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絮团技术解析
生物絮团技术解析及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生物絮团技术解析及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用了百瑞的发酵碳源、滤鱼多后,养户普遍反映就是池塘水质变嫩、爽,鱼虾进食变好,长得健康快大,感叹产品神奇之时,我们也需要明白,生物絮团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作用明理(滤鱼多)大量生物蛋白前后对比图前后一、生物絮团的定义:(1)利用微生物把水体中氨氮、亚硝氮等养殖代谢产物,进行絮凝成絮团颗粒,成为水生动物的食物。
(2)可以作为鱼虾的营养补充,可以提升虾的免疫力、抗病力。
并且还是一种很好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来源,尤其是磷的来源,因此饲料成本也有效降低,被认为是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终极解决方案。
影响生物絮凝形成的主要因素:· 微生物量· 溶解氧· 有机碳源(C:N)· 温度· pH值二、生物絮团的理论基础有研究证实许多细菌表面带负电荷,负电荷之间相互排斥,使得细菌分散在水体中,当这些负电荷由于某些原因被中和,细菌就产生絮凝。
也有实验认为,导致细菌絮凝的原因还可能是高分子架桥造成的,架桥包括了盐桥、物理作用、直接化学键作用等。
除此之外,一些大分子物质如纤维素、粘多糖、蛋白质等也可能参与了这个过程。
在水产养殖中,水体中存在大量的异养细菌,这些细菌参与了生物絮团的絮凝过程。
生物絮团形成过程是水体中的异养微生物利用氨氮以及外源添加的有机碳源、消耗一定的溶氧和碱度,转化为异养微生物自身成分的过程。
此外,异养细菌的生长速度约是硝化细菌等自养细菌的10 倍。
生物絮团对氨氮的异养氨化明显高于硝化反应。
传统的水产养殖中,水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和饲料,这些碳无法满足异养微生物生长所需,而且,水体中的氮经常会由于残饵和养殖动物排泄物处于较高水平,若此时添加额外碳源,异养微生物就会同化水体无机氮转化为自身蛋白,同时作为食物被水生动物摄食,并能够净化养殖水体。
三、生物絮团的生态功能在养殖池塘中的生态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生物絮团中的细菌转化氮、磷等养殖自身污染物质成为菌体蛋白质,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等有害物质,净化了水体;二是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碎屑、残饵和排泄物等均可以通过细菌粘附聚集成生物絮团的一部分,进入养殖生物的食物链,提高物质的循环利用,从而降低饲料系数。
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技术
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技术
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Biofilm-Biological Floc Technology)是一种用于水体处理的生物处理技术。
该技术通过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膜和絮团的形成和发展来处理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在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中,微生物通过将有机污染物附着在
其表面来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
首先,微生物膜在水体中形成,它们可以附着在固体表面上,如生物膜流化床反应器内的生物载体,或存在于水体中的悬浮物表面形成絮团。
这些微生物膜和絮团提供了庇护所和环境,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随着时间的推移,微生物在膜和絮团中逐渐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相互作用并分解有机污染物,形成稳定的环境以维持其活动。
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可用于处理各种
水体中的有机化合物,如废水、河水、湖水等。
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它具有高效处
理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的能力,能够达到较高的去除率。
其次,该技术不需要使用化学药剂,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还可以同时处理多种有机物质,提高了处
理效率。
然而,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技
术的操作和管理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另外,技术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负荷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改进。
总的来说,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水体处理技术,
具有去除有机污染物效率高、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有望在水体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文揭开生物絮团神秘外衣:没有条件切勿轻言絮团养殖
一文揭开生物絮团神秘外衣:没有条件切勿轻言絮团养殖自2005年在印尼试验成功之后,生物絮团一度被认为是解决目前对虾养殖所面临的环境制约和饲料成本的曙光技术手段。
然而,生物絮团养殖由于被一些实际生产者的理解误,反而导致一些不应该的损失。
下面这篇文章将揭开生物絮团的神秘外衣,如果您想采用生物絮团养殖,不妨先问问自己是否具备这些条件。
在目前对虾养殖产业状况,对虾养殖的确面临着瓶颈,对虾生物絮团养殖在这几年给养殖业带来了一丝阳光。
生物絮团在1999年系统的提出后,2005年在印度尼西亚试验成功。
这种养殖方法是通过操控水体营养结构,向水体中按要求添加有机碳物质等等营养物质,促进水体中各种细菌的繁殖,利用微生物异化、同化无机氮,将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等养殖过程中的代谢产物转化成细菌自身成分,再通过絮凝成颗粒物质被养殖动物所摄食,从而起到维持水环境、减少换水量、提升动物免疫力、提高养殖成活率、增加产量和降低饲料系数等作用。
所以生物絮团一度被认为是解决目前对虾养殖所面临的环境制约和饲料成本的曙光技术手段。
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生物絮团养殖由于被一些实际生产者的理解误,反而导致一些不应该的损失。
在这两个月已经看到了几例采用絮团或者完全以菌充当水体净化、疾病预防主体角色的养殖场,最后惨不忍睹的结局。
所以这里提两个例子,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不要把絮团这种技术简单化或者神秘化。
例子一:发生在台山的海宴铺膜高位池,位于换水条件非常好的海边,每个池面积在2-3亩。
其培藻到投苗后30天的时间内,每个池几乎使用糖蜜1吨。
水质经呈现一定的粘度,絮团也出现了。
但是虾的体质非常不好,30天左右已经有大量的死虾。
后经过大量的换水等等,水质是基本纠正过来了,但是损失已经定局。
例子二:发生在汕尾大湖镇铺膜高位池,位于换水条件非常好的海边,每个池面积在1-1.5亩。
其培藻到投苗后,大量使用糖蜜、米糠等等有机碳。
在20天的时候,养殖水已经有明显的臭味,被迫排塘。
