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理念最早提出及自主学习

合集下载

自主学习的发展

自主学习的发展

自主学习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时代知识总量增速越来越快,知识更新周期也越来越短,就目前的工作岗位来看,许多人在工作后几年内,所学的知识就会迅速老化。

这就意味着一个人必须要不断地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不会因为曾经所学而一劳永逸。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财富,使得学习成为一种积累财富的手段。

“学会学习”的理念源于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发表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正式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

大学生应该“学会学习”和“学会思考”两个命题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同。

大学生经历了紧张的中学时代,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下,其学习依赖心理根深蒂固,应试教育导致学生普遍缺乏主动探究精神,且学习方法片面单一。

我国高校多采用严进宽出的培养模式,基于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往往处于放养状态,以致大学生最终毕业时水平参差不齐,这无不反应了多数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低。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集中在18-22岁,其认知发展水平已经相对成熟,自我力量逐渐增强,加上有利用丰富的高校资源的能力,灵活的课程管理模式等等,开展自主学习有着充分的可能性。

因此,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全世界倡导的学习模式,有着重大的价值和研究意义。

1 自主学习的内涵什么是自主学习?自20世纪80年代自主学习理念被引入教学以来,国内外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一直为教育学者所热衷,但到目前为止,对什么是自主学习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国外的研究者Holec(1981)最早对自主学习进行定义,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

后来他进一步阐述这些能力包括“决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术、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习得的结果等内容”。

Dickinson(1995)结合自身研究,提出自主学习包括“学习态度与独立学习的能力两个方面”。

Benson(1997)将自主学习内涵从技术和心理两个层面进行阐述,在技术层面上,自主学习是一种脱离教育机构框架、无教师干预的语言学习行为;在心理层面上,他任务自主学习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让学习者更多地自我管理自身学习的能力。

教育学对终身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教育学对终身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教育学对终身教育的理念与实践终身教育是指从出生到晚年各个阶段都能够获取与个人兴趣和职业目标相匹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提升的机会。

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教育观念和实践。

教育学对终身教育有着深入的研究与理解,旨在为每个人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教育学对终身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分别为:自主学习、多元发展和社会参与。

一、自主学习教育学强调自主学习是终身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

自主学习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具备主动性和自我决策的能力,能够主导并控制学习过程,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调整。

教育学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如何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例如,学习者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在线学习平台和电子图书馆,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教育学还提倡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进行反馈和评估,以及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促进知识共享和互动。

二、多元发展教育学追求多元发展是为了满足个体在终身教育中的多样化需求。

个体在不同的阶段和角色中都需要不同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变化。

教育学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倡终身教育中的多元发展,使个体能够全面发展。

例如,在早期教育中,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基本素养和认知能力;在职业教育中,关注培养学习者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在成人教育中,重视培养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教育学不仅关注学习者的认知和技能层面,还注重培养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其全面发展并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社会参与教育学认为终身教育不仅仅是个体的学习和发展,还需要与社会的参与和互动。

社会参与是指个体在学习和实践中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并为社会作出贡献。

教育学通过研究和实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倡问题导向的学习和实践,并注重实践中的反思和评估。

例如,在终身教育中,学习者可以通过参与社区服务、职业实践和社会创新等活动,将所学转化为社会价值和个人成长的机会。

终身教育的发展历程

终身教育的发展历程

终身教育的发展历程终身教育是指一个人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教育方式。

终身教育的概念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人们意识到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需求。

以下是终身教育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起源终身教育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当时人们认识到传统的教育模式只为人们的前期教育提供服务,而无法满足人们终身学习的需求。

终身教育的理念开始在学术界和教育界引起了关注。

第二阶段:理念落地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终身教育的理念逐渐传播至全球各地,并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

很多国家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推动终身教育的实施,例如设立成人教育机构、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机会等。

第三阶段:发展和创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终身教育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课程和在线学习平台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加方便和灵活的学习机会。

同时,不同组织和机构也开始为成年人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以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学习者。

第四阶段:政策支持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终身教育作为教育政策的一部分进行推广和实施。

一些国家制定了相应的终身学习法案和政策,以鼓励和支持人们继续学习。

政府和企业也积极提供奖学金、津贴和培训机会,以激励人们投入终身教育。

第五阶段: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终身教育开始更加注重技术的应用。

在线学习和远程教育成为终身学习的主要方式,人们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也为终身教育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第六阶段:全球合作当前,终身教育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各国智库、教育机构和国际组织加强交流和合作,分享经验和最佳实践,共同推动终身教育的发展。

