fourth Movement)、赛先生(Mr.Science)、德先生(Mr.Democracy)、白话文(baihua wen 或baihua)、双百方针(double-hundred policy)、人民公社(people’s commune)、四个现代化(four modernizations)这些不属于讲英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应该称作China English。

英语民族的人听到或读到这些名称,一时不懂,但一经解释,不难懂得。

”(葛传椝,1980:91-92)文章并未对中国英语进行系统的阐述,但归纳起来包含了以下观点:首先,“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的;其次,“中国英语”是指表达中国特有事物的词汇;最后,在实际表达中,“中国英语”“经常引起英语民族的抱怨”,但经过解释,他们也不难懂得。

探析“中国英语”的本土化发展趋势

探析“中国英语”的本土化发展趋势

被译 成 了 “ 鬼 ” 魔 。这 种 译 法抹 杀 了事 物的本质特 征 , 也没 有表 达 出具有 中国 特色 的东西 。跨文化交 际是两 种不 同文 化之 间的交 流 , 是本 土 文化 和 目标语 文
化 之 间 的 交 流 。 缺 失 了本 土 文 化 , 就 也
英语 的一种变 体 , 描写 中 国社会 和 中 要
大 型跨 国公 司进 行 了一 系列 的 战 略 调 整 与 管 理 改 革 , 而 保 持 了 良好 的 增 长 势 头 和 较 强 的 国 际 竞 争 力 。 本 文 以 沃 尔 玛 和 家 乐福 从 两 家 知 名 跨 国企 业 的 经 营 为例 , 析 了跨 国 企 业 经 营 的 主 要 战 略 , 分 并得 出对 我 国企 业 海 外经 营的 启 示 。 关键 词 : 国企 业 ; 土化 经 营 战 略 ; 示 跨 本 启
国历史文化 , 必须向 中文靠拢 , 吸收一 些
汉 语 特 有 的 表 达 方 法 。 因 此 , 应 该 对 不
语 讲得好坏要看其语音是不是标 准 的英
式 或 者 美 式 英 语 ; 断 一 个 人 英 语 写 作 判
水平 的高低要看他 的行 文是不 是符合 英
美 人 的 语 言 和 思 维 习惯 。而 中 国 英 语 则
接触 中扮演 了重要 角色 , 其影响深远 。 中国英语 的概 念最早 由葛传桑先 生 在2 0世 纪 8 0年代 提 出, 明确指 出那 他
些 具 有 中 国特 色 的 事 物 译 成 英 语 可 以 称 为 “ 周 英 语 ( hn nlh ” 第 一 位 中 C iaE gi ) 。 s 给 中 国英 语 下 定 义 的 人 是 汪 榕 培 。19 91
生过程 , 是英语 与本土文化结合的产物 。

英语全球化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全球化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全球化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论文摘要: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英语在成为一门世界性语言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新的变化和发展。

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也应重新审视一系列标准及目标,采取正确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全球化自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英语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导性语言。

据MacAmmr1998年的统计,以英语为母语或第一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有36个,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已达到3.8亿人;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国家和地区有57个,人口大约有2.5亿;以英语作为外语的国家和地区有139个,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大约有10亿人在学英语,其中的17个国家和地区英语事实上相当于第二语言。

此外,全世界还有20亿人接触英语。

无可争议,无论从国际化的角度还是从全球化的角度,它都早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是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而英语全球化给英语自身及各国语言带来了巨大变化,也对各国的英语教育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

一、英语全球化对英语传播以及发展的影响(一)英语本土化、各种英语变体的涌现一些人认为,世界英语应该是一种统一的语言。

但在实际上,世界英语是变异的语言,是允许被改变并能够接受的语言。

出于新的多元文化生活环境的需要,英语使用者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理解来使用英语,从而使英语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各种新的英语地域变体,表现出特有的价值。

如今,据统计,英语为非母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英语为母语的人数,二者的比例为3:1。

英语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的同时也受到当地的语言、文化、习俗等的影响,逐渐变化发展,形成了独具本地特色的各种英语变体(varietiesofEnglish),如南非英语、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等,这些变体既保持了标准英语的特点又增添了有别于标准英语的某些特征。

美国著名社会语言学家Kachru对于英语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布和使用情况提出了英语的三个同心圈理论(threeconcentriccirclesofEnglish),即英语的世界性传播可以用三个同心圈来表示,它们显示了它在跨语言、跨文化的环境中的传播形式,获得模式和功能领域。