生物絮团技术特点及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生物絮团技术特点及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概述生物絮团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悬浮物进行团聚和沉降的技术,其在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生物絮团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技术特点生物絮团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环保性1.:生物絮团技术采用微生物处理废水,无需添加化学药剂,避免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高效性2.:微生物能够迅速团聚悬浮物形成絮凝物,由于微生物具有吸附性能,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粒。
节能性3.:相比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生物絮团技术不需要投入大量能源,节约了能源消耗。
稳定性4.:经过优化设计的生物絮团技术能够提高微生物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对废水中的波动能够做出快速响应。
低成本5.:采用生物絮团技术可以降低废水处理的成本,一方面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另一方面减少了废水处理设备的维护费用。
对虾养殖中的应用生物絮团技术在对虾养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质净化对虾养殖需要保持水质清洁,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生物絮团技术可以去除水中的浮游生物、有机物和悬浮颗粒等,有效提高水质。
饵料保存对虾养殖中,合理使用饵料对虾的生长至关重要。
生物絮团技术可以去除水中的浮游生物和颗粒物,减少饵料的浪费,提高饵料利用率。
病害预防对虾养殖中常常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害的威胁。
应用生物絮团技术可以去除水中的病原体,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提高对虾的健康状况。
水产养殖循环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水产养殖的循环利用,减少废水的排放,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防止养殖环境恶化通过生物絮团技术处理废水,可以避免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对养殖环境造成污染,保护养殖场周围的生态环境。
结论生物絮团技术以其环保、高效、节能的特点在对虾养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应用该技术,可以改善对虾养殖的水质状况,提高对虾的生长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与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相比,生物絮团技术在对虾养殖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生物絮团技术特点及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的提高, 有利于形成细菌聚合物— — —生物絮团。 在调节水体中的 C / N比方面, 可参考以下公式 A v n i m e l e c h , 1 9 9 9 ) : ( H= ( f e e d× N N ) / 0 . 0 5 △C f e e d× e x c r e t i o n 式中: H 为池塘中所需要碳水化合物的添 △C 加量; f e e d为投喂给养殖生物的饲料量; N 为饲料 f e e d 中的 氮 含 量 ( 如3 0 %蛋白质饲料含有 4 . 6 5 %的 氮) ; N 为养殖生物排泄氮占投喂饲料氮的比例 e x c r e t i o n ( 一般为 5 0 %) ; 0 . 0 5为 常 数, 由以下数字计算得 0 . 0 5= 5 0 % ×4 0 %/ 4 ; 其中, 5 0 % 是所添加的碳 出: 水化合物的含碳量; 4 0 %是微生物转化效率; 4是微 / N比。 生物中的 C 按此公式推算, 使用 3 0 % 蛋白质含量的饲料, H =( f e e d×0 . 0 4 6 5×0 . 5 ) / 0 . 0 5 =0 . 4 6 5× △C f e e d , 需要添加投入饲料量 4 6 . 5 %的碳水化合物( 此 时投入物质的 C / N比为 1 0 . 7 5 ) , 才能使异养细菌同 化养殖生物所排放的氮成为微生物性蛋白质。
1 , 2 1 1 L U OL i a n g ,Z H A N GJ i a s o n g ,L I Z h u o j i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 . S o u t hC h i n aS e aF i s h e r i e s 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 ,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o f F i s h e r yS c i e n c e s ,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3 0 0 ,C h i n a ; 2 . H e i l o n g j i a n gR i v e r F i s h e r i e s 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 ,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o f F i s h e r y S c i e n c e ,H a r b i n 1 5 0 0 7 0 ,C h i n a )
生物絮团养虾技术要点
生物絮团养虾技术要点
生物絮团养虾是一种新型的养殖技术,它利用生态系统建立、光合作用和微生物作用等多种因素,使虾养殖过程更加自然、环保、高效。
以下是生物絮团养虾技术的要点:
1. 绮团菌的培育:绮团菌是生物絮团养虾中的重要微生物,它
能够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有机胶体,形成虾苗喜爱的结构。
因此,养殖前应该培育足够的绮团菌,以确保虾苗养殖过程中有充足的生物絮团。
2. 水质管理:水质是生物絮团养虾中的重要环节。
养殖前应该
对养殖水源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水质良好。
养殖过程中,应该定期检测水质,及时调整水质参数,以保证虾苗的健康成长。
3. 经验丰富的养殖人员:生物絮团养虾技术需要有经验丰富的
养殖人员,他们应该了解虾的生长规律,懂得如何管理水质、控制养殖密度、喂养虾苗等技术。
4. 适宜的养殖环境:生物絮团养虾需要适宜的养殖环境,例如
适宜的水温、光照和氧气含量等。
在选择养殖场地时,应该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虾苗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5. 确保虾苗的种质:在生物絮团养虾过程中,虾苗的种质非常
重要。
应该选择优良的虾苗种质,以确保虾苗能够健康成长。
同时,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应该定期检测虾苗的生长状况,及时进行调整。
生物絮团养虾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养殖技术,它能够有效提高虾养殖的效益和质量。