同时,随着全球化和劳动力流动的增加,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终身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总结起来,终身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和教育模式的转变,经历了起源、理念落地、发展和创新、政策支持、技术应用和全球合作等多个阶段。

终身学习理念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终身学习理念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终身学习理念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摘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终身学习理念已经被世界各国广为接受。

终身学习能力是一个人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需求的重要手段,是21世纪需要具备的基本生存素质。

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要求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除了个人良好学习习惯的自觉养成外,学校教育中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充分调动对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关键词]终身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一、终身学习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1965年12月,在联合国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上,法国著名教育思想家保罗·郎格朗首次提出“终身学习”理念,并很快为世界各国所接受,成为人类为了适应社会生存的一种新理念。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发行《学会生存》一书,用终身学习作为描述未来社会形态的概念,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极大关注。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通过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和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等途径,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

终身学习既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又是21世纪的基本生存素质。

学校教育可以使我们系统地获取知识,但学校教育在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不能满足个人终身发展的需要。

人的一生中,校园里所获得知识仅占所需知识的很小一部分,很多知识要在离开学校后在社会上继续学习获得。

当今世界,科技水平飞速发展、信息量呈爆炸态势增长,社会每一个领域的发展所需要的知识都在由单一走向多元,向着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

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每一个人都通过需要终身学习获取足够的知识,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的需要。

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学习是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需求的必由之路。

二、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一)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是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要求人要适应信息爆炸的、新的社会环境而主动学习,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

终身教育的提出

终身教育的提出
我国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的提出
– 终身教育”与终身教育论的系统提出者——法国的保罗.朗 格朗的名字连在一起,提到“终身教育”就会想到朗格朗, 提到朗格朗就会想起“终身教育”。1965年,他在巴黎召 开的联合国教科文成人教育会议上用“终身教育”一词,阐 述了终身教育的必要性。 终身教育的思想古已有之,我国有一句熟语:活到老, 学到老。但是作为一种教育的理论和教育的思潮,“终身教 育”的意义却不是局限于我国的“活到老学到老”这样一种 个体生命意义上的和个体学习意义上的。朗格朗关于终身教 育的概念有两层意思:第一层,终身教育是一个人从出生到 死亡一生的教育;第二层意思是个人以及社会整个教育的统 一综合。就是说,终身教育不能只是限于个人的水准,而要 作为国民、社会整体的教育来考虑。个人一生的教育机会与 社会的教育机会的统一才是终身教育。概言之,就是一切教 育机会的统一综合。终身教育对个人而言是人生的一贯的教 育,对社会而言是全体国民、全体人类的教育。因此,终身 教育一方面是个人问题,另一方面是社会全体的问题,二者 的统一才是终身教育。
我国终身教育பைடு நூலகம்
• 业余教育。在职干部教育。1949年,首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具有临时宪 法性质的《共同纲领》提出:“要加强对 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 • 工农教育。1950年,政务院(即后来的国 务院)发布指示,确定把工农教育列为国 家教育工作重点;
我国终身教育
• 成人教育。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第一次正式 提出“成人教育”。文中指出: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极为重要的 组成部分”。1987年6月国务院批转(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 成人教育的决定)。这是国家第一次颁布成人教育工作的决定。 • 终身教育。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第一次正式提出"终身(生)教育"概念,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 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1995年3月,全国人大八届三 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19条规定国家实行成人教 育制度,"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 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第11条规定, 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面向 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提出"逐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

孔子的终身教育思想和实践

孔子的终身教育思想和实践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终身教育思想”和进行实践的教育家福建省福鼎一中陈杏德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加快了知识更新的速度。

据估计,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如果不注意继续学习和更新知识,五年后,他在学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将有一半变得陈旧,十年之后就要基本过时。

在此背景之下,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朗(Paul·Lengrand,1910—)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成人教育会议上第一次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

他认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应该接受教育,而政府和社会则应该建立起从学前到中老年一整套完整的继续教育制度和机构。

保罗·郎格朗因此被公认为现代终身教育理论的创始人,他的代表作《终身教育导论》也成了终身教育理论的经典著作。

当然,教育史家们也没忘记去追溯“终身教育思想”在古代的起源问题。

在这一问题上,西方许多教育家认为它的起源可追溯到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和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

因为柏拉图认为一个人如果不经过漫长而艰巨的训练和“严格科学的方式忍苦地学习”是绝对不能有收效的,这已经包含有“终身教育思想”的萌芽。

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斯多德则提出更加明确的主张:“儿童和需要教育的各种年龄的人都应受到训练”。