“中国英语”教学本土化现状及途径研究

“中国英语”教学本土化现状及途径研究

随着 经济全球 化的发展 以及 互联 网络 的普 及,越来越多的国家视英语 为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 ,英语 的国际化及全球化 (lblai )已毋庸置 goa zt n i o
疑 。但英语在全球 化的过程中也带来 了广泛 的本土化(a vzt n ,例如 , nt i i ) i ao 新加 坡英语 、澳 大利 亚英 语等 的 出现 与 不断 崛起 。对于 英语 的本 土化 , Kahu cr认为 “ 英语一旦在某 一地 区被采用 ,不论其 目的是科 学、技术 、文 学还 是获得名望、地位 或是现代 化,它就会经受一个再生过程 ,部分是语 言 上 的 再 生 ,部 分 是 文 化 上 的再 生 ”Kahu 1 8 ) ( cr ,9 5 。这 种 再 生 过 程 就 是 英
ve ba nd no ve ba enf r e e ; r l a n— r lr i o c m nt
5 4
man an n e s fh mo ; it n n i t i i g a s n e o u r l e i g s
a tvey;a c p i ha e s nsm a ci l c e tng t tl s o y not
语的本土化。
r s e t b i g p te t u d r t n i g e p c; en ain , n esa dn ,
a dn njd me tl h ligs d ns n o - g na; e n t e t u p u
s t r a i tc g a s f e i g p s tv e e ls i o l ;o f r n o ii e
p re t e e e e e i me r / h i
p r s , e tr a , o h a e y se d y t mo r w, h e b ro t ev r mu t as x r s h i e s lo e p e s t e t m ;wa c h th t e i a p o rae s it r m n i a n p r p i t h f fo o e t me f me r t no h r o i e v r e e n t e o a t e ;n tc e b t ns s i h r a ig. e d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英语本土化及中国英语的研究和意义
摘要:英语已发展成一门世界性语言 ,并由此产生了各种本土化的英语变体,“中
国英语”就是其中的一种。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区别 ,中国英语的性质和特
征等是中国英语研究关注的重点。

在英语本土化的进程中 ,认清语言学习的本质 ,
增强对本国语言的认同感 ,正确理解语言的使用目的等对中国英语教学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英语本土化;英语变体;中国英语;英语教学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英语已成为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据统计全世界有将近1/4的人口对英语的掌握程度达到流利或熟练的程度 ,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稳步上升,到 20 世纪90年代 ,已达12 亿—15亿人之多。

其人数分布
在全球各地,既包括英语国家的本族语人,也包含英语为第二语言和外语的国家的
非英语本族语人。

英语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的同时也在其传播地生根发芽,并受
当地的语言、文化、习俗等的影响,逐渐变化发展,形成了独具本地特色的各种
英语变体( varieties of English),如南非英语、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等,其名称
也由单一的“English”变成了“World Englishes,由此也带来了很多争议,其中围绕“中国英语是否客观存在”的问题争论尤甚。

在英语本土化的大背景下,及早确认
中国英语的定义和定位以及中国英语的特点等问题对目前中国的英语教学具有重
要意义。

英语在世界上有两次大的传播。

第一次是向“新世界”的传播,即大量的以英
语为母语的英国人在移民到北美和澳大利亚、新西兰时也把英语带到了这些国家,英语在这些地方经过长期的演变发展成为我们今天所知的美国英语、加拿大英语
和新澳英语,并成为当地的母语。

第二次传播发生在18世纪至19世纪不同时期,英语作为殖民地的产物被移植到亚洲和非洲 ,是少数以英语为母语者把这门语言
带到一个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

1.英语的本土化研究
英语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必然会使英语同当地的语言、文化、习俗等相结合从
而导致它的变异 ,形成带有本地特征并在各个层面( 语音、词汇、语法、话语、语域、风格、文学流派)与母语英语有不同程度差异的英语变体。

这些变体很早就引起了语言学家们的注意 ,对其在各个层面的调查和研究已全面展开并取得了相当
大的成就。

如以“历史、社会语言和文化特征” 提出了一个“三大同轴圈”理论,即
把全世界的英语变体以同心圈的方式分为三大类:内圈包括英国英语、美国英语、
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和新西兰英语。