只有掌握了上述技术要点,才能够成功地进行生物絮团养虾。
初探生物絮团技术在北方盐碱高原池塘中的应用_冯志云
生物絮团是养殖水体中以好氧微生物为主体的有机体和无机物,经生物絮凝形成的团聚物,由细菌、浮游动植物、有机碎屑和一些无机物质相互絮凝组成。
生物絮团技术最早由以色列养殖专家在1999年系统提出,并于2005年在印度尼西亚试验成功,它是指通过操控水体营养结构,向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调节水体中的C/N 比,促进水体中异养细菌的繁殖,利用微生物同化无机氮,将水体中的氨氮等养殖代谢产物转化成细菌自身成分,并且通过细菌絮凝成颗粒物质被养殖动物所摄食,起到维持水环境稳定、减少换水量、提高养殖成活率、增加产量和降低饲料系数等作用的一项技术,它被认为是解决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和饲料成本的有效替代技术。
一、生物絮团的结构组成与功能1.结构组成生物絮团中总有机质占60%~70%,总无机物占30%~40%,微生物活体细胞占总有机质的2%~20%。
絮团内主要的化学成分是胞外聚合物,占总质量的百分比可高达80%,这些聚合物主要包括多糖、蛋白、腐殖质、核酸和脂类等。
2.功能维持水环境的稳定、减少换水量、改善水质;提高养殖成活率、增加产量;作为一种高效的饵料来源,降低饲料系数;通过平衡有机碳源,生物絮团可以促进氨的同化。
初探生物絮团技术在北方盐碱高原池塘中的应用◎文 冯志云 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 730030二、池塘养殖环境中生物絮凝过程的实现1.养殖池塘中氨氮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养殖池塘中的氨氮来源于饵料、水生动物排泄物、肥料及动物尸体分解等。
通常是由于养殖池水体中氧气含量不足时,含氮有机物分解而产生的,或者是由于含氮化合物被反硝化细菌还原而产生。
氨氮含量超标,会影响鱼类生长,过高则会造成鱼类中毒死亡。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中规定养殖水体中非离子氮的浓度小于0.02mg/L,养殖水体中氨氮实际浓度不应高于0.2mg/ L。
当浓度高于此值时,氨氮对养殖的水生动物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生物絮团技术在对虾养殖的应用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以高产为目的的高密度养殖模式弊端逐渐呈现,养殖环境污染、病害问题频发。
水产养殖业面临瓶颈,传统的养殖技术已远不能适应和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因此,寻找一种健康、高效、新型的生态养殖技术已迫在眉睫。
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technology,BFT)具有良好的水处理效果、高效的蛋白利用率等特点,并能显著提高水产养殖动物的生态化、免疫和健康性水平,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水产养殖的生产中,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
生物絮团技术被誉为是一种有效替代传统养殖的新兴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将有助于解决当前水产养殖业面临的一系列重大产业发展瓶颈问题。
1生物絮团技术的概述1.1生物絮团技术的发展历程生物絮团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在水产养殖领域得到发展,这项技术是受处理城市污水的活性污泥技术的启发。
生物絮团的概念最初由法国太平洋中心海洋开发研究所提出,法国学者和以色列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生物絮团理念的思想基础,并形成“异养型食物网”原理。
SteveSerfling(1982)将该养殖技术应用于罗非鱼的养殖并获成功;美国学者Hopkins(1990)和以色列学者Avnimelech (1999)分别对凡纳滨对虾和罗非鱼开展了生物絮团的应用研究。
Avnimelech 首次在水产养殖领域中提出“生物絮团”技术,将该技术成功应用到罗非鱼商业化养殖,并研究认为罗非鱼40%的体重增长量来源于生物絮团。
2006年,相关学者在美国召开了关于“生物絮团对虾养殖”的研讨会,在世界各地推荐和大力倡导该技术的实际应用;2009年,Kuhn等研究发现生物絮团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有显著提升。
目前,生物絮团已广泛应用于凡纳滨对虾、罗氏沼虾、草鱼、罗非鱼等各种水产养殖动物的养殖中。
1.2生物絮团的原理生物絮团是一种可被滤食性养殖对象直接摄食的生物絮凝体,它的形成过程是:向养殖水体中添加碳源,调节水体C/N,提高水体中异养细菌的数量,利用微生物同化无机氮,将水体中的氨氮等含氮化合物转化成菌体蛋白质。
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
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生物絮团是一种由微生物聚集形成的团状结构,具有较高的活性和生物降解能力。
培养生物絮团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1.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生物絮团的培养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
一般来说,常用的培养基包括富含有机物的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适用于生物絮团的快速培养,而固体培养基则适用于生物絮团的稳定培养。
2. 添加适当的营养物质为了促进生物絮团的生长和发育,可以向培养基中添加一些适当的营养物质。
常用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磷源等。
碳源可以是葡萄糖、乳糖等有机物,氮源可以是氨态氮、硝态氮等,磷源可以是磷酸盐等。
3. 调控培养条件微生物的生长和絮团的形成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需要适当调控培养条件。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较高的温度有利于絮团的形成和生长。
此外,还需要控制培养基的pH 值、氧气供应和搅拌速度等因素,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4. 排除外界干扰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排除外界的干扰因素。
如避免培养基受到细菌、真菌等污染物的污染,定期清洗和消毒培养设备和容器,保持培养环境的洁净。
5. 观察和收集絮团在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生物絮团的形态和结构。
一般来说,生物絮团具有较大的大小和不规则的形状。
同时,还可以定期收集生物絮团,用于后续的实验和分析。
6. 评估絮团的性能培养后的生物絮团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评估指标来评估其性能。
例如,可以测定絮团的生物降解能力、COD去除率、氮磷去除率等指标,来评估絮团的降解能力和处理效果。
总结起来,培养生物絮团的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添加适当的营养物质、调控培养条件、排除外界干扰、观察和收集絮团、评估絮团的性能等步骤。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出具有较高活性和生物降解能力的生物絮团,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深入探讨!对虾养殖中生物絮团技术!