其实,把古今中外教育家所提出的近似于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理论进行比较的话,无论从提出时间之早,还是从提出理论之系统、完整看,都没有一个比得上我国古代的伟大教育家孔子的。

孔子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最早提出“终身教育思想”和进行终身教育实践的伟大教育家。

因为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不但出生时间要比柏拉图早124年,而且阐述的“终身教育”理论也远远比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系统和完备。

下面说说孔子有关“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孔子的终身教育规划:孔子通过对自己终身学习经验的总结,提出了完整的终身教育规划: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终身教育理念

(一)终身教育理念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教育工作者必须在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工作?必须遵循什么样的方法论原则?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教育工作者必须在以下教育理念指导下工作。

(一)终身教育理念1972年,埃德加·富尔为首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于1972年5月完成了题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研究报告。

该“报告”指出“终身教育这个概念,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来看,已经包括整个教育过程”,“终身教育变成了由一切形式、一切表达方式和一切阶段的教学行动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关系时所使用的工具和表现方法。

”教育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按照某些预定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年龄”,而是向着“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

《学会生存》提出了“学习化社会”的概念,并把终身教育作为学习化社会的基石。

1996年,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明确提出教育的四个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这四个支柱,核心是“学会生存”。

该报告把“终身教育”列在报告的“原则”部分之中,强调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

标志着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

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

教育的目的不再是训练儿童和青少年,而是针对所有的人;并且它不只限定于学校教育,教育结构的多样化和教育制度的连贯性成为主要方面。

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师也由原先的知识权威转变为更多是判断学习者的需要、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的角色。

终身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一种扬弃,并引发了传统教育观念的革命性变革,使终身教育成为指导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主流理念。

(二)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指以人为基点,从人出发,又回归人的教育思想。

是人本主义哲学思想在教育上的体现。

人本主义思想家是在对“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割裂社会和个人关系的极端观点批判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张,认为,教育只有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结合起来才是合理的,在针对工业社会中被异化了的“人性”的基础上,追溯从古希腊哲人宣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到文艺复兴时批判神性重新确立人性的地位,再到现代对工具理性的思考,指出,正是现代社会中科技的高度发展,理性的过度张扬,使得人性中非理性的部分被湮没,人的生存、生活不再出自自己的内部需要,而是依赖于自身之外的某种力量,这种自身之外的力量成为人自己思想和行动的主宰。

终身教育论的名词解释

终身教育论的名词解释

终身教育论的名词解释终身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在一生中持续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教育的过程。

它强调了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是一个持续的、终身的过程。

终身教育的理念认为,个体在不同的阶段和情境中都需要不断学习和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职业需求。

终身教育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其核心思想是要鼓励人们在毕业之后继续学习,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与传统教育不同,终身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学位或证书,而是要求个体始终拥有学习的心态和能力。

在终身教育模式下,个体不仅可以在学校里继续学习,还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职业培训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和技能。

终身教育的目标是提高每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个体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提供良好的基础。

它能够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使得个体能够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通过终身教育,个体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提高自己在职业领域中的竞争力。

同时,终身教育也能够提供机会给那些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使他们能够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终身教育的实施需要各个层面的支持与合作,包括政府、学校、企业和个体。

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教育资源和经济支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校则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为学生提供有质量的教育。

企业则可以参与到终身教育中,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

而个体则需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和教育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终身教育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个体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是一个关键因素。

许多人对学习的热情和能力并不足够,缺乏持续学习的动力和自觉性。

其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是一个问题,许多人无法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

此外,传统的教育体制和观念也可能成为制约终身教育的因素。

一些人对终身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仍然把教育视为仅限于年轻人的事情。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们需要加强终身教育的宣传和推动,提高个体积极参与学习的意识。

