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完美版-热点关注 3ppt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PPT-热点关注教学课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PPT-热点关注教学课件
——摘编自王松涛《论李大钊的大同思想》
[名师课堂教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P PT-热 点关注 教学课 件(完 整版PPT )
[名师课堂教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P PT-热 点关注 教学课 件(完 整版PPT )
-8-
材料三 中国传统文化对全球化本质内容究竟有哪些蕴含,我认为, 主要有以下四个观念和原则:第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第 二,“以和为贵”“亲仁善邻”“协作万邦”。第三,实行“开户牖”、互学 习、兼收并蓄,“携手共进”。第四,反对侵略战争,维护祖国统一。
[名师课堂教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P PT-热 点关注 教学课 件(完 整版PPT )
[名师课堂教学]高考历史二轮复习P PT-热 点关注 教学课 件(完 整版PPT )
主干排查
-6-
5.儒学的近代转换 (1)抵抗派和洋务派:肯定并维护传统的伦理道德,但主张改变对 外来文化封闭保守的态度,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挑战传统心态。既 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又保留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 (2)维新派:康有为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结合,用儒家思想 的权威为变法制造理论依据,以减少变法的阻力,从根本上否定了 洋务派的“体用”观,实质上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治国指导思想的地位。 (3)革命派:批判儒家思想,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学校不拜 孔子,不读四书五经,但并未在思想领域对儒家思想进行彻底批判。 (4)激进派:北洋军阀出于复辟封建帝制的政治目的,掀起反动的 “尊孔复古”逆流,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和专制统治的护身符。 激进派全面挑战封建礼教,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2-
中国古代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东亚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 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 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挖掘。

第3讲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第3讲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3.影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 展;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三)早期殖民扩张 1.表现 ①葡萄牙:16世纪,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 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 ②西班牙:以美洲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 的菲律宾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荷—巴伦支 1594-1597 哈得逊1610
英—卡伯特 1497
法—卡蒂埃 1534
荷:塔斯曼1642——1643
3.巴伦支→北冰洋 4.哈德逊:北冰洋→亚
1洲.卡伯特→纽芬兰岛
2.卡蒂埃→拉布拉多半岛
5.俄罗斯人: 北太平洋→北冰洋
6.德雷克→合恩角
7.塔斯曼:环航澳大利 亚
南半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英国
1578年
业的发展
③推进了当 地经济和贸 易发展
①在北美,水稻除供应本地消费外,大量用于出口, 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②在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消极影响 ①马、牛、羊来到美洲,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承载能力。 ②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原始森林被滥伐,美洲地表植被遭到破坏。 ③中国引入玉米、甘薯扩大了耕地面积,也导致了水土流失。
一、全球航路的开辟 (一).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①经济根源: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泛流传,激起欧洲“寻金热” ③精神动力: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传播基督教的狂热。 ④政治根源: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积极支持。 ⑤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威胁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商品因加价而奇贵。 ⑥技术条件: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很大;地理知识日益丰富(“地圆学说”的 提出);中国指南针的传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PPT-板块综合优质课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PPT-板块综合优质课件

项 目
中国(春秋战国)
西方(古希腊、罗马)
总 体 特 征
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 要时期,大动荡、大变革、大 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
命题角度1
-3-