深⼊探讨!对虾养殖中⽣物絮团技术!⽼师您好,我这边准备构建⽣物絮团,是否能对构建⽣物絮团知识给出的⼤体操作。
不知⽼师可否再补充点关键知识?您好,我们对⽣物絮团技术在实践中的了解也并不多,⽬前只是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只是在我们的⼀些⼯⼚化和⾼位池养殖客户中,出现过⽣物絮团现象,所以,将此类案例拿来探讨⼀下,出现类似⽣物絮团现象的客户,存在以下⼀些共同的特点:1.有底曝⽓设备,同时曝⽓频率⽐较⾼,极端的是24⼩时曝⽓,这符合⽣物絮团对溶解氧要求⾼的特点,毕竟我们要培育的是由⼤量微⽣物细胞组成的絮团,⽔体中的含菌量是极⾼的,这肯定是需要较多的溶氧的;2.这些客户⽤乳酸菌的量和频率也⽐较⾼,更重要的是,同时泼洒的糖(葡萄糖,红糖,或糖蜜)量也⽐较⾼,这也符合微⽣物⽣长繁殖需要较⾼的碳氮⽐的原理和特点;3.这些客户都是⾼密度养殖的多,这意味着投饵料巨⼤,⽔体中存在含量较⾼的总氮,配合经常泼洒糖碳源,所以,形成⽔体中不仅碳氮⽐⽐⼀般⽔产养殖户⾼,⽽且碳和氮的总量也⾼的特点,⽔⾊明显偏深和浓;这样,在⽔体中形成有机碎屑(微⽣物菌胶团的附着点)的机会也更多,所以,更容易引发⽣物絮团的形成;4.这些客户的⽔体理化指标中,看似⽔⾊浓厚,但检测氨氮和亚硝酸盐,并不超标,⽽PH值普遍偏低,这些特征也符合⽣物絮团理论,即因为海量的微⽣物絮团,往往⽔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不会超标,同时,由于藻类少,光合作⽤弱,增氧靠曝⽓,所以,PH值也是偏低的;所以,要形成⽣物絮团,是需要⼀定的条件的,甚⾄我认为应该是⽐较苛刻的条件的,并不是每⼀个⼈都能做得到极致的,但是其实,我们并不⼀定要做到极致,我们可以做到半⽣物絮团就可以了,极致的⽣物絮团,往往只是室内⼯⼚化养殖才能做到的;⽽且这种⽣物絮团,需要⽐较精细的⼈⼯维护,不适合粗放的养殖管理,要计算糖的泼洒量,和菌的泼洒量的掌握,以维持海量的菌不断地有营养供给它,但⼜不能过多的供给(供给量过多过快,也会造成氨氮和亚硝酸盐超标),也不能过少的供给(供给营养的速度过慢过少,则会造成⽣物絮团的崩溃),所以,我们也发现,在我们的这些客户中,出现⽣物絮团,也只是偶尔的出现,过⼀段时间⼜消失,过⼀段时间⼜出现了,只能解释成为,条件适合时会出现,条件不适合时消失了;在外塘⾼位池中,⽣物絮团还存在与藻的共⽣和竞争关系,藻类与⽣物絮团竞争有限的微量元素,和竞争有限的总氮,⽽在能量的获得上没有竞争关系(藻要的是光能,菌要的是有机或化能),在碳源的获得上也没有竞争关系(藻要的是⼆氧化碳,菌要的是糖碳),存在竞争关系的微量元素和氮,主要来⾃于对虾饲料中,以及适当的⼈⼯泼洒补充。
生物絮团是什么生物絮团养殖技术功能分析
生物絮团是什么生物絮团养殖技术功能分析生物絮团是什么?生物絮团养殖技术功能分析。
2005年在印度尼西亚实验成功的生物絮团技术是目前比较看好的可以有效增产的水产养殖技术,尤其是在养虾行业,人们翘首以盼,下面我们来介绍了、下这个技术的原理和相关的功能。
生物絮团生物絮团是养殖水体中以好氧微生物为主体的有机体和无机物,经生物絮凝形成的团聚物,由细菌、浮游动植物、有机碎屑和一些无机物质相互絮凝组成。
生物絮团技术是指通过操控水体营养结构,向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调节水体中的C/N比,促进水体中异养细菌的繁殖,利用微生物同化无机氮,将水体中的氨氮等养殖代谢产物转化成细菌自身成分,并且通过细菌絮凝成颗粒物质被养殖动物所摄食,起到维持水环境稳定、减少换水量、提升动物免疫力、提高养殖成活率、增加产量和降低饲料系数等作用的一项技术,它被认为是解决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和饲料成本的有效替代技术。
生物絮团技术的功能1、除氮净水通过调整碳氮比(C/N>10),异养微生物以水体中的有机碳为能源可将水体中的亚硝氮,氨氮等氮素转化为自身蛋白质,从而起到降低水体氨氮、亚硝酸盐,调控水质,降低养殖系统换水量甚至显现零换水的作用。
其除氮作用效果高于藻类,更是硝化细菌5-6倍,并且其作用效果不受浊度、光照等天气因素的影响。
Azim(2008)和Hari(2006)在零换水系统的罗非鱼和对虾养殖中应用生物絮团技术都起到70%以上的除氮。
2、提供饵料生物絮团形成后可被养殖动物采食,转化为自身蛋白质,提高饲料蛋白利用率,实现营养物质的循环再利用,Kochba(2009)和Burford等(2009)都通过15N标记法证实了罗非鱼和凡纳滨对虾可摄食水体中的生物絮团。
Avnimelech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在Pacific Aqua养殖场进行罗非鱼养殖,认为罗非鱼40%的体重增长来自于生物絮团。
Kuhn等(2009)利用罗非鱼的养殖废水和红糖培养出生物絮团,并制成饲料投喂凡纳滨对虾,其较对照组饵料系数降低了0.3-0.4。
不同饲料投喂量下生物絮团技术对草鱼养殖及水质的影响
不同饲料投喂量下生物絮团技术对草鱼养殖及水质的影响生物絮团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有机质等材料形成微团体来提高水质的技术。
草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其养殖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效益。
研究不同饲料投喂量下生物絮团技术对草鱼养殖及水质的影响,对于提高草鱼养殖的效益和水质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饲料投喂量下生物絮团技术对草鱼养殖及水质的影响进行研究,探究其对草鱼生长和水质的影响规律,为草鱼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方法1. 选取实验对象本实验选取了草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草鱼的不同生长阶段,将实验分为幼鱼期、稚鱼期和肥满期。
2. 设计实验方案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草鱼中,设置不同的饲料投喂量和生物絮团技术投加量,比较不同处理组之间的草鱼生长情况和水质指标的变化。
3. 实施实验根据实验设计方案,从不同阶段的草鱼中分别选取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饲料投喂量和生物絮团技术投加量,观察记录草鱼生长情况,并定期监测水质指标。