终身教育理念最早提出与自主学习

终身教育理念最早提出与自主学习

终⾝教育理念最早提出与⾃主学习终⾝教育理念最早提出与⾃主学习保罗.郎格朗(Paul·Lengrand,1910— ),终⾝教育的理论家、实践家.1910年12⽉⽣于法国加来的康普兰.巴黎⼤学毕业,后来在⼤学任教授的同时活跃在法国成⼈教育领域,尤其协助创⽴了法国民众教育运动的团体“民众与⽂化”,并任会长.1948年进⼊联合国教科⽂组织,在秘书处任职,并和德利翁(A·Deleon)⼀道从事于终⾝教育的组织⼯作.1965年发表个⼈研究成果,把终⾝教育上升到新的教育原理⾼度.其后,担任教科⽂组织成⼈教育计划科科长.1965年12⽉,在教科⽂组织“第三次促进成⼈教育国际委员会”上以终⾝教育为题作了学术报告,这是在国际会议上讨论终⾝教育的开端.朗格让是最早提出终⾝教育概念的代表⼈物,长期以来通过个⼈的研究阐明了终⾝教育思想,并积极从事这⼀教育思想的宣传⼯作.由于教科⽂组织的积极倡导,终⾝教育理论,很快引起各国的重视,不久成为⼀种国际教育思潮.为什么要树⽴终⾝学习的观念学习是⼀个⼈从⼩到⽼的重要过程,没有学习何为的发展?从⼀个⼈⾃⾝来说:学习可以使⼀个⼈进步,冶情操,提升个⼈分在休养,可以提⾼⼈的⾃⾝的素质;从⼀个国家来说: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如果⼀个国家、⼀个民族,不懂得如何的学习以及借鉴,那么带给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只有灾难.就像以前的中国,闭关锁国,不去学习西⽅,然⽽在唐朝我们是世界的领先者⽽后变成了落后者,四⼤发明产⽣于我国,但是西⽅⼈学习我们的理论基础上去超越与创新,因此,在当代学习是很重要的,学习没有年龄,只在于⾃⼰肯不肯学.只要⼀天不学习,就会⼀天赶不上时代的进程.⾃主学习概念⾃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种现代化学习⽅式。

顾名思义,⾃主学习是以学⽣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独⽴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法来实现学习⽬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纲要(试⾏)》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的具体⽬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培养学⽣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获取新知识的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

归纳总结终身教育思想

归纳总结终身教育思想

归纳总结终身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是一种关于教育的理念,强调从生命的开始到结束,个体应该继续学习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它认为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的阶段,而是贯穿整个人的一生。

终生教育的目标是提供人们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培养个体在不同阶段应对生活的能力和技能。

终身教育的概念最初由教育学家埃德加·法赫特尔(Edgar Faure)提出,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研究中指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就业和经济增长,而是致力于发展全面人类的潜能。

这一观点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同,并逐渐演变为现代社会的主流教育理念之一。

终身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一生中不断学习是个体取得成功的关键。

人们需要学会适应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通过终身教育,个体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终身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适应变化: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迅猛,行业和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只有通过终身教育,个体才能及时获得最新的知识和技能,适应这种变化。

2. 就业竞争力: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就业市场变得日益竞争激烈。

有更高资质和更广知识面的人更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

终身教育提供了持续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帮助人们增加自身的竞争力。

3. 发展个人潜能:终身教育的重点是培养个体的全面能力和素质,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终身教育鼓励个体发展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4. 提高生活质量:终身教育不仅仅关注就业和经济增长,更关注个体在不同阶段生活质量的提高。

通过学习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人们可以拓宽视野,培养兴趣爱好,提高生活的满意度。

在实施终身教育时,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支持个体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这些措施包括:1.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终身教育应该包括多种学习途径,如传统的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在线学习等。

教育方针的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

教育方针的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

教育方针的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是当今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以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作为教育方针的核心,探讨其在教育中的意义和影响。

一、终身学习的概念和意义终身学习是指个人在不同的生活阶段不断地学习和进修,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技能和能力。

终身学习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其核心理念是“活到老,学到老”。

终身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技能要求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通过终身学习,个体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

二、自主发展的概念和意义自主发展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追求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自主发展的理念强调个体拥有独立思考、决策和行动的权利和能力。

自主发展的意义在于培养个体的创造力和自主性,并激发其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学习和工作中,个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路径,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自我实现。

三、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的关系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概念。

终身学习提供了实现自主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首先,终身学习为个体提供了持续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通过参加培训课程、教育活动等形式,个体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为自主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其次,终身学习能够为个体提供各种资源和信息。

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能够拓宽个体的视野,帮助其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外部世界,从而更好地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最后,终身学习促进了自主发展的动力和意愿。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个体能够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兴趣,并且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和规划,进而更好地实现自主发展。

四、推进终身学习与自主发展的策略为了促进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的实践,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制度和政策。

政府和教育机构应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个体参与终身学习,并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试论自主学习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中的作用-精选教育文档(推荐文档)

试论自主学习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中的作用-精选教育文档(推荐文档)

试论自主学习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中的作用[文献标识码]A一、三大教育理念的内涵终身教育最初由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提出,认为教育具有延续性、完整性、终身性和恒久性,应致力于人的终生和终身的、全面和持续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的埃德加?福尔和同事提出了“终身学习”,认为学习是一个自我认知和发展的且伴随人终身的过程,更是人的一种重要的生存方式。