3.中央集权制度的变革与完善 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 管理体系,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后世国体与政 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4.选官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从世袭制、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日趋完善,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原则。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 变化都是围绕皇权强化、中央集权加强的目的而变化的,是巩固统 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段。
解析 答案
主干排查
-9-
3.(2019博雅闻道第三次质量测评,26)下表对茶道的诠释反映了当 时( )
泡茶时 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 待客时 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浓茶意表浓情”的明伦之礼 饮茶时 表现为“饮罢茶敬方深知,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仪
A.饮茶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B.市民阶层的饮茶文化
A.赞誉中国农民的勤劳勇敢 B根.评据价材中料央“集若权没的有制农民度的优辛势劳和智慧”,除了歌颂中国农民的勤劳, 关闭 C同.剖时析也人赞多誉地了少其的智生慧的产一压面力,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若没有农民的辛 D劳.肯和定智传慧统,任农凭业什的么精先耕进细的作理念和制度设计,恐怕都无法让中国养活
占世界20%的庞大人口”,不强调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故B项错 误;“资源匮乏”仅是温铁军论述中国农业养活众多人口时的客观自 然地理条件,故C项错误;材料“若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智慧……恐怕都 无法让中国养活占世界20%的庞大人口”,肯定了农民在农业生产实 践中的勤劳与智慧,结合所学,他们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创造了精耕细 关闭 作D 的农业生产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业产量,故D项正确。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途径 ? (3)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大发明及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特点及影响 垄
断组织的出现 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 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 (1)“冷战”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约 经济互助委员会 华约 “冷战”对国
际关系的影响 ? (2)欧共体形成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 (3)“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的形成 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 3.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第二
开始标志 ——珍妮纺纱机 动力 —— 瓦特“瓦能蒸汽机” 交通 —— 火车机车、蒸汽汽船;
①政治保障: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 围最终确立;②经济基础:工业革命完成,资本 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③资本条件: 长期殖民掠夺、倾销商品;④ 技术 条件: 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突破,科学与技术紧 密结合;⑤ 市场动力: 国内统一市场的开辟和国 外市场的开拓。
电力广泛运用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电、电器、电灯、电动机等) 内燃机的创制 ——石油开采、石油化工产生、发 展(飞机、汽车) 通讯事业发展 ——世界各地联系加强 (电话、 电报) 化学工业的建立 ——丰富了人们生活(有机化肥 、人工合成材料) 钢铁工业进步 ——钢铁材料广泛运用 多种炼 钢法
经济 组织
:工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政权;
⑥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⑥世界市场: 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最终形成 .
①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 沦 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近代 工业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 生);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 方学习
①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 国的狂潮,中国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③中国人民救亡 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 亥革命)。

高考历史二轮和热点专题复习课件《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

高考历史二轮和热点专题复习课件《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

迅速发展 现代科技 (20世纪 革命 90年代)
现代化 积极参与 国力增 强,地 建设新 改革开放、 入世、市 位提高 时期 场经济等
正反事实证明中国走全球化之路是历史必然选择!
4、阅读图片资料: 材料一:01年中国加入世贸后:GDP增长率02年8%,03年 9.1%,04年9.5%。04年外贸额1154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下的生活
冰箱厂,获得了较好效益;1996年12月在印尼设立海尔 莎保罗有限公司,占51%股份,标志着开始生产国际化; 抓住东南亚金融危机之时,加快在东南亚投资步伐。 流三 同三 材料三 泪鹿 行鹿 道负 劫倒 歉责 , 人 思考: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帮政府和企业 出谋划策,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解析:(1)禁民间船只出海,海禁闭关。 (2) 曾起民族自卫作用,但失去开辟海外市场、刺激 资本扩张、推进工业文明契机,逐渐落后于世界。 2、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B
属于概念型选择题:特别注意选项的用词是否准确。
2、历史背景、原因=主观(内因)(经济、政治、思想 文化)+客观(外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经济、 政治、思想)+直接→根本原因。
(1)①晚清政府有分歧:部分被迫学西方技术,洋务 运动使近代化起步;绝大多数抵制,中国逐步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明治新政府:主动参与。独立 ,农业国变工业国,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社会面貌 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强国。③今天中国政府:积极参 与。综合国力增强,生活丰富,国际地位提高。
(2)原因:①清政府腐朽愚昧;自然经济占主体;“
天朝上国”思想。 ②今天中国社会稳定,民主法制 发展;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推动;科学理论的指导。

新高考专题版专用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总结03(共83张PPT)