4. 收集数据三、研究内容1. 生物絮团技术对草鱼生长的影响通过对不同饲料投喂量下生物絮团技术的投加,观察草鱼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适量投加生物絮团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草鱼的生长速度,缩短生长周期,提高养殖效益。
而过量投加生物絮团技术则可能对草鱼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生长速度变慢,甚至出现生长不良的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适量投加生物絮团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养殖水体的浑浊度,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减少有机废物的积累,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这对于改善草鱼的生长环境,预防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过量投加生物絮团技术也可能造成水体中微生物过度繁殖,导致水质恶化,甚至引发水质污染。
四、结论通过本次实验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 适量投加生物絮团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草鱼的生长速度,改善养殖水质,对草鱼养殖效益具有明显提升作用。
2. 适量饲料投喂配合生物絮团技术的投加能够发挥良好的效果,但过量饲料投喂可能使生物絮团技术的效果受到影响。
生物絮团技术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凡纳滨对虾是一种生长快速、适应性强、极具商业价值的经济虾类,也是全球水产养殖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中,由于水质不稳定、营养不足等问题,凡纳滨对虾的生存率和生长速度往往受到限制。
然而,环保且高效的生物絮团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
本文提出了生物絮团技术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的实施与管理,并分析其对传统养殖模式的影响,以期为生物絮团技术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
一、生物絮团技术的优势与特点1.优化水质通过利用微生物絮凝和吸附作用,生物絮团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氨氮、亚硝酸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同时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和溶氧,从而改善水质。
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虾的生长和产量。
传统的养殖方法中,为了保持水质清洁,需要频繁地更换水源和进行过滤,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可能使对虾产生应激反应。
而生物絮团技术的出现,为凡纳滨对虾养殖提供了一种更加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
研究表明,生物絮团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水体每日换水量。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浮游生物量逐渐增加,含氮化合物浓度则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这些变化使得养殖水体水质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通过生物絮团技术,凡纳滨对虾养殖者可以更加轻松地管理水质,减少换水频率和过滤设备的维护成本。
2.提供天然饵料生物絮团技术可衍生出一种附加功能,即生产微生物蛋白质。
该技术的核心原理在于对虾未完全利用的饲料和粪便被异养微生物所同化,形成菌体蛋白,从而增加了生物絮团的蛋白质水平。
当水生动物摄食生物絮团后,这些生物絮团便进入食物链,并促进养殖系统中氮素的循环利用,从而可替代部分饲料。
Burford(2003)等人在研究中利用15N追踪技术发现,生物絮团养殖模式对饲料氮的利用率超过传统养殖模式14%~24%。
这一发现具有深远的影响,意味着使用生物絮团技术可以更高效地利用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同时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在具体实践中,Kuhn(2010)等人进行了一项对虾养殖实验,发现生物絮团可以代替饲料添加剂中7.8%鱼粉和15.6%的大豆蛋白。
生物絮团技术的养殖应用简介
生物絮团技术的养殖应用简介生物絮团是养殖水体中以好氧微生物为主体的有机体和无机物,经生物絮凝形成的团聚物,由细菌、浮游动植物、有机碎屑和一些无机物质相互絮凝组成。
生物絮团技术是指通过操控水体营养结构,向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调节水体中的C/N比,促进水体中异养细菌的繁殖,利用微生物同化无机氮,将水体中的氨氮等养殖代谢产物转化成细菌自身成分,并且通过细菌絮凝成颗粒物质被养殖动物所摄食,起到维持水环境稳定、减少换水量、提升动物免疫力、提高养殖成活率、增加产量和降低饲料系数等作用的一项技术,它被认为是解决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和饲料成本的有效替代技术。
生物絮团技术的养殖应用一、前期准备1、养殖品种生物絮团最终要被养殖动物所摄食,这样才能凸显生物絮团技术的价值。