“学习社会”是罗伯特?哈钦斯提出的,倡导和鼓励学习者应该对学习自主参与和投入,个体的学习权利应该能够得到充分保障。

二、自主学习对学习者终身学习能力提升的意义(一)培养学习者对学习需求的辨识力“学习需求的辨识力”是学习者对学习需求的一种洞察、选择、辨别和确认的能力。

学习者如果不知道自己目前应该选择和学习哪方面的知识来充实和提升自己,对自己的学习需求无法洞悉、无所识别,将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

因此,培养和提高学习者学习需求的辨识能力是顺利进行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

“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是自主学习的三个子过程” [1],自主学习让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与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分析和识别,不断自主选择、确定和决策自我的学习内容,善于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长处,有效地计划、监控和调节整个学习过程以及管理、监测和评价自我。

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习者自我识别和选择的意识,对自己不同的发展和学习阶段中有哪些学习需求和主要发展任务形成一种明确和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敏锐的洞察力,是真正可以有效培养和提高学习者学习需求辨识能力的学习方式。

(二)培养学习者学会学习的能力在漫长的终身学习生涯中,学习者应具备学习新事物和新知识的能力,只有充分了解和清晰地认识学习的本质、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和学习情境等学习中诸多至关重要的因素,才能进行科学和高效的学习,真正驾驭和学会学习。

自主学习倡导学习者将自我作为学习的主体,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方式,利用各种学习策略,有效创设自己的学习情境,感受和体验学习中的乐趣,不断培养和激发自我的学习动力。

首次阐述终身教育理念的报告

首次阐述终身教育理念的报告

首次阐述终身教育理念的报告终身教育理念是指一个人在学习和教育方面的持续进步和发展。

它强调个人应该终身学习和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终身教育理念的背后驱动力包括全球化、技术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

全球化使得社会和经济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化,需要人们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技术进步则意味着新的职业和工作方式的出现,人们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这些变化。

人口老龄化也意味着人们在工作生涯中将面临更长的时间段,他们需要终身学习来保持竞争力并享受更充实的生活。

终身教育不仅仅是传统教育的延续,更强调学习的全面性和灵活性。

传统教育主要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而终身教育则包括了成年人的学习需求。

终身教育提倡学习的多样性,包括学术学习、职业培训、自主学习和社交学习等。

它强调学习的全面性,即不仅仅局限于特定的知识领域,还包括生活技能、社交技巧和个人发展等。

终身教育理念的实施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制定政策和法规来支持终身教育的实施,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教育机构应该更新和改进教育课程,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和适应成人学习的环境。

个人应该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并利用各种机会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终身教育的实施还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

另一个挑战是个人的意愿和动力,许多人可能缺乏持续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此外,职业培训和学历认证的问题也需要解决,以保证个人的学习成果得到充分认可。

总之,终身教育理念提出了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观念。

它使个人能够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并享受更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

尽管实施终身教育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政府、教育机构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可以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

终身教育理论是哪个国家提出的

终身教育理论是哪个国家提出的

终身教育理论是哪个国家提出的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正式提出以来,短短数年,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

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理论,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一些教育家的推动,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终身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们过上美好的生活,度过富有意义的人生,同时创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依其所言,终身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达到一种对于人性和人的愿望
更加尊重的更有效和更开放的社会”。

终身教育可以从两方面体现:一方面,通过组织适当的教育结构和方法,帮助人们在一生中不断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自我教育,在真正的意义上和充分的程度上促进自我的发展。

保罗.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的任务是使人学会学习,即养成学习的习惯和获得继续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能力,更好地应付新的挑战。