新高考专题版专用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总结03(共83张PPT)
(3)影响: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 了条件。
了解历史演进3中.的相启互联蒙系运动(17、18世纪)
(1)背景 了解历史演进中的相互联系
了解历史演进中的相互联系
了把解脉历历史史演进进①中程的随相互着联资系 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
教会压迫。 了解历史演进中的相互联系
(二)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 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②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 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 开,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以1936年 苏联宪法的颁布为标志,“斯大林模式”确立,高度集中、集权是其 基本特征。
了把解脉的历历史多史演进进数中程的党相互领联袖系 为首相进行组阁,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了了解解并历 历史史与演演进进首中中的的相相相互互在联联政系系 治上共进退,国王“统而不治”。
了了解解历 历史史演演进进③中中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相相8互互3联联2年系系 议会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选举权,确保了
了解资历史产演进阶中的级相互民联主系 政体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了解历史演进中的相互联系
了把解脉历历史史演进进(中3程的)英相互国联系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内阁掌握行政权,
了解对历史议演进会中的负相互责联;系 君主“统而不治”。
了解历史演进中的相互联系
了解历史演进中的相互联系
2.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确立 (1)标志:美国1787年宪法的颁布,三权分立体制确立。 (2)体现的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上课课件_热点关注 PPT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上课课件_热点关注 PPT

主干排查
-6-
3.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 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面临的这一新科技革命,将使世 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 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 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 代。
主干排查
-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1.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 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文化大革命”时期: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中国开 始进入航天时代。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 2号。 3.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从1999年的“神舟一号”至2013年的“神舟 十号”,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2003年“神舟五号” 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 天技术的国家。
——据郑寅达《德国史》
-8-
材料二 1995年至2000年,中国制造业年均增长9.3%,比工业化国 家快6.1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快4个百分点。2001年3月,电子产 品制造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一万亿元,成为制造业中第一大产业。固 定电话网和移动电话网规模均居世界第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 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产学研合作项目14万个。纺织行业结构 调整的重点从压缩落后生产能力逐步转到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使 一批企业增强了竞争力。煤炭、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淘汰落 后生产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积极进展。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9-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德、中两国工业 生产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中两国工业化建 设的共同成果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中两国崛起对世 界格局产生的不同影响。

2023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核心知识复习3

2023届高考历史第二轮核心知识复习3

蒋介石反共反人·民,坚持内战独裁。b.“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国际形势趋缓,共产党总结经验,实事求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 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 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 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 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 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 ) A.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专题二 高考命题追寻的历史价值观
四 团结精神•合作精神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3.(2023·天津高考)下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 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 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 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 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 的徽章”、“青天白日”图案、“缅甸之星”标志和图片 中的时间“1942”,由此判断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 赴缅与美国协同作战,故选C。 A、B两项说法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D项说法过于片面,排除。 答案 C
解析 注意时间是1978年,“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 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建立市场经济;1946年破灭是因 为出现内战,1978年能实现是因为当时国际形势缓和, 中美关系缓和,内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实行改 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 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入 WTO,综合国力增强。原因:a.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 共,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1篇第1辑主题12百年树人3

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第1篇第1辑主题12百年树人3

3.15—20 世纪初西方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1)15—16 世纪,天文学领域的革命标志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17—18 世纪,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 成和发展。 (3)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中期,电磁学的新成就和道尔顿的原子 论、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提出,标志着自然科学的迅 速发展。 (4)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电的发明和应用及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 提出,标志着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和系统化。
(4)明代:明初书院处于沉寂状态。之后逐渐恢复。明代最著名 的书院是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书院盛行“讲会”制度,允许不同 学派讲学,百家争鸣;明中叶后政治日趋腐败,书院品评朝臣,批 评时政,政治性倾向加强,朝廷屡次禁毁书院。
(5)清代:清初,统治者推崇科举和官学,对书院加强抑制和控 制。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晚清书院衰落。
3.作用:有利于学术争鸣;推动了儒学的发展;促进了教育发 展,培养了人才;传承了传统文化;为后世的学校教育提供借鉴。
(四)古代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1.国家对教育的控制 (1)在中国古代社会,教育从未从政治中分离出来。古代的教育 家们都始终强调教育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忽视教育与生产力的密切 关系。学校教育仅是统治阶级培养、选拔治国人才,作为巩固其统 治的一种工具。
4.第四次转折:中共十六大后,实现了教育由外延式发展向内 涵式发展的转变。这是教育发展方式的变革,推动我国教育科学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不断完善。这个转变仍在进行之中。
五、科技创新与文化立国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两弹 和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研制成功;“文化大革命”时期,“东方红 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和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社会主义建设 新时期的载人航天等。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全攻略特色专题讲练课件 特色专题讲练专题三 聚焦社会热点(73张PPT)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全攻略特色专题讲练课件 特色专题讲练专题三 聚焦社会热点(73张PPT)