杂食性养殖品种是应该优先选择的养殖品种,南美白对虾和罗非鱼是两种得到国内外充分验证的适合生物絮团技术的优良养殖品种,当然其也适合与其他杂食性的养殖品种。
2、池塘及养殖池生物絮团技术适用于高密度高产养殖模式,要有足够的设备和成本投入,因此面积几方到数十亩的小型养殖池及面积不大的养殖池塘较适合生物絮团技术的应用。
便于水体的搅动及絮团再悬浮,对虾养殖池塘水深应在0.6-1.5m,水泥底和铺膜底优先。
3、补气增氧设备生物絮团技术要保持充足的溶氧(DO>4mg/L)和水体搅拌性,因此要铺设足够的补气增氧设施,以底增氧设施(气石增氧、微孔增氧等)为宜。
增氧设施>1000W/亩较好;底部增氧设施可节约能耗,例如微孔增氧设施可设置在150-300w/亩;底部增氧和表面增氧设施综合使用效果更佳。
此外为了解决再悬浮的高耗能及打破生物絮团技术24h不间断充氧等问题,在池塘中悬挂附着基可增大生物絮团的附生面积、减少絮团沉底败坏,这是减少能耗的一个出发点和解决办法。
4、异养微生物异养微生物的添加是为了保证有益菌的优势,可根据当地池塘异养微生物的检测数量适量添加,无底泥池塘应经常使用(1周2-3次),有底泥池塘可少添加或不适用。
生物絮团技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生物絮团技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以高产为目的的高密度养殖模式造成的饲料高消耗、养殖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日益突出,水产养殖业面临瓶颈。
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technology,BFT)具有良好的水处理效果、高效的蛋白利用率等特点,并能显著提高水产养殖动物的生态水平,是一种有效替代传统养殖的新兴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本文回顾分析了目前BFT的技术要点和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当前水产养殖业面临的系列产业发展瓶颈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絮团技术;废水处理;碳/氮比;南美白对虾中图分类号:S966.12 文献标识码:A1前言“生物絮团技术”以色列养殖专家Avnimelech于1999年首次提出,BFT是通过向养殖水体中补充糖类等有机碳物质,调节水体中的C/N比,促进水体中异养细菌的繁殖,利用微生物同化无机氮,将水体中的氨氮等养殖代谢产物转化成菌体蛋白,被养殖动物摄食[1]。
生物絮团主要由好氧微生物组成,经生物絮凝形作用成团聚物,并结合水体中的有机质、原生动物、丝状菌等。
研究表明,生物絮团的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超过50%、粗脂肪含量为2.5%、纤维含量为4%、灰分为7%[2],是一种可被滤食性养殖对象直接摄食的生物絮凝体。
其形成过程是:NH4++1.18C6H12O6+HCO3-+2.06O2→C5H7O2N+6.06H2O+3.07CO22生物絮团养殖系统的类型目前已经开发了多种生物絮团养殖系统,根据养殖场所、养殖强度和采用的技术规程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悬浮生长生物系统(SGS)、附着生物过滤技术(AGB)、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等。
3影响生物絮凝系统的主要因素3.1 养殖密度养殖密度是影响池塘动态、生产力和可持续性养殖的关键因素。
增加放养密度将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的饲料,会导致过多的养分供给可能导致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微生物量的发展[3-4]。
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的运用
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的运用摘要:生物絮团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对抗水产养殖病原菌和减少水产养殖污染的有效方法,尤其是硝化型生物絮团养殖模式。
生物絮团由细菌、藻类、原生动物及其胞外物等构成,其通过同化、硝化及光合作用可快速降低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还可实现水体中营养物质再利用和养殖对象的生物防治。
介绍了生物絮团技术的概念、组成、分类、主要功能及水处理优点,以期为水产养殖污染控制及废物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絮团技术;水产养殖;细菌;氨氮浓度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2017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达4905.99万t[1],其中,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得益于成本低廉而迅猛发展,占比较大。
水产养殖动物只能利用饵料蛋白的20%~30%,导致残饵及粪便在水体中大量积累,产生大量有毒的氨态氮、亚硝酸态氮,传统的养殖模式主要通过换水解决氮污染物积累的问题,不仅浪费宝贵的水资源、增加换水的电费成本,还带来了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养殖土地资源锐减及水产动物病害频繁暴发等问题。
2018年,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文件,部署了污染防治及保护生态环境的相关工作,其中,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位列七大标志性重大战役,如何减少水产养殖污染是目前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生物絮团技术(BioflocTechnology,BF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通过调控养殖池中微生物组成,利用微生物调控水质的新型养殖模式。