在教育方法上,他主张运用适当的手段去训练和引导每一个人,使他在未来的学习型社会中为生存和发展做好准备。

2024年教育发展终身学习概念深入人心

2024年教育发展终身学习概念深入人心

个性化学习:根据 学生兴趣和需求, 提供定制化课程
合作学习:鼓励学 生之间相互合作, 共同解决问题
项目式学习:通过 完成实际项目,提 高学生实践能力
数字化教育资源:在线课程、电子书籍、视频教程等
跨学科教育资源: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跨学科 人才
社区教育资源:社区图书馆、社区教育中心等
企业教育资源:企业培训、企业大学等
国际教育资源:国际合作项目、国际交流等
教育资源共享:开放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平台等
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虚拟现 实技术进行沉浸式学习
数字化教学:利用互联网、 大数据等技术化教学
远程教育:通过互联网进行 远程教育,打破地域限制
社区教育的定义:在社区内开展的教育形式,旨在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 社区教育的特点:方便、灵活、个性化,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社区教育的优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社区教育的发展趋势: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入人心,社区教育将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包括课程设计、师资力量、培训效果评估等 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线上培训、线下培训、混合式培训等 加强培训与实际工作的结合,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建立培训效果跟踪和反馈机制,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
面发展的人才
终身学习:倡 导终身学习理 念,鼓励人们 不断学习、更
新知识
素质教育:注重 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实践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等
综合素质
挑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教育差距大 挑战: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机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在线教育成为可能 机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汇报人:XX
适应社会发展:随着科技进步 和社会变革,终身学习是适应 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

三大理念解析: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

三大理念解析: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

三大理念解析: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贾凡摘要:作为当今时代全新的三大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首先,从内涵角度来看,作为最重要的三位代表人物,保罗·郎格朗、埃德加·富尔、罗伯特·赫钦斯结合自身理论智慧与实践经验,分别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做出精辟解读。

其次,就历史发展脉络而言,形成于20 世纪60、70 年代的三大理念既有其共同的诞生背景,又表现出其各自独特的成长命运。

最后,就三者关系而言,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之间虽然具有一定的差别,但只有在学习化社会的理想社会形态下,它们之间才能实现真正的融合与共存。

在当今时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已逐渐成为我国学术界、乃至社会大众所普遍接受的全新教育思潮,并被冠以一个符合中国语言习惯的简称———“三大理念”。

然而,在新事物面前,我们仍须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沉思的态度,对三大理念进行追根溯源式的探究: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对三大理念的理性认识;另一方面,更是为了避免其在理论与实践中的曲解与误用。

有鉴于此,本文拟从代表人物、基本内涵、产生背景、发展脉络,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等维度出发,对三大理念的基础性知识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代表人物及内涵简述(一)保罗·郎格朗与终身教育保罗·郎格朗(Paul Lengrand,1910 -2003年),终身教育的著名理论家、实践家。

郎格朗于1910 年12 月出生于法国。

他刚刚大学毕业,便开始积极投身于法国成人教育领域,从此与成人教育、民众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1948 年,郎格朗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工作,着手从事关于终身教育的组织与实践工作。

1965 年,他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计划科科长,并于同年底在“第三次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上做了以《何谓终身教育》(当时的英文为permanent education,后改为lifelong education)为题的学术报告,这次报告成为在国际范围内讨论终身教育的开端,而郎格朗也就此成为最早提出终身教育概念的代表人物。