中,与这一热点相关的古今中外历史上有关发展农业的历
史举措和政策必将成为命题考查的重点。
命题视角
角度一:对中国古代重农措施、农业耕作方式和农 具的发明、改进,农作物的培植、引进和推广所涉及的精 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的考查;考查对古代以农立国的思
想与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对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原因和
影响的考查,理解对今天“三农”问题解决的启示。 角度二: 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近现代不同历史时
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 说”;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措施;二
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
角度五:苏联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重视民生:新经 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忽视民生: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 成农业、轻工业落后,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民生问题始终是古今中外的重大政治问题。每年的两 会热点之重就是民生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 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思想,也是我们 党在新时期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新理念,更是构建和谐
社会的重要基石。梳理古今中外有关民生问题的重大举
措,借鉴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教训,是高考的重要命题角 度,复习时应格外重视。
中增加了“节制资本”;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不同时期提
出了不同的土地政策)。
角度三:新中国解决民生问题的成功与失误(新中国 成立之初农村土地改革、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 社化”运动、“文革”进一步造成社会经济的混乱、新时 期以来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角度四:近现代西方解决民生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文
命题视角
角度一:考查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老子主张“无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整合3课件(共21张PPT)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整合3课件(共21张PPT)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农业是
2.新中国土地政策的调整 (1)我国从1953年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农民组织起 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2)1958年发动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 了农民生产劳动的积极性。 (3)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发展乡镇企业与 私营经济,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 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一、聚焦三农:解决“三农”问题任重道远,备考年年热点
关 键 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稳定之基,“三农”问题关系到整 词 体国民素质的提高,经济稳定发展是国家富强的基石。
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精耕细作 (1)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中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从生产 力的角度而言是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而言则 是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2)“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显著特 点之一。
3.苏俄的农业政策 十月革命后,苏俄为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实行余 粮收集制。1921年,俄共(布)十大,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 制,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提高了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 4.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苏联政府推行农 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到1937年,超过 90%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因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
(2)理解资产阶级的民生主义: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中关 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关于节制私人资本的思想,关于缩小 贫富差距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劳资关系的思想,关于全社 会和平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明确体现了 重视民生、福利民生、和谐社会的旨意,在今天对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统编版 202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明清史复习 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  202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明清史复习  课件(共31张PPT)

【典例1】 (2016·全国Ⅰ卷·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
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
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B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探究角度一 明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举措
(1)内容: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行政)、都指挥使司(军事)、提刑按察使司 (司法)。 (2)影响: ①有利:行省一分为三,相互独立、牵制,加强中央集权 ②弊端:分化事权,相互制约,行政效率不高 (3)调整:明中叶后又设文官总督、巡抚,职权在三司之上,代表中央到该地区直 接节制三司,提高效率。
真题演练:
二轮复习:明清史
探究: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迟滞
时空定位·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古代社 会由盛转衰,古代文明走向沉暮,开始落后于世界文明潮流的时期。 • 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并达到顶峰,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决策权归
考点 明朝内阁制 明清科举制度 明朝棉纺织业与区域经济 清朝农业租佃经济 明朝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明朝工商业市镇 明清宋明理学 明清宋明理学 明清文化的总结和传承
认识:1.明清史古代中国重要的社会变革时期,是高考考察的一个重点,全国高考基本固定在27题考察 ,但地方高考大量出现26、27题同考明清史的情况,值得思考?
真题演练:
【典例1】(2020·全国Ⅲ卷·27)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
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三篇 热点解读 热点一 史料运用与史学的研究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浙江专用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三篇 热点解读 热点一 史料运用与史学的研究