这些英语是其他英语变体的规范提供者,其中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在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眼中比其他三个更为规范和
标准。

尽管英国的标准发音在传统上有优势,美国英语现在却更受其他国家学习
者的欢迎。

外圈包括新加坡英语、印度英语、菲律宾英语、南非英语以及其他三
十多个国家的英语变体。

这些英语被认为是规范发展型,其变体已带有较强的本
地语言和文化的特征。

这些国家把英语作为辅助语言使用。

发展圈包括德国英语、中国英语、日本英语、韩国英语等。

这些变体大多数分布在亚洲和欧洲 ,被看作
是规范依附型,其英语的标准主要来源于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

这些国家把英语
作为外语学习和使用。

此外把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归类于核心英语国家,把以英语为第二语言或
外语的国家归类于周边英语国家,并分析了英语语言帝国主义的形成,指出其对非核心英语国家的支配意图和对其他语言的歧视以及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而Trudgill 和 Hannah(2000)则进一步从语音、语法、拼写、词汇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包括内圈英语和外圈英语在内的多个英语变体的特征。

Jenkins (2000) 也提出由于英语的不断国际化 ,在语音方面有必要提供一种独立于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语音系统。

他使用“国际英语”(International English)这个术语寻求一个所有英语变体的“共核”以确保不仅在内圈,而且在外圈和发展圈内所有的变体在可学性原则下的共通性。

中国学者文秋芳和俞希(2003)也认为完全否定英语本土化必然会严重限制其作为国际通用语的功能 ,并提出了一个“双层英语”的假设 ,即英语共核与本土化英语的有机结合。

这一点也和Crystal (1999) 的观点相同 ,他也主张“在一个和谐的语言世界里 ,语言的通用功能与体现地方特色的本土功能两者都需要。

我们的理论模式和教育模式应该允许这两种功能的相互补充”。

对变体的各个层面来说,在语言学方面对语音、词汇的研究较多,各种变体在这些方面的差别很明显、很活跃。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 以什么英语为标准?是英语分裂成多个互不相通的地方语言还是英美英语继续竞争以成为全世界英语正确性使用的模式 ,还是为了国际交流和教学而另设一个新的标准英语?对于这个问题 ,一些学者已认识到当今非英语母语使用者已大大超过英语母语使用者 ,英语母语使用者已成为英语使用群体中的“少数民族”,再继续坚持英语母语这样一个单一标准显然是不现实的 ,比如 ,就标准发音 ( RP:Received Pro nunciation) 而言“,它已经成为了一个少数人的口音,真正从小就操RP口音的人仅占英国人口总数的 3 % 至4 %”(McArt
hur,1992 :851),更何况已成为母语的英语变体还不止一个。

为此,Kachru 认为认可和承认不同变体的合法地位并不会导致变体之间的互不相通,因而坚持“多标准”。

而Quirk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标准的存在是人类所特有的,在任何地区标准的缺失都会使人们感到疏远和混乱”,因而坚持以标准英国英语作为世界范围内英语学习的标准。

二者之间不同的观点导致了一场著名的“Kachru2Quirk 之争”,争论的结果是 Quirk 在20世纪80年代末改变了他的立场。

而根据 Trudgill 和 Hannah(2000)提出的界定标准,“标准”和“非标准”主要体现在语法和词汇方面,并不由说话人的口音决定。

这样就把英语各种地域变体的社会地位摆平了,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 ,因而更符合现代语言学的语体观。

应该说,在英语不断国际化及由此产生的本土化的过程中 ,地域性变体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而指定一种所谓的“标准英语”作为所有变体的唯一标准也是不切实际的 ,更遑论语言的使用与使用者对其认同感之间的密切联系。

因此 ,持有“世界英语”观点的赞同者认为,人们可在自己本土国家内使用其自身变体 ,而在国际交往中却必须遵循“国际英语”的“共核”以达到成功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黎,徐岚.非英语专业的“显性”和“隐性”翻译教学整合——关于提升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 103-105+112.
[2]王莹莹,杨璐璐.“产出导向法”理论下的艺术类高校英语教学研究——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第四单元为例[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1):26-29.
[3]付蕊,张颖,周爽.高校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移动技术的应用——评《基于多模态话语理论的外语教学模式构建》[J].当代教育科学,2017(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