终身教育的提出

终身教育的提出

首先,加快终身教育法的调研、起草、制订工 作。其次,解决目前我国现有教育法规中出现 的责任规定不明确以及法规表述模糊欠准确 的问题,建立起使法律顺利实施的层次分明的 教育法规纵向体系。再次,加强教育执法环节 建设,制定相关违法的惩罚措施,使得执法有具 体的可操作性,加强执法的力度和实度。
政府放开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有效实施宏观 的管理与监督职能,提高国家教育行政部门 的协调、管理办事能力。同时,积极创造条 件,推行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网上教育, 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最终实现教学手段和 方法的现代化。借助这些现代化的手段来共 享资源,及时为老、少、边、穷地区传播最 新的教育信息与咨询,尽量减小与发达地区 的差距,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当然,国家教 育经费对这些地区教育的倾斜与支持以及发 达地区的一对一的帮贫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们加快步伐,促进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提高经 济实力,为我国教育发展提供强大的经费支柱时,合 理管理、综合调度、宏观调控各种资金,真正为我 国的教育发展带来实质性的经费保证。按照国际惯 例,我国的终身教育经费可由政府、企业和社会组 织以及个人按比例共同承担。首先,政府在安排各 级财政预算时,应继续坚持并确保实现教育经费的 “三个增长”,要保证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 馆、纪念馆等社会教育机构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的 经费,逐步增加全民终身教育的投入比例。第二,发 挥经济成分合作办学。第三,企业要承担相应的职 工培训费用,以法规形式予以保障。第四,鼓励个人 和家庭投资教育。
根据终身教育体系的标准,建构终身教育体系需要的 教育基础条件最基本的大致有:高标准完成“双基” 历史性任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发展已进入 大众化阶段(18~22周岁适龄青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 15%以上),成人教育比较发达,城乡劳动者全员培训率 在50%以上,社会教育比较发达,能保证在职人员终生 坚持学习、接受教育。根据这些条件,我国整体上尚 未有一项符合标准的,在我国推行终身教育还存在着 诸多的自身根基问题。 第一,教育的战略地位至今仍未真正落实。对教 育的战略认识仍只停留在口头、政策文件中。第二, 我国教育法制不健全,司法、执法皆有问题。。第三, 终身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基础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第四, 教育体系制度存在着弊端。。第五,教师队伍相对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身教育理念最早提出与自主学习保罗.郎格朗(Paul·Lengrand,1910— ),终身教育的理论家、实践家.1910年12月生于法国加来的康普兰.巴黎大学毕业,后来在大学任教授的同时活跃在法国成人教育领域,尤其协助创立了法国民众教育运动的团体“民众与文化”,并任会长.1948年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秘书处任职,并和德利翁(A·Deleon)一道从事于终身教育的组织工作.1965年发表个人研究成果,把终身教育上升到新的教育原理高度.其后,担任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计划科科长.1965年12月,在教科文组织“第三次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上以终身教育为题作了学术报告,这是在国际会议上讨论终身教育的开端.朗格让是最早提出终身教育概念的代表人物,长期以来通过个人的研究阐明了终身教育思想,并积极从事这一教育思想的宣传工作.由于教科文组织的积极倡导,终身教育理论,很快引起各国的重视,不久成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为什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是一个人从小到老的重要过程,没有学习何为的发展?从一个人自身来说:学习可以使一个人进步,陶冶情操,提升个人分内在休养,可以提高人的自身的素质;从一个国家来说: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懂得如何的学习以及借鉴,那么带给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只有灾难.就像以前的中国,闭关锁国,不去学习西方,然而在唐朝我们是世界的领先者而后变成了落后者,四大发明产生于我国,但是西方人学习我们的理论基础上去超越与创新,因此,在当代学习是很重要的,学习没有年龄,只在于自己肯不肯学.只要一天不学习,就会一天赶不上时代的进程.自主学习概念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传统的体育教学强调的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现在我们提倡自主学习,是否就是否定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一概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只是要改变过去的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而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但要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式。

编辑本段目标自主学习对施教者提出的基本任务在现代学习社会,施教者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

对在校学习的学生来说,学校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和主渠道,教师和校长是最主要的施教者。

自主学习要求施教者应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同时辅之以必要而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使儿童和青少年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具备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学习、生活、交往、生产以及不断促进自身发展的基本素质。

愿学、乐学调动并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加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学和乐学,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厌学、逃学的问题。

会学、善学要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知道怎么样学习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

在新的形势下,使受教育者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技能和方法,改变盲目学习的状况,是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自主学习教改实验要把学法研究和新的学习手段、学习技术的研究摆在重要位置。

自醒、自励、自控这些要求主要属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发展目标。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把学习内容作为认识的客体,而且要将自己作为认识的客体。

要对自己作出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使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

适应性、选择性、竞争性、合作性、参与性要使学生学会适应,要主动适应,而不是被动适应;要适应生活,适应学习,适应环境。

允许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素质和兴趣发展自己的特长。

允许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权利,按照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的要求,对学生的偏科倾向科学引导,并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要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提供更多的图书、报刊、信息、学习技术及学习手段。

鼓励学生追求与自己情况相适应的较高目标,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和成功欲望,鼓励竞争。

在文化学习、体育比赛、技能训练、生活适应能力等方面鼓励竞争。

主动合作、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是人类赖以存在与发展的社会基础,是人的良好品质。

要创造环境,使儿童和青少年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鼓励所有学生都成为学校内一切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主动参与者。

通过参与,达到主动学习、主动锻炼、主动发展与提高的目的。

编辑本段特点从上面的几种界定,我们可以看到自主学习强调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

因此,“自主学习”这一范畴本身就昭示着学习主体自己的事情,体现着“主体”所具有的“能动”品质;学习是“自主”的学习,“自主”是学习的本质,“自主性”是学习的本质属性。

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构成了“自主学习”的三大支柱及所显示出的基本特征。

自立性 (1)每个学习主体都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人,学习是学习主体“自己的”事、“自己的”行为,是任何人不能代替、不可替代的。

(2)每个学习主体都具有自我独立的心理认知系统,学习是其对外界刺激信息独立分析、思考的结果,具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和特殊意义。

(3)每个学习主体都具有求得自我独立的欲望。

是其获得独立自主性的内在根据和动力。

(4)每个学习主体都具有“天赋”的学习潜能和一定的独立能力,能够依靠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从而获取知识。