生物絮体不仅可以作为微生物的载体,有效转化系统里对生物毒性较大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其中的微生物体蛋白质还可以作为营养补充被养殖动物摄食,实现饲料营养的重复利用,提高饲料利用率。
生物絮团通过同化、硝化及光合作用可快速降低水体中的氨氮浓度。
国际上很多采用生物絮团技术的工厂化养殖系统经过研发、试验和改进,实现了零换水的目标[2]。
1生物絮团的组成生物絮团由细菌、藻类、原生动物及其胞外物等构成,生物絮团养殖系统细菌优势种群主要受饲料品质影响,因此,不同养殖品种生物絮团系统的主要优势菌群不同,刺参苗种培育池中生物絮团的主要优势菌群为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和芽孢杆菌纲(Bacillus)[3]。
生物絮团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对水产养殖的作用解析
生物絮团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对水产养殖的作用解析1、生物絮团技术的讨论背景20世纪70时代,由法国太平洋中心海洋开发讨论所最早提诞生物絮团技术的原型,并实施于斑节对虾( Penaeus monodon) 、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us vannamei) 和南美蓝对虾( Litopenaeus styliros-tris) 的养殖当中[10 -11]; 1982 年,Steve Serfling 设计的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使得罗非鱼 ( Oreochromisniloticus) 的养殖年产量达到1500t,每 d 仅换水1%[12]; 1999 年,以色列学者Avnimelech 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通过向水体中添加碳源掌握碳氮比( C/N) ,促进生物絮团形成,显着提高了罗非鱼的成活率,并有效清洁养殖水体,正式系统地提出了生物絮团技术的反应机制理论,极大推动了生物絮团技术的`快速进展[13]。
2、生物絮团技术概述生物絮团技术是通过向养殖水体中添加碳源提高碳氮比( C/N) ,促进异氧微生物大量繁殖,结合水体中的细菌群落、浮游动植物、有机碎屑等形成絮团,絮团中的微生物群落同化汲取水体中的无机氮和有机碳等,转化而来的菌体蛋白又可作为水产动物的饵料,从而达到净化水质和营养物质再利用的双重目的[14 -17]。
3、影响生物絮团形成的因素Avnimelech 等认为,生物絮团技术需要不停地补充碳源、曝气和搅动水体,消耗氧气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并使得絮团悬浮于水体中,同时需要投入适合的 C/N,以调整水质[13,18 -19]。
因此,在水产养殖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种:3.1、碳氮比( C / N)碳氮比( C/N) 指水体中总有机碳与总溶解态氮的比值,对生物絮团的形成至关重要。
讨论发觉当 C/N 低于 10 时,水体中水体中自养微生物和异氧微生物共同作用,异氧微生物主要利用有机氮源,使氨氮增加; C/N 大于 10 时,异氧微生物发挥主要作用,利用水体中的无机氮,消耗氨。
生物絮团技术特点及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生物絮团技术特点及其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摘自《水生态学杂志》摘要:生物絮团技术是通过向养殖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人工调控养殖系统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起到维持水环境稳定、减少换水量、提高养殖成活率、增加产量和降低饲料系数等作用的一项技术。
从生物絮团形成的条件、组成、生态功能以及国外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分析了此项技术在中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生物絮团技术;对虾;养殖;应用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性的对虾病毒性疾病大爆发,对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对虾养殖产生了沉重打击并且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此后几年间,人们反思过去的养殖理念,开始创新养殖模式和技术、引进培育优良对虾品种,从而使中国对虾养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赵法箴,2004) 。
中国对虾养殖产量也从1994年低谷时的6.39万t ( 麦贤杰等,2009) 提高到2009年的133万t ( 农业部渔业局,2010) ;然而,当前中国对虾养殖的发展仍然处于规模产量型阶段,高投入、高污染和低效益带来的发展局限性和负面效应已经暴露出来。
刘贤词等( 2009) 曾对海南省高位池养殖的污水排放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2006年全海南省高位池养殖总面积约3733 hm2,废水排放总量约为1.95亿t,排放的COD为11.6 万t,氨氮为63.9t。
高位池养殖万元产值废水和COD的排放量远远高于其他农业行业。
近年来,随着健康生态养殖模式的发展和养殖户观念的改变,上述指标虽有所下降,但对虾养殖业的自身污染仍相当严重。
以色列养殖专家Avnimelech倡导的生物絮团技术具有降低饲料消耗、减少养殖污水排放等特点,是当前比较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之一( Stokstad,2010) 。