解析:D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史料的鉴别能力。A项说法片面,材料虽然矛盾, 但未必不能得出结论,因为相互矛盾的其中一方可能是正确的,那样就能得出结 论;B项表述过于绝对和盲目,因为有些史料可能有主观臆断;依据社会实践经验 可知,《博物志》中说法是错误的,D项正确;C项也过于绝对,因为不是任何结论 都需要考古学证明,考古学主要适用于远古时期没有文献资料的情况。
2.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近年来,对其评价争议颇多。某课题小组收集到如下材 料,最有价值的材料是( ) 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 B.“文化大革命”中出版《李鸿章反动言论》 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 D.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
解析:D 史料按照其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 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 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第一手史料包括原始文件、 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及其他实物等。本题中A、B、C三项都属于第 二手史料,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史实,D项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则属于第一手史料,史料 价值最大,本题选D项。
审题定位:史学研究的方法 解题思路:C 材料体现了关于《兰亭序》作者的争论,这种争论有利于还原历史真 相,B项错误。关于作者的争论未影响《兰亭序》作品的价值,材料未体现A、D两项, 这种讨论方式体现了百家争鸣。
2.(2016·浙江10月选考,26)有历史学者曾以忧时伤世的感情袒露自己在抗战孤 岛——香港,读宋人著作的心灵感受,对两宋交替之际“汴京围困屈降诸卷,所述 人事利害之回环,国论是非之纷错,殆极世态诡变之至奇。……乃取当日身历目睹 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这说明( ) A.问题意识有助于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与现实是非 B.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 C.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往往贯穿于对现实的把握与选择 D.历史学者需坚守自己的专业范围不为现实利害所扰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人教专题版,通用) 附录篇(35张PPT)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人教专题版,通用) 附录篇(35张PPT)