学习“自立性”的四层涵义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

具有独立性的学习主体,是“自主学习”的独立承担者;独有的心理认知结构,是“自主学习”的思维基础;渴求独立的欲望,是“自主学习”的动力基础;而学习主体的学习潜能和能力,则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基础。

可见,自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学习主体内在的本质特性,是每个学习主体普遍具有的。

它不仅经常地体现在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

因此,自立性又是“自主学习”的灵魂。

自为性学习主体将学习纳入自己的生活结构之中,成为其生命活动中不可剥落的有机组成部分。

学习自为性是独立性的体现和展开,它内含着学习的自我探索性、自我选择性、自我建构性和自我创造性四个层面的结构关系。

因此,自为学习本质上就是学习主体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建构、自我创造知识的过程。

(1)自我探索往往基于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既产生学习需求,又是一种学习动力。

自我探索就是学习主体基于好奇心所引发的,对事物、环境、事件等的自我求知、索知的过程。

它不仅表现在学习主体对事物、事件的直接认识上,而且也表现在对“文本”知识的学习上。

文本知识是前人或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并非学习主体的直接认识。

因此,对“文本”知识的学习,实际上也是探索性的学习。

通过自我探索而求知、认知,这是学习主体自为获取知识的方式之一。

(2)自我选择性是指学习主体在探索中对信息的由己注意性。

外部信息只有经学习主体的选择才能被纳入认知领域;选择是由于被注意,只有经学习主体注意的信息才能被选择而被认知,(故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状况)。

因此,学习是从学习主体对信息的注意开始的。

而一种信息要引起注意,主要是由于它与学习主体的内在需求相一致。

由内在所求引起的对信息选择的注意,对头脑中长时记忆信息的选择提取运用从而发生的选择性学习,是自为学习的重要表现。

(3)自我建构性是指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即其新知识的形成和建立过程。

在这过程中由选择性注意所提供的新信息、新知识,是学习的对象。

对这一对象的学习则必须以学习主体原有的经验和认知结构为前提,而从头脑中选择提取的信息是学习新信息、新知识的基础。

这两处信息经由学习主体的思维加工而发生了新旧知识的整合和同化,使原有的知识得到充实、升华、联合,从而建立新的知识系统。

因此,建构知识即是对新信息、新知识的建构,同时又包含了对原有经验和知识的改造和重组;即既是对原有知识的保留,又是对原有知识的超越。

(4)自我创造性是学习自为性更重要、更高层次的表现。

它是指学习主体在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创造出能够指导实践并满足自己需求的实践理念模型。

这种实践理念及模式,是学习主体根据对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事物真理的超前认识、对其自身强烈而明确的内在需求,从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建构知识是对真理的认识,是对原有知识的超越;而实践理念模式则是以现有真理性知识为基础,并超越了它(即是对事物真理的超前认识)。

这种超前认识是由明确的目标而导引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习主体头脑中的记忆信息库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信息被充分地激活起来,知识系统被充分地组织起来,并使学习主体的目标价值得到了充分张扬。

可见,不管是探索性学习、选择性学习,还是建构性学习、创造性学习,都是自为学习重要特征显现,也是学习主体获取知识的途径。

从探索到选择到建构、再到创造的过程,基本上映射出了学习主体学习、掌握知识的一般过程,也大致反映出其成长的一般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自为学习本质上就是学习主体自我生成、实现、发展知识的过程。

自律性即学习主体对自己学习的自我约束性或规范性。

它在认识域中表现为自觉地学习。

(1)自觉性是学习主体的觉醒或醒悟性,对自己的学习要求、目的、目标、行为、意义的一种充分觉醒。

它规范、约束自己的学习行为,促使自己的学习不断进取、持之以恒。

它在行为域中则表现为主动和积极。

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自律性的外在表现。

因此,自律学习也就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学习。

主动性和积极性来自于自觉性。

只有自觉到自己学习的目标意义,才能使自己的学习处于主动和积极的状态;而只有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充分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和聪明才智而确保目标的实现。

(2)自律学习体现学习主体清醒的责任感,它确保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探索、选择信息,积极主动地建构、创造知识。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自立、自为、自律的学习。

学习的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是学习自主性的三个方面的体现,是“自主学习”的三个基本特征。

其中,自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基础,自为性是自主学习的实质,自律性则是自主学习的保证。

这三个特性都说明了同一个思想:学习主体是自己学习的主人,学习归根结底是由学习主体自己主导和完成的。

承认并肯定这一思想,对于改革矫正曾有的诸多不合理的教育教学手段、模式,从而探索创立崭新的教育教学手段、模式,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功能和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