本文从生物絮团形成的条件、组成、生态功能及其技术在国外的应用现状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展望了此项技术在中国对虾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1 生物絮团形成的条件、组成和影响因素1.1 形成条件根据Rosenberry( 2006) 对生物絮团形成条件的研究结果,采用生物絮团技术的养殖池塘需具备以下条件:⑴过滤消毒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制造生物絮团形成的前期骨架: 假如水泥池 10m3 水体,取桶,加次粉或麸皮 50g 与红糖 100g 加水 5kg 水混合均匀,混合均匀的糖、粉水体经过 3 小时曝 气后泼洒与生物絮团培养池。 2. 生物絮团的培养过程: 每天按生物量重的 2-5%投喂饲料;每天添加碳源进入水体, 碳源选择红糖粉; 碳源添加量根据每天测定的水体总氨氮(TAN)水平而定: 比如,测定氨氮为 1mg/m3,则加红糖粉 20g;或者根据饲料 量计算也可; 碳源添加要求分多次水溶后泼洒加入池中,一天的总量至少 分 3 次加入; 3. 培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每天测定水体溶解氧,要求大于等于 5mg/l,至少不低于 3mg/l,氧气不够时一定要增加充氧设备。对于耐氧能力高的 鱼,可酌情变动。 PH 维持在 7-9;碱度要求不低于 50(以 CaCo3 计);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C)2005-2010,版权所有, 仅供试用。
升,为 C/N 低;不完全的氧化过程,也可导致上升; 11、总氨氮或总无机氮上升时,应提高 C/N 比例; 12、TSS 总固体悬浮物;VSS 不稳定(挥发性)悬浮固体物; 13、通常情况下,虾池塘 TSS 可达 50-300mg/l,适合的浓度 为 200mg/l ; 在 鱼 塘 TSS 可 达 1000mg/l , 适 合 的 浓 度 为 400mg/l; 14、BFT 系统中 TSS 虾 20ml/L 和鱼 50ml/L 都为较高浓度; 15、投喂饲料+碳源有可能会使更多的脂肪沉积于鱼体; 16、BFT 系 统 要 求 DO 天 天 监 测 ; PH 为 7-9 ; 碱 度 > 50 (CaCo3/L),高密度下易出现碱度降低现象; 17、硝化反应可促进碱度积累和 PH 降低的现象; 18、BFT 系统中:碳源选糖浆、小麦面粉等;氮源有尿素、 硝酸盐、铵等施肥;有机物添加水平: 10-50mg/l;氮为 0.5-2.5mg/l;加接种物:池塘底泥和成熟的池塘水,但有可 能带来病菌; 19、Radial Flow pattern pond : 倾向于收集沉积污泥与池塘 中心;地势向中心倾斜;没有死角,角度多为圆形或光滑 (Elliptical Flow Pattern Pond) 20、Close raceway pattern pond: 充氧设备平行放置;长度不 限,宽度 10-30m; 21、BFT 系统抗病:羟基丁酸(PHB(ploy-B-hydroxybutyrate); 高 C/N 有助于 PHB 产生;PHB 在 B福昕软件(C)2005-2010,版权所有, 仅供试用。
22、BFT Pond 要求:Aeration and Mixing; BFT Pond(fish) 一 般为 100-1000m2; BFT Pond(shrimp)一般为 1000--20000m2; 深度为 1-2m; 23、Lined Pond 的有机物积累在池底的特性为 Unstabel and bio-reactive ; Earthen Pond 的 有 机 物 积 累 池 底 : organic+matter+soil,然后变得 Stable and undegradable; 24、Biofloc 大小或浓度水平(FVI)的要求取决于养殖对象 的要求; 25、影响 Biofloc 形成的因素有:混合强度/水体剪切力;DO 水平;有机碳;有机物负荷率;温度和 PH; 26、FVI 多时,动物利用的机会多,但相应的也有可能影响 动物的鳃;FVI 越小,Floc 的沉降性能越好; 27、当 DO Level 较低时,丝状细菌>菌胶团细菌;FVI 会 有所加大; 28、当 DO Level 越高,更易形成大且紧密的 Biofloc; 29、DO Level 要求:一方面满足养殖对象所需,另一方面 促使 Biofloc 的悬浮,不让其下降; 30、有机碳添加原则:少量多次;大量间断添加; 31、Biofloc 单元动力所需:0.1-10W/m3; 32、C/N 比例计算:饲料中含 Carbon 为 50%;粗蛋白中含氮 为 15.5%; 33、Biofloc 形 成 阶 段 现 象 : Clear Water----Algal
bloom----Foam on the surface of pond----Brown water color 例子:生物絮团技术的优势: 生态安全的防控 WSSV 的发生;水体零交换;与常规系统相 比,池塘产量高 5-10%,虾体长较常规高 2g;较低的饵料系 数;成本降低 15-20% 缺陷: 高能耗的输入,28hp/ha;氧气输入中断超 1 个小时即为致命;
本页已使用福昕阅读器进行编辑。 福昕软件(C)2005-2010,版权所有, 仅供试用。
1、一个适合的充氧系统包括池塘地势的合理设计和增氧机 的摆放位置; 2、放置增氧机(位置和角度)的重要一点就是尽量减少污 泥沉积区; 3、放置增氧机的模式中,有椭圆形水流模式和放射形水流 模式,均要求在池塘中心设定排除污泥的管道(或中心加气 浮装置,让污泥重新悬浮水体); 4、在池塘的外围,污泥沉积< 1-3kg/m2;在中心可达到 4-9kg/m2,占池塘面积的 30%左右; 5、水体中氧气平衡可根据饲料添加量估算,饲料含 50%C, 平均只有 13%的可被鱼体利用; 6、每 1gC 消耗 2.67gO2;有时候可达 1kg 饲料消耗 1kgO2; Feed application*50%*80%*2.67-----1.07*Feed application 7、影 响 氧 气 消 耗 水 平 包 括 两 个 方 面 : C+O2=CO2 ; 和 6CO2+6H2O--C6H12O6+6O2;1KW 的增氧机提供 1800g 氧 气可供 500kg 虾; 8、增氧机的合理利用包括:充气容量;增氧机的种类;放 置的方位;操作模式及池塘设计; 9、有机剩余物积累在池塘底部分解效率很慢,厌氧分解过 程中常含有毒物产出; 10、硝酸盐上升的原因:前期上升时硝化反应,后期继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