(2)计算:1894/60商31余数34,34-3=31。 (3)求天干:31/10商3余数为1,上表中1对应的天干 为“甲”。 (4)求地支:31/12商2余数为7,上表中7对应的地支 为“午”。 (5)得出结果:把干支合并,就是甲午年。
返回目录
文史常识
特殊方法——参照物法:这只适用于有已知相近的干 支纪年供参考的情况。如推算1895年的干支纪年,可以 1894年(甲午战争)作为参照物,“甲”的后面是“乙”, “午”的后面是“未”,就可得出1895年是乙未年。教 材中可当参照物的还有:1898年(戊戌年),1901年(辛丑 年),1911年(辛亥年)等。 3.民国纪年:利用国号纪年的一种方法,是把中华 民国成立的1912年作为民国元年,依次往下推。民国纪年 与公元纪年的换算问题。其运算公式为:公元纪年=1912 +(民国n年-1),也可简化为:公元纪年=1911+n。
返回目录
文史常识
◎二 历史纪年方法 纪年的方法主要有年号纪年、干支纪年、民国(国号) 纪年、公元纪年四种。 1.年号纪年法: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 号。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的。新皇帝即位,都要 确定自己的年号。元代以前,一个皇帝一般有多个年号。 明清时期,一个皇帝基本就用一个年号。年号纪年不仅是 我国的一种纪年法,而且还影响到朝鲜、日本等国。
返回目录
文史常识
2.干支纪年法:这是我国古代长期使用的一种方 法,我们现在的农历仍然采用干支纪年。它把十个天干、 十二个地支按一定的组合方式搭配纪年,第一年为甲子 年,第二年为乙丑年,依次类推,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 循环,故有六十年一甲子之说。下面主要介绍由公元纪年 到干支纪年的推算问题。
返回目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完美版:热点 关注 3ppt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完美版:热点 关注 3ppt
-9-
(2019四川遂宁三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霍利—斯穆特法》,将关税提高到 历史最高水平。中美贸易大受影响。一些本来在美国畅销的中国 产品销售量逐年减少,如桐油、兽皮、生丝、羊毛、棉花、猪鬃、 酒类产品、蛋类及蛋产品等……美国长期以来是中国蛋类产品的 主要销售市场,蛋产品对美销售数量占中国同类产品对外出口总数 的15%左右,占美国同类产品进口数量的90%以上。高关税政策实 施后,到1934年美国蛋类产品进口数量已经减至此前的 8%……1933年,中国蛋类品输美值不如1926年的10%。
主干排查
-6-
2.被动者(近代) 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侵华战争的战火,中国开始了被动融 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1)两次鸦片战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冲击着中国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刺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中 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列强侵华由以商品输出为 主向以资本输出为主过渡,西方列强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严重摧 残了中国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进一步沦为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的附庸。 (3)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 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 条件,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完美版:热点 关注 3ppt
主干排查
-8-
3.参与者(现代) (1)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 实行敌视和在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包围、经济上全面禁运的封锁 政策。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的对外贸易急剧萎缩, 基本上关上了对苏联及东欧开放的大门。 (2)改革开放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到21 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加 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标志着世界大市 场对中国的开放,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 世界贸易体系。
热点五 中美贸易摩擦和经济全球化
命题角度1
-2-
两极格局解体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 刻的变化,中国、印度、南非、巴西、印尼等新兴经济体发展迅速, 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引发了发达国家的担忧,贸易保 护主义在发达国家抬头,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都是这 股逆全球化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发达国家国际竞争力的 相对衰落。美国发起了对中国、欧盟、日本等的贸易战,对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经济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主干排查
-5-
三、中国与经济全球化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不同的影 响,中国在不同时期的角色也大相径庭。 1.受益者(明清时期)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此时的中国,虽然实行 “闭关锁国”政策,但是不可能置身于世界经济潮流之外。在早期的 东西方交往中,中国凭借自身的优势,成为世界市场形成客观上的 “受益者”。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玉米等农作物传入中国并得到推 广,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客观上为清朝前期人口的迅速增长 创造了条件;有更多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出现了专业生产区域,促进 农产品的商品化。欧洲人用美洲的白银来购买亚洲的商品,如纺织 品、瓷器、香料、染料等。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200余年间,世 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 地区之一。
——摘编自仇华飞《20世纪30年代 美国关税政策与中美贸易》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完美版:热点 关注 3ppt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完美版:热点 关注 3ppt
主干排查
-3-
一、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对抗与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对抗 (1)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存在矛盾和冲突。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在中国“扶蒋反共”。 (3)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 企图扼杀新政权。 2.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走向缓和,最终正常化 (1)从美国方面看: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经济发展缓慢,被西欧和日本赶上。 (2)从中国方面看:国际地位的提高;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实现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主干排查
-7-
(4)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 华倾销商品,冲展的政策,使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中国作为布 雷顿森林体系的创始会员国加入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并且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缔约国。随着《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 约》的签订,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逐渐 萎缩,陷入绝境。
主干排查
-4-
3.20世纪90年代以来: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1)中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害冲突,矛盾、斗争乃至对抗在所难 免。矛盾主要表现在:统一与反统一、强大与反强大、西化与反西 化、争霸与反争霸。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 (2)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利益:经济上相互需要,政治上互有 所求。为了各自的利益,双方可作出妥协,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 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
2019年6月2日,中国政府发表《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 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对于贸易战,中国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 不打,这个态度一直没变。贸易战不过是我们前进道路上遇到的无 数挑战中的一个。我们完全有条件走好自己的路。不管美方打什 么牌、出什么招,我们都做好了全面应对的各种准备,会努力将贸 易战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确保我们能够沿着 自己的路顺利爬坡过坎,